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风景区天气:公车改革16年仍寸步难行 年支出2000亿改革难在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53:32

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6个年头。然而现实是,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头绪。据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不少地方就开始了公车制度改革,但却一直被公众所诟病,社会认同度很低。公车改革为何难有突破,恐怕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编辑:高星】
>>相关策划:公车治理现截然相反招数 取消特权号牌还是贴标签?

公车改革16年仍无头绪 每年支出已达2000亿
■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6个年头。然而现实是,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头绪。近十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约是GDP增速的两倍。这就大大增强了公车的消费能力。尤其是一些原先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在地价高涨的今天,土地收入的增长确保了公车消费能力的增长。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详细]
北京公车改革十年原地踏步 仍未给出明确时间表
■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而且空驶率非常高。在北京挖空心思治堵的当口,这一信息耐人寻味,公车改革重回公众视野。
在北京,与车改有关但“被人渐渐遗忘”的角落,有四处。大兴区西红门镇是北京车改的起点。2001年3月,在“经历多次讨论酝酿后”,西红门镇被确定为公车改革的试点,将率先尝试“货币化”车改。在西红门镇的公车改革实施三年后,房山区琉璃河镇也开始行动。次年,东北部的平谷区夏各庄镇出于节省财政支出的考虑,也随之跟进。2006年以后,北京各区县的车改突然陷入沉寂期。对外公开资料显示,没有新的区县跟进公车改革试点工作,而且关于西红门镇等车改试点的情况也鲜见报端。[详细]
发改委正起草公务车改革声明 近日将对外公布
■国家发改委新闻处处长文步高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正在起草一份关于公务车改革的声明,近日将对外公布,但他拒绝透露具体细节。文步高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国家关于公车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每年两会上都会有相关的提案,但进展较慢。  [详细]
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或将启动 民革:取消厅级下专车
■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提案详细描述了民革中央认为的公车改革优化方案。具体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控制公车总量和配备,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只有公务用车。二是学习国外经验,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负责,网上公开查询记录。三是大规模用车社会化。四是对不配备专车的公务员按照一定标准实行适当交通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购买私车,私车公用。  [详细]

我国每年公车支出近2000亿 改革16年仍无头绪
温家宝: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
2010年3月23日,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表示,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现在乘用车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家用轿车日益普及,已经具备了改革的条件。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要鼓励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推进这项改革。中央机关也要抓紧研究改革方案,争取尽早推出。[详细]
三次车改浪潮
1993年,广东开始公车改革的试点,东莞沙田镇等单位开始取消领导干部公车,改发交通补贴。1998年,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部分中央部委进行车改试点。同时,黑龙江、浙江、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也启动试点。其中,最出名的当为大庆车改。
到了2001年,江苏省从单个乡镇车改试点起步,扩展到300多个乡镇。此后,湖南资兴、浙江杭州、义乌,江苏的江阴等地,都相继加入。
第三次浪潮,则于2004年6月在全国掀起。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国家机关,及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20多个省市进行公车改革。
公车制度存四大弊端
首先是公务用车费用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其次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同时,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最后是公车使用效率低,浪费惊人。

