陕西旅游景区招聘信息:第一0四一卷——第一0五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37:1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O四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第二大段「娑婆邻近十方」,十方就是十段,我们看第一段「密训世界」,我们将经文从头念一遍: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

  这是东方。

  【次有世界,名为密训。如来于彼,或名平等。】

    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接着再看第二个名号:

  【或名殊胜。】

  『殊胜』这个意思前面我们都看过,「胜」是超胜,「殊」是特殊,换句话说,无比的超胜,称之为「殊胜」。佛在世出世间,烦恼习气包括无明都断尽了,圆满的性德,性德里头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相好没有一样不具足,这个时候全部都现前了。他所现的相,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其实还不止,那是我们一般人见不到的。不但是六道凡夫见不到,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乃至于法身大士里面还有一部分,可以说是多部分也没有见到,但是他们常常听说,见解当然比我们高明太多。那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一一微尘,真是讲到究竟处,微尘比毛孔还小,比毛端也小,这一个毛端里头不知道容纳多少微尘,一一微尘,一个都不例外,一一微尘里面有无量无边无尽的虚空世界。我们想到这个地方,才知道如来名号当中殊胜的真实密义,这个名号的义趣才能够略略的体会到几分。

  说到真如,说到本性,佛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不可思议」,佛也常讲这一桩事情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实这两句话还是不可思议的意思,言语道断不可议,心行处灭不可思。这些话,我们在大乘教里头常常读到,常常听到,一定要了解里面的意思。我这样说,以为讲得很清楚了,同学有没有听懂?我知道很难很难。为什么?真正听懂了,你就有很大的受用,这个受用真正能帮助你断烦恼,生智慧,生欢喜心。为什么?宇宙的真相,这里头还可以加一个生命,人生常常想到自己,生命这个范围就扩大了。宇宙生命的真相,大乘经教里常讲的依正庄严,依正庄严的真相你逐渐能体会到,这是真正的殊胜,无比的殊胜。第三个名号:

  【或名安慰。】

  我们看到这个名号,自自然然就想到我们现前,在这个世间许许多多地区遭遇到非典型肺炎的侵袭,这在中国过去称之为瘟疫。现在这个瘟疫还没有办法控制,还没有过去,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在这个时候每个人急需要的是『安慰』。谁来「安慰」我们?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用什么来安慰我们?为我们现身,为我们说法,以如来身语意三业来安慰我们。我们怎样得到真正的安慰?对于佛的意思,真的懂得、明白,「愿解如来真实义」。特别是佛在这部大经,我们在这部《华严经》里面能够有少许的契入,真的,我们就得很大的安慰。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工作,怎样帮助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如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一样,做出好样子来给大家看。

  瘟疫发生了,整个世界都震惊、动荡不安。我们算是非常幸运,遇到佛陀的教诲,能信、能解、能行,行之有力,你就能证。这个时候我们又得到一个生命,没学佛之前,我们只是这个身体肉身的身命,学佛能契入少分,我们得到了慧命。然后明了身命是无常的,有生有灭,慧命真常,不生不灭;身命是幻相,慧命是真我。这要是明了了,真正得大安慰,可以入世了,可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即使失掉这个身命,无所谓!失掉身命,像换件衣服,不惊不怖,自在安然。诸位想想看,这是不是真实的安慰?佛安慰我,我得到佛的安慰,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这是人情上讲不通的。接受佛陀之安慰,我们有义务如佛一样去安慰苦难众生。

  世出世法不外因缘生,因缘具足,再观察这桩事是符合道义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道义两个字统统包括尽了。「道」是大自然的法则,在佛法里面讲,与自性相应的是道。既然与性德相应,我们要不要做?当然全心全力去奉行,这就是「义」,义是应当要做。中国古人所谓是见义勇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一丝毫不犹豫,赶快去做。儒家讲的成仁取义,决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安危利害,不想。只要符合道义,足以为社会大众做一个好的榜样,能够启发社会大众深思,这是值得做的,一定要做的,都是属于「安慰」。这是佛恩德的一部分,是属于无畏布施,我们应当要学。遇到众生在困难的时候、在不安的时候、有恐怖的时候,最需要有人给他安慰、给他安全、给他保障,帮助他离开恐惧。如来第四个名号:

  【或名开晓意。】

  这个名号是佛门里头一般说的开示,『开』就是开示。开示是什么意思?我们凡夫智慧不开,烦恼很多,烦恼很重,为什么智慧不开?『意』是讲心,心里面对于现前一切人事物的观察,不能明了,『晓』是明了。如果一切通达明了,问题就没有了。正因为对于一切人事物不能通达明了,凭着自己想法看法总不免有偏差、有错误,这些偏差错误肯定招来不善的果报。于是,佛是大智慧的人,是真正证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智者,他看到我们的缘成熟了,他来帮助我们,缘成熟是我们乐意接受,佛给我们讲经说法,也就是说明一切事实的真相,让我们心开意解,恍然大悟,这样眼前的困惑自自然然知道怎样处理,晓得应该怎样去做,会做得恰到好处,做得圆圆满满。「开」这个字多半是用言语讲解,如果连示一起说,「示」是示范,做出样子给人看。开示也就是「演说」两个字的意思,开是说,示是演,做出来表演给你看,让你的心意明了。这都是属于教学,是教学重要的仪式,教化众生总不外乎演说跟示范,现在人讲示范。

  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无论住世长短,这些乘愿再来的,他住世长短不是业力。我们在经上看到,有的诸佛住世很长很长,用劫数来计算;有些佛住世很短,有一天的,有三天的,七天的,时间很短,什么原因?原因是众生的业感。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事实,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也就是我们一般讲佛菩萨不会起心动念,如果他还会起心动念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他的心是随众生之感而应的,就像山谷里面的回音,我们在旅行到野外郊游的时候,在山谷里面长啸一声,立刻就有回音,就有回响。众生有感就像长啸,佛菩萨的回响就是应,自自然然的应,他不是有意思,有意思就不是应,有意思来受生还是业力。只要你有意思就是业力,完全没有意思这才叫乘愿再来。

  乘愿再来是佛对我们凡夫说的,为什么?这个说法好懂,要是讲感应是自然现的,难懂,你会怀疑,这个怀疑什么?你会胡思乱想,这胡思乱想把事实真相愈想愈讹,想错了。所以佛说一个乘愿再来,他也没说错。他为什么有应?因为在没有成佛之前,像我们现在这样的身分,我们曾经发过愿,发了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有没有发过这个愿?不管你是真心还是妄心,是真是假,这四句偈你都念过。你要有心,阿赖耶识这个种子有力量,力量很强,我们一般人讲印象很深;如果你有口无心,这个力量很微弱,我们说印象不深,说完之后忘掉了。要是有人提起来,是,是曾经说过这个话,没有人提起想不出来,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我们发愿要用真诚心,要用清净平等心,印象深,在日常生活当中它才起作用。

  佛在经上真的无数次的提示,诸法因缘生,诸法唯心所现,诸法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开示。说得很简单、很扼要,句句真实,字字真实,我们怎么样?我们虽然学了,学了不管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把它派上用场,这是我们的大错。我们要问:为什么有人证阿罗汉果,有人证辟支佛果,有人证菩萨果位?没有别的,他把如来这些重要的教诲,他派上用场,已经变成他的思想行为的一部分。佛陀这些开示,确确实实已经支配了他的思想言行,这样一来,是不是被释迦牟尼佛牵着鼻子走?有很多人想到这个,算了,不听了,我要依照自己的思惟,自己的主宰生活,不愿意受别人影响,也很难得,也不容易。但是你要晓得,佛菩萨的开示,圣贤人的开示,全是性德的流露。我们想到性德的流露,随顺性德这是天经地义,那还有什么话讲。

  性德没有形相,性德没有言语,但是性德会现相,没有形相会现相,没有言语会说法,现佛菩萨的相,佛菩萨为我们演说,佛菩萨就是自己真如自性的圆满流露。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很乐意的去接受,为什么?性德!你仔细再听听,仔细再看看,是不是性德?你听了你看了,你会点头,人生在世应该如是,这是良心发现,良心是性德。可见得我们自己的性德,是被烦恼习气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不容易觉悟。佛菩萨的形相,佛菩萨的言语,我们听了看了,把自己的性德引发起来,自自然然产生共鸣,那这不是性德,是什么?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就非常乐意向佛学习。以佛为师,以菩萨为友,良师益友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我们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再看第五个名号:

  【或名闻慧。】

  我们看到这个名号,会联想到那个世界的众生,一定很善良、很可爱,守规矩,修戒修定,但是开慧的人不多,所以佛用这个名号做为教化的纲领、教化的方针。有戒有定,要求开智慧,如果没有戒定,讲这个慧就很难很难。这个名称是三慧之一,三慧说一个,三个都具足,闻思修,闻慧、思慧、修慧,在三学里面统统用一个「慧」代表,所以修学的次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遵守。从哪里学?从戒学起。前面我们读到持戒佛,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慧这三个字是实法,真实的,闻思修这三个字是虚法,慧开了,一开一切开。为什么慧要讲闻思修?闻思修都是代表字,你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闻」代表接触,耳根跟音声接触叫闻,所以闻代表接触。眼接触色尘也用这个作代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这个字作代表,代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思是什么?思是研究,我想一想,想一想就明白了,所以「思」代表明了;不是真的去想想,真的去想想你就不明了了,这个地方完全是直觉,你接触立刻就明了。从明了这个角度来说就叫思慧,从接触就叫闻慧;明了,当然你就不迷惑了,从不迷就称之为「修慧」。

  由此可知,闻思修这当中没有界限,不像戒定慧,戒定慧当中确实有界限。我持戒,持戒功夫不到家,禅定的境界不能现前,这个戒里头没有禅定,功夫到家了,禅定才现前;禅定功夫不到家,不开慧。所以三学有界限,它不是同时的;三慧是同时的。三学三慧名词术语的含义,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绝对不是说,闻慧是什么?我们常常听,听了就开智慧,那你把这个意思全搞错了。思慧是什么?思慧是我们去研究,研究研究这个明了了,这叫开慧,意思错会了。所以这三个字是代表字,真的是一念当中,一剎那当中,接触、明了、不迷,接触叫闻,明了叫思,不迷叫修,一念一剎那完成。

  所以大乘经上常讲,小教初学从三学入门,这是佛教人的。到了菩萨的地位,什么菩萨?这你一定要知道,法身菩萨。一般说菩萨不是真的,法身菩萨才是真菩萨,为什么?他们智慧开了,菩萨修三慧。我们现在总算是清楚明白了,一真法界里头修三慧,十法界里面都是修三学,十法界里头没有三慧。一真法界里面的人戒定具足,智慧开了,所以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他们修什么?纯粹是修慧。其实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你修什么?自性虽然本来具足究竟圆满的智慧,今天我们的智慧失掉了,佛说:不是真的失掉,是你有障碍把它障碍住,你的智慧不能现前。想想今天阴天,我们看到天上浓云,见不到太阳,太阳在不在?在,在云层的上面,现在太阳是被云层障碍住,如果把云层去掉,阳光不就透出来了。我们的智慧就像太阳,我们的业障就像云层。由此可知,这些法身菩萨他们所修的不是别的,除无明业障,无明除一分,自性的德能(自性德能包括智慧、能力、相好)它就透一分,无明障碍去两分,它就透两分,到如来果地这个障碍完全清除了,一丝毫都没有了,所以性德圆满现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三慧,佛用这个名号真正当机是法身菩萨,权小、大心凡夫也能得利益。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密训世界」第六个名号:

  【或名真实语。】

  我们看到这个名号,佛在此地提倡说实话,不妄语。密训世界很不错,这个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诸位一定要晓得,一个大千世界里面诸位想想有一百亿个小世界,这么多小世界里头,每一个世界都是上善人居住,这个少有。密训这个世界我们想象当中总是善多恶少,它还是有不善的。我们娑婆世界,说老实话恶多善少,不能说没有善的,释迦牟尼佛的报土是净土,是纯善纯净,但是这个大千世界里面一百亿小世界,从这上说,善少恶多。密训世界,也是有百亿小世界,在我们想象当中,那个世界善多恶少。佛用「真实语」,就说明这个世间,我们常讲此时此处,真实语不能不说。我们这个地球上古时候的人诚实,不打妄语,不开玩笑,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为什么?在二十世纪上一个世纪,前半个世纪,人心还相当的淳厚,比现代人厚道多了,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就常常听老人说世风日下,感到很悲观,说不如从前。

  我们要是半个世纪、半个世纪来说,它不如十九世纪的那个时代,我们在一生几十年时间的体会,我们能懂。前人说的这些话,这含义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确确实实一代不如一代,什么原因?原因出在教学上。那个时代虽然不好,已经世风日下,其实世风日下孔老夫子就说了,就非常感慨的讲,孔子出生是二千五百年前,他非常感慨那个时候的世道人心远远比不上尧舜禹汤那个时代。所以在前一个世纪,这个社会上还读圣贤书,对圣贤书还很尊重,有心学习。虽然学,他禁不住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所以他虽然学了,他做不到,这是真的,这就是世风为什么日下。时至今日,圣贤的教诲统统拋弃掉了,不要了。西方人再也不相信宗教,再也不相信有神,相信什么?相信科学。相信名闻利养,相信五欲六尘的享受,相信竞争、斗争、战争,相信强者生存,弱者一定要灭亡,他相信这些,跟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相违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后面一句话他不知道,后面是什么话?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他不知道,你跟他讲他也不相信,他不相信反而掉过头来说你:你迷信。所以李老师讲,今天诸佛菩萨神仙下凡也救不了。

  西方宗教许多古老的预言家,都讲到这个时代世界末日,末日必然是有大灾大难,史无前例的灾难!我们今天学佛,听了这些话,我们会点头,肯定。为什么?这个灾难不是上帝、神对于众生的惩罚,不是的。如果你说这些话,这些话真的是迷信。也不是佛菩萨降罪给你,佛菩萨大慈大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佛菩萨怎么会怪罪你?是你自己的恶业感召的恶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间走向末日,天灾人祸一切都来了,什么原因造成的?众生的恶业,佛法里头讲众业所感,麻烦在这里。我们要怎样挽救?这个名号好,真的挽救,大家都说老实话,都不要再打妄语,不要再欺骗人,恶业就转过来了。我说话不真实,依旧在欺骗别人,换句话说,我今天的心行在助长末日赶快来临,不就是这桩事情吗?改过自新,回头是岸,不在别人,在我自己,别人转不转是他的事情,我知道了,我立刻就要转。

  佛法中说得好,共业里面有别业,不共业。世界末日来了,共业。但是共业里头有别业,有不共业,不共业的人不受害,这个不共业的是什么?其实许多宗教预言里头也说,善心人,不造恶业的人,信奉圣贤教诲的人,圣贤的教诲要真正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你跟这些众生不共业。不共业,你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的?我们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你来到这个世间就是教化众生的,众生作恶你不作恶,你做出这个样子给他看,众生不肯行善,你在这里行善,你对这个世间起了真实教诲的作用,他们听了看了有没有觉悟,那是他的业力。他的善根要深厚,业力并不是很强,他看到你,听到你所说的,他会觉悟,他会发心向你学习,你能,我为什么不能。

  在佛门里面,这么多年来,许许多多地方同修念佛往生的瑞相,我们时有耳闻。今天台湾有一个同修寄了一份资料给我看,是从前华藏图书馆的一位老同修,最近往生了,预知时至,坐着走的。这个老居士不认识字,我们在景美建了一个华藏图书馆,每一个星期念一次佛,平常讲经,他来听经,他来参加念佛。因为文化水平很低,经他听不懂,但是念佛很认真。最近他来了一个表演,表演给大家看看。没有生病,他告诉一般同修说,他要往生,他要走了,你们大家来帮我助念。走的时候真的没人帮他助念,因为没有人知道他要走,看他身体很健康,说要走了要走了开玩笑的事情,没有人把这个事情当真,哪里晓得他真走了,盘腿打坐走的。这些人都是给我们表演,人心地厚道善良,这大家都知道的。我们把这个报导,希望重新打字放在我们网路上,供养大众,很难得他还寄了一张照片来,我看到照片我认识人。我们离开台湾六年了,要不看到照片提起这个人我想不起来,看到照片我知道。他来教导我们,特别是在现在大乱之时,灾难频繁,一个接着一个,一次比一次严重,不求往生,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不肯依教奉行,你就不具备往生的条件。

  我们修行从哪里修?古大德常常说,从「不妄语始」,从这里开始,这个话讲得非常非常有道理。《戒经》佛常常教我们「守口如瓶」,佛常说许许多多人修行的功德,都从口里头流出去,流掉了,修了一辈子什么功德也没有,那什么原因?喜欢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四种是最损功德的。所以我常讲,别人欺骗我们,我不骗别人,别人对我恶意的造谣生事、毁谤,我们以一味真诚慈悲待人,你要问为什么?我自己要把这一生短短的时间修佛道,要走成佛的道路,佛道里面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绮语,没有恶口。这四种口业是三恶道,不是佛道,学佛的人还要造口业,把自己的佛道毁掉了,不是别人毁你,自己毁自己,你这个样子像学佛,其实你是在修三恶道,十不善业。你看看佛在经典里面常讲,五逆十恶,五逆十恶是地狱里面的阿鼻地狱业,为什么要干这个?干这种业,那真是愚痴到极处!

  不孝顺父母,不尊重老师,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批评父母,毁谤老师,自以为是,这是造阿鼻地狱业,那不是走的佛道。佛道菩萨道乃至于声闻缘觉,甚至于天道,天修上品十善,天修慈悲喜舍,所以你自己要冷静去想想、去观察,你走的到底是哪一条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劝你学佛,劝你在这一生当中成佛,你为什么不觉悟?为什么偏偏往地狱里头钻?所以真实语是入佛门行佛道的第一关键,这一关要不能通过,你怎么能入得了门?现在人胡作妄为,真正是忘恩负义,父母有养育之恩,不知道报答,轻易毁谤。老师教导之恩,佛在经上讲得很好,父母生我的身命,我这个身从父母得来的,有养育之恩,佛菩萨给我们聪明智慧,法身慧命得自于佛菩萨。轻易的毁谤三宝,批判三宝,自己不信那也罢了,还要影响别人,诱导别人退心,跟你一样去毁谤三宝,这个罪业太重太重了。

  尤其是身为佛弟子,无论你是出家身分或者在家身分,你还登坛说法,在佛的殿堂讲堂上毁谤三宝,你冷静去想想这是什么罪业?你不是学佛的身分,那个罪轻一些。是学佛的身分,受了三皈,受了菩萨戒,穿袍大衣在讲台上毁谤三宝,侮辱三宝,世出世间的罪恶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中国古人常讲忘恩负义,真的无过于此。佛弟子每天诵经,回向里头都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会念不懂意思。四重恩是一切众生与我都有恩,有没有人曾经想过:我这一天日子是怎么过的,我喝的水,我吃的菜饭从哪来的?你要能想,你就知恩了。我们居住的房子,在这个讲堂教室里头学习,这场所从哪来的?多少人供养的,有间接的供养,有直接的供养,无论是直接是间接对我都有恩,少一个人都不能成就,我们拿什么报恩?「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不能用造业来回报,人不能忘恩负义。

  儒家教人,印光大师给我们提示出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怎么讲法,那是人道,你要能做到,你这一生不失人身,做得好,你来生生天,你得天身。你没有修禅定,色界天没有分,欲界天有分,但是你要记住,欲界天人都是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他不是恶人。人中现在善少恶多,天上善多恶少,恶很少很少,善人多。我们自己扪心自问,反省检点,如果自己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还谈什么?人要修中品十善,五戒不缺,中品十善能保住人身,这是真实语。圣贤人的教诲句句真实,我们居然一丝毫警觉心都没有,这怎么得了。今天我们读这一句名号,我们感触很深很深。我常讲,从自己做起,不问别人,自己同参道友都不问,不放在心上,只顾自己,自己做好了影响别人就是化他,自行就是化他;如果只是劝别人,自己不做,两边都落空,自己不得真实利益。

  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没有办法转你的业。对别人,别人是:「你教我,你自己都做不到」,人家不相信。自己做到了,你教别人,人家看看你所说的跟你做的是一样的,他才会点头,他才会认为这不是假的,假的你不会去干。所以自行就是化他,化他一定要自行,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不能够分作两桩事情,分作两桩事情来看那你就错了。言语真实了,慢慢不善的意念、不善的思想行为,逐渐逐渐就容易改过来了。所以古大德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改过自新从不妄语开始,我们能够坚持这一点,自己一定得受用,从这个地方建立自己的德行,奠定自己学佛的基础。下面第七个名号:

  【或名得自在。】

  这些就像每一段经文后面所说的「令诸众生,各别知见」,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得自在』是一切众生所羡慕的、向往的,怎样能得自在?那你就要认真去反省一下,你为什么不自在,你要想不通,你再去看看佛在经上怎么说的?佛讲:众生所以不得自在,是被一切烦恼习气所缠缚住,你怎么会自在!烦恼习气时时刻刻现行,它叫你造恶业,起心动念,什么念头?损人利己,是这么个念头。念如是,言行是它的工具,言行来执行,造业,造损人利己之业,你怎么会得自在!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们真的得大自在,善巧方便无量无边。你要细心去观察,你才能明了,粗心大意,你看不到,你也听不到,当然更不可能觉察得到,真正细心观察你就知道了。示现种种不同身,最明显的,佛在这部大经后面,为我们所表演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都是诸佛如来在表演、在示现,你看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一不自在,这是得大自在。

  他自在从哪来的?老同修应当知道,自在是从放得下来的,我们今天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放不下,不但世法放不下,佛法也放不下,你怎么会自在。《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那个舍就是不要执着。把分别执着舍掉,放下了,你就得大自在。我们想想,我们现前念念妄想、分别、执着,不但放不下,还非常坚固的执着它。如来给我们示现的,他不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不再分别,连念头都没有了,这个才得真自在,真的圆满。为什么他能我们不能?他觉了宇宙真相,所以他放下,觉了就是看破。我们对宇宙真相完全不知道。宇宙真相,佛在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我们实在讲业障太重,习气太深,常常听大乘经教偶然好象觉悟了,清醒了一下子,但是时间不长,只有几秒钟。几秒钟过后又迷了,原形毕露,他怎么能自在?

  这个地方我们要说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那就是讲到我们当前灾难,老师教我们要求生净土。往生的人多自在,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他为什么会走得那么自在?那是得自在,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看得破、放得下。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挂在心上,他才能成就,只要有一桩事情挂在心上,就变成了障碍,一个障碍会引发许许多多障碍。特别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看到临终的苦相,这就是死苦;得自在的人他死不苦,他很快乐,身体柔软,面色不改,自在的相。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学成,这一生白过了,你还是要随业流转,这很可怜,也很可悲,很可怕。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四二卷)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密训世界,名号第八句:

  【或名最胜身。】

  我们看到这名号,就知道一切众生是多么的羡慕、多么的向往最殊胜之身,没有丝毫的缺陷。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相好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修来的。凡夫,古时候在印度、在中国都有一个说法,「贵相」,贵人他有贵相。佛经里面讲得很具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佛在经上讲这是如来的劣应身,不是最胜身,劣应身;最胜身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而一般讲法身菩萨相好光明就很殊胜,十法界里面人没有办法跟他相比;不是说六道,十法界。

  凡夫妄想分别执着没断,自性本具的德相不能现前。诸位要知道最胜身是自性本具的德相,只要我们把烦恼习气淘汰尽。这东西淘汰尽,诸位不要产生误会,佛法里面常讲断烦恼,要断习气,其实烦恼习气到底是什么?还是自性。自性怎么能断?怎么能灭?你看这四谛里面苦集灭道,这灭就是把烦恼习气灭掉,其实它不是灭,它是转变。大乘经里面佛说得很多,「转烦恼为菩提」,如果烦恼要是灭掉,菩提不也就灭掉了吗?生死要是断掉,那涅盘不也就断掉了吗?所以佛说灭、说断,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的是转变。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就没有了;生死转变成涅盘,生死也没有了。没有了就叫断,就叫灭,是这意思,并不是真的把它灭掉。如果我们讲断灭,可以是这说法,它的相断灭,性不生不灭,不断不常。这是修学大乘法的同学们不能不知道。

  所有一切现象,它的体性就是真如,就是真心,大经上面说的「因心成体」。这桩事情科学家也懂得,真的他相当聪明,他们证明了物质不灭。物质可以转变,它绝对不灭。《金刚经》上佛说,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一合相,「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金刚经》上的经文,许多同学都很熟悉。这些话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说出来了,我们要懂得,要能体会得,明了了就能转。能转是觉悟的人;不会转?不会转是迷惑的人,六道凡夫迷惑,他不会转。有一点小小觉悟,他就有一点小小转变,大觉他就能大转,彻底觉悟那就得大自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金刚不坏身,那是什么身?法性身。我们这身是法相身,相会变、会坏,有生有灭,性没有。金刚不坏身是说的法性身,相有无量好,身有无量相,都是讲的法性身,自性本具的。

  佛示现最胜身相是为接引众生的,希望众生见到这身相生欢喜心,生向往心,更进一步发心学习,也希望能够证得最胜身。阿难尊者出家就是这个心生起来。佛现这种身使我们就联想到,这世界这是大世界,可能这世界里面,也有不少四天下小世界里面的众生,像阿难尊者这种根性不在少数,佛示现这身就非常有意义,接引这一类众生。在一般来讲,身相接引众生应当是相当普遍。为什么?人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你去调查调查,哪一个不爱美?喜爱美好。身相美好自自然然就能接引众生,众生看到你的相好,就欢喜接近你,欢喜亲近你,欢喜接受你的教诲。所以菩萨成佛特别示现(跟你说那不是真的),示现什么?示现一百劫去修相好。其实菩萨成佛,他早就成佛了,自性里头本具的相好不要修的,没得比的,但是佛还是要故意来装着修相好。这意思应该很明显,教六道凡夫。对真正大修行人,不起作用,但是对六道凡夫,特别是接引众生有大作用。

  所以,每个菩萨示现成佛,都用这方式接引众生,诱导众生断恶修善,相好是果报。相好怎么来的?要修因,因善果就善。你要想相好,你就要修善因,种善因得善果,佛诱导众生这是初阶,先教众生不堕恶道,在人天把脚跟站牢,不至于堕落,然后再进一步帮助你提升,所以先最胜身。再看下面第九句名号:

  【或名大勇猛。】

  『大勇猛』也是从比喻上说的,佛经上也常常把佛比作师子,师子就是「大勇猛」,取这意思。佛证得究竟觉,圆满智,所以示现大无畏。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这都是称赞如来果地上的成就。这成就是性德,但是性德不离修行,没有修德,性德显不出来,所以性德的显示、显露要靠修德。佛的智慧圆了,在一切智人的面前显示无畏,辩才无碍,神通德能,世出世间无与伦比,等觉菩萨都不能相比,称之为「大勇猛」。

  我们见了佛的形像,听到佛的名号,就应当要想到,我们现前,特别是在大庭广众当中,我们缺乏无畏,我们缺乏勇猛。这什么原因?我们的道德、学问、能力、福报不如人,不如人自自然然就生起自卑感,这很显然的现象。今天听到佛的名号,我们现前要勇猛精进,要有决心、有毅力改过自新,要深入经藏。无畏勇猛从哪里生的?从大智慧里面生的。智慧要靠经藏为缘,引发自性般若智慧。

  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学了要管用才行,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前面说过,佛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很清楚,我们很想学,总是学不像,总是学不成功,什么原因?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疏忽了,依然用烦恼习气,你怎么能学得像?果然依照经论的教诲,改变我们对宇宙、对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渐渐就像了。对宇宙人生应该怎么样想,怎么看?《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佛说的,你应该这样看法,这看法是诸佛如来的看法。这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执不执着?你还分不分别?自然把分别执着放下了;你对于这一切法你还起不起贪瞋痴?自然不起贪瞋痴,为什么?梦幻泡影。

  一部《大般若经》,我常常讲,总而言之,三句话,这是说一切法,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是无所有,是毕竟空,是不可得。你把一切法的真相看透了,然后你回过头来,看看芸芸众生。他们不知道真相,以为一切法是真的,以为一切法真有,所以在这里头生起据为己有的心、占有的心、控制的心,这个佛菩萨没有。佛菩萨知道一切法皆空,万法皆空。万法皆空你怎么能占有?你怎么能控制?又何况人命无常。

  我们这地方没报纸,早年我还没有学佛的时候,我在公家机关服务,这早晨都有报纸送来,我们都会翻翻看看。我看报纸跟一般人有一点不一样,一般人关心社会新闻这些报导,我看报纸,展开来我先看讣闻,看看今天你看多少人走了?他能占有什么?他能控制什么?空手而来,还空手而去。正是佛经上常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年轻时候我喜欢读历史,历史给我很大的启示,看看历史上许许多多人物,在世的时候不可一世,死了之后他带什么走?他得到什么东西?所以细心观察,人会觉悟。

  孔老夫子七十岁觉悟,觉悟之后他说他一天不吃饭,一晚不睡觉,想想,想什么都是空的。最后说了一句话,「不如学也」,学圣人。圣人条件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智慧,超越常人的智慧。通晓宇宙人生真相,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圣人;「不如学也」,学圣人。你看看佛门,这佛家真了不起,你一进门来就把修学最高的、最究竟的修学的目标原理原则传授给你了,你的一生不离开这三句,「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诸位想想看真的能做到了,你不是大勇猛,谁是大勇猛?你不是大自在,谁是大自在?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三桩事情,觉正净。觉正净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觉是智,般若智慧,正是德能,净是相好,法身,清净法身。

  儒家教学也了不起,童蒙刚刚上学,智慧还没开,但是先把教学的纲领也传授给学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几句是儒家学问传授的总纲领,你看看跟佛法讲的那个意思一样不一样?非常接近,大圣人!大圣人就是大智慧,大德大能,中国谚语里面常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释迦牟尼佛跟孔子没见过面,你看看儒佛所说的,道家所讲也不例外,道教里头也有很多圣人。

  所以人生在世,第一殊胜是求学,学无有止境,决定不是只限于学生的时代,那你就错了。学生时代严格的讲都是启蒙,学问的成就是在离开学校之后,在他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磨炼成功的,就像《华严经》后面的五十三参。早年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方先生对《华严》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这是真实的学问,五十三参通过实验成就了无所不知,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在家里关起门打妄想,不是的。五十三参里面表示的,表法的义趣,你的智慧德行成就之后,你不能够舍离遍法界一切剎土里面的众生,上到诸佛如来,下到阿鼻地狱,这是你活动的范围。亲近诸佛如来,上求佛道;接触九法界众生,下化有情,这才是真正成就,这是「大勇猛」的实现。勇猛不是说关着门在家里勇猛,哪有这种勇猛法?要接触广大的群众,以智慧德能教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在迷,没有觉悟,没有正知正见,身心皆不清净,你要是做到觉正净,你在九法界里面你就大无畏,如佛一样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帮助这些众生。末后这名号:

  【或名无等智。】

  我们一看就明了,这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来果地上的德号。示现这名号,勉励一切众生,要以这为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绝对不能说我今天已经证得初住菩萨就非常满足,那叫得少为足;是不错,但是不圆满,不究竟。虽然毕业了,毕业你上面还有,小学毕业了,小学毕业上头有中学,中学毕业了,上面还有大学,大学毕业了,上面还有研究所,不能够中止,永远继续精进,那就对了。在大乘法里头,十信位的菩萨是信位毕业,十住菩萨是住位毕业,十行、十回向、十地。我们讲每一个阶段毕业的时候,它有五个阶段,毕业上头还有;十地菩萨上面有等觉,等觉上面有妙觉。妙觉虽然到了究竟,到了究竟圆满,但是妙觉位的如来,我们在这经上看到,在十方无量无边世界,广度有缘,为这些有缘众生做无量无边种种示现。你看这在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你看末后总结的句子,「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那就是百亿万种种示现。这些人说话真算话,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开空头支票的。他们在因地里面说过「众生无边誓愿度」。成佛之后果然兑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哪一个众生有感,如来立刻就应,「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也许有同学怀疑,我天天求佛菩萨,佛菩萨没来。我告诉你,不知道你肯不肯相信?你一求,佛菩萨就来了。来了怎么样?你不认识,你没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业障深重。经上讲得好,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我们在讲席多次说过,哪有不应的?你说为什么感应那么快?佛要应,给诸位说这是自性法尔如是。我们现前从日本江本胜博士看水的结晶的反应,你看到这讯息你还不觉悟吗?这就是经上讲的法尔如是,没有理由的,没有条件的,你给它的讯息立刻就反应。佛家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就是说这桩事情,我们心里头念佛菩萨,佛菩萨哪有不感应的道理!

