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瓶固定架:李树庭烈士传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01:59

李树庭烈士传略

安  生  李大昌

李树庭,1924年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家子乡范杖子村。13岁入乡塾读书,15岁后回家务农,22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班、排、连长和营参谋长。在解放战争中,他随部队从东北打到中南,先后立过五次大功,一次小功,受过三次通令表扬,一次登报表扬。 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不幸牺牲在金城川前线,时年29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蒋介石急速调遣部队奔赴东北,抢占战略要地。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在我党号召下,东北各解放区人民群众,纷纷参军参战。那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李树庭积极报名参军,先在热东独立团,后编入8纵24师72团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李树庭身体素质好,作战勇敢,所以,入伍不久就被连队称为“小老虎”。1946年我军两次攻打锦西杨杖子,他全参加了。在第二次杨杖子战斗中,他所在的2营6连负责打援和阻截逃敌。李树庭和战友们在追歼逃敌中,忍饥挨饿地跑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一座大山上将逃敌全歼,他所在的班就俘敌20余名。

1947年,24师参加了在朝阳四家子一带围歼国民党93军的战斗。当时6连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拿下四家子西面敌人据守的三个制高点。部队发起冲锋时,7班长李树庭,率领全班战士向第一个制高点进攻。他身先士卒,猛打猛冲,一个突击就把守敌赶下了山。其它两个点的敌人立刻受到了威胁,见失去了有利地势,急忙放弃高地逃之夭夭了。李树庭为攻占制高点立了头功。

李树庭十分注重自己和战士们政治素质的提高。1948年4月部队在昌图八面城进行政治,军事练兵。他积极响应师、团号召,除了带头进行“三查三整”外,还因陋就简地将门板涂上墨、办黑板报,刊登表扬稿件,鼓舞士气,帮助战士们提高觉悟。因此,多次受到师、团部的表扬。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后,72团接受了攻占锦州市郊北大梁为主攻团开路的作战任务。北大梁是敌人固守锦州北大营所依靠的一个制高点,派了重兵进行把守。72团首长命令6连担负此项任务。6连以李树庭的3排为刺刀见红排,担任开路先锋。战斗打响后,全排战士在排长李树庭的带领下,一鼓作气冲上山去,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在激烈的战斗中,7班的全体战士都壮烈牺牲了。余下的战友们在“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的喊杀声中杀开一条血路,攻占了北大梁,为71团拿下北大营扫清了障碍。战斗结束后,他们默默地掩埋了烈士尸骨,为夺取辽沈战役的完全胜利,又走向了新的战场。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不久,东北野战军奉命立即进关。 24 师经长途跋涉到达天津外围。在天津战役中 72 团的任务是夺取城郊范家堡。该地有敌一个加强营固守。为了迅速攻克范家堡,团部令 2 营攻打堡的东北面。 6 连 3 排又首当其冲地作为尖刀排。经半个多小时激战,攻占了敌前沿阵地,守敌一个连死亡过半,余部全被俘虏。这时李树庭主动请战,要求全排直插范家堡街进行巷战,以配合兄弟连队夹击敌人。守敌在遭到两面围攻的情况下,乱了阵脚,头尾不能相顾,被迫打出白旗束手受擒。 72 团胜利地完成了解放范家堡任务。

战后,72团在天津西北五道口进行整训。此时部队改变番号,72团改为45军135师405团。1949年4月在南下行军途中,李树庭所在的六连指战员们斗志昂扬,高唱“……下江南,下江南!取京(南京)沪,得武汉,解放同胞两万万……。”部队渡过长江后,步步紧追退却之敌。 5 月底部队进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的幕阜山。这里山高路险,多是羊肠小道,行军中一不留意就会连人带马跌下深谷。在艰苦的行军途中,李树庭的双脚多次磨起了血泡,走路一点一跛很是艰难,但他还搀扶更重的伤病员走路,替战友背枪,咬紧牙关坚持前进。

6月,部队到达江西安源休整,两个月后奉命奔赴广西参加围歼国民党白崇禧部的战斗。

被称为“白狐狸”的敌华中“剿共”总司令白崇禧,以他的所谓“王牌钢军”第 7 军等部在衡阳、宝庆地区负隅顽抗,企图阻止我大军直捣他的老巢广西。

为了取得衡宝战役的伟大胜利,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野战军各纵队从左、右两翼向敌军发起钳形攻势。135师奉命:“横穿衡宝公路,插入敌人心脏,搅乱敌人部署,堵住敌人退路,配合野战军主力全歼敌人”。1949年10月,当135师405团快速穿插到黄土铺时与敌相遇,全团9个连同时展开,好似猛虎扑羊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勇猛地向敌人扑去。这一突然打击,正巧打在了敌7军军部及直属队身上。敌人失去了指挥,顿时陷入混乱状态。敌我双方拚命争夺公路两侧的岗地。战斗非常激烈和残酷,每一道田埂,每一条水渠,每一片树林,每一座房屋,都须经过反复争夺、白刃搏斗,才能为我所占领。李树庭率全排战士始终战斗在最前面,他们三三两两自我组织,各自为战,哪里有敌人、有枪声就冲向哪里。他们轻伤不下火线,干部牺牲了战士主动代理指挥。战斗从9日下午4时一直打到午夜。在全团将士的奋战下,敌军部及直属队全部被歼。战后405团受军令嘉奖,荣记一大功,奖给“猛虎扑羊群”锦旗一面。李树庭在这次著名的黄土铺战斗中,表现突出荣立了大功。