公车货币化模式: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行政级别给予补贴
■辽阳弓长岭区推公车货币改革 区一把手车补8万/年引争议
08年4月8日,弓长岭区正式启动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凡是区直机关、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公车和领导干部,都在改革范围之内。除必须保留的执法车、作业车等,公车彻底取消。在该区的车改补贴方案中,区委、区政府正职8万元/年,区人大、政协正职6.5万元/年,区人大、政协副职4.5万元/年,享受副县级待遇的领导、区长助理4万元/年。正科级分为四类:2.6万元/年,2万元/年,1.5万元/年,1万元/年;副科级分两类:6000元/年,5000元/年。机关里普通公务员差旅费补贴标准,从原来每年每人1100元提高到1600元。2009年7月6日,已实行一年多的辽阳市弓长岭区车改, [详细]
■广东公车改革试点调查:东莞市1年省3000万元
广东公车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东莞市沙田镇。该镇从1993年起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在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车改中,东莞仍领跑在前。2004年年底,东莞完成了市直党政机关车改;2005年10月前,镇街车改完成。车改后,东莞公务员交通支出节约了一大笔。最早车改的沙田镇,车改前该镇机关每年交通费用为84万元,车改后为38万元。全市各个镇区车改前3年平均每年公务员交通费为11759.64万元,车改后每年公务交通费用测算为8875.97万元,节省了近3000万元。[详细]
公车集中管理模式: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拍卖
■昆明将拍卖上缴公车 每区留用公车不超100辆
2010年1月30日起,云南省昆明市率先在五华、盘龙、西山、官渡主城四区启动“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试点工作。四区列入管理范围的所有公车已封停上缴,留用部分则用于组建区级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今后,各单位公务出行需通过一张公车专用卡租用车辆,预计四区每年平均节省交通开支561.1万元。[详细]
公车货币化和集中管理相结合模式:
■杭州取消局级以下官员专车 每月车补2600元
浙江省杭州市自2009年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都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市向公务员发放“车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还可用于公交车、打的、加油等交通支出,但不能取现。“车贴”根据级别分9档,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2600元。建立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制度,用于接待上级领导及宾客等。[详细]
■杭州启动新一轮公车改革 除公检法外将不留公车
杭州市宣布,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将启动新一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杭州公车改革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三年完成”的思路,到2011年,除公检法等部门外,其他所有市级机关都将不留公车、所有人员参加公车改革。[详细]
取消特权车牌号模式:
■河南取消豫O号牌 治理“特权车”交通违法行为
针对少数公务车辆不遵守交通法规,乱用警灯、乱鸣警笛、乱闯信号灯的交通违法现象,河南省公安厅在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决定自7月29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取消豫O号牌,所有党政机关和政法机关使用的豫O号牌,全部采用自编自选方式更换为民用号牌,转籍至各省辖市车辆管理所。[详细]
■湖南公安机关取消“湘O”号牌
湖南省公安厅2009年12月8日部署在全省公安机关停止使用公安“湘O”专段号牌,并向社会承诺,各级公安机关将在明年2月1日之前完成公安“湘O”专段号牌换发工作,并全面停用“湘O”专段号牌。[详细]
公车统一贴标模式:
■浙江要求公车统一贴“公车”标志 方便群众监督
2010年9月14日,浙江省纪委等部门发出的通知披露,全省要推广一些地方的做法,对公务用车实行定点保险、维修、加油、存放,并贴上统一标识,遏制公车私用,努力降低公务用车成本。[详细]
■整治公车私用 烟台公务车统一亮“身份”
山东省烟台市纪委监察局日前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对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除警车、特殊业务用车以外的7000多辆公务用车,全部实行统一标识,亮明“身份”,接受社会监督。未按要求张贴公务用车标识的,将严肃处理。[详细]
其他模式:
■湖南“三权分开”卡"车轮腐败" 公车“三定”严控支出
今年3月以来,湖南省对省级机关公务用车购置配备方式进行改革,以往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的公务用车购置配备权,被统一划拨归口到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的预算拨款权、购置配备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分离。这也被视为湖南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在公务用车问题上违规违纪的新鲜探索。今后省直机关购置新车,应在前一年统一上报申请计划,统一购买,统一配置,各单位不再单独行动,也不搞“临时动议”。
“公油私用”、“靠车吃车”……公务车辆的运行成本过高,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之一。自2007年以来,湖南省对省直机关的公务车辆的保险、维修和加油服务实施了政府采购招标定点,通过“定点维修、保险、加油”来堵塞支出漏洞,节约财政资金。[详细]
■河南安阳县试行公车管理“以租代购”
2010年5月13日,记者从安阳县相关部门了解到,“以租代购”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目前在该县试行,这种办法既为公务用车提供了诸多便利,又为县财政节约了大量资金,受到用车单位和群众的欢迎。办法规定,用车单位缴纳一定比例的押金后,租赁公司给用车单位提供新车使用。[详细]

