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一击唐僧5200:百年辛亥铭血色 广州闹市藏忠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16:44

  摘要:100年前的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百余位同盟会会员为推翻腐朽清廷,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有研究者称,“枪声并没有持续多久,但是大清王朝的历史已经被打出了许多窟窿。”广州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遗迹有30余处。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100年前的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百余位同盟会会员为推翻腐朽清廷,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有研究者称,“枪声并没有持续多久,但是大清王朝的历史已经被打出了许多窟窿。”广州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遗迹有30余处。值辛亥三·二九起义百年纪念之际,南都记者探访此次起义多处重要遗迹,凭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为中华、为理想而牺牲的革命志士。(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 知多D

  “三·二九”纪念日为何定于阳历

  不少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常常会有一个疑问:广州“三·二九”起义的时间,实际上是1911年农历三月廿九,但此后的庆典活动却大多安排在阳历3月29日。据“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介绍,当中原来有着曲折的过程。

  1911年10月22日,革命党人、省临时议会议员林正煊发表文章指出:如今民国改元用公历,则黄花岗纪念日也应定为阳历;如仍沿用阴历,则以后每年的阳历纪念日无定日。据此,他提议以阳历4月27日作为以后黄花岗烈士殉国的法定纪念日。

  后来,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如此定立黄花岗起义纪念日,既不符合民国通用公历的规定,又使各年的纪念日在阳历上月日时间上不相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1924年作出决定:将黄花岗纪念日由旧历三月廿九,改为以阳历3月29日为纪念日。

  此外,阳历3月29日离清明节也只有一个星期左右,这样的决定也符合人民清明前后扫墓的习俗。于是,广州“三·二九”起义的纪念日就此定于阳历的3月29日。

  越华路·起义指挥部旧址

  今

  后人寻访 如同回家

  昨日下午2时,黄兴长孙、74岁的黄伟民携夫人来到旧址纪念馆。几十年来,他曾三次寻访小东营,遗憾的是每次都吃闭门羹,此次终于敲开它的大门。在黄伟民看来,这里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父亲生前经常给我讲述小东营的故事,说祖父拿着枪,带领他和上百位英雄从这里开始一路杀敌……我做梦都在想象小东营的样子”。

  展板上,一封黄兴在起义前写给郑螺生等人的绝笔书,分外醒目。黄伟民指着当中“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一句,激动不已。“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绝笔书旁,是一封黄兴所写的《起义失败报告书》(印刷版)。起义失败了,向谁报告呢?黄伟民介绍,由于黄兴在起义中右手负伤断两指,报告书是他用左手所写,主要想向为起义捐资捐物的华侨同胞们交代起义的过程和失败的原因。当中总结的一句是,“此番以党之全力举事,中外周知,而事机坐误,不能有成。粤省一失,各处都不能发”。望着中庭的大型油画《辛亥第一枪》上,黄兴举枪长啸的豪迈,望着展厅墙壁以黄兴为主角所刻之浮雕,黄伟民百感交集,“我感觉自己回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

  昔

  揣一块饼 吹螺集结

  昨日,越华路上车水马龙,榕树和红棉相互映衬。被高楼所簇拥的“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就藏身在小东营5号。

  100年前,就在这座青砖大屋里,百余位革命党人密谋一场推翻腐朽政权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中,有广东籍的,也有四川、江苏、福建等地赶来。他们告别父老妻儿,离乡背井,千里迢迢,来到广州,他们对广州城的街道两眼一抹黑,分不清东南西北,甚至连粤语也听不懂。各个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论成败利钝,只求一战。起义前,他们已纷纷写下遗书。来自福建的林觉民,被安排在珠江边的一处机关暂住,等候行动。他给远方的妻子写了一封信,文词凄婉深挚,字字泣血,这就是被后人广为传诵的《与妻书》。

