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金域蓝湾房价:26 钟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1:27

 钟山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古迹文物,有着“金陵毓秀”的称誉。

    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3公里,周长约20多公里,蜿蜒起伏,抛若游龙,故古人称“钟阜龙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称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顶上。

    玄武湖在钟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称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丽。现建有玄武湖公园,占地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3.7平方公里,绕湖一周长约10公里,湖中有岛,称为洲,有桥相连。湖水碧波荡漾,岛上绿树葱茏,周围青山如黛,美景如画,亦是金陵风光旅游“宝地”。附近还有古台城遗址、鸡鸣寺、北极阁等古迹名胜。
 
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北依青山,南临平川,依山就势,气势雄伟,使人有仰止崇高之感。
   
    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于北京,临终时他希望将遗体葬于南京钟山,故死后其灵柩暂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内,为了尊重他的遗愿,于翌年3月12日在他逝世一周年之日,在钟山开始建墓,至1929年春落成,同年6月1日就将其灵柩从北京移葬于此。
   
    中山陵的设计颇具匠心,整个陵园像一座震民觉醒的大钟,门前广场南面石台上的铜鼎,似钟顶的挂钩,半月形的广场,如钟顶圆弧,两侧围墙似钟形的两边,漫长的墓道如系锤的绳子,墓室的圆顶似钟锤。这是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民主革命,唤起民众反抗压迫,为国家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不息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寓意十分深刻。
   
    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以及祭堂和墓室等。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北高南低,面向南方。墓道长700米,宽70米,共392级,两旁遍植雪松、龙柏。墓室海拔158米,高出广场73米。整个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具有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
   
    从广场进门,入口是高大的石牌坊,四柱三门,高12米,上镌中山先生手迹“博爱”两字,故称博爱坊。进各市地记门是一条漫长的墓道,行至半作途有陵门,门额上镌刻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字。陵门后有碑亭,亭中竖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石碑一块。从碑亭向上,地势渐陡,石级密集,直至祭堂,中间有八个平台,供行人休息。祭堂是一座宫殿式建筑,长28米,宽22米,顶高26米,上盖蓝色琉璃瓦,有三座拱门,门额上分别镌有他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后为墓室,中有两门,前门上刻“浩气长存”,二道门上刻“孙中山先生之墓”。室如警钟,顶如覆釜,高11米,直径约18米。室内墙壁和地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中央为一长方形的大理石圹,圹内安置着中山先生石雕卧像,神态安详,形象逼真。圹下5米处有他的遗体,密封安葬。
   
    中山陵园总面积有45000亩,其中林地约32000亩,苍松翠柏,漫山碧绿。“中山伟陵”为南京重要旅游胜地,来南京的中外游人都要到此一游,既仰慕他崇高伟大的人品,又欣赏这雄伟秀丽的风光。
   
    在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物,如光化亭、孙中山纪念馆、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桂林石屋、美龄宫等等,建筑风格多样,四周环境优美,亦堪一游。
   
    不化亭在中山陵以东的小山上,建于1934年,由华侨捐款所建。八角形,全用石雕,不用一钉一木,建筑精美,雕琢细致,自成一景。
   
    孙中山纪念馆在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原名藏经楼,由中国佛教协会募建,1935年竣工,包括主楼、僧房、碑廊三部分。主楼三层,珍藏着中山先生经典著作及照片、史料,楼后回廊上镌刻着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全文,有15.5万字,楼前广场竖立中山先生全身铜像,高2.6米,由日本友人所赠。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东南,建于1932年,系美国三藩市华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分资共建,台高3米,半圆形,台前有弯月形荷花池,池水终年不涸,下面观众席成扇形分布,可容三千人,周围绿草如茵,垂柳掩映,白杨参天,环境幽雅,其建筑布局为我国首见。
   
    流徽榭在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南侧,建于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建,三面临水,一面傍陆,长14米,宽10米,红柱白瓦,碧水涟漪,别有情趣。
   
    仰止亭在光化亭东,1932年竣工,系国民党名人叶恭绰捐建,方形四角尖顶,红柱蓝瓦,上有彩画。叶死后葬于亭南。
   
    桂林石屋在中山陵东南,1930年由国民党广州市政府捐建,上下两层,上层是正屋,建于地面,下层是地下室,全用石砌,屋前石阶170级,四周广植桂花树,曾为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的别墅。
   
