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耽美修真文: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冷先远 半岛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5:56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呢效性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呢?关键在于怎样把学生懂得的道理教得使学生心服口服、自觉践行。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体验、感悟。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师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下面结合本人教学的实际,谈谈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认识。一、研读课程标准,勤于疏通教材和参考资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针对《思想政治》教材全国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作出相应的规定,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勤于疏通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教材、参考资料不能仅靠看过一遍、二遍之后,有所了解就感到满足。即使教过多年同一教材的教师也有不断熟悉和钻研的必要。因为,同一个教材在不同的学期,教师理解的程度不同,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反复阅读、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其结构、内容和涵义,才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泰然地走上讲台进行有条不紊地讲学。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教师只有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才能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才能使自己得手应心地进行创新教学。如果没有新知识的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师的上课只会因循守旧、照书说法。使学生感到干巴巴没有什么味道。学生只会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勾勾划划,不会有新鲜感,也产生不出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插进一些课外知识,一方面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勤于了解学情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依据不论是市、县还是校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都能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每一次活动,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研究,从中发现和吸取那怕是仅有的一点长处,或被你猎取一个信息,那对自己都是一个收获。层次越高的教研活动,获得的信息越可靠,当然这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出来。越是基层的教研活动,其经验越实用。因此,勤于参加教研活动,学人之长,补已之短。久而久之,博采众长,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经常修正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提高思想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状况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状况,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面对同样的一个年级、一个班级、一个学生,为什么别人能教好,而自己却教不好?为什么别人上课学生愿意听,而且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而自己上课不但学生成绩没有提高,而且,课堂上有些学生还要捣蛋,课堂秩序乱七八糟?这怨谁,只能怨自己。我们平时经常讲要以学生为本,那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正确引导他们,以平等的姿态和他们交流探索,继而在教学方法上再加以改进,教学的实效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三、改进课堂教学,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乐于接受熏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与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思想品德课必须符合学生的行为特点。现在的学生社会接触面很大,视野很开阔,他们思想活跃,接受力强,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顾学生实际,依旧照本宣科,学生会在这种“闷课”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切合学生特点,在深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活”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我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特点,特别注意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该谈的谈、该讲的讲、该讨论的讨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感觉法律的尊严》一课,可采用启发式和讲授法;内容简单易懂、条理清楚的内容,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框,可采用阅读法和自学法;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涉及学生已有一定认识的内容,如《积极地对待挫折》一框,可采用讨论法。读、议、讲穿插进行,通过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等,这种变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会比较好。去年我在讲《心中有他人》一课时,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从学生身边说起,从现实生活说起,列举了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丛飞。请学生观看录像《好人丛飞1》并注意其中哪些数据体现了丛飞的哪些善举?”学生看后回答:“丛飞先后捐赠300万元帮助了178位失学儿童,先后义演400多场,却又欠着十几万元的债务。这说明丛飞很善良、有爱心,无私、博大……”。接着老师继续播放《好人丛飞2》—— 主要是讲胃癌晚期住院治疗的丛飞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此时他的女儿诞生了。老师再次设问:“请同学们想象病中的丛飞会对女儿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五花八门,教师特别强调“爱是相互的,善心、爱心需要延续。那么中学生应怎样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呢?”学生回答“要从生活小事做起,尽自己所能,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把爱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材料引用贴切,以正面教育为主,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感强,教学效果好,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其实,心中有他人的道理学生是知道的,怎样把学生知道的知识教得使学生感动而信服呢?本课启示我们:提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以感人的事启迪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心灵。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如:1.课前搜索: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纸、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2.设疑导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的新课导入时,我首先投影了一段材料: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我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3.实践活动。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如举办演讲比赛,组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劳动,谈体会、写小论文,举办辩论会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有益活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在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塑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行为实践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它指导了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大大提高了学生行为的规范性、目的性和指导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四、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可靠保证。每个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总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经过总结与梳理会让人聪明起来。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每一学期、每一阶段、每一堂课的教学得失,再辅以正确的理论给予指导,通过自己认真的实践,使自己对教学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总之,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一直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乃至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