1950年冬,135师进驻广西北流县。时逢春节,当地群众同部队一道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庆贺新春。这时,广西境内的土匪和国民党残匪勾结一起在各地进行暴乱,危害人民、破坏革命。我部队当即奉命转入剿匪作战。他们以连为单位进行活动,一个连进驻一个乡。这时已升任2营4连副连长的李树庭率所部进驻石弯乡。经过几天的围剿,俘匪百余人。后经侦察发现在双峰乡隐藏的敌人较多。2营首长决定集中全力围歼。遂命令4连负责攻打小学校,5、6连分别作为预奋队和攻占街里的一个制高点。

在 4 连召开的班排干部火线会议上,李树庭听完其他同志的意见,分析了利弊后,提出了“正面攻打校门,撕开口子,尖刀排猛插,消灭敌主力”的作战方案,并得到通过。

战斗打响后,小学校门被我炮火轰塌后,副连长李树庭率领 2 、 3 排攻入校院和楼内。守敌由一楼退到二楼继续抵抗。李树庭当机立断命令集中六挺机枪一齐向二楼射击。子弹射透了楼板,土匪们嚎叫着倒在地上,想活命的,马上打出了白旗。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毙敌 20 余人,俘敌 30 余人,缴获长短枪 50 余支。李树庭因指挥有方受到师、团表扬,并和数十名战士一同立了功。

1950年夏季有 73 名土匪钻到广西省岭溪县七块田村(镇),凭借占据的一座三层楼与我军对抗。我 405 团首先令5 连围攻失利,伤亡 20余名战士。 4 连连长胡志民、副连长李树庭,接受了接替 5 连对敌进行围歼任务。他们察看了地形,进行了战斗部署,要求组织强行爆破。突破敌防御后, 2 排攻击据守一楼的敌人;3 排跟进攻击二楼上的敌人;1 排组织火力组掩护。战斗打响了,全连 9 挺机枪, 5 门小炮猛烈轰击敌人据点。爆破组的战士马俊生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将炸药包贴放在楼门上,拉着导火线,轰的一声巨响,楼门被炸塌了。马俊生同志也不幸牺牲。李树庭率领 2 、 3 排战士借助烟尘冲进楼内,共歼敌 67 人,活捉 6 人,缴获长短枪 70 余支。

战斗结束后不久, 2 营 4 连进驻七块田村附近的一个村庄发动群众组建农会,打土豪分田地,组建民兵队伍,壮大我军力量。此时我军民声大振,土匪走投无路,不到半个月,前来自首的土匪达 300多人,收缴长短枪 500 多支。时隔不久,距 4 连驻地 30华里远,天堂山下的一个村民前来报告说:天堂山藏有土匪40多人,其中 1 名是国民党匪军副团长,装备重机枪 1 挺,轻机枪 3 挺,冲锋枪 10 余支和部分长短枪。他们在天堂山一带作威作福,鱼肉百姓。听到敌情后,连长决定全连出动进行围歼。后李树庭提议先由他带领一个班和一名通讯员、一名司号员去侦察,以摸清敌情。连长同意并派 1 排长黄超荣同往。经侦察证实群众反映敌情准确,当即决定智取。李树庭命令 6 名战士分成两个战斗小组。各据一个山头;李树庭和排长黄超荣等 10 人占据另一个制高点,分头进行埋伏。李树庭写了劝降信,请报告敌情的那个村民给匪首送去,让他向土匪头子讲:“解放军大部队来了,把你们包围了,想死还是想活,想活着就派人同解放军谈判。他们有优待俘虏政策。”土匪们争相看了劝降书后,惊魂丧胆,欲战不能胜,欲降不甘心。正在处于踌躇不决的时候,李树庭命令司号员吹起号角,并大声疾呼战士吃饭,饭后消灭敌人。土匪们听到号声和山上喊叫声,误认为是来了大部队。不投降会全军覆灭,投降或许有条生路,便向送劝降书的村民说:“你向大军回话,我们同意谈判,但要保证五条: ( l )八路军派人到我们住处谈判;( 2 ) 交枪投降后,保证我们生命安全;( 3 )投降后保证我们家属安全; ( 4 )保证个人物资财产不受损失; ( 5 )不能将投降人员交给地方政府处理。”李树庭考虑敌人意见后,让一排长黄超荣代理指挥,他带领通信员和 3 名战士前去同敌人谈判。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意敌人提出的条件,命令敌人交出全部武器,没费一枪一弹,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此次智剿土匪的光荣战绩,刊登在中南报和军报上,李树庭又立下一大功。

1953 年5月,135师入朝参战,6月,向朝鲜中线开进。7月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城一线展开了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 135 师于7月10日向金城前线开进。奉命与友军一起攻歼梨船洞一线守敌。在我军强力的打击下,梨船洞之敌溃败南逃,我师乘胜向敌纵深猛插,占据巨室里一带,痛歼反扑的敌人。在巨室里北山一线的新占领阵地上,既无坑道工事做依托,粮弹运送又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军指战员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为祖国争光,为毛主席争光,为打好出国第一仗的战斗口号鼓舞下,英勇奋战十二昼夜,巩固了所占领阵地,取得了全军歼敌6250 名的辉煌胜利。 2 营参谋长李树庭在深入4 连,指挥进攻八O 高地时不幸牺牲,为中朝人民献出了自己的年青生命。他同全师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一样,为135 师战史写下了光辉一页。

(潘  杰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