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致橡树的背景音乐:我们需要一场财富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4:29
我们需要一场财富革命(2011-05-30 12:04:42)转载 标签:

财经

引入到课堂十分重要:第一,要合理合法致富。第二,有了钱,怎么花钱,要显示出一种境界。比如适当捐助。我说的这种境界并不高,你要是让他拿出钱来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他可能还舍不得。但是亲属应该帮。比如外甥、侄子治病,但经济上困难,那你应该帮忙。当大家在亲属、熟人范围内能做到这点,我想这个社会也已经很好了。这些都是财富观,一方面是合法挣钱,一方面是合理花钱。 Q:教育界是否要对财富观进行一次讨论和革新? A:需要一次思想解放。就像当年讨论真理标准一样,需要有强势人物说,市场经济,可以谈钱。只不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鼓励大家努力工作,靠汗水、知识赚钱,合理合法致富。如果有人像邓小平那样说,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那就行了。邓小平不说出这话,改革可能还不能推进到今天这种程度,还在讨论该不该改革。中国的保守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没有一个强势的人出来说话,很多人都害怕争论,尤其怕涉及道德的争论。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我们的学生学了一些没太有用的东西,而很有用的东西有些又没教给大家。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发展趋势,面向市场。而不是向后看。拿前面标准去看后面的事情;拿穷人的标准去看富人的事情;拿计划经济的眼光去看市场经济的事情;拿短缺的灰色的眼光去看丰富起来的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这样看肯定不对。标准就不对。 Q:如果传统的财富观不被打破,会对这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不利吗? A:谈不上危害,就是总会产生冲突,影响和睦相处、社会运行。做市场那些人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还有其他不在物质生产领域的人,都会“打架”。人家就说你唯利是图。所以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和冲击。 这次的事情本来很简单,但大家就上升到师德的高度、价值观的高度。骂我的人,只是摘其中一两句话,在拼命炒作。他们特意把这句话上升到师德、社会道德风气的沦丧,知识分子所谓的修养和价值观的沦落的高度。 没有摩擦当然好,但要想没有摩擦就先要有摩擦。摩擦之后,会发现原来哪些想法不太对。我们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人付出。像我们这种人就会付出,成为别人批评的对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让别人理解也挺难。

。我现在在北师大每月税后工资大约12000~13000元,这是93年的40倍。我从研究生到现在的年份,也差不多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到40岁左右的时间长度。4000万除以40是多少?是100万,今天在北京100万身价算什么呢?况且我的学生都是学房地产专业的,今后20年仍然会收入高、机会多。 Q:这次的微博发言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A:按到穴位上了吧。还是和钱有关。首先,中国人不允许教育工作者谈钱。西方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实现是很难的。大家基本接受不了,认为老师应该奉献,不能谈钱。 第二,这话可能刺激了一些人,他们的财富和这个数字(4000万)一比,他们不算成功者,会有些难堪。还有,我想和仇富观念联系在一起。一些人一讲4000万,一定是和富人、仇富联系在一起的。仇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富不傲穷、穷不妒富 Q:那你认为自己是不是说出来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A:要承认,每个人都想发财。不管他们说出来还是没说出来。一些老师也想过,但一般都没有那么大的目标,有挣几千万的想法。而且非经济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一般不会考虑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速度等思维来理解财富。 Q:在微博里,您说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这能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吗? A:一次的就业失败,一次找不到工作,不能当作人生的失败。我说得是人生的失败,对高学历者来说,40岁时如果还贫困,就意味着失败。贫困意味着什么?被救济。是指社会底层的10%到20%的人。高学历者如果沦为被经济对象,能算成功吗?不论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都是失败,贫穷不是正常社会背景下高学历人才的特征。 我为什么说这话?过去有学生考进师范大学时,分数相当高。但有一个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了。从那以后,我就很注意鼓励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实际的、健康的心态。我要告诉学生,这个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生存是比较难的,不要抱着太理想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否则“咣当”一下子撞了南墙。我要告诉他们,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非常正常,不要灰心,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我希望你们努力奋斗,做人上人。为什么?因为到了那个层面,一定意味着对社会更大的贡献。我的学生们主要进商界。他的收入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一定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大。因为他创造了更多的GDP,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西方,富人为什么受到尊重?因为富人曾经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给政府创造了税收,政府又拿着税收补贴了穷人,帮助了大家。所有富人一定受到尊重。 但我们国家则不同,总会去说“原罪”等,这是整个社会心态的问题。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这样的社会。 