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色宫影音先锋:"世界工厂"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7:39
在中国之前,曾有三个国家被先后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英国、美国、日本。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整个19世纪前70年里,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到世界的近1/2!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英国的霸主地位被美国代替。到1945年,美国拥有了整个西方世界工业产量的60%以及对外贸易总额的1/3,美国成为了新一代的“世界工厂”。 

    日本是第三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是日本的鼎盛时代。当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经济危机后,人们开始猜测下一个“世界工厂”会是哪里? 

    若干年后,许多国家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事情真是如此吗?按照人们传统上对“世界工厂”的认知,一个国家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也就意味着它取得了新的世界工业霸主地位。中国取得这个地位了吗?显然,即使最乐观的中国人也会给出否定的答案。 

    为什么中国生产的产品规模足够大却还不是“世界工厂”?为什么以前可以用“生产规模”等指标去作为衡量“世界工厂”的标准,而现在放在中国身上却不适用了? 

    答案是“信息革命”。正是这一工业革命两百年后的又一划时代创举,彻底改变了对“世界工厂”的判别标准,进而也改变了“世界工厂”这一定义本身。正如工业革命后,世界就逐步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化社会一样;信息革命后,世界也就从工业社会步入了“后工业社会”(也称“信息社会”)。 

    农业社会中,评判一国的实力是看它的农业化水平;工业化社会中是看它的工业水平;到了“后工业社会”中,衡量标准则变为:谁家的技术多、品牌多、渠道网络多,谁就是强国。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炼出那么多钢、造出那么多的小车和大船,却依然成为不了工业霸主,变不成“世界工厂”的原因。 

    世界是平的,意味着世界本身已变成了一个大网络、大工厂。世界各国都变成了这个工厂中的一个个车间,中国根据自己的特点,承担了“装配车间”的角色,而车间的“总控台”,却可能是在欧美。(熊焰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