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到峨眉火车时刻表:苏州城建记 春秋至清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1:16:53
春秋

吴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 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都城。据《吴越春秋》载:“子胥乃使术士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围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陆门三。”又《越绝书》记云:“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闾所造也。吴城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门三,皆有楼,其二增水门二,其一有楼,一增柴路。”另据史志记载,当时所开八座水陆城门名称为:西阊、胥,南盘、蛇,东娄、匠,北平、齐。“邑中从阊门到娄门,九里七十二步,陆道广二十三步;平门到蛇门,十里七十五步,陆道广三十二步,水道广二十八步。”(周代一步为六尺、周尺当市尺六寸,折合公制约一公尺二十公分)。城内建有吴王的宫殿、台榭和苑囿。据《越绝书》和《吴郡志》载,在商平里,建有阖闾宫。在长乐里建有南城宫,在长秋,建有东宫和路西宫,还建有射台二座,一在华池昌里;一在安阳里。在平昌里,还辟有华池,在华林里,建有华林园。上述建筑都非常豪华,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已找不到任何踪迹了。
    
吴阖闾七年(公元前508年) 夷人侵逼吴境,吴王点军出征。因名吴军于桥旁憩歇之处曰“憩桥”,吴军停顿进食之处曰“临顿”。于“临顿”所建之桥,曰临顿桥。
    
吴阖闾十年(公元前505年) 吴王阖闾造姑苏台,经营九年始成。其台高300丈,望见300里外,作九曲路以登之。确切所在已失考。一说在姑苏山,一说在横山。阖闾在城内外还营建了很多离宫别馆和驰猎场所,如游猎之地长洲苑,置美人离城石城,郭城周围还建有很多土城,如鸡陂、鸭城、猪坟、鹿园、冰酒醋城等。
    
吴夫差年间(公元前495至公元前476年) 在阊门外虎丘山营造阖闾冢。据《越绝书》载:“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椁三重。坟池六尺”。 夫差统治时,大兴土木,建倌娃宫,辟消夏湾,筑姑苏台。另外还在都城内外营建了很多离宫别倌和苑圃,如盘门和胥门之间的百花洲,吴县东南的吴宫等。
    
吴王夫差在吴宫辟梧桐园。《吴郡志》载:“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园也。一名琴川。语云:梧宫秋,吴王愁”。
    
春秋吴国时期(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76年) 城中建有织里桥,在丽娃乡,相传其处为吴王织里所在,故名。另有乌鹊桥,因其地为吴王所建乌鹊馆而得名。还有都亭、苑桥、阎桥等桥,据记载均为当时所建,确切建桥年代已失考。
  • 2011-2-10 16:31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3楼

战国

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 楚春申君黄歇之封地扩大至江东,春申君造宫殿于子城旧址。据《越绝书》记载:“前殿屋盖地东西十七丈五尺,南北十五丈七尺。堂高四丈,户溜高丈八尺。殿屋盖地东西十五丈,南北十丈二尺七寸。户溜高丈二尺。库东乡屋南北四十丈八尺,上下户各二;南乡屋东西六十四丈四尺,上户四,下户三;西乡屋南北四十二丈九尺,上户三,下户二,凡面四十九丈一尺。檐高五丈二尺。溜高二丈九尺。周一里二百四十一步。”司马迁在所著《史记·春申君传》中说:“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又据唐《史记正义》记载:此时“大(城)内北渎四纵五横”已存在,并改破楚门为昌门。
    
战国期间 春申君造吴两仓。西仓名曰均输,东仓周一百八步。后焚于火。春申君又造吴市,“阙两城以为市”。

  • 2011-2-10 16:32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4楼

秦代

秦初置会稽郡,以楚春申君子假君所居为郡廨,俗称黄堂。传因防火涂以雌黄,故名。亦有说因春申君名黄歇,故名。后天下郡治均称黄堂。

  • 2011-2-10 16:49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5楼

汉代

西汉初 荆王刘贾筑吴市西城,名定错城,属小城,北到平门,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取消刘濞封国,恢复会稽郡,这座小城逐渐废弃。
    