    美龄宫在音乐台以南的小红山上,1933年由国民党南京市政府所建,原为国民党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为谒陵官员的休息室。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就作为蒋介石、宋美龄的官邸,被称作“美龄宫”。当时蒋介石常在此接待外宾,现仍保持原样,供游人参观。
   
    此外,在中山陵西南还有一座正气亭,这里原是蒋介石为自己选择的墓址,处在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高于明孝陵,低于中山陵,他自诩比明太祖高明,但又不敢超过中山陵,故选址于此。亭建于1947年,方形,重檐飞角,金碧辉煌,亭名“正气亭”三字也由他亲题,亭后有碑,由孙科撰写碑文。该亭隐约于苍松翠柏之中,景色宜人,周围有名胜古迹回绕,亦一游览胜地。
 
    藏经楼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送的“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青团6讲138块,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灵谷寺

    灵谷寺在钟山东南麓,中山陵以东,相距约1.5公里。其前身名开善寺,建于独龙阜上,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安葬名僧宝志的遗骨所建,寺内不有宝公塔。至明代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为在独龙阜上建造明孝陵,遂将寺和塔迁移至此,并改名灵谷禅寺。
  
    灵谷寺原有规模很大,殿宇众多,至清咸丰年间一场大火,只剩一座无梁殿,该殿因全用砖砌,不用木料而幸免于难。至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大为缩小,现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无梁殿、玄奘纪念堂及藏经楼、法堂、祖堂等建筑,纪念堂内供玄奘像,像前有玄奘顶骨纪念塔,两侧陈列玄奘译撰的佛经317册。后院为花园,名“深松觉苑”,建有松风阁,景色幽丽。
   
    1928年国民党政府曾将该寺改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有正门、牌坊、公墓、纪念塔,并将无梁殿改为祭堂,松风阁改为纪念馆。
   
    无梁殿在灵谷寺内,原名无量殿,供无量寿佛,因整个殿堂全用砖砌,不用寸木一钉,故人称无梁殿,高22米,宽53.8米,深37.8米,前后各有三拱门,四面开窗,结构坚固,风格独特,气势雄伟,是我国最大的无梁殿。1928年起,改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堂(祭堂),中供烈士灵位,四壁镶嵌110块石碑,碑上镌刻北伐阵亡姓名计三万三千多人。建国后,在殿内建造了“辛刻革命名人蜡像馆”,以“中华之光”为主题,塑了十组辛亥革命中影响最大的革命事件,分别为建革命党、宣传革命、华侨支援、武装斗争、武昌起义、建立民国、捍卫共和、国共合作、黄埔建校、挥师北伐。共塑名人蜡像38尊,大小与真人一样,再现了孙中山、黄兴、蔡锷、廖仲恺、周恩来等一代历史风云人物的英姿风采。
   
    无梁殿后是松风阁,重檐九楹,双层建筑,钢筋水泥结构,为后代所建。登阁静坐,看松冠如海,听松涛声声,别有情趣。“灵谷枫风”为钟山胜景之一。现阁内设有茶室、餐厅、小卖部,供游人休息、赏景。阁西有宝公塔,为名僧宝志的墓塔,由独龙阜迁来,塔南有三绝碑,碑上刻有唐名画家吴道子画的宝志像,大诗人李白民作的赞诗,以及书法家颜真卿的题字,三大名家杰作集于一碑,为世所罕见,故称“三绝”。
   
    松风阁后有灵谷塔,又名国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落成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5米,内有螺旋形扶梯252级,底层前门刻有“灵谷塔”三字,后门刻“有志竟成”四字。塔内2至4层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1924年11月北上时向黄埔军校师生作的告别辞,5至8层壁上刻有他于1924年6月在黄埔军校作的开学词。登上塔顶,看松涛林海,眺名胜古迹,历历在目,一览无遗。现灵谷寺景区已辟为灵谷寺公园,成为南京市民的郊游胜地。
   