  我们心里头想念这杯水,这杯水我用很欢喜的心、爱心、感谢的心,它的结晶是最好的,但是这结晶肉眼看不见,天眼能看见。肉眼看不见,用显微镜把它放大,放大到几百倍、几千倍看清楚了,太美了。不好的意念,「我要把它消灭,我要把它杀掉」,这种意念它立刻也呈反应,是很不好的结晶。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给我们做了证明。现在时间到了,这一句没讲完。

  诸位同学,请看密训世界名号最后一个:

  【或名无等智。】

  这名号前面说过很多了,最重要的意思,佛提醒我们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孔夫子以一生学习的心得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比不上向圣贤人学习,「不如学也」。这经验非常宝贵,我们应当要记取。学问的成就、智慧的成就是真实的成就,佛门里头常讲这个可以带得走,其他的成就带不走的。为什么说这个能带得走?这个能够带到来生来世,提升你自己的境界,决定不会堕落。菩萨求智慧,不断的把他的境界向上面提升,一直提升到『无等智』,究竟圆满,圆满之后广度众生。我们在这经上看到,「如来于彼」,那就是说证得无等智之后,在一切世间做种种示现。我们看下面总结:

  【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

  这一句跟前面就不一样,前面是讲十千,这地方是百亿万。

  【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两句话跟前面讲法完全相同,这是说明他的目的无非是帮助众生,成就众生。众生知见不相同,根性不相同,所以众生见佛、闻法、闻名,每个人得利益有浅深广狭的差别,『各别知见』。请看第二段丰溢世界,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南。】

  这不是我们地球的南面,是娑婆世界的南面。

  【次有世界,名曰丰溢。】

  这世界好,一看名称就好,跟娑婆大不相同。现在我们看到地球上灾难很多,天灾人祸,许许多多众生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我们没有亲眼去看看。前个月,我有一个机缘去访问新几内亚,在澳洲的北面,看到这地方人民的生活,我们用苦不堪言来形容绝不过分。但是,这世间还有不少地区比他们生活还要困苦。他们没有粮食吃,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穿,居住的地方自己搭个茅蓬,非常简陋,好在这地区是热带。现在我们说这世间到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有相当的成就,人民生活很富裕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地方照顾不到。所以佛法里面讲,天台家所说的「百界千如」,经论上常讲的十法界,天台大师说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我们人法界里头,我们看到很多落后的地区,那是人法界里面的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他是人,但是过的生活,是饿鬼地狱的生活。多接触,人才有警觉心、才有知足心,知足则常乐。

  我们在这世间每天三餐饭能吃饱,衣服能穿得暖,居住的房舍足以能够遮蔽风雨,而且已经感到相当舒适,这是人间天堂!但是几个人满足?满足就能修道,就能提高境界;不满足,一味还在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追求名闻利养,甚至于不择手段干一些损人利己,果报不得了。我常常听人家讲,这社会很流行的话,什么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我常常听到有人讲这两句话,后面还有两句话他不知道,后面是哪两句话?「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纵然这一生生活很清苦,也甘心接受。为什么?过去生中没有修福,这一生哪来的福报?过去生中已经修福了,这一生不要造业;中国人不讲造业,叫造孽,享福而造孽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看这世界『丰溢』,你就知道这世界的众生福报大。这福报是共业,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就不会生到这地方来。这世界是有福报人居住的,他们住在这地方享福。我们看如来在这地方现身说法:

  【如来于彼,或名本性,或名勤意,或名无上尊,或名大智炬,或名无所依,或名光明藏,或名智慧藏,或名福德藏,或名天中天,或名大自在。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我们仔细来看佛名号表法的义趣,当然最重要的我们现前应当怎样学习,这是最重要的。第一个名号本性,『或名本性』,加上通号,本性佛,本性如来;佛跟如来都是通名,这是别名。世尊也是通名,加上别名,本性世尊,像我们称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释迦佛,释迦世尊,这称号要清楚,它的作用是表法,释迦是仁慈的意思。「本性」是什么意思?这意思就太多了,无量无边说之不尽,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从本性里流出来的,哪里能说得尽!我们要怎么学法?宗门常讲「明心见性」,这性就是本性,本是根本。用上这个词就是说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能生虚空法界的,能现虚空法界的,虚空法界是从这里来的,这我们就称之为本性。

  本性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精神物质都是它所现、所生的,它什么都不是,不能给它加任何名字。不能加名字,还说了个本性,这是如来说法的善巧方便。所以名字相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执着你就迷了。你能够体会到意思,不执着言说,不执著名相,你才有悟处。「本性」我们很不容易理解,本性起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本性现相那就更容易理解了。本性起用我们今天学术里头讲,精神的一部分,本性现相是物质的一部分,所以精神物质都是从本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讲「唯心所现」,这心就是性,就是这地方讲的本性。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哪一样不是本性所现的?今天一般人讲细菌,细菌是本性现的;原子、电子、粒子本性现的;佛经上讲「世界微尘」,世界是讲大的,微尘是讲最小的,不管大小都是本性现的。既然是本性现的,它不是本性谁是本性?

  本性前面讲了,它有本能,本能是什么?见闻觉知,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见闻觉知是本能,它所现的一切相统统具足这本能,就好比古大德常常用的比喻,以金作器,用黄金做成几千种、几万种不同的器皿,每一种都具足黄金的特性。这现象我们能够理解,不难懂。本性所变现的万物,万事万物,无论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无论是大是小,情与无情,当然具足本性的特性,我们叫它做本能;当然具足它的特性本能,这本能是见闻觉知。

  在无情众生,我们讲物质,无情的众生;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今天我们讲的植物、矿物,还包括自然现象,统统具足本性里面的本能本质。所以它有觉,它有知,它没有妄想,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着。有情众生里面这是讲动物,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分两类:一类觉、一类迷。觉的,他也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有见闻觉知,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迷的人呢?迷的人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诸佛菩萨眼目之中,「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现在这科学逐渐逐渐在实验当中,精密观察实验当中发现了,发现这物质的世界,真的它有知觉。植物有知觉,有一些人觉察到了;矿物有知觉,没有人想到,最近也被一些科学家探测出来了。

  我们在这名号里头,要觉悟到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是真正的自己,这里头本来就具足常乐我净,本来具足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是相,般若是智慧,解脱是自在,法身是相好。我们学佛,学佛的目的就是求明心见性,真正的目的。这目的一般人不懂,学佛的人很多,学佛人里面这里头有在家、有出家的,几个人把目标定在明心见性上?如果把目标定在明心见性上,这人有成就了。古时候有,古时候是真的,特别是宗门常常讲「向上一着」,向上一着就是见性。

  现在人学佛不讲见性,连这心性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名词的定义都搞不清楚,他对这怎么会产生兴趣?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桩事情。他想的是什么?开智慧、求福报,甚至于现在连开智慧也不是重要,求福报最重要。福报现前,纵情享受,享尽了,苦报就现前,所谓是乐极生悲,这古人常讲的。我们看看现在学佛的都是走这路子,乐极生悲。修苦行的否极泰来,少,很少很少修苦行的;自己一生当中,过着低水平的生活,过得去就很快乐了,决定不求奢侈,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这样的人他肯定向上提升,所以否极泰来,这是有觉悟的人。他上升到哪一个层次,哪一个等级?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

  我们学习方向目标要正确,说实实在在的话,明心见性是大乘佛法共同的方向目标。大乘宗派很多,法门就更多了,法是修行的方法,门是入道的门径。我们常常听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读《华严》就知道了,你看这名号代表的就是法门。每一个世界「百亿万种种名号」,有种种法门,世界无量无边,所以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门修什么?共同的方向目标,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超越十法界,你看圆教初住菩萨不是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见一分自性」。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持名念佛的方法。我们近程的目标是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用意何在?就是明心见性,这一点同学们决定不能够疏忽。

  所以,我们把明心见性这桩事情,放在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办。为什么?在现前这世间我们做不到,这是老实话,现前在这世间能做到当然更好,为什么?你做到了,将来你往生到哪里去?华藏世界。你的地位最低是初住菩萨,发心住。我们想想能做到吗?发心,发的什么心?菩提心。我们讲得很浅,标准讲得很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心都是周遍虚空法界,这大乘经上常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什么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都是包虚空法界,圆教初住菩萨。

  诸位想想看,这心果然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想想,你在这世间会不会有一个冤家对头?会不会有一个人一桩事情看到不满意、不高兴?没有。这是什么?从现象上来看,你就晓得圆教初住菩萨没有,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没有妄想,所以他的心包虚空,他的量周法界。我们怎么学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练这功夫。每天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还有欢喜,还有不高兴的,不行。真正修行在这地方修,修到对一切人事物绝对不会起一个恶念,决定不会有一个恶的行为,心地纯净纯善,平等对待一切众生。

  平等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诸佛如来。我们修净土,我们的本尊是阿弥陀佛,我们最尊敬的、最崇拜的,怎样能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只有我一个是凡夫,你就入了佛境界。大乘经里头,佛常讲「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的冤亲债主亦复如是,情与无情没有例外,一切众生;无情,它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叫众生。哪一样不是众生?有情无情都是众生。

  一切众生包括无情,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些话我们听得耳熟,我们自己在讲台上也会说,但是怎么样?它不起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根本就想不起来这句话。这《金刚经》上说「应作如是观」,我们就老是把这忘掉。一切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宇宙观;「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人生观。我们用什么眼光看宇宙?用什么来看众生?佛的看法,佛的宇宙人生观是绝对正确的,与法性,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一点都不错。我们能不能像佛一样?不能,烦恼习气太重了。没有关系,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说练,这真正是练功,把这观念换过来,以往我们这些观念是从烦恼习气里面生的,决定错误。现在我们把烦恼习气放下,学佛,学佛的看法,学佛的观法,这叫真学佛。

  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方便法,善巧方便,教给我们最初入门下手的办法,《八大人觉经》上跟我们讲的,用什么?我们生活在世间,在六道里头,最大的问题,人与人相处问题。中国谚语常说「做事难,做人更难」,我们处事,事很复杂,可是处人比处事还难,从难的下手,佛在经上教给我们「等念怨亲」,这下手的方法。把我们的亲人,至亲好友,把我们的冤家对头,根本不能相处的,如何能够平等对待。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做到了。他为什么能做到?道理很简单,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坚固的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我们做不到。这练功夫就是这练法,做不到的也要想办法把它做到,这真功夫、真本事。

  佛又告诉我们,这真正下手的方法,「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一般人总是常常念着过去世的(不一定讲过去世),过去别人有对不起我的地方,念念不忘,这是念旧恶,看到别人做不善、做恶的事情,讨厌他,人之常情;但是佛菩萨就不一样,佛菩萨不念旧恶,佛菩萨不讨厌恶人,所以佛能教化他。我们常常念旧恶,常常讨厌恶人,根本就不愿意跟他往来,你怎么教他?你怎么感化他?你那个「众生无边誓愿度」,对这样的人你度不度?你不能加注解,这人不在我度众生之内的,不可以这么说。

  这是我常常勉励同学们,从我们内心里面把敌对化解掉,你要有这心,要从这地方去努力,一切人事物我都不会跟他对立。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学佛菩萨真实智慧,处事待人接物,真实智慧则能观机,知道时节因缘,因缘不成熟的时候,世间人讲保持距离;因缘成熟的时候,立刻就要帮助他。不成熟,你想帮助他,他不接受,他不相信,他不理解,他不生欢喜心,这就是缘不成熟。佛度众生有耐心,绝不急着一时,只要有缘,生生世世绝不舍离,决定帮助他、成就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见性,帮助他证得圆满的佛果。我们在本性佛这名号里头应当这样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四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娑婆世界邻近十方」,南方丰溢世界,如来名号的第二句:

  【或名勤意。】

  这个名号非常之好。凡夫的意念千变万化,或冷或热,或进或退,他是不定的,所以无论是世出世间法很难有成就。凡是有成就的人,什么原因成就?第一个因素,他的意志坚定,百折不回,禁得起冲击,禁得起考验,或者是我们讲,禁得起严重的打击,他不会动摇,这种人成功了。世出世法我们仔细观察就明白了。

  佛在此处示现的名号『勤意』,勤是勤奋、是精进,就是坚定的意志。意志不但要坚定,而且要积极,推动身、口。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特别是末法时期的今天,难得有善心人发心为苦难众生效劳服务。众生感不感激你?不会。不但不感激你,还要找你麻烦。问问你,这个事情还要不要做?所以一百个人九十九个都退心了,那一个不退心的,人家都说傻瓜。他要不是傻瓜,那他就真的是菩萨。为什么?菩萨不退心。菩萨明了、清楚,知道现在的人不懂事,他没有受过教育,他可怜。这就说明菩萨为什么不退心?怜悯心。

  你看《无量寿经》上佛说得多好,「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在经上教我们,教菩萨,你不能怪现在这个世间人,从小没人教他,他什么都不懂,这是经上讲的可怜悯者。我们读《华严》明白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种种教诲。但是怎么样?众生真是有眼不见,有耳不闻。六根虽然天天接触六尘境界,但是茫然无知,这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看到芸芸众生如是,最重要的要回光返照,我们自己是不是!

  我这一生学佛五十年过去了,无数次的挫折,也多少次想退心,不想干了。我们是一个纯善、纯净的心在做事,但是别人用什么态度对我们?怀疑、恶意的批评、毁谤、侮辱,甚至于陷害。我之能够维持到今天,没有完全退下来,是常常想到老师的教诲,天天在读经,佛菩萨的鼓励,明了这一切众生为什么不能接受,为什么排斥。这正是佛法当中常说的无量劫来积累的恶业、恶习气,有意无意他就发作,就是病人发病。这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是他的习性;习性时间久了,所谓是习惯成自然。这一生来到这个世间,从小父母没有教他,长辈、老师也没有给他做好的榜样。他这一生当中所见所闻,不是圣教;换句话说,都是与性德相违背的。

  我们处这个环境里头怎么办?退心不是办法,不但不能帮助别人,退心,自己也退堕了。古大德教给我们,如果遇到善缘,知道这是善事,肯发心去做,积功累德!善缘善事不一定顺心,这里头苦难障碍重重,你要能忍得过。所以《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于忍」,不能忍耐,一事无成,唯有坚忍才能度过一切苦难。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很难得你一个人觉悟了,但是大众都在迷惑颠倒,你跟他们相处,难!这个「难」是我们凡夫眼光里面所看的,难能可贵!可是真正觉悟的人他有没有?他没有。

  真正觉悟的人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做错了,他也点头说很好。为什么?时节因缘没有到,现在纠正你,你不服。什么时候来帮助你?你遇到困难,遇到灾难了。来向你请教,这是缘成熟了,才能劝导他。能观察时节因缘,能随顺时节因缘,这是智慧,这是真正的善巧方便,不容易!

  现代人从幼稚园起,他所接受的是(现在很时髦)科学的教育。科学,科学要拿证据。你虽然有证据,但是你的证据没有经过他的实验,他不承认你。前几天我们在网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同学们从网路下载给我看的。写文章的人叫夏雨,他所说的是这一次SARS的问题。他到香港讲学,到中国大陆各地方去参观了一下,觉得中医对这个疾病的治疗确实有相当效果。但是怎么样?西医不承认,没有科学根据。西医,他说的,西医要找到这个病的病源,再制造出对治的药剂,至少需要两年的工夫。现在得病的人能不能再等两年?但是经过中医的治疗,他真的治好了。是没有科学根据,但是人被他治好了,单单就这一点,值得人们省思。圣贤的教诲,圣贤是什么?拿不出证据来。你说上帝,上帝在哪里?神在哪里?人死了有灵魂,谁看到灵魂?别人看到的,我没看见,不相信,不能接受。今天听从的是科学家的,其实那也是迷信,科学家化验出的,我没亲自化验它。

  我学佛初期,得朱镜宙老居士的教益很多。朱老居士是学财经的,中日抗战之前,他在苏州一家银行当总经理,抗战期间他是四川跟西康两省的税务局长。抗战胜利(他是浙江人),他回到浙江,做浙江财政厅长。这是个理财的专家,他信科学,可是以后他变成虔诚的佛教徒。

  怎么变成的?他亲眼看到鬼,不是亲眼看到的不相信!他的老岳父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跟他讲他的经历。他曾经被袁世凯关过一个月,那一个月当中很奇怪,鬼神找到他,东岳大帝请他去做判官,那个地位很高。每天晚上就有两个小鬼抬了个轿子,他就上了轿,感觉到轿不像是在走路的样子,好象是在空中飞行,他就上班去了。第二天早晨把他送回来。他晚上在阴曹地府有许多见闻他都记得,也跟他们说,他们听了很有兴趣,像听故事一样,不相信!说他老岳丈讲神话故事,很佩服他,他会编很多神话故事。

  他告诉我他学佛的因缘。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晚上跟朋友们打麻将,打到深夜才散场。散场各人回家了,那个时候虽然地位很高,没有车,还是自己走路回去。夜很深,大概一两点钟,这个路也不近,大概要走将近一个小时。路上虽然有路灯(那个路灯现在没有人知道,像我这样年龄的,讲起来晓得),路灯很远才一个,没有现在的灯这么密集。而且灯光是四十烛光的灯泡,很暗,真的那个灯是若有若无。

  他回去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孩子,走在他前面,不太远。他也若无其事,反正很正常,前面有个人,他在后面。走到半路,忽然想起来,夜这么深,怎么会有一个独身的女子在外面走路?这一想的时候寒毛直竖,仔细看前面这个人有上半身没有下半身,他吓呆了。两个人同走将近半个小时,不是短时间。这是什么?亲自见到的。这样一惊一吓,前面这个人没有了,就不见了。他告诉我,这是他学佛的因缘,佛经上讲六道、讲鬼神,亲自见到了。

  以后学了佛,他告诉我,他说那个鬼大概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我说为什么?要不是观世音菩萨做这样的示现,我怎么会学佛,怎么会相信!我们不管是示现的也好,是真的鬼也好,总而言之,这是他入佛的亲因缘。他要自己不是亲自遇到的,他决定不会相信。佛度有缘人,时节因缘成熟,作斯示现,这对的。所以以后一生学佛,弘法护法。到台湾年岁大了,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六十九岁,将近七十岁的老人。在台湾办台湾印经处,流通佛教的经典,也相当不容易。我初学的时候,看的佛书多半是他供给的。所以,一生精勤而不退转,不是一桩容易事情!

  佛经常讲的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必须有「力」他才会不退。所以你从三十七道品上仔细去观察,你就了解这个世间学道退心的人那么快、那么多,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这桩事情真正的因是宿世的根性,我们常讲宿根深厚,这是远因,近因是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善缘,遇到善友。

  我在台湾遇到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他们十三年。离开老师之后,遇到许许多多的艰难挫折,老师在世的时候,是我精神上的支柱,遇到困难我有请教之处。老师不在,自己还能够把握得住,无论怎么辛苦,无论怎么艰难,无论怎么样的挫折。我今天即使没有摄影棚,我有个小的录相机,我每一天讲经决定不会中断。纵然现前没有人相信,我们自己知道,佛法是第一真实。我们自己勤修,我常常说了,真实的利益是什么?将来死的时候死得自在,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这叫真实利益。

  我以纯净、纯善的心对人,不管别人用什么心意对我,不要去理会这些,不要去计较这些。遭遇到困难了,读经,经上有解决的智慧,有解决的方法。只要一切不为自己,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所作所为牺牲奉献;牺牲奉献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不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名分、地位、权势,不需要。也无需要社会对我们肯定不肯定,没有关系!肯定也好,不肯定也好,问心无愧。对得起佛菩萨的教诲,一生真正做到知恩报恩,这样就好。我们意志才能坚定,才能够承受打击。意勤,身、口当然就勤,三业精进是菩萨善根,如来在此作斯示现,这是我们应当学的。下面第三个名号:

  【或名无上尊。】

  这个名号是从果德上建立的。『无上尊」就是我们这个世间人通常称的「世尊」,世出世间最尊敬的,意思跟「无上尊」相同。佛的智慧圆满,道德圆满,自行化他无一不圆满,这是世出世间人所最尊敬的。

  世间是讲六道,出世间是讲四圣法界,也可以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如来是无上尊,十圣菩萨称尊,三贤菩萨无不尊重十圣,十圣菩萨无不尊重等觉。但是等觉还不能称无上,他上面还有妙觉,妙觉位是「无上尊」。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懂得的,尊重就一定要效法,要向他学习。我只尊重他,我不想跟他学,不想效法他,这不是尊重。佛菩萨哪里需要别人尊重他?如果需要别人尊重他,他的名利心还没有放下。别人尊敬他,他觉得很快乐;别人不尊敬他,他觉得很烦恼,他有瞋恚,这是凡夫,烦恼习气都没断。

  什么人烦恼习气断了?阿罗汉就断了。但是阿罗汉还有习气,习气实在讲不碍事。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的,阿罗汉有傲慢的习气。牛齝尊者憍梵波提,过去因为造恶业,堕五百世牛身。你看牛吃东西一天到晚那个嘴不停的在动,他证得阿罗汉果了他还有这个习气。习气难断!佛告诉我们,到辟支佛习气断了。我们从这些地方就明了,烦恼断了,习气没断,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辟支佛以上习气断了,没有了,真正值得一切大众尊敬。如来果位究竟圆满,称「无上尊」。我们学习,古人教导我们「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们取法不能取法下,取法下很难有成就。取法于上,向佛菩萨学习,学不成也能落个十信位的果报,那也就不错了;十信位是小圣。所以这句话是古大德的经验谈。我们再看下面一个名号,第四:

  【或名大智炬。】

  炬,火炬,这是比喻。法身菩萨确实是永恒的『智炬』,为什么?真实智慧现前了;大乘经论上常讲的,自性本具的根本智、后得智。根本智这不必说了,后得智是从教化众生,与一切世间九法界众生时时刻刻不离。对于这些众生思想、见解、言行、状况了然如掌,这是讲的后得智,无所不知。无量劫来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那个经验太丰富了,真实智慧。从前方东美先生讲的,他读五十三参他佩服,为什么?这个智慧是通过实验的,今天讲的科学的精神;绝对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在家里头打妄想,通过实验的。

  如来果地上加一个大,「大智炬」,所以佛法修学的是什么?智慧。尤其是大乘佛法,它所希求的目的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可以把它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翻经的时候,翻经法师也很用心,在体例里面有五种不翻,用音译。这是五不翻之一叫「尊重不翻」,可以翻,因为尊重它。学佛学的是这个,修行修的是这个,这是我们修行学习的总目标,总的方向。它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得到的是「正觉」,菩萨所得到的是「正等正觉」,如来果地上再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这句话里头有三种人,我们把它比作教学的三种学位,这个比喻大家好懂。阿罗汉这是最低的学位,好比是学士,什么样的条件他才能得这样的称号?条件是正觉。正觉决定是与性德相应的叫正,与性德不相应的不叫正觉。相应的标准是什么?大乘法里头讲得很明显,见思烦恼断了,这个时候正觉现前。由此可知,见思烦恼障碍正觉。这个烦恼断了,正觉现前,称阿罗汉。

  菩萨尘沙烦恼断了,尘沙烦恼障碍正等正觉。所以菩萨见思断了,尘沙断了;阿罗汉见思断了,尘沙没断。尘沙断了的时候就称之为菩萨,他所证得的是叫正等正觉。

  无明,障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无明也断了,这是最高的学位,佛陀,称为佛陀。佛陀所证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说明无明烦恼断了。

  在《华严经》说这三种烦恼我们更容易体会,它不说无明、见思,尘沙,它不是这样说法的。它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名称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知道,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大智炬」!无上菩提现前了。

  我们修行修什么?就在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不是修别的,就是学习怎样能把我的执着、我的分别放下,就是用这功夫!也许要说了:如果你真的把分别执着都放下了,你还能办世间事吗?大乘法里说得好,「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那怎么办?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在这个境界里头,大乘法常说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分别;执着就是不执着,不执着就是执着。执着、不执着是一,分别、不分别也是一,它不是二,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

  分别执着事上有,理上没有;换句话说,你心里头没有。心里没有,你的意就勤了,你永远不会退转了。我们凡夫为什么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退转?他心里头真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世出世间法不能成就的第一个因素!他不能忍。

  功夫成就了,有没有忍?没有忍,忍是初学时候有的,功夫到家了没有了,化掉了,融化掉了。在忍的阶段的时候,还没有化解,这个时候需要忍。所以到法身菩萨,你说他还有没有忍?没有了。权教菩萨有,阿罗汉、辟支佛,就是十法界里头有。一真法界里头没有了,纯熟了,完全融化掉了。我们发心要发大心,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有真正的成就,那经典不能不读,不能不学,不能不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这才能成无上道。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丰溢世界」,佛名号第五句:

  【或名无所依。】

  这个名号是从实相所建立的,实相就是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实相是什么?实相是空相,一切诸法,当体即空。所以世尊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的总结,就是一切诸法「无所有」。为什么说无所有?因缘生的。《中观论》上说得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它的真相是「无所有」,是「毕竟空」,是「不可得」,这样自然就『无所依』了。

  可是这个里头还有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唯心所现「无所依」,它又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的是一真法界,真正是毕竟空、无所有。可是这里头一些众生无缘无故起了无明,无缘无故生起无明,无明一生起来之后麻烦就大了,把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变形了,变相了。但是形相虽然千变万化,体性不变,我们也叫真性,真性决定不变。变成了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一真法界的变相,佛在经典里头常用的名词,变相图,你要懂得这个名词「变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变?因为众生起了妄想分别执着,一真法界就产生变化。

  形相变了,真性不变,因此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性相是一不是二。古德所谓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无论你变多少样子,统统是金,金不变;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无穷无尽,这是形相,法性不变。这相从哪儿来的?都是法性变的,法性好比是金,万相好比是器。你要明白这个,真性在哪里,随捻一法无不是真性。我这捻一法这是不是真性,是的,没有一样不是的。你见到真性了没有?如果你要见到了,那恭喜你,你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明心是什么?你的心明了。凡夫的心不明,无明障碍着他,所以叫无明!凡夫的心是无明,现在你明了,无明破一品,明!放光了。这一放光怎么样?放光就见性了。山河大地,草木微尘,无一不是,你真的见到,见到什么?见到这个性,性,灵知,见到万事万物无一不是灵明觉知。日本江本胜博士实验得到的结论,能看、能听、能接受人的意思。我们的意思发出的信号它能接收,它会产生反应,见性了!相不平等,性平等,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如果你心里头有所依,有所依是你有执着、你有分别,你就见不到了,诸法实相你就见不到了。为什么?你还没有放下。有依就是有执着,就是有分别,当然也有妄想。「无所依」,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宇宙之间诸法实相就摆在面前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真智慧,真实不可思议。

  这句话还是法身菩萨的事情,我们距离法身菩萨相当遥远。现在我们要问,我们现前怎么个学法?现前要有所依。你看看,你一入佛门不就皈依三宝!无所依是法身菩萨,九法界众生要有所依,但是我们要懂无所依的道理,无所依的真相。为什么?我们从起步有所依要学到无所依,才能成就,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要不舍,你只能证阿罗汉果,法身菩萨、无上菩提你没有分,为什么?你有所依放不下,这是事实真相,这是佛法的难处。

  我们常讲佛菩萨大慈大悲,众生向佛菩萨希求,非常灵验,古书里头记载得很多。现在人怎么样?现在人不相信:那是迷信,那是从前帝王专制用这个来统治人民,作为他统治的一种手段,神道设教。现在是用这种角度来看,用这种方式来解释,把这个事实真相完全否定掉了。否定掉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效应?灾难来了。极其严重灾难来了,他还是不相信,还是认为这种灾难是天然灾害,不是人力能够预知的,也不是人力能够解决的,完全推之于自然。错了,错得太离谱了,一定要遭到它全面的毁灭。什么时候他回头觉悟了,回头觉悟不是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时间;甚至于无量劫,这一个错误的认知,这种迷惑颠倒,无量劫之后,吃尽苦头,他才会回心转意。所以我常讲这个不信的结果,真的中国人一句话说破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眼前吃亏,来生后世生生世世无量劫吃亏,这亏可吃大了!