汉代 建皋桥。
    
永兴二年(154年) 郡守麋豹在阊门外建至德庙,祀吴泰伯。梁时郡人陆云公作庙碑。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吴越钱镠将该庙迁至阊门内下塘岸皋桥西。宋元佑七年(1092年),诏庙号为至德。乾道元年(1165年)直秘阁沈度知府重建,又于庙前建至德桥。经历代兴废,今存至德桥、至德坊、大殿。

  • 2011-2-10 16:50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6楼

吴赤乌二年(239年) 建乐桥、钱都衙桥。
    
赤乌七年(244年) 孙权于普济禅院建舍利塔十三级以报母恩。
    
赤乌年间(238-251年) 苏州始建佛寺。孙权母舍宅建报恩寺;孙权乳母舍宅建通玄寺,即开元寺。
    
三国期间 建渡僧桥、顾家桥。

  • 2011-2-10 16:50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7楼

晋代

   咸宁二年(276年) 创建玄妙观,初名真庆道院。(唐代称开元宫,宋太平兴国间改太乙宫,宋大中祥符五年名天庆观,元代为玄妙观,清康熙时复改为元妙观。)
    
咸和二年(327年) 王珉舍宅建景德寺。
    
同年,晋司徒王珣与其弟司空王珉舍虎丘山别墅于剑池东西建二寺。此乃虎丘最早之佛寺,后改称云岩禅寺。
    
太元元年(376年) 八月大风,拔孙坚墓松柏,飞落城南门。
    
隆安二年(398年) 郡人朱明舍宅为寺,名朱明寺,其址在府城隍庙之西。
    
义熙十一年(415年) 于虎丘半塘彩云里建法华院,此为寿圣教寺之前身。《吴门表隐》引《半塘志》云:“晋银杏在天王殿东,大可十抱,竺道生所植。”前殿山门旁有龙寿庵,即龙寿山房。  
    
晋 吴中有顾辟疆园,相传建于西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过吴时曾往游时称,林泉池馆之胜为吴中第一。另据同治《苏州府志》和崇祯《吴县志》,此园唐时曾为泾县尉任晦居住,名“任晦园”。唐末文学家陆龟蒙诗云:“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不知佳境在,尽付任君宅”。惜其确址已失考。
    
在城东北隅菉葭巷创建天宫寺,后废为民居。
    
在朱明寺旁建桥,名朱明寺桥。

  • 2011-2-10 16:51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8楼

南北朝

宋元嘉十年(433年) 四月庚寅,苏州发生地震。
    
南齐永明二年(484年) 吴人薛昙舍宅建慈悲寺。
    
梁天监元年(502年) 始建悬桥。
    
梁天监二年(503年) 始建雍熙寺,时称流水寺。
    
刺史孙文舍宅建禅兴寺,亦名传法寺,址在因果巷。
    
在吴县角直镇西市建保圣寺。创建初有殿宇5048间。现存罗汉塑像18尊,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圣手杨惠之所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天监三年(504年) 苏州刺史,吴郡顾彦先舍宅建永定寺。
    
梁天监初 卫尉卿陆僧赞舍宅建寺,初名重玄寺,后称承天能仁寺。
    
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519年) 始建妙利普明塔院,后称寒山寺。
    
梁太清三年(549年) 三月,叛将侯景遣将进攻苏州,叛军进城后大肆烧杀,城市遭到很大破坏。至承圣元年(552年)叛乱平息,原来富庶的苏州已是“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旁”。
    
陈后期(581-589年) 在今市郊横塘乡澄湾前下周村筑顾野王墓。顾野王是南朝梁陈间画家、文字训诂学家和史学家。今墓占地50平方米,封土直径10米,高约2米。现为市文保单位。
    
南北朝期间 始建中路桥。
    
据同治《苏州府志》及民国《吴县志》统计,苏州始建于元朝的寺观宫庵共有107处,其中建于萧梁时期的便达73处。


  • 2011-2-10 16:52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9楼

隋代

开皇九年(589年) 隋平陈,改吴州为苏州。
    
开皇十一年(591年) 杨素帅师平定江左之乱后,以苏州城无险可据,徙城于城西横山东麓今新郭所在。
    
开皇二十年(600年) 阴历十一月,吴县发生3.25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1.3度,东径120.6度。
    
