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人力资源:李东东讲传统谈新闻:构筑起四道防线-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54:17

李东东讲传统谈新闻:构筑起四道防线

2011年04月  作者:李东东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1    责任编辑:开心简介:  在前面的《反客里空运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首次反对虚假报道》中,介绍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部分解放区反失实报道运动的情况。1947年6月起,晋绥边区《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对新闻中右的倾向和 ...内容:


  在前面的《反客里空运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首次反对虚假报道》中,介绍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部分解放区反失实报道运动的情况。1947年6月起,晋绥边区《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对新闻中右的倾向和新闻失实问题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动群众进行监督,开始了反“克里空”运动,公开检查土地改革前期宣传中的失实报道,分析导致新闻失实的不良思想作风和原因。《人民日报》(晋冀鲁豫)、《晋察冀日报》、山东《大众日报》、陕甘宁《边区群众报》、《新黑龙江报》等解放区报纸和新华社各分社迅起响应,在各解放区新闻工作者中掀起了一场反对“克里空”的运动。这次运动,发扬了自我批评和检讨的优良传统,对失实报道进行了全范围的纠正,维护了新闻真实性,提高了新闻队伍素质,赢得了读者对党的新闻事业的信任和支持。

  60多年过去了,包括新闻事业在内的共和国的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能够继承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坚持真实、客观、公正,深入基层、深入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采写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且传之久远的新闻报道精品力作。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进步的过程,忠诚书写着人民事业发展的历史,使新闻工作更加取信于民,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但我们也不能不正视,新闻失实的“克里空”现象今天依然存在,一些新闻单位疏于内部管理,采编流程不规范,部分编辑记者作风浮躁、责任心不强,等等,致使一些虚假报道仍不时出现,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稳定环境,也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正义形象,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影响之坏、危害之深,不容忽视。

  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这既是摆在所有新闻界同仁面前的一项严肃的课题,也是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更是这次开展专项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在。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中央督导组赴各地督查指导的情况,结合新闻界多措并举的实践,我们感到,亟有必要在行政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惩处机制等几个方面,构筑起杜绝虚假报道的防线。

  第一道防线:完善行政监管体系,净化新闻采访环境秩序。

  近年来,为了确保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净化新闻舆论环境,新闻出版总署和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大了对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

  一方面,强化制度建设,通过不断制定修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内容和措施,提高了行政监管的意识和能力。比如,2009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从完善新闻采编制度、加强拟聘人员考查、规范用工制度、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到健全新闻转载的审核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主管主办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责任、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完善了八个方面的制度,尤其是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当年10月,总署又以《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重新修订颁布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闻采编人员不良记录数据库建设,明确提出,对存在较轻违法违规行为的采编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限制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人员则坚决清除出新闻队伍,禁止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并进行公开通报。可以说,这些新制度、新措施的建立完善,对制止虚假报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强化行政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那些刊载虚假报道的媒体,对那些制造虚假报道的新闻记者,一律进行严肃处理,公开曝光,绝不姑息。可以说,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虚假报道的出现,降低了虚假报道产生的概率。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行政监管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仍然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尤其是在监管体系构建方面还不够完善。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政府管理部门必须不断与时俱进,针对新的发展趋势,及时研究新的管理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监管体系建设上,当前要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尽快建立新闻记者职务行为规范准则和完善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记录制度,一方面通过规范记者的新闻采访行为,加强新闻队伍行业自律;另一方面通过限制有不良记录的人员从事新闻工作,净化新闻队伍。二是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一旦出现虚假报道,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就要追究包括当事人、总编辑在内的责任,新闻媒体也要建立健全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执行相应的处罚措施。三是针对采编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新闻队伍建设机制。

  第二道防线: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当年,在解放战争时期部分解放区开展的那场反“客里空”运动,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形成了群众监督的风气,落实了群众办报的思想,即从根据群众不满反省自身工作,再到改进工作中发挥群众对报纸的监督作用。

  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择手段,对事实不加核实就随意报道,有的甚至对一些不真实的事情大肆炒作。尤其是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有的记者不去深入调查,在没有对事件全面、深入、客观挖掘的前提下,以偏概全,抢发所谓的“独家新闻”,甚至无中生有,策划制造所谓的“爆炸性新闻”,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结果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虚假报道的产生,使记者的正义形象和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虚假报道的出现,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有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那就是社会监督机制尚不够完善,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为此,一方面,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设置举报电话或热线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还可以邀请社外监督员进行监督。另一方面,群众或社会团体可通过向政府或行业组织举报来实现对新闻媒体的监督。

  前一段时间,中央督导组相继深入各地检查指导专项教育开展情况时,看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一些地方的新闻单位都向社会公布了本地区、本单位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浙江、湖北、山东、山西、重庆、四川等地的一些媒体,积极聘请社会监督员对自己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进行监督,有些省级媒体还组织基层的社会监督员到他们单位进行座谈,找问题、查不足、商对策。