  我们从小在学校里读书,老师教导我们还算不错,还讲一些仁义道德,儒家的东西没有完全放弃,没有完全放弃。但是佛教、道教的那是完全放弃的,都认为这是迷信,根本就不能接受的,还有一点儒家的传统。我有这么一点点基础,这么一点底子,所以对于宗教我也很喜欢接触,但是不相信。

  一直到我二十六岁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我们没有想到方先生教我最后这一个单元讲佛经哲学。我非常惊讶,佛经怎么是哲学?他告诉我,佛经不但是哲学,而且是世界上哲学里头的精华,哲学里面最高峰。最后给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接受这个教诲,对于佛教的观念才一百八十度的转回来了。这才逛寺庙,逛寺庙的目的何在?找经书看。

  那个时候书店里面买不到经书,只有寺庙里的藏经楼、图书馆。台北善导寺李子宽老居士,他们为了纪念太虚大师,在善导寺里面建了一个「太虚大师图书馆」。这里面有一套《大藏经》,我有机会到图书馆里面去看《藏经》,看到自己喜欢的,就抄笔记。所以星期天假日放假,假日不上班,就到善导寺去抄经。这样一接触,才知道佛经里头真的是有好东西。你看,缘多重要,如果没有方先生教导,我们以为它是迷信。观念,有这么一个观念,这个书摆在我面前我也不会翻一翻,迷信!这两个字就把它拒之于千里之外,哪里知道它是法宝!真的是宝,为什么?这里面的道理、方法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疑难问题。

  所以开始学要皈依三宝,有所依,依觉、依正、依净。这个三宝的意思你要明白了,你自自然然会对它尊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个意思很深很深,这把整个佛法都包括在里头!觉包括了宗门,正包括了教下,净包括了净土跟密教。这三个字,「觉正净」这三个字深广真的没有边际,我们从这个地方入门。

  凡夫,你要跟他讲觉正净他不会反对,而且承认自己觉悟:我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他不知道佛法里面讲的有许许多多阶层的标准。大的区别上来讲,五乘佛法,人乘的觉正净,天乘的觉正净,声闻的觉正净,缘觉的觉正净,菩萨的觉正净,不一样。觉正净名词都一样,意思不相同,浅深广狭有很大差别。法身菩萨的觉正净是无所依;有依,你就不觉、不正、不净。为什么?完全回归到自性,自性是真心。

  你看看《坛经》上神秀做的那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们想想,他是有所依还是无所依?他有所依!所以没见性。惠能大师把他这个偈子改一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他这四句偈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惠能大师偈子是无所依,神秀是有所依,这两个人标准不一样。

  五祖忍和尚把衣钵传给惠能,没有传给神秀。所以我们懂得无所依的道理,知道有这个境界,不是我现前的境界,我现前一定要依「觉正净」。怎么个依法?那一定要依靠经典,我们还是从教下下手。教下我们所依的,是本宗经论,再以与本宗经论有关的经典作为选修,这样就对了。

  今天我们所选择的《大乘无量寿经》,夏莲居会集的本子,会集得非常好。这些年来攻击这个本子的人很多,批评这个本子的人很多。在台湾确实也有真正的正知正见的同学们,最近我看到一个本子,这是五种原译本跟会集本来做一个对照,这本子好,我看到了很欢喜。为什么?凡是有批评争论的,看看这个本子自然他就明白了。

  而实在说反对会集本,我说了多少次,他不是反对夏莲居,他的目标是针对我来讲的。我提倡!反正是我提倡什么他就反对什么就是了。因为会集本很多,他没有统统反对,单单反对这个,别有用意!也有人说,很多人听到这个反对的声音,不敢再念会集本了。我说各有因缘,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再多人反对我还是依教奉行,我不反对,我很认真努力在学习。我依照这个本子修觉正净,因为经题上就写得很清楚,《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你看经题上就有清净平等觉,我依照这个本子修清净平等觉。各人因果各人自己负责,这就好了!尤其现在这个时代,民主自由开放,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谁都没有权利干涉谁。所以在这个年代,一切只有自求多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在无所依里面,我们初学一定要有依靠。修净土,你有信心,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那就要认真,要努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取得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要亲近阿弥陀佛,这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移民。我们只有一个心愿,移民到极乐世界。怎么去法?《无量寿经》上有详细的说明。古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条件是要如理如法,违背理论,违背他所要求的条件,你就去不成。

  现在我们移民到其他国家地区,人家也设的许许多多条件,我们条件都符合,很容易就批准了,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我们条件样样具足,就能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生活状况跟此地大不相同。第一个大利益,就是那边的寿命是无量寿,这边寿命很短促。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古时候往生的人,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得很多。近代的,我们也看了不少,在最近几十年当中,预知时至的,站着走的、坐着走的,这能做假吗?这能骗人吗?

  最有力的证明是我们亲眼看见的,最近的,前年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的往生,我们亲眼看见的。居士林的念佛堂同修几百人,不是一个人亲眼看见的,我们能不相信吗?还能说这是迷信吗?有科学证明才能相信,也许几十年之后,一两百年之后,科学证明了,那我们今天不是吃了大亏?我们没那么长的寿命。但是有许多人不等科学证明,他就相信,这个人占了便宜,这些事情往往有之。再看下面一个名号:

  【或名光明藏。】

  它这里连着有「智慧藏、福德藏」,三个藏。『光明』是智慧,但是接着底下又有智慧,「光明」跟智慧就有差别的意思;智慧是体,光明是用。如果就佛法里面来讲,智慧是根本智,光明是权智、是后得智,无所不知,光明遍照。中国人把「光明」常常跟「正大」连在一起,正大光明;正大是无私无邪,光明是决定没有阴暗。

  『藏』是含藏的意思,这个名号里头就是显示出诸佛如来正大光明,没有一丝毫的隐私,没有一丝毫愚迷,确确实实正而不邪,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说「藏」,藏就是性德,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现在我们的自性跟诸佛如来的自性无二无别,佛在经上讲,这一部《华严经》所说的都是自己本分的事情,不是外头来的。

  谁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他自性里头有光明,有智慧,有福德,样样具足!可惜的就是他有障碍,他有妄想分别执着,把他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统统障碍住了。虽有,不能现前,把「光明藏」变成愚痴。或者从字面上说,光明藏变成了无明,智慧变成了愚痴,福德变成了苦难,这是惑业苦造成的障碍。

  今天我们要学习,要懂佛名号的义趣,我们的心胸对人对事对物要光明磊落。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做不到,我们真的很想做。「很想做」这个意念不是假的,我们承认他真有这个心,他为什么做不到?业障。内伏不住烦恼习气,外面敌不过五欲六尘的诱惑,所以他虽有「光明藏」,不能现前,道理在此地。

  现在我们除了靠修学,没有第二个方法,孔老夫子所说「不如学也」,学要真学。什么叫真学?学了就要有用处,学以致用这是真学,这是实学;所学非所用,那就是玄学,没用处。我们今天学了,如果不能落实到生活上,那有什么用处?学了之后,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见解,改变我们的行为,你就真正得到利益。

  学佛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数的人观念错误了,认为什么?佛叫我学,我是为他学的,天天念经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与自己思想行为毫不相关。佛教我念经我天天念,他就欢喜了,错了,大错特错!就跟小朋友上学念书一样,父母逼迫他上学念书,他认为什么?上学的事情是为他父母,书念好了,考试及格了,父母欢喜,交代了,与自己不相干。多少学佛人有这个错误观念。

  佛菩萨早已经圆成佛道,你学佛跟他有什么关系,没关系。他教你学佛是希望你快快成佛,说老实话你成佛对他没好处,你不成佛对他没坏处。为什么这么说?在佛的境界里面,根本就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佛心平等,佛心清净,确实没有一丝毫染着。你有成就了,佛感觉得很高兴很荣耀;你没有成就,佛很懊恼,那佛是凡夫,佛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哪有这种佛?

  如来在九法界示现,在我们人间示现,你修行有成就,他赞叹你很高兴,那是应化,那是教学,那是勉励的,他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这是什么?是你的讯息给他,他自然的一个反应,法尔如是,这也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对我们初学人来说,我们在没有见性之前,真的算是小学生,一定要老师时时刻刻叮咛照顾,这是大慈大悲。这里头的意思很深很深,如果不是很冷静很细心的思惟观察,你一点都感觉不到,你感觉到之后你才知恩,你才晓得报恩。

  现在这个社会上许多人忘恩负义,你不能责怪他,为什么?他不懂。知恩报恩是性德,他现在迷失了自性,所以才忘恩负义。他要把烦恼习气断掉,性德现前了,他怎么会不报恩,没这个道理!古人说「食人之食,常思忠人之事;居人之居,须知感人之恩」,我们佛门里头「食存五观」,还不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每天不能缺少的,我们吃的东西从哪儿来的?谁给你?我们居住的房子是什么人给你的?你要常常能想到,人家给我吃的,我要忠于人的事,他希望我做什么我要做到;住人家的房子要知道感恩。光明面!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四四卷)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娑婆世界邻近十方」,南方丰溢世界,佛的名号第七句看起:

  【或名智慧藏。】

  佛法所求的,自始至终就是智慧。「佛」这个字,是从古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智慧,梵文称「佛陀耶」;这个字有很多意思,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字汇来翻,这是含多义不翻。他讲的智慧跟我们中国人智慧的概念不一样,「佛陀耶」里面含着有三种智慧,所以只有加以解释。第一种叫一切智,第二种叫道种智,第三种叫一切种智,它含着有这个意思。智慧起作用是觉悟,所以它也有三种觉的意思,第一个是自觉,第二个是觉他,第三个是觉行圆满。佛陀耶这个名词含有这么多意思,没有办法用一个字来翻译,只好用音译再加注解。

  学佛,我们要是把「佛陀」这个名词简单的说,一种是智慧,一种是觉悟,学佛就是学智慧、学觉悟。学智慧就不愚痴,学觉悟就不迷惑,有人说佛教是迷信,那完全错误,单单就佛这个名词里面就是觉而不迷、智而不愚,怎么会是迷信?一般人对这些名词的意义不了解,不了解就起误会。一听到佛这个字,就想到寺庙里头泥塑木雕的佛像,他就想这个东西,根本不知道这个字的真正意思。佛教,你要懂得意思你就晓得,教是教学、是教育。你要懂得佛这个字的含义,用中文翻过来是智慧、觉悟,佛教就是智觉的教育、智觉的教学。诸位想想看,这名词里面哪有迷信?哪有消极?哪有违背现实?

  名词术语因为没有详细解释说明,让社会一些大众产生误会,这个误会对我们来说有严重的损失。为什么?因为误会,一般人不愿意接触,不愿意学习,我们在以前没有接触佛法也是这样的误会。你要说佛、说菩萨,我们立刻就知道,我晓得了,什么是佛?庙里头泥塑木雕的,放在当中供奉的那个叫佛,旁边那个叫菩萨,意思完全不了解,把佛像以为那是佛。确实这桩事情佛弟子不能说没有责任,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没有能够把佛教讲清楚讲明白,让社会大众产生这样深的误会。这个过失不在社会大众,在佛门里面的四众弟子,尤其出家二众,没有尽到责任。使这样圆满的教育、殊胜的教育,能够利益世间一切众生,不幸而让社会大众产生误会,排斥于一般教学之外,把它看作迷信异端,这是佛弟子的过失。

  佛告诉我们,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在上一节我们说过,这里连着三个名号,「光明藏,智慧藏,福德藏」,都是自性本具的。「藏」就是自性本有的,原本含藏着有,不是从外面来的。但是现在,我们迷失了自性,虽有而不觉知,等于没有了。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就是佛,这是从理上讲的,从性上讲的;要从事相上讲,你现在是凡夫,你不是佛。为什么?你佛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你一样都拿不出来,你还是随着业力在流转,你是六道凡夫。所以说本来是佛,你要记住本来的意思,现在可不是。这个不能误会,这个如果误会,你就不修了。本来是的,我还修什么?你要不修,你永远搞六道轮回。真的,过去无量劫中,我们在六道里头打滚,这一生如果不觉悟,如果不能够依照佛教导我们的方法来修学,我们出离不了六道。出离不了六道,你就要知道,《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六道众生决定是在三途的时间长,在人天的时间短促;人天两道等于出门观光旅游,你的老家在三恶道。只有真正明了的人,知道事实真相,才有警觉。发心修道,警觉我常讲还不够,要高度的警觉,特别在这个时代;高度警觉我们才能解决问题,勇猛精进,依教奉行。

  看看过去、现前一些成就的人,那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他能成就,我为什么不能成就。再细心观察,他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我不能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要找出来,把不能成就的原因消除,把成就的原因找到,就能成功。在没有离开人间之前,现在还有这个肉身在,佛菩萨教我们,利用这个身体好好修行,好好的行善,积功累德,这是必要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不能不修善,培养善心,培养慈悲心,慈悲心就是爱心。说这个话容易,实际上不容易,爱心,这个爱心从哪里生?有人问我:法师,你说这个慈悲心、爱心从哪里生?我的日子过得很苦,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我爱的,这爱心从哪里生?这个话问的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你自己要想想,你在这一生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你喜欢的、你爱的是哪一种,有一种就行,然后把你这个爱心扩大,那就是慈悲。总有这么一点,慢慢慢慢扩大,扩大到虚空法界,你的爱心遍虚空法界,你的慈悲遍虚空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修学的方法,佛法里面讲发心,发心有方法的。

  菩提心,通常我们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为什么前面四个都不提,单单讲慈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什么是方便?对人对事对物,种种行持无一不是方便。以净业三福来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方便。「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也是方便,「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哪一条不是方便?六度、四摄,普贤十愿,这是我们现前选修的,无一不是方便。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也是方便。根本,根本是慈悲,慈悲为本,慈悲里面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少一个,慈悲就不圆满,慈悲就欠缺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都是方便门,这不能不懂。真正有慈悲心、有方便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肯定是勇猛精进,不会退转。退转怎么样?智慧不够,烦恼习气现前,没有方便门,不知道怎么修法,一遇到挫折,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学习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读经、研教、讲学。世尊当年给我们做这个示范,世世代代他的传人、他的学生无不如是。

  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没有一天不读书。李老师当年在台中,我亲近他十年,每天读经,除了读经之外,他还读儒书,儒家的经论,他没有舍弃。章嘉大师是密宗的大德,他告诉我,他的著作有五、六百万字,非常可观。在台湾那个时候,非常可惜没有能够带到台湾。在台湾,我亲近他的时候他六十多岁了,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持咒,我从来没有看到他停止过,真的是二六时中口里头念念有词,跟你说话也不例外。说话的时候把他的咒放下,跟你讲话,讲完之后立刻接着念下去,没中断过,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李炳南老居士曾经一段时期亲近他老人家,这是李老师告诉我,他的境界,我们是凡夫不知道,但是我们从外表仔细观察,最低限度他的心得到清凉自在,这是肯定的。真修行人!说话简单扼要,没有一句废话。

  所以我们要想成就,要不深入经藏,那就难了。深入经藏,诸位要听清楚,不是叫你去读《大藏经》,在《大藏经》里面我们选一部就够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部经深入。要深到什么程度?深到得定、开慧,这个定就是三昧,我读《无量寿经》一定要入「无量寿三昧」,你就有受用了。因定开慧,开慧就是教下讲的大开圆解,在这部经里头大开圆解。怎么知道?你再翻阅任何经典,这经里面的意思就往外涌,不要去研究。这《大藏经》上随便抽一部,请你来讲,你上台讲得头头是道,用不着预备,这开悟了。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遍阅《大藏》,你没有开悟的时候不要去看。为什么?你看不懂,浪费时间,看了生烦恼,你何必!一门里头得三昧、开智慧,悟了之后才有资格参学,才有资格学任何的法门,不但是佛教,其他宗教都可以学,世出世间一切法「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第二个阶段。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没有办法入三昧?或许有可能,但是开智慧不容易,入三昧是可能。入三昧就是我们平常讲功夫成片,读诵功夫也能成片,妄想少了,确确实实有心得了。心能够定在经教上,起心动念都不会违背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跟教训,不会违背,这就有受用。开智慧,我常讲到极乐世界再求开智慧,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所以我们净宗把开悟这桩事情放在极乐世界再办,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只求三昧,这个三昧就是一心不乱,叫念佛三昧。下面一句:

  【或名福德藏。】

  这是世间人最喜欢听的,世间人哪个不求福?我们学佛的人要不要求福?佛教导我们是福慧双修,佛教大乘人。但是有福没有德,这个福不好,为什么?助长你造罪业。所以有福非常重要的要有德,有德有福,这个福好,这个福怎么样?慈悲济世。这个福报不是自己享受,能把这个福报去利益一切苦难众生,有德,『福德藏』。大乘法里面不能不修福,为什么?不修福不能度众生,我们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一定要有福。没有福,心里面想帮助苦难众生,这世间人常讲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早年我常常讲到、想到「弥陀村」,我想了二十多年。这个念头是一九八三年我在旧金山讲经,讲经的地点是在甘老居士住的老人公寓。这个老人公寓在旧金山,犹太人办的,一共有四百多个单位。我们借用他的活动中心的大堂,在那边讲经,好象讲一个星期,我很欢喜。我得到这个启示,我说,二十一世纪的道场不是寺庙庵堂,应该是这种老人公寓,退休的人,他住在这里面。四百多个单位,一个单位多数是一个人,有的是夫妻两个,四百单位在我看起来差不多有五、六百人的样子,这就是基本听众。那个犹太人很聪明,老人公寓附设有托儿所、幼稚园,老人的第三代,孙子、孙女都到这个幼稚园来上学。他们的儿子媳妇早晨去上班,把小孩带到这个幼稚园来,所以小朋友每天都可以跟他的爷爷奶奶见面。下课的时候,他们就去敲门,老人年岁大了,偶尔跟小孩玩玩很开心,如果时间太长、太累了,精神体力不够用。好在他们只有十几分钟,再上课了,赶紧下去。好!这犹太人真聪明。使我想起来我们将来建这样的道场多好,这个道场附设幼稚园。我讲经的时候常常说。

  我到新加坡,我讲经的时候也提到这个事情。李木源居士很难得,就来跟我商量,居士林来办,好!这么多年来因缘不成熟,新加坡地方太小,人口太多,土地找不到,找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各地方捐的钱也不少,现在李木源居士把这一笔钱,就居士林还有一点点空地盖上去,盖了七层楼,所以现在居士林也没有空地了,全部盖满了。他告诉我,大概有两百个房间,将来可以住,好象是一百多个房间,可以住两百多人,也非常难得。新加坡移民的条件非常严格,养老到那边去不可能。所以他建筑这些房舍,只有能够拿到新加坡永久居留,新加坡的公民可以利用,可以在居士林念佛堂共修。外面的人偶尔参加短期的共修,这是可以的。

  所以我到澳洲也谈到这个事情,但是现在最困难的是人事,没有人去做。如果说我们今天筹募基金要办一个,此地叫退休村,筹募基金不难,人太难,谁去管?我年岁大了,不能再管这些事务。我接近八十岁了,连布里斯本的学会、这边学院都要交给年轻人去接管。我的晚年只能让我专心在摄影棚里面讲经,其他的事情不能再过问了。今天下午陈彩琼居士从美国打电话来告诉我,现在卫星上正在播讲《金刚经》,《金刚经》是在居士林讲的。大概讲《金刚经》的带子里头我曾经讲过几次弥陀村,所以在美国很多人打电话给她,响应的人很多,问我新加坡弥陀村怎么样了?我把状况告诉她,如果美加地区的同修有这个意思可以在美国建。我们在达拉斯的道场还在,达拉斯道场还有一片空地,那个地是我以前买的,有十万三千呎,可以建弥陀村。如果你们有意思的话我很赞成,就在道场的隔壁,那块地方方的,一点都不浪费。正方形的一块地,十万三千呎,可以盖个两层、三层,我相信也能盖一百多个房间。达拉斯净宗学会有念佛堂,有讲堂,那一边只要盖宿舍、盖餐厅就够了,这道场能兴旺起来。你们自己去商量去!陈彩琼夫妇差不多也要到退休的年龄了,退休之后,专门来经营弥陀村是好事情!大家能够在一起共修,非常难得。福德藏!

  早年韩馆长在世的时候,我们确确实实有意思在达拉斯这个地方发展。所以Richardson这条街,我在这条街上买了九栋房子做宿舍,每栋房子大概都是有三个房间,一个客厅,一个餐厅,后面都有院子。标准的一个房间住六个人,九个房间差不多住六十人;一个房间住六个人,差不多住六十人。这是提供其他各州各地来参加念佛、讲席活动的宿舍,距离道场都很近,最远的一栋房子走路步行过来也不过是十分钟而已。达拉斯这个地方气候也非常好,大陆性气候,干燥。所以今天打电话来,我提醒她,我说你们常住几位同修在家出家的,自己商量商量。如果大家不怕辛苦,愿意来做,值得做!美加地区念佛的同修很多,非常难得!

  澳洲我们是初来的,人地还相当生疏。到这边来,我们认识一些台湾同修,他们本身都有事业,都很忙碌,忙着事业、忙着家庭,没有办法兼顾,找不到适当的人。再说我自己年岁大了,不想再操这个心。我非常希望有这样的道场。学院,今天我还给这边学院同学们谈话,希望尽量做小型的书院,我让他们自己去研究。不招生,我们希求真正志同道合、发心弘法利生的,我们提供修学的场所。弘法利生讲经到哪里讲?在自己学院摄影棚里面讲,我们利用网路卫星传播出去。图文巴这个城市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远程教学,这个地方有南昆大,南昆大是世界上远程教学排名第一。我们净宗学院也是向远程教学这个方向目标去走。所以我们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我们不离开学院,就利用学院的摄影棚,这个摄影棚不够,我们再设一个。希望每个同学每天能够在摄影棚里面讲两个小时,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所以我们的弘护人员都要两班,讲经的法师、居士也好,我们四众同修平等对待,在家出家一样的。真正发心讲经的,我们希望能有二十四个人,这样我们用两个摄影棚。一天讲一次不会太累,一次两个小时,统统轮流来讲。全部的精神贯注在经典上,你要讲,你要有充分的准备,听众在全世界。

  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我们在此地办小型的活动,小型班佛学讲座,欢迎全世界各个地区同学们到这个地方来参学。这个活动现在已经开始,我们一年办四次,一次是七十天,十个星期,春夏秋冬,每一季办一次。大概将来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容纳四、五十个人。我们现在建的这个新教室,这个教室都是小型的。我们的想象当中,一个教室五个学生,两个老师,一个教室七个人,每天在一起共同学习。如果长年累月不间断,这真正是「福德藏」,我们的学院是福德藏,也是智慧藏。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丰溢世界」,名号第九句:

  【或名天中天。】

  这个名号,我们在经论里头常常见到,世尊当年的学生们,也常常称释迦牟尼佛为『天中天』。天有很多种,第一种叫「名天」,名是名字的名,它不是真正的天,像中国古时候的帝王称为天子,他是人,他不是天,这个叫名天,名字。现在日本他们国家还保持着有天皇,那个天皇也是人,他不是天,这叫名天,名字天。第二种叫「生天」,那就真的是天人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讲,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生天的因,欲界我们能够想象得到,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没有断干净。但是诸位要晓得,愈往上面去这个五欲愈淡薄,它没有断,它很淡很轻。欲界有六层天,再上去一层这就到色界。色界是欲没有了,没有了不是真的断掉,是他有定功,在定功里面这个欲的念头不会生起来;所以他这个断叫伏断,不是真的灭断,他有东西代替了。人都希求快乐,色界天他的乐是禅悦,悦是喜悦。禅定里面非常喜悦,五欲他已经不喜欢了,财色名食睡这个东西提不起他的兴趣,他有更高的乐趣,色界天。色界天四禅十八层天,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叫「义天」,道义的义,这是修行人,尊称他作天,他确实也在天上。像色界四禅里面,第四禅是个很特殊的境界,它有九层,真正的四禅天人只有三层,另外有一层是外道,这个外道叫无想天,修无想定生到那里去,另外有五种天叫五不还天,是修行人住在那个地方,小乘是三果圣人,也有权教菩萨,这称作义天,义理之天。佛,佛称「第一义天」,上面加第一。

  所以天中天,就是所有一切诸天里面,他是至高无上,称为天中天。这是个名词术语,我们看到这个名号,要知道怎样学习,这个才重要。我们今天生在人道,人道里面酸甜苦辣,大概到中年以上都尝到了,人间是什么滋味?来生还要生到人间来吗?真正明了觉悟的人,我相信他来生不想再到人间来,希望往高处去求。人上面这就天道,天福报是大,乐多苦少,苦是真少,欲界下面两层还有斗争,换句话说,他还有人祸,真的它有天灾有人祸,天上不免,但是比人间少。夜摩以上,人与人都能和睦相处,没有争执,四王天、忉利天这两层里有阿修罗,夜摩以上没有了,真的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也能称上善,为什么?都是修上品十善。

  情欲淡薄,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夜摩天男女交会只有拥抱;到兜率天,兜率天就是我们讲的握手;化乐天见面的时候微笑,愈上去愈淡薄,这是讲男女之情。最重的,五欲里头最重的,饮食不需要,夜摩以上不需要饮食,睡眠不需要,财色名食睡念头是有,非常淡薄。到色界天统统没有,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世间禅定,这不是出世间禅定,四禅八定都是属于世间禅定。我们看到天中天,生天不究竟,我们要学天中天,天中天是如来,是无上的佛果。不能够说生天我就很满足,那错了,天福报虽然大,依旧有寿命,寿命长,还是有寿命,寿命到了如果你没有再修福报,你福享尽了,福享尽就往下堕落,一定的。佛在经典里面讲这些例子讲得很多,忉利天人寿命到了,堕落到畜生道,这经上有。

  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里面关键是时节因缘,因为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种子,每一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种子统统具足,你到哪里去?看哪一个种子遇到缘。每一个人都有十法界的种子,这是事实真相,我们想作佛,这是最殊胜的,真的是天中天,我们把其他九法界的缘断掉,终止住,佛法界的这个缘要尽一切力量去提升去增长,最殊胜的方法是什么?念佛。佛在经上讲了很多,一切法从心想生,本性是佛,现在又想佛又忆佛,又念佛,完全是佛的缘,他怎么不成佛?大势至菩萨说得很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是这一句的落实。这样的人,是这个世间第一等的聪明人。

  所以护法、护持佛法,能够在这个世间延续不绝,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一桩好事情。另外还有一桩并不亚于这个功德的,建念佛堂,提供忆佛念佛的学习环境,大慈菩萨讲得很好,如果这个念佛堂真正有两个人往生,那个功德超过你自己修行;你帮助两个人往生,帮助十几个人往生,你的福德无量无边;帮助上百几百人往生,你就是菩萨。如果这个念佛堂果然往生的人上万,大慈菩萨说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你接引这么多人到极乐世界去了。如果你真的把这个话听懂,搞明白了,你要有机缘、有这个能力,这两桩事情是无量无边功德。我们今天净宗学院是前面一个方式,希望在这个地方培养讲经的法师,利用网际网路卫星电视向全世界弘扬,这就是正法久住,续佛慧命,这是第一种。第二种就是建念佛堂,专修净业。当然念佛堂最理想的是弥陀村,念佛的人居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真正有发心的人,义工们来照顾,这一定有的。

  义工菩萨里面不能轻视,为什么?很可能有诸佛如来化身,有菩萨化身。这从前有,史书上记载的国清寺文殊、普贤、阿弥陀佛都在那里做义工,文殊、普贤就是寒山、拾得,他们在厨房做义工,挑水、打杂、烧火,菩萨!阿弥陀佛就是丰干,他在磨坊里面舂米、研磨,都在道场里面修苦行,来成就大家,供养大家,辛苦的事情佛菩萨来做。我们今天这个道场里头也有不少义工,我们是肉眼凡夫,他们又不露相,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历代我们所看到的,这也是提高我们的警觉,千万不要轻慢了义工,说不定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你瞧不起轻慢他,你不能往生!

  所以道场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是什么工作岗位,是平等的,我们要怎样看法?每个人都看成菩萨,你就不错了,决定不能轻慢一个人。轻慢、傲慢的心,傲慢心是严重的烦恼,诸位要晓得,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底下排名就是慢,骄傲,贡高我慢,严重的烦恼,这个烦恼常常起现行不能往生。往生带业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你常常起现行,它就障碍你往生。所以烦恼常常起现行的人没有福报,有福报的人烦恼不会起现行,为什么?他有忍辱的功夫,忍辱波罗蜜。

  能够一切恭敬,那是修普贤行,普贤行十大愿王头一条礼敬诸佛,这个不容易做到,把一切众生统统看作诸佛,自己是凡夫。千万不要说我也是佛,那就没法子了,你是什么佛?名字佛。天台六即佛里头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所以这一点要向善财童子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自己的身分是学生,除自己之外所有一切人一切物都是老师,都是善知识,他成功了。你们知道,他成功因素在什么地方?谦虚。《书经》上讲,「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的人受益处,人人都愿意教他,人人都愿意帮助他,都愿意成就他,这是做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最后这个名号:

  【或名大自在。】

  我们在前面第一段密训世界,佛第七个名号叫「得自在」,这个地方叫『大自在』,其实意思完全相同。佛家讲自在,现在人讲自由,世间人怎么说都不是真的,佛菩萨的自在是真的,为什么?他的障缘没有了。凡夫有障缘,你怎么会自在?你有烦恼,你怎么会自在?你有习气,你不得自在。烦恼无量无边,外面五欲六尘境界在诱惑你,你要想得自在,你必须要学会这个本事,外面决定不受境界诱惑,内心决定不生烦恼,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内要做到这个。不起心、不动念是没有妄想,不分别、不执着,这诸位都好懂。得大自在!外面决定不受任何诱惑,凡是外面境界能诱惑你的,你内心不干净,就会受诱惑,内心果然干净,外面什么样的力量都不起作用;这个道理要懂,你才真正得大自在。得大自在之后,才能教化众生。你看看《金刚经》末后,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尊者,弘法利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佛讲八个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外面不受外境的影响,不受外境的诱惑;如如不动是讲内心,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样,你在九法界无论现什么身去度化众生,都没有障碍,得大自在。

  自在之后,这才能随缘。我勉励同学的二十个字,后面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你没有这个能力,还会受外面境界影响,在这个修学阶段当中不能出门。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我们的年岁不够成熟,李老师怎么教我们?学讲经在家里讲,不能出去,出去你就会遇到这些诱惑。自古以来,多少禀赋很好的法师出去讲个一两年经还俗了,为什么?禁不起外面的诱惑。多,很多很多,都是很优秀的青年法师。所以李老师那个时候给我们的条件,不满四十岁决定不能够出去讲经,我都受这个限制。在你家里讲没问题,自己道场寺庙讲没问题,不可以到外面去,这是防止,唯恐你受不了,堕落了。所以这个自在它有条件在里头,自己真有把握,自己真能做得了主宰,这自在了,做不了主宰不自在。佛教须菩提,须菩提也是古佛再来,他们是在唱戏,表演给我们看的。大智慧的人,佛尚且要这样嘱咐他,开导他,其实我们很清楚,佛讲给须菩提听的,实实在在是讲给我们自己听的,我们自己要懂得接受过来,就得利益了。后面「念佛」两个字,那就是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现在是生在末法时期,我们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专修净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我们走这条路子。我这二十个字凑成一副对联,希望能够与同学们共同勉励。再看底下经文,这是这一段的总结:

  【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个就不必说了,跟前面是一个意思。再看下面第三段「离垢世界」: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

  娑婆世界的西方。

  【次有世界,名为离垢。】

  这个名字好,『垢』是烦恼的代名词,『离垢』说明这个世界众生,或者我们讲这个世界的居民心地清净,少烦少恼,离垢。众生烦恼轻,佛出现在这个地方好教,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接受佛菩萨的教导。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娑婆世界,尤其看看现代这个地球,佛菩萨不来了,为什么?佛菩萨如果要是来,这个世间众生造的业更重。为什么?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他毁谤,毁谤三宝罪比什么都重。所以佛菩萨在这个时候不出世。这个时候众生很苦,难道佛菩萨没有慈悲心,不救这些苦难众生吗?佛菩萨来,救苦难众生,但是不以佛的身分来,不以菩萨的身分来,换一种身分,以很普通的身分来,你不会毁谤。你不知道他是佛菩萨,但是他的表现,他的言行决定是正面的,他所示现的决定跟现在人心行是相反的。

  现在人贪瞋痴慢,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不但统统具足,念念增长。菩萨、佛不管示现什么身分,你仔细看,他没有贪心,他没有瞋恚,他很清楚很明白,不愚痴,他谦卑,他正知正见,这就是示现,提醒你、启示你。如果你善根深厚,常常接触看到,你会觉悟。或者这个人是你家里佣人,有一天良心发现的时候,我不如他,他没有贪心,我还贪而无厌,他没有瞋恚心,我还常常发脾气,总有一天豁然觉悟。所以菩萨在这个世间多分示现身教来表演,为什么不用言教?听不下去,听不入耳,你要跟他讲大道理,他跟你辩论,他邪知邪见。所以诸佛菩萨在这个时代默默的在示现,在做感化。到什么时候这个世间的众生回心转意,希求圣人教诲,这个时候他们就以佛菩萨身分出现。这就是经上常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自自然然现身,绝对没有作意,没有说我要用什么身分去示现,没有这个念头;如果有这个念头,那就迷惑了。不但诸佛如来没有这个念头,法身菩萨里头最低的圆教初住菩萨都没有这个念头。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感应道交法尔如是,自然的。自然会示现,很奇怪,这叫不可思议!