大业四年(608年) 始建横山顶(即上方山)舍利灵塔,塔为七层八面仿木楼阁式砖塔。
    
大业六年(610年) 隋炀帝敕开江南运河,自京口至杭八百余里,广10余丈,可通龙舟。
    
隋代 匠门壅塞。

  • 2011-2-10 16:52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10楼

唐代

武德九年(624年) 苏州城址由新郭迁还旧城。
    
贞观间(627-649年) 曹恭王在郡治后子城建齐云楼,白居易有诗吟咏。宋绍兴十四年,郡守王唤重建。“两挟循城,为屋数间,有二小楼翼之”。
    
乾元元年(758年) 始建楞伽寺。
    
上元元年(760年) 江南东道、浙西道、淮南东道三道节度使刘展叛乱,苏城为叛军所据。苏城战火烽起,“城郭邑居为之空虚”。
    
元和四年(809年) 郡守李素命长洲县县令李暵、常熟县县令李仲芳分任董役,疏浚齐门北至常熟之百里河塘,名元和塘。此为苏州向北之水上主干道。
    
元和五年(810年) 因运河自望亭至平望间地势低下,太湖弥漫其间,河湖不分,一片白水,陆路不能通行。苏州刺史王仲舒“堤淞江为路”,在太湖东沿修筑一条长堤,将运河与太湖分开。刺史王仲舒还捐玉带建宝带桥。
    
宝历元年(825年) 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于虎丘山四周开环山河,并在虎丘至阊门运河间凿渠以通南北,沿河筑堤为路,从此往来称便,人称白公堤。此即山塘河、山塘街之由来。他又建石严桥。
    
宝历二年(826年) 于天平山建白云禅寺,又名天平寺。
    
大和六年(832年) 阴历二月,苏州发生3.25级地震。
    
开成元年(836年) 建南禅寺,白居易撰《南禅寺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略》。后又将其诗文集《长庆集》七裘合六十七卷、凡3487首藏于寺中。后失落。
    
大中八年(854年) 重建西竺寺桥。
    
大中年间(847-860年) 郡人司马厚舍宅建祥符寺,即西竺寺,地在今祥符寺巷。
    
咸通二年(861年) 建般若院,即今双塔罗汉院。
    
咸通八年(867年) 据《吴地记》载,苏州时有古馆8所:全吴、通波、龙门、临顿、升羽、乌鹊、江风、夷亭。
    
古坊60所:通波、三让、水浮、阖闾、坤维、馆娃、调啁、平权、金风、南宫、通关、盍簪、吴趋、白贲、南祀、长干、望馆、曵练、苌楚、处暑、棠棣、白华、即次、甘节、吴愉、洊雷、义和、噬嗑、嘉鱼、陋蜀(以上30所在吴县)。迁善、旌孝、儒教、绣衣、太元、黄鹂、玉铉、布德、立义、孙君、青阳、建善、从义、迎春、载耜、开冰、丽泽、释菜、和令、夷则、南政、仲吕、必大、豸冠、八貂、同仁、天宫、布农、富春、循陔(以上30坊在长洲)。
    
乾符二年(875年) 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叛乱,攻陷苏州,市邑废毁。
    
乾符四年(877年) 王郢之乱平定后,刺使张搏重筑罗城,南北十二里,东西九里,周长四十二里三十步。
    
大顺元年(890年) 八月,淮南留后杨行密部将李友攻占苏州。十二月,淮南节度使孙儒攻占苏州。战乱中玄妙观(时称开元宫)四周建筑全毁(除正山门与正殿幸存)。
    
唐代 始建花桥及夏候、张香、江村、望山、华林、炭诸桥。
    
此时苏城中央子城仍是郡守治所,是全城的建筑中心,子城南面正门旁,建有谯楼,又名鼓角楼;西面城门上建有西楼,又名望市楼,子城北面城墙上,建有北城楼,韦应物时称“郡阁”,白居易易名“齐云楼”。子城东面城墙上,建有东楼。
    
当时苏州城八道陆门和八道水门全部开启。为进出城市的通道。全城内共有坊巷三百余条,可与都城长安媲美。白居易诗“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是那时城市风貌的写照。

  • 2011-2-10 16:53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11楼

五代十国

梁龙德二年(922年) 吴越王钱镠以砖砌筑苏州城墙,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里外有濠。这是苏州有史记载最早的砖城,在此之前苏州城墙系土城。
    
