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棒棒糖哪里有卖:保持学习热情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6:24
 

保持学习热情的思考

 (2010-12-12 23:08)
  • 标签: 学习  热情   分类: 教育研究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怎么样,是否对生活、对事业有奋发向上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对学习的热情高不高中看出来。事业心的减弱,甚至理想信念的滑坡,往往首先是从放松学习开始的。学校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教师和学生有没有自学的习惯,每天是不是都能挤出点业余时间读书学习?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传不习乎?”,就是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坚持学习了。
  古人讲:开卷有益。对于学习的益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学习会使人生活充实。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走上工作岗位期间,大约是“三个三分之一”,即睡觉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业余生活三分之一。睡觉是人的本能,工作是一种组织行为,所以有人说,人的一生实际上是由业余时间决定的。你的生活是否充实,一生的价值是否充分实现,主要看你业余时间想干什么、在做什么。有的同志年纪不大,追求所谓的潇洒人生,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纵情享乐,但玩乐之后,又感到活得很累、很空虚、很浮躁,感叹人生如梦,世路难行。而爱学习的人,尽管业余时间以书为伴很冷清,却感到精神世界很丰富,日子过得很充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坚持学习,潜心学习,还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消除生活乏味、心灵空虚的一种方式。在学习中享受生活、感悟人生,就会发现生活是那么美丽,时间是那么宝贵,人生那么需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二是学习使人谦虚进步。曾有人把已知世界比作一个圆圈,这个圆圈越大,就会感到未知世界越大,就会感觉到要学的东西越多。所以说,学尔后知不足。有的人夜郎自大,傲视一切,实际是一种无知的反映、幼稚的表现,即所谓“无知者无畏”。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接近最伟大的时候。”越学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越学越觉得有许多东西要学,自然会“大为谦卑”起来,必然在学习中谦虚进步,离“伟大”也就不远了。三是学习使人胸怀宽广。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广的胸怀来自宽广的眼界,来自广博的学识。四是学习使人境界高尚。古人讲,三日不读书就觉得面目可憎。看看犯罪的领导干部写的检讨,听听蹲在牢房里的犯罪忏悔,几乎无一例外地讲到,最初的也是根本的原因是放松了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其面目之所以变得可憎确实与“三日不读书”有关。据说,搞科技、做学问、学艺术的人犯罪率是最低的,我没有做过考证,但我想这与他们爱学习、专心致志地学习有关。专心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真理、感悟人生,追求崇高、亲近大师,追求永恒、效仿伟人的过程,一句话,是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过程。学习掌握的东西多了,理论上清醒坚定了,世界观方法论正确了,人生观价值观对头了,精神境界自然也就高尚了。因而不管遇到多大的“潮”、多狂的“热”,不管世风如何变幻、诱惑如何迷人,都会泰然处之,不为所动。
  那么,怎样才能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呢?关键是要确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所谓学习理念,就是对学习总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对学习的根本态度。它具有先导性和根本性,决定着学习深度和广度。我想,是否应该确立这样四个学习的理念:
  其一确立“人天生就是要学习”的理念。人天生是要学习的,放弃了学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丧失了觉悟和智慧。一个教师有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有没有持续的发展力,关键看学习。据了解,我们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师是海归生和国内名牌大学选调进来的,或优秀学生留校的,当初基础都很好,起点都差不多。但为什么若干年后差距拉大,有的成了教学骨干,有的成长为学校院、系领导,有的成了学科带头人,而有的却工作很吃力,更不用说崭露头角了。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学习上的差距。在学校,爱不爱好学习,能不能坚持学习,差别很大。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爆炸、发展加速,如果不抓紧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就不可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中国社会最两极分化的是“老三届”这代人。一部分人在上山下乡时没有忘记学习,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遇,赶上了选拔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机会,成为当今社会的栋梁之才。而多数人在下乡多年后返城,既缺知识又缺技能,成为需要重点照顾的下岗者、贫困户。
  其二确立“时时处处皆学问”的理念。我国宋朝大文学家朱熹早就提出:“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进入信息化时代,使我们学习的领域、获取知识的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更要求我们拓宽学习的视野,改进学习的方式和手段。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做学习的有心人。要注意向身边同仁学。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吾师”。教师是个人才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善于欣赏和学习别人的长处,还可以拓展自己的心胸,创造和谐的氛围。我们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学习手段,比如运用网络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三确立“学到老、用到老、改造到老”的理念。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而学习非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生命中某一阶段的事,而是一种社会化、制度化和终身化的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说,“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良机,并改变每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如今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我们现有的知识已经不够,并且在不断地老化。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新知识,就会滞后于时代,被时代所淘汰。坚持终身学习、持续学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历与成才、“毕业”与“毕生”的关系。从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看,从小学到大学乃至获取更高的学历,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毕业”是难以得到的。因此,在学习上要少些“学历意识”,多些“成才意识”;少些“毕业意识”,多些“毕生意识”。要明白,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终身学习并不是意味着终身在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在不断适应新事物中生存,学会在不断满足新要求中发展,这是一辈子的事,是毕生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防止和克服“文凭到手、学习到头”的自满心理,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任务,发扬学而不厌、锲而不舍的精神,终生勤学不辍,不断地吸收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机遇的偏爱,才能经受挑战的考验。
  其四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个理念有三个特点:一是“交融”,即学习之中有工作,工作之中有学习。二是“互动”,即学习促进工作,工作促进学习。三是“转化”,即学习成果能够转化为工作成果,工作成果也能转化为学习成果。教师的工作与学习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学习的目的与工作的着眼点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学习的内容与教学的任务都是用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把学习与教研工作更加自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总之,学习应成为我们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对学习大体有三个层次,或者说有三种境界。最低层次是把学习当负担,一遇有学习任务感觉很痛苦,宁可出公差干活;中间层次是把学习作为谋生的手段,有压力、肯学习,但有时主动有时被动,忽冷忽热。三是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学习,就好像没吃饭,没喝水,就感觉不自在、不快乐。我想,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至少应达到中间层次;要做优秀的教师,就要努力再上层次。对学习应该重视并保持热情,而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冷静的,只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才能“学有所成持续热”。我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前苏联时期,一个照相师要给著名科学家尤比契夫照相。当镜头对着他的脸时,尤比契夫却开玩笑地说:给他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屁股。因为像他这样的学者,之所以取得成功,不是因为脸蛋长得漂亮,功劳全在于屁股“坐得住”。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大家要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少些应酬,少些浮躁,少些急功近利地学习,多些享受快乐地学习,真正静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够学有所成。这也是学习“热”与“冷”的辩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