  今天有同学在网路上下载不少资料给我看,我还没有看,我略略的翻一翻,里面好象有好几篇日本江本胜博士的一些资料,可能有些新的东西,我晚上找时间来看看。上一次钟茂森居士在这个地方给我们讲了两堂课,这也是他在网路上看到的,现代一些科学家有新的发现,这个发现跟佛法里面讲的非常接近,讲到什么?无中生有,这讲到宇宙的起源,说得相当详细,很值得我们学佛的人做参考。科学家从数学里面推演出来的,肯定没有远近,《华严经》上说的,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如果能入这个境界,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都在眼前,这是《华严》境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远近不二,先后不二,这是什么境界?自性法尔如是。这个境界什么时候现前?垢是烦恼,烦恼断尽了,这个境界就现前。在大乘佛法里面常讲,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也断若干品,这个境界就现前,到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

  科学家今天是从数学里头发现的,有此可能,但是不知道怎样突破。突破空间就没有远近,突破时间就没有先后,佛法里面几千年前早就有了,他用什么方法?用禅定。今天我们讲禅定,可能他们摇头,这个不合科学,必须等到科学再进步,证明禅定确实有这个能力,大家才会相信。现在人相信科学,不相信佛菩萨,也不相信上帝。这经典,几千年传下来的经典都拋弃了,我相信有一天科学家会把这些经典找回来当作宝贝,到那个时候人才会相信。但是中间这一段时间里要吃尽苦头,要受很多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众生恶业招感。垢是烦恼,你没有离开烦恼,烦恼里头最可怕的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瞋痴慢,不得了!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

  我听同学们说,现在有人讲SARS病源是从猪鸡这些动物身上传出来,于是就有人提议要把这些动物全部杀掉。听说北京那边有提议,北京现在有不少人家里养宠物都要把它杀掉。这不得了,真的是不得了!病毒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这些不善的念头变现出来的,杀不掉的。即使一只蚂蚁你也杀不掉,为什么?你杀死它,它又投胎来了,换个身体而已。你能杀它的身,不能杀它的命,但是你杀它这个身,你就跟它结了冤仇,这个冤仇缘成熟的时候一定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什么?这就是灾难。天天、念念都在造作灾难的因,天天在制造灾难的缘,要想灾难果报不现前,哪有这种道理!佛家讲因缘果报,因缘果报的根本业因就是自私自利、就是损人利己、贪瞋痴慢,不知道跟别人和睦相处。

  现在也有真正觉悟的人在呼吁,要用爱心!SARS这个病菌,病菌也是生物;有人提议说得好,它也有生存的权利,你怎么能说把它杀死,把它灭掉?你动这个念头它就变种,愈变愈毒。为什么?你这个毒加到它那里去,它变得更毒。怎样化解?爱心。你用爱心,用感恩、感谢的心,它就变好,毒就没有了,我们跟它和睦共存,这才是解决的方法。但是我们这种方法说出去,人家说我们迷信,说我们在幻想,我们这个想法不合科学,你有什么法子!一定要到哪一天科学证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这个世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冤枉死了,结下更深的仇恨,这才叫悲惨世界。这就是疏忽了圣贤的教诲,圣贤的教诲是爱的教诲、爱的教育。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四五卷)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三段离垢世界,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次有世界,名为离垢。如来于彼,或名意成,或名知道,或名安住本,或名能解缚,或名通达义,或名乐分别,或名最胜见,或名调伏行,或名众苦行,或名具足力。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离垢』,前面跟诸位说过。名号,也常常提醒我们,特别是在这时代,垢是烦恼的代名词,这个时代烦恼重、烦恼多,我们必须要向佛菩萨学习,怎么样远离烦恼。远离烦恼不是在事上,如果事上离垢,诸佛菩萨就不会到六道、到九法界来度众生,为什么?九法界,尤其是六道,六道里面尤其是三恶道,严重的染污,不清净,离垢怎么可能到这世间来?不会来。佛菩萨高明的地方,没有染净。心里头有清净,那个清净也是染污,必须染净两边都舍离,才是真正的离垢。

  如果是相对的,说老实话,离垢出不了三界。为什么?佛给我们说过,色界天三禅是净土(娑婆世界的净土),四禅是福地,没出三界。因此,这地方不向佛菩萨学就不行,佛菩萨事上没有离开,理上离开了;也就说心地上他一尘不染,所以他在净土没有乐受,在地狱没有苦受。这是大乘经上常常说的,我们疏忽了。佛讲凡夫有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这要听清楚,凡夫有五种受;觉悟的人,觉悟的人阿罗汉以上,这五种受没有了。五种受没有了叫「正受」,大家听过这名词,受是享受,正是正常,正常的享受叫「三昧」。佛讲六道凡夫的受不正常,怎么不正常?苦、乐、忧、喜、舍这五大类。佛已经恢复正常,已经远离不正常,不正常是垢。佛这些教诲,其中的义趣我们要明了,决定不能误会。误会怎么样?误会你就错了,你讲修行,修行你修错了。知见比什么都重要,大乘教里头常说的,破戒可以救,佛能救你;破见,佛不能救。见是什么?见解错误,佛没法子,见解要正确,修行自然就得方便。真正修行,《华严》末后五十三参历事练心,你不在事相上,你怎么能够把烦恼习气断尽?这讲断尽,小乘教里说的,大乘教中不讲断,讲转变;你怎么能转烦恼成菩提?

  所以,菩萨不舍六道,不舍三途,他在这里头转境界,自己转了自受用;自己转,给别人做榜样,别人看出门道也学着会转了,这就是度他,不用说话的。所以佛菩萨在世间天天做如是示现,也可能天天做同样的示现,不断在重复。为什么?众生烦恼习气很重,绝对不是说很快就回头,很容易就转过来;其实不然,众生真正转变回头是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是讲长时熏修,佛菩萨示相天天在示相就是熏修。

  释迦牟尼佛在世,诸位读《金刚经》,你在《金刚经》上就看到,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多少年?佛成道之后不久,他就加入僧团,佛开始讲经教学,先说阿含,小乘法人天道讲了十二年。大家已经有这样的基础,可以向上提升,这十二年就好比小学毕业,佛要开初中的课程,方等。方等讲了八年,中学完成,可以再提升,提升这是讲大学课程,这讲般若;般若是佛主要的教学,讲了二十二年。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四十九年,讲般若占二十二年。须菩提尊者,诸位想想看,你算这时间,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般若讲二十二年,《金刚经》是在中间讲的,般若法会的中期讲的,我们算它十年,三十年。

  须菩提尊者跟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三十年,天天看他是这样子,过一种很呆板的生活,机械化的生活,每天除了讲经教学之外就出去托钵,天天做这示现。每天做,做了三十年,这一天被须菩提看出来了。这是《金刚经》的发起,须菩提才赞叹「善哉善哉,希有世尊」,看出门道出来了。什么门道?全部的佛法,原来就在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当中演变出来,你得会看。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就是他从早到晚所示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教诲,又何尝不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说从早到晚时间还太长,你要真的会看,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所示现的,圆圆满满的佛法。

  我们把它缩小来讲,不要讲得太多、太杂,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须菩提要看三十年才看出来,这叫什么?大彻大悟,这叫明心见性,这真正脱离了十法界。所以长时的熏修,长时的表演,这叫大慈大悲,哪里是短短时间能觉悟的。所以学佛,佛法常讲福慧双修,不能不修福,为什么?寿命是福报之一,你没有这么长的寿命,你没有法子觉悟。熏修几十年了,你还没有开悟,寿命到了,这就叫死魔。这一生不能开悟,到来生,算你这一生修得还不错,来生能得人身继续修行,但是至少要中断二十年。二十年的中断,前面所修的大概也忘了差不多,势必要从头来起,这叫退转。

  一次的生死是很大的一个落差,退转。如果你这一生修得不错,来生得大福报享福去了,这太危险了。人一享福就迷惑,前世修行他忘得干干净净;这一世,这是五欲六尘的受用太丰足了,对于修行这念头起不来,这很可能,例子太多了。所以往往一退转,几世、几十世、几百世,这是菩提道上事实真相。到什么时候才不退?经上讲得很清楚,小乘证得须陀洹果,大乘圆教证得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你证得位不退。那就说明你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不会堕三恶道,人天两道你会继续修行。如果你没有把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你修的一切善因很可能就享福去了,那就是长时间的退转,大幅度的退转,所以修行成佛要无量劫。

  善导大师给我们的教诲很宝贵,修行能不能成就,有多么大的成就,他老人家讲「总在遇缘不同」。这缘里头最重要的善友,我们讲的是老师,《华严经》讲的是善知识,这与我们的关系最密切了。你要遇到好老师,得到好老师的调教,你的方向目标是正确的,你明理,读书明理,了解事实真相,你不会退转;你不明了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哪有不退转的?这就是没有办法离垢,就退转了。所以我说这世界的人不错,这世界的人已经离垢,至少他们的烦恼习气很轻,不重,佛在这地方教化容易,这地方的人民善根深厚。

  如来在这地方第一个德号,『或名意成』。成是成就,意成就。实在讲意成就了,没有一样不成就。身、语、意三业,意业是主宰,身口是为它工作的。这名号里头,意义非常之深。诸位都知道大乘法里头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里面跟我们讲的「唯识所变」。意是识,意要是善,没有一样不善;意要是净,没有一样不净;意离垢,一切染污统统离了。

  我们的麻烦在哪里?有的时候学得好象有那么一点样子,但是意上没有。很勉强的外表形式上,持戒持得很严,仪规做得很如法,外表上像,庄严肃穆,里面染污没离开,还是自私自利,还是贪瞋痴慢。细细去思惟、去反省,佛给我们说的标准我们没做到,差距太大了。所以外表虽然怎样做,不能持久,这现象进进退退,冷暖无常。这在修学过程当中,必然的现象,这是一个关口,看你能不能度过。你要能够安全度过,往后真的是一帆风顺,度不过就退堕了,菩提道上没有分,你走的还是三途六道。最重要的「意成」。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很多的例子,心行不善,临终遇到善知识给他开示,教导他,忽然觉悟过来,知道一生做错了,真正忏悔往生。像佛陀在世的时候,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恶,临终忏悔往生了。佛跟大家说他是上品中生。我读到这段经文,我都非常讶异,因为我们心目当中想,临终忏悔往生,大概总是下辈往生,下下品往生。佛说他是上品中生,简直不敢想象。为什么?上品中生,一般一生行善用功的人都未必都能得到,一个五逆十恶的人,临终一念忏悔居然能往生,但这话是佛说的,佛不会打妄语。所以,从这地方我们真正体会到,世间谚语有一句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想到这一句,恶人真正回头过来,他就是一等一的好人,真回头了,从此以后再不造恶业,这力量太大太大了。

  这里面还有一层很深的意思,什么意思?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可以轻看了恶人。你不要以为这人五逆十恶样样都做,你瞧不起他,说不定他临终遇缘,忏悔往生地位在我们上面,高得太多了,那个时候见面怎么好意思?所以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只看到他这一世,没看他前世,他前世肯定是大修行人,为什么这一世变成这样子?善导的话「遇缘不同」。他这一生从小遇的是恶缘,他周边的人,交际的朋友都是狐朋狗友,都不是善人,他被熏染了。那个善根底子厚,所以临命终时他会忏悔,这就是说明他有很深厚的善根,这一生当中不幸而被迷了;听到善友一开示,他立刻就觉悟、就回头。

  我们没有天眼,不能看到三世,换句话说,不认识人。这些佛菩萨示现,含义都非常之深。往往我们没有看在眼里,看轻的人,轻慢的人临终走的时候非常殊胜。你看《影尘回忆录》里头,倓虚法师记载的修无师往生,修无师在世的时候谁瞧得起他?他什么都不会,也没念过书,大家只看到这人老实忠厚,常常受人轻视,甚至于侮辱,粗重的活都叫他去做。他欢欢喜喜去做,从来不抱怨,走的时候预知时至,他也不生病,坐在那里就往生。往生的时候还留了一句话,那是替他助念的人要求的。这些助念的人说,过去真正修学成就的人往生,总留几首偈子或者留两首诗给后人做纪念。他们要求修无法师,修无说我不认识字,老粗,他没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他说:我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但是我有一句老实话告诉大家,「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他留了这句话,我们想想这句话有道理,他是不会说,但是他都做到。讲经说法的法师,会说,他没做到。他没做到,他没有真智慧,成就当然不如他。在世法里面他不如别人,在佛法里头别人不如他。

  我们的缘在这时代来说,算是很殊胜,殊胜在哪里?天天没有离开经教。不管你是什么根性,天天都在熏修,这是无比殊胜的法缘,天天不间断,总有一天醒悟过来。不要以为现在已经觉得不错了,好象已经是觉悟了,其实没有。现在可以说你稍稍有一点温度,有一点暖气,这觉悟好象火烧起来,你现在还没有。觉悟过来的人不一样,真正觉悟就像宗门里头常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是真正觉悟。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平等是觉悟,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相处,心平等的,清净平等真诚慈悲,你觉悟了。你这一点做不到,没有觉悟。这是讲什么?讲境界。境界要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你才能向上提升;经义要熟记、要明了,你才能落实,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觉悟的人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平等慈悲,周遍法界,普被苍生,这真正觉悟了。大乘法里头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真正觉悟不舍一人,所以「意成」这名号含义很深很深。

  第二个名号,『或名知道』。这两个字意思跟前面「意成」一样的博大精深。「道」广义的,世出世间一切道理,佛法里面常讲的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你不通达明了,这叫「知道」。这意思在一般宗教里面赞美上帝赞美神全知全能,知道就是全知全能。狭义来讲,十法界依正因果,这是道。法相唯识宗所讲的引、满二业,我们明了吗?你要是明了你就会修,你修学得很如法,你就有成就,一天有一天的成就,一年有一年的成就,必定是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会修了。我们今天又如何?说老实话我们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法?不知道你才会造业,知道,不会造业了。知道是真正认识道,这道是道路,是方向,是门道。我们真的不知,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一丝毫都不能够转动,随顺烦恼习气,三恶道!

  想想看,这想想看是真修行,反省。佛法里头最重视的朝暮二课,你有没有去做?早课是提醒,我这一天不能够违背经教,就是不违背性德,不违背佛菩萨的教诲。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佛菩萨教诲?晚课是做忏悔的功夫,没有做到的,希望明天要做到,已经做到的,希望能保持,这样做早晚功课怎么会不进步!所以许许多多人朝暮二课流于形式,这功课为谁做的?好象都是为佛菩萨,与自己不相干,这是什么?这不知道。你真正知道,你要晓得朝暮二课与佛菩萨不相干,与自己的关系大!

  我们现在得人身,希望在这世间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人到底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用天台大师的「百界千如」来讲,你是想作佛还是想作菩萨?是想作缘觉,还是想作声闻,还是想作天人,还是想作人?甚至于有人还喜欢作阿修罗,罗剎。不舍贪瞋痴,贪心重,贪而无厌,人中之鬼,鬼头鬼脑;瞋恚心重是地狱,愚痴心重是畜生,你做哪一种人?作佛,佛是清净平等慈悲,菩萨是六度,四摄六度是菩萨。这里面有引业、有满业,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怎样做人,怎样修福修慧。福慧得到了,你肯修哪有不得的道理!你们看《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真正肯修它一定现前。这道理现在你们同学都知道,日本江本胜博士从水的结晶里面得到证明。你修善一定得善果,你造恶一定得恶报,这是科学从实验室里头发现的,自然的道理,不是佛菩萨、神赐给你的,不是的,自自然然的道理。你知道这道理,你肯干。

  所以你看江本胜先生他呼吁,希望全世界的人明白这道理,以爱心,以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的前途非常美好。特别是什么?别人以恶意对我,我以感恩的心对他,这是中国古人都说过,无始劫的怨结立刻能化解。人把内心里面一切怨结仇恨统统消得干干净净,这不得了,内心里头的怨结消干净了,业障化除了,外面没有障碍了。外面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一接触到,没有一样不圆满,没有一样不自在,自利利他,真的成就无量功德。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离垢世界如来名号第三句:

  【或名安住本。】

  这名号对我们修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本是什么?在中国过去小朋友念的《三字经》,我们小时候也念过,第一句就把这个「本」说出来,「人之初,性本善」,本是善的。佛法里面讲本是清净的,这是讲的心,心是万法之本,它是纯净纯善。它本来无一物,能现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本,既然纯净纯善,所有显现的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本净本善。所以修行证果的人,如果不把这当作本修因,你决定不能证果。为什么?大乘经上常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因真,果就真,真的是什么?真的是纯净纯善,本善。

  我们今天看这世间,这一切人事物里头真的不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哪里叫善?没错,你所看的是现象,现象它的本是纯净纯善,但是它现在为什么会变成不净不善?这是被染污了,你要明白这道理,就像一块黄金掉到粪坑里去了,虽然掉到粪坑,黄金它的本还是真金,它的价值没有一丝毫的损失,只是外表上骯脏而已,那个骯脏把它洗干净,它本来面目就现前。所以不善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不善,《三字经》上讲得很好,「性相近,习相远」,习就是染污,习性,那不是本性。习性与本性说老实话不相干,我们要重视的是本性,不要把他的习性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会纯净纯善。佛常常讲是我们迷了,是我自己迷了,迷在哪里?不知道看本性,专门去看习性。六道凡夫最糟糕的就这桩事情。诸佛菩萨高明,就高明在此地,他看一切众生的本性本善本净,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有一切众生,佛眼睛当中都是佛,所以佛敬佛,佛尊重佛,这是本。

  我们能不能『安住本』?我们要安住本了,天下太平。你的心肯定,你的真诚遍虚空法界,你的清净平等遍虚空法界,你的正觉慈悲遍虚空法界,普被一切众生。你今天还做不到,做不到是什么?你没有安住本,你是安住末。安住末就是安住在烦恼习气里头,安住在迷惑颠倒里面,这叫凡夫。这一颠倒,心里面常常放着烦恼习气,就是染污,你所现的这境界相,这就是六道轮回,这就是现前的天灾人祸,许多宗教里头讲的世界末日。大灾大难从哪里来?「从心想生」,诸位要好好记住佛这一句无上的开示,不是从别人心想生,从自己心想生。我自己心地纯净纯善,别人怎么样想恶,与我都没有关系,这叫什么?共业、别业,别人造的恶业我会受到牵累,因为我也有这恶业,你才跟他共,真的共患难。如果你的心地清净一丝毫不受染污,你跟他不共。这不共的话,那就是佛菩萨,佛菩萨示现在我们这世间,不共。

  我们这里受苦受难,人家住清净庄严的净土,你要问这什么原因?这是真的吗?你细心去看看,日本江本胜博士他对水结晶的实验,你应该有所启示。这一杯水放在这里,一个心胸很恶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们两个人看这水,水结晶不一样。善心的人看这水,水呈现的是非常美丽的结晶,像花朵一样;不善的人去看的时候,那个结晶是支离破碎。你要把这扩大到世界,不如此吗?这世界以恶心看,这世界是乱世,灾难重重;以善心看的时候,这世界是净土。到底是净土是秽土,是吉祥是凶灾?不在外境,在自己一念,与别人不相干。我的念头转过来了,我住净土,他的念头没有转过来,他住秽土。我要有慈悲心,我帮助他,我把这道理事实真相讲解给他听,他念头转过来时候,他也住净土。「境随心转」、「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些真是最宝贵的教训。你想想看,是不是统统都是教我们安住本?人能安住本,这人就成佛,就成菩萨。

  我见到有最恶劣的人,最凶狠的人,以恶意恶行加于一个人,让这人受极大的冲击,受极大的苦难,但是现在这恶人有灾难,曾经受过他侮辱陷害的这人,听到这桩事情,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我要去救他。这种人在历史上也不多,把过去世的怨恨,过去那个怨恨忘得一乾二净,看到这人有苦有难的时候要帮助他,这是什么力量?佛法不思议的力量,他觉悟了,他入佛境界,这才能转得过来,没有通过思考,直接的反应。要是一般人听到这事情,岂不幸灾乐祸;你过去整我,你看你现在报应来了。我们学佛的功夫境界就在这地方考验。

  佛在《八大人觉经》上讲的「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百分之百的做到。怎么叫百分之百?他出自于自然,没有通过思考,通过思考就不是百分之百。如果听到这事情,想一想佛教我「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还是去帮助他,这就打很大的折扣了。这念头转过来,境界转过来了,福智增长,这人是智人,这人是福人,这人安住本。能够「以德报怨」,只有菩萨才能做到,真正觉悟的人才能做到,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世间贤君子做不到,能做到「以直报怨」,这是儒家讲的,这不错了,以德报怨还得了。所以这是化解无始劫冤业最殊胜的方法,妙法。

  我们应当要知道学习,像诸佛如来,像法身菩萨一样,这就是我们走佛道,走菩萨道,对自己有大利益。今天我们讲这大利益,诸位能接受,善心变的是善境界,恶念变的是恶境界,你的心纯净纯善,什么样的灾难都消了,什么样的业障也都化解了,这是佛法修学真实功德。所以,我们要学安住本,首先要认识本,本性、本净、本善,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本来具足无量德能,本来具足无量相好,本净本善就统统现前,现在就现前了。离开了本净本善,用现代科学里头的话讲,那就变种了,一次变,第二次变,第三次变,无数次的变,愈变愈糟糕,愈变愈坏,愈变愈不善,但是不怕,无论它有千万次的变化,只要一念觉悟,马上就回归到本善,就在那一念觉悟。我们的心要安住本,我们的言语要安住本,我们的行为要安住本,特别是对恶人,对于自己的冤家对头,要以善心、善意、善言、善行来对待,那你这佛法是真正学到了;你还做不到,你没学到。再看底下一个名号:

  【或名能解缚。】

  「缚』是绳索捆绑,「解」是解开,解开缠缚,这缚也是代表烦恼习气。坚固的妄想分别执着在佛经里面叫结缚,怎么样结缚的?迷了才产生的。无始以来迷失了自性,起了无明,无明是结缚。从无明里面又起了妄想,妄想里头又起了分别,再起了执着,这结缚是愈来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这圈子愈来愈小,愈来愈紧,紧得让你透不过气来,古人所谓作茧自缚,迷惑到极处。迷没有不造罪业,罪业带来给你的苦报,惑业苦。怎么样才能解脱?觉悟就解脱。

  所以佛法的教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是破迷开悟,破迷就是此地讲的『解缚』。用什么东西来破?用觉,觉而不迷,烦恼习气就化解。转烦恼为菩提,真实般若智慧,它的德用就是把所有一切不善统统转变成纯善,所有一切不净统统转变成纯净,就在一个智,在一个觉。智觉有这么大的功能,这是真正的宝,我们称之为法宝,称之为佛宝,称之为三宝。佛法僧三宝,三而一,一而三,就是智觉。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是智觉的意思,法还是智觉的意思,僧还是智觉,都没离开,一而三,三而一。不智就愚迷,不觉就迷惑,愚迷结缚,智觉解开了。

  佛能解缚,第一个意思是自己解脱了,把最微细的无明都化解,就是圆成佛道。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化解掉,其他的统统都解开、都化解掉了,还有一品生相无明,这一品生相无明再把它化解掉,他就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这是如来示现给我们看的,这桩事情别人帮不上忙,所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什么?这缠缚是我们自己做的,不是别人缠缚我们,是我们自己缠缚自己,这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今天受了冤屈,受别人陷害,别人能给我们委屈吗?能给我们陷害吗?不能。为什么受得这么苦?是你自己无知。别人给你的是个增上缘,这增上缘给你了,你把你自己内心里面烦恼习气引发出来,这习气让你自己受罪,外头没有关系。外面假如要有关系的话,我们今天苦,佛菩萨要来救我,他要不来救我,他慈悲何在?这说明了,完全都是自作自受。你受苦,苦是你自己做,你自己心里头变现的,不善的心;你得乐,是你自己的善心,与外头一点交涉都没有。你要怨天尤人,你不是罪上加罪吗?这道理很深,真的不容易懂,但是它是真理。

  你明白这道理之后,吉凶祸福,不是外面加给我的,是我自己念头上变现出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说得对,一点都不错。外面东西充其量是一个诱导,这诱导问题是你接不接受?你要不接受,一点事都没有。你要接受什么?把自己烦恼习气引发出来,然后变现出苦境界你自己去受。所以佛菩萨看到这些众生受苦受难,在那里叹息「可怜悯者」,他真可怜,他以为灾难是外头来的。诸位想想,这桩事实真相,不但说世间人不知道,都以为苦难是从外头来的,快乐也是从外头来的,他不晓得是自己内心变现的,就是染净善恶的念头。你要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不必透彻的明了,能够明了少分,你现前这些苦难就去掉一大半了,你怎么会苦?你怎么不快乐?我们今天能够稍稍懂得这点道理,我们要感谢释迦牟尼佛的经本,我们要不是看经,不是听他的教诲,我们怎么会懂这道理?这道理就是佛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两句话会讲的人很多,哪一个佛教徒不懂?都听说过,不学佛的世间人听说过这话也很多,这话真正道理懂不懂?不懂。为什么?真正道理要懂,你就离苦得乐,你就得佛法真实受用了。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面看如来的名号,我在前面讲了这世界叫「离垢」,这世界的众生善根深厚,他听得懂,如来在那里好教。在教学里面讲这些学生根性成熟了,机会到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他到这程度,纵然没有起心动念求佛菩萨,只要到这程度,佛菩萨自然来了。到这程度,这是冥感,佛显应。你没有这善根,没有到这程度,佛不来,为什么?来跟你讲没用处,你听不懂,你得不到受用。必须你善根成熟,佛菩萨到这地方教化,起很大的作用,帮助你成就。

  在这地方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能体会到,自己解缚才能帮助别人解缚,自己安住本才能帮助别人安住本,这是一定的道理。自己做不到,决定不能帮助人,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几句话佛说的,我们的印象很深刻,我们要想别人帮助,今天世界上苦难很多,求助的人很多,我们有没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转过来就能帮助人,自己转不过来,没有办法,所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哪有能力帮助别人?这帮助别人不费钱的,是自觉,自觉自悟,这形象去帮助别人。佛在经上最重要的这些开示都能够落实,纵然是不能圆满,少分,给一般学佛的人带来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人失去了信心,一事无成,就是世法很小的事业都要有信心,他才能成就,没有信心决定不能成就。第五个名号:

  【或名通达义。】

  义是义理,这一句名号意义很深很广,我们今天学习的,着重在这义字。我们在基督教经典里头《新旧约全书》,在《古兰经》里面,常常看到神所赞叹的义人,能够行义的人,上帝、神都常常赞叹;不义之人,我们就可想而知。他们那个经典上,上帝有惩罚,惩罚的对象是什么?不义之人。什么是义?与道相应的行为叫义。在中国儒家所讲的五伦五常这是义,落实在生活当中,在人事、在物质环境里面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者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义,浅显的解释,人应当的行为。父慈子孝这是义,为人父母对儿女不能不慈悲,做儿女对父母不能不尽孝,这是义。我们现在社会人讲义务,应该要做的,没有条件的,决定没有讲求报酬的,讲求报酬是生意买卖,那不是义;无条件的,应该要去做的。兄弟互相友爱,朋友有信,信义。什么人能『通达义』?究竟圆满的通达是如来。如来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义务,这是他不能不做的。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但是他因为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变成了十法界。如来有义务帮助他们回归自性,这是如来的义务,没有条件,没有代价,这是大义。我们不晓得。他跟我无亲无故,我为什么要帮助他?只有如来才晓得。

  世出世间没有无亲无故的,如来果地上明白了,法身大士也明白,明白什么?佛经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说有没有关系,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哪有没有关系的?没有关系是你迷,是你无知,你要不迷,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密切关系。由此可知,你讨厌一个人,是讨厌自己;你瞋恨一个人,是瞋恨自己;你不喜欢一个人,是不喜欢自己。这种大道理,六道里头人不知道,四圣法界里面知道,还不能完全做到,一真法界里法身菩萨他懂得,他做到了,他跟佛一样在做。由于无明没断尽,他还有一点障碍,他在做的时候有时候还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像佛那么样的大圆满、大自在,六道凡夫完全不知道。

  知恩报恩这是义,今天人不知道报恩,什么原因?不知恩。能不能怪他?不可以,你要怪他你就错了。为什么?忘恩负义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知恩报恩,但是他今天所作所为真的是忘恩负义。你要知道,这是他迷了,迷失了自性,佛经上常常讲「可怜悯者」。他可怜在哪里?迷失自性。所以这时教育重要,诸佛菩萨为什么要示现教学,就这道理。《三字经》上「苟不教,性乃迁」,乃迁是什么?性就产生变化了。现在你看SARS病毒,我们常常讲的变种了,为什么变种?没人教它。所以六道凡夫你要晓得,讲六道凡夫就要用怜悯心,他不明了。现在我们稍稍有一点明了了,明了我们要像佛菩萨一样对待他们,示范给他看,讲解给他听,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

  这帮助绝对不是短时间,要有耐心,这耐心就是修自己的忍辱波罗蜜,没有这些境界,忍辱波罗蜜到哪里修去?没地方修。真正有耐心,像释迦牟尼佛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帮助须菩提觉悟,他得用三十年的时间。须菩提这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托钵回来,才「希有世尊」,希有,为什么?他看出门道出来,三十年天天看,都没有看出来,这一天发现了。但是你要晓得没有三十年天天看,他怎么会觉悟?所以自己不觉悟,怎么能觉悟别人,自己觉悟,才有长远的耐心恒心,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帮助所有一切众生,帮助冤亲债主。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四六卷)

  诸位同学,请看离垢世界,这是娑婆世界的西方,如来名号第六句看起:

  【或名乐分别。】

  这『乐』念去声,爱好。不是如来爱好分别,是众生爱好分别,如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就以世尊在我们这世间所示现的,尤其是四十九年的教学,教学的对象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其中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学派,这些人都欢喜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以佛为师,接受佛陀的教诲。而佛陀教诲大原则总是恒顺众生,你喜欢学什么,佛就教你什么,佛不会勉强你去学一个法门,不会;一定是随你自己的根性,随你自己的好乐,恒顺众生的欲念,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因此佛的教学不像学校开一个什么科目,你们大家欢喜,你们来学习,成立一个班,佛没有。佛一生四十九年总是因人施教,就像从前中国私塾教学一样,几乎没有两个、三个人共同学一个科目的,没有。即使有,同一个课本学的进度也不一样,有人这课本快要学完了,有人刚刚来开始学起,老师都教。诸位想想,这要不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你怎么个教法?所以佛也乐此不疲,欢喜教化众生,真正是像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一点我们要学,这是真正的慈悲。

  从这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得「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浅而言之,只要有人向世尊求教,世尊从来没有拒绝过一个人,从来没有排斥过一个人。即使是恶人,他今天发心想来学,佛也教他。为什么?教育的宗旨就是转恶为善。那要不教他,他怎么能转得过来?他肯来学就说明这人的缘成熟了,如果你不教,你舍弃他,这是不是断人慧命?这经典上讲得很多,断人慧命比断人身命那个罪要重得多。身命算不了什么,现在我们对于这事实真相可以说愈来愈清楚了,愈来愈明了了。事实真相是什么?事实真相,人没有死。当年佛陀在世,楞严会上佛就讲得很清楚,身有生灭,性没有生灭。什么是性?六根根性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自己,有生有灭的身不是自己。这道理总得要参透,你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总算是懂得一点点了。

  身有生灭,性没有生灭。如果他没有觉悟,人死了之后一般人知道,他去投胎去了。投胎什么?他又换了一个身体。换什么样的身体?那要看他的业报,如果这人在这一生当中善多恶少,他换的身愈换愈殊胜,福报愈来愈大;如果他的心行不善,他换的身体,来世恐怕不如今世,愈换愈差了。福报享尽了,这一生没有修福,来生就没有福报,苦乐悬殊很大。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导我们,人生在世要修能带得去的,这就聪明了,带不去的不能修,修了没用处。什么东西带得去?佛法当中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那就是你这一生所造的善业、恶业,这东西带得去;善业感三善道的福报,恶业必定招来三恶道的苦报。如果我们知道这事实,为什么不修善?为什么要造恶?

