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好做吗:用好文字记者的第三只眼睛-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7:03

用好文字记者的第三只眼睛

2008年03月  作者:刘若敏 杨兴文  来源:中国新闻培训网  浏览次数:31    责任编辑:rolling简介:用好文字记者的第三只眼睛      刘若敏 杨兴文  时代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进入读图时代之后,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作用再也不单纯是为了美化版面而锦上添花,已经从附属地位上升为主导地位。 ...内容:

用好文字记者的第三只眼睛
      刘若敏 杨兴文
  时代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进入读图时代之后,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作用再也不单纯是为了美化版面而锦上添
花,已经从附属地位上升为主导地位。无论是党报还是专业报纸,无论是报纸的要闻版、经济版、政教版还是综合版、副刊版,
新闻照片的刊用量由原来的1-2%,上升到30%以上。有的报纸为了实现视角冲击力和社会揭示力,甚至在头版、末版让图片占
据70%以上的版面,看起来疑似“画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码照相机的普及,报纸对于文字记者的报道要求悄然发
生了变化,许多报社都明确规定了文字记者的发片任务,文字记者的每一次采访都要“图文并茂”。文字记者同摄影记者的分工
正在模糊化。因此,文字记者就不能再满足于摄影是业余爱好者,必须按专业水准来对待每一次拍摄,把照相机当成文字记者第
三只眼睛和第二支笔,完成好采访任务。
  就拍摄技巧而言,文字记者缺少摄影方面的专业训练,与摄影记者相比显然处于劣势。但文字记者在采访的最前沿,采访过
程中,总会有合适拍摄的机遇,尤其是摄影记者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这个机遇已经让文字记者有了一成“优势”。当然,仅有这
点优势还远远不够,作为文字记者还要善于掌握住新闻摄影的底线,更多地抓住机遇,使“机遇”变成实在的“优势”。笔者在
近些年的采访实践中体会到,文字记者拍摄新闻图片,起码要达到“三亮”的要求。
  一为“真亮”。真亮就是要把照片拍“实”。真亮也是确保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新闻摄影要讲求时效,抓拍
多于摆拍,许多场面不会再重复,一瞬间就要做到在一张画面里包含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完整事件,同时,由于新闻传媒
的内在竞争性,绝大多数的新闻照片都要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张照片首先当然就必须是如临其境,如果不实,真实性无
从谈起。
  初学摄影时老师常批评学生没有把照片拍实,后来,当学生入门以后,又批评学生只会把照片拍实,缺少技巧和艺术。笔者
认为,文字记者在初端照相机的时候,还不具备摄影家的眼光,只要能把片拍能拍实完成了最起码的“规定动作”。一般情况下
,模糊的新闻照片就是废片。即便是在“自动对焦”高科技时代,受光线、曝光时间、拍摄稳定性等原因的影响,一般的文字记
者要想把照片拍实也不容易,因此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二为“清亮”。清亮就是要把照片拍“准”。许多文字记者拍照片往往喜欢“大而全”,其实只有“焦点”才是新闻照片的
“核心”,杂七杂八等没用的东西,要在拍摄时就把它们“删除”,而不是由编辑去剪裁,这一点与消息写作中的“倒金字塔”
方式相仿。新闻图片能够以生动的形象性增加了报纸新闻的感染力,以它特有的醒目性增加了报纸的“切入点”,提高了读者的
阅览兴趣。美国纽约权威教科书《新闻图片学》中早就有过论述:“新闻图片是用来交流思想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我们不再
用照片来点缀版面,而是用照片直接把消息及时送到读者面前。”
  三为“漂亮”。漂亮就是要把照片在拍实、拍准基础上拍得更“好”。一般情况下,好的新闻片要具备新闻的“五要素”,
人是“活动”的,事儿会“跳跃”出来,在版面能抓住人,能产生“回头率”,甚至能引人品评。文字记者拍片,改变了过去单
纯语言叙述、描写的表达形式,多了镜头这一只眼睛以后,不仅视角变了,视野变了,而且还需要考虑场景、画面、人物神态等
,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采访思路。另外,文字记者在多了照相机这只笔之后,通过画面感、镜头感,使文字表达方式有了颜色
的变化,写出的文章更翔实,更生动。
文字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采访角度更加贴近采访对象,结果是更加贴近了读者。直观的画面与生动的文字相得益彰,更容易被
受众所接受。
  达到以上“三亮”的要求,是文字记者完成新闻图片拍摄任务的底线,也是向合格摄影记者迈进的基础条件。
  实践证明,照相机是文字记者的三只眼睛,能够多看到别人所不留意的美好的瞬间;照相机又是文字记者的第二支笔,能够
多记录生活中闪光的新闻事实。典型的历史瞬间,不会突然撞到我们的镜头上,这就需要我们靠较高的超前意识去采访过程中的
随时捕捉。这就要求文字记者也要像摄影记者那样,练出雷达般的眼力随时搜索,用武装起来的头脑,随时预测新闻事件的发生
、发展,在瞬间即逝间去摄取那些具有本质意义的美好瞬间。文字记者应该为自己能用相机记录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变化,反映
旧貌换新颜的过程,用瞬间凝固历史而感到自豪。
  笔者做文字记者的15年来,始终没有离开照相机,从传统的海鸥到索尼数码f717,虽浪费了许多胶卷、电池和存储光碟,
毕竟是有任务的时候可以采访,没有任务的时候可以采风,百无聊赖的时候还可以消遣。平时能够让照片见诸报端,偶尔还能参
加摄影比赛。新闻摄影提倡抓拍,而作为文字记者抓拍基本功较差,往往抓拍得不够理想。抓拍的照片当然历史价值高,场面、
气氛、人物表情真实、自然。有人说没有抓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照片,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笔者作为文字记者有时在
采访中也进行补拍。其实,错过的瞬间可以通过再次提问而重现出来,亡羊补牢。这也许也是文字记者的优势。为了减少补拍、
摆拍的比重,文字记者应针对新闻摄影的特点,选择自动化程度高的相机。多次连闪总有一张适合你。
  笔者2005年拍的《劳动音符》《目击鹿场锯茸》《东北虎》等获省市科普新闻摄影一等奖和全国科普摄影大赛的提名奖。
   
哈尔滨日报集团 刘若敏

用好文字记者的第三只眼睛-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视觉新闻”的写作技巧浅析 -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论新闻写作中的平衡手法-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现场见闻的特点与写作-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网络新闻导语的文体特征分析-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行业报:适者生存与适度生存-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詹国枢札记:疑似标题党-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精湛的新闻写作技巧是新闻意境的表现-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浅谈如何搞好新闻写作及新闻策划的体会-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闻真实,一个并不复杂的职业要求-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闻与写作》:新媒体是一种观念的改变-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浅谈人物访谈的新闻写作技巧-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李东东讲传统谈新闻:构筑起四道防线-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群众立场站不稳,不是好媒体-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1精湛的新闻写作技巧是新闻意境的表现-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李东东“讲传统谈新闻”(11):用良心守望社会 -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从网络新闻写作特殊规律谈怎样为网络媒体写新闻 -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读图时代的挑战与报纸总编辑的应对之策-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报道对象的选择与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新闻培训讲稿 [转] 人大培训"新闻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