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预算软件:三地争春秋吴都遗址?苏州出新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44:34

三地争春秋吴都遗址 苏州出新证

联合考古队在苏州木渎发现超大型城址 专家解读或为阖闾大城

发布者:mao小苗 时间:2010-06-18 07:19:10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晨报 【收藏】[0] 【评论0 查看】 【我要评论】 【发起话题】

□考古队员在对木渎古址定位

 

晨报特派记者 姜鹏 现场图片

 

□晨报特派记者 姜鹏 苏州报道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同意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阖闾大城。 2500多年过去了,或许连伍子胥也无法想到,阖闾大城遗址成了数座城市追逐的对象,无锡、常州均宣布在考古发掘中发现阖闾城址,反而昔日的吴国都城苏州面临历史被改写的命运。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队和苏州市考古队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宣布,苏州西南部山区木渎、胥口一带山间盆地内,曾经存在过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城址。有专家立即解读此遗址或为阖闾大城。

 

    此消息一经宣布,立即引发无锡、常州、苏州三地民间历史考古爱好者的口水战。对此,社科院现场考古队员对晨报记者表示,“官方定性为春秋晚期都邑遗址,至于阖闾城址说法属于民间流传,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

 

 

[遗址现场]

 

土层呈黄、红、黑三色

 

 

    16日端午节,位于苏州南郊的木渎古镇风景区游客如织,相距景区约4公里的天池山脚下,一处被命名为“八号土墩”的考古现场便坐落在五峰村。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晨报记者沿着一条小道步行数分钟,在一片丛林背后发现了遗址。“八号土墩”形如一个土堆子,四周遍布粮田。记者步入考古现场,发现这处遗址呈长方形,一块足球场地大小。遗址东半部分有多条长约15米的坑道,墙面自上而下呈现黄、红、黑三条泾渭分明的土层带。考古队员解释说,不同颜色的土层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土层推断该处是良渚文化时期和介于汉代与良渚之间的大型遗存。

 

    在遗址现场西侧,考古队员正探定了一处墓葬。现场参与发掘的当地村民介绍,今年3月19日,该处出土一座汉代墓葬,发现一条锈迹斑斑但仍能辨认的铜箭头以及多个瓦罐陶器。“八号土墩”的发现在五峰村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村民隐约感觉到这块地下可能埋藏着自己祖辈的秘密。一名围观村民对晨报记者介绍,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儿时听老人们说,“八号土墩”附近有古城墙,此外“木渎”发音接近“吴都”,不少人据此推断当地便是吴都古城阖闾大城所在地。

 

 

[城址超大]

 

南北门相距约7公里

 

 

    距“八号土墩”不远处,五峰村还有一处“北城墙、城壕遗址”,这段城墙长1150米,现存宽度20余米,在城墙外侧沿城墙低洼地发现护城河遗迹。

 

    2009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苏州西南部山间盆地进行区域考古调查,这在有关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大型遗址中尚属首次。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3处遗迹,分别为五峰村北城墙、城壕遗址,新锋村南水门遗址以及八号土墩。对于南水门遗址,苏州古城联合考古队领队徐良高介绍,淤积层内出土有春秋晚期陶片、木构件、铜箭头、原始瓷碗、板瓦残片等。“瓦片的出现为当地修建更高等级建筑群提供了材料。”

 

    此外,考古队还从河道内出土木构件和板瓦,推测此处是一座防守功能突出的水门遗迹。

 

    随着新锋村南水门遗址、五峰村北城墙遗址的出现,一座面积大、遗存丰富、等级高的大城轮廓浮现,南北两端的城门遗址竟有长达6728米。

 

    据此,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军表示,在今天苏州西南部山区木渎、胥口一带山间盆地内,曾经存在过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城址。

 

    史书上记载,阖闾大城或于木渎附近。有苏州专家推断,这处超大型城址便是伍子胥所修建的阖闾大城。

 

 

[官方说法]

 

苏州文物局出言谨慎

 

 