Q: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大学期间让学生知道生存的残酷性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A:市场经济本身是个竞争的体制,要告诉学生社会的秩序是什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讲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我培养的是什么?是一个教育产品,劳动力产品。“它”能否卖得出去?取决“它”的质量,它的质量包括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如果你笨得可以,对社会任何一个问题都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透,哪个公司会要你?你跑到公司里去大谈思想品德,谁会要你?你要告诉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者老板的是:我能干好这个岗位,我能帮助公司赚钱! 教育要面向市场 Q:大学生就职不顺而自杀的案例,听了让人心痛。您认为现在在校大学生的财富观是什么样的?存在哪些问题? A: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发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很多人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发不了财。他们为什么排斥我的这些说法?就是因为盼望发财,却感觉发不了财,有压力。 以往的教育中,就没有对于财富观的引导,大家都耻于谈财富。老师谈财富的话,就有人说老师的境界太低了。老师和学生谈财富,好象是在炫耀自己有钱。我站在那个讲台,不是在说我是富有者。很多人反问我个人有多少钱,这个与课堂上讲财富观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个时代,将正确的财富观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
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访谈动机】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访谈动机】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


【访谈动机】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访谈动机】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现在在北师大每月税后工资大约12000~13000元,这是93年的40倍。我从研究生到现在的年份,也差不多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到40岁左右的时间长度。4000万除以40是多少?是100万,今天在北京100万身价算什么呢?况且我的学生都是学房地产专业的,今后20年仍然会收入高、机会多。 Q:这次的微博发言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A:按到穴位上了吧。还是和钱有关。首先,中国人不允许教育工作者谈钱。西方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实现是很难的。大家基本接受不了,认为老师应该奉献,不能谈钱。 第二,这话可能刺激了一些人,他们的财富和这个数字(4000万)一比,他们不算成功者,会有些难堪。还有,我想和仇富观念联系在一起。一些人一讲4000万,一定是和富人、仇富联系在一起的。仇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富不傲穷、穷不妒富 Q:那你认为自己是不是说出来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A:要承认,每个人都想发财。不管他们说出来还是没说出来。一些老师也想过,但一般都没有那么大的目标,有挣几千万的想法。而且非经济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一般不会考虑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速度等思维来理解财富。 Q:在微博里,您说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这能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吗? A:一次的就业失败,一次找不到工作,不能当作人生的失败。我说得是人生的失败,对高学历者来说,40岁时如果还贫困,就意味着失败。贫困意味着什么?被救济。是指社会底层的10%到20%的人。高学历者如果沦为被经济对象,能算成功吗?不论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都是失败,贫穷不是正常社会背景下高学历人才的特征。 我为什么说这话?过去有学生考进师范大学时,分数相当高。但有一个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了。从那以后,我就很注意鼓励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实际的、健康的心态。我要告诉学生,这个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生存是比较难的,不要抱着太理想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否则“咣当”一下子撞了南墙。我要告诉他们,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非常正常,不要灰心,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我希望你们努力奋斗,做人上人。为什么?因为到了那个层面,一定意味着对社会更大的贡献。我的学生们主要进商界。他的收入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一定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大。因为他创造了更多的GDP,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西方,富人为什么受到尊重?因为富人曾经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给政府创造了税收,政府又拿着税收补贴了穷人,帮助了大家。所有富人一定受到尊重。 但我们国家则不同,总会去说“原罪”等,这是整个社会心态的问题。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这样的社会。 Q: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大学期间让学生知道生存的残酷性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A:市场经济本身是个竞争的体制,要告诉学生社会的秩序是什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讲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我培养的是什么?