  善恶的标准,佛经最殊胜,在中国三教都殊胜,你看看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孚佑帝君心经》,道教里面的圣人说善恶因果讲得很多。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教我们念《感应篇》,念《阴骘文》,他老人家特别提倡,有道理。学佛如果疏忽因果报应,不得了,那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罪报这是三途,很可怕。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很乐意为我们分别演说,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回头。第七个名号:

  【或名最胜见。】

  这个「见」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知见,思想见解,我们现在一般人习惯说看法,思想是想法,见解是看法。你对于宇宙人生是如何看法,这是见。凡夫的看法都是在摸索、在猜测。今天科学很发达,人也很聪明,做了很多的仪器,使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譬如磁场,这肉眼看不到的。我们只听说有定功的人看到,有特异功能的人看到,甚至于一些练气功的人他能看到,每一个人都有磁场。在气功里面讲气,每个人都有气,气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这我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你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你也能看到,你就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物体都有磁场,大的地球,地球也有磁场,太阳也有磁场。科学家用仪器观察到,地球的磁场比地球要大好几倍,地球在这磁场的中心,它的光非常好看。这些都是看法,可是看法总是避免不了成见,佛法里面讲偏漏执,执着。以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是许许多多众生的通病。愈是在三途愈执着,所以他不容易离开恶道,原因在此地。看法要正确了,就不会堕三途。

  佛经里面常常说,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位不退,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决定不堕三途。由此可知,堕三途的人一定是看法错误,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他想错了,他看错了,所以才有这果报。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他们的看法正确,没有错误,就是说把错误的看法统统都修正过来了,这叫修行,不堕三途了,保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把你的想法也修正了,见解思想没有错误,超越六道了。六道里面,换句话说,思想见解都是错误的,错误太大,这是三途;错误的幅度小一点,那就是人天,总而言之,不是正知正见。阿罗汉这才证得正觉,可以说正知正见,知见没有错误了,但是他还有迷惑,他的能力比我们人天殊胜太多,人天跟他不能相比。但是法身菩萨思想见解与佛相应,与性德相应就是与佛相应,这时候没有错误了。无明尽的时候,那就是『最胜见』;无明没有断尽,法身菩萨的见解,胜见,他的见解正确,没有错误。

  现在我们怎么办?我们今天最怕的就是执着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最怕这个。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放下。为什么?错误的。放下怎么办?随顺经教,经教里面所讲的,教你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你应该怎么看,你应该怎么想,那是正确的,我们要信得过,这是我们常常跟同学们在一起互相勉励。我们知道经论里头所说的,是诸佛如来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所以经论是性德。什么人的性德?是我自性的性德。随顺经论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这真是无比的殊胜,非常可贵。

  经论上面教我们不贪,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都不起贪心,这是性德。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自性里头没有贡高我慢,自性是纯善纯净。佛是这个说法,可是我们怎么样?我们在这世间对于一切人事物,不能放下贪瞋痴。为什么?贪瞋痴对我有利,这观念、这见解就是错误的,他把什么?他把这身当作我;高明一点的人把自己能够思惟、能够分别、能够执着、能够想象的,把这东西当作我,都错了!能够思惟想象、分别执着的,缘虑心,不是真心,它是妄心。把生灭身、把妄心当作我,出不了六道轮回。起心动念在造业,不知道虚妄的妄心幻身当中有真性,他不知道这个。真性里头没有贪瞋痴慢,真性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在自己身体上,在一切人事物上,果然见性不着相,功夫就得力了,那是真修行。

  现在我们对于这桩事情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好象是看到一点影像,这也就不容易了。为什么?在过去你一无所知,现在经过大经的熏习,好象模模糊糊有这么一个影像出来了,加功用行,勇猛精进,使这真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显。我们要把虚妄的舍弃,舍弃不是丢掉,不是不要它,舍弃是什么?不放在心上。舍弃不是从事相上讲的,从见解、从思想上讲的。我们舍弃什么?舍弃八十八品见惑,舍弃八十一品思惑,也就是说把妄想分别执着舍掉,与事实的事相不相干,《华严经》上讲得好,「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障碍在哪里?障碍就是你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换句话说,真正障碍是发生在妄想分别执着。

  在十法界里头最严重的就是分别执着。我们讲舍弃,是舍弃这东西,舍弃分别执着,舍弃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样子境界里面就不会有障碍了。境界无不是美好的,逆境恶缘都能转变成善缘顺境,转境界。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不会转境界,随着境界转很苦,身苦,心苦,苦不堪言,就是我们转不了境界。学会这本事,能转境界,逆境转成顺境,恶缘转成善缘,你怎么不自在?得大自在。再看第八句:

  【或名调伏行。】

  这「行」念去声,应当念行(ㄏㄥˋ),它是动词,它不是名词,行动,行业,所以我们一般都称修行。我们的行业不善,把不善的行业修正过来。现在人称行为也行,为是作为,行为的范围就大了,事相无量无边,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就是无量无边的行业总不出这三大类,这三大类是什么?能造。忏悔偈里面所讲(普贤菩萨教我们的),「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所以行业再多总不出身、语、意这三大类。我们称为身业,身的造作叫身业,口的造作是语业,念头起心动念是意业,总不出这三大类。这三大类造作不善,如何能把它转恶为善,这叫修行。

  『调伏行』就是修行,调伏是修,「调」是对意业说的,起心动念,「伏」是对于身口说的,身口要降伏它。佛所用的方法,对于身口用戒律,用戒律来调伏,对于意业则用定慧。从这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得到,调伏身口容易,一个戒律这两桩事情都调伏妥当了。意业难,起心动念太难了,你看用定、慧两个方法来调伏一个意业。意业必须觉悟才真正调伏,没有觉悟靠定功,定是伏;觉悟,智慧开了,调顺了,化解了。

  由此可知,行为,错误的行为感召不善的果报,严重的是三途,其次的是你这一生当中挫折凶祸,事事不如意。这是什么?这讲的现报,现世报,来生后世三途,三途叫果报。佛经上讲的现世的叫花报,这是比喻植物,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这花不好,果怎么会好?实实在在说,我们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肯放下,不知道修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冷静想想是不是损人利己?要认真反省。许许多多人天天在造作,自己并不知道,这叫迷惑。自己晓得,但是还是要做,不知不觉的还是要做,那是业障太重。

  修行是真难,各人善根福德因缘不同。善导大师讲遇缘不同,但是有些时候机会是可以创造的,有些机会在现前你要能掌握得住,你会成功。世出世法都不例外,有些人适合于一个人进修,有些人适合于在大众共修,各个不相同。我是属于哪一种,要通过实验才行,不通过实验自己也不晓得。所以你跟大众在一起共修,你觉得怎么样?如果觉得很好,这很好是什么?心情能够安定,烦恼轻,身心感到轻安,这现象好。如果跟大众在一起熏修,感到是非多,烦恼多,自己身心不安,你不妨试试一个人进修,实验一段时期就晓得了,一个人行不行?各人根性不相同,但是修行的条件要具足,条件不具足无论是与大众共修或者自己自修,都有障碍,条件不具足。什么条件?信解,这是修行基本条件。修行的道理你懂不懂?方法你懂不懂?境界你明不明了?你对这三桩事情都有相当基础了,然后问你,你信不信?真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行,这叫先决条件,你不能不具备的。信解,这要参学,要寻师求道,至少把这三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今天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道理一定要清楚,净土修行的方法要知道,净土修行的境界要认识,你不至于走错路。这三桩事情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看什么样的方式合适,当然这里头还是要具足缘分。

  真实的成就要历事练心。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善财童子没有逃避现实,他融入众生的社会,每天跟什么人往来?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历事练心,在这里头修什么?修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佛法里头最高级的修行方法,最殊胜的修学方法。这不是普通方法,普通方法要选择修行环境,善财不选择,善财随缘,什么环境都好;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善缘恶缘统统好,决定没有障碍。他在顺境善缘里面修什么?修不贪不痴,在恶缘、在逆境里面修不瞋。你说怎么不好?没有挫折,没有恶人,忍辱波罗蜜你到哪里去修去?大乘经教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忍辱波罗蜜是禅定的前方便。我们晓得这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总枢纽是禅定。六波罗蜜里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四样东西都在戒学里头,都属于戒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六波罗蜜是把戒开成前面四个。你要禁不起逆境的考验,你忍辱不能成就,你哪来的禅定。禅定是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调伏;三学六度调伏我们身口意三业行为。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离垢世界如来名号第九句:

  【或名众苦行。】

  这一句不但是佛法里面讲求,我们细心观察,世界上所有宗教没有不讲求苦行的。不但宗教里面讲苦行,中国儒家道德,古圣先贤也都重视苦行,这是什么原因?这意义很深很深。唯有一个人真正能够甘心吃苦,才真正能做到牺牲奉献;自己不能吃苦,不能受委屈,怎么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在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许哲居士。这两天她到雪梨去访问,一百零五岁,一生没有享受过一天。虽然她是在家人,她的思想、她的行持是一个标准的苦行僧,所以她一生做出的是牺牲奉献,是修行人的好榜样。

  在近代中国,苦行代表,虚云老和尚当之无愧,一生穿百衲衣。老和尚,我们是后生晚辈,没有缘分见到他,但是我们看过他很多的照片。他穿的衣服,我们就没有发现有一张照片穿的衣服上没有补丁,都是东一块西一块补了好多的补丁,这是真正修行。在中国佛教里面,受到大众的敬仰,豪门贵族、王公大臣拜他做老师,跟他学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说难道他没有能力做一件新衣服穿吗?供养太多了,法缘又殊胜,在中国近代出家人,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为什么还要过那样苦日子?我们晓得他是做给我们看的。那个十方供养到哪里去了?我们知道这个老和尚一生修庙建庙,供养年轻的出家人,他一生专干这个,救济贫苦。所以,自己能够多吃一点苦,许许多多苦难众生就能减少一分苦,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代众生苦,老法师给我们做示范。

  近代在中国最受人尊敬的,除虚云老和尚之外,印光法师,净土宗的。印光法师我们这里看到他照片有好几张,他穿的衣服很整齐、很干净,也是一生穿旧衣服,一件衣服穿几十年。印老的威德在近代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四众供养多。他跟虚老不一样,虚老盖庙,护持硬体的佛法;印光大师一生印经,所有一切供养统统印送经书,护持佛法的软体,这两个人的风格不一样。印光大师晚年,在苏州报国寺成立一个弘化社,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佛经流通处,印经布施结缘,一生干这事情,不做其他事情。我们在上海息灾法会开示当中知道,印光法师跟大众讲开示,一生只有这一次,法会七天,最后一天传授三皈五戒。我们在这里面看到,当时中国北方有灾难,他是从印经的款项里面提出三千(那个时候是银元)去赈灾。我从这地方看到他老人家一生做一桩事业,印经,做法布施,确确实实得印祖法施利益的人很多。弘化社印的书都印得不错,版面很整齐,很大方,校对很严,很少有错字,称得上善本。并没有用四众供养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他的饮食跟常住完全相同,衣着都是旧衣服,没有做一件新衣服。信徒们供养他老人家这些新衣服,转手就布施了。年轻初学的出家人没有人供养,得一件衣服相当不容易,老法师有人供养的放在旁边,看到有合适的就布施,自己没有受用过。这些都给我们做了榜样,这就叫代众生苦。

  我们自己学佛要常常想到节俭,不可以浪费,浪费折福,自己要想想自己有多大的福报。今天我们在这地方接受四众同修的供养,我们生活条件衣食住行,比印光大师,比虚云老和尚,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老和尚们出门行脚,没有交通工具,虚云老和尚常常朝山,三步一拜。我们的享受超过他太多,我们的行持不如他太多。我们自己有没有想过这问题?人家有成就,我们有什么成就?如果修行没有成就,古人讲的话「信施难消」,我们这福报消化不了。修行没有成就,古人讲的话不是假话,「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在讲席里头,我记得我讲过很多次,出家人这一碗饭最难吃,比要饭的难得多,要饭是人家施舍给你的,无条件的,你可以受用。出家这一切人供养的,他是有条件的,他不是无条件的,他为什么来供养?他听说三宝是福田,他到这里来是种福的。那要问问看我们究竟有什么福给他种?

  我们的修学有成就,接受这供养应该的,自他两利,受供养的人自他两利,发心供养的人也是自他两利。如果我们修学不如法,这一生不能成就,甚至于还堕落,那个麻烦就大了。堕落这是自己的罪报,罪报受满之后再去还债。六道里头现在我们很清楚、很明了,六道里头的一切众生不外乎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真的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果然明白、清楚了,你就晓得人生在世间,没有吃亏的,没有上当的,也没有占便宜的;我这一生占别人便宜,来世他占我的便宜,还掉了。

  讨债还债这里头有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什么麻烦事情?你要了解事实真相,我吃了亏,上了当,还债,这债了了,好,真的了了。如果不甘心,我吃了亏,上了当,不甘心,我要想办法报复,这事情就麻烦。这念头要不觉悟,果报就是生生世世冤冤相报,这一定要到哪一生哪一世,这当中有一个人觉悟回头了,这帐才能了。如果他心里头这结放不下,他不肯饶你,这就是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临终,在临终之前一、两个星期,有的时候病重的时候,一、两个月,你仔细观察,冤亲债主缠缚着。

  你活的时候,你的气很盛,一般人讲阳气还足,冤亲债主不敢贴你的身,你阳气还盛;到病重的时候,病危的时候阳气衰了,阴境现前,这现象很普遍。他还能说话,告诉身边的人,某人来了,在门口,在哪里站着,他所讲的全是他的冤亲债主,已经过世的。这事情不是一个人,几乎每一个生病病危的人都是这样的。只有一种人,病重的时候,气太衰了,没有声音说话,这时候你看他的神情,他不能说话,表情上我们能看到。他见到的那些讨债的人,他有恐惧,神情显示出不安。念佛的人临终见到佛菩萨他很安详,见到冤亲债主不安,这是稍稍留意你都明了。特别是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他们常见。一般人不相信有鬼,做医生、做护士的人他们相信。

  早年我在台湾,我有一个同学,中学时候的同学,他在荣民总医院服务,他管行政,住院组的组长。我问过他:你相不相信有鬼?他相信,医院里头医生、护士这些职员常常见到。他告诉我,人临走的前两、三天,这病房门口会有鬼出现,无常大鬼,我们常讲的白无常、黑无常。只要这鬼在他门口出现,这病人不会超过三天,一定就走。这是医院里头的医生、护士告诉我的,他们常常见,知道这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冤亲债主多,自己的气很衰,他住的那个病房磁场就很不好,我们一般讲有一股阴气,人在里面感觉得很不舒服。如果这病人生病,他病会好,这病房里头决定没有这现象。一家医院如是,我想许许多多的医院都不例外。另外一个就是殡仪馆,你进去之后看的时候,里面阴森森的。一般人进去,真的胆小的都不敢进去,寒毛直竖,阴气逼人。

  这是苦,生老病死苦,谁人能免得掉?释迦牟尼佛就为这桩事情出家的,出家是不是真的把这事情解决了?真的,一点都不错。修行,苦行重要。所以,世尊在入灭之前交代后人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交代后来的学生(修道的人)不要忘了持戒,不要怕吃苦。肯吃苦、能吃苦有很大的好处,因为一切烦恼的根是贪。无量无边的烦恼,佛法把它归纳为八万四千。这八万四千是有头数的,不是随便说的这句话,真的一条一条给你说出来。八万四千烦恼再归纳成一百零八,一百零八叫百八烦恼,对于初学还是不方便。天亲菩萨把它归纳成二十六,这二十六分为三类,根本烦恼、随烦恼;随烦恼里面又分大随、中随、小随。二十六再归纳那就是六个根本,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贪瞋痴,叫三毒;三毒还可以归纳,归纳到最后一个,贪。人能修苦行,不怕吃苦,愿意吃苦,把这烦恼的根拔掉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

  苦,前面加一个众苦,世出世间什么样的苦都能受,都欢喜受,决定没有丝毫抱怨。别人享福我吃苦,没有不平,为什么?我要离苦得乐。今天不吃苦,你就离不了苦。离苦,三界苦,欲界里头,苦苦、坏苦、行苦统统具足;色界里面虽然没有苦苦,他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身体都不要了,我们称之为灵界,没有身体就没有坏苦,但是他还有行苦,所以佛说三界统苦,好比火宅。唯有能吃苦,你才能真正断贪瞋痴,贪瞋痴是苦的因,你把苦因断掉,苦的果报当然就没有了。

  释迦牟尼佛一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没有改变过。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绝对不是说教我们要以苦为师,他自己享受,没有这道理。他自己确确实实修苦行,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教导我们这是修出离行最殊胜的方法。我们如果想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这是最好的方法,离了六道十法界才有真乐。我们中国谚语有所谓「苦尽甘来」,那个真乐,永恒的乐你得到了。你现在不能吃苦,你怎么能得乐?华藏、极乐那是真乐,你现在为什么不能去?因为你贪图享受。这享受什么?享受增长贪瞋痴。人能够安于苦行,贪瞋痴的烦恼肯定天天淡薄,这是一定道理。怕苦,贪瞋痴决定天天增长,烦恼增长,智慧就没有了;烦恼轻,智慧才增长,这道理不能不懂。

  我们今天读到这一句,会想到离垢世界的人,那一边的众生,我们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想必善根深厚,烦恼轻,智慧长,佛在那里用这名号。因为这世间,我们从佛种种名号里面体会到,这里面的众生有慧有福,智慧福德都不是我们这世间人能够相比的。佛在这地方做这样的示现,用意很深,希望他们舍弃世间五欲之乐,效法如来的苦行,才能成就无上道。最后这名号:

  【名具足力。】

  『力』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讲的能力,在佛法里头经典上常常讲,如来果地上有十种特殊的能力,叫十力,菩萨不能比的。十,我们知道是表法的,就是此地讲的『具足』,具足就是圆满。「具足力」在能力上来讲,我们通常讲德能没有丝毫欠缺,我们知道这种德能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本来具足的。我们要知道自性里头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能力、圆满的相好;如果不具足,他怎么能现得出来?

  佛在这经上说的虚空法界,这法界包括一真法界,包括十法界,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无量无边的世界。通常我们讲世界,讲太阳系,讲银河系。这虚空里头银河系、太阳系没有办法计算,我们也只能套一句佛话说「无量无边无有穷尽」,这是真的,这是事实。佛在经上也这么说法,但是佛说得更精细,佛讲每一个微尘,那里面都有像现在这世界相同的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每一粒微尘里头都有。佛这说法,我们在学佛这么多年能够体会得到,佛说这话我会点头,我会承认,每一粒微尘里头都有圆满的法界,世界重重无尽!这一微尘里面现的法界,法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什么原因?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没有远近,没有先后;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

  现在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他说在某种条件之下,确确实实空间跟时间都不存在,但是没有大小,我们还没听说过。佛法这一点还有待科学家更进一步去发现,不可思议!这是什么?这是自性,这是性德,自性法尔如是,本来如是。所以这个力是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能现虚空法界,能现剎土众生,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总的说。

  别说,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佛的六根没有障碍,眼见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前后就是我们今天讲超时间,没有远近超空间。十方剎土诸佛如来在讲经说法,坐在那里讲,看得清清楚楚,佛经上比喻「如对目前」,清楚的程度什么?就像在眼前,没有远近。没有先后是什么?无量劫前的事情也在眼前,无量劫以后的事情还在眼前。无量劫之前的事情有倒也罢了,无量劫以后的事情难道没有变化吗?我们知道一切法变化无常,我现前见的就是现前这一剎那的事情,你说再过若干年之后它又起了变化,若干年的事情还是眼前的事情,过去、现在、未来。这是讲你眼的能力,在佛法里面讲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超越空间时间。耳听亦复如是,鼻嗅舌尝六根的能力统统没有障碍,具足力。

  这没有什么神奇,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诸佛如来有,我们一切众生哪个人没有?《出现品》里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德就是能力,就是此地讲的具足力,相是相好,这相好是什么?依正庄严,一切众生统统有,跟如来一样。如来的智慧德相并不比我们多一样,我们的智慧德相也没有比如来少一样,完全平等,完全相同。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是佛一语道破。我们这十法界众生为什么搞成这样子?这一句话比什么都重要,这一句话是当头棒喝。如果我们在这地方一下惊醒过来了,把妄想分别执着马上放下,你就成佛了,你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了。「大方广佛华严」原来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现在麻烦怎么样?你放不下,这一棒打下去你没有醒过来,还是糊里糊涂。那怎么样?天天打,总有一天把你打醒。天天怎样?天天接受经论教诲,天天不离佛法,知道多少(这最重要了),要落实多少,那你就快速了;要真肯干,真肯学。我们看末后这一句总结:

  【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四七卷)

  诸位同学,请看娑婆世界邻近十方,十段的第四段丰乐世界: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北,次有世界,名曰丰乐。如来于彼,或名薝卜华色,或名日藏,或名善住,或名现神通,或名性超迈,或名慧日,或名无碍,或名如月现,或名迅疾风,或名清净身。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到这里是一段。这世界的名称好,名一定跟实相应,实如其名。这世界『丰乐』,「丰」如果单独就这个意思来说,是指物产丰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物质文明高度的发展。但是这个字里面,必然包含着文化水平高,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水平,物质生活再丰富,「乐」这字不会圆满。尤其是在大乘佛法里面,大乘佛法里面乐的标准是觉悟,人觉悟才乐,迷惑颠倒的人哪里来的乐。佛所讲的三苦、八苦,我们底下一品就讲到「四谛品」。佛给我们讲世间只有苦没有乐,真正的乐要到出世法里面去找。什么是乐?涅盘是乐。

  有很多人不懂,以为涅盘就是死,这很恐怖,哪来的乐?其实这都是对于名相意义没有真正的了解,真正了解之后,你就晓得涅盘不是死;涅盘确实有灭的意思,灭什么?灭烦恼。人没有烦恼那才真正是乐,有烦恼哪来的乐?灭是灭烦恼,把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灭掉了。其实佛说灭是方便说,对权小(小乘里面讲四谛),佛说灭大家容易懂。灭烦恼、断烦恼,都是对权小说的;在大乘法里面不是灭、不是断,是转,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涅盘什么意思?涅盘是不生不灭。这意义殊胜,我们听到欢喜。怎样把生死转变成涅盘?转的方法,或者在权小里面讲,断的方法、灭的方法,方法很多。总而言之,关键就在一个觉,只要觉就能转,就能断,就能灭;如果没有觉,没有智,怎么样也断不了,也灭不了,也转不了。这些道理我们要懂,这是真理,所以才真正称得上丰乐。看这名词的样子,好象跟极乐差不多,这是丰乐。

  怎样把我们这世界,娑婆,娑婆它的意思是堪忍,这里面引申的意思很苦。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边做一个对比,我们这里这么苦,它那里一点苦都没有,这称之为极乐。所以极乐是对我们讲的,我们称它作极乐,他方世界不一定称它是极乐世界。「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人有很多名号,佛菩萨的名号多到数不清,说不尽。前面也都跟诸位报告过,这佛在经上讲的,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名号都是佛的名号。现在怎么样把我们极苦的世界转变成极乐的世界?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就在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通过《华严》的学习,我们就明了了。目前切身的问题,如何转变我现前的境界,转苦为乐?如何转变我现前的生死为涅盘?这是我想每个同学迫切希求的,扭转的枢纽确实是在智慧、是在觉悟。到下一品《四谛品》里头讲「苦集灭道」,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讲到藏通别圆。一般人只知道四谛是小乘人学的,十二因缘是缘觉学的,殊不知天台大师给我们讲四谛、三十七道品,都说成藏通别圆;藏教的四谛、三十七道品是小乘,别教的是大乘菩萨,圆教是华严,所以四谛、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一切法。

  我们现前怎样离苦得乐?苦从哪儿来的?你把那个根源找到,从根源上下手,这一转过来,果报马上就变了,我们这一生离苦得乐就兑现了。所有一切的苦从三毒烦恼生起的,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只要你把内心的三毒烦恼转过来,你就得乐。转三毒为三善根,善,快乐!大小乘经上常讲,只是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没听懂,或者有人说:我听懂了,我做不到。实实在在讲,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你还是没听懂,听懂了,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做不到是没听懂。所以佛法是知难行易,念头一转就离苦得乐,转不过来,实在讲没懂,没有真正清楚,没有真正透彻,还是知的问题。知难,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知难,行易!诸佛如来跟凡夫是一念之差,一念觉,凡夫成佛;一念迷,你就当凡夫,就搞六道去了,一念。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一念觉,第二念又迷了;或者第一念觉,第二念还觉,第三念又迷了,这已经算是不错了。这什么原因?知觉不够,敌不过烦恼习气,你这一迷,好象打仗,你打败了,又被烦恼习气转了,你不能转它,它就转你;你能转它,你就成佛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讲到涅盘,涅盘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涅盘是不生不灭。所以我们要晓得,一切众生包括无情的植物、矿物,佛给我们讲命,每个人都有两条命,你懂得吗?凡夫不知道,凡夫只知道一条身命,身会死,没错。为什么?身是色相,色相有生一定有灭,哪有不灭的道理!可是就是生灭这相里头,有不生灭的性,性不生灭。性是什么?见闻觉知。佛在《楞严经》里面十番显见,显见不灭。世尊跟波斯匿王讲的话,波斯匿王那个时候六十二岁,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年,波斯匿王六十二岁,就是释迦牟尼佛六十二岁。释迦牟尼佛跟他讲的,用比喻让他觉悟,那一段话说得很有趣味,佛问他:你怎么知道你会死?他说得很好:我一年比一年衰老,我这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我知道终归这身体是会灭的。他就讲童年时候,十岁的时候,二十岁比十岁就老了,三十岁比二十岁又老了,一直到今年六十二岁,比从前五十岁的时候身体差多了,所以知道这身体一定会变灭的。佛点点头,如是如是,没错。

  然后再问他:你这生灭身体里头有不生灭的东西,你知不知道?他说:我不知道。佛就举个例子,就问他:你几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恒河?印度恒河非常有名,世尊弘法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在恒河流域,他举这桩事情:你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到恒河。他说三岁,三岁跟他母亲去上庙烧香(那是神庙,这庙在恒河边上),我看到恒河了。佛就问他:你二十岁的时候看到恒河,你这个见有没有老化?没有,我「见」这个能力,二十岁跟三岁见的没有两样。你今年六十二岁了,你见恒河的那个见有没有老化?他说没有。佛就说:凡是会逐渐老化的一定有生灭,没有老化的它怎么会生灭?波斯匿王从这地方觉悟。这个见是什么?见性。也许我们说:我现在这个见,眼力不如从前。不如从前是什么原因?是你物质这个色的工具能力退化了,不是能力退化。怎么晓得不是能力退化?你配副眼镜,看得很清楚,跟你年轻时候见的没有两样。由此可知,你能见的那个能力决定没有退化。根身衰老有退化,我六根的能力不退化。年岁大,听力不行了,要戴助听器,戴助听器你还能听,说明你闻性没有变化。会有变化的有生灭,没有变化的怎么会有生灭?波斯匿王懂,生大欢喜心,知道我也不生不灭,真的不生不灭。

  这生灭身是什么东西?身是一个工具,中国民间常讲灵魂附体,我们这身就是我们的灵、神识附在这身上,所以你要晓得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见闻觉知的性是我,为什么?它不生不灭。《楞严经》上常讲「常住真心」,这是自己,不生不灭。一切众生都如是,不但有情众生(我们讲动物),植物、矿物也是不生不灭,它有法性。现在科学实验证明,所有一切物体都是活的,它有知觉。佛在经上,也是《楞严经》上讲的,讲得好,「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能变的是灵知的心,所变现的境界怎么会没有灵知?有灵有知它就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矿物,矿物大概没有生命了,错了,都有灵性。佛讲「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华严》也是这样说的。灵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现在人讲的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佛说凡夫迷了,什么叫迷?迷失了灵性,不知道自己有灵性,更不知道灵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迷了之后生起知见,这知见是错误的,这一发展愈错愈讹,愈讹愈错,这样才变现出十法界,变现出六道,变现出三途。本来是极乐,本来是丰乐,现在变得这么苦。