周广顺二年(952年) 于定慧寺巷东端建吴王桥。
    
广陵王钱元僚治苏时(907-937年) 其子文奉建南园,经营三十年,酾流为沼,积土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南园内有“安宁厅、思元堂,清风、绿波、迎仙三阁,清涟、涌泉、清暑、碧云、流杯、沿坡、惹云、白云等八亭;西池在园厅西,有龟首、旋螺二亭,又有茅亭三,茶酒库、易衣院”等。今文庙府学后一方之地,皆南园范围。后为朱勔取进所毁。
    
文奉另在近南园处建东庄(一作东墅),植奇花异木;累土为山,亦成岩谷,池中可泛舟。
    
钱元璙第三子文恽在雍熙寺西筑金谷园,内有崇岗清池,茂林珍木,俗称三太尉园。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始建虎丘云岩寺塔。塔为七层八面双筒结构枋木楼阁式砖塔。
    
五代十国年间 始建三太尉桥。

  • 2011-2-10 16:55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12楼

北宋

太平兴国初 节度使孙承佑于寒山寺内建七级浮图。
    
太平兴国二年(978年) 重建上方山楞伽寺塔。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王文罕兄弟捐资创建罗汉院双塔。两塔并肩而立,均为七层八面仿木楼阁式砖塔。
    
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 将玄妙观扩建为太乙宫。
    
雍熙年间(984-987年) 双塔寺西有双塔寺子院,内藏宋太宗所赐之御书48卷。苏轼游吴时,常于此下榻。
    
景德三年(1006年) 王琪奏建府仓之义仓。
    
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 转运使徐爽闻奏置开江营兵1200人,专修运河苏州至浙江段堤岸。
    
《吴地记》及《吴地记后集》记载,唐宋时苏州桥梁有111座:乐桥、饮马、孙老、渡僧、升平、百显、太平、苑、都亭、船若、市曹、三太尉、黄牛坊、憩桥、小市、张广、普济、泰伯庙、杉渎、西馆、金师堂、吉利、成家、渡子、龙兴寺、积善、三板、马禅寺、白磋、翦金、过军、雍熙寺后、丝行、吴县东、吴县西、乌盆、艇船、皋桥、朱明寺、鱼行、女冠子院、开元寺、梅家、查家、乌鹊、盘门里庙、雁门、朱勔宅前、景德寺、蒋侍郎、卢提刑、陆侍郎、雍熙寺西、顾家、蒋家、乘鱼、大郎、子城后、长洲县东、天宫寺、张香、徐鲤鱼、南仓、广化寺后、阮桥、承天寺后、承天寺前、竹隔、船舫、北寺东、筱桥、板桥、徐贯子、宁国寺、茭荐、通利、乐安、禅兴寺、仰家、天庆观、红炉子、百口、蒋军、李师堂、周太保、张马步、鹅鸭、宝积寺、草鞋、灵鹫寺、周通、华家、华桥、程桥、望信、吴王、金母、阎桥、黄土塔、带城、马津、草桥、醋坊、临顿、州前平桥、至道、新桥、甫桥、枫桥、鹤舞、定跨。
    
天圣八年(1030年) 瑞光寺塔落成,该塔自景德元年(1004年)始建,历时近30年。塔为七层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
    
天圣元年-九年(公元1023年-1031年) 始建郑使桥。
    
景佑元年(1034年) 范仲淹奏建吴县儒学。在此以前吴县无学。
    
景佑二年(1035年) 范仲淹奏请立郡学,经诏准并给田五顷。范遂将所购原拟建宅之南园巽隅地割以创建苏州郡学,左为广殿,右为公堂,泮池在前,斋室在旁,甲于东南。相传阴阳家对范说,其地风水好,范家居此世代必公卿。范说:“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矣!”郡学造好后有人认为太大了。范说:“吾恐异时患其隘耳。”
    
宋代平江府只启阊、胥、盘、娄、齐五门,封门(今葑门)陆衢堙塞,范仲淹命辟为门。后胥门又废。
    
庆历二年(1042年) 建大郎桥。
    
庆历三年(1043年) 始建周太保桥。
    
庆历四年(1044年) 始建胜迹桥。
    
诗人苏舜钦(字子美)因遭谪南游吴中,见原吴越国中吴节度使孙承佑别墅废地,约六十寻,三面皆水,旁无居民,崇阜广树,不类城市。遂以四万钱购得,在北部傍山依水筑亭,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名沧浪亭,并撰《沧浪亭记》。欧阳修有《沧浪篇》云:“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沧浪亭之名大著。后园主屡易,章敦、龚明之家各得其半。
    
