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丰额头安全吗:董海川坟墓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4:53:38

董海川坟墓的变迁

李继晟  《武当》2006年第10期


  董海川坟墓原在北京东直门外的五里沟小牛房村之南不远处。墓地是他的众弟子买的一块农田。墓冢是用青砖砌成的一个馒头形状。墓前立有四座石碑。一为董公逝世的翌年春(1883年),一为1904年,均由其弟子尹福所倡议,以众门人的名义建立的。1929年河北省国术馆成立时,由傅作义先生首倡,并带头捐资,与八卦掌门人一起又立了两座碑。博作义是八卦掌的爱好者和赞助者,又是能走转八卦掌,而长期坚持锻炼者。解放前,他任过绥远省主席。解放后,他一直任水利部长。
     董公的墓葬两度遭到破坏。葬后不久,墓棺被盗墓贼凿开,将董公生前最爱的鸡爪錞盗走,卖给了琉璃厂一家古玩店,后又被人买走。从此,此物便永远失踪,再无下落了。所幸董公生前留有錞的纸图样,并交给了梁振蒲。后来,梁公给了郭国民,郭公又给了李子鸣。上个世纪末,本人蒙子鸣师叔惠赠錞的纸样,并用不锈钢打制了一对。后经查阅古兵器史中錞的形状,受到启发,又重新打制了一对。将錞的爪放大,爪距加宽,爪尖锋利微曲带“血槽”,酷似雄鸡在争斗中的爪形。鸡爪錞的套路共有二十四式。董公将其传给了梁振蒲,梁公传给了郭国民,郭公又传给李子鸣。鸡爪錞的样式没有失传,鸡爪錞的招式没有失传,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
      上世纪六十年代,董墓再次遭到破坏,碑被推倒,墓被夷平。
      1981年5月,李子鸣发起为董海川先师迁坟募捐活动,受到八卦掌门人和各国侨胞,以及学练八卦掌的外国朋友们积极热烈的响应,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此时,董公的旧墓址早已改成农田,想找到墓穴,实不啻大海捞针。石碑有的被掩埋,只好以平落在田间的一块石碑,作为辨别方向的大概依据,用尺土必掘,杯土必筛的办法,向周边扩大搜寻遗骨的范围。终于发现了三颗牙齿和残存的少许发辫,遂将其同全部找到的四块石碑,一起迁入新墓地万安公墓陵园之内。墓地位于陵园的最西边,近墓之东有一条长长的甬道。沿路南行几分钟便是李大钊先烈的灵寝。这是个朱门红垣的小陵园,乃是园中园,在万安公墓陵园之内。
     董墓的造形为八棱式,上写“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字,用以象征八卦。墓上覆以用瓦连接成的翘篷,上面有个“顶子”,颇似一座亭子,美观大方。碑的位置与以前不同,四座碑一并列在墓后。子鸣先生为报答师恩,又将逝世于1932年梁振蒲的遗骨,从梁公的故乡河北省冀县郝家冢村迁来,葬在董墓之西,还将早已过世的师兄郭国民的遗骨迁来,葬在梁墓之右。郭公为梁公的得意高足,尽得梁氏八卦掌之妙。
      董梁郭三墓之迁,子鸣先生功不可没。他各路寻途径,多方找关系,近处相吉壤,远地迎骸骨,深谋远虑,设计墓的造形,墓的陈列次序……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用近二十万元重币,才换来这片牛眠吉地,地下佳城。1997年春暖花开之际,在董墓与梁墓之间,又新增一墓,墓的主人就是李子鸣先生。
      1997年清明节,是董海川墓迁后晚生首次谒墓。当时,不自觉地将我自归宗八卦门以后的一切往事,如放电影般全都浮现在脑海中。董公的一生可歌可泣,他确是八卦掌门里人心中的一块丰碑,大家应当永远纪念他,记住他。在此,我特作一首白话乐府行,将它镌刻在“心碑”上。

      董海川历史行

青壮负案离桑梓,颠连遁迹赛伍员。
邂逅黄冠学八掌,称雄绿林走四方。
只为求得安身处,割蚕甘作假妇人。
老耄逐出肃邸外,培桃育李为园丁。
束修多寡不计较,爱徒不爱孔方兄。
刘郎走后桃园茂,食水思源谢董公。
原籍文安朱家务,北京东城二故乡。
嘉庆二年呱呱来,光绪八年赴九泉。
八十五载所行事,令人可敬也堪怜。
大名永垂武术史,武林一代大宗师。

    董海川的弟子知多少?
    谁是第一个拜师人?

     董海川逝世翌年之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其弟子尹福牵头倡议,在董公的墓地树碑立传。碑之阴面镌刻着敬立的弟子姓名为56人。碑之阳面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达官等,几及千人。”嘉庆年间,有人在日记中形容董海川的弟子之多,如过江之鲫。可见,董公的门人之多,绝不仅仅只有56人。很可能大多数是随波逐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学多久便兴尽走人了。不过,久留董公身边一直就学未去的也不会只有56人。所以,有人揣测,名不入碑的,可能不是董公的正式入室弟子,或是先于董公逝世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董公的第一个正式拜师的大弟子全凯庭,以及紧随其后的正式拜帖弟子阮珍谷、梁世珍、张怀山、种香林、吴茂亭、李云贵、刘德宽、梁乐等九人,均碑上无名。以上九人拜师,又都在尹福拜师之前。后人普遍认为,尹福是董公的第一个大弟子,可能是因为尹福名列碑上首位的误解。先于董公逝世的名不上碑,此说也非。马维祺便是董公在世时去世的,则碑上有名。以上两点,原因不详,待考。
(责任编辑 乔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