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铁路施工方案:这个古镇的精巧设计让人惊叹-仙居的皤滩古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34:03
这个古镇的精巧设计让人惊叹

虽然这是一个追求创意和精巧的时代,各种高科技的数码产品把我们的好奇心刺激的满天飞,但是当我真正见识到古人的精巧设计时,我还是忍不住感叹古人的聪慧。

仙居的皤滩古镇就是一个能满足你好奇心的神秘古镇,据说古镇上的每一个建筑都藏着精巧设计。

 

古人是如何防火的?

在朋友的带领下,整齐划一的古建筑齐齐地映入视野,青砖土墙的飞檐,灰瓦木棂的层叠,像是武侠片中的场景。

带领我们的朋友号称是“皤滩通”,这古镇上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脑海里,他先向我抛出了第一个谜团:这么紧凑的木质建筑,古人是如何防火的呢?

我满脸狐疑,四下观察,不得其解。

沿街走了一遍,我才忽然意识到,这些沿街的古建筑都是每三间或四间房屋为一“封”,两端各立一堵防火墙。

这就是古镇百姓防火的秘密?而且,仔细观察这其中还藏有很多小巧思。

细看古建筑外墙,皆以天然鹅卵石料堆砌成,这些都具有优良的耐火性能。

皤滩古街建筑内部以粗大原木为柱和梁,降低了着火及垮塌的可能性,楼板、屋顶则多以竹、木板上夯土或加盖青石板而成,楼间多以原木砍削为梯,十分有效地解决了楼内竖向防火分隔的问题,减缓了火灾竖向蔓延的进程,同时底层着火,楼板上垮塌的土坯和石板会自然地盖住火苗,避免形成立体燃烧。

古民居的门有的镶贴水磨砖或用铁(铜)皮包裹,阻止外火从门洞处窜入,保证了封火墙阻火功能的完整性。

观察之后,我终于确信,这古镇就是以这种明清时期的“四间封”特色见长,加上各种精巧的设计,共同构建了古镇的防火体系。

其实,这样的墙体就充分体现了皤滩先人防火分隔设计思想,看似连为一体的建筑群落实际划分成了若干个独立的防火区,同时逃逸出口的设计还反映出对人员疏散方面的考虑。

 


古街转弯的地方,是无尽的盎然春意

 


街道旁的商铺

 

古代商家的最实用设计

皤滩古镇曾是众商云集的热闹市镇,街旁商号林立,朋友说,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商铺,他们个个都蕴含着实用的设计呢!

店铺的招牌书写在墙上或店面上方的门楣上,大多基本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有些墨迹犹新,如:来成首饰局、山珍海错、色赛春花、苏松布庄、蓬岛源流、闽广杂货、官盐绍酒(百货店)等等。

                 


这些商铺招牌,曾经可是门庭若市

 

最让人感到新奇的是每家店铺门口整齐排列的石头柜台,一间店面一个,两间店面两个,齐刷刷地排列在古街的两旁,至今仍保存六十多个。

可以想象当年繁盛之时的壮观景象。柜台清一色用三块石板围成,中间的一块长达2—3米,高1米多,两侧两块较窄,石板与石板之间由阴阳榫头固定。

上方用木板做成柜台的面,其上摆放商品的样品。

在靠墙的一侧,还有用木条或竹片做的棚栏,摆放贵重商品和小商品。为什么要用石板做柜台?

“皤滩通”的朋友也摇摇头,这就是一个未解之谜。

有人说是风吹雨淋,木板容易腐烂,石板不易损坏;有人说最早时店铺都是卖盐的,木头遇盐很容易烂掉,只得用石头;有人说过去皤滩很容易遭水灾,石板柜台是为了防水淹;也有人说石板柜台是为了防盗……

这些商铺果然个个都蕴含实用设计,看来古代的皤滩商人不仅是经商的高手,还是设计的行家,在人们的生活和经商中,逐渐产生了这么多精妙的设计。

 


   用石板做成的这个柜台,是前人智慧的产物,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揣摩和猜测

 

最富设计感的建筑艺术

皤滩古镇上的宅院同样让人惊叹,每一所宅院都堪称一个建筑艺术博物馆。

那些特别的鹅卵石垒成的墙,尤其耀眼,远远看上去五颜六色的,给寂静的古镇平添了几许生气。

窗一律是木雕出来的,花式繁复多元。只是窗棂斑驳得很,上面的漆片迎风摇曳,似乎就要摔下来的样子。

门也是木头的,门楣上有木刻的《八仙》和《三国》的小故事,小人像雕得栩栩如生。大门上画的哼哈二将门神,虽然被雨水洗刷得模糊了一点,远观过去,威严与雄壮的硬汉形象,仍能镇住传说中的妖魔鬼怪。

传说中的勾栏院春花院,花花草草依然芬芳可见,只是美人不再,二楼的栏杆被叫做“美人靠”,不知被多少只红袖拂过。

其实,因盐发迹的皤滩,产生了许多因盐发家的富商巨豪、书香世家。

虽然现在大多已是人去楼空,但气派的建筑、宽敞的庭院、精致的牛腿雕刻、精美的鹅卵石镶嵌图案,无不显示着昔日的荣辉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