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刘丹车遗体照片: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浅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4:35:47


兴趣是学习之母,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愚以为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入诱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语文教育心理学》.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对比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行.比如教《口技》时可以让学生表演鸟叫,也许就有同学会自告奋勇地仿火车声,仿马蹄声等等,也许有人会联想到洛桑的表演,说他的大鼓,小鼓,大号,小号能一起发出.这时授课者可以就势引导说洛桑不过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而已,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更妙,能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起发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 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 他们便不由不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比如教《变色龙》,特级教师宁鸿彬要求学生在通读完课文后为小说另取一个"名"并说说理由,另起一个 什么名好呢 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呢 于是,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思绪联翩,激情如潮,课堂气氛便活了.再如,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时是这样层层设疑的:教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 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 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 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屏弃一切私心杂念,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活动调趣
活动的形式很多,说,议,诵,辩,唱,演均可.试简单举例:
说:指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编成快板,课堂上打起竹板说上几段,既调动了兴趣,又增强了理解记忆.
辩: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本人教《套中人》时,在华连卡开始是不是真的爱别里科夫的问题上学生发生了争议,我就乘机组织学生辩论,学生兴致很高,拼命看书,钻研教材,寻找论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问题辩清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诵:高中语文第三册有许多篇目是诗词教学.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手法处理变为有声语言,那更会收到感染人, 震撼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诗歌,散文教学时不防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型的朗诵会,学生的感情能融进诗里行间,怎会不受感染而产生兴趣
唱:许多课文都可以和歌唱结合,比如学余秋雨的《道士塔》可以唱《飞天》,激起学生对敦煌悠久文化的遐想,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学柳永的《雨淋铃》唱李叔同的《送别》渲染离情等.音乐与文学相通, 琅琅书声与阵阵歌声都应是语文课上的一道风景,它不但能活跃气氛,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演: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许多小说戏剧篇目,故事情节较强,比如《罗米欧与朱丽叶》节选部分,笔者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负责演其中一个情节,老师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导演,再由"导演"给每个人分配角色,以组为单位钻研课文, 编好剧情,配上台词."导演"威风凛凛,"演员"兴奋不已,每个人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学生在登台表演 时,笔者还组织学生运用学到的戏剧理论进行评议,学生兴趣盎然.
四,竞赛促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学习完高中语文第三的诗歌单元后,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举行"秋之韵"赛诗会,由学生为自己队命名.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双方队员个个磨拳擦掌,当场出现的好诗,好句,好词,老师不时精到地点评,夸奖,两队的比分紧挨着向上窜,离下课还剩五分钟时,有的同学唯恐老师看不见他举手,擅自起立朗诵自己的创作,后来竟出现几个同学一起站起来争的情境.不仅如此,还可以进行课内诗文朗诵比赛,默写比赛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经常在课堂上进行一分钟速记默写比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恰如其分的竞赛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激趣方法,不一而足.对于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进行课堂激趣,相信每位执教者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在这里的拙识愚见但求不贻笑大方.但我愿意在漫漫教学的长途上不懈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