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大夫官网:::【躬耕锦绣】::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1:21
实施创新教学 要从备课做起 梁志鸿 李龙华


    一、 要深入了解学生

    传统的备课虽然也要求了解学生,但这是一般的了解,对创新教学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中当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除了要事先了解学生对相关的政治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外,还必须进一步把握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学习要素。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预测课堂反映和评估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寻找的教学切入点,如果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征,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能,有层次、有坡度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较好地预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会遇到什么样的学习障碍,从而认真研究和确定如何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二、 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中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灵魂,具在举足轻重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定位,关系到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实施。因此,教师除了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还要仔细研究并确定学生形成什么样的的思想认识和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节课,如果我们在备课时把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在教案设计中就有可能把重点放在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远景目标上。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把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有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问题。如让学生思考:我国的经济改革走向何处,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社会腐败、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的现象?怎样想象我国本世纪中现代化远景目标实现时的国际地位?教学目标不同,教学过程中的侧重就会有很大差别,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是否仅仅局限于小小教材,局限于小小课堂。

    三、 要重新审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原则和要求

    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切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正确定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过去,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几乎都局限在政治知识的认知领域,突破重点的方法往往是教师精讲细讲,使学生听懂了记住了,就认为是成功的政治教学。创新教学则要求教学目标从认知领域向非认知领域扩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要相应地向非认知领域扩展,在设计课堂提问中,“是什么”之类的内容不应是教学中的重点,要把侧重点放到“为什么?”、“还有什么?”这类内容上,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内容才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解决。如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发表意见,形成“百家争鸣”的课堂气氛。一个学生提出的看法可能引起其他学生的补充,也可能激发其他学生产生新的看法。同学之间互相刺激影响,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必针对重点、难点准备得滴水不漏。可多留些余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填补。教师备课时主要思考的应该是怎样引导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

    四、 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教学内容的机会

    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一般需要经过教师提炼要点来展示。教师归纳的教学要点,在课堂上通过板书反映出来,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教师把教材要点和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固然有节省教学时间的作用,但是,这种做法明显弊端是教师的思维方式取代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创新教学要求把学生视为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每个学生用相类似的学习材料,根据个人的知识积累、思维特点等等的不同,在自行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像同样一堆石膏,在不同的雕塑者手中,会出现不同塑像一样。教师在备课时主要不是考虑课堂上该板书些什么内容,而是要估计学生在对有关知识进行自主建构时会出现哪些不足,会遇到什么盲点,该如何指导。在这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学法,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熟练、独创和富有创造性地应用政治知识的能力,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要机动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

    首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源于教材,并略高于教材;要重视教材,但不是照本宣科。在备课时,围绕学生创新精神这一主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对课外资料有所选择。如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内容可以相应增加,对一些死记硬背的政治知识点可以相应减少,尤其是只能显示教师“教”的风采,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并无多大帮助的内容和步骤,教师要忍痛割“爱”。因为创新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不是教师。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政治教师处理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
     其次,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敢于重组教材内容,调整教学顺序,“导入新课”不一定要先复习旧课,“本课小结”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更不必勉强地引入下一节课。过于“完美”的教学流程设计,不一定符合创新教学的要求。最重要的“讲授新课”环节,要改成师生共同研究新课,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寻找政治知识点及知识块之间的联系、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社会热点与教材之间的联系等等。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评价一些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探究政治的兴趣,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途径。

    (2003年发表在《当代教育》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