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系统:于尽忠烈士传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1:42

于尽忠烈士传略

孙玉琢

于尽忠,男,原名宇文尽忠,曾用名宇文化。1922年3月15日出生在河北省行唐县南桥镇西杨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妹妹,全家共六口人,仅靠其父种田和母亲织布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于尽忠幼年读小学时,勤奋好学,深受老师赞扬,后因家境贫寒,初小四年没念完,就中途辍学在家种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于尽忠家乡成为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后来在太行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执行减租减息政策。其父宇文洛喜是村农会会长,为了应付日军扫荡,又兼任了伪保长,暗地做了许多有益于抗战的工作。少年时代的于尽忠亲眼看到封建地主对广大农民的欺压和剥削,在幼小心灵里燃起了反抗的火焰。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的侵华暴行,使他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更加忧心如焚,从此就萌发了为国尽忠的思想。

1938年初春,年仅16岁的于尽忠参加了革命,他担任西杨庄村抗联青年救国会主任,团结进步青年,积报参加抗日活动。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半年后被调到抗联行唐县第五区工会工作。当时区工会又称工人部。主要任务是,提高和改善工人的福利待遇;配合农会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征集公粮;掩护我党政人员到敌占区开辟工作。虽然他在工会里面年纪最小,但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能够立场坚定,敢挑重担,颇得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欢迎。他经常给部队当向导,出入在敌人严密封锁地区,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到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为保存实力,八路军主力部队暂时撤到外线作战。行唐县五区只留下少数地方武装坚持斗争。于尽忠不仅积极宣传群众,做好撤退的善后工作,同时还带领群众挖地道、修夹壁墙开展游击斗争,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 1944 年,于尽忠被调升为抗联行唐县五区工人部部长(即工会主席)。 1945 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八· 一五”日本投降后,太行区党组织根据党中央的部署,抽调一批干部到东北开辟根据地工作。 9 月 16 日,于尽忠告别父母和妻子离开了家乡,同其他 50 多名同志一起第一批到达东北。不久,又在薛明和郭卫人带领下去营口,于尽忠任营口市职工总会会长。

1945年11月,于尽忠带领部分工会干部,深入到市内几家大的工厂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先后举办了三、四期工人训练班,进行启蒙教育,提高工人对共产党的认识,增强共产主义信念。经培训的 100 余人,很快在工人中,形成了骨干队伍,接着工会组织在营口纺纱厂、海关、电业局和电话局、启东烟厂、东亚烟厂,关东、生生和三明火柴厂、造纸厂以及市内各区成立了工会。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分子,先后动员了千余人参军参政。

在这同时,于尽忠积极组织接收敌伪物资,发动工人恢复和分展生产。当时,营口市有些工厂企业的领导权,仍为官僚政客和不法的资本家所把持。在营口市委的领导下,于尽忠通过工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与他们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严厉镇压了那些与国民党相勾结、长期欺压工人、奸污女工和大肆侵吞国家资财的不法资本家,不仅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也稳定了社会秩序对营口市解放初期民主政权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营口发起疯狂进攻,我军实行战略转移。营口市职工总会,随同党政机关撤出营口,到营口县开展游击斗争。于尽忠担任武装工作队副组长,他每到一个地方,总先是访贫问苦,设法救济穷苦百姓,深受群众的爱戴。特别是对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在营口县沟沿八颗树村活动时,将身边仅有的 500 元钱送给了队员刘正文的母亲,帮助老人家解决困难。他还经常利用各村“唱野台戏”的机会,登台宣传党的政策,并严厉警告国民党清剿队必须停止作恶,否则不会有好下场。看戏的群众当中,时常混杂着清剿队,他不怕挨“黑枪”,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在对敌斗争中,于尽忠表现了机智勇敢和富于牺牲精神。1946年8月11日,于尽忠和陈权带领10多名武工队员左敌占区旗口长沟沿一带活动,晚间就住在一个姓范的群众家里。第二天拂晓,于尽忠准备到县长马成德住处请示工作。他刚走出大门,就发现有几个行迹可疑的人。他立即返回屋内.对陈权说:“有情况,赶快撤!”这时,外面已响起了枪声。他沉着应战,和陈权一起,在房主人的帮助下,掩护队员突出重围。

1946年冬,于尽忠奉命和张杰、刘正文、曾兆义到大连地区找辽南主力部队,为县武工队筹集冬衣。当经过万家岭慕村时,与国民党军队相遇,并被包围在突围中,于尽忠抢占了山梁,本来一过岗就可以甩掉敌人脱险。但他发现其他同志还没有跟上来,正被敌人机枪压的抬不起头来时,他急中生智,忙脱下自己的棉大衣,挂在一棵树上迷惑敌人,同时向敌人方向用短枪射击,将敌人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3名战友安全脱险了。而他自己却由于目标暴露,不幸中弹,献出了宝贵生命,时年24岁。

(崔云鹏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