  下午5时30分,黄兴和130多名革命党人,每人领了一块大饼、一元钱作应急之用,以白毛巾缠臂,相约以吹螺角为号,从小东营5号出发,发起了武装进攻。

  旧址内伫立的两座巨大花岗岩狮子,见证了革命党人在总督署前与清廷军队的激烈枪战。由于当时没有其他遮挡物,革命党人只能藏在石狮身后与清廷军队对射。两只狮子身上留下了23处弹痕。

  起义失败后,指挥部惨遭清兵数番破坏和反复搜查,革命党人四散躲避,旧址无人问津,渐被淡忘。直到1933年的春天。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打算修整一下越华路一带的马路,拟拆除旧址所在地的房屋。一位寓居香港的革命党人,写信给国民政府,说明小东营5号就是当时黄花岗起义的指挥部所在,万万拆不得!旧址由此得以幸存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民主人士李章达之子李诵刚遵父遗愿,将此房产捐献给了国家,从此辟为纪念馆。

  陵园西·广东咨议局旧址

  今

  门楼复建 仍在商议

  1959年、1966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在广东咨议局旧址相继成立。旧址残存其他建筑包括石拱桥、荷花池及周边绿化草坪等,则归1954年修建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管理。自1996年起,这栋见证百年风云的重要建筑,因为多年没有独立的自家大门,而沦为“园中园”,寂寂无闻,直到去年围墙打开,才改变这一境况。现在,广东咨议局旧址门楼复建亦提上官方日程。

  昔

  清廷剿杀 陈尸东门

  100年前的广州大东门一带,城门外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坟场;1909年,城门这边矗立起一座两层高的乳白色小楼,它顶着半球形的大屋顶,门前有8条敦实的罗马柱环列。这就是广东咨议局,其仿古罗马式的风格,象征着它是清末带有议会性质的政府机构。这里见证了三·二九起义前夕的一次“意外事件”,更见证了三·二九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暴尸之惨烈以及辛亥革命胜利后广东独立之历史转折时刻。

  前日,纪念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00周年座谈会在广东咨议局旧址大厅内举行。与会的温国杰指着旧址门前的那片荷花池,无限感慨:1911年4月8日,他的爷爷———同盟会会员温生才就是在此地,刺杀品秩仅次于两广总督的广州副都统孚琦。

  就在温生才刺杀孚琦这天,同盟会的指挥者们在香港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决定了起义的全盘计划。黄兴宣布,以八百敢死队,在城里分十路同时发难。起义时间定于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然而,行刺事件的突然发生,令广东当局加强戒备,加之部分款项、枪械未到,原定计划被迫一再延期。后有历史研究者分析,“三·二九”起义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指挥部临事游移,指挥失灵,屡屡更改时期,造成人心、士气涣散。

  革命党人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惨遭失败,伤亡惨重。是次起义后的广州,一片肃杀。战死街头的革命党人,尸体散落于大石街至双门底一带。官府不许收尸,意欲威吓群众。自起义后至5月1日,紧闭的城门才恢复半开,但盘查十分严密。官府开始允许善堂收尸。九大善堂派出仵工,分头行动,把尸体集中运送到咨议局前的旷地或水池里。这些遗体两三具用铁链扎成一捆,横七竖八,重重叠叠,血肉模糊。官府打算把这些革命党人遗骸葬在平时掩埋处死犯人和无主尸的大东门外的臭岗上。

  不到半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代表于11月9日在咨议局集会,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11月19日,广州市各界群众也在咨议局前集中往黄花岗拜祭,这是广州市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公开拜祭黄花岗起义烈士。至1925年1月,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

  先烈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今

  东郊旷地 已成闹市

  昔日的东郊旷地,如今已是闹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对面即是黄花岗剧院,去年由广东省话剧院制作的《与妻书》在此上演。流行歌曲、现代舞等时尚艺术手法,将这段黄花岗烈士的经典爱情呈现给今天的人们。昨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两岸各界人士、辛亥革命后人齐聚于此,祭拜悼念先烈。目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三期广场的革命历史浮雕墙墙体已经建好,浮雕正在制作中,以迎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昔