    灵谷寺以东有邓演达墓和谭延墓。邓演达原系国民党奥军团长,早年参加同盟会,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1931年在上海被蒋秘密逮捕,并杀害于南京。建国后追认为烈士,建墓于灵谷寺以东的山岗上,由何香凝题写“邓演达烈士之墓”,背面刻有烈士生平事迹。谭延系国民党中央委员,曾任国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1930年患脑溢血去世,由国民党政府举行国葬,墓在灵谷寺东北山坡上,比较华丽,附近风景优美。其西有“万株桂园”,园内广植金桂、银桂、丹桂等桂树,亭台散布,环境幽静怡人,也是一处休闲、赏景的好地方。
   
    灵谷寺以东近年来新建“紫金山游乐园”,国内有我国最大的森林滑道,长450米,上下高度相差28米,周围林壑优美,山青水秀,风景如画。
 
    明孝陵

    明孝陵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第一代皇帝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初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规模颇大,前后历时三十多年才全部建成,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朱元璋登基后即标榜“以孝治天下”,马皇后死后亦谥“孝慈”,故陵墓取名“孝陵”,后人又加上“明”字。这里建筑宏伟,风景佳丽,“孝陵烟岚”为钟山胜景之一。
   
    明孝陵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神道,包括下马坊、四方城、石兽、望柱、石翁仲、棂星门,至御河桥为止。下马坊在卫岗东坡下,今南京农学院对面,是明孝陵的入口,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字,过去文武官谒陵,都要在此下马步行,以示对皇帝的崇敬,其东有神烈山碑和禁约碑。过坊即墓道开始,行750米至四方城,原为孝陵大门,已毁,旁有碑亭,现亦公存四壁,故称“四方城”,亭内有神功圣德碑一座。从四方城折向西北称孝陵神道,全长618米,两旁排列着十二对石兽、一对石柱和四对石人,颇为壮观。石兽分狮子、(左犭右解)豸、驼、大象、麒麟和马各两对,南北相对,两立两蹲,石柱即望柱,上雕龙纹。石人又称石翁仲,两对武将,身披盔甲,威武雄壮,两对文官,手捧朝笏,仪态端庄,整个兽人形象给人以肃穆之感。这段路程人们也称它为“石象路”。过此即棂星门,现仅存石柱三根。从棂星门再前行200米即是御河桥了。
   
    过了御河桥,是后部分,也是明孝陵的主体建筑部分,包括方门、碑殿、享殿、方城和宝城等建筑。纵深1250米。过御河桥向北,行200米,即文武方门,原有五门,三大两小,现仅存一门上刻“明孝陵”三字。过此不远有碑殿,殿内有清乾隆亲笔书写的“治隆唐宋”石碑一座,意即治国之道要像唐宋一样,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碑殿后有享殿,这是孝陵主要建筑之一,内供朱元璋和马皇后神位,过去文武百官谒陵都要在此祭祀。现存瓦屋三间,系清同治年间重建的。最后一座地面建筑是方城,又称明楼,用巨石砌成,中有隧道,铺石阶24级,拾级而上,迎面有石墙一座,其后即独龙阜,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处。独龙阜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丘,围以墙垣,称为宝城,上植松柏,下面即墓穴,称地宫。方城和宝城墙上都刻有精致的浮雕图案,为明代砖刻艺术的精品。方城东北还有太子朱标的陵墓。明孝陵和中山陵现在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山与孙陵岗

    梅花山位于中山陵西南,明孝陵南面,是一座不高的小山岗,处在明孝陵半月形神道乌黑之中,由于山上多梅花而得名。此山原名孙陵岗,是三国吴大帝孙权的墓地。孙权建都建业(今南京市),在位三十一年,死后就葬于此地。以后他的夫人步氏、后妻潘氏及太子孙登也移葬这里。孙权墓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古代帝王陵墓,但并不豪华,墓前无神道,墓下无地宫。明洪武年代帝王陵墓,但并不豪华,墓前无神道,墓下无地宫。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在独龙阜建造孝陵时,因它挡在前面,有人建议将其迁走,朱认为:“孙权也是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也好”,就这样被保留下来,仅迁走了墓前一对石麒麟,而使孝陵神道筑得弯曲,但孙陵岗之名被改为梅花山。
   
