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 林劲 mp3 打包: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七“无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4:00:06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七“无效”
来源:宜兴市新庄中学      作者:周泽华  日期:2008年3月17日  已经有3427位读者读过此文
今年来,针对“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低效教学现象,“有效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词被提了出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得到深入的探究。特别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高耗时,低效益现象。笔者就自己在课堂教学及在听课中碰到的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做一点探讨。
一.“无效”导入
本来每堂课的导入,或概述故事情节,或渲染氛围,或创设情境,这无可厚非,但有些导入却长篇大论,费时低效。特别是有关名人写的文章或写名人的文章。如教学有关鲁迅写的文章,初一初二都有,教师导入时就把鲁迅的生平、成就等一一指出,惟恐遗留,初一如此,初二也如此,导入就花费了十几分钟。又如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文 时,有教师在导入时介绍托尔斯泰生平,把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全部内容照本宣读,花时将近20分钟。这些导入耗时,效果也差,不如改教师传递,变学生收集交流,“传递教学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二.“无效”对话
教学模式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转型,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这是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但现实是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课堂对话成了优生主唱的专利,课堂成了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教师也成就了课堂的“精彩”。一个问题的提出,有些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思考,就被同学的发言给抢先了,成就了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这种向优生严重倾斜的对话无疑是与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这一目标相违背的。或是追求课堂热闹,教师把早已准备好的答案意义抛出:是不是这个意思啊?对不对啊?面对激情万分的教师,下面的回答更是充满了激情:是!对!试想,这样的对话还是有效的对话吗?
三.“无效”讨论
组织学生课堂上展开讨论,是体现新课程“合作探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讨论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对文本有一个深入解读的过程,对问题有一个深思的过程。而事实上,目前很多的讨论“急功近利”,在没有充分蓄势,没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和氛围的营造等)的情况下赶着学生“上轿”。或是看看教学时间还比较充裕,为了打发时间,顺手拿来一个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没有精心设计问题的讨论,没有给学生充分时间准备的讨论,怎算是有效的讨论,另类的声音怎会响起,多元的理解怎会生成,独特的感悟怎会在我们的课堂上涓涓流淌?
四.“无效”展示
多媒体教学趣味、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很有优点,但一切要为教学服务。过多的展示,反对剥夺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生吞活剥,任意灌输,是一些教师过多运用多媒体带来的弊端。有次听一位教师上吴冠中的《桥之美》,多媒体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桥上百座,真是应有尽有,从古代的到现代的,从国内的到国外的,教师仅介绍这叫什么桥在那里,就用时十几分钟。面对这些漂亮的画面,学生的兴趣来了,可让学生在文本中找找“桥美在何处?”,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过多的展示有效吗?有利于促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吗,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吗?还有的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把一节好好的语文课演变成一节舞蹈课、美术课、音乐课、历史课、思品课,实不可取。我们语文的课堂最终要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的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姓语,而不姓其他。
五.“无效”拓展
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但是,现在有的语文课堂上,为了体现开放性,每节课都把一定的时间用在课外的拓展上:名家写的文章,一定要知其身世读其作品,还要与他交流对话,美其名曰“与名人面对面”;描写风景的,必须了解地理位置考察相关景观知晓发展历史,美其名曰“我是导游,我是讲解师”……这原本不错的设计一旦被机械套用,就近乎可笑。特别是一些教师在学生对文本还没有彻底理解,就开始了拓展延伸,“还没见树木,就想见森林”了。
六.“无效”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协调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途径。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是好与坏,对与错的“判决”,比较笼统,单一,一刀切,甚至有时的判决还是错误的。在这样的评价下,课堂必将枯燥乏味,教学失去多元性,灵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如学生朗读课文后,读得很深情,教师仅以“不错”“很好”评价之,没更多的话,评价笼统,没有针对性,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又如学生学习了《愚公移山》后批评愚公没有环保意识,不会变通,固执;学习了《南郭先生》后提出南郭先生善于抓住时机等,教师针对这样的理解却大加赞赏,认为是“创造性阅读”。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七.“无效”作业
有效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语文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有些教师对作业设计不够重视,布置作业简单化,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行一刀切,设计的作业大多“以书为本”,抄抄写写,机械重复的低效甚至无效作业,致使作业单调、盲目、机械,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和身心负担,也阻碍了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导致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甚至望语文作业而生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愿我们借“有效教学”这股东风,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直陈弊端,“对症下药”,摒弃过多的浮华和形式,删繁就简,权衡轻重,还原本色,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