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乐旗舰店:投稿方式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6:32
投稿方式的变迁

    我之所以愿意写作这篇征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我写完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几秒钟内发给《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而且还能得到该报设置的网易邮箱自动回复系统收到稿件后的回复。这就是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由此引起我对投稿方式变迁的回忆。

  我在上高中时就对写作发生了兴趣,但那时只是利用业余时间读多种杂志,从未敢投过稿。1994年,我参加工作三年后,有一天心血来潮,匆匆忙忙写了一篇只有30多个字的“小东西”,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就寄给了当地一家报纸,之后就是长长的等待。大约20天后,我到一家单位办事情,偶然在报纸上看见自己的所谓“文章”变成了铅字,那种喜悦无以言说,因为这是我在正式出版的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从此激发了写作兴趣,陆续投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文章,有的见了报,有的如泥牛入海。见了报的,我知道肯定是邮到报社了。没有见报的,不知道是没有邮到,还是因为过了时效不能见报,或者是质量差被编辑“枪毙”了。因为当时只能通过邮信投稿,不仅时间慢,还要买稿纸、买信封、买邮票、买胶水等等,算起来“成本”也不小。

  1999年,我从县城调到市里上班,这时候投稿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特别着急和重要的新闻稿件可以通过发传真投给报社。如果是人工收发传真,可以保证收到。如果传真设置的是自动接收,也无法保证稿件一定收到。由于当时通信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和畅通,发传真的费用很高,单位的电话费控制得也很严格,所以用的时候非常少。还有就是当时整个单位只有一台电脑,放在办公室,文书像宝贝似的守着,因为不仅当时的电脑价值高,而且承担着整个公司下发文件及重要材料的输入工作,万一别人随便鼓捣给弄坏了,耽误了公事怎么办,单位又没有会维修的。在这种情况下,注定了绝大部分稿件都是“手抄稿”,即使经过复印后,再发传真也不是很清晰,因而大部分稿件还是通过邮信的方式寄出。

  2002年以后,随着单位效益的好转和现代化办公提出的新要求,单位的电脑陆续多起来,大约在2003年下半年,由于工作需要,给我配置了一台显示屏为14英寸的黑白电脑。我可以在电脑上直接写文章了,但当时还没有宽带,上网需要借助“猫儿”的帮助,由于我学的是俄语,对英语几乎一窍不通,加上技术不熟练,稍一遇到问题屏幕上出现一串英文就玩完了,而别的同志也是摸索着摆弄电脑,因而有许多问题也无法解决,网上传稿依然不顺畅。特别是当时还没有数码照相机,照片只能通过邮信方式投寄。

  2005年以后,单位给我配备了数码照相机,也安装了宽带,使投稿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我完全实现了“无纸化”投稿。在电脑上直接写稿投稿,数码相片直接导入电脑,经过处理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给报社,不仅降低了投稿成本,最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投稿效率,特别是照片稿件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而且通过看《中国石油报网络版》,能在第一时间阅读到报纸,查阅过刊也极为方便。

  最近又得知《中国石油报》要在10月15日以后开通在线投稿系统和稿酬登记发放系统,必将使作者投稿更加顺畅,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必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更加增强。

  这就是我个人所经历的投稿方式的变迁,相信其他热爱写作的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吧。投稿方式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在科技、通讯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反映了中国石油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大强化了《中国石油报》的新闻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