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新区2016最新规划:苏州石湖访古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6:47:31
苏州石湖访古记
信息来源:宝钢新闻中心 日期:2010-7-10 10:49:16 点击数:194     1984年秋,我第一次游览石湖。那时候,石湖几乎枯竭,只见一座九孔石桥横跨在泥地上,想来它就是著名的行春桥,清道咸间人顾禄《清嘉录》有在此桥桥孔看“石湖串月”胜景的记载。
    虽然此时的石湖,只有一些细流和小池塘,但苏州人的性格像江河一样奔放。正在我徘徊时,一个不知是渔民还是农民的中年人,为我指点了上方山麓的瓦屋,说那就是范成大祠堂;又说上方山正在举办庙会,让我不妨去看看。在这个热心的苏州人的指点下,我终于找到了两间旧瓦屋,那屋大约建于清朝中期,屋顶上长着尺把高的瓦松,已经摇摇欲坠。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所写的石湖地方风俗诗篇,至今尚未有人超越;他进士出身,曾被朝廷指派出使金国,期间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为南宋挣了面子。能见到范祠,也就不虚此行了,我一边想一边沿山路向西走,然而一到楞伽塔下山路边,发现有二三十个中老年妇女在沿路乞讨,内心吃惊不小:素称鱼米之乡的苏州,哪来这么多乞丐?
    她们一律毛巾包头,身穿大襟上衣,年龄约摸在40岁到70岁上下,穿着打扮干干净净,绝对不像乞妇。然而,她们个个都乞讨,虽然只要一角、两角,但到楞伽塔院时,已经花去我2元零钱了。在楞伽塔院,见到塔基、岩洞藏着身穿花花绿绿衣裙的尺把长“小姐”,又吃了一惊。莫名其妙的我,只得“入太庙,每事问”了,于是向一位六十来岁的苏州人敬烟,虚心求教。又是一个热心的老苏州,他以吴侬软语将他所知娓娓道来。
    原来,明朝以来,上方山是江南惟一的五通神道场。不知从何时起,上方山有春借“阴债”、秋还“阴债”的习俗。然而,所谓借“阴债”不是真拿钱,而是求得好运道;还“阴债”也不是真还钱,而是孝敬五通神,烧锡箔、纸钱。无论借“阴债”者还是还“阴债”者,都乐善好施,这次试办庙会,山脚下村里中老年妇女,按旧时风俗,沿山路乞讨。五通神据说是叫花子出身的财神,所以他能发放“阴债”。他又是个花花公子,喜欢“偷”女人,有人认为他是嫖客的祖师爷,从明清到民国时期,苏州、上海的妓院老板和妓女,都来上方山祭祀五通神。有的当红妓女还要在山路“跑马”,那就是在两个师娘(女巫)左右挟持下快速奔下山去,以求财源茂盛。这就是现在塔基、岩洞所藏穿着五色斑斓衣裙“美女”的来历。
    这些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充分说明了民间信仰和风俗的多样性、复杂性。上方山某些习俗,可谓光怪陆离,十足的鄙俗陋习。
    大约是1988年,我又一次到石湖。那时行春桥周围正在挖土,而范成大祠已经修复,建起了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至此上方山不再举行庙会,正在栽树育林。
    今年春季,我因寻访越城和越来溪,第三次到石湖。一到上方山,进门票价40元,原来上方山前筑起围墙,将山团团围住,只有北门和南门供游客出入。我采用先远后近的方法,直奔楞伽塔院,发现此山经20多年封山育林,的确已成规模很大的森林公园。半山以下多香樟,半山以上多松柏,满山郁郁苍苍。塔院一带多老年游客,山下草坪多儿童,人数在几百个。原来,苏州市民包括儿童不收进山费。我下山后沿山向北,见到了治平寺、石佛寺、小天台、磨茶屿和范成大祠堂,觉得花40元游众多古迹,还是很值得的。范祠对面就是行春桥,现在石湖水面宽阔,听说已与太湖相通;过行春桥就是越城桥,桥前是渔家村,此村虽是现代民居,但有的房屋建造得古色古香;穿过街巷,出现一座五六米高度的土墩,上面种着油菜和其它庄稼。
    走了大半天,仍不能确认越来溪和越城的方位,忽然想起上方山守门人,于是,穿过马路到北门口问检票人。那老苏州姓秦,也是个热心人,他说,现在越城桥所跨水道,就是原来的越来溪。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率水陆大军从吴江松陵镇一带进入太湖,沿溪向北进攻吴都胥门,所以这条溪被称为越来溪。据解放后发掘发现,越王确在今石湖南北筑城屯兵,看来我在渔家村见过的土墩冈和现在的“吴越春秋”度假村,就是原来的越城。石湖拓展后,将越来溪包容进去,为了记载越来溪和越城的历史,命名行春桥后的这座拱桥为越城桥。
    民谚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确是一个旅游胜地,普普通通的市民,个个对地方历史耳熟能详。(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