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明科技 智能化 资质:奏响“美育?德育”的和谐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8:45

 音乐作为最高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有关概念界定
        1.音乐审美教育的内涵
        音乐审美教育就是美感教育,是为培养人感受、感知、创造美的一种教育,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感性和理性的力量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的高度。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知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审美教育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培养个人的音乐感知、创造的审美能力,更深刻的作用是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境界、完善意志品格。
        2.美育与德育之联系
        美育与德育犹如一对亲姐妹,互相影响,互相包容,互相渗透。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的能力,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得更健康、高尚。美育是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又可以说美育中包含着德育,德育渗透在美育之中。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往往是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发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美育具有一般伦理教育所不具备的长处,能起到德育所难以起到的作用。
        审美能力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素养,往往与人们的道德行为连在一起,如谈吐的文雅与粗鲁,高尚与庸俗等。美育与德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不同的是运用的手段与方法的不同。德育往往通过说服、监督、奖惩等方式,而美育主要通过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以诱发、感染、陶冶等方式诉诸人的审美情感,从而使人们树立起高尚的审美理想。
        二、审美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最高任务和主要内容,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感知、联想、鉴赏、表现、创造与再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1.挖掘音乐教材的内在思想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应该牢固的树立德育意识,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不少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那激情澎湃的歌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使他们明白当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2.在音乐表演中体验协调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
        例如音乐书第十四册第一单元《黄河大合唱》,整部作品描画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唤起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抗日热情。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混声四部合唱,运用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两种作曲手法混合写成,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觉醒的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全曲气势磅礴。
        3.在歌曲学习中认识内涵美,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
        一首歌曲是由词、曲组成的,歌词则体现了歌曲的具体内涵。一首优秀的歌曲,它的优美健康的歌词,往往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在教学时,抓住歌词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便能收到较好的德育功效。 
        如歌曲欣赏音乐书第十七册第一单元教材中《我爱你,中国》,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发现、理解和挖掘,然后教给学生。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不断培养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4.在歌曲练唱中感受旋律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如教材歌表演第十三册第六单元《雪绒花》,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集体,祝福祖国万年长青的本质,无疑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歌曲,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5.在音乐欣赏中享受韵律美,体会善良的处事道理
        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及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人格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人格的提升。
        如器乐曲欣赏音乐书第十四册第四单元教材中钢琴五重奏曲第四乐章《鳟鱼》,乐曲形象地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那如歌的紧张旋律恰似小鳟鱼的吟唱。主题在小提琴及其他各声部上重新出现,钢琴又奏起了鳟鱼的“固定音型”,音乐又恢复到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预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当学生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在旋律的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
        6.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示表现美,提升学生的精神风貌
        学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每年全校都要举行一些大型文艺活动。在艺术节中,学生的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集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道德情操受到熏陶。这样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既可检验学生的艺术表演水平,更是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风貌的展示,让学生在艺术美感享受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寓教于乐。
        学校排练了大型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获得杭州市一等奖,在学校和富阳市作汇报演出),作者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中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
        7.在教学中展现教师的形象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的人。教师要言教身教结合,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端庄的教态、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与教学内容的统一,这样,教师在执行各个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率。
        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兴趣小组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学生通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样说: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因此,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充分重视德育渗透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宏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