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前传爱奇艺:读《新时期素质教育再解读》的几点收获与思考 - 舟行碧波 - 天桥教育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8:50

读《新时期素质教育再解读》的几点收获与思考

    • 评论:1
    • 浏览:67
    • RSS:0
    文章类型:原创 发表于:2011/4/22 11:44:14

          今天,读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教授的《新时期素质教育再解读》一文,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同时也帮助我澄清了几个模糊的问题。

     一、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哪些局限

    长期以来,我们对素质教育始终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摆脱时代与社会的特点,单纯从个体素质的角度,或个体本位的角度理解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或成为一个虚化的、超越时代与社会的泛概念,或成为一切理想的、美好的目标的代名词,只是就教育论教育,看不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社会功能功能,使我们对时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与主要问题把握不够,很容易使我们所培养的人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产生距离,使教育应有的价值和功能虚化;第二种倾向是突出了全面性,忽略了重点和核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很多教育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但是学生发展的重点素质有哪些,却是模糊的,这种全面性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重点素质上没有得到重点培养。

    二、什么是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再次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但是就整个教育而言,我们所培养的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无法满足时代社会的需要。对这些重点能力与素质关注不够是造成我们"人才危机"的根源之一。

    三、从社会和时代的角度,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钟教授的主要论点是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和更大的时空去审视素质教育,即放在长时间的跨度中去理解,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放在全球化的大空间中去理解,融合中西方优秀文化去实施素质教育;放在人的素质系统中去理解,突出责任、创新、实践的核心内容。

    这需要我们意识的觉醒和强力的改革推进,从教育的外部完善社会的用人机制;从教育内部完善考试评价机制。

    四、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1、重新审视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回顾几年来我校办学理念其论证、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是从“教育与美学本质上的一致性;教育理想对现实的关照;学校的基础与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的定位,缺少了时代社会对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宏观思考,使我们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出现窄化的趋势,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培养重点。

    2、调整补充学校多元课程内容的建构。课程作为教育的载体和育人的途径,肩负着实现培养目标的实现。换而言之,课程内容的规划与设计应凸显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体现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有机结合。反思我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培养目标设计的偏差,导致课程建设的内容无法完成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一体两翼四轮”课程框架中我们应该结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修改和调整。在“一体”——培养学生良好德行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公民责任感的课程内容;在“两翼”——启迪科学精神  培育艺术素养中,突出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四轮”——素养课程、学科课程、选修课程及社团课程中,再增加一些实践类和人文类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完成好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3、完善和修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多元、开放、弹性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已经在基层学校展开,但是我们改变的更多的是评价的方式(无分数评价、多次评价),但是评价内容特别是考试命题的质量和水平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试题内容过难过窄,考察知识的多考察能力的少,使评价对教学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考什么叫什么的现象仍很严重。二是考试评价缺乏科学、明晰的质量标准。教师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自上而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科质量标准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