庆历年间(1041-1048年) 建庆历桥(今讹为**桥)。
    
庆历八年(1048年) 因开江营兵废,塘路失修,县宰李明等筑自苏州经吴江至嘉兴一百余里的塘路,以防水患,并供纤夫通行,号称百里石塘,为苏州通向浙江的水陆要道。

  • 2011-2-10 16:58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13楼

    
庆历皇佑(1049-1054)年间 祥符进士、枢密直学士、宜兴人蒋堂在灵芝坊(今侍其巷)筑宅居住,名隐圃。圃中有岩扃、水月庵、烟梦亭、风篁亭、香严峰、古井、贪山等,并在宅南溪上结宇十余柱名溪馆。皇佑五年(1053年)六月,灵芝草生于溪馆,因立灵芝坊。
    
皇佑四年(1052年) 始建娄门大桥。
    
皇佑五年(1053) 建升平桥。
    
明泽桥改以石砌。桥通盘阊,为戍卒经由之地,俗称过军桥。
    
建黄鹂坊桥、太平桥。
    
皇佑年间(1049-1054年) 重建玄妙观正山门。
    
至和年间(1054-1055年) 调民兴竣修筑自娄门至昆山长七十里之昆山塘,建桥52座,植榆柳蒲荷等,改名至和塘,为苏州向东之水上主干道。
    
嘉佑三年(1058年) 建南星桥,桥位于乌鹊桥巷南端,后改名南新桥。
    
嘉佑四年(1059年) 建祥符寺桥和祥符寺东桥。
    
治平二年(1065年) 建醋坊桥。因该地为宋官办醋坊,故名。
    
熙宁八年(1075年) 《吴郡志》记载,在平江营桥(今寿星桥)置有壮城指挥机构。宋将专门从事修缮城市的工程兵,称之为“壮城兵”。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朝廷规定壮城兵士,大城五十人,小城三十人,专充修城,不许移作他用。大观元年(1107年),各府城增至三百人,加上作院工匠一百人,并隶属工部。
    
熙宁八年(1075年) 《吴郡志》记载,在平江营桥(今寿星桥)置有壮城指挥机构。宋将专门从事修缮城市的工程兵,称之为“壮城兵”。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朝廷规定壮城兵士,大城五十人,小城三十人,专充修城,不许移作他用。大观元年(1107年),各府城增至三百人,加上作院工匠一百人,并隶属工部。
    
熙宁年间(1068-1077) 梅宣义在阊、齐两门间汉长史植桑地上筑五亩园,又称梅园。园内植松种桐,有清池,异石来自太湖鼋山。
元丰年间(1078-1085) 宋宣教郎朱长文(字伯原,号乐圃)在雍熙寺西钱氏金谷园址上筑乐圃,有高岗、清池、乔松、寿桧及乐圃堂、朋云斋、归隐桥、蒙斋、咏斋、邃经堂、琴台、灌园亭、华严庵、墨池亭、笔溪亭、冽泉、峨冠石、鹤室、钓渚、见山岗、西圃草堂、西丘等。
    
元丰六年(1083年) 太守章岵得羡余钱二百万,整修太守府,易以修廊,覆以重屋,二楼对立,楼各八楹。又修戟门高于旧三尺。
    
元丰七年(1084年) 郡人石氏出资在盘门外跨运河建桥,名新桥(又名三条桥,后改称京桥、吴门桥)。
    
重建北寺塔,苏轼设铜龟以藏舍利。
    
绍圣元年9月21日(1094年11月7日) 吴县发生3.25级地震。
    
绍圣二年(1095年) 自夏至秋苏州连续地震,震级为3.25级。
    
政和元年(1111年) 重建彩云桥。
    
政和四年(1114年) 阴历七月,砌太平坊街,有铭文砖记云:“今具砌太平坊街升平桥止太平桥,施主姓名……政和四年岁次甲午七月壬申初八日辛已下手,八月初十日毕工。”
    