    木渎古城的发现,使得原本扑朔迷离的阖闾大城之争步入“三地乱战”时代。种种迹象表明,尽管苏州文物部门尚未将木渎遗址定性为阖闾大城,但在三方追逐中,苏州开始占据有利位置。

 

    苏州博物馆馆长张照根告诉记者,虽然史载阖闾大城的原址在苏州古城区,但随着时间推移已不能简单套用史书。

 

    2000年左右,木渎古城被发现时,张照根便对吴国都城进行了专题调查,确认苏州有三段比较完整的春秋古城墙,分别位于五峰村、新华村和金山村,判定伍子胥建筑的苏州城应在灵岩山、木渎一带。

 

    此次,木渎故址被认定为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城址,不少苏州文史专家认为这为上述判定提供了直接证据。

 

    在考古队看来,木渎古城所处的位置比苏州市区更适宜用作春秋晚期的吴国都城。社科院考古队付仲杨认为,木渎古城遗址位于盆地之内,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山口可供军队进出,有极好的防御效果。此外,胥口新锋村水门遗址紧靠太湖,与史料记载“城北靠仆射山、胥山、虾笼山等为屏障,山前有坡地,南临太湖,是以控制楚、越两国之入侵,以保吴都安全”高度吻合。

 

    原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维明在《吴王阖闾都城考》一文中提出,木渎春秋古城遗址是吴国的故都;伍子胥建造的阖闾大城是吴国的新都,其位置大体上就在苏州城区。

 

    对于木渎古址是否可以认定为阖闾大城,晨报记者致电苏州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出言谨慎,表示认定属科研范畴,应由考古队来确定,“现阶段,不能排除属阖闾大城。”

 

 

[他地动作]

 

无锡20亿规划阖闾遗址

 

 

    晨报记者昨日致电无锡文物局,该局对木渎古城性质未予置评,表示无锡即将编制出台《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纲要》。按照纲要,无锡将投资2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阖闾城遗址,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力争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背景]

 

阖闾城遗址的三地之争

 

 

    据史书记载,吴国大臣伍子胥一手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其父伍奢及兄长,伍子胥逃出楚国,投奔吴国公子光门下,伺机替父兄报仇。为了振兴吴国以图攻打楚国报家仇,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提出要有一个固若金汤的城池作为首都,吴王阖闾欣然接受。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土城,命名为阖闾大城。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奉现在的苏州城区为阖闾大城原址。

 

    2004年4月,考古队对地跨常州、无锡两地的阖闾城遗址进行调查,通过城墙中出土的陶片和遗物均不晚于春秋等依据,初步认定这可能就是阖闾大城,其中3/4以上在常州范围内。

 

    2007年初,考古队对阖闾城遗址进行考古复查,再次认定无锡与常州交界的阖闾城遗址正是当年的“阖闾大城”。在2008年9月,无锡阖闾城遗址全国考古专家论证会宣布这一消息,并广为宣传,称在阖闾去世之后数年,他的儿子夫差才迁都苏州。

 

 

争夺的背后:

 

经济利益驱动 文化遗产抢手

 

 

    一个阖闾大城引发三地追逐;河南安阳宣称发现曹操墓立即招致曹操老家安徽亳州的不满与指责;不久前,两国四地争与唐朝诗人李白攀亲的消息广为流传;甚至山东、安徽两省三地在争夺不太光彩的西门庆故里时也乐此不疲。

 

    昔日没人搭理的 “文化遗产”,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香饽饽。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看来,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遗迹归属关心是假,打造旅游产业属真。“归根结底,争夺文化遗产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最终是为了转化成生产力。 ”

 

    乔新生对晨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历来信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思路,将历史文化遗产视作重要的资源,不遗余力参与争夺,甚至不惜花费巨大财力物力。随后,地方政府依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包装旅游产品,进而拉动旅游业和服务业,最终落实到发展地方经济上。

 

    “依托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旅游业的思路本身没有错,但具体实施时却偏离了正确方向。”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王然对晨报记者表示,一些地方明显缺乏相应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最终只能生造出一个现代外壳的古建筑。

 

    王然还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旅游业时将文物保护置之脑后,造成大量历史文化遗址被损,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