  能够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反映了这些媒体的强烈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在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必须敞开大门,坦然地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新闻媒体才能远离虚假报道,才能办得让群众满意。也只有这样,新闻记者才能赢得读者的信赖、群众的尊重和社会的公认。

  第三道防线:加强行业自律,用好记者手中的权利。

  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都是把关人,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一个缺乏职业道德、没有责任感的编辑记者,是不可能把好新闻事实这一关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绝虚假报道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切实加强行业自律,用好记者手中的权利。

  加强行业自律,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强化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意识。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标准,新闻行业也不例外。2009年11月,中国记协第三次修订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再次强调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者要“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刊播了失事报道要及时更正致歉”等。这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牢记和遵守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丢掉。

  加强行业自律,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强化主动自查自纠的意识。最近,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将下属的《南国早报》近10年来的57个新闻报道失实案例集中起来,编辑出版了《我们错了》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们不回避过错,不避重就轻,这种敢于自曝家丑、解剖自我的勇气和自信,不仅表达了对读者和同行的歉意,更体现了新闻人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负责精神。而《人民日报》的同志在专项教育的座谈学习中还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大报不能跟着网络走,子报不能跟着名利走,网络不能跟着“水军”走,主编不能跟着记者走,编辑记者不能跟着情绪走。这些看似很口语化的结论,却扎扎实实地体现了报社的认真总结和深入思考。

  加强行业自律,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强化作风建设、提高业务素质。远离虚假报道,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克服浮躁的工作作风,克服脱离群众、远离基层和现场的懒惰之风,脱离华而不实的写作文风。新闻的价值在于真实反映社会生活,而只有深入基层、亲临现场、多方采访才能做到真实。只有不断强化作风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培养锻炼出一支能够忠诚履行新闻工作者职责、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高素质新闻从业队伍。

  尤其重要的是,在舆论监督中,更要提高自律意识。在现实中,我们也常会听到一些媒体的记者通过曝光等方式要挟企业变相付费的情况,或者接受被采访方的贿赂而说了假话,这种不良作风也常常会造成虚假报道的出笼。这几年,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也处理了不少这样的案件,这一点尤其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提高警惕,格外警醒。

  第四道防线:完善惩处机制,加大对虚假报道打击力度。

  要杜绝虚假报道,除了完善行政监管体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外,完善惩处机制、加大打击力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制造虚假报道的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另一方面,对想要炮制虚假报道的人来说,也起到了一种震慑和警示作用。

  实际上,新闻出版总署和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一直坚持严厉打击虚假报道现象,从来没有松懈过。2008年至2010年,总署接到的新闻报刊领域群众举报案件数量分别为780件、519件、475件,其中有不少案件涉及虚假报道,都进行了认真核实和查处,举报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的事实也说明,我们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

  在对虚假报道的惩处上,除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之外,各地新闻媒体也加大了对本单位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有些情况恶劣、情节严重的案件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从近年来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例来看,由于舆论监督而引发的案件所占比重较之以前有所上升,这些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把客观、公正、真实这三个概念落在实处,落实到每一篇报道中,而致报道依据的事实是不真实的事实。因此,在完善惩处机制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强化“两个互动”意识。一是加强行政查处与司法惩处的互动。在不少人眼中,总以为写虚假报道又不是杀人放火,不会带来多大后果,不会被判刑。而在现实中,近年来因制造虚假报道而进入司法程序、受到法律严惩的案例确有不少。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对虚假报道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另一方面,对严重的虚假报道案件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受到法律惩处。二是加强行政部门与新闻媒体的互动。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后,新闻媒体要认真配合,坚决查处,不能弄虚作假,草草了事,而要认真举一反三,堵塞造成虚假失实报道的各种漏洞,努力形成防范虚假报道的长效机制。

  行政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惩处机制,这四道防线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好这四道防线的作用,相信虚假报道就会少一些,再少一些,直至杜绝。

李东东讲传统谈新闻:构筑起四道防线-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李东东“讲传统谈新闻”(11):用良心守望社会 -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视觉新闻”的写作技巧浅析 -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论新闻写作中的平衡手法-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精湛的新闻写作技巧是新闻意境的表现-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浅谈如何搞好新闻写作及新闻策划的体会-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现场见闻的特点与写作-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网络新闻导语的文体特征分析-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行业报:适者生存与适度生存-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詹国枢札记:疑似标题党-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闻真实,一个并不复杂的职业要求-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闻与写作》:新媒体是一种观念的改变-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浅谈人物访谈的新闻写作技巧-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从网络新闻写作特殊规律谈怎样为网络媒体写新闻 -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用好文字记者的第三只眼睛-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群众立场站不稳,不是好媒体-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1精湛的新闻写作技巧是新闻意境的表现-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读图时代的挑战与报纸总编辑的应对之策-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报道对象的选择与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闻培训讲稿 [转] 人大培训"新闻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