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少儿艺术团:【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5:58:20

  【又有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這一條確實是古人講的,人生活在世間總不外身心處世,身心是自己的修養,諺語常講養生之道、養生有道,那與這句話關係就密切了。『以佛治心』。什麼是佛?大乘教裡講菩提心,菩提是梵語,意思是智慧、是覺悟;換句話說,心要覺、要悟。不覺就迷,不悟就愚痴,這話說得有道理。菩提心,經論裡面所說的,經上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論裡面所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這些註解都註得很多,而且不太好懂。所以我在這些年來,講席裡面我也是把我自己這一生所學的、所說的、教給別人的,我總結了二十個字。前面十個字就是直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菩提心,我們起心動念一定要與這十個字相應。對自己,對別人,對一切事物都要用這個心。諸佛菩薩用的是這個心。

  那我們要學佛、學菩薩,從哪裡學起?古大德常講從根本學起,根本就是用心不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我一定用真誠心對人,真則不假,實則不虛,決不能夠以虛妄對人,那就錯了。我們要用真誠,真誠是菩提心之體。有體當然有用,用裡面分自受用、他受用。從真誠心裡面流出來清淨,清淨是沒有染污,平等沒有高下,正覺沒有迷惑,這是對自己,就是深心。對待別人一片慈悲,對人、對事、對物叫大慈大悲。這話說得對,「以佛治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念念不離。

  『以道治身』,這說得有道理。道家很重視養生,現在講的是健康長壽,我們常常讚歎他仙風道骨,修道之人在這一方面很令人羨慕。我們要不要學?要學。怎樣才能做到清心寡欲,健康長壽首先要寡欲,要能夠把欲望降到最低的程度,你心就清淨了。心清淨,身就清淨了,身清淨,居住環境就清淨了。環境清境,現在一般人講的磁場,中國古時候人講的風水,風水實在就是西方人講的磁場,我們一般人講氣氛,這個地方氣氛好、磁場好。佛法裡面講「境隨心轉」。這樁事情,現在日本江本勝博士他做水的實驗,今年十年了,證明水是礦物,證明水會聽,它會看,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意對它,它的結晶變得非常之美;以惡意對它,它的結晶就很難看,十年的實驗屢試不爽。

  我看到這個報告很歡喜,他證明佛經上所講的「境隨心轉」。所以人常常生活在喜悅當中,身體就健康;常常憂愁,常常有煩惱,他身體就多病。古人所講的「憂能使人老」,憂愁的人老化得快,他證明了這一點。他到我這裡來訪問過,我也到東京去看過他。我告訴他:大乘佛經裡所說的,不但礦物它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你現在能實驗出來了,這是它的本能,它還有本具的善德你還沒能測驗出來。它的德是什麼?它的德裡頭,這是本來具足的色聲香味,你現在實驗這個水,你只見到它的色,你還沒有發現它有香,它有音聲,它有味。我們以善的心對待它,你現在看到它很美的結晶,這色相你看到了,它有很美的音聲,你還沒聽到,它有很美的味,有很美的香,你還沒測到。他說有這個?是!希望你再深入的去觀察、去做實驗,能夠把這一切礦物的色聲香味,能夠實驗出來,那你這個功德就大了,證明佛經上所講的一點都不錯。佛在大乘教裡面講,宇宙一切萬物都是活的,都有見聞覺知,都有色聲香味,這是性德的本能,這個東西不生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這佛經上講的。

  由此可知,我們這個身體細胞,這個肉體是物質,物質隨著我們意念在變化,我們如果是愛心善意,你的身體會愈來愈好,健康長壽;如果你有憂愁,你有顧慮,你有不善的念頭,你這個身體會生病,就跟水結晶反應一樣的道理。它是物質,每個細胞、每根毛髮它都是屬於物質,物質是隨著心念產生變化,這個道理很深,在此地不能夠細說。細說就這一個問題,也要七、八個小時才能把它講清楚。懂得這個道理,養生就沒有問題,道家對於這個很有研究,但是一定要結合到心才能收到圓滿的效果,心善、行善。

  所以我們常常勉勵同學們,要落實經論上教給我們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怎麼個大法?現在人講愛心,佛家人講慈悲,慈悲就是愛心,平等的愛心、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就叫慈悲。所以慈悲裡面一定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愛心要遍宇宙,善意滿人間,這就叫大慈大悲。以愛心、以善意平等待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這個身體哪有不健康的道理?哪有不歡喜的道理?常生歡喜心。人一生生活在喜悅當中,這是真正的人生,人要是生活在憂愁苦惱裡,錯了。道是講的道理、方法。

