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查询空军指挥学院:《糖尿病考》转载心灯文章(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03:54
《糖尿病考》转载心灯文章(下)2009-07-08 17:27     这里我用了两个必然,目的是给大家提高警示。捎带讲一个哲理故事,大家就会明白这个警示多么重要。

    二十多年前,中国各个行业刚开始搞职称评定,某单位某科室里给了一个“经济师”的名额。但是有两个老同志完全符合条件,都是马上50岁的人,学历同等,同一年参加工作,都要快退休了,很可能这次评职称是末班车,以后恐怕再也没机会了。这不仅是影响一级工资的问题,还牵扯级别待遇问题,工作评价问题。但是二者只有其一,最后只有一个人评上了,落选的那个人想不开,工资、级别待遇倒没什么,关键是自己的工作没人家干得好啊,同志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请了病假在家不愿出门,这里不舒服,那里不痛快的,结果一个月下来,真的有病。到医院一查,“肝癌”中期,开始找了一个老专家,一问原来有肝炎病史,主要是“郁闷”引发和加重了原来的病情,建议保守治疗。中期保守治疗的话,有可能没事,最少也能活几年,家人不放心,又找了个年轻的专家,这回的意见是动手术,理由也很对,如果这样的心情发展下去的话,病情会越来越重最后决定动手术。结果手术台没下来人就完了,人在极坏的心情下,连手术台这道坎都过不去。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评上职称的那个同志还活得好好的,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他也有肝炎史。尽管这是个现代寓言故事,可我经常想:如果那个落选的同志评上了呢?他现在是不是还活得好好的?评上的那个同志如果落选了,他会不会死?如果两个人都没评上或者一开始给两个名额,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呢?当然,结局“必然”只有一个,但这里面确实存在着很多“如果”,也就是存在着很多“偶然”。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必然的。但死于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而死就是一种偶然,这就是哲学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偶然是必然的条件,必然是偶然的结果。一个人从健康到血糖高,从血糖高到II糖尿病,再从II型糖尿病到I型糖尿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偶然”, 所以不要忽视这些“偶然”,如果我们不让这些“偶然”发生,糖尿病以及并发症就不会成为“必然”。

第四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辩证法,任何事物都要辩证来看待。搞任何研究都一样,如果不会运用辩证法,那么事情不是辩得越来越透彻,反而会把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上章结尾讲了一个辩证法,这里再用一个辩证法作为开篇。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但是很多时候,现象被一些假象所替代,那么对本质的认识就产生错觉。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一种不真实的现象,它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虚假的表现,假象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属于客观的范畴。错觉则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怕的就是主观上的判断错误。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大西瓜,一个小西瓜,如果要买的话,大多数人会挑大的买,因为大的长的时间“长”,肯定比小的熟。这就是不懂瓜,把假象当真象,所以任何事情,辩明真象,不要被假象或者错觉所迷惑是最重要的。

    某企业老板开宝马私家车。一天发现车出毛病,因在保修(相当于我们的公费医疗卡),就找到厂家特约维修点某家大型汽车维修站。维修站领导很重视有身份的客户,以盼长期受惠,况且名车又是“金贵之体”,大有利润可图。反正是厂家买单,于是直接安排值班主任技师亲自负责。

    主述:在刹车或拐弯的时候,会听到“咯哒”响声。先上监测线进行全面“体检”,数据通过电脑打出来,一切正常。于是又用本站耗资1000万刚从某发达国家进口的目前世界最先进“彩超声波分析仪”,检查结果仍然正常。主任技师想:既然有响声,应该是传动系统的问题,就叫来传动技师。方向节、方向盘、驱动轮、驱动轴、传动轮、传动轴挨个查了一番,还是没查出问题。他俩个想:是不是底盘可能有问题,于是又叫来底盘技师。这次连轮胎、轮毂都没放过,仍然没找到毛病,这次三个人犯了难,经请示领导找来本站正在休班的具有30年丰富经验的老专家。老专家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排查,还是没找到毛病。这次是四人犯了难,怎么办呢,于是把本站所有专家都召集到一起,召开专门的会诊研讨会。所有到场的高手集思广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不愧是高手,引经典据、旁证博引,确实提出了几个让人看来无懈可击的方案。这次应该万无一失了吧,可结果令人更加不可思议,所有方案一路下来,还是没解决问题。这次是大家集体犯了难,于是领导急了,围着维修站转起了圈,骂起了娘:这么多专家竟然没一个能给闹明白的,都是白吃干饭的呀?