是一个教育产品,劳动力产品。“它”能否卖得出去?取决“它”的质量,它的质量包括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如果你笨得可以,对社会任何一个问题都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透,哪个公司会要你?你跑到公司里去大谈思想品德,谁会要你?你要告诉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者老板的是:我能干好这个岗位,我能帮助公司赚钱! 教育要面向市场 Q:大学生就职不顺而自杀的案例,听了让人心痛。您认为现在在校大学生的财富观是什么样的?存在哪些问题? A: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发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很多人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发不了财。他们为什么排斥我的这些说法?就是因为盼望发财,却感觉发不了财,有压力。 以往的教育中,就没有对于财富观的引导,大家都耻于谈财富。老师谈财富的话,就有人说老师的境界太低了。老师和学生谈财富,好象是在炫耀自己有钱。我站在那个讲台,不是在说我是富有者。很多人反问我个人有多少钱,这个与课堂上讲财富观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个时代,将正确的财富观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访谈动机】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我现在在北师大每月税后工资大约12000~13000元,这是93年的40倍。我从研究生到现在的年份,也差不多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到40岁左右的时间长度。4000万除以40是多少?是100万,今天在北京100万身价算什么呢?况且我的学生都是学房地产专业的,今后20年仍然会收入高、机会多。 Q:这次的微博发言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A:按到穴位上了吧。还是和钱有关。首先,中国人不允许教育工作者谈钱。西方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实现是很难的。大家基本接受不了,认为老师应该奉献,不能谈钱。 第二,这话可能刺激了一些人,他们的财富和这个数字(4000万)一比,他们不算成功者,会有些难堪。还有,我想和仇富观念联系在一起。一些人一讲4000万,一定是和富人、仇富联系在一起的。仇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富不傲穷、穷不妒富 Q:那你认为自己是不是说出来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A:要承认,每个人都想发财。不管他们说出来还是没说出来。一些老师也想过,但一般都没有那么大的目标,有挣几千万的想法。而且非经济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一般不会考虑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速度等思维来理解财富。 Q:在微博里,您说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这能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吗? A:一次的就业失败,一次找不到工作,不能当作人生的失败。我说得是人生的失败,对高学历者来说,40岁时如果还贫困,就意味着失败。贫困意味着什么?被救济。是指社会底层的10%到20%的人。高学历者如果沦为被经济对象,能算成功吗?不论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都是失败,贫穷不是正常社会背景下高学历人才的特征。 我为什么说这话?过去有学生考进师范大学时,分数相当高。但有一个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了。从那以后,我就很注意鼓励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实际的、健康的心态。我要告诉学生,这个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生存是比较难的,不要抱着太理想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否则“咣当”一下子撞了南墙。我要告诉他们,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非常正常,不要灰心,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我希望你们努力奋斗,做人上人。为什么?因为到了那个层面,一定意味着对社会更大的贡献。我的学生们主要进商界。他的收入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一定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大。因为他创造了更多的GDP,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西方,富人为什么受到尊重?因为富人曾经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给政府创造了税收,政府又拿着税收补贴了穷人,帮助了大家。所有富人一定受到尊重。 但我们国家则不同,总会去说“原罪”等,这是整个社会心态的问题。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这样的社会。 Q: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大学期间让学生知道生存的残酷性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A:市场经济本身是个竞争的体制,要告诉学生社会的秩序是什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讲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我培养的是什么?是一个教育产品,劳动力产品。“它”能否卖得出去?取决“它”的质量,它的质量包括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如果你笨得可以,对社会任何一个问题都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透,哪个公司会要你?你跑到公司里去大谈思想品德,谁会要你?你要告诉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者老板的是:我能干好这个岗位,我能帮助公司赚钱! 教育要面向市场 Q:大学生就职不顺而自杀的案例,听了让人心痛。您认为现在在校大学生的财富观是什么样的?