  『以儒治世』,這話講得也好,講得很現實。儒家用什麼治世?用倫常道德教化世間,世間人都能夠遵守,天下太平,決定沒有紛爭,決定沒有衝突。現在講消除衝突、化解衝突,實在講,儒釋道這裡頭的道理很管用。儒家講的倫理,倫理是道,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天然的,不是哪一個人制定的,自自然然的,所以它是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跟這個道相應,相應就是德。 (五伦)

  所以儒家講的五常,五常這是基本的德行。「仁」,仁慈,愛人。我愛自己,我也愛別人,愛人你就不會傷害別人;你會傷害別人,仁愛就沒有了。所以第一個是仁。第二個是「義」,盡義務,我幫助別人是義務的不求報償。如果我要求報酬,這就不是義,義是只有施捨不求回報。第三個是「禮」,禮尚往來。第四個字是「智」,智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最後一個是「信」,言而有信,絕對沒有欺騙別人的意念,當然更沒有欺騙別人的行為

  仁義禮智信與道相應,這叫德。中國聖賢很難得,把這五條又展開變成八條,中國人講的八德。八德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第二種說法「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兩種說法裡面有重複的,把重複的去掉那總共是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圓滿了。人人都能遵守這十二個字,人與人之間決定沒有衝突。這十二個字落實在家庭,這個家庭美好;落實在夫妻,這對夫妻百年好合;落實在自己,健康長壽;落實在國家,國泰民安。

  所以儒家的教學就是推動倫理道德的教育。你想想為什麼漢武帝為國家制定教育政策,採取孔孟的學說?孔孟學說沒有別的,就是五倫、五常、八德,推行這個教育。而這個教育團結了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一直到今天在全世界找到統一的國家,只有中國這一個。所以英國湯恩比博士讚歎,中國靠什麼東西來團結這麼大的族群,維繫大一統兩千多年不滅?實在講就是儒家的倫理道德。他還說: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上的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我們今天讀這段文「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不就是湯恩比所說的嗎?這十二個字就能引導現代這個動亂的社會趨向於安定和平。

  我常常勸勉同學,因為現在是家庭問題嚴重,家庭是社會組織裡頭的細胞,一切要從身家做起。這是儒家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天下得到公平,是這個意思。所以他從修身做起。而修身內在的功夫是從正心誠意致知,最根本的斷欲,佛家講斷煩惱,儒跟道都不例外,都從這裡下手。儒家講的誠意正心,就是佛家講的菩提心;我們講斷煩惱,他講格物。物就是物欲,你要把物欲斷掉,格是格鬥,不是跟別人格鬥,跟自己格鬥,就是跟自己煩惱習氣去格鬥,戰勝自己的煩惱習氣,你才能有智慧。所以儒家講的格物,就是佛家講的斷煩惱;儒家講的致知,就是佛家講的斷所知障,破所知障。佛法裡面講這兩種障礙,障礙了性德,一個煩惱,一個所知,儒也是這個講法。

  儒家說這個,佛教沒傳到中國來,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程序,這是先後次第要從哪裡做起。所以今天家不和,古時候離婚希有,難得看到!怎麼會有離婚,哪有這種道理?現在離婚是太平常,你要問為什麼古人他不會離婚?古人因為都有前面的學習,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然後才齊家,所以他家和,家和萬事興。現代人不懂得修身,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不懂,所以家庭有問題,嚴重的問題。家有問題,社會問題也來了,因為家是社會的根本,這問題嚴重。

  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從哪裡做起?從家庭做起,家庭就從自己本身做起,我們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在現前這個社會,多元文化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怎樣才能產生效果?我在前幾年認識鳳凰電視台的劉長樂先生,他是鳳凰的董事長。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我就跟他講:能夠救這個世界或者是毀滅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他就問我:哪兩種人?我說:一種是國家領導人,他有權毀滅世界,他有權救世界;第二種人就是你們這個行業,媒體的主持人。天天電視在廣播,電視廣播在教化全世界的人民,你要是以正法教他,你是救世界,你是救世主;你要是以邪法、以殺盜淫妄教他,那你是毀滅世界。

  這一次他請我在鳳凰電視台,在世紀大講堂這個節目當中做一次講演,講完之後我們在一起吃飯也談到這些。我勸他做救世主,這個電視台就是最好的社會教育,如果這個電視台裡面能闡揚倫理道德,能夠勸善規過,人人都能夠回心向善,這個世界前途非常美好;如果我們不能這樣做,還像現在這個形勢發展下去,那就是西洋宗教裡面所講的世界末日,必定會現前。湯恩比的話我們要記住,挽救末日,希望世界末日永遠不會降臨,確實宗教教育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救世的教育,救自己的教育。 (恭录自净空法师讲《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21-23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