    这时一个打下手的学徒工开了言:能不能让我试试?所有专家瞪眼大怒,有的竟吼出声来:你算老几,你吃过几两咸盐?领导看也实在没办法了,也就算“死马当活马”医吧,点头同意。学徒工对“宝马”的主人说:你能不能开车带我到路上转一圈?众专家狂笑不止,有人甚至笑得岔了气:这小子原来想过过“富”瘾?“宝马”的主人也不相信,也有些生气,可一点招也没了,只好试一试。于是让学徒工上车,带他兜了一圈风,学徒工下车后,面对所有不屑一顾的专家们肯定地说,“把后备箱打开吧,里面有东西碰撞车体。”宝马主人打开后备箱一看:果然是昨天打的保龄球忘记拿了出来。

    这当然是个现代寓言,可类似的故事经常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故事的主人公。说明什么呢,有的问题并不一定复杂,用复杂的思路看简单的问题,问题也就复杂了。有时解决问题不一定靠经验而是靠的灵活。除了精通业务之外,还要具备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些老思路、老办法、老观念解决不了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都应该换个新思路、新办法、新技术去尝试?这就是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大于行动,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有些事物的“本质”被层层迷雾笼罩,其现象光怪陆离;那就看我们是不是善于思考,能不能甄别假象与真象,能不能揭开各个假象透视本质的真面目。

    糖尿病患者身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也是“看似真象实则假象”,我们通过判断和分析,就明白这些道理。

    糖尿病假象一: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这里面有一个共性,都是对中小血管及微血管的损害,现代医学界对这些现象达成的共识是,血糖高==>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或微小血管栓塞)==>循环障碍(缺血性病变)。这就出来一个关键问题要辩清,是糖对血管造成的损害?还是血管病变造成的糖尿病?这也是因和果的问题。(1)如果是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那么它为什么不侵犯大血管?(2)如果是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那么患者长期吃药降糖,血管病变应该越来越轻,最起码不会加重,结果是这样吗?(3)不仅血管病变没减轻,而糖尿病本身为什么也越来越重呢?(4)所有这些并发症的结果都是因为机体“缺血”,从而导致系列病变的逐步加重。也就是说这些病变的演变不是因为那里的糖高造成的,换个角度讲,就是病变的地方不是因为糖高而是因为缺乏营养(糖低)。

    既然降糖解决不了血管的病变,那么解决了血管病变是否能使这些症状见轻或者消失呢?这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先解决了血管病变,改善了循环,一系列的病变逐步好转,血糖也随之下降,那么说明我们发现了真象,找到了问题的实质。

是不是这样呢?通过下面的探讨,我们看看结果就会明白。这些就象高血压一样,又是一个“因果倒置”案,而如果我们把因和果倒过来看,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原因是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的循环不畅,即而造成病灶区域能量(糖)的缺乏,对糖尿病每个症状都找到了合理的答案和解决的办法。

   (1)糖尿病足病变,一开始只是脚趾甲发灰即而发黑,这是“血脉不活”营养匮乏的表现。当营养匮乏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溃疡性糜烂,溃疡的原因也是营养匮乏,而伤口的愈合==>T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阻止病毒和细菌入侵==>人体有创伤的指令由各种形式被人体检测到,伤口附近细胞开始有丝分裂,以自身DNA为模板和指令,生长出新细胞==>伤口愈合,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全部依赖于营养的充分供给,如果我们把循环打通的话,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将在《糖尿病自诊自疗详解》介绍。

   (2)神经性病变,典型症状是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这也是营养缺乏造成的神经感觉迟钝、神经不敏感。前期通过刮痧和拔罐把瘀堵的经络打通,症状就会明显消除。