存在哪些问题? A: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发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很多人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发不了财。他们为什么排斥我的这些说法?就是因为盼望发财,却感觉发不了财,有压力。 以往的教育中,就没有对于财富观的引导,大家都耻于谈财富。老师谈财富的话,就有人说老师的境界太低了。老师和学生谈财富,好象是在炫耀自己有钱。我站在那个讲台,不是在说我是富有者。很多人反问我个人有多少钱,这个与课堂上讲财富观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个时代,将正确的财富观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我现在在北师大每月税后工资大约12000~13000元,这是93年的40倍。我从研究生到现在的年份,也差不多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到40岁左右的时间长度。4000万除以40是多少?是100万,今天在北京100万身价算什么呢?况且我的学生都是学房地产专业的,今后20年仍然会收入高、机会多。
    Q:这次的微博发言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A:按到穴位上了吧。还是和钱有关。首先,中国人不允许教育工作者谈钱。西方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实现是很难的。大家基本接受不了,认为老师应该奉献,不能谈钱。
    第二,这话可能刺激了一些人,他们的财富和这个数字(4000万)一比,他们不算成功者,会有些难堪。还有,我想和仇富观念联系在一起。一些人一讲4000万,一定是和富人、仇富联系在一起的。仇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富不傲穷、穷不妒富
    Q:那你认为自己是不是说出来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访谈动机】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
    A:要承认,每个人都想发财。不管他们说出来还是没说出来。一些老师也想过,但一般都没有那么大的目标,有挣几千万的想法。而且非经济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一般不会考虑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速度等思维来理解财富。
    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访谈动机】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Q:在微博里,您说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这能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吗?
    A:一次的就业失败,一次找不到工作,不能当作人生的失败。我说得是人生的失败,对高学历者来说,40岁时如果还贫困,就意味着失败。贫困意味着什么?被救济。是指社会底层的10%到20%的人。高学历者如果沦为被经济对象,能算成功吗?不论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都是失败,贫穷不是正常社会背景下高学历人才的特征。引入到课堂十分重要:第一,要合理合法致富。第二,有了钱,怎么花钱,要显示出一种境界。比如适当捐助。我说的这种境界并不高,你要是让他拿出钱来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他可能还舍不得。但是亲属应该帮。比如外甥、侄子治病,但经济上困难,那你应该帮忙。当大家在亲属、熟人范围内能做到这点,我想这个社会也已经很好了。这些都是财富观,一方面是合法挣钱,一方面是合理花钱。 Q:教育界是否要对财富观进行一次讨论和革新? A:需要一次思想解放。就像当年讨论真理标准一样,需要有强势人物说,市场经济,可以谈钱。只不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鼓励大家努力工作,靠汗水、知识赚钱,合理合法致富。如果有人像邓小平那样说,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那就行了。邓小平不说出这话,改革可能还不能推进到今天这种程度,还在讨论该不该改革。中国的保守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没有一个强势的人出来说话,很多人都害怕争论,尤其怕涉及道德的争论。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我们的学生学了一些没太有用的东西,而很有用的东西有些又没教给大家。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发展趋势,面向市场。而不是向后看。拿前面标准去看后面的事情;拿穷人的标准去看富人的事情;拿计划经济的眼光去看市场经济的事情;拿短缺的灰色的眼光去看丰富起来的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这样看肯定不对。标准就不对。 Q:如果传统的财富观不被打破,会对这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不利吗? A:谈不上危害,就是总会产生冲突,影响和睦相处、社会运行。做市场那些人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还有其他不在物质生产领域的人,都会“打架”。人家就说你唯利是图。所以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和冲击。 这次的事情本来很简单,但大家就上升到师德的高度、价值观的高度。骂我的人,只是摘其中一两句话,在拼命炒作。他们特意把这句话上升到师德、社会道德风气的沦丧,知识分子所谓的修养和价值观的沦落的高度。 没有摩擦当然好,但要想没有摩擦就先要有摩擦。摩擦之后,会发现原来哪些想法不太对。我们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人付出。像我们这种人就会付出,成为别人批评的对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让别人理解也挺难。
    我为什么说这话?过去有学生考进师范大学时,分数相当高。但有一个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了。从那以后,我就很注意鼓励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实际的、健康的心态。我要告诉学生,这个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生存是比较难的,不要抱着太理想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否则“咣当”一下子撞了南墙。我要告诉他们,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非常正常,不要灰心,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我希望你们努力奋斗,做人上人。为什么?因为到了那个层面,一定意味着对社会更大的贡献。我的学生们主要进商界。他的收入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一定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大。因为他创造了更多的GDP,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西方,富人为什么受到尊重?因为富人曾经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给政府创造了税收,政府又拿着税收补贴了穷人,帮助了大家。所有富人一定受到尊重。