  公祭忠骨 晚立墓碑

  位于先烈中路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为埋葬祭奠黄花岗起义烈士之所。后世所说的“七十二烈士”,其实是指在死者中可以查到姓名的人,这一名单至1933年增至86人,而无名无姓者则不计其数。

  当时这里还叫红花岗,革命党人潘达微冒死出头奔走,将72死难者殓葬于此,却不敢在墓地上立碑,也不愿此事公之于世,怕墓地被官府破坏。但没几天,这事就被保皇派的《国事报》披露,官府也开始怀疑他的身份。潘达微只好撰文公布真相,并倡议在此公祭死难烈士,得到各方响应。公祭之后兴建陵园,正式定名为黄花岗,取黄花晚节之意。

  由于革命后漫长的动乱,兴建黄花岗陵园的过程变成了一项“马拉松工程”。1918年,滇军师长方声涛(烈士方声洞的大哥)募集了一笔款,在墓地上兴建一个方表墓冢,四周砌石墙,中间立墓碑,上刻“七十二烈士之墓”。1919年再建了一座石亭。与此同时,海外华侨中也捐助了一笔资金。由于资金不足,修建陵园的材料,很多都是七拼八凑而来的。

  1924年,当局决定建造黄花岗烈士纪念碑,刻记七十二烈士主要事迹。到1930年,广东政局渐趋稳定,第二期工程才正式开展,而整个建筑工程直到1945年才算大功告成。这时,距离“三·二九起义”,已经过去整整34年了。

  ■ 观点

  小东营应申报“国保”(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辛亥百年论坛举行,政协委员为小东营叫屈

  南都讯 100年前的广州“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越华路小东营5号,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当年就在这里打响。昨日,辛亥革命“三·二九”起义百年纪念论坛在这里举行,50多人出席让论坛现场座无虚席,市政协副主席、市民革主委李勤德表示,“会场相对简陋”,但举办此次论坛很有意义。

  “这一枪打得好!”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广东文史学会副会长林家有称,100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是“流血的一天,也是悲壮的一天”。林家有认为,黄花岗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虽然失败了,但“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同等重要。”

  出席论坛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淼章不谈历史,也不谈辛亥革命精神,而是为小东营(注: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喊冤”,他认为,小东营目前只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申报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并建议在11月前尽快完成申报。

  黄淼章接着谈到了另一处辛亥革命旧址———广东省咨议局。他说,广州自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但为什么广东省咨议局的大门都没法恢复?“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汉都花了上百亿了”。他在会上建议政协委员们大力呼吁,争取在10月前恢复广东省咨议局旧大门,“还有,参观遗址的不应只是专家、后人、领导,最重要的是要组织青少年来”,他表示,在这方面武汉已经远远走在广州前面了。

  ■ 展览(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小东营办纪念展览

  为纪念“三·二九”起义100周年,小东营指挥部旧址举办了相关展览,展出了包括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高剑父参与“三·二九”起义在乱箭里逃生的证明。本次展览的展品中,还有几件玲珑小巧的物品。表面上,它们只是果盒、礼品盒和花篮,实际上,这些都是运输武器的秘密道具(代用品)。当年广州“三·二九”起义前,清廷守备深严,起义风声有所泄露,让同盟会革命党人运送武器入城难上加难。这时,同盟会中的女会员们挺身而出,巧扮成给亲友送礼,把武器放置在礼品盒内运送。运输大批武器则假装办婚事,将武器装扮成嫁妆,连同“新娘”一起送到目的地。这些冒死参与起义的妇女,很多都没有留下姓名。

  AⅡ08-10版

  统筹:南都记者 游星宇

  采写:南都记者 许黎娜 孙莹 李晓瑛 张艳芬 马小六 见习记者余思毅 靳颖姝 实习生叶永任 朱泽 通讯员 穗革宣

  (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

  参考文献《辛亥黄花岗起义》(广州博物馆、黄花岗起义旧址纪念馆编)、《广州辛亥年》(叶曙明著)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