   (3)皮肤病变,典型症状是会阴瘙痒,在这个地方拔罐,会出黄色或红黄水泡,说明里面有炎症或者叫“毒气”。这些东西出来了,那里自然就不痒了。

    所有这些并发症都是因为循环不通畅造成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疏通经络,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引血疗法”。只要把“好血“(带营养的血)送过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这种情况也属于所谓“并发症“的一个现象,为什么我列了1、2、3,而没把它列为4,就是想重点讲这个问题。这也是现代临床漏掉的一类“并发症”现象。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边肩膀疼痛的现象,一般大多都是左肩膀疼,大家都认为是“肩周炎”,所以也按“肩周炎”对待。其实这也和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因为这条胳膊瘀堵血脉不通造成的。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如果在两个手同一个手指上采血查血糖的话,你会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两边的血糖不一样。当然是忽略指标误差的情况下,它们会相差接近0.5—1.5。血糖越高的人差别越大。为什么不用胳膊“静脉采血”而用“指尖采血”比较呢?因为胳膊上的静脉血是交换完的血,此时血糖是最低,如果采用两只胳膊的静脉血查血糖,数值低差别就不是很明显;而指尖血是“混合血”,还有一部分糖份没有消耗完,所以采用两个指尖的血查血糖,数值高两只胳膊的差别就大,就容易辨别这个现象。哪只胳膊血糖低呢?你肩膀疼的那只胳膊低(也有特殊情况,详细原因在《糖尿病自诊自疗详解》探讨),为什么呢?因为肩膀疼的那只胳膊前边瘀堵了,送过来的糖少,也就是说这条胳膊得到的糖少。

    这就回到了前文讲过的“糖利用”问题,就是说,血糖高不仅仅是胰腺和胰导素出了问题,是身体应该消耗的糖没有消耗掉。不是“进”的问题,而是“出”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血液里血糖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身体里很多地方缺糖,这也就不难理解糖尿病人最普遍的现象“身体乏力”,这都是能量不足的表现。

    糖尿病假象二:胰岛素抵抗,以及相对不足论。由于糖在血液里转游进不到细胞(组织)里去,所以现代医学怀疑胰岛素抵抗,进而形成了上面的糖尿病发病原理。既然胰岛素是帮助血糖进入细胞(组织)的钥匙,那么在胰岛素给细胞(组织)打开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进不去呢?这就要换个思路看问题了,细胞(组织)里是不是没有空间呢?

    这个设想对不对呢?我们接着探讨,我们上楼或者跑步,腿会发酸不适,这是因为能量消耗的快,肌肉(仓库)里的储存耗完,需要血液送糖及时补充过来。平常是随消耗随补充,所以我们不会感觉到什么;而当消耗过快补充不及时的这段间隔,我们就会有不适的感觉。同样,我们休息一会,等营养补充上了,各种不适的感觉也就会消失,身体就会又有劲了。这就是身体仓库的作用,那么仓库为什么没空了呢?还是因为瘀堵栓塞。

   (1)由于微血管堵塞,或者肌肉僵硬、粘连、肿块、硬结,挤压血管造成循环障碍,血液不能顺利把糖送到肌肉里某个地方或某个区域,又被血液带了回来。

   (2)瘀血堵塞,在《高血压考》里我们讲到了瘀血,这些瘀血“滥竽充数”, 只在那里起坏作用(经常造成疼痛),所以糖份进不来。为什么瘀血是黑的呢?也是这个道理,这些瘀血是死血,不再参与循环了,也就没有了养份,瘀血因为缺氧才变黑。

   (3)某些部分皮肤皮厚、肌肉僵硬粘连,“通透性”很差,氧气进不来,糖存在那里燃烧不了,也就是说那里的糖老是满的,新的来了“挤”不进来,血液只好把糖又带回去。

    为什么这样呢?我们知道,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氧化过程,我们在上面文章里已经介绍了,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热量;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人体除了通过肺呼吸进氧以外,最大的来源是皮肤呼吸,人体的皮肤是最大的呼吸系统,已往我们只注重肺呼吸而忽略了皮肤呼吸,所以身体很多因能量缺乏造成的疾病,是因为缺氧不能完成新陈代谢,而缺氧的“真凶”是皮肤。以往只注重检查肺功能而忽略了皮肤的功能,一查肺功能正常,这些病就又成了“疑难杂症”,又不知道怎么治了?很多皮肤病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刮痧清理杂质恢复皮肤的呼吸功能,很多皮肤病也会痊愈。这里又出来一个重点,糖尿病人大多有“气短”的感觉,查一查肺功能,有没有肺栓塞等,解决了肺病,血液循环中增加了氧气,血糖也会下来一部分。