    但我们国家则不同,总会去说“原罪”等,这是整个社会心态的问题。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这样的社会。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访谈动机】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
    Q: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大学期间让学生知道生存的残酷性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1-4-27 记者:郭一娜 【访谈对象】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访谈动机】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4月6日,董藩在微博上不经意的一席话,却在网络上引发一场风波。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呼啸而来,一时之间,将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淹没在口水之中。  在“4000万”风波几天之内,董藩就接到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本报记者发去第一条短信时,董藩的回复只有短短一行,“微博均说明不再说”。后又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明,“这样吧,下一周看看可否见面详谈……立即接受你们采访,其他人都会说我炒作。拖一周也好。”   “来,嗑瓜子儿”。4月18日下午,在西城区一家咖啡屋,董藩与记者们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就此次风波、其背后暴露的正确财富观的缺失等问题畅谈了4个多小时。   面对众人指责其缺乏师德,对学生鼓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董藩很坦然。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教出优质的,适应现实社会激烈竞争法则的,可以独立生存的高质量的“产品”。 【先驱语录】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穷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会。 “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 《国际先驱导报》:说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董藩:这个话我以前上课就和他们开玩笑说过。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有一天学生来看他,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样子,老师都是高兴的。但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要鼓励他们。鼓励他的语言每个人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北师大的孩子,来自贫困阶层的特别多。过去对中国四大名校有个评价,对北师大的说法是“泥腿子”。所谓泥腿子就是指来自农民家庭、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特别多。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他们尤其需要鼓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凭借和相应基础。如果你没有伞,我就要教你怎么去奔跑。不能再傻傻在雨里淋着。 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错了!老师第一位是要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的致富。生存第一条件是什么?找到工作,挣到工资。生存好点意味着什么?收入要高一些。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必须要谈钱的。因为我们是搞房地产的,我们每天研究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说我谈4000万不应该,那我们小康生活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查查当年的规划文件,它不是也用钱来衡量吗?在我的课堂上,肯定是要谈这个问题。如果我课堂上不讲房地产、不讲钱而大谈道德,那我是有毛病,是教学失误。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有其他老师去教他们。我的课堂本身是和这些不相关的。不能因为我在这里和学生谈钱,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我明明讲的是合理合法致富,大家非说你不是鼓动学生去贪污受贿吗?在中国没有合理合法致富,等等。这种说法就太绝对了。我承认中国经商条件差,但还是有人自主经营,合法纳税。但在西方,合理合法致富这点都不用提,有宗教和法制来制约他们。 Q:为什么是4000万? A:很正常啊。一提40岁时没有4000万把大家刺激得不轻,其实这并不是指现在的4000万,等到我的学生们4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4000万就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甚至100万。举一个例子,我研究生一毕业,副教授当时收入大约300元A:市场经济本身是个竞争的体制,要告诉学生社会的秩序是什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讲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我培养的是什么?是一个教育产品,劳动力产品。“它”能否卖得出去?取决“它”的质量,它的质量包括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如果你笨得可以,对社会任何一个问题都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透,哪个公司会要你?你跑到公司里去大谈思想品德,谁会要你?你要告诉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者老板的是:我能干好这个岗位,我能帮助公司赚钱!
