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说事:::【躬耕锦绣】::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0:25:14
借文学知识之叶,衬政治教学之花 梁志鸿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翱翔的水鸟在江河碧波的反衬下,更显得羽毛洁白莹亮;怒放的山花得到青翠的山峰映照,更显得红艳明丽,如火吐焰。唐代大诗人杜甫运用绘画艺术中颜色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强化景物的色彩效果,深化了诗人意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相互陪衬的现象,政治理论与文学知识也存在着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道理。文学知识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艺术性,常使学生浮想联翩,经久不忘。相对而言,政治课中讲授的政治理论是较为抽象的,难免给学生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印象。那么,能不能在政治课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文学知识,以增强其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是可以的。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使用文学语言,创设意境、渲染烘托气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果用充满情味的文学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预定的包含正义情感的意境之中,让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将会收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文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资产阶级对亚、非、拉的疯狂掠夺时,教师如果情绪高昂、语调悲愤,学生就会深受其影响而义愤填膺;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教师可脚步匆匆、声音洪亮、动作一张一弛,富有感染力,学生就会觉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借用文学作品激发兴趣的联想,调动学生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

    “形象大于思维”,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其形象的事例或比喻,既将政治课形象化、艺术化,又振奋了学生精神,活跃了思维,教学效果升华到最佳状态。
    例如,在讲授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资本家的剥削时,可借用语文教材夏衍的《包身工》这篇课文讲授,通过对包身工一个侧面的理解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批判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切向钱看”的现象,可借用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葛朗台和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等,这些在文学作品中描绘得栩栩如生的拜金主义形象必然引起学生由衷的厌恶和鄙视。通过这种借助文学作品生动形象而又有深刻内涵的教学,其产生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运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说明事理,增强教学形式的艺术性和教育内容的感染力

    政治课肩负着教学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将文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高级形式,具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治课教学中可采用的文学体裁有诗歌、楹联、寓言、小品等。尤其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在我国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在课堂上巧妙引用一些优美的诗歌,可增强政治课的韵味和教学形式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封建社会“地主致富、农民受苦的总根子”时,我引用唐朝诗人李绅的诗歌《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接着,我启发学生思考:农夫为什么会“饿死”?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便加深了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致富农民受苦的总根子”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又如,引用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以说明必须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思考事物,以便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再如,引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矛盾的特殊性,引导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用政治语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四、引用文学掌故使复杂问题简明化,深难问题通俗化

    我国汉语中的文学掌故,源远流长,语言简练,含义精辟,熔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给人智慧启迪、情感陶冶和美的享受。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引用这些掌故,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而且能使深难问题通俗化。
    例如,用“朽木难雕”典故来讲解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用“田忌赛马”来讲解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框时,穿插《南村辍耕录·寒号虫》中记载的“得过且过”的故事;至于说明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用“杯水车薪”一典简明通俗,毋需赘言。

    五、巧用文学修辞手法,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

    对政治教材中出现的个别重难点概念,仅仅从道理上解释或从逻辑上推导,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如果巧用文学修辞手法去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内容,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排比、拟人、反复等。
    例如,用“脚与鞋”的关系,比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用“开窗户与安窗纱”的道理,比喻对外开放与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的关系;说明比较法的重要作用,可用排比句:比较明是非、比较辨真伪。还可以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美国三权鼎立犹如“三面人”,国会、总统、法院各占1/3面孔,互相牵制,而又面目狰狞,充满虚伪性。
    上述的几个方面,是我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新方法,学生们反映说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原来以为较为枯燥的课程变得更生动有趣了。虽然每一次备课前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对我们辛苦劳动的一种难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