    梅花山上绿树葱茏,尤多红梅,还有樱、桃、杏、木芙蓉、海棠等多种名贵花木,每逢春暖花开,满山尽梁,香飘数里,前来观党者络绎不绝,成为南京市民的一种时尚,“梅岭暗香”也是钟山胜景之一。
   
    1993年在梅花山顶修建了一座博爱阁,由台湾同胞、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发起捐资建造的,名取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旨在弘扬中山精神。阁高12米,面积80平方米,内外两层,飞檐翘角,典雅壮观。登阁远眺,钟山如龙,玄武水碧,满山苍翠,林海烟岚,景色奇丽。1994年在梅花山下又新造了一座孙权故事园,占地5000平方米,内有孙权雕像和孙权故事碑廊等,来游者甚众。 
 
    紫霞湖

    在明孝陵东北部有紫霞湖,这是个深藏于山间林海中的人工蓄水湖泊,因与紫霞洞相连而得名。修建于30年代中期,由爱国华侨胡文虎捐资建造,用来汇聚钟山泉水。过去未对外开放,故知者较少。面积约50000平方米,湖水清澈,周围林木蓊郁,山青水碧,风景佳丽。有“林海中的明珠”、“南京第一无污染湖”之誉。现在成为人们避暑纳凉的旅游佳地。
   
    湖西部原有半岛名桃花坞,1994年改建为连心岛,面积约3000平方米,岛上花木繁茂,绿草如茵,还有人工沙滩,可作浴场。并修建了四座苗寨竹楼及水榭等建筑,接待游人在此度假、休养。
   
    湖附近原有一座定林寺,在古代香火较盛,是佛教圣地。相传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在此读书,辟书斋名昭文斋,由书法家米芾题写斋名。但该寺年久失修,几度兴废,近年来在其原址上新修了一座“王安石纪念馆”,称“定林山庄”,花墙环绕,建筑古雅,馆内陈设皆照原样,大小文物保存良好,其画像也是宋代名画家李公麟所绘。馆外有长廊,壁上刻有其诗作一百首,均出自现代全国名家的手迹,精彩纷呈。院中古木参天,流水潺潺,四季有景,清幽迷人。
   
    在明孝陵以北,近年来又新建一座“颜真卿碑林园”,系接受日本书道界友人的介议而建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第一期工程有牌坊、门楼、颜真卿塑像、碑廊等建筑,呈唐代风格。牌坊上“三教会宗堂”五字系颜真卿留下的手迹。门楼上刻有“书星集萃”。碑廊内除刻有颜真卿书法外,还有现代中日两国书法家的作品,洋洋大观。该园已于1992年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人参观。 
 
    中山植物园

    中山植物园在钟山南麓,明孝陵神道西侧,也是为纪念中山先生逝世而建造的,原名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创建于1929年,规模颇大,后被日本侵略军所毁。建国后,于1954年重建,占地187公顷,并改今名。园内又成立了植物研究所,园所一体,是我国四大重点植物园之一,也是进行科研和普及植物学知识人重要基地。园内有园林植物观赏区、植被分类系统园、树木园、松柏园、蔷薇园、药用植物园、展览温室等,典引种和栽培了世界各地植物三千多种,奇花异草,珍木名树,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有会吃牛肉的捕蝇草,同蚂蚁共生的号角树,与石头难辨的活石花,能改变味道的神秘果等等,令人惊奇,引人入胜。全园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有展览温室及观花、观叶、观果三个分区;南部以奇花名木为特色。整个景区幽静雅致,馨香四溢,风光迷人,每年前来观光、游览和进行科学考察者不少。    
 
    廖仲恺夫妇墓

    在中山植物园西北有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夫妇的合葬墓。廖仲恺先生是国民党左派领袖,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他坚决支持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被国民党右派暗杀于广州。翌年由夫人何香凝将灵柩运来南京,葬于此地。何香凝女士早年也是同盟会会员,拥护国共合作,廖被害后,她团结国民党内左派,与右派作坚决斗争。新中国建立后,她以古衡之年担任国家重要职务,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贡献。1972年逝世于北京,享年95岁,其灵柩运来南京,与廖仲恺合葬。
   
