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2017校园招聘:创新方式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5:30:15

创新方式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梁康仔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社会体制、利益关系格局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矛盾日益错综复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全新的环境。如何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各种矛盾,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创新,强化“主渠道”机制,强化“非权力”影响,强化“全天候”方式,强化“精神家园”建设。

    一、强化“主渠道”机制,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先导性

    要充分利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先进文化的载体,不能“放着大河不行船”。只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良隐性文化的负面效应才能缩减到最小程度。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宣传政治思想文化工作也要相应创新。在宣传工作方面,香港特区政府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为了加强香港居民对国家的认同性,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规定了两家私营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影视短片,香港居民的国家认同感比回归前大幅度提高。只要我们采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进行宣传,针对思想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在战略上实行新的调整,体现主动性,在内容上进行新的充实,讲究实效性,在方法上寻求新拓展,增强适应性,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定得以保持。

    二、强化“非权力”影响,坚持疏通引导工作方针,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和交融性

    “非权力”的影响是当今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方式,过往在政治思想工作存在一种强制权力倾向,以权说话,以权压人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领导者对员工进行教育,往往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员工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更有甚者高高在上,乘气凌人,长此下去,容易产生隔膜形成矛盾,内部就要出乱子。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这是一个充分尊重人的时代,随着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发展,非权力因素已渐渐被领导者、管理者所关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内在的素质和人格力量,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不良思想行为采取疏通引导的方针和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帮助,已成为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以理服人,以情服人来达到疏通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结,把工作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疏导方针,重要的是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渗透、结合、交融的规律,把思想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和渗透到各种文化活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们在正确的思想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思想得到升华。

    三、强化“全天候”方式,占领休闲文化时空阵地,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性和服务性

    人们的生活时间大体分成三部分:劳动工作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和自由支配闲余时间。随着人们可支配闲余时间增多,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全天候”方式,不少事实说明,大多数党员干部出问题多发生在八小时以外,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只抓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更加注重抓好八小时以外的工作,随着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我们的工作在时间上也要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单位企业要抓好八小时以内的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保证工作一个样,班后也一个样;更重要是加强企业、社区文化方面的建设,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把他们业余时间和精力、注意力引导到有益身心的活动中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休闲时间的调节作用、陶冶作用。

    四、强化“精神家园”建设,构筑道德生活新体系,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利益、信息来源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明显增加,易产生困惑。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反映到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精神家园“四错位”,即经济规则“越位”、理想信念“虚位”,宗教信仰“抢位”、思想工作“失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略固然很多,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无数事实证明,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不少领导干部,正是放弃了政治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腐蚀,在生活上追求享受,追求腐朽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才走上了违法乱纪,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其次是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按照“以德治国”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构筑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新体系,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等精神不仅在观念上深入人心,而且在生活实践中也成为人们处事的准则。

                                                     责任编辑:朱伟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