  佛又告诉我们这苦的境界不是真的,这境界是什么?梦幻泡影。实实在在讲是一念,一念不能迷,一念要觉。我们今天听了佛这些教诲,也很感动,也很向往,希望也能觉悟。但是,他就是悟不了,悟不了的原因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第一念正觉,第二念就起了无明,第三念像法相宗里面三细相现前,六粗相现前,就这么回事情。然后怎么样?着相不见性,迷在相里头,性是什么完全不知道,性就在相的里头。大经上常讲「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就是会不过它的意思,我们要怎么办?怎么才能够真正醒悟过来?诸佛菩萨、古圣先贤他们的经验非常丰富,总结诸佛菩萨无量劫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长时熏修」。你要不长时熏修,你敌不过烦恼习气,只有长时熏修,逐渐逐渐真的明白了。明了一定要到相当的程度,你的智、你的觉能够敌得过烦恼,烦恼就转变了,就变成菩提,变成智慧。你敌不过的时候,你那一点觉,那一点知,不管用,还是要受烦恼的控制,还是要为烦恼服务。这意思同学们能不能体会?到哪一天知觉真正能做得了主,烦恼转变过来要为知觉服务,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丰乐的境界现前了。

  这世界的众生,这个说法初学的人不太好懂,换个话说,这世界的居民,大家好懂。这世界里头住的人民,讲众生,所有一切统统包括在里头;讲居民,这是众生里面的一种,一类。众生的范围广,人民范围很狭窄,因为人民只是一个族群,但是大家容易理解。好教!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怎么可能有丰乐的世界?我们知道这是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你一看依报丰乐,你就肯定这地方的居民善根深厚,有智慧、有福报,佛菩萨到这地方来教化容易。他有智慧,他能信能解;他有福报,他能行能证。世尊几乎在所有经论里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修福修慧。近代的圆瑛法师,他的道场在上海,我去拜访过,明旸法师接待我。我看到老法师的「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圆瑛法师。这是正确的,一点都不错。在我们想象当中,佛在这世界教化众生,必然也是像圆瑛法师一样教大家求福、求慧、要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就是变丰乐为极乐,这是究竟圆满的果报。

  我们看如来在这世界,名号就是教学的纲领,『如来于彼,或名薝卜华色』。这名号里头着重在「色」,现的色相,色相的美好象薝卜华,薝卜华到底是什么花?印度有,翻经的法师加以注解跟中国人所说的栀子花很相似。栀子花可以入药,中药里面有,这花颜色美,香气浓,作用很多,佛在这地方示现的色相,用这来做比喻。一般经典里面常说的,我们看到最多的,佛现的色相是金色,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的「紫磨真金色身」,栀子花的颜色也是黄的,也是黄色的,人看到了喜欢,生欢喜心。

  色相的圆满是摄受众生必要的手段。教化众生,如果众生看到你不喜欢,你有再高的德行,再好的学问,再大的慈悲都没有用;他不愿意亲近你,不愿意跟你接近,你就不能度众生了。我们学佛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就不能不学习如来度众生的方法,所谓是善巧方便,这里面实在讲善巧方便多,说不尽,他有一个总的原则、总的纲领,你要能够抓到,你就能够学到佛度众生的善巧,那是什么方法?儒家讲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讲得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想到这一句?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为什么我跟人处不好,我们差的就是什么?差的没有内省。孟夫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没有做到!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遇到麻烦,遇到障碍,他的反应:我没错,错在他。这结永远解不开。圣人不如是,圣人遇到困难、遇到障难,回过头来想自己,反求诸己,别人没有过失,过失在我自己,我做得不够好。纵然你做得好,还引起别人误会,那就是我做得不够好;做得好,别人赞叹,没有误会,你才圆满,这里头有大学问。你遇到一个多疑的人,烦恼很多的人,专门找麻烦的人,你怎样能回避,这是你的学问、是你的功夫;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真实智慧,善巧方便。

  我们特别是在《华严》里头,《华严经》长,分量大,内容很丰富,佛在这里头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在前面《世主妙严品》里面读过,参加这法会,十法界一切圣贤众生统统都在里面,没有缺席的,真正是大圆满。佛菩萨怎样跟十法界众生相处,处得那么融洽,那样的美满,那样的自在,这就叫成佛。我们自己的麻烦,这个看得顺眼,那个看得讨厌,这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谁做主宰?你家里头的佣人做主,烦恼习气,八识五十一心所是你家里的佣人,你自己可怜不能当家做主,主人公是见性、闻性,六根根性是主人;根性不能做主,你说你可怜不可怜?主人要能当家做主,所有的佣人他们都很有能力,都很能干,听你指挥,替你办事。诸佛菩萨如是,声闻缘觉如是,所以他们称正觉。我们凡夫可怜,这前面讲过多少次了,也有同学们口头上也常常挂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没错,现在这佛做不了主,当不了家。佛变成什么?佛被人冷藏起来了,被幽禁起来了,家里的佣人当家,胡作妄为,造种种恶业,感种种苦报,让你这当家主人也困在里面;虽然你是不受影响,真的,确确实实不受影响,但是你困在那个地方不起作用。诸佛如来说你是可怜悯者,你是佛,你是个可怜悯者的佛。

  这是讲诸佛如来在九法界示现色身,这相好是接引众生的方法。凡是真正修行的人,相貌哪能不好?为什么?相随心转。你心觉悟了,心清净了,觉悟了,觉悟的相;清净了,清净的相;慈悲了,慈悲的相,都是好相。我们标榜的这五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说这相好不好?用薝卜华色来形容。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四段丰乐世界名号的第二句:

  【或名日藏。】

  『日』是太阳,『藏』是含藏。我们现在知道太阳是一个星球,是完全在燃烧的星球。它所含藏的,用现代人的说法是大量的能源,但是能源的量再大,也会有烧完的时候。这科学家知道,他们也能够计算出来太阳这样的燃烧还能够燃烧多久。世界有成住坏空,讲我们这最小的世界,太阳系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现在是在住的阶段,太阳系形成,成,现在在住;住劫后面就变坏,坏了以后就消灭,就空了。但是成住坏空、成住坏空永远不断在循环,这就是物质不灭的定律。何以不灭?因为它法性不生不灭。它是什么变的?法性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这两句话说尽了。

  在佛法里面完全是取表法的意思,表法我们看到这名号就晓得,自性里面含藏着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像太阳一样遍照十方。实际上,我们晓得太阳的能量有限,光明也有限,并不能普照十方,但是自性里面的般若光明,确确实实它是真正的遍虚空周法界。德能从智慧现出来的,相好也从智慧现出来的,所以这三种,智慧是体。连德能、相好也从智慧变现出来的,难怪佛法里面,始终追求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的智慧。这一句话我早年讲经,常常用究竟圆满的智慧来说,因为这样讲法大家好懂。无上正等正觉不好懂,究竟圆满的智慧,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智慧能生万法,能现万法,这是性之体,法性的本体。迷了,它就起变化,就变成无明,变成烦恼,变成妄想,变成分别,变成执着,觉了统统是智慧。这名号给我们的启示,学佛是学智慧,佛法决定不迷、不愚、不痴、不消极,是真真实实有用的学说,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第三个名号:

  【或名善住。】

  这名号好,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佛在《金刚经》上其实就是讲两个问题,须菩提尊者问的,实际上他问就是代我们问。他问了两个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这在修行人来讲是两大问题。第一个怎样把我的心(就是妄念)降伏住,使我这心里头没有妄念?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心到底要安住在哪里?佛说这一部《金刚经》就是答复这两个问题。《金刚经》,同学们读过没有?学过没有?我读过,我学过,我也听讲过,怎么样?你的妄念有没有伏住?没有。心到底安住在哪里?不知道,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到处乱跑。般若不容易!

  我讲《金刚经》的时候也说过,《金刚经》要跟净土一比,净土确实是超胜,无怪乎一切诸佛赞叹。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六方赞叹,实际上《弥陀经》梵文原本是十方诸佛赞叹,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省略了,他只讲六方,四方上下。在原本里面你能够看到有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这是罗什大师省略掉了,玄奘大师的译本里面具足;玄奘法师是直译,罗什法师是意译的。在《无量寿经》上我们看到十方佛赞叹,有道理。这两大问题你要是问净土宗的学人,一句话就解答了。「云何降伏其心」?阿弥陀佛。这问题解决了,你的妄念不管什么念头,善念也好,不善念也好,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这念头压下去了。所有一切的念头统统归阿弥陀佛,不是把妄念、妄想全部都降伏住了吗?再问应云何住,我这心要住在哪里?阿弥陀佛,住在阿弥陀佛上就行了,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一物,你决定往生。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古大德说得好,永明延寿大师讲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净土的胜方便,最殊胜的方便,这法门不可思议。

  这法门什么人成就?两种人最容易成就,上智、下愚。上智的人一听到这法门,这容易太简单了,我何必去自找麻烦?就是祖师大德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你们悟,八万四千行饶给别人行。你们爱怎么行就怎么行,我放下了,三藏十二部放下,八万四千法门也放下,只要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不再有第二个妄念;万缘放下,一心专念,这就是念佛三昧,这就是善住。下愚之人,我们讲他没有知识,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念过书,什么也不懂。他听说一句阿弥陀佛,他自己有自卑感,我干什么都不行,这一句阿弥陀佛行,我会念,老老实实一生就念这一句佛号,他成功了。《弥陀经》都不会,《弥陀经》讲什么东西他不知道,他没有听过。谛闲法师那个念佛站着走的锅漏匠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下愚。当中,难了,上不上,下不下,你说他没知识,他读得很多,听得很多;你说他真有智慧,他烦恼伏不住,二六时中妄念纷飞,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心想什么就住什么。凡夫的心实在讲,住就是他的求、他的愿,住名闻利养,住五欲六尘,住贪瞋痴慢,累死了,也苦死了。

  善住的人,佛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尊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正确的,我们做不到,住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再学无住生心,这是个巧妙的办法。诸位想想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谁不会念?谁能做得到?无所住就是真心现前。惠能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确确实实是应无所住,住无所住,心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一念不生,但是怎么样?清清楚楚、明明了瞭,那是真心。

  如果你要学,好,我什么念头都不要想了。你以为你无住了,你住在无住上,还是有住。住在无住上的是无想定,好,无想定将来生四禅无想天,外道天。跟四禅,四禅天人有大福报,他们在享福;外道天里头的人没有福报,他享不到福报,他完全被困惑在无明里面,定是有了,没有慧,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佛法里面讲禅定,有止有观,有静有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他清楚、他明了。所以这里头有定有慧,观是慧,止是定,静是定,定慧等学,止观不二,这善住。他不是无明,跟无想定完全不一样,无想定里头只有止没有观,只有静没有虑,所以那个定修成是一片无明覆盖,什么都不知道。

  佛法里头教导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里头没有虑、没有观,怎么会开慧?所以定里头有境界,那个境界要清楚、要明了。怕的是什么?不善住,境界现前你执着了,起了分别执着,魔障就现前。所以参禅、持咒容易遭魔障,为什么容易遭魔障?你要晓得,你没有智慧拣别境界,你在境界里面起了分别执着,好,立刻入了魔境界。《楞严经》末后佛说了五十种阴魔,都是定中发现的境界。五十种每一种是一个大类,每一大类里头境界无量无边,你要有智慧、有能力拣别。如果你真能守得住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的那个原则,那就没问题了。《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八个字你要是会了,五十一种阴魔现前,你很顺利通过,你不会遭魔。遭魔就在什么?就在着相,就在动念;「不取于相」,你取相,「如如不动」,你动了心,动什么心?贪瞋痴慢。顺自己境界里头动了贪的念头,不顺自己意思的动了瞋恚的念头,这叫动。如如不动,不起贪瞋痴慢。

  我们讲最初方便现前下手的功夫,在一切人事物顺境、逆境里面,怎么用功法?决定不起控制的念头,决定不起占有的念头。我们从这里下手,慢慢的功夫就得力了。自己清楚,我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不想控制,我不想占有;有这念头是迷惑,有这行为是造业。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起来?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控制得住吗?你真的能占有得了吗?你要果然能控制,果然能够占有,佛菩萨都来拜你做老师,为什么?他做不到。你能做到,那你就比他强多了。所以,你自己以为控制了,以为占有了,那是作梦,自己在造业自己不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法是空的,自己的身、自己的心也是空的。身,现在我们懂得,剎那生灭,不是说等你死了才叫做灭,剎那生灭,剎那生灭的现象就是老化,我们讲老化。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这连波斯匿王都明白,他说我不是一年一年的老,我是一天一天在老,一天比一天老,这话就相当觉悟,再进一步的是一秒钟比一秒钟老,不是这样的吗?

  身保不住,心妄想纷飞,变化无常,所以四念处里面教我们「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身不净,观法无我」,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如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佛讲的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应作如是观,这才叫真正善住。我们没有这能力,我们懂得经上讲的这道理,但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对于经教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所以还不能起作用;理解透彻之后起作用。真正理解透彻,智慧开了,烦恼习气不起作用,你才能做得了主。所以,今天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讲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善因善果,这是真正聪明人。心里头不能有别的东西,只要有阿弥陀佛就好。但是你不能夹杂,你夹杂,依旧没放下。

  我过去在台湾讲经,这事情大概在十几年前,遇到一位老居士,过年的时候来拜年,跟我说:法师,现在我一心念佛,我什么都放下了,但是就是孙子放不下,其他都放下。我就告诉他,我说你念佛有障碍,你得不到一心不乱,不但一心不乱你得不到,功夫成片都不容易。他说为什么?你孙子放不下!他说那怎么办?他常常心里挂念着孙子。我告诉他:你把你这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无论在什么地方他常常想到他孙子,想到孙子,当然就把阿弥陀佛忘掉了,功夫不纯,你的心还有牵挂。这种牵挂就是轮回心,一切作为是轮回业。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别的都放下,将来变成什么?福报,你修这一生修的是来生的福报,不能往生。

  真正要想往生,要彻底放下。这彻底放下,人说:学佛的人好象一点感情都没有。没错,学佛的人把感情转变成智慧,必须要晓得这佛在大经上讲得很清楚,智慧跟情是一体,是一桩事情,觉悟了叫智慧,迷了就叫感情,它是一个东西。所以情重不怕,只要一觉,情重智就高,它是一不是二,一体的两面。但是迷了,智慧变成感情,往下坠落;觉悟了,感情又变成智慧往上升,上升下坠是一个道理,不是两个道理。所以,从前李老师教我,我们既不是上智,又不是下愚,想想学上智学不到,学下愚,这李老师教给我。上智是真学不到,学下愚,愚不可及。他老人家跟我讲他是学愚,学了几十年还学不像,后给我说,学愚也不容易,但是真能够学愚,没有不成就的。这是老人家他自己一生修学的心得跟我谈过,我的印象很深。

  经教,实实在在讲现在没有人讲,没有人弘扬,如果这世间还有一些人到处讲经说法,我绝对不会讲经。没有人讲了,我们身是佛弟子,续佛慧命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天职。在这时代无论在家出家,你是真正佛弟子,你不能够延续佛的慧命,怎么对得起佛,怎么对得起众生?为这桩事情,这不能不讲。所以我对于弘法、护法的,无论在家出家同学,我一点点嫉妒心都没有,我欢喜,我会全心全力协助,修随喜功德,但是没有人干,逼着自己非干不可。

  这个样子,你要讲经,你的心要不安住在经教上,你怎么能讲得出来?念佛的人要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上;你要学《华严》,你的心要安住在《华严》上。经的分量太大,抓它的纲领。纲领很明显,普贤的十愿,文殊的十波罗蜜,这二十句抓住了,你的心安住在这上,那你是住《华严》。通途法门,佛常讲,菩萨心住六波罗蜜,诸佛如来心住平等,清净平等,善住;决定不住六道轮回,决定不住小乘。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觉悟人安住之处,真正觉悟人住一真法界,住极乐世界。如果我们对人天福报,欲界五欲六尘的享受,还有留恋,还有向往,你的心住在这上。这里头财、色、名、食、睡,佛常讲这是地狱五条根,你怎么能住这儿?但是我们冷静观察,这世间人哪一个不住这里?这事情麻烦了,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连佛法都不能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法都不能住,非法是名闻利养、是五欲六尘,你怎么会住在这里?

  大乘经上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你要是真的知道了,经论里头还有两句话: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这是解释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事实真相。所以心清净一切法清净,心平等一切法平等,心真诚一切法真诚,你就见到法性了。见性不着相,你就如佛所见,佛法里面讲佛知佛见,见性不见相是佛知佛见;见相不知道有佛性,那是邪知邪见。我们每天展开经卷就是亲近佛陀,亲近菩萨,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缘有了,缘不容易!

  我们想想在今天这社会,每天我们在一块共同来学习经教,不多见!天天干,锲而不舍,不是偶尔,长期的,尽形寿的,我们依然不得受用,这原因是什么?原因不外乎两种,第一种我们的业障太重了,天天唤,唤不醒,偶尔醒过来翻个身又睡着了,就像这种情形。第二个我们的熏习不够。这是实实在在的话,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华严》四个小时,还有二十个小时,你要不是自觉自发,你肯定随顺烦恼习气。诸位想想看,二十四个小时只有四个小时随顺经教,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随顺性德,二十个小时随顺烦恼习气,你怎么会成就?

  从前佛教丛林寺院容易成就人,什么原因?八个小时听经,八个小时念佛,一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经教上,另外八个小时,你想打妄想大概也没有时间,你累了,累了只好休息;睡觉是无明不是妄想,他容易成就。就是个念佛人,我们看看念佛往生的,在时间上比例来说,一天都是十几个小时在念佛,在佛号上,除了休息。锅漏匠三年为什么成功?他佛号不间断,老师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就接着念。他一天休息的时间算他八个小时,十六个小时在念佛,他成功了。没有别的,确实善导大师讲的「总在遇缘不同」。他的缘殊胜,就是他有这机缘,能够让功夫不间断,这就是第一殊胜的法缘,善住我们要学。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四八卷)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丰乐世界如来名号第四句:

  【或名现神通。】

  『现神通』这三个字在中国人都非常熟悉,什么原因?大概都是受了小说《西游记》的影响。在中国小说里面,像《西游记》、《封神榜》、《济公传》这一类的,大家也非常喜欢看,这些神怪小说,种种不思议的变幻,以为这是神通;这不是佛经上讲的神通。佛经上「神通」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才不至于产生误会。「通」是通达,通达无碍,无论是对事、对理。在佛法里面讲,除了事理之外,我们一般人不太熟悉的,它有性,它有相,还有因,还有果;这六个字在佛法里面讲,把整个宇宙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统统包括在其中。对于这些,你都能够通达明了,而没有障碍,这叫「通」。通为什么加个神?是一般人不可能通达的。也可以说,你这种能力超过一般平常人,一般平常人看到你,神奇,超乎常人,称之为「神通」,绝对不是神怪小说里头所说的那些神通。

  在佛法里面,佛给我们讲,神通是我们的本能,本能失掉了。现在还保存一点,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失掉,现在我们保存的这能力只有百分之一。我说百分之一也许都说得太过分,严格的讲可能今天保留的,那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决不为过。「神通」就是功能,自性本具的功能。你说眼能见,我们现在眼也能见,但是隔一张纸,纸外面我们就看不见,这见的能力这么小。眼本来它这功能什么都能见到,我们在房子里面,房子外面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没有障碍,这是神通!其实,从现代科学角度里面来看不难懂,佛说我们六根的能力本来都是没有障碍的。现在从物理上来讲,要是什么都能看见的话,我们现在知道,光波是有许许多多种,我们在许许多多不同波度的这些光波,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种。我们今天能见的,比这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波短的我们也见不到,但是现在藉科学的仪器,能够看到几种通常肉眼看不到的。X光我们见不到,但是用仪器在X光里面那就透视了,说墙壁外面有些什么人在活动,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你能够有能力看见X光的话,那就没有问题,这光线波度你没有问题了,你就能看到。红外线、紫外线,在夜晚没有阳光的时候,没有灯光的时候,也能看见,如同白天一样,很可惜,现在他们把这种科技用在战场上。

  所以我们知道,光在空中就像佛经上讲的无量无边。光从哪里生的?自性本具般若光明遍照法界。我们的功能为什么会失掉?现在这眼、耳、鼻、舌、身、意,能力都非常狭小,不能说没有,还剩这么一点点。佛法教我们恢复的,是把我们圆满的能力统统恢复现前。到那个时候,世界就变了,为什么?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就是没有远近,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阿弥陀佛在哪里?就在我面前。我也没去,阿弥陀佛也没来,这不可思议,这真的是神通。时间也没有了,过去无量劫前就在眼前,未来无量劫以后也在眼前。

  今天我们讲这话,幸好科学家给我们做了证明。上个星期钟茂森居士在此地给我们做了两次讲演,来报导欧美科学家最新的发现。发现什么?他们发现在某一种状况之下,没有远近,没有先后;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跟《华严经》上讲的一样。科学家从什么地方发现的?他是从数学推演出来的。佛法里确确实实讲的,那是什么世界?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没有对立的。诸位要知道,远近是对立,先后是对立,所以科学家讲这世界,世界是相对的,相对的世界可以解释什么?六道是相对,有来有去,天上人间;一真法界里头没有相对,有相对就不叫一真了。科学家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探测、来了解,佛法用的方法是用禅定,甚深的禅定把这些对立突破了。对立从什么地方来的,你要懂得,为什么禅定能够突破?佛给我们讲,对立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而来的。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一切法从心想生,唯识所变,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时间、空间是这样变现出来的,空间里面许许多多不同维次,也是这样变出来的。禅定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打掉,妄想分别执着不是事实。妄想它叫虚妄,它不是真的;分别是从妄想里面生的,执着也是从妄想里面生的。能生虚妄,所生哪里会真实?统统是虚妄。现在问题就是这虚妄怎么样能把它打破,能使这虚妄还原。

  所有一切圣贤,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世界里面有剎土、有众生、有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恢复到本能,恢复到自性,用的方法都是戒定慧三学;这三学当中,定是枢纽,戒是方便,慧是目的。所以高级的宗教没有不修禅定的,禅定功夫愈深,你突破的空间维次愈大。佛在经上举例子告诉我们,阿罗汉的能力,阿罗汉是九次第定,这样深的定功他突破六道,超越六道,六道里面的状况他非常清楚,等于说这是近距离;佛说他的能力能够见到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菩萨的能力比他就大,我们晓得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第七信的菩萨,他的能力跟阿罗汉一样,他的智慧超过阿罗汉。为什么?心量大,阿罗汉的心量比不上他;断烦恼的功夫相等,我们就可以知道,突破空间维次这个面是相等的。可是八信、九信、十信那就比阿罗汉高了;再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那个定功愈来愈深,我们没法子想象;到等觉,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法界,那个真叫神通广大。现神通我们凡夫也见不到,微尘里面的世界谁能见到?普贤菩萨能见到。诸位要知道,普贤是等觉菩萨;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能见到,能入。十地菩萨跟我们一样,听说,当然他理解的比我们深,他明了的比我们透彻,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这「通」是通达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的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哪个地方产生障碍,就出了毛病,为什么?不通了。

  我们自己本身,本身就是神通。你要知道我们自己这身体,这身体构造很复杂,有多少器官,多少经脉,它们的互动、合作、运行畅通无碍,身体健康;哪个地方不通,我们讲生病了。病是什么?病是不通。古时候治病我们在《大藏经》里面看过,《大藏经》里面很多治病的咒语,那个咒语没人懂。实际上讲,它根本就没意思,它只是要叫你发出那个声音,这声音是什么?振动某一个部位,用音声来治病。你这一振动,那个地方它就通了,病就好了,没事了,很有道理。但是非常可惜,现在经典里面这些方法,文字有,我们发的音不准确,那就没有效果。所以这些咒语要口传,文字记载没法子,不会准确的。你记载这字,你就在中国,中国每一个省、地方,念这字的音声都不一样,到底念哪个音准确?唐朝时候,那时候翻译的是那个时候的音声,而且是那个地区的音声,用其他的方言来读这字,它就不灵了;实在讲,它不是不灵,音声发的不准确,这很可惜。

  我们在史传里面看到,唐宋时代,还很流行用这咒语治病,不是别人给你咒,是别人教你,你自己念,自己用音声把管道打通,这是最好的方法。其次则是按摩,按摩是假借别人的帮助,音声是完全是自己治疗。再其次针灸,无非都是打通穴道而已,非常有效,非常快速。到用药物的时候,那就等于像现在用化学,药物吃下去之后,产生化学作用,也是把你那个障碍东西给它化解掉,使它畅通,一个道理。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还是在你的心念,你的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最重要了。所以心理健康,身体哪有不健康的道理!心理不健康,人多病,医生很难治疗,为什么?医生给你治好了,你又想到这里痛那里痛,有病了,病就来了,想什么什么现前。因为生理它是个物质,物质我们今天知道它有灵性,就跟现在科学家用这水,用这些东西来做实验一样,它有灵性,它随着念头产生不同的变化,它会变现。念头清净、念头纯正,全身所有一切细胞都是清净的,都是纯善的,你身体怎么会不健康?一般人说带着毒的细菌到你身上来了,它的毒就没有了,它产生化学作用,毒没有了,它就变成好的菌。这什么原因?你那个心会改变它,你的心善,念头善,行为善。

  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给我们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我们现在这世间SARS大家很恐怖,很苦。「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SARS不在例外,在这例里头。什么法?「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念头善;「观察善法」,行为善,就行了。「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不得了。我们要懂这道理,佛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现代科学家给我们证明,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些障碍没有了,一切通达,通达就健康了。我们世间人看到,这神奇,这不可思议,其实很平常的道理,只是我们凡夫不了解而已。这不了解是迷了,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

  佛现在为我们现身说法,现身,身教,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说法是言教,用这两种方法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这叫现神通。所以现神通不是别的,就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为人演说,上头还有一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是现神通。我们悟入层次不同,契入境界有浅深广狭不同,我们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当然有程度上的不同,无一不在现神通。不过这地方要注意一点,你所显现的要与经教相应,这就是正面的,如果与经教相违背,那是负面的,这要知道;正面的是佛道、是菩萨道,负面的是六道、是三途,果报相差太大了,这一点不能不知道。再看下面一句,名号的第五句:

  【或名性超迈。】

  这就是超越。这世界丰乐世界,众生根性大利,福报不小,佛在此地教导,目标宗旨就定在明心见性上。不像在我们这世间,我们这世间佛教学的标准定得很低,因为这地方众生业障很重,习气很深,太高了做不到,这地方的目标只定在「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破迷开悟里头伸缩性很大,所以讲这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那个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根利的人,上上根人。破迷开悟伸缩性很大,『性超迈』的伸缩性不大,标准就是那么高。佛教化的对象真的是不一样,这桩事情我们不能不明白。

  这经讲到这地方,我们也用了两千多个小时,要是一直听下来没有间断,我们就可以谈谈了。一切众生,佛说有两个命,一个是身命,一个是慧命。大家都知道的身命,对身命非常爱惜,非常执着,贪生怕死;他不知道身命是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所生的,必定是有生有灭,哪有不灭的道理!但是这身命从哪里来的?因缘所生的,因缘从哪里来的?因缘是生灭法,缘聚缘散。因缘的后面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慧命,慧命是什么?法性。法性不生不灭,法性不是因缘生,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因缘生,不是因缘生它就没有生灭,没有生灭是真正自己,是性。

  你要问我们性在哪里?就身体上说性在哪里?性是圆满的,全身每一个细胞。细胞还太大了,在今天科学技术把细胞分析,分析成分子、原子、电子、粒子,佛法里面讲微尘,极微之微;每一粒极微之微(这是最小的,不能再小),都具足圆满的法性。圆满到什么程度?能现虚空法界,能现一切众生。这我们应当懂,前面讲过,普贤菩萨有能力入微尘里面的世界,这真正是不思议,所以《华严经》叫大不思议经,《维摩》叫小不思议经。

  佛在《楞严》上是对中上根性人所讲的,不是对上上根,所以只举六根的根性;六根根性只举一个,说得很详细的见性,经文很长。「十番显见」,用这来说明你有见性。能见是心,不是识,也不是眼根;见性是心,见性不灭,见性无碍。说了十条,证明见性是真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它不是生灭法。那是什么?那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你自己的自性。你能够明了,那叫大彻大悟,你能够契入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所以明朝时候交光大师教导我们学佛的人,修学大乘的人,他在《楞严经》里面讲的,日常用功怎么用法?「舍识用根」,这话讲的一点都不错。交光大师也是了不起的人,念佛人,《楞严正脉》的序文里面他自己说,他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跟阿弥陀佛说《楞严经》自古至今(他是明朝末年的人,万历时候的人,跟莲池大师同时代的),他说自古以来,这《楞严经》就没有一个好的注解的本子。因为古人讲《楞严》都引用天台家的三止三观来解释,解释《楞严经》里面的奢摩他、毗婆舍那、禅那,没有真正能够发明《楞严经》的经义。他跟阿弥陀佛说:我想把这经重新做个注解,跟阿弥陀佛告假,等这注解注完之后再去。阿弥陀佛就答应了,准了他的假,这不可思议!由此可知,他念佛的功夫成熟了,向阿弥陀佛请假,迟几年再去,把这注解完成,这注解叫《楞严经正脉》。他不用天台的解释,他用经典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但是要晓得舍识用根高,天台的三止三观还是意识,我们一般人能修。舍识用根是上上根人,就跟六祖大师传的禅一个味道,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舍识用根怎么舍法?怎么用法?识,我们就日常生活当中,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耳鼻舌身意,你把这放下,用什么?用根中之性。换句话说,你见,用见性见;听,用闻性去闻;嗅,鼻嗅,不要用鼻识,用嗅性去嗅;舌尝味道不要用舌识,用舌性,这东西难了,说的很容易。这就是古大德常讲,我们六根起作用第一念是真性起用,见闻觉知真性起用,第二念就落在意识里头,很快它就变了。如果能保持第一念,这人不就成佛了吗?交光大师是以这为宗旨,舍识用根就是保持第一念,不落在第二念。讲得一点都不错,不是上上根人怎么能做得到?