    已往认为人体的氧交换分两个过程,在肺循环交换称为第一次交换(携氧),在微循环交换称为第二次交换(卸氧),就把最重要的皮肤交换给漏掉了。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为糖尿病防治打开了新的探索空间,也就是说,糖尿病是因为缺胰岛素呢?还是因为缺氧呢?还是二者都缺?同样,我们通过调理肺病或者给皮肤刮痧,清理出来杂质,增强了皮肤的通透性,氧气增加了,你看血糖能不能下来?糖尿病人的两个腋下都长了一些或很多小“肉猴”,那就是因为肌肉里的杂质过多给“拱”出来的。同样,疏通了循环清理了杂质,那么“肉猴”也会消失,血糖也会下来。

    同样道理,“糖仓库”还有一个,那就是肝脏。上面也讲过了,糖的去路一个是进脂肪,另一个是合成肝糖元。如果肝脏出了问题,糖元就无法合成或者无法施放,关于肝脏对糖的转化和调节机制,有专业文章专门论述,我们无须探求的很细,我们只要把肝脏的功能保护好和调理好,让它工作正常就行了,所以对肝脏的保护及修复是糖尿病康复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说明脂肪肝及酗酒是糖尿病的天敌。

    探讨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伴随有高血压,或者高血压患者伴随糖尿病,因为它们发病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血液粘稠瘀堵栓塞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另外在《高血压考》里也讲了一个原因,就是高血压患者如果吃了利尿类的降压药,也导致血糖高(假糖尿病)。我也说了,如果再盲目吃降糖药的话,就会吃成真糖尿病,同样道理,因为血糖高、血粘,如果吃降糖药造成机体更加缺乏营养,身体也会为了给缺养的地方补送营养而产生“自救”,也就会升高血压。

    孕妇血糖高也是这个道理,孕妇怀孕期间进食过多的多糖营养品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象妊娠高血压一样,孕妇血糖高也是因为胎儿某种体位压迫血管丛,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孕妇的腿部水肿虚胖就是典型的现象,如果在腿上采血查血糖,那里也会是低的。所以孕妇的血压高和血糖高,随着胎儿的降生,就会自动下去,同样,在怀孕期间为了降压降糖,对虚肿疼痛的地方进行按摩,天天用开水泡脚等措施,就会使症状好转。

    综合上面所有的探讨,我们就会逐步理解和明白,糖尿病的发病不单单是一个因素造成的,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因人而宜,都要逐一排查,所有问题都要逐一解决,否则康复无从谈起。

第五章

阳光是否还会灿烂?

    我在导论里用“阳光下的迷失”为题目,在这章里用“阳光是否还会灿烂”做题目,为什么呢?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也不可怕,怕的是一些假象被当作真相,又怕的是尽管我们经历了风雨,但是当彩虹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迎接久盼的阳光?

(1)当我们知道了仓库出问题了,是不是要清理仓库?

(2)当我们知道管理员出问题了,是不是要协调管理员?即便是胰腺分泌出了问题,越不吃东西,它越得不到营养,它的恢复从何谈起?

(3)血糖降得越低,身体缺糖的地方越得不到糖,如果我们在乎指标就拼命降糖,而如果我们在乎身体、在乎生命,那是不是做我们应该做的?

(4)为什么不敢吃糖?血糖高,不是我们吃的饭多,而是吸收的糖份用不了,不能顺利进入细胞,不能顺利的转化为能量、脂肪、蛋白质,也就是不能顺利的消耗。我们是不是该把糖送到它该去的地方?

(5)一方面血糖居高不降,另一方面身体能量缺乏,每天吃的那点东西仅够“生存”的需要,身体的本质问题越得不到修复,是不是病就会越来越多越重?

(6)糖尿病人,越减少吃糖,是不是并发症来的越快?

   (7)市场大肆推崇“无糖食品”,那是商家的利益,我们为了“嘴馋”,就花大钱买来“无糖食品”过瘾。“甜”和“粘”是不是糖的共性?既然没糖还有什么吃的价值?没糖怎么会是甜的?没糖的面粉怎么会发粘的?这不是高深的医学,也不是尖端的科学,这只是普通的生活常识。竟有人信!并且是很多人信!况且竟有人被天花乱坠的文章和讲座所迷惑?甜的就有糖,有糖才会发粘,无糖面粉没糖能蒸成馒头?

