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骅锶装饰有限公司:碎识“国文” - 第九讲 三种文体的学习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9:53:14
第九讲 三种文体的学习法

你是知道的,我们读的文章,大概可分三种,就是记叙文、抒情文和议论文。这三种文体,在学习时,方法上也应该有点差别。

先说记叙文。记叙文的内容须有真实性,这真是性,是记叙文的基石,丝毫不能忽略的。我们在读记叙文时,就当先注意他记叙的事实是否有真实性。(就是虚构的也必要谢得和真实的一样。)次则又要看他写的层次是否分明;层次不分明,绝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前后的层次必是写得井井有条。又次则看他如何支配材料。好的记叙文,必是材料支配得当,繁简适宜;并且要使得繁的不觉其繁,简的不觉其简。再次则看他所写的是否深刻:好的记叙,不但要看层次,要材料支配得当,繁简适宜,更要写得很深刻。譬如唐人白居易做的《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

在这短短的文中,真实性当然有的。前后的层次又极分明,材料的支配更繁简得宜,尤能写得极深刻,把荔枝写得比画的入神。这才是好的记叙文。我们读记叙文时,能从这几方面去分析,才能指导记叙文的美恶,也才能知道记叙文应如何写法。

再说抒情文。读抒情文,首应注意文中所写之情是否真实。无病呻吟的抒情文,必有许多扭捏的痕迹。次则应注意文中所写之情是否具体。具体的抒写,才能给读者具体的印象。我们读抒情文,就在研究作者如何的表现出内心的真情,要注意抒情的技巧:如何开端,如何结尾,中间又如何的开展。但这只是要藉此学习抒情的技巧,将来好应用来写自己的抒情文,却不是叫你去模仿。《拊掌录》上有一段笑话:

李廷彦曾献百韵诗于一上官,其间有句云:“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上官恻然悯之,曰:“不意君家凶祸,重并如此!”廷彦遽起自解曰:“实无此事,但图属对亲切耳!”上官笑而纳之。

并没有死去的自己的弟弟和哥哥,却硬生生的派定他们是死了,在这位姓李的或这意味如此可以写得哀痛一点,不想到结果是益增其丑恶和无聊。他是忘了技巧可以学别人,情感不可以学别人的。

这里举一篇最短的抒情文给你看罢。唐人韩愈《祭房君》文:

“维某年月日,韩愈遣旧吏皇甫悦以酒肉之馈,展祭于五官蜀客之柩前。呜呼!君乃至于此,吾复何言?若有鬼神,吾未死,无以妻子为念!呜呼,君其能闻吾此言否?尚飨。 ”

这位房君,名次卿,字蜀客。韩愈的祭文虽是寥寥不足百字,可是情很真实,不装腔,不作势,所以依然十分动人,我们读抒情文如能在这些地方注意,那将来在自己写抒情文时,便不会像李廷彦那样,写出“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的令人喷饭的作品来。

说到抒情文要写得具体,再举郑振铎的《离别》文的一段来做例子罢: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的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阔了,见着许多亲友挥着白巾、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会再会!’听着鞭炮劈劈啪啪地响着,水兵们高呼着像岸上的同伴告别时,我的眼眶是润湿了,我自知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写离别之情便很具体,因为他不是空喊离别的悲哀,而是从各方面衬出离别的悲哀来。好的抒情文都是如此。

末了,更说议论文。读议论文,要注意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议论的根据。同是议论一件事或是一个人,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这是没有关系 ,但当各有其中心的思想,各有其议论的根据。我们在读时,要看作者如何的说出中心的思想,如何的运用他的证据。做议论文如临阵作战,稍有罅隙,敌人便乘机进攻。我们读议论文,就是看作者如何作战,学作者如何作战,假如同一件事物的讨论文字,各持一端,我们更可比较来看,看各方不同的作战计划:如何坚守自己的营垒,如何进攻敌人的营垒。又,古今的议论文,有许多是不能说出他的中心思想,更没有什么老不可拔的理论根据,于是在文中横生枝节,变更论点,以掩护他最后的议论根据地。所以我们读议论文时,还要细细的去推敲,不放松它一点,仿佛我们就是作者的敌人,因为你如能这样推敲,将来自己做议论文时才能像作者一样,稳扎稳打,敌人极难进攻。你读过清人彭端叔的《为学》吗?这是一篇很短的议论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若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你看这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就在劝人“力学”,是何等的鲜明。而他议论的根据就是“有志竞成”,又是何等的正确。中间再用蜀鄙二僧作比,便更觉他的话不错。好的议论文都是如此。

本讲提要

读记叙文,要注意它内容是是否真实,层次是否分明,材料支配是否得当,记叙是否深刻。读抒情文,要注意其所写之情时都真诚,是否具体。读议论文,要看作者如何的说出他中心思想,如何的运用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