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奏响城乡和谐之歌 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浙江在线-浙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06:09

    关键词: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纲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城镇准入条件,凡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准予其在城镇落户,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加快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背景:1994年,省公安厅选择有“全国第一农民城”之称的苍南县龙港镇,在全国率先开展允许农民进镇办理正式居民户口的试点。1995年以后,在列入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和单项制度改革试点的124个小城镇开展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同时,逐步打破大中城市的户口管理政策壁垒。1997年,在全国率先推出购房落户的政策。
1998年,在全省全面实行了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制度,并放宽夫妻两地分居、老年人投靠子女回原籍落户的条件,新出台了投资落户的政策,将户口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公安机关。199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作出推进城市化工作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200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取消进城控制指标和“农转非”计划指标。2002年,我省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

  这几年来,我省逐步放宽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户籍模式,阻碍人们自由迁徙的限制被最大限度地取消。

  关键词:城乡交通网

  《纲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到2010年,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水陆空相互配套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背景:去年9月下旬的一天,秋高气爽,来自嘉兴市王店镇建南村的赵女士正兴致勃勃地在嘉兴大润发超市挑选食用油,她的购物车里已堆满鲜奶、面包、洗发水等商品。她开心地说:“有了公交车真方便,每隔10分钟就有一班,我随时可以到嘉兴来。”她接着又算了一笔账:乘公交车到嘉兴只要3元钱,而在超市里仅买一瓶食用油就能比镇上便宜3元,顺便还能在城里逛一逛呢。自去年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以来,嘉兴目前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64条,394辆城乡公交车往返于41个乡镇、425个行政村之间,沿途建设的133个港湾式停靠站,679对简易(招呼)站点,成了城乡间的一道靓丽风景。

  路通车畅,乡村康庄工程为城乡交流搭起便捷的通道。如今,500多万浙江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出门有了公交车。截至去年3月底,嘉兴、绍兴、衢州3个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市已经改造了223条城乡公交线路,2990辆公交车通达306个乡镇,惠及6517个行政村。杭州的余杭、萧山和宁波镇海区,公交车行政村通达率已达到100%。

  据统计,仅2003年7月至去年6月底,全省共完成通乡、通村公路路基改造6260公里,硬化路面4818公里,完成总投资33亿元。新增通等级公路乡(镇)35个,路面硬化乡(镇)36个,新增通等级公路行政村2571个,路面硬化行政村2454个,新增通客运班车行政村476个。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纲要》:以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加快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全覆盖,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等制度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社会保障体系。

  背景:200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就业、医疗、低保和培训等提出明确要求。目前全省已有近100万被征地农民被纳入各种层次的社会保障范围,40多万人已开始每月领取200至30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金,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线”得到进一步巩固。至去年6月底,全省11个市和所有县(市、区)均已出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一个覆盖全省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各地多方面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运行。余姚、慈溪等地尝试按社保部门提供的人数标准,将由政府负担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直接划入,保证了政府负担部分的及时足额到位。宁波、衢州等地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来应对和缓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据统计,经多方努力,到去年6月底,全省共筹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近100亿元。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发展

  《纲要》:深入实施“山海协作”、“百亿帮扶”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三大工程,有选择地推进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引导欠发达地区加强劳务输出和异地脱贫,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使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背景:山海协作工程——旨在通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联合与合作,在欠发达地区组建一批富有活力的合作企业,促进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互为优化、升级,推动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扎实推进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努力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互赢共进、共同富裕。截至去年9月,全省共实施合作项目1427个,协议总金额396.68亿元,到位资金122.86亿元。去年“山海协作工程”又签下合作(帮扶)项目200多个,合同金额超过100亿元。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其中心任务是加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力争到2005年,省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一半以上达到国家小康标准;到2007年,全省欠发达乡镇全面达到国家小康标准。仅2003年,省里已安排财政扶持资金1亿多元,省、市、县三级结对帮扶单位共提供帮扶资金8000多万元,新实施扶贫项目2812个。省里向100个欠发达乡镇派遣了100名科技特派员,全年引进新品种490多个,组织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20个。2003年,省扶持的211个乡镇的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在8%以上,25个欠发达县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村减少了512个,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减少了18.1万人。

  百亿帮扶致富工程——2003年开始的“百亿帮扶致富工程”为期5年,计划总投资263亿元,用于下山移民、乡镇至村公路、水电站等工程建设。2004年全年下山移民约5.3万人,培训农民124.9万人,新增转移就业28万人。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纲要》:坚持以培训促转移,大力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重点做好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下山移民和农业劳动力的培训,推进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在岗农民工培训,进一步提高务工农民的劳动技能。继续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收费,加快破除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把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社区。积极解决农民工居住、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创造有利于农民进城安居乐业的环境。