教育要面向市场
    Q:大学生就职不顺而自杀的案例,听了让人心痛。您认为现在在校大学生的财富观是什么样的?存在哪些问题?
    A: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发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很多人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发不了财。他们为什么排斥我的这些说法?就是因为盼望发财,却感觉发不了财,有压力。。我现在在北师大每月税后工资大约12000~13000元,这是93年的40倍。我从研究生到现在的年份,也差不多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到40岁左右的时间长度。4000万除以40是多少?是100万,今天在北京100万身价算什么呢?况且我的学生都是学房地产专业的,今后20年仍然会收入高、机会多。 Q:这次的微博发言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A:按到穴位上了吧。还是和钱有关。首先,中国人不允许教育工作者谈钱。西方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实现是很难的。大家基本接受不了,认为老师应该奉献,不能谈钱。 第二,这话可能刺激了一些人,他们的财富和这个数字(4000万)一比,他们不算成功者,会有些难堪。还有,我想和仇富观念联系在一起。一些人一讲4000万,一定是和富人、仇富联系在一起的。仇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富不傲穷、穷不妒富 Q:那你认为自己是不是说出来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A:要承认,每个人都想发财。不管他们说出来还是没说出来。一些老师也想过,但一般都没有那么大的目标,有挣几千万的想法。而且非经济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一般不会考虑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速度等思维来理解财富。 Q:在微博里,您说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这能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吗? A:一次的就业失败,一次找不到工作,不能当作人生的失败。我说得是人生的失败,对高学历者来说,40岁时如果还贫困,就意味着失败。贫困意味着什么?被救济。是指社会底层的10%到20%的人。高学历者如果沦为被经济对象,能算成功吗?不论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都是失败,贫穷不是正常社会背景下高学历人才的特征。 我为什么说这话?过去有学生考进师范大学时,分数相当高。但有一个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了。从那以后,我就很注意鼓励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实际的、健康的心态。我要告诉学生,这个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生存是比较难的,不要抱着太理想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否则“咣当”一下子撞了南墙。我要告诉他们,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非常正常,不要灰心,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我希望你们努力奋斗,做人上人。为什么?因为到了那个层面,一定意味着对社会更大的贡献。我的学生们主要进商界。他的收入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一定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大。因为他创造了更多的GDP,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西方,富人为什么受到尊重?因为富人曾经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给政府创造了税收,政府又拿着税收补贴了穷人,帮助了大家。所有富人一定受到尊重。 但我们国家则不同,总会去说“原罪”等,这是整个社会心态的问题。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这样的社会。 Q: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大学期间让学生知道生存的残酷性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A:市场经济本身是个竞争的体制,要告诉学生社会的秩序是什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讲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我培养的是什么?是一个教育产品,劳动力产品。“它”能否卖得出去?取决“它”的质量,它的质量包括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如果你笨得可以,对社会任何一个问题都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透,哪个公司会要你?你跑到公司里去大谈思想品德,谁会要你?你要告诉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者老板的是:我能干好这个岗位,我能帮助公司赚钱! 教育要面向市场 Q:大学生就职不顺而自杀的案例,听了让人心痛。您认为现在在校大学生的财富观是什么样的?存在哪些问题? A: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发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很多人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发不了财。他们为什么排斥我的这些说法?就是因为盼望发财,却感觉发不了财,有压力。 以往的教育中,就没有对于财富观的引导,大家都耻于谈财富。老师谈财富的话,就有人说老师的境界太低了。老师和学生谈财富,好象是在炫耀自己有钱。我站在那个讲台,不是在说我是富有者。很多人反问我个人有多少钱,这个与课堂上讲财富观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个时代,将正确的财富观
    以往的教育中,就没有对于财富观的引导,大家都耻于谈财富。老师谈财富的话,就有人说老师的境界太低了。老师和学生谈财富,好象是在炫耀自己有钱。我站在那个讲台,不是在说我是富有者。很多人反问我个人有多少钱,这个与课堂上讲财富观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个时代,将正确的财富观引入到课堂十分重要:第一,要合理合法致富。第二,有了钱,怎么花钱,要显示出一种境界。比如适当捐助。我说的这种境界并不高,你要是让他拿出钱来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他可能还舍不得。但是亲属应该帮。比如外甥、侄子治病,但经济上困难,那你应该帮忙。当大家在亲属、熟人范围内能做到这点,我想这个社会也已经很好了。这些都是财富观,一方面是合法挣钱,一方面是合理花钱。
    Q:教育界是否要对财富观进行一次讨论和革新?