    廖仲恺夫妇墓位于一山岗上,墓道从左右两边盘旋而上,相会于平台,上有华表,再循石级而上,左右有方亭供人休息,墓室为圆形,背倚青山,面临前湖,周围苍松翠柏参天,环境幽美,亦是钟山名胜之一。

    紫金山天文台  

   中外闻名的紫金山天文台位于钟山第三峰天堡山上,始建于1934年,初名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现代化天文观测和研究机构。置有60厘米大型折光反射天文望远镜、太阳望远镜、人造卫星观察仪器等现代化天文观测设备,从事对太阳、恒星、行星、人造卫星等天体的观测和研究,并测时、历算、编制《天文年历》,几十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发现了一批小行星、彗星、耀星、变星等新天体,在海内外颇有盛誉。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天文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现在紫金山天文台内还保存着一批极珍贵的文物,有浑仪、简仪、圭表、小天体仪、小地平经纬仪和漏壶等,这些仪器制作精美绝伦,使用精确方便,举世公认。都是从北京古观象台搬来存放在这里的,是我国天文科学成就的重要实物资料。为了普及群众的天文知识,现在天文台已定期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人参观。“紫峰神境”亦成为金陵一大胜景。
   
    在天堡山下原有地堡城一座,与天堡城相对,位于太平门外,现城全毁,遗址上建造了紫金山索道起点站,终点站在钟山第二峰的头陀岭,海拔408米。索道全长2350米,挂有250把吊椅,单程一次仅30分钟,建成于1993年10月。头陀岭顶上端坐一尊仿青铜弥陀佛像,高4米,宽6米,重逾百吨,为钟山新添一景。钟山顶上望四周秀色可餐,还有刘基洞等名胜古迹。
 
    后湖(玄武湖) 

    后湖即玄武湖,是钟山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市内重要的游览地。东与钟山相邻,山青水秀,相得益彰。它处在南京市玄武门外,湖有五洲,即环洲、樱洲、翠洲和菱洲,风光秀美,各有特色。
   
    从南京市内出玄武门,走过两面绿树婆沾染的翠虹堤,即是环洲,洲身狭长弯曲如环,故名,洲上有两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一名观音石,一名童子石,相传系北宋花石纲遗物,原在瞻园路明代中山王途达府中,后移至此。观音石后有一土墩,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塚故名郭仙墩。洲上遍植垂柳,微风吹来,烟云飘渺,“环洲烟柳”成为它的特色美景。
   
    樱洲在环洲环围之中,成为洲中之洲,两洲仅隔一条狭窄的水道,有桥相连。洲上广种樱花树,因而得名。每当春暖花开,妃红一片,鲜艳夺目,“樱洲花海”每年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赏。沿湖还有一条长约1公里的曲折长廊,隐现于树海花丛之中,亦甚别致。
   
    梁洲在环洲北面,从环洲向北过芳桥即是。在五洲中它开辟最早,风景最佳,名胜古迹最多。早在南朝梁代这里即建有昭明太子读书台,故称梁州,著名的《昭明文选》大都在此写成。明代初曾建黄册库于此,贮藏全国户籍税赋档案。洲北有览胜楼,原是梁武帝观看水军操练的地方,原楼早圮,清同治年间重建,登楼眺望,全湖风景尽在眼中。洲西有湖神庙和铜钩井,洲上还有友谊厅、陶然亭、赏荷亭、闻鸡亭等古建筑及溜冰场、观鱼池、温室苗圃等,以供观赏和游乐。这里绿树葱茏,花草繁藏,“梁洲秋菊”是其特色。
   
    翠洲在梁洲以东,过翠桥即是。这里佳木繁多,苍翠欲滴,故名。绿树、蓝天、白云一起倒映湖中,构成了“翠洲云树”佳景。洲上有少年之家、音乐台、露天剧场等游艺场所。
   
    菱洲在环洲东面,处在玄武湖中心,与翠洲南北相对,因洲形似菱,过去又产红菱而得名。原是孤立湖中的一岛,与其他各洲不相连接,现已修建了两条堤埂,一条向西连环洲,一条向南至解放门,连古台城。洲上设有动物园,其东面水面辽阔,钟山倒映湖中,岚光山影构成了“菱洲山岗”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