  天台家的三止三观,行,我们中等以上根性的人都能学;舍识用根,这个理我们很明白,方法也懂得,就是做不到;换句话说,第一念保持不住。哪个人不想保持?我们讲瞬间就变了,瞬间太长了,时间太长了,生灭的念头就用佛在《仁王经》上讲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了,《仁王经》上讲的那个速度,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换句话说,二十一万分之一秒就变了。二十一万分之一秒是见性见,第二秒呢?第二个它就变成识,它变得太快了,没有法子想象。

  我说这是如来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我是怎么会有这种说法?因为现在大家知道,科学家都是用光的速度,认为现在所有物质现象里面,知道光是最快的。光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三十万分之一秒,光走一公里,太远了。一百公里一千公尺,光走一百公尺需要多少时间?走十公尺需要多少时间?走一公尺需要多少时间?然后你慢慢再算从一公尺一百公分十公分一公分、一公厘。然后你看到光在那里停留着不动,那是亿亿分之一秒,光停住在不动,那个里头的生灭才是经上讲的「念」,剎那生灭是讲这个,我们没法子想象。所以第一念谁能保持得住?真的,宗门讲明心见性,极少数上上根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能保持得住,那就是法身菩萨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第四段丰乐世界如来名号第六句:

  【或名慧日。】

  『慧日』也是佛法里头常用的,在表法里面最明显的意思是智照,智慧遍照法界。我们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说,他这个意思就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要懂得用理智,决定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往往出差错,用智慧就不会出错误了。要怎样才能让理智现前?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如果我们有私心、有自利,智慧就不能现前。换句话说,我们常讲这个人丧失理智,会做错事。什么人能够经常保持理智,不至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在一般讲,自私自利的这个念头很轻,头脑很清醒,有耐心,有定力,才能把感情冲动伏住。时时刻刻是理性站在前面,处事待人就能避免过失,这在世法里面讲也是高度的修养。

  在佛法里面非常重视,没有智慧的观照,大小乘佛法都不能成就,可以学什么?人天小果。人天的果报还是要理智,如果没有理智的话,没有理智果报在三途,三途是情执太重,没有理性。大小乘佛法里讲到最低的位次,诸位都晓得小乘须陀洹,大乘华严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诸位想想,没有智照你怎么能断八十八品见惑?也就是说,你怎么能够把三界九地这一切错误的看法修正过来?还是要靠理智。单单是定不行,单单有定没有慧,纵然你修得四禅八定,你也只能够往生色界、无色界,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比不上须陀洹,比不上初信位的菩萨。佛法里面,禅定里头有慧,定慧等学,没有智慧怎么行?

  智慧是本有的,这一点诸位一定要记住,慧命是本有的。我们的智慧失掉了,怎么失掉?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要常常回光返照,这一回光返照,这才真正知道妄想实在是太多太多,昼夜不停。古大德把这比喻像瀑布一样,这是大起大落,止不住。晚上睡觉也不行,也止不住,他还作梦,梦境里头颠三倒四;这就说明你这念头起伏太大太大。没学佛之前,真的是这样,学佛若干年之后,稍微好一点了,也作梦,梦不像以前那么糟,那么乱,这就说明什么?你进步一些了。如果你做的梦境里头已经远离恶梦,不再做恶梦,你又进了一步。什么都可以测验自己的成绩,自己修行到什么程度不用问人,自己比谁都清楚,要真干,功夫没有进展,要求忏悔,忏除业障。

  初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佛前忏悔。佛前忏悔里头最普通有效的方法,拜佛,忏悔心拜佛求佛加持。一般初学我常常建议,每天至少拜三百拜,你能够坚持一年不间断,准有效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随顺经教,决定不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那你就没有进步;起心动念非常容易冲动,这功夫不得力。在中国从前老人,像李炳南老居士常常给我们讲,这是什么相?薄福之相,没有福。我们想想对,有福的人怎么样?他稳重,还有有福的人他缓慢,不是那么急急躁躁很容易冲动,薄福。老师以前教导我们,薄福之人要原谅他,对他要敬而远之,他很容易生事。

  由这地方,使我们想到我们年轻的时候,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读曾国藩先生的家书、家训,这我们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老师叫我们看这些东西,做课外的读物,所以我看过。看到曾国藩先生教他的子弟(他的儿子,他的侄子),教这些晚辈,还有他的小弟,要教他在日用平常当中,所有一切都要缓慢,不要急躁;说话慢慢的讲,走路一步一步的走,稳稳重重。这是什么?修定。稳重福相,福里头有智,急躁没福。现在人说话太快了,我讲经就有很多人初听的时候说不习惯,为什么?说我说得太慢了。我自己感觉得我已经说得很快了,但是要比那个电台里头报节目的,那他是比我快,要跟那个比,那我的确是不只慢半拍。

  我这一生当中遇到一个速度最慢的章嘉大师,那个人不管是动作、言语让我们感觉到什么?佛经上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确实是这样,你看他的照片,他平常就这样,一点都没有装模作样,稳重,说话速度非常缓慢。他的好处就是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字废话,了不起的功夫,我们要懂得学习。下面一个名号:

  【或名无碍。】

  这名号我们看到欢喜,但是自己知道做不到。佛经里面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理事有碍,事事有碍,触处成障。障从哪里来的?我们要晓得障的因是业,业障。我们做一点好事,在团体里头别人跟我不合作,太多太多了。没学佛的时候,我也曾经在公家机关里面做过事情,不跟你合作;出家之后,也不跟你合作,麻烦就大了;一直到老,都没有人真正跟我合作。我们在这学院里面,你们这学院年轻法师肯跟我合作吗?不肯。为什么不肯?经教上讲的你们都没做到。合作什么?依教奉行。佛法的僧团殊胜,不是听哪一个人的话,不是服从某一个人,服从经教,服从诸佛如来,所以佛法讲「六和敬」,这就难了。

  谚语常讲「好事多磨」,这话是一点都不错。如果你不做好事,为非作歹,真的还有人跟你合作;你要不肯做这些非法的事情,没人愿意跟你合作。为什么?今天一般世人他的观念是自私自利,跟你合作没好处。没有好处,他没有时间跟你合作,也没有精神跟你合作,你要给他有好处;他的好处是名闻利养,是五欲六尘,我们对这没有。所以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在公家做事,八年当中,我没有朋友;学佛之后,有几个学佛的朋友。

  我往来的,我喜欢读书,喜欢求学,往来的都是一些教授。教授很清苦,在那个时代待遇很微薄,就是连方东美先生,高级教授,大学博士班的教授,都没有钱买书。台湾当时艺文印书馆,这是最初带动翻印古籍最早的,它印《资治通鉴》、《十三经》、《二十五史》,我非常喜欢。我是好不容易买了一套《资治通鉴》,《十三经注疏》是一个长官送给我的,很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这些教授看到这样大部头的书没有力量买,读书人,本分人,老实人没有生财之道,只是在学校教书拿一点薪水,拿一点钟点费,所以处处都有障碍。

  你教得不好,别人笑话你;教得好,别人嫉妒你,你说你难不难?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你要想修道行道更不是容易事,你在道场你修得比别人好,人家不赞叹你,人家嫉妒你;你学得比人好,人家也排斥你,逼着你怎么样?走投无路。这苦难我受过,所以我为什么感激韩馆长,我被人逼着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伸出援手帮助我。我在她家里住十七年,她天天在经营张罗,给我借地方、租地方,让我讲经不中断,很不是容易事情。种种打击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我遇到非常困难的时候,我就到台中去住几天,亲近老师,老师给我开导;唯一真正能够关怀我的人,照顾我的人,李老师。学佛,实在讲这些地方在考验你功夫,你有没有耐心?你能不能受得了?要修忍辱波罗蜜。所有一切障碍你要能通得过,你就成功了;通不过,你就被淘汰掉了。

  所有一切艰苦障碍,都等于说是来考试,不能通过就淘汰掉。这时候你要有智慧,你有要定力,你要有忍辱。这里特别要提醒的,不跟任何人结怨,古德常讲「冤家宜解不宜结」。处事待人接物要小心谨慎,有意无意都不能得罪人,为什么?得罪人就产生障碍。但是一般人的毛病习气难改,习气当中最让别人讨厌的是什么?傲慢,真难改,自己晓不晓得?不晓得。别人看到你的态度、你的言语带着有傲慢的习气,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完全不知道,这叫习气。因为你自己不是有意的,自己有意,当然知道,无意的叫习气。佛在经上讲过,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见思烦恼确实断了,贪瞋痴慢疑真的是断了,但是还带着有傲慢习气,习气难断。

  所以自己处处要谨慎,处处要谦卑。纵然你是站在领导的地位,你底下的下属,你要怎么对待他?真的要像对待兄弟姊妹、好朋友一样看待。你要用长官对部属那种态度,他当然服你,他不能不服从,因为你有权,心不服。你管他不能管一辈子,你有下台的时候,到你下台之后,他对你态度就不一样了,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不会来帮助你了。

  所以,中国在古时候做官的爱民如子,你们看《了凡四训》这就是个好例子,做官能够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帮助穷苦人。你看了凡先生的太太给他的儿子做冬天的衣服,用棉花。了凡先生说家里不是有丝棉,你怎么用这东西?他太太说丝棉贵,棉花便宜,我把丝棉卖掉,多买一点棉花,多做几件寒衣去救济穷人。存的是什么心?所以离职之后,地方人民怀念这个知县,永远纪念他;他对于这地方人民有恩有德。

  什么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只要你留意,你就学会处事待人接物,那你无论做什么事情,渐渐就会到无碍,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你。为什么愿意帮?是你真正替社会服务,真正替苦难众生办事,不是为自己。所以,只要有一点点自私自利的心,就会产生障碍。这是非常非常之难,特别在这时代,这时代为什么会特别难?没有接受过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所以特别难。我们看到古人,古人我们知道从小他就受过儒家的教学,懂得伦理道德,念念总不会离得太远,处事待人接物他有分寸,有标准。下面第八个名号:

  【或名如月现。】

  『月』表清凉,月表柔顺,也代表慈祥,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日代表刚阳,月代表阴柔。在教学当中,老师对学生也是观机,你要知道学生的个性,在佛法里面讲根性。根性善良,你不能用刚阳对他,他受不了;你要用慈悲,用爱心,用柔和,他会对你很尊敬,他会把你看作像自己父母一样。只有性情顽劣不顺,用威来折服他,威折慈摄。父母教儿女,老师教学生,刚柔并济,才能收到好效果。刚是什么?他怕你,畏惧;柔,他爱你。你要能够让学生对你又敬重你,又爱你,还要怕你,才能教得好。一味阴柔不行,学生不怕你;学生一味怕你、畏惧你,也教不成功,还要学生欢喜你爱你。这些地方都是展现教学的智慧,教学的善巧,佛家讲的善巧方便。第九个名号:

  【或名迅疾风。】

  『迅疾』是快速,由此可知,佛法崇尚中道,佛法讲到最高的境界中道第一义谛,儒家讲中庸。所以大圣大贤,他们的本事说实在的话就是懂得用中,懂得用和。会用中用和的人,真的无论做什么一帆风顺,事事无碍。这不容易,没有高度的智慧,没有善巧方便,佛家讲善巧方便,现在讲手段(高明的手段在佛法讲善巧方便),你做不到。确实这是大智大德大能,用中用和,中国自古以来,历代的帝王都受过这教育。

  从前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在新加坡有两个老法师对我非常好,一个是演培法师,这是老友,我在没有出家之前,我们就很熟;一位是松年法师,字写得好,书法家,我们常常往来,现在这两个人都过世了。另外还有一个竺摩法师,他不常在新加坡,他在槟城有个道场。我在新加坡在佛门里面就这三个人,现在三个人都不在了,就像李老师讲的找个谈话的人都没有了,这是真的。早年在台北能够谈话的,出家人有一位道安法师,在家的就是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别的也没有人,所以李老师说:你也相当寂寞。老人知道;这样的话没有别人在我面前讲过,他不知道!

  过于缓慢,过于快速,都是两极,两极有没有用处?有,有用,看用在什么时候。但是平常一般呢?一般要用中道。在今天这社会,我们用中道不行,用中道来不及了。现在要用「迅疾风」,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弘法利生,用在培养人才,刻不容缓。这事情是慢慢来的话,众生灾难不但是免不了,非常严重。佛法在今天眼看着好象就要断灭了,像油灯一样,油已经干了,灯快要灭了,这时候要赶快给它加油;这不是油满的时候可以缓慢,油快要干了。由此可知,佛法是活活泼泼,不是个呆板的,该快比谁都快,该慢比谁都慢。懂得这道理,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这叫真正懂得中道,真正懂得用中,就是说无论什么你都会用得恰到好处。

  在今天宗教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不单单是佛教,佛教这一个教兴起来,其他教不能够兴旺,救不了世界,救不了劫难。像一个身体一样,我从前讲了很多,不同的宗教就像我们身体不同的器官,我们佛教是眼睛,其他宗教就是其他的器官,我们单单眼睛好,其他都不好,还是死路一条。每一个器官都好,每一个器官都健康;每一个宗教都好,每一个宗教都第一,地球健康,世界健康。这道理要懂,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别人跟我是一体。我们今天住在这地球上,我们要肯定自己是地球人,他也是地球人,我们是一家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一家人,矛盾就能化解,误会能化解,才能够入无障碍的境界。第十个名号:

  【或名清净身。】

  我们常讲『清净身』是从清净心来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说身清净,心当然清净;心不清净哪来的清净身?身心清净,世界清净,宇宙清净。要想清净,你就要晓得清净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清净?被染污了。被什么染污?我常常讲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染污了我们的本性,使我们遭受今天这灾难。许多宗教里头都讲世界末日,世界末日从哪儿来的?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严重染污带来的结果。这地球上居住一切众生,跟诸位说最严重的是人,不要怪其他众生,其他的众生造的业统统加起来比人少得太多太多了。人虽然不多,造的业不知道他们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这真的。下面我们把总结念掉:

  【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四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经文第五段,东北方摄取世界: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北方,次有世界,名为摄取。如来于彼,或名永离苦,或名普解脱,或名大伏藏,或名解脱智,或名过去藏,或名宝光明,或名离世间,或名无碍地,或名净信藏,或名心不动。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娑婆世界东北方邻近的世界。世界很多,世尊也给我们举一个例子,『次有世界,名为摄取』。这世界的名字含义很好,诸佛菩萨必然是知道众生根性成熟了,能够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他到这世界来教化,成绩相当可观。居住在这世界的众生,也是随着妄想分别执着常常在转变。

  释迦牟尼佛降生在我们这世间的时代,我们从经论记载里面来看,摄取不难。佛陀当年在世,教化已经随着他的学生流传到四方许多地区,对中国距离比较远,北面是喜马拉雅山,高原地带的障碍,南面是大海。我们知道印度东南面是大海,所以佛法在佛灭度之后一千年才传到中国。我们看到摄取这名称,使我们想到众生每一个时代的根性也不相同。确实佛法里面讲的因缘不一样,经论上也说的业力不相同,他有共业。共业殊胜的,往往他会生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时代,确确实实如孔子在《易辞传》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稍微细心观察就很清楚,我们看动物,现在方便,有许多人去搜集这些资料画面,我们在电视「动物奇观」里面看到,真的一群一群野生的动物。牛一定跟牛在一群,马一定跟马在一群,它不会混杂的,物以类聚;再观察植物,你看森林,原始的森林,哪一种树木一看,这一片都是,它也是以类聚。人也不例外,志同道合。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盛世,好人很多,善人多,不善的人少,不善人也被善人感化了,共业有福报,都是好人;乱世情形就颠倒过来了,好人少,恶人多,善人因为人少,少数,很不容易感动恶人。乱世,大家都要受苦,但是善人在这时候,往往成就不可思议,不是一般盛世成就的人能够相比。他受许许多多的灾难、折磨,能够不退转。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的功德,等于极乐世界的人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时间是以我们这时间来算的,不是以极乐世界),什么原因?

  我们这世界障碍多,处处都是障缘,极乐世界没有,没有一桩事情不顺利,所以在那个地方决定不会退转,但是他的进度正常。娑婆世界修行的修行人是大起大落,要进进得很快,要退也退得很快;西方世界有进无退。进的时候大进,所以这功德超过西方极乐世界人修行。有些人在经上看到这些话来问我,他说:我们这地方也很好,何必要到极乐世界去?没错,是很好,但是这地方退缘太多,你能不能保证你不退?这一生能保证,来生能不能保证?娑婆世界寿命短促,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远,这一点不相同。那一边进步虽然没有你这边勇猛,那一边稳当,靠得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往生经」上告诉我们,生到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个不得了。我们在这里怎么样进,进得怎么样快,你也没有办法证得阿惟越致菩萨地位。阿惟越致是什么意思?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在娑婆世界是不可能的,娑婆世界到什么时候证得?八地菩萨。因此,我们这才明了,在娑婆世界修行,要有智慧,要有眼光,决定求生弥陀净土,我们在菩提道上就快速成就,这才是真实不可思议功德。

  我们生活在现前这时代,这时代就是大起大落的时代,不是盛世,不是太平;盛世、太平起落的差幅不大。现在是乱世,很不太平,灾难频繁,一波一波,在这时候修行能够保持着不退,是真正的功夫,是真实的成就。在这极度严重染污的环境当中,你能够不被污染,不容易。所以此地修行,真正有决心、有毅力、有智慧的,这个时间、这个处所都好,都是大幅度提升境界的增上缘,不是坏事。如果禁不起诱惑,烦恼习气稍稍重一点的,那没有不堕落的,没有不被染污的,成就非常难。有一点善根,时时刻刻求佛菩萨加持,时时刻刻不离开经论的教诲,这一点非常重要。心里面才打妄想,就想到佛是怎样教我的,这妄想就收回来了,要不然你就随着妄想习气跑了,那还得了。所以修行贵在知道回头,回头是岸。记住「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一个人真修、真念、真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佛菩萨知道,阿弥陀佛知道,时节因缘到了,必定来接引。「摄取」也有接引的意思,所以这世界肯定是根熟的众生不少。

  『如来于彼,或名永离苦』。永离苦佛,永离苦如来,这名号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迷惑颠倒的众生在苦他不知道是苦,你要说他是苦,他说你胡说八道,你的头脑有问题。今天在我们这地球上,还有一些没有开发的国家、落后的地区,你讲苦他懂得。高度开发的国家,资源丰富,工商业发达,人民富裕,你跟他说苦,他确确实实很自然的一个反应,你头脑有问题,他不知道苦。你要仔细跟他分析,他要是谦虚,认真把你的话想一想,他会觉得你说的是有道理。生老病死谁能避免?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何况在这高度开发国家里头,从幼年,现在真的是一、两岁就开始,学什么?学竞争。我常说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从小就养成这样的思惟,长大之后根深蒂固,所谓习惯成自然。竞争很苦,斗争更苦,他不知道离苦,必须要斗胜,殊不知败是苦,胜也是苦,两败俱伤。稍稍竞争、斗争缓和的时候,又造苦因,这怎么能解决问题?这我们只要看近代的历史,这一百年当中,我们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前强国在军备上竞争,竞争到一定的程度,战争就爆发。战后想想是不是两败俱伤?有没有过太平日子?没有,还不断的在备战,天天在备战。

  二、三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所使用的武器,杀伤力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太多太多了。战争之残酷,史无前例。二战之后,这一次时间比较长一点,半个世纪了,大国依然在军备上竞争,制造大杀伤这些武器,核武、生化武器。每个国家都认为,如果我们要不制造,要没有,恐怕就不能生存。统统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这还得了吗?这观念是死路一条,这观念是严重的罪过,这观念是一切苦的根源。佛菩萨、圣贤人教我们离苦,离苦是要把这观念改正过来,你就离苦了。一定要相信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心想的力量非常大,原子弹、氢弹也敌不过;那个力量是有限的,心想的力量是无限的。尤其是心地清净,心地善良,妄想少,意志能够集中,佛法里面讲的「禅定」,定功愈深那个念力就愈强,强到能改变物质,这事实被现代科学家发现了。大众在一起共同发一个善念,那个力量太大了,如果在大众当中有若干人心地非常清净,我们刚才讲的禅定功夫很深,这集合起来那个力量就太大了。

  我们在日本科学家报告里面看到,湖水,几十个人在这湖的岸边,共同发一个意念,「水干净了,谢谢」,「水干净了,谢谢」。只要做十几分钟,这湖面上的水果然干净。没有发出这意念之前,湖水不干净,混浊,湖上面有波浪;大家共同发这意念,水好象接收到了,浪没有了,平静下来了,混浊没有了,真的干净了。我听说现在有很多学校里头,老师带着学生在校园里头做实验,好,好事情。这实验能够证实佛在经上说的,天地万物都有灵性。这两盆花你拿去做实验,一盆你每天看到它都赞美它:你今天长得真漂亮,长得真好,谢谢你。另外那盆花,以厌恶的心看它,你看到之后骂它几句。过几天之后,这两盆花的样子就不一样,接受赞美的,真的长得非常茂盛;接到恶意相待的这讯息,就好象垂头丧气,慢慢它就枯萎了。这是说明植物它有灵知,它有感觉,确确实实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随着人的意思它产生不同的反应。由此可知,「永离苦」就是把心里面的恶念断掉,把恶念转变成善念;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把恶劣的态度转变成善良的态度,把恶言转变成善言,把恶行转变成善行,永离苦了。

  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教给我们,《十善业道经》是佛门的共同科目,不论你是哪一宗、哪一派;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它是共同科目,而且是基础的科目,学佛不能不学。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有一段非常精采的教诲。《十善业道经》当机者是龙王,龙王是谁?就是我们这些凡夫自己本人。为什么用龙王来做代表?在佛法里头,龙蛇都是善变的,变幻无常。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善变?没错。自己怎么变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知道那就不错了,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没有法子控制,妄念纷飞,一个接一个,永远没有停止,这不是龙王是什么?没有定性,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所以用它来代表我们娑婆世界里面的六道凡夫。

  我们犯了这样的通病,但是各人这通病的轻重有别,有人轻,有人重,有人非常严重。佛教菩萨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世尊对龙王说,「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永离苦。我们看到这一句经文,眼睛就放光,知道什么?这才叫珍宝。能断一切世间苦,这不简单,不是这一个世间,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叫一切世间,一切世间苦都能够永离,这还得了。这一法是什么法?就是十善业道。不要小看十善业道,你要小看了,你就错了,你要是违背十善业道,那不是永离苦,永远苦,你有的受了。

  你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你起心动念你都在造恶业,恶业招来苦报,你怎么能离苦?你的精神、肉体都要接受苦难的折磨,你逃不掉。你能把十恶反过来、转过来就行了,苦因没有了。你真正能在这一生当中,在这一日之中,从早晨起来到睡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但没有事,念头都没有)、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你起心动念都是善。善业感召的是善果,恶业招来的是恶报,所以佛教菩萨永离一切世间苦,就是十善业道。他说念善,念善是心善,常念善法,念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言行善。还特别嘱咐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就能够永离一切世间苦。

  我们现在感觉到很苦,你要晓得苦从哪儿来的?你想想看,是不是从十恶业来的?你心里头还有没有贪瞋痴,口里头还有没有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身还有没有杀盗淫?自己好好冷静想想就知道了。纵然身没有,身没有是什么?没有缘。如果缘要现前,你还有没有?这样我们就知道,凡夫真的是念念都在造苦因,《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那就是造苦因,感得的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报。佛不能救我们,佛只能教我们,这点诸位一定要清楚。佛能教我们,我们要听话,自己要肯依教奉行,自己救自己,自己度自己,所以说佛不度众生,佛没有能力度众生。佛教你自悟、自修、自度,所以在四种缘里面,佛只是做到增上缘而已,其他的条件是要你自己具足。

  第二个名号,『或名普解脱』。这名号好,「普解脱」就是一切解脱,普是普遍,没有一样不解脱,真正是得大自在,这名词术语也得要说说。解、脱是两桩事情,解是从因上说,脱是从果上说。譬如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说的,六道轮回的因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所变现的境界。我要把烦恼解除,六道就没有了,就脱六道了。所以解脱这两个字重点在解,你不解你怎么会脱?你没有办法脱离生死轮回。你只要把生死轮回的因缘解开,或者是化解,一般讲了断,这些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你就脱离六道轮回了。四圣法界的因是无明、是尘沙。尘沙烦恼你解开,无明烦恼也破个几品,你就脱离十法界,这是解脱这名词的意思。

  解脱一定靠自己,不是靠别人。我们在迷,把这结结下来,结了之后忘掉,不知道再解开,佛菩萨来给我们点醒,你的毛病在哪里;你觉悟了,你明白了,你自己把它解开。所以,佛法当中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解,离苦得乐是脱,脱离苦,脱苦当然就得乐。普是普遍,我们的烦恼习气无量无边,样样都解开,无量无边的苦统统都脱离,这得大自在。当然这是我们的愿望,可是自己知道不容易做到。佛有善方便,这善方便是什么?带业往生弥陀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也是普解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摄取世界,如来名号第三句:

  【或名大伏藏。】

  这个名号含义无尽的深广。『伏藏』就像我们世间的矿藏一样,金银七宝都藏在地底下,所以菩萨名号里头有地藏菩萨。大地含藏无尽的宝藏,让人取之不竭,用之无穷。但是地球是个物质,只有这么大,藏得再多还是有限。尤其是最近这一个世纪,由于科学技术发达,开发矿产的新技术大有进步,所以矿产生产量也就增多。但是我们知道,这资源终归有枯竭的一天,你把它开完、采完了。我在吉隆坡,住在丹斯里李金友居士的别墅。他里面有个很大的湖,听说这湖很深,原来是锡矿矿坑,锡矿开完、挖完了,再没有锡矿,所以就变成一个废坑,他买下来做个湖。这就说明这里面的矿藏还是有限的,不是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是。

  资源有枯竭的时候,现在人把它享受尽了,将来的人就没有了。古人存心厚道,常常为儿孙着想,自己总是节俭一点,留一点给儿孙;现在人没这观念,自己尽情享受,不再替别人着想,这观念对不对?有些人说对,这是现实,为什么不自己享受?为什么要留给别人?圣人讲不对。圣人了解事实真相。你命里头的福报有限,你要把它享完了,中国谚语有所谓「禄尽人亡」。你有多大的福报是你前生修的,你一世把它享完,来生就没有了,来生没有福那就可怜了。所以,还是圣人看得真,想的是对的。人要积德、要积福,你这一生有福,来生还有福,不但有福,比这一生的福报还大,那就对了。

  生生世世都有福,这是高度的智慧,为什么?他在享福的时候,他知道修福,知道积福,知道利益一切苦难众生。大圣人他有大福报,他享不享受?他不享受。释迦牟尼佛,你看看经典上称他为「二足尊」,足是什么意思?足是圆满,满足,一丝毫不欠缺。二,哪个二?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福德,福德智慧圆满,他享不享受?不享受。你看他老人家的示现,依然是三衣一钵,不享受;把他的福报,回向布施供养给一切众生。所以他的福报真的,显示出来了,在世的时候,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往生之后,这世间后人盖起大庙,盖个大雄宝殿,造他的像供养在里面,天天供养,时时纪念,这福报有多大?哪一个人能做到?你过世之后,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人纪念你吗?有这么多人在赞叹你吗?有这么多人来向你学习吗?不谈别的,就谈这一点,这福报没有人能跟他相比。

  这地方讲的「大伏藏」,意思又不一样,这「大伏藏」是指什么?指自己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面所含藏的不是金银七宝,不是现在世间这些矿产,不是,它是什么东西?它含藏的有虚空,有法界,有无量无边诸佛剎土。诸佛剎土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这里面所有一切众生都含藏在其中。我们要问,真如本性到底有多大?跟你说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先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这是上个星期钟茂森居士在这里给我们做的报告。科学家从数理里面推算出来,世界在浓缩状况之下,到底多大?他是讲一根头发,头发不是说它的长度,是讲它的直径;把头发切成片,看它的直径,我们想到直径很小。他说这直径里面,至少能够容纳一百亿个物质,那就太小了,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现在大概科学仪器都做不到。你怎么能看到头发的直径?真的是很短很短,这里面要排一百亿个微粒,你就晓得这微粒是多么小。但是这么小的微粒它能变现出虚空法界,大伏藏。这事情佛知道,佛常常讲虚空不大,芥子不小。佛讲芥菜子我们容易懂,芥菜子大概像芝麻那么大,比头发大多了,头发横切的直径比芥菜子小得太多太多了,佛用芥菜子做比喻。所以佛这些话都是方便说,真实说,真实说人听不懂,所以他用比喻说,「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说明什么?没有大小。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总认为小怎么能容大?大容小没有问题,小没有办法容大,哪里知道自性的真相没有大小。

  所以现在科学家,他们在研究宇宙的起源,现在有一种说法,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现在还是在不断在膨胀,并没有停止。钟居士来跟我谈这问题,我跟他讲这说法也能讲得通,但是不是事实,为什么?事实真相,它没有先后。科学家今天看到,这宇宙还是在膨胀,继续在膨胀,它有先后,有先后就是什么?它有时间,不断的在膨胀的时候,它有空间,所以不是真相。真相是什么?佛经上讲的「一时顿现」,这是佛经上讲的。现代科学家也有这意思,他们研究观察也提出这意思,是一时顿现。如果一时顿现的,就不能说为大爆炸,大爆炸落在时空里头,一时顿现的时候没有时空、没有大小,所以叫一真法界。

  在一根头发断层的直径,如果说有一百亿个这样的微粒,你就晓得那就一百亿个世界,然后你才晓得这世界有多少?真的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是一个世界。《华严》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但是这世界确实重重无尽,怎么变化出来的?没有理由,一时顿现,佛经里面讲「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一时顿现出来境界之后,这里头为什么会又有十法界,又有六道三途?这佛的解释「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不了解事实真相,那叫无明,无明不觉,从不觉里面就产生三细相,无明业相,这业相就是妄动,它不稳定,这一动,动就现相。首先现的是能见相,我们现在讲的精神、思想,你只要有想,随着想就变出境界相,唯识里面讲的见分、相分,跟一念不觉就是妄动,这叫三细相。什么人能看到三细相?大乘经上常讲八地菩萨,八地菩萨看到三细相,那是多么深的禅定功夫。所以佛法没有别的,佛法所修的大家一定要晓得是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禅定,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禅定。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法门?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

  我们今天念佛法门,念佛法门里面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只取一种,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修禅定,这一定要知道。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心不颠倒就是智慧,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定慧等修。这方法方便,一切时、一切处,不拘束任何形式都在定中。真正修的人,起心动念,这个念都安住在佛号上。前面我们读过「善安住」,那就叫念佛三昧,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念佛法门,不但定能生慧,而且还得佛力加持,这是不思议的法门。