政和年间(1111-1117年) 修治城墙,对已废塞的城门皆刻名于石,以识别。
    
政和七年(1117年) 建宫桥。
    
重和元年(1118年) 郡人黄悟微舍宅建崇真宫。
    
重和二年(1119年) 建吴县西桥。
    
宣和五年(1123年) 朝庭诏令重甃城墙。
    
宣和年间(1119-1125年) 创建天后宫,祀天后(或称天妃、妈祖、马祖),此乃苏州作为海外交通城市之标志。
    
宋代 始建越城桥、南张师桥、永宁桥、乐将武桥。

  • 2011-2-10 16:58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14楼

南宋

建炎四年(1130年) 金兵南下,攻占平江府城,纵火延烧,全城遭受很大破坏。《吴郡志》载,遭此大劫,苏州只留下觉报寺、天王堂少数几座建筑,吴中坊市,悉夷为平地。
    
绍兴初(1131年) 抗金名将韩世忠提兵过吴,并得章、龚之园(原沧浪亭),作桥两山之上,名曰“飞虹”,有梅亭“瑶华境界”、竹亭“翠玲珑”、桂亭“清香馆”及寒光堂、冷风亭、翊运堂、濯缨亭诸胜。
    
绍兴年间(1131-1162年) 于胥门内姑苏馆侧建来远桥,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意。
    
绍兴三年(1133年) 八月初二日(9月9日)苏州椇藜浞⑸?/FONT>5.25级地震。
    
绍兴四年(1134年) 始建鱼郎桥。
    
绍兴十四年(1144年) 建姑苏馆于盘门内,宏丽雄深为三吴之冠。又在胥门上作姑苏台,可西望吴山,台下有百花洲。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 重建北寺塔(即现塔)。塔为九级八面木结构楼阁式,高74米。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十月,于灵岩山西麓勅建韩世忠墓。今墓道、墓包、神道碑等仍在,为省文保单位。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 始建四通桥。
    
隆兴元年(1163年) 敕建隆兴寺于桃花桥北。据《五亩园小志》载,庙祀蔡隆兴,寺北原有东、西蔡家桥,为蔡庄旧址。隆兴桥亦建于是年。
    
乾道三年(1167年) 范成大始建石湖别墅之农圃堂。别墅于乾道八年建成,内有北山堂、千岩观、天镜阁、王雪坡、锦秀坡、说虎轩、梦渔轩、绮川亭、盟鸥亭、越来城诸胜。淳熙八年(1181)宋孝宗题“石湖”两大字,后刻岩壁,“文革”前犹存。
    
淳熙年间(1174-1189) 侍郎史正志在今带城桥阔家头巷建万卷堂,藏书42厨,造有花圃,有牡丹500余株,名“鱼隐”。此乃网师园之前身。
    
淳熙年间(1174-1189年) 于护龙街周太保桥北建大关帝庙,即府庙,为苏州府祀事之所。
    
淳熙元年(1174年) 知府韩彦古于饮马桥西唐龙兴寺故基内建府仓,各归仓、报功仓。
    
知府谢师稷以郡中羡余钱40万缗修缮城墙。
    
道士倪玄素于中街路仁风坊建三茅观,祀三茅真君茅盈。
    
淳熙五年(1178年) 建寿星桥。
    
淳熙六年(1179年) 阴历8月23日,永安巷(即养育巷)砌街开工。有铭文砖记云:“皇宋淳熙六年岁次已亥八月癸酉念三日戊申,是日兴工砌自吉利桥至板寮巷口街一道……”板寮巷即今瓣莲巷。早在北宋时期,苏州城内大街小巷都铺上了砖砌路面。
    
