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玟岐 13:师生关系漫谈(刘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1:09

师生关系漫谈(刘军)

2010年05月29日 14:44:58 来源:肥东县山王初级中学【字体:大 中 小】

近教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师生关系。宋濂在文中写他成年后向老师求教时态度毕恭毕敬,遇到老师训斥时是“不敢出一言以复”;再反观当今课堂上学生们的种种表现,是不是让现在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羡慕不已呢?

 

我并不羡慕。

 

那样的课堂是老师的“一言堂”,师生间没有平等的交流,没有共同求索知识的快乐,没有教学相长的共同收获。当然,我并不想责备谁,因为在那时,学生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渠道过于单一,遇到问题时除了自己读书求解之外,就只得向“名人硕师”请教了。那时的老师是知识的权威,是学问的集大成者,如宋濂一样对“圣贤之道”有着仰慕之心的人对待老师是那样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今天呢?资讯如此发达,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如此之多,他们还会那么在乎老师吗?

 

在不在乎老师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自己。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尽力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现状,使学生们觉得离开了老师自己学习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他们又怎么会不在乎老师呢?老师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里。如果还像古时候的老师一样,以为自己是知识唯一的化身,照本宣科,毫无创意,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最终处境怕是不妙的。

 

那我渴求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

 

简而言之四个字——良师益友。

 

为“师”易,为“良师”难。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学算起来,得有多少位老师教过我们啊,可是至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又有多少呢?而这让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大概就是所谓的“良师”吧。何谓“良师”?我想这样的老师一定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满含着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充满着敬畏之情。就拿我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来说吧,我自己是不是喜欢语文呢?我又该如何让尽量多的学生也喜欢上语文,热爱祖国的语文文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呢?当师生关系以共同的学科爱好和求知欲望相联结的时候,恐怕才是最牢固的,也是最有创造力的。而所谓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情则是要认清我们作为老师这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白我们的受教育对象作为未成年人所具有的可塑性和无穷的潜力。当一位老师带着这样的态度和胸襟走进课堂,和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时,我很难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良师”难得,而对于学生来说,“益友”似更难求,因为这和传统中的师生关系是格格不入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师道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说的话似乎都是真理,容不得做学生的质疑。这种观念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师的形象,但已和我们这个时代相去甚远了。其实作为学生来讲,他们不仅希望从老师那里学来知识,习得能力,更希望和老师成为知心朋友。他们希望老师能多关注其日常的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老师能走进他们的心灵。而真正的教育总是要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总是要让他们有茅塞顿开、柳暗花明之感的。

 

古人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我想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恐怕应该对师生关系给予更多的理性的思考。平心而论,师生关系的好与坏,根子在教师这一边。既如此,那就让我们对教育、对学生、对未来多一些热爱,多一份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