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赶集网个人二手房:思想品德课学习方法浅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3:37:04
思想品德课学习方法浅谈                        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新教材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穿新教材的一根“红线”。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我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导学方法认真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阐述如下。
      一、自由论坛,激发兴趣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新教材的导学,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发言时间为一至三分钟。学生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台演讲,讲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原因。如,我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要求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和引路。
    二、自设问题,学习探究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动脑、动手,是被动地学习,机械地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效率并不高。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大脑的开发,对人思维的锤炼,对人技能的培养,对人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三、成果交流,深化提高
        思想品德课学生提出了问题,也探究了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人们都十分清楚,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某项试验取得了成功,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学生也不例外。我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也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狠抓这一导学环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
      “二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交流后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二个人一人一个思想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思想”,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加强交流,增进友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对照他人寻求的问题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再次探究学习,深化提高,寻找出全面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教学如此引导,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四、创设情景,促进成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 我在执教《礼仪美化生活》一课时,把教材《爸爸的生日》这则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演“爸爸”,一些同学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有一个勤劳而艰苦奋斗的爸爸而流泪,爸爸则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女儿而流泪。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导学的基本步骤是:自由论坛,激发兴趣是前提;自设问题,学习探究是关键;成果交流,深化提高是核心;创设情景,促进成功是目的。课堂导学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具体的导学方法。这里,我们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导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还须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提高。 !!本文来自:【思想品德教学网www.sxpdjx.com】转载请注明http://www.sxpdjx.com/article-1895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