淳熙十三年(1186年) 提举罗点奏建府仓常平仓。
    
淳熙十六年(1189年) 重修行春桥。
    
绍熙末(1193-1194年) 于天平山仰天坞筑著名诗人范成大墓。
    
庆元元年(1195年) 建广化寺桥。
    
庆元二年(1196年) 建言子祠于长洲县学内,祀先贤子游。因唐宋时封子游为吴公候,故又称吴公祠。
    
庆元四年(1198年) 重建华阳桥。
    
相传宋人徐稚于葑门外跨葑门塘建桥,因名徐公桥。
    
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建永安桥,跨娄江(即至和塘),俗名里跨塘桥。
    
嘉泰元年(1201年) 重建带城桥。

  • 2011-2-10 17:00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15楼

    
开禧三年(1207年) 在阊门内建户部百万仓西仓。
    
嘉定四年(1211年) 建任蒋桥,跨第三直河。
    
嘉定六年(1213年) 建丁家桥。
    
嘉定十年(1217年) 知州赵彦橚疏浚锦帆泾以达市河,凡一千一百丈。谢南有《重竣河记》。
    
嘉定十六年(1223年) 重修金母桥。该桥始建年代不详。
    
嘉定十七年(1224年) 朝廷赐钱三万、米二万,维修苏州城墙。知府赵汝述、沈暤相继经度,历时一年余,于是年阴历二月完工,为一路城池之最。
    
宝庆三年(1227年) 阴历七月大风,府学殿阁并圮,盘门城楼俱损。
    
拆除雍熙寺西桥。
    
绍定元年(1228年) 以下桥梁拆除:华林、炭渚、白显、盘门里、雁门、朱勔宅前、阮桥、承天寺前、宁国寺、朱马菱、天庆观、宝积寺、至道、府前平桥。
    
绍定元年(1228年)前 据《吴郡志》记载,苏州有桥277座。除已有记载外,尚有下列168座桥梁系初次记载(始建年代均不详):马黄、管家、换马、瓶场、永福寺、北仑、天心、金狮子、灵鹫寺西、鹤舞、狄胜、北新、院子、新街、吴郎、庙堂、顾周、众喜、雪糕、积庆、苏军、众安、寺庄、奚家、富孙、魏家、唐家、罗家、熙宁、胡家、斜路、程桥、栈桥、东石塘、东章家、兵马使、胡厢使、打急路、北张家、朱马茭、南张家、北禅寺西、北禅寺东、长洲县前、天宫寺前、天宫寺西、万寿寺东、北禅寺前、万寿寺西、万寿寺后、东周太保、慈悲、郎家、谷市、小平、柳毅、虎蹲、梵门、徐胡、刘家、寿圣、相家、徐家、凤凰、高家、广书、席家、沈家、方广、德庆、翁家、济川、安民、崇利、单家、曹使、利市、靸鞋、蒲老、六通、艾家、卢家、钱桥、红桥、洞桥、钱驸马、县东、西蒋家、小莲湖、南过军、北过军、西市门、芝草营、西石塘、西章家、龙兴寺西、雍熙寺东、禅兴寺后、能仁寺后、能仁寺东、燕家、净河、小博、清道、迎葑、船场、望门、双红、董家、曹家、朱家、红鸭、龙堂、东长、西长、烧香、唐家、望营、佐家、胭脂、驱鬼、沙糕、白蚬、尽市、顾庭、游仙、府前平桥、祝桥、星桥、砖桥、至桥、尤桥、胡书记、官太尉、胡承议、南胡家、采莲泾、觉报寺西、觉报寺后、 府院子、双塔寺、东禅寺西、折桂、东开明、木柴、荐行、娥眉、郭家、银铤、院子、奚公、奚婆、葛家、张师、蔡家、诸家、杉板、仓后、楼西、程基、果子行、献花、望婆、庙桥、北张师、开元寺前、开元寺后。
    
绍定二年(1229年) 知府李寿朋主持刻制《平江图》碑。从碑上看,平江城四周城墙南北长约9里,东西宽约7里,周约32里,呈不规则长方形,西北和东北转角呈梯形,西南略向外凸出呈弧形,东南是直角。城开五门,分别是阊、盘、葑、娄、齐。碑上所绘河道总长82公里,桥梁314座。除内城河外,有横河12条,尤以城北最密,形如棋盘。碑上该有大街20条,另有巷246条,里弄24条,这些街巷一般与城河平行。
    
绍定二年(1229年)春 知府李寿朋将以下六十五坊全部整修一新。
    
乐桥东南:孝义坊(东憩桥巷)、通阛坊(金母桥西)、绣锦坊(大市)、儒教坊(饮马桥南)、旌义坊(蔡汇头)、孝友坊(南园东巷)、玉渊坊(南星桥)、儒学坊(乌鹊桥南)、衮绣坊(乌鹊桥北)、状元坊(醋库巷)、吴会坊(府治东)、晋宁坊(濠股口)、和令坊(杨郡王府前)、绣衣坊(南仓桥北)、孔圣坊(南仓桥南)、积善坊(府治西)、阜通坊(夏侯桥西)。
    
