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代公主名字:身份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9:56
身份的变迁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报道之十 2008-09-23 本站特约记者 王俊 来源 转载新淄矿报 点击: 36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集团公司的用工制度经历了几次变革,这也让职工的身份几度变迁,而每一次变迁无不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从1984年起,按照国家政策,煤矿不再从社会招工,这使得井下一线用工趋于紧张。1987年,当时的洪山煤矿为缓解井下用工紧张的矛盾,想出了一条用工的新路子——以地方乡镇的名义从农村招收部分劳动力来矿上从事井下生产,镇上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他们的管理,当时叫作农民协议工。最初招收了300人左右。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矿上、个人以及乡镇“三赢”的做法。由于这种做法在当时省内的煤炭系统尚无先例,政策上也找不到依据,曾引起省里有关部门的质疑。但是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因此矿务局很快在各个单位进行了推广。1990年下半年,山东省煤管局在龙口矿务局召开用工制度研讨会,洪山煤矿在会上就劳务工的使用作了经验介绍,自此劳务工这一用工形式在全省煤炭系统全面推开。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矿山形成了全民所有制固定职工、集体所有制职工、劳务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局面。1995年,淄博矿务局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全局实行全民劳动合同制,打破干部与工人、固定工与合同制工人的身份界限,统称淄博矿务局职工。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是年,全局有42301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全民合同制40415人,集体合同制1886人,占实际用工总数的96.5%。

    而在这十几年间,劳务工的队伍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井下生产的主力军。据埠村煤矿2003年所作的一份劳务工调查报告显示,当时该矿采掘区队劳务工人数占到95%以上,有的区队除了管理人员和辅助工,其他全是劳务工。这种情况在当时的集团公司各原煤生产单位非常普遍。劳务工为矿山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劳务工这一用工形式于企业稳定、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也越来越突出。2005年,集团公司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又率先在全省煤炭系统实行劳务工转招,将8554名劳务工转招为井下合同制工人。再次显现了淄矿人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气魄。

    谈起这些,现任埠村煤矿三号井采五队队长的张曰民充满了感慨。他1989年便来到埠村煤矿干劳务工,算是工作时间最长的劳务工之一。这期间凭着自己的扎实工作,从班组长到副队长,再到埠村煤矿第一个劳务工主管队长,特别是现在他的井下合同制身份,让他感到当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采访中记者得知,入矿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张曰民通过函授学习马上就要拿到大专毕业证了,他说:“身份变了,观念也要变。集团公司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不仅要自己学习,同时也要让队里的每一名职工加强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