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皮树有什么药效:关于“认识”董仲舒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09:32:55
“认识”董仲舒的几点思考一、忌用现代语义解读古人语义,要用历史语言来体察董仲舒语言的本意。比如古文中“汤武革命”,现代史中有“辛亥革命”。两个“革命”决非等义。同理,董仲舒对策中“大一统”,语义决非“大统一”。这本是常识问题,某些人(尤其是重量级大人物)偏要说“大一统”就是“大统一”,以达到个人目的——让董仲舒变成符合他的需要。于是众人也就跟着说,突显了“大人物”话语的“真理性”。二、忌偷换概念。董仲舒策文中“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其中一个“今”,已界定了语指汉朝建立以来“文化界”的自由中所生出来的混乱。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在一些“大人物”笔下,被定论为“汉武帝用董仲舒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论之“百家”非先秦之“百家”;2、“六艺之科”非一“家”之专利;3、“孔子之术”非是什么“儒术”,且这里重在强调孔子“作春秋”之术,“上揆天之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先秦“百家”亦非全部“邪僻之说”;4、“绝其道”是断开(或堵塞)通行之路,“勿使并进”是不(让它)同正确理论一样进入舆论通道。总之,“罢黜百家”语义不通,动宾搭配不当。董仲舒没说过这话,也没这意思,是人为的搞了偷换概念。无怪乎近年来有人提出“百家学说”始终流传的疑问。三、忌想当然。某些人咬定“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君权至上’”。这顶“帽子”是凭想当然造出来的。在董子理论中,只能找着“君”的责任、义务。“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天”有“十端”:“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官制象天》)又谓“天地人,万物之本也。”(《立元神》)董仲舒极力论证“天”的物质性,批驳先秦“天=神”的错误认识,何来“君权神授”一说?在董仲舒理论中,要保住“君”这个位子,关键是要具备相应的“德”,“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当修饬也”,“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为治,大夫之所当循以为行也。”(《天人三策》暂说这些,后有续。欢迎批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