  背景:2004年11月9日下午,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雅二村赋闲在家多年的农家女何燕青高兴地迈入了金华市雅帅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大门。经过区里的专门培训,何燕青顺利通过雅帅公司的考试被录取为缝纫工,每月至少能拿到1000元。为促进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婺城区从2001年开始就着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目前,全区约有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轻松找到了新“饭碗”,致富有了奔头。

  2004年,我省开始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年我省培训农村劳动力124.9万人,新增转移就业28万人。此外,我省取消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种种“樊篱”,并在35个县开展了就业政策、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管理等“五统一”的就业试点工作,着力营造城乡统一的就业新格局。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纲要》:加强农村社区规划,积极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做好撤并小型村、搬迁高山(小岛)村、建设中心村工作,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绿色生态家园、乡村康庄工程等建设,规范农居建设,做好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线以及垃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各项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健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背景:步入浙西北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竹海茫茫,满目秀色。村口的竹房子是生态无水公厕,小水塘是采用美国阿科曼公司的湿地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池。马路边的垃圾箱、古树上的“身份证”显示出高家堂村独特的村落文化。高家堂村正是我省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涌现的新农村的缩影。

  据统计,我省已全面启动了1000个示范村和6700个整治村建设,在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和村庄绿化、垃圾集中处理。目前已有2000多个村基本完成环境整治,160多个村通过全面小康示范村验收。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达50亿元,带动社会各方投入建设资金193.7亿元。

  如今,一项惠及千百万农民的城乡一体化的村庄规划,正在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大地上开展;一个具有鲜明的江南水乡、海岛渔村、山乡村寨特色和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新农村规划,正在浙江大地如火如荼地实施。全省60个县(市、区)已结合县域城镇规划展开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有34个县(市、区)按照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建设中心村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规划编制,实现了从县、乡镇到村庄的规划层层配套、环环相扣,最大程度地实现市政和社会公共设施等资源的共建共享。

  【链接】

  农民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
  
  农民,在中国是一个沉重的字眼。人口占80%以上,仅这一点就不得不让人承认,农民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

  历时已久的“二元”分割,使得农民囿于有限的田园,为温饱而奋斗。

  农民命运的改变从离开土地开始。改革开放后,浙江农民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率先“洗脚”上岸,开始了改变命运的伟大实践。如今,他们功成名就。

  一方面,农民离开农村,改变了农村资源的配置状态,使得人多地少的农村,实际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改善,并且使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农民离开农村,为二、三产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日益庞大的城市提供了自食其力的消费者。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社会的根本性瓶颈,就是城乡“二元”分割状态。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状态最直接也最自然的力量就是大批农民自发地脱离土地。农民为改变自身命运而采取的壮举,恰恰为国家改变发展的瓶颈制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任何人命运的改变都是艰难的。更何况,农民在知识、技能和资金的积累上长年处在弱势状态。全社会应该为农民这种艰难的命运改变,提供缓冲地带。中国需要造电脑、造火箭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同样需要让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当我们在核算产值、利润等等经济指标时,千万不要忘记考察当地产业的农民参与度。浙江的实践表明,农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前进的推动者,因而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社会进步成果的分享者。

  在浙江,人们欣喜地看到,独特的“块状经济”,让农民真正成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体,并且创造了参与世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浙江,人们还欣喜地发现,是政府的开明才为农民走出大田撑起一片蓝天,从而出现了“百万农民创业,带动千万农民就业”的生动局面,使得农民普遍得实惠,长期得利益。如今,面对正在改变命运的农民,浙江各级政府更是在社保、医保、就业、教育等方面推行一系列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政策,使得农民离开田地后不再徘徊于社会的边缘。在农民改变命运的征途中,浙江是先行者、探索者,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浙江作为先行者,其根本的动力来自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认识: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全面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

  农业部:五大措施统筹城乡发展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近日指出,五大措施统筹城乡发展。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主体,改革农村的落后面貌,最终要靠农民自己。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根本措施。记者近日从“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讨会上获悉,去年起,农业部和财政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去年培训转移250万人,中央财政对参加培训的农民人均补助100元。

  杜青林指出,通过五大措施来统筹城乡发展。他认为,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思想,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持久动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建设长效机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