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江西人政府:仙居记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52:28
                                                                                                                   仙居记游

        7月30日下午,我们一行三辆车子抵达了仙居白塔,白塔是仙居的一个中心镇,跟多年前来的时候相比,实在是有着颇大的变化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泥土地,都被硬化的水泥路面代替了,街两边房子也都开着各种的商铺,该有的商品也很自然的上了柜台。曾经的低矮的木质楼房早已淹没在了时代经济发展的滚滚烟尘之中。二姐夫的朋友早就打好了前站,甚至很不容易地买到了一条溪鳗,我们的吃住便都安顿在白塔镇上的一家宾馆里。





          放好随身的一些衣物后,我们便驱车前往淡竹。淡竹以前来过多次的,但总是忘不了那些清澈的溪水,那么游泳和嬉戏便是我们最大的目标了。去淡竹的公路,现在也修成了,路旁也设上了护栏,蜿蜒伸向那片纯净的土地。淡竹是个山乡,居人比较分散,以前的乡政府所在地叫尚仁,地方不是很大,人口也不多,现在路修好后,离白塔近了很多,一些派出机构也就都撤了。而那条宽大的溪涧依然日复一日的流淌着清清的山泉水,滋养着一方的乡民。现在不是大水的季节,溪里的水不是很满,至于游泳,倒是足够了的。现在交通便利了,而城里的水源污染也比较严重,这里便吸引了好多前来戏水的游人,在溪边停着好些车子,看车牌,有临海、椒江等地,也有杭州的牌照的。不知道,这一份原始的清纯山泉,还能保持多久?!十多年前,二姐夫尚在淡竹工作的时候,大概是由于交通不便,我们倒是绝少看到非淡竹本乡本土的人进去玩的,当然路上也就少见奔驰着的汽车,而只有乡民牵着悠悠漫步的老牛,迎着夕阳回家。当然,也听不见汽笛的鸣叫,只偶尔会有布谷的叫声和飞鸟的振翼声轻轻的敲打着我们的耳膜。
        
       且不管人多还是人少,该下水的,我们还是下水吧。赤脚踩在溪石上,不由得一阵阵的疼痛。那些溪石,虽经千万年的雨刷水冲,早已被磨砺得失去了各种棱角,显得光滑圆润的。但是当我们踩着它们走向水中的时候,也是狠狠地扎得我们脚底生疼,不过据说这样的刺扎是可以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我也相信一定会这样的。自然的存在,不是在于向我们人类索取,而只是在于付出。无论是溪水还是这溪石。
 

      是的,就是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溪石,它们早就用自身的固有属性,成就了为乡民遮风挡雨的功效。淡竹的很多老房子,以前就是用这些溪石搭建而成的。无数个千万年的溪石缜密的按照一定的方式叠砌在一起,这是怎样的一种历史沧桑啊!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沧桑的记忆也许会慢慢的淡去,但是我们又怎么能忘却那些曾经的风风雨雨呢?!其实像这种用石头砌成的房子现在真的已经很难看到了,但是它们总是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兀地跃入我们的感官,唤醒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一份遗忘。

      
  

 

 

 

 

        也许记忆也好,遗忘也好。时光的转瞬即逝也好,历史的千年沧桑也罢。这些与我们这些俗人着实的不怎么个搭界。而能在这温润如玉般的溪水里游上一回,倒真的是比较实际而惬意的享受了。

      

        上游的溪水,在不断地给下游注入流动的活力,这条溪涧便充满了生命的印记。间或的微风吹过,或者有泳人跃入,水面上便荡起了粼粼波光,一圈一圈的向四周扩散开来。水清澈见底,溪鱼的游动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纤毫必见。两岸青山更沁入了溪水无数的翠绿,溪水便如一块硕大的碧玉,静静的拥抱着在它怀中嬉闹的人们,而泳人舞动的手臂溅起的水花,便恰宛如这块寒玉边上升腾着的氤氲云气了。
       

      

 

 

         水是从上游慢慢的流下来的,一路饱受着阳光的照射,也附带了很大的热量,所以虽然看着有点寒,但水温还是蛮高的。溪里有些深的地方,大概不下于4、5米,即使到水底,也丝毫感觉不到冰凉。仰躺在水上,流动的溪水轻轻的摩挲着,偶有游鱼调皮地撞击一下而又匆忙地弹开。天空中白云朵朵,缓缓追寻着风去的方向,两岸青山苍翠点点。似乎一下子就尽忘了尘俗的喧嚣和争执。是的,除了静娴,再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我们在过段时间后,是会回去的,我们不可能一直一直的伴随着溪水的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也许在明天,我们离开后,这里又会迎来另一拨的泳人。无论是相对于泛着涟漪的溪水,还是静静躺在溪底的石子,我们都只是过客,匆匆的过客。我们来过了,也许为这份纯净平添了些许的世俗;溪水接纳了我们了,也许为我们洗去了些许的尘垢。我们不知道,此行后的我们会否有所什么的改变。但是至少在于我,我知道,这溪水依然不言不语,静静的管自流淌,静静的笑看芸芸众生,不悲不喜。
         

 

 