    A:
需要一次思想解放。就像当年讨论真理标准一样,需要有强势人物说,市场经济,可以谈钱。只不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鼓励大家努力工作,靠汗水、知识赚钱,合理合法致富。如果有人像邓小平那样说,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那就行了。邓小平不说出这话,改革可能还不能推进到今天这种程度,还在讨论该不该改革。中国的保守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没有一个强势的人出来说话,很多人都害怕争论,尤其怕涉及道德的争论。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我们的学生学了一些没太有用的东西,而很有用的东西有些又没教给大家。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发展趋势,面向市场。而不是向后看。拿前面标准去看后面的事情;拿穷人的标准去看富人的事情;拿计划经济的眼光去看市场经济的事情;拿短缺的灰色的眼光去看丰富起来的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这样看肯定不对。标准就不对。。我现在在北师大每月税后工资大约12000~13000元,这是93年的40倍。我从研究生到现在的年份,也差不多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到40岁左右的时间长度。4000万除以40是多少?是100万,今天在北京100万身价算什么呢?况且我的学生都是学房地产专业的,今后20年仍然会收入高、机会多。 Q:这次的微博发言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A:按到穴位上了吧。还是和钱有关。首先,中国人不允许教育工作者谈钱。西方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实现是很难的。大家基本接受不了,认为老师应该奉献,不能谈钱。 第二,这话可能刺激了一些人,他们的财富和这个数字(4000万)一比,他们不算成功者,会有些难堪。还有,我想和仇富观念联系在一起。一些人一讲4000万,一定是和富人、仇富联系在一起的。仇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富不傲穷、穷不妒富 Q:那你认为自己是不是说出来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A:要承认,每个人都想发财。不管他们说出来还是没说出来。一些老师也想过,但一般都没有那么大的目标,有挣几千万的想法。而且非经济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一般不会考虑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速度等思维来理解财富。 Q:在微博里,您说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这能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吗? A:一次的就业失败,一次找不到工作,不能当作人生的失败。我说得是人生的失败,对高学历者来说,40岁时如果还贫困,就意味着失败。贫困意味着什么?被救济。是指社会底层的10%到20%的人。高学历者如果沦为被经济对象,能算成功吗?不论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都是失败,贫穷不是正常社会背景下高学历人才的特征。 我为什么说这话?过去有学生考进师范大学时,分数相当高。但有一个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了。从那以后,我就很注意鼓励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实际的、健康的心态。我要告诉学生,这个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生存是比较难的,不要抱着太理想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否则“咣当”一下子撞了南墙。我要告诉他们,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非常正常,不要灰心,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我希望你们努力奋斗,做人上人。为什么?因为到了那个层面,一定意味着对社会更大的贡献。我的学生们主要进商界。他的收入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一定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大。因为他创造了更多的GDP,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西方,富人为什么受到尊重?因为富人曾经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给政府创造了税收,政府又拿着税收补贴了穷人,帮助了大家。所有富人一定受到尊重。 但我们国家则不同,总会去说“原罪”等,这是整个社会心态的问题。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政府体谅百姓、百姓理解政府这样的社会。 Q: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大学期间让学生知道生存的残酷性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A:市场经济本身是个竞争的体制,要告诉学生社会的秩序是什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讲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我培养的是什么?是一个教育产品,劳动力产品。“它”能否卖得出去?取决“它”的质量,它的质量包括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如果你笨得可以,对社会任何一个问题都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透,哪个公司会要你?你跑到公司里去大谈思想品德,谁会要你?你要告诉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者老板的是:我能干好这个岗位,我能帮助公司赚钱! 教育要面向市场 Q:大学生就职不顺而自杀的案例,听了让人心痛。您认为现在在校大学生的财富观是什么样的?存在哪些问题? A: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发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很多人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发不了财。他们为什么排斥我的这些说法?就是因为盼望发财,却感觉发不了财,有压力。 以往的教育中,就没有对于财富观的引导,大家都耻于谈财富。老师谈财富的话,就有人说老师的境界太低了。老师和学生谈财富,好象是在炫耀自己有钱。我站在那个讲台,不是在说我是富有者。很多人反问我个人有多少钱,这个与课堂上讲财富观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个时代,将正确的财富观
    Q:如果传统的财富观不被打破,会对这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不利吗?
