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万通学校怎么样:【读史札记】李林甫是一个奸臣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1:06






  李林甫是不是一个奸臣呢?这要看怎么说。在帝制时代,皇帝就像私人企业的大老板,皇帝手下的大臣,即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是给皇帝打工的。所以,在皇帝的眼里,似乎不存在奸与不奸的属下,只有忠与不忠的臣工。你秉承我的旨意办事儿,我自然就倚重你,如果你把事儿办得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我甚至还会提拔你、奖励你。否则,是龙你也得卧着。
  [size=+0]很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谋求一个理想的职位并且还要工作的舒心,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博取皇帝这个大老板的赏识,只有被赏识,才会被重用;一个是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只有学会竞争,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李林甫明白这个道理,尽管自己是唐廷宗室,但家境早已经每况愈下,到了自己这儿,也不过混了一个千户直长(宫廷侍卫)的官,因此,为了混上更好的职位,往上奔一奔,唯一的出路只能依靠挖门子找关系了。
  
[size=+0][size=+0]当时,有个叫源乾曜的侍中,和李林甫的舅舅楚国公姜皎拐弯抹角沾点儿亲戚,于是李林甫求到了他的头上。侍中是多大的官呢?按照唐制,属于正三品(《旧唐书·职官志一》),级别挺高,用现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说话很管用。没想到的是,这个源乾曜一点儿不顾亲情,非但没帮这个忙,还把李林甫一顿埋汰。看来,求人办事,真的很不容易,这其中的甘苦好像古今大致类同。
  
[size=+0]或许这样的经历多了,李林甫似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只有办啥事儿求啥人,才会少走弯路。当时,武惠妃深受唐玄宗的宠幸,她一门心思要把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立为太子。于是,李林甫就向高力士表示自己愿意为武惠妃出力。高力士把李林甫的意思转告给了武惠妃,武惠妃十分感激,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李林甫说好话。因此,久而久之,玄宗对李林甫越来越“眷遇益深”,并最终提拔他当了宰相。
  
[size=+0]李林甫这么办事是投机吗?回答或许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干什么都要讲究方式方法,都需要策略。纵观中国历史,有很多为后世称道的贤臣,不乏理想和抱负,但往往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为什么呢?究其自身因素,就是因为他们办事往往不讲究方式方法,不会运用策略。结果呢,“正”不但没压住“邪”,有时候,反倒让“邪”给整的啥也不是。如果在追求理想的途中,他们也都能向李林甫这样多讲究一下方式方法,有很多事情不致于功败垂成。
  
[size=+0][size=+0]在这一点上,李林甫虽然文化水平不高,“自无学术,仅能秉笔” (《旧唐书·李林甫传》),但是,他就非常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李林甫做了十九年宰相,做的顺风顺水,当与此有很大关系。
  
[size=+0][size=+0]比如说,当时玄宗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为他们的母亲失宠了,不免发起了牢骚。这事儿叫玄宗听说后,龙颜大怒,就要治他们的罪。当玄宗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时,张九龄持反对意见,惹得玄宗相当不高兴。但李林甫却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似乎给玄宗留下给好的印象,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这样说到:“家事何须谋及于人!” [size=+0]乍一听李林甫的话,好象没表态,其实,他的态度十分鲜明:支持玄宗,把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唐玄宗是靠什么起家的?他就是靠在政变中支持他爹睿宗因为有功起家的,所以,对涉及到政权稳固的任何言行他都非常敏感,这是他的大忌。李林甫的话显然很对玄宗的胃口,而且,谁又敢肯定地说这不是顾全大局的建议呢?
  玄宗提拔牛仙客的时候,张九龄坚决反对,他这样说道:“仙客本河湟一使典,目不识文字,若大任之,臣恐非宜。”应当说,张九龄反对的确实有道理,不过,他说给玄宗的这个理由太牵强附会,没说到点子上,所以,也怨不得玄宗不但没接受,还当面把他一顿损。李林甫则说道:“但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何有不可?”你看,这话说的多赶劲!
[size=+0][size=+0]细细品味李林甫的言与行,他确实很工于心计,不过,有句俗语说的好:没有弯弯肚子,别吃那镰刀头。搞政治没有城府、不会手腕,无疑就像练武不精的人,没打着人,自己反倒摔跟斗甚至被人打。玄宗用李林甫一用十九年,绝非偶然。
  在李林甫任宰相的十九年里,正因为他别具一格的政治才干,才使得安禄山这样的野心家有所忌讳,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安史之乱的发生,那是他罢相以后的事了)。
[size=+0][size=+0]特别一提的是,李林甫死后,杨国忠诬陷他,怎么诬陷的呢?无非就是“欲加其害,何患无辞”的这一套,可耐人寻味的是,杨国忠的这一套却很被人看不起,以至于“天下以为冤”(《旧唐书·李林甫传》),李林甫抱不平。不难想象,如果李林甫什么正事都不干,整天就知道琢磨人、整人,他不可能被天下的人予以如此的同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说李林甫是个奸臣,也是一个“寸有所长”的奸臣。唐玄宗倚重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这一点。
  由此不难看出,人(才)的使用只有适宜不适宜的问题,没有能够不能够的问题,换句话说,只要能为我所用,奸也可能意味着忠。所以,在唐玄宗的眼里,李林甫是不是一个奸臣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是他称自己的心,而张九龄等人没整明白的恰恰就是这一点,尽管他们的人品没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