        一路行来,青山葱翠,流水淙淙,鸟鸣婉啭,虫声呢喃。有时,转过山脚,会蓦见山崖片片,形态各异,高耸云霄。从各个角度看这些岩壁,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形状,百花百兽,千面人物,莫不栩栩如生,着实有点移步换景的感觉。而有座如天柱般的孤峰,傲然立于群山之间,据说颇像老僧指路,不过可能由于我们所处的角度问题,我倒是丝毫没看出那点像老僧了。但是,其正襟危坐于油油绿意之上,气定神闲于滚滚红尘之中,倒也确实有如得道之高僧,慈眉善目地俯瞰着信徒碌碌而过。


      

    

 

         黄昏时分,我们回到了住处,自然是觥筹交错,尽欢而散。山珍和野味便是主要的菜肴,对于不喜吃肉的我来说,也别有一番风味,口齿留香而久久难忘。夜静而人不阑,我们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便又和大姐夫、二姐夫以及他的一些朋友们,继续在夜排档喝喝小酒。此时,初月未上,穹空漆黑,而街上灯火辉煌,有如繁星点点。夏风习习,人语啁啁,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之人而言,我们不可能去寻觅什么惊天地泣鬼神之举,但得二三知己,呷几口小酒,侃一段大山,便心满意足矣。

       次日晨起,我们特意寻到了当地的南瓜饼小吃,当作早餐。而后,便启程前往叫“响石山”的景区。其实在于仙居,并不是说那个点就是景的。一路过去,便好像一直穿行于画里诗中。好像某个哲人早就说过,我们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真他妈的说得太好了。其实,我们想去的是目的地,最后却是没有进去的。
        到景区后,门口是一大片的空旷地,是用来停车的,但是地面只是泥土,有铺上了些小石子,附近的村民在一些角落上晒着金黄的玉米棒子。整个场地空荡荡的没有一辆车子。停好车子后,我们一行十多人,便鱼贯走向售票处。景区的入口没看到一个其他游客,只是坐着两三个老年人,在闲聊。我们过去后,其中的一个便过来收取停车费,倒不贵,每辆车子五元。在付了停车费后,我们便打算买门票进入,但是门票的价格着着实实吓了我们一大跳,每人四十五元,即使我们一共十二三个也不能买打折的团体票。从景区的外边看,我倒真没看出来里面有什么特殊的风景。于是,我和大姐夫马上意见一致了,决定不进去。我们此行本来就不是为了游景点的,我们只是抱着玩得快乐的心态,寻找一些沿途的意趣。在意的只是随时偶发的逸兴,而不是去将某个风光摄入于眼中。虽然二姐夫说了句,既然到这里了,总要进去下吧。但最后,还是没有拗过我们大多数的表决。集体回走,重新上了诸永高速,去仙境湖水库。
       

 

         仙境湖水库类似于千岛湖水库,也是在山谷筑坝,拦住上游的流水,形成天然的库区。据说是浙江第三大水库,但是我不知道指得是面积还是储水量。在快接近水库的路边,看到了水电十一局的建设指挥部的临时驻地。下游尚有不少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施工着。水库面积其实不是很大,至少目力能够看到尽头,但是比较深,大概有四五十米。四周群山围绕,顶上白云悠悠,远处千峰叠翠,万壑纵横,溪流潺潺,松涛阵阵。水库里有不少的网箱,养殖户正在忙碌着。岸边,三五结群的垂钓客,闲淡地看着随着水波微微晃动的浮标。而我们,只能是极目远眺,或者紧紧地盯着看一下绿意盎然的湖水。似乎就是想把这份悠然和恬淡深深的刻在心底。水中,微波轻漾,圈圈涟漪击碎了山的倒影,云的倒影,使之迅速分解成了层层迭迭,水纹过后,又努力地合拢回来,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赋予了水库一份灵动的生命痕迹。


         
         知道。知道水库是具有蓬勃的生命迹象的。这些其实真的不用什么来证明,我们是完全可以感知到的。但是,那些飞蛾却依然执着地趴在岸边的石墙上,告诉我们,这里不光光拥有茂盛的植被,同样有着多样的物种。其实,真的汗颜,对于生物,我是经常将企鹅认作鸭子的人。所以也实在的叫不出这些飞蛾的名儿来。也许它们本也不需要我们知道名儿的,也许它们就只是让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就比如我们,不过只是仙居迎来的众多来客的默默一员,我们淡淡地走过,如此亲密的接触过这片山山水水,对于我们就足够了,真的,这样就已足够。很有幸的见到了一个钓鱼人钓上了一条三十多斤重的草鱼,其家人开着电瓶车来搬回家。我们开玩笑地问她卖不卖,她说不卖的,就拿回家左邻右舍的分着各家吃些。我相信这个妇女是知道这条鱼价值多少的,而她愿意将这份收获的喜悦分享给她的左邻右舍,想是这里远离了浓郁的商业氛围,人情依然保持着质朴的淳厚。
   

         回程的路上,山水依旧,友人情义依旧。两旁风光不因我们之来而喜,也不因我们之去而悲。清泉叮咚,欲说还休;翠微嵯峨,欲送还留。别了,仙居。别了,浓浓友情。且待来日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