   (8)牛和羊是吃草的,照样生血、长骨、产奶,它们身体也照样产糖。糖尿病不让多吃糖,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到处找低糖食品,到处找降糖食物,我们还吃饭干什么?我们吃进的食物就是为了转化成糖,才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和正常活动,包括生理活动、思维活动以及行为活动。其实我们天天摆脱不了糖的影子,人即使一点甜的都不吃,其它食物照样会合成糖,吃菜也会转化成糖,吃肉也会转化成糖,只要我们吃能吃的东西就会合成糖,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本能,想躲都躲不掉。否则我们的体温哪里来的?我们的力气哪里来的?

(9)过去的中国老百姓穷,什么都吃不到,一个月吃一回肉,那时候得的是“贫贱病”,营养匮乏,现代人富裕了,想吃什么吃什么,天天大酒大肉,却又得了“富贵病”。营养过剩,确切的说,应该是“营养混乱病”。那时候是有什么吃什么,而今天的我们已经不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人家一说吃虾补钙,于是就多吃虾,其实是“吓吃”,现代人的现代病,不是补不补的问题,而是身体能不能吸收的问题?能不能转化的问题?能不能利用的问题?能不能代谢的问题?

(10)爷能吃一两肉,到了爹,能吃一两半肉,再到了孙,能吃二两肉,这是人类循序渐进的进化过程。人类吸收、消化、利用等系列功能是一点一点转化进步的。爹吃一两肉,而到了儿就吃半斤或更多的肉了,身体能不出问题吗?

(11)一个人好吃肥肉,而且吃了一辈子肥肉,结果倒也活了80多岁,而又有人想吃肥肉,吃一两次,身体就受不了,结果得了病,这就是“个体差异”,现代西药都在动物身上做试验,完了按照数据结果再用于人类服用,人与人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更何况人类与动物有着天壤之别。举个例子:PPA曾用了相当年,一拉肚子吃点就好“很管事”,可后来发现会造成骨质疏松,专家就建议不让用了。阿斯匹林近年发现会造成眼底血管出血,专家也建议少用,用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你知道现在的药吃来吃去会吃出什么毛病?是不是不吃或少吃为妙?

(12)小鸡吃泥沙能消化,而且下的鸡蛋皮更硬,否则下软皮鸡蛋。而人吃了泥沙却吸收不了,人吃了沙子拉沙子,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吃的就是“五谷杂粮鸡鸭鱼肉”,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自然界中筛了又筛选了又选,所保留下来的基础食物结构,无论从营养的角度还是安全的角度都是最好的。所以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食物才是我们应该吃的,吃了几千年我们也是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越来越好。“螺旋藻”等是海洋里的产物,是鱼类吃的,人吃了会不会出问题?明智的人总不能拿自己当实验品吧?我们就老老实实的吃我们应该吃的东西,不该我们吃的东西最好别乱吃,不然我们就会再遭遇“非典”。 谁知道吃其它什么东西会在什么时候又会爆发出什么问题?

第六章

轻松的结束语

    正文写完了,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好象想说的话没有说完,说什么呢?提笔字穷,真又不知道写点什么轻松的话题。网友曾批评我的文章“急风骤雨”般,让人感到压抑,没有“春风化雨”的轻松和惬意。所以总想说点轻松的话题缓解一下,可有些问题又不得不说,尽管不少朋友对我的文章持以非议,但我绝非对谁怀有成见,只是把自己的体会拿出来和朋友们探讨交流。分歧在所难免,但总不能含贬义或者出口伤人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胸怀大点不好吗?

    妻子给我生了一对双胞胎,是龙凤胎。朋友羡慕至极,都说我命好,可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一个多月来,不管白天晚上,孩子一哭,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总怕是哪里出了问题,妻抱一个我抱一个,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到嘴里怕化了”,同时也感悟到了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养育我们的艰辛和“舔犊之情”。我们都有自己的幼儿时期,那时候我们想什么?干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只能通过养育自己儿女的时候来印证,就象现在的两个小生灵,他们又都会干什么呢?慢慢下来,也就摸索出一些规律,不仅没出什么闪失,孩子们也健康地成长。

