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公考制不一定是个好东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3:23:17
公考制不一定是个好东西 熊传东     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招考参考人数为历年之最。各级机关提供5098个职位,平均15个人竞争一个职位。全国范围来看,公考热依然在升温。

  放眼望去,人如潮水的“考试大军”再度引发一连串对于公考的冷思考。尽管砭多褒少,但追逐公务员的热情丝毫未减,反倒再次刷新纪录。自然成为今天舆论焦点。

  回溯人们的就业观和志向取舍: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进入21世纪,公务员考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诚然,“公考热”犹如一场场“大火”越烧越旺,究竟是谁点燃了这把“火”?到底又是谁让这把火“旺”起来?究竟有多少人“患”有“从政”欲望?“七情六欲”为何偏偏燃烧了公考这把欲望“火”?此等问题,值得我们探究,更多的是反省与深思。

  这年头呀,“产业”是见缝插针,殊不知,“公考热”随之还诞生了一份“产业”,诸如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成追捧对象,学费动辄上万。尽管“公考保过班”、“真题解析班”、“瞒天过海班”等费用高昂异常,明知此钱出的冤枉,但依然有人“随波逐流”。无论从报名热度还是考试难度,“公考”均已超过高考、考研等其他大型考试。

  针对近几年来出现的“公考热”现象,笔者提醒公务局:公考热急需降温期待恒温——如此“热”既不利于人才合理布局,又不利于提高公务员科学选拔程序;提醒追热者:公考制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公务员不是每个人一生的“独木桥”,也不是每个人一生的最后归宿;奉劝就业者:公考热犹如一把自焚大火——这把火如果烧得不“旺”,既会影响到自己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再认识,又会伤及自身对理想的追求与梦想。

  笔者现通过三个问题逐一解读和剖析“公考热”从普象到怪象直到乱象的演变“轨迹”。

  第一,为何出现“公考热”,而且还愈演愈烈?

  特别是近两年来,公考热走过白热化阶段后呈现一派持续升温之势。就湖北2011年公考比率平均15个人竞争一个职位而言,这个“热”还有度,有地时候,甚至出现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盛况,如此“热”已上升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究其因,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助长“公考热”这把大火呢?笔者以为,一是铁饭碗的心理作梗,从而上演当今大多数女性们发起了“要嫁就要嫁公务员”的世纪呐喊;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那种强烈的“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已渗透到了一些人的骨髓,出生就为“做官”,“做官”为“当权”;三是公务员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世俗传统观点凝聚成了人生最佳职业观;四是工作稳定、“牢靠”,可以说,公考能够“一锤定音”,不担心轻易被开除;五是人们普遍认为公务员福利好,如在大多数单位取消福利分房的大环境下,如今公务员还能享受其福利分房的待遇,还有,公务员根本不用购买“几金几险”,却能享受一般人不可能拥有的“多金多险”,再如,就连公务员子女都可享受所“捆绑福利”什么医疗、上学等优惠政策;六是深受当前我国就业渠道狭窄所致,公考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唯一“前途”;七是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前提下,市场引导“不作为”,加之就业者自我创业意识淡薄。

  笔者以为,要想打破“公考热”,一要健全和完善,并打通现有的就业渠道;二要合理布局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均衡配制;三要引导就业者,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四要实现社会各岗位“福利同等”与“资源共享”,因为大多数报考公务员者,都是冲着其“丰厚”的福利制度迎难而上的;五要通过各种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平等就业、福利共享”的资源、分配与就业良序。

  第二,从任命制到公考制,公考制是否科学、公正、公平、公开?是否经得起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检验?

  可以说,从30年公考制的演变,从国家干部任命制到公考制,再到如今工人农民都可参加报考公务员等变化。我们的确看到了,公考制所彰显的公开、公正与公平,特别是2011年省公考制的“亮点”,即21省市同时联考、高层次人才年龄放宽等。但纵观30年的公考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大凡考试先笔试,再面试。按常规来讲,笔试能够得到相对地科学、公正、公平。然而,面试是无法保证的。其实,可以将其此程序颠倒过来,先初面试,然后笔试,然后再面试;二是,过去,有的单位或部门把所招考的条件,时而限定得太“窄”,时而限定得太“宽”,特别是对某些条件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政治面貌等无意识地划定了一个“死圈圈”,给人的感觉,这个“死圈圈”所圈定的所谓“条件”好像就是“先天生性”。显而易见,即便再透明的“玻璃瓶式公招”也是“黑”的,说白了,如此“死圈圈”的条件,本身就有失科学与原则,何扯“三公”?何谈“透明”?!

  然而,今年21省市同时联考,杜绝了以往有些人“赶场子”侵占公考资源的行为;高层次人才年龄放宽政策是吸纳高级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既是公考人性化的一面,又是公考务实性的一面。

  第三,公考制度能否把真正的人才选拔进来?公考制是否是一个很有效的选拔社会人才的方式?如果把社会优秀人才都集中到公务员队伍对整个社会发展有无益处?

  笔者以为,第一,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招录公务员的力度成为今后方向,这既有利也有弊,“利”在基层和一线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弊”在是否适合做公务员或做更高层的公务员;第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公务员,有的是授父母之命,有的是授责任之命,有的是授环境所“逼”,总之,有些原本不想当公务员,是被“逼”的,有的根本不是本人所愿;第三,在全社会更应倡导就业人员去从事能够发挥和施展自己兴趣特长和爱好的工作,让其在各行各业成长、成才、成功;第四,在提高公务员丰富人才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行业和领域选拔优秀人才的资源瓶颈;第五,还要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招考、任用和聘任制度的改革力度;第六,力破公务员这个“金饭碗”,打破公务员“终身制”。

  说到底,公考制并不能真正把好人才选拔进来,公考制也并非是一个很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即使把全社会最优秀人才都集中到公务员队伍,也不一定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佳“团队”,也并非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益,反之,有阻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碍于科学的全面进步,还破坏了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才资源的分配与均衡,更甚至于有阻碍全民素质的提高。

  谁来为“公考热”降温?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在美国法国等一些国家,公务员考试显得有些“冷”。当然,多半因素是这些国家已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系统,公务员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障,与企业人员没有区别;经济收入上,公务员比起其他阶层也并无优势。应该说,公务员本不应是一个“一朝为官,终生为官”的终身制职业。这事实上,是对尚不完善的公务制发出的“警报”。如果不打破“金饭碗”,如果不以限权来遏制“官场乱象”,“公考热”还将持续下去。

  综上,无论是“公考热”的纵火者,或是放火者,或是添火者,或是跳火者……请清醒头脑,把握好前途。应该说,“公考热”不仅了暴露人才流动渠道的匮乏,还暴露了公考制的滞后与懈怠。不敢想象,假设我们的精英都当公务员了,还有谁来支撑国家事业建设?公考制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公务员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归宿,不要硬撑着往火坑里跳,也休想“乘火打劫”,避开公考路,重塑就业渠,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