乐桥东北:干将坊(东市门)、建善坊(干将巷)、真庆坊(天庆观巷)、迁善坊(草桥)、布德坊(顾家桥)、豸冠坊(仁王寺前)、富仁坊(鱼行桥东)、闻德坊(周太尉桥东)、崇义坊(禅兴寺桥南)、乘鲤坊(张马步桥南)、闾丘坊(张马步桥北)、大云坊(天庆观西)、碧凤坊(天庆观前)、庆源坊(大郎桥东)、天宫坊(迎春巷)、迎春坊(百口桥)。

  • 2011-2-10 17:00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16楼

    
乐桥西南:武状元坊(东桥南纸廊巷)、义和坊(杉渎桥东)、平权坊(跨街楼南)、画锦坊(南营西)、和丰坊(米行)、坤维坊(瑞光寺东)、通波坊(吉利桥南)、南宫坊(南园巷)、宾兴坊(贡院南)、吴歈坊(西憩桥巷)、馆娃坊(果子行)、灵芝坊(侍其巷)、丽泽坊(吉利桥北)、载耜坊(开元寺东)、孙君坊(孙老桥)、同仁坊(金狮巷)、好礼坊(富郎中巷)。
    
乐桥西北:西市坊(铁瓶巷)、嘉鱼坊(鱼行桥西)、太平坊(太平桥)、武状元坊(雍熙寺东)、流化坊(吴县东)、盍簪坊(张马步桥北)、文正范公坊(范家园)、甘节坊(承天寺东)、德庆坊(禅兴寺桥西)、立义坊(北寺西)、乐圃坊(三太尉桥北)、仁风坊(十九胜巷)、清嘉坊(朱明寺桥北)、吴趋坊(皋桥西)、至德坊(泰伯庙前)。
    
知府李寿朋于阊门里河南建望云馆,相传即金阊亭。又重建望星桥。
    
拆除蔡家桥。
    
嘉熙元年(1237年) 在枫桥西高景山金盆坞筑南宋著名学者魏了翁墓。原墓规模宏大,今墓冢封土仍在,为市文保单位。
    
嘉熙末(1240年) 续建户部百万仓东仓。
    
淳佑五年(1245年) 魏峻于营桥东北城废营处建平籴仓。
    
淳佑元年(1240年) 建岁有桥。
    
淳佑年间(1241-1252年) 道士季祖真于平江路庆历桥附近建修正道院。该院于明初归并玄妙观。
    
淳佑六年(1246年) 知府魏峻建饮马桥。
    
建白显桥、市曹桥、小市桥。
    
淳佑八年(1248年) 长者时安与其弟清舍田园于百花洲南端建百花庵,归名崇庆院。相传盛时有屋1999.5间。
    
淳佑十年(1250年) 重修朱马交桥,桥跨第四直河。
    
宝佑二年(1254年) 知府赵汝历复建阊门,并仿淮郡女墙之制,于城墙上增葺女墙。此门曾于建炎初金兵南下时被废。
    
宝佑五年(1257年) 知府赵与訔于至德庙后建宝佑百万仓。共建厫250间,浚河通舟,直至仓岸。
    
景定五年(1264年) 知府赵与訔于府治西建籴纳仓。
    
咸淳三年(1267年) 建施相公庙于玄妙观西,以为江湖之神。据《清嘉录》载,神姓施名锷,宋湖州诸生,有镇海侯之称。
    
咸淳十年(1274年) 知府潜说友奏建范文正公祠于义宅东。
    
咸淳年间(1265-1274年) 建帝赐莲桥。

  • 2011-2-10 17:00
  • 回复
  • 苏州织造府
  • 3位粉丝

18楼

元代、明代、清代总是被审查,请看这个贴 http://www.szuca.org.cn/viewdtl.asp?id=624&page=0
  • 2011-2-10 18:51
  • 回复
  • 共有17篇贴子

发表回复

内 容: 本吧发贴,请先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