    看着她们熟睡中笑得那么甜美,我就想,她们那幼小世界里有什么呢?为什么在笑呢?笑什么呢?这似乎是人类永远解不开的一个谜。虽然我们都曾经都拥有过那段美好,但我们谁也无法描述那确切的梦境。于是我又展开我的遐思,企盼从他们身上能否找回自己?还真有所感悟,不妨与朋友分享。

    小孩子一生下来双手是攥着的,为什么所有的小孩出生的时候都这样呢?“手握双拳打天下”?我又想,人死的时候,双手又都是撒开的,我们都叫“撒手西去”,为什么死的时候都这样呢?是否在表达各自的遗憾?人有着很多解释不透的谜。比如,小孩一生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哇哇”大哭,是否宣告自己的到来?小孩为什么总是哭呢?还真有一些奇妙包含在里面。比方说,特别是晚上寂静的时候,你守在他们旁边,他们就会很踏实地睡觉或自己舞弄小手玩,可你一离开,他们就会马上哭闹。我琢磨着,这应该是他们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小孩醒了,第一件事也是哭,但哭法不一样,是哭一两声等一等,看有没有大人的动静,哭个一两次发现没人管,就会连起来哭,再没人管,就会“嗷嗷”大哭,再接下来就会恼怒地哭,哭得喘不上气来,如果大人抱起来,拍一拍,哄一哄,他们就会把哭变成细小的“嘤嘤”之哭,或者“一嗯一嗯”地哭,好象表达自己的委屈。于是我总结出,小孩子的哭还真有些学问:孩子一哭,要先看看钟点是不是他们饿了,如果没到喂奶的时间那就要看看尿布,是不是拉了、尿了?如果也不是,那就是“闹觉”,就要抱着她们唱催眠曲。小孩子用哭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利用的表达方式,小孩子用哭表达他们的饥饱冷暖,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利用的生存本能。如果不用爱心的话,我们就不会理解这些哭的含义。

    我们利用这个本能都慢慢地健康地成长起来,而我们长大了以后呢?我们学会了很多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们没有了爱心,没有了细心,忘掉了善于观察,尽管表达方式增加了,而我们的洞察力却减小了。

   大人是指我们,小孩指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尽管抽烟对身体不好,可我们仍然会吞云吐雾;尽管喝酒对身体不好,可我们仍然推杯换盏;尽管我们的脾胃已经难经折磨了,可我们仍然喝冷饮扎啤,尽管我们知道很多行为是错的,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我们为什么少了象对待孩子那样来呵乎自己的身体?

    小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啯奶”,这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存本能。有的时候孩子哭,就给他们个胶皮奶头哄他们,可他们不认账,用小舌头一个劲地往外拱。一般成年以后,我们小时候的“啯奶”的技巧就不会了,退化了,继而长牙发达了进食的本领,可我们对食物的真假好坏和拒绝的态度却不如了孩提时代。

    于是我想,人类在幼小的时候,尚能够自我保护,而掌握了更高级的生存本领以后,生存的规则就可以肆虐放纵了吗?做人的原则就可以肆无忌惮了吗?

   这个世界真奇怪:有心栽松松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想达到的,费很大的劲,不一定达到,人家要你达到的却很容易达到。真正聪明的,从来不自认为聪明,自以为一无所知的,会知道点什么,自以为聪明的,一定不聪明。

   我们的祖先,敬天、畏天、顺天承运,无为、自然、天人合一。而又经过日积月累,才沉淀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五千年不死。文化是传承的,你可以继续积淀,却不能更新换代,因为他已经五千岁,而我们还是乳臭未干,连走路都还跌跌撞撞。

    什么是天?什么是人? 庄子说,牛马四足,这就是天,这就是天然。 络马头、穿牛鼻,改造自然,这就是人。老子说,天之道,取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取有余以奉有余。有人说人定胜天,那是痴人说梦,蚍蜉撼树谈何易,螳臂挡车谁玩完?现代人自以为有了高科技,又开始冲昏了头脑,不知道天有多高,不知道地有多厚。不要以为现代人一定比古人聪明,现代科技未必就能解决一切,人体存在着太多太多之谜,企图用科学战胜人体,恐怕还要几万年,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应人体。不要拿着科学对着人体瞎折腾,最科学的做法还是尊重人体,可惜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妄想的人太多。

    做官的要替天行道,为人的要天人合一,最古老而又还活着的,才最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