    A:
谈不上危害,就是总会产生冲突,影响和睦相处、社会运行。做市场那些人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还有其他不在物质生产领域的人,都会“打架”。人家就说你唯利是图。所以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和冲击。引入到课堂十分重要:第一,要合理合法致富。第二,有了钱,怎么花钱,要显示出一种境界。比如适当捐助。我说的这种境界并不高,你要是让他拿出钱来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他可能还舍不得。但是亲属应该帮。比如外甥、侄子治病,但经济上困难,那你应该帮忙。当大家在亲属、熟人范围内能做到这点,我想这个社会也已经很好了。这些都是财富观,一方面是合法挣钱,一方面是合理花钱。 Q:教育界是否要对财富观进行一次讨论和革新? A:需要一次思想解放。就像当年讨论真理标准一样,需要有强势人物说,市场经济,可以谈钱。只不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鼓励大家努力工作,靠汗水、知识赚钱,合理合法致富。如果有人像邓小平那样说,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那就行了。邓小平不说出这话,改革可能还不能推进到今天这种程度,还在讨论该不该改革。中国的保守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没有一个强势的人出来说话,很多人都害怕争论,尤其怕涉及道德的争论。 我认为要充分讨论财富观。财富观体现在对人价值的评价,连着对教育理念的纠正,学科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纠正。我们的学生学了一些没太有用的东西,而很有用的东西有些又没教给大家。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发展趋势,面向市场。而不是向后看。拿前面标准去看后面的事情;拿穷人的标准去看富人的事情;拿计划经济的眼光去看市场经济的事情;拿短缺的灰色的眼光去看丰富起来的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这样看肯定不对。标准就不对。 Q:如果传统的财富观不被打破,会对这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不利吗? A:谈不上危害,就是总会产生冲突,影响和睦相处、社会运行。做市场那些人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还有其他不在物质生产领域的人,都会“打架”。人家就说你唯利是图。所以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和冲击。 这次的事情本来很简单,但大家就上升到师德的高度、价值观的高度。骂我的人,只是摘其中一两句话,在拼命炒作。他们特意把这句话上升到师德、社会道德风气的沦丧,知识分子所谓的修养和价值观的沦落的高度。 没有摩擦当然好,但要想没有摩擦就先要有摩擦。摩擦之后,会发现原来哪些想法不太对。我们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人付出。像我们这种人就会付出,成为别人批评的对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让别人理解也挺难。
    这次的事情本来很简单,但大家就上升到师德的高度、价值观的高度。骂我的人,只是摘其中一两句话,在拼命炒作。他们特意把这句话上升到师德、社会道德风气的沦丧,知识分子所谓的修养和价值观的沦落的高度。
    没有摩擦当然好,但要想没有摩擦就先要有摩擦。摩擦之后,会发现原来哪些想法不太对。我们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人付出。像我们这种人就会付出,成为别人批评的对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让别人理解也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