  我们要明了,明了不能去想象,不能用思惟,为什么?思惟想象落在意识里面,成了妄想。你要想求真实智慧,一定要离心意识,离心意识是什么?第七识执着,第六识分别,第八识落印象,这讲法大家容易懂。不落在意识里面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不执着,不执着不落在第七识里头,末那识;决定不分别,不分别你决定不落在第六意识;最后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就不落在阿赖耶识里头。这是什么?这就是交光法师讲的「舍识用根」。当然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应该怎么学法?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要淡一点,不要那么认真,愈淡薄愈好,愈淡薄愈接近真性;你要愈认真就愈接近烦恼,凡事何必那么认真?有很多人真的很认真。

  凡是有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去做,我们对得起众生。认真去做也要看缘分,机缘不成熟,你勉强去做,那也是错了,佛法讲中道,缘不成熟。譬如讲建弥陀村,我们想了多少年,好事情,但是怎么样?缘不成熟。我们到澳洲来,看到图文巴这小城,大概也是我们想了这么多年的感应,这小城就是个弥陀村。居民是哪些人?一半是学生,一半是退休的老人。这地方环境清幽,退休的老人都搬到这地方来定居、养老,我们就不要再建弥陀村,这地方是弥陀城。这地方的居民,就是我们应当要照顾的,我们要发心为他服务。我们想了十几二十年,想的弥陀村,现在佛把我们安在这弥陀城里面来了,我们要知道。

  我们的弘法这桩事情,用远程教学是决定正确的,图文巴有一个大学,南昆大,南昆大是全世界远程教学排名第一的。我们去参观,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佛法也要走向远程教学。世法、佛法远程教学第一都在这地方,岂不是佛菩萨替我们安排的吗?我们也常常这样想,这一个摄影棚不够,我们有意思再建一个,希望我们网际网路跟卫星电视传播永续不断。

  我心目当中希望将来这道场能够常住二十位讲经的法师,我们不出去讲,只在家里摄影棚里面讲。我们办佛学讲座,接待全世界的同参道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是上课在哪里上?还是在摄影棚。教室里面都有闭路电视,因为在摄影棚里面,同时在网际网路上,向全世界播放。来参学的同学,在教室里头,也是在电视面前听讲,但是,每天我们一定有一个时间,在一起研究讨论、解答问题,这是一定的。不能说到这地方参学,每天跟这些老师都见不到面,那也太过分,每天我们面对面来讨论问题、解答问题。

  我们的教室快要完工,我想两、三个月之后,我们应该可以上轨道。但是在目前讲经的法师还太少了,我们求感应,求佛菩萨,希望这道场在这世间,这时期,做出带头的作用,把我们自性里面,无量无边无尽的伏藏开发出来。过去我讲《地藏经》,讲得很详细,自性里头具足圆满的智慧德能,用什么来开发?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两个方法,「孝亲尊师」。净业三福前面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是开发自性宝藏的秘诀。世出世间的圣人都知道,都重视,如果我们不在这上真正下功夫,你的自性虽然有圆满的伏藏,你一丝毫的受用都得不到。

  我们看看现代的教育,现代的社会,儿女不知道孝父母,学生不知道尊敬老师,我们就晓得大伏藏永远伏藏在那里,不起作用;为什么?他没有工具开采。少数人真正觉悟了,他把这工具拿到手。究竟圆满的智慧,无量无尽的德能,是自性里头本具的。你慢慢去开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才完全开发出来了。开发出来之后,我的自性跟诸佛的自性无二无别,是一不是二,现在讲是可以连线,可以跟一切诸佛连起来,可以帮助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他还没有开发,当他没有办法得到自性受用的时候,佛菩萨帮助他、救济他,但是终极的目标是要帮他觉悟。觉悟自己有自性,自己的自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让他自己发心开发他的自性。性德显露,自然他就普度众生,为什么?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自然然就生起来了。所以这名号里头的含义,是究竟圆满,样样圆满,没有一样欠缺,没有一样不圆满;贵在认知,贵在效法诸佛菩萨,把自己大伏藏开发显露,自在受用,那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再看第四个名号:

  【或名解脱智。】

  「解脱」前面说过,一切解脱不离智慧。声闻、阿罗汉证一切智,解开见思烦恼,脱六道轮回;菩萨解开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脱离十法界,成道种智;诸佛如来证得一切种智,解除根本无明,永脱二种生死。这二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如来果地上永远脱了。诸位想想都要靠智,你没有智怎么行?这是佛陀名号里面所含的三种智,一切智阿罗汉证得的,道种智菩萨证得的,一切种智如来果地上证得的,所以能断三种烦恼,能脱两种生死。阿罗汉脱六道,菩萨脱十法界,如来果地上才真正得究竟。智从哪儿来的?我们求智慧,智从哪儿来的?智从定中得来的。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就是从清净心里头得来的,心愈清净,智慧愈大,心要一烦躁,智慧就没了。这心一烦,智慧就变成烦恼,心一清净,烦恼就变成智慧,就这么回事情。其实我们的智慧跟如来果地智慧有什么差别?一点差别都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不会变成烦恼,我们把智慧统统变成烦恼;他们有本事把所有的烦恼全变成智慧,烦恼没有了,如来果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断,那是他的烦恼,那是太少太少,他就那么一点点,那一点点再变成智慧,他就圆成佛道。

  要怎样修定?佛给我们讲「持戒」。但是现在我们一般人听到持戒,真的对持戒两个字的含义没有完全懂得,囫囵吞枣,似懂非懂,所以你做不到,你不知道怎么做。持戒真正的意思守法、守规矩。修定有修定的方法,有修定的规矩,你不依照这方法规矩去修,你怎么会得定?那个方法规矩就是戒。五戒十善你要不要修?要修。为什么?你要不修,它破坏你功夫,你不可能得定。你心里头有贪心,贪而无厌,你怎么会得定;你有瞋恚心,不能得定,你要放下贪瞋痴。这我常常说,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占有,心定了,这就是持戒。有一桩事情放不下,你就不能得定,它扰乱你。真的,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本来无一物」,那你就得定了;你心里头还有一物,你的定功、你的三昧就被它破坏。不可以有一物。有一物,心不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不要看那一物,那一物可麻烦大了,障碍你心不清净,障碍你智慧不能现前,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你要懂得佛这话的真正的义趣,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解脱了。实在这解是化解,脱,无脱而脱,脱而无脱,化解了。你看烦恼一化解,成菩提了,成智慧了。

  所以我们懂得这道理,认知这道理,肯定这道理,SARS的病毒化解了。这病毒是烦恼,三毒烦恼,一转变怎么样?它变成善根,佛法是化解。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世间人对待这传染病,意念不善,把它当作敌人,跟它对立,一定要战胜,一定要消灭它,一定要杀死它,这事情麻烦了。在佛法里面讲你杀不了它,你消灭不了它,它会转变成更毒,这不是解决方法,解决方法是什么?化解。把它的毒变成善,就是把三毒化解,转变成三善根,这是总原则,总原理。我们不能不相信,不相信你慢慢实验看看,看这一场战争到底谁战胜?人一定是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来求佛。佛教给你,化解不要对立,对立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化解,问题立刻就解决了。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五0卷)

  请掀开经本,继续看第五段摄取世界,如来名号第五句:

  【或名过去藏。】

  这名号是随顺众生建立的,因为在法身菩萨的境界里面,已经没有所谓过去、未来,时间没有了,空间也没有了;空间没有远近,时间没有去来。随顺凡夫,说有三世,说有十方,所以讲过去。说「过去」这意思,跟前面讲的「大伏藏」很接近。「大伏藏」是讲事实真相,这地方加个过去,意思就是说本有的,不是现在修的,不是现在新得的,这意思很重要。修行证果你所悟得的,智慧开了,或者是你所得到甚深禅定,所显现的智慧,所现的殊胜境界,无一不是你过去自性当中本有的,是这么个意思。

  自性本来具足,这是六祖在《坛经》里面觉悟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宗门彻悟之后说了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没觉悟之前到处参方。什么叫参方?参是参究,是向别人请教,请别人指导。请什么人?方,方家,大方之家;这句话是说,大有成就的人,德行学问成就了,称他作方家。参方,没有悟之前参方,「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一悟之后,原来「得来毫不费工夫」,就在眼前,随拈一法无不具足。不但具足是圆满的具足,一一法中具一切法,《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只能够体会很浅显的几分而已,深广不可思议,『过去藏』的意思。再看下面第六个名号:

  【或名宝光明。】

  『宝』,世间人特别是凡夫,我们印象最深的,眼前的人道,世界上这些人们,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地区,也不论你信仰什么宗教,也不分族群,谁不爱宝?佛经里面所讲的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这些稀有的金属、稀有的矿物,人人都喜爱,价值都很高。拥有宝藏,你的物质生活就解决了,可以过富裕的物质生活。佛法里面讲宝,并不重视这些东西,它为什么不重视?这些东西「唯识所变」。它重视什么?重视能变的,这东西所变的。你要把能变的拿到,试问一问,这世间哪一样东西不是宝物?全都是。为什么?你会变,你都把它变成宝物,无量无边的宝物,会变。变要不要作意?我想把它变成什么样,需不需要想一想?不需要。好,这个自在,自自然然它就变了。

  华藏世界众宝所成,极乐世界无量宝成就。阿弥陀佛、毗卢遮那又何尝有意思?这两个世界纯一清净。尤其是华藏,全是法身菩萨,不杂他众,真的是纯一清净。极乐世界虽然有没断烦恼的,带业往生的,看起来好象是不齐,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统统都成阿惟越致菩萨,你说他齐不齐?所以依正庄严,真正是『宝光明』。我们知道佛用这一个名称,肯定名实相副。这世界摄取世界,摄取世界大,我们知道跟娑婆世界一样,这是一个大千世界。这大千世界里面,当然也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在实报土里面名实相副,肯定是「宝光明」,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也有实报庄严土。下面第七个名号:

  【或名离世间。】

  本经第三十八品就是「离世间品」,佛要教导我们怎样出离世间。六道是世间,十法界是世间。出离世间的方法很多,经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本经「离世间品」里面,佛说了两千个法门,问题是你会不会?如果你要是会,哪一个法门都能出离世间。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做「世间」?世间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世间是烦恼、是染着、是结使、是系缚、是不自在、是苦。本来没有世间。世是时间,你看中国这文字三个十,三十年为一世,过去、现在、未来称之为世。间跟界是一个意思,我们通常讲,现在讲世界,世界、世间是一个意思。间是讲的空间,空间有十方,四方、四维、上下。佛眼睛当中,世间就像一个牢笼一样,像个监狱一样,你在这里面,哪有好日子过?你要过大自在的生活,你要超越世间。超越世间用现代的话来说,超越时空。

  时空怎么超越?时空没有了,就是『离世间』,时空还存在,你离什么世间?时空能没有了吗?能,现在科学家都肯定。科学家认为在某一种状况之下,时间、空间不存在的,这发现实在讲很聪明,不容易。这种话在过去只有佛经上讲,除佛经没听说过。但是古时候人老实,佛怎么说他就相信。相信,好,为什么?佛教给他一些方法,教他去证实,这是佛法高明之处。佛不说妄语,教你个方法,你去证明,你依照这方法去修,修到一定的程度,确确实实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那个时候你不能不佩服佛陀,佛陀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自己亲自证实。所以,佛家讲的每一个法门都要求你去证,信解行证,你自己要亲证你才得受用,你要不亲证你得不到受用。

  时间空间等于零了,《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说是真的不是真的?时间空间等于零,所有一切的现象岂不是幻化的吗?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在大乘佛法里面法相宗,根本就不承认这世间一切诸法的存在,他们不承认,他承认什么东西存在?唯识,唯独「识」是真正存在。识是什么?识能变,一切万法是所变,就是时间空间都是所变,它不是能变,能变的是识。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阿赖耶识,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末那识。他说唯识,这境界相当高了,但是在一乘法里面,它还是属于不了义,还是隔一层;究竟了义,识也没有,一真法界。这些我们常常在经里面读到,常常听说,听得耳熟了,也能说几句,但是实实在在不是我们的境界,说老实话我们离不了世间。如来慈悲,给我们做特别殊胜的方便,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带业往生,生到他那里去了,离世间了。

  末法凡夫要想出离世间,证得无上菩提,除了这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佛这么说,菩萨也这么说,祖师大德统统是这么说,我们自己怎么办,接不接受?不接受,虽然经上讲的八万四千法门,行吗?有这能力,有把握这一生当中能成就吗?别说大成就,最低的成就,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小乘须陀洹果,你有没有能力在这一生当中证得?其他的不谈了,证得这果位,你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得一个小果,没有离世间;但是在这世间,你得到保障,你不会堕三恶道,已经不容易了。要跟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相比,那不能比,比不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品烦恼也没有断,靠什么?靠信愿行三资粮,靠阿弥陀佛本愿加持,就是四十八愿。我们修净土,求生极乐世界,必须要知道,要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我自己的本愿才能往生。自己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不一样,相违背,你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你跟阿弥陀佛不是同志,你们志趣不相同,怎么能谈得拢来?所以决定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那就肯定去。

  念佛人不能不知道,果然我们跟阿弥陀佛这四同,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念这佛号念念相应。古德跟我们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叫相应你要懂得,我们的心不是佛心,佛心是什么?我们讲的最简单最容易懂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我们是不是这心?佛的愿,愿一切众生同成佛道,愿一切众生早生净土,我们是不是这个愿?佛对众生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决定没有虚情假意,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是不是这样待一切众生?所以要想想,愿同不同?《无量寿经》不能不念,经上所讲的你都能够落实,都能够实现,你跟佛完全相同,这时候发愿往生,那真的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这世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哪里,总得要清楚、要明了。出离之心,一定要有,没有离世间这意愿,佛经上讲的大家现在都知道,都很熟悉,「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这心想里头没有离世间,你怎么能够离得了世间?你对这世间还有留恋,你就离不了,对这世间没有留恋,你才能够离得了世间。下面第八个名号:

  【或名无碍地。】

  「地」是菩萨的地位。『无碍地』,哪一地是无碍地?法身菩萨,地地都是无碍地;这经上跟我们讲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一修一切修」。所以从圆教初住菩萨就入无障碍境界,无障碍境界是华严境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这经上我们晓得,初住以上,一真法界无碍,十法界里面有碍,你层次愈高愈接近无碍。祖师大德常讲,这四圣法界是相似佛,很接近,很像。六道里面功夫真正得力,观行,这是天台家的讲法,把佛分为六类。我们今天一般人说的佛,名字佛,在理上讲都是佛,理即佛,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从理上讲,一切众生都是佛,为什么?他有佛性,无情众生有法性,所以从理上讲统统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从事上讲那就不是了。事上讲,这些凡夫是名字佛,有名无实,你还是凡夫,你障碍重重,你没有到无碍。

  功夫得力,观行佛。这观行佛是什么境界?真正把自己妄想、分别、成见,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了,不再随顺自己的成见,知道自己的见解、思想不正确,这相当不容易,这是真正觉悟了。没有觉悟的人,他不会放弃他的想法、他自己的看法,总认为自己的想法、看法正确,别人都是错误的,自己比别人高一等,这就是障碍。所以学佛,会,这个会最低限度,会就是承认自己有过失,决定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学佛就是随顺经教,把经教里面讲的道理,落实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教里面的教诲,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这叫观行位。你能够这样做,做到功夫得力,因为粗重的烦恼习气没有断,称观行,粗重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这时候不叫观行,叫相似,愈来愈像佛了。阿罗汉、辟支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经上的名词叫权教菩萨,相似即佛。把微细烦恼习气也断了,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这是「无碍地」。

  换句话说,你还有烦恼习气,你怎么会没有障碍?你心里头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贪瞋痴慢,你是道地的六道凡夫,你出不了六道;不从带业往生,你有什么本事出去?带业往生要记住,只带旧业不带新业。不要以为说带业可以往生,没关系,多造一点业也无所谓,也能往生,这念头就错了。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带旧业不带现行,现行是现前造作,这个不带。你要真正懂得这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才肯完全放下,放下业习烦恼,放下之后怎么办?依教奉行,读经念佛。一定是先成就自己,再帮助别人,自己没有成就,没有能力帮助别人。

  你还要懂得,你自己修行,已经就是在化他了。怎么说?你已经做出修行的样子给人看了。教化众生两种形式,佛在经上常说,为人演、说两种形式;演是表演,说是解说。所以你修行,你就真的在表演了,别人看了之后,那个会的人,这佛家讲有缘的人,会,他能看得懂,他能体会,有缘,有缘的人得利益。没有缘的人他看不懂,虽然看不懂,所谓是「一历眼根,永为道种」,阿赖耶识里头落了种子。由此可知,有缘、无缘都受到影响,这就是:自行就是化他。菩萨化他就是自行,自他不二,自行化他真的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下面名号:

  【或名净信藏。】

  这很重要,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在信心。所以佛在大乘戒经里头常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里面最可贵的是净信,『净信』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看到有个『藏』字,就是自性本具的,本来有的。现在你不信,为什么不信?迷失了自性。迷失了之后,信心丧失掉了,于是变成什么样子?人云亦云。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谚语所谓是「流水道心」,水上的浮萍,漂浮不定,没有信。这种人在世出世间法里头,做什么都不能成就,所谓什么?见异思迁。世间法里头再小的事情,你没有信心,你都不能成就,有信心,没有一样不能成就。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你怎么会不成就?你怎么能说不会?你不会,我没有把握,没有把握就是没信心,关键在信心。信心能成就一切世出世间法,「净信」。末后一个名号:

  【或名心不动。】

  『心不动』就是定。五根五力里头说的信,头一个是信,净信,第二个是进,精进,第三个是念,第四个是定,第五个是慧,定能开慧。所以,我们学佛怎样能够叫这心不动,不动是大定。真正到不动是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叫不动地;他不动,所以动的相他就看得很清楚,自己在动中,看到外面的现象看不清楚。这我们有经验,我们坐车,坐在车里头车在动,自己也动,看外面境界都在动,没有办法判断;停下来不动了,外面境界你才能看得清楚。

  所以不动地的菩萨能看到极其微细的动态,那就是阿赖耶识里头的三细相。七地以前都看不到,八地看到了,看到才能转境界,看不到你怎么转?所以先见道,然后再修道,最后再证道。头一个是见,你不见你怎么修?念佛人用这一句佛号修心不动,这是讲心里头的念头。真正用功的人,要把这些杂念、妄想杂念,《金刚经》上讲降伏住,我们现在讲控制住。用什么方法?用阿弥陀佛。无论是什么念头,善念也好,是恶念也好,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把这念头转变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决定不许一个杂念跑出来,这叫功夫成片。久而久之,不念也没有妄念跑出来了,那个时候就叫一心不乱,就叫做念佛三昧,这是功夫,功夫得力了。我们看后面这一句结语:

  【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第六段,东南方饶益世界: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南方,次有世界,名为饶益。如来于彼,或名现光明,或名尽智,或名美音,或名胜根,或名庄严盖,或名精进根,或名到分别彼岸,或名胜定,或名简言辞,或名智慧海。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到这里是一段。世界的名号好,『饶益』,「益」是利益,「饶」是很多,丰饶。由此可知,这世界的众生必然是善根深厚,多数根熟,诸佛如来给他们做增上缘,帮助他们成就,给他们最丰饶的利益,丰饶的利益都能够从名号当中显示出来,我们看了名号也就知道。『如来与彼,或名现光明』。这名号好。我们这世间,佛在此地名号称释迦牟尼,这名号是梵语,意思是能仁寂默,用现在的话来说,对人能仁慈,对自己能够清净寂灭。名号是教学的总纲领,教学纲要、纲领。我们看这世界佛的名号「现光明」,现是示现,所示现的日常生活。释迦牟尼佛也都给我们示现了,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三大类把所有一切示现都包括了。

  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能令众生当下觉悟,能令众生往后觉悟,都是光明。当下觉悟的,像在《坛经》里面,惠能大师为惠明的开示当下觉悟了。后来觉悟的,像某些人遇见了佛菩萨,佛菩萨的化身。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走一年多,一、两年。路上免不了生病,他在路上生过两次病。在旷野,没有人救他,遇到一个乞丐,这乞丐看到他很可怜,帮助他,慢慢的病调养好了,他还是三步一拜,拜五台山。他问这乞丐,这乞丐是他救命恩人:你叫什么名字?乞丐跟他讲他叫文吉,家就住在五台山,你要到五台山去打听,大家都知道。第二次生病,又碰到文吉,文吉救了他。他到五台山之后,到处去打听,有个要饭的文吉,你们晓不晓得?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恍然大悟,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觉悟。

  你看看该现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文殊菩萨现个乞丐身,让虚云和尚一丝毫都觉察不出来。在旷野之中遇到灾难,附近连个村庄都没有,讨饭的,点点滴滴无不是现光明。这一桩事情,我们前几年,在香港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是全讲,是选讲。我们的总讲题,用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用这个做总讲题,这个题的意思就是现光明。希望我们时时刻刻要记住,学佛菩萨要像佛菩萨一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凡是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的,这念头不能起,话不能说,事不能做,做了有过失。

  修行没有别的,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就叫修行。菩萨修行,确实没有一定的,有时候你看他,他表现的是恶不是善,但是那个后果是善,这只有菩萨才行,凡人做不到,这在佛法里面讲,叫逆增上缘。这是一种非常手段,利益某一个特殊的根性,不能用于一般人,用于一般人,造罪业,所以法不是定法。真正有修有学,他能转境界,遇到挫折,挫折后面是好境界。诸位同学常常跟在我身边,你们细心观察,我五十年来,学佛五十年,前面你们没有见到,后面讲经四十五年,这个有些人见到;我初出来讲经,这听众们都清楚、都明了,我这一生弘法利生顺不顺利?不能说顺利,也不能说不顺利。这话怎么讲?虽然挫折、障碍很多,真正是得佛力加持,都能够把逆境转成顺境,把恶缘转成善缘,不可思议。这不是人力,不是我有智慧,我有能力,功归三宝,三宝威神加持。

  我自己一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从来没有主动过,境界的转变都是逼不得已。跟我相处久的人知道,我重义气,对于恩德、情义看得很重,我有报恩的心,我不会轻易转变,也就是一般人讲见异思迁,我没有这念头。我很守旧,我也很念旧,早年的老朋友、老同学我常常怀念,所以不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每在一个地方,我总是希望不要再移动,在一个地方定下来,这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的。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这些祖师大德,哪一个人不是一生守住这一个道场?不是到处搬家,到处搬家那是游牧民族,不能成就,总得要扎根。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福薄,这我在讲经也讲了不少次,前世没修福。有一点小智慧,一点福报都没有。这一生晚年还有一点福报,是学佛之后才知道修福,没有学佛之前不知道,学佛之后懂得了,老师教导;章嘉大师、李老师教导我修福,福慧双修。福报里面最大的是寿命,能够延长寿命是一桩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并没有求长寿,这世间太苦了,没有好留恋的。但是寿命延长对我确实有很大的利益,什么利益?经典里面很多深奥的地方,如果我真的四十五岁就死了,这境界就没有了。想一想佛在经上讲的四种魔,真是很有道理。

  四种魔里头有死魔。你还没有觉悟,你功夫还不到家,寿命到了,那真叫麻烦。纵然这一生修得不错,有福报,来生还能得人身,还能继续修,这不是没有(自古以来有),但是这一个生死,至少耽误二十年,等于说中断二十年。中断二十年之后,岂不是又要从头来起吗?进进退退,真的是进得少退得多,成就很难,寿命就很重要。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为什么各个都是一生成就?没有别的,寿命长。就是佛在经上讲,修行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在极乐世界来说不长,他们的寿命是无量阿僧祇劫,你三个阿僧祇劫算什么?这就说明寿命长,有利于修行证果。长时熏修,我们没有长寿命不行,你要求佛加持,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怎样才能得到佛力加持?依教奉行。这里头最重要的,诚敬。印光大师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真诚恭敬。用你的真诚心敬人、敬事、敬物,一切恭敬,普贤菩萨第一愿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我们在许许多多仪规里面,忏仪里面你看看多少句「一心恭敬」。儒家《礼记》大家展开,我们印的《礼记精华》都送给你们,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展开,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儒家成君子、成贤人、成圣人靠什么?靠「毋不敬」。一切恭敬,这一句话重要,所以古人讲「不诚无物」,没有诚意什么都不能成就,世出世法大大小小都在一个诚敬。印光大师说得好。我们在《文钞》上读到,是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问他入佛秘诀是什么?这问得好,有什么秘诀能教我们入到佛门?印光大师就答复这两个字「诚敬」。

  李老师当年在台中教我们这些学生,他教我的是四个字「至诚感通」。因为我学讲经,学讲经要求智慧,要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要靠自己,这事情做不到,不可能的,但是你不通,你就不能弘法了,那怎么办?求感应,用什么求?用诚,真诚,真诚到极处叫至诚。真诚就不能夹杂一丝毫的私心,我常讲自私自利,夹杂着丝毫自私自利,就把你的真诚破坏掉了;你不诚,你没有诚意。这是许许多多人想做到真诚,为什么做不到,原因在这里。你夹杂你个人的名闻利养、个人的利害得失,加一点点就全盘破坏了。这李老师从前常常告诉我们,醍醐里面不能有丝毫毒药,掺杂丝毫毒药全部都变成有毒;这道理要懂,只有真诚能够起感应。我曾经跟诸位说过很多次,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得的最宝贵的教训就这四个字。

  在章嘉大师会下三年,最宝贵的教训「看破放下」,这是他教我的。自己一定要做,努力去做,要把它落实。老师教,你也懂得了,但是你做不到,那不是老师的事情,那个责任在自己。所以「现光明」,为诸佛菩萨现光明,为广大的社会现光明,为一切苦难众生现光明,怎么个现法?要把佛在经典上所说的,在你自己身上,完全表现出来。怎么表现法?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佛教给我们的十善,我们有没有做到?表现出来,十善放光。佛教给我们的三皈五戒做到没有?只要做到,统统放光明。

  你身上放光,一般人肉眼看不见,有定功的人看见,学气功的人看见。实在讲,这就是西方人讲的磁场。磁场现出来的是光环,我们看到佛菩萨这画像,我们都会画一个圆光,还有画身光,真的,全身放光。这光,肉眼看不见,现在人叫磁场,确确实实它能叫你周边的人有感触。心地非常善良的人,你跟他接触,你会有很好的感受,很安全的感受,清净的感受;你要遇到一个心地不善的人,杀气很重的人,他那个磁场就不一样,你接触他之后,你感觉得浑身不安,有恐惧。这事情,李老师以前给我讲过,亲身的体验。抗战时候,他见过冯玉祥,这是他印象最深的,这人杀气重,跟他在一起,寒毛直竖。

  如果有能力看到,就能看到他光的颜色,光的大小,诸佛菩萨他们放出来的光是金色光明。佛在经上讲有一些魔王道行很高,他们的光明也是金色的,不容易辨别,差在哪里?佛的光明柔和的,佛光再强不刺眼睛;魔的光刺眼睛像太阳一样,你没有办法睁着眼睛看他。佛与魔差别在这里,福报都大,因为魔福报也大,他也放光,也现瑞。但是他放光现瑞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恐怖,你跟他在一起常常有畏惧的感触,你怕他。佛菩萨没有,跟佛菩萨在一起你会有安全感,好象得到保护;小孩在母亲怀抱里面他感到安全,佛菩萨的磁场如是,这都是现光明。

  佛法里面法门太多了,我们修净宗的只选很少的几则,净业三福十一句放光,六和放光。你有六和敬的心,你跟这世间所有一切人事物绝对不会有冲突,绝对不会有对立,决定不跟人争执,处处忍让。六度放光,普贤十愿放光,持名念佛声声佛号字字放光。光的大小、光的色彩都在你的心,你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光色好。所以,我们每个人依照这些科目来修学,每个人光不一样,那是什么?用心不相同。用心相同,真诚的温度不一样,有人那个真诚是高度,有人真诚只有几度,不相同。

  所以起心动念,每个念头都是光明的,言语造作,处处为佛法想。为佛法想就是,希求正法住世,希求正法能发扬光大。现在社会对于佛法确实有许多人误会,为什么会误会?不是经教的问题,是学佛的人没有依照经教去做,所作所为违反了经教。因为人家没有看到经教,只看到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这样子的,佛教是这样的。学佛的佛弟子毁灭了佛教,那不是现光明,那是现黑暗。依教奉行,落实佛陀教诲,这是现光明。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所说的,他完全做到,他没有做到的他决定不说,这是释迦牟尼佛最感动人的地方,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他讲到统统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学,要很认真的去学,这种学习就是福慧双修。在什么地方?在起心动念之处。这是真实的功德、真实的智慧。希望大家常常记住,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的精采开示,「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狭义的说是十善,广义的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善法,唯有善法才真正的利益自己、利益众生。

  再看第二个名号,『或名尽智』。「尽智」,智是智慧,尽也是圆满的意思,还有一个引申意思,对自己、对别人自行化他,尽你的智力,不要保留,你的智慧就不断的增长。如果想保留一点,据为己有?这叫吝法,吝法的果报恰恰相反,愚痴。佛何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因就是他能尽智,一丝毫隐藏都没有,自行化他,无不是用圆满的智慧,毫无保留。一个人要尽财,你有财力,有多少布施供养多少,你的财源源不断而来,永无止境。如果你的财不能尽你的财,我自己要留一部分自己用,在余下来一部分再去做善事帮助别人,你的财库有限,你决定不是一个大财主。中国古人以范蠡为财神,中国人古时候供财神都供范蠡,有道理;为什么?他能够尽他所有,布施周济穷困,他把它施干净。施干净之后再从小本生意做起,做了几年又发了,发了大财,发了之后他又布施,三聚三散,这历史上记载的。很会理财,很会做生意,赚了钱布施给穷人,自己没有享受。我赚钱怎么?我赚钱是为养活苦难之人,为他们,不为自己,一点私心都没有,有多少舍多少,所以他的财源源不断而来,证明了佛在经上所说的。

  佛给我们讲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因是什么?因是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得聪明智慧也要像舍财一样,要尽智,决定不能够吝法,有多少奉献多少,供养多少,决不能保留。施财要保留,果报是贫穷;施法要保留是吝法,果报是愚痴。经典上诸位常常念到,周利盘陀伽大家都知道,这人愚痴,再找一个像他这样愚痴人很难找到。没有悟性,没有记性,佛教什么记不住,四句偈都记不住。他的哥哥劝他回家,你这怎么能学?他哭,佛留了他。佛教他念两个字,扫帚,天天扫地,手上拿着扫帚,你就念扫帚。念了几年,他开悟了。佛告诉大家,周利盘陀伽前身是三藏法师,为什么会得这果报?吝法。教人,自己留下一手,怕别人超过他,不能尽智,所以得的愚痴果报。别人不知道,阿罗汉的神通只能观察五百世,五百世以前阿罗汉看不到,佛知道。佛有善巧方便,帮助他转迷为悟,转愚为智,让他恢复,那个愚痴,天天让他扫地,做苦工是消他的业障,业障消除了,阿赖耶里面含藏着功德智慧就现前了。这种手段也不是别人能够做得到的,佛行。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