弓长岭区推公车货币改革 书记自己买车雇司机

中国各地车改情况调查:辽阳叫停 杭州强力推动
杭州车改为何饱受争议?公务用车改革缺少法律支撑
浙江省杭州市取消市局(副厅)级以下公务用车,望以此来降低行政成本,解决公务用车的不正之风。5月至今, 在市政府“坚定不移、积极稳妥”的方针下,改革该如何推进亟待破题。有关专家呼吁加快公务用车立法,让权力制约贯穿改革始终。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车改刚刚施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能让相应的监督措施落地。首先车改前后的财政账目应该公开,车改前,财政支出是多少,车改后,又能节约多少经费,都应该向社会公开,发现问题,一查到底,“防止车改成为干部的变相福利。”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夏立安教授呼吁加快公务用车立法进程,“要明确最低限度保留公务用车的范围、使用规范、公车腐败的处罚措施等;同时保障群众和社会舆论对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知情权、监督权。”只有走法制化路线,才是公车改革的治本之策。[详细]
我国多省份取消特权车牌 专家称需革除公车腐败
河北保定六千余公车统一带标上路防私用
湖南省1.5万多台公车已全部实行“定点加油”,加油IC卡实行一车一卡,对号对卡加油。
国外公车管理的情况
由于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某些公务用车确有必要,所以在当代各国政府中公车都有存在。这些公车的管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采购、租赁和发放车补。

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招怨根本原因是没有触碰特权
■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招怨来看,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不少地方就开始了公车制度改革,但却一直被公众所诟病,社会认同度很低。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许多“车改”模式,不仅没有着力去“改”掉公车使用中的特权,相反,是在“车改”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将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合法化,其弊端集中体现在“车贴”的发放上。[详细]
公车改革难在三点 要立足于推进国家整体利益结构的优化
■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教授江伟博士认为,公车改革难在三点上:一是如何改革利益分配结构。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本应是有边界的,但许多地方的公车使用是用权力的模糊性取代了权力边界的清晰性,如何规范是个难题。二是如何获得舆论认同。所有的改革都和纳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在设计、落实公车改革方案时有没有公开、透明、公正地体现民意,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三是如何调适观念。改革的设计者、改革的利益攸关者、改革的买单者三者在观念上是否能够找到共同的关注点,并使改革落脚于共同点上是需要努力调研和破解的。公车改革不应成为部分人利益扩张的机会,而是要立足于推进国家整体利益结构的优化。[详细]
用货币赎买特权的改革不会成功 当务之急是看好政府的钱袋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车改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官员用车福利的合法性,和纳税人权益是否可不受损。王锡锌认为,车改单位往往举出各种数据,来显示车改的必要,其实在逻辑上并无证明力。“公民如何知道你的数据是否真实?”更让王锡锌担心的是,车改可能将官员的非法福利合法化。
王锡锌认为,公车其实是一种特权,而历史证明,用货币赎买特权的改革不会成功。 他认为,公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发挥人大等代议机构和媒体公众的监督权,“看好政府的钱袋子”。让财政审核制度归位,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公车乱局。[详细]
“阳光管理”是车改方向 建议国家出台公车改革指导性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认为,“阳光管理”是公车改革应循的思路和方向。公车挂“公”牌,让每一个瑕疵都能呈现在民众眼底,这本身就是一种约束机制。目前公车制度存在的弊端有目共睹,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已经形成共识,但是缺乏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反腐败惩防体系,加强源头治理和推行“阳光管理”的要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及时总结、指导和规范,出台“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以加快改革进程,提高改革成效。[详细]

“治车”的关键在“限权”
“对公车的外表再怎么折腾,如果不能触及公车背后的权力乱舞,注定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表面化治理。”红网网友“李辉”提出,“治车”的本质和关键是“限权”。对“特权车”,依法办事、维护执法权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如果制度大于权力、管理不惧权力,公车在不该使用的时候就会待在车库里。否则,就算贴着标志的公车出现在各种场合,老百姓也难以分辨到底它是办理公务,还是处理私事。[详细]
权力无刹车,公车改革难
既然现行公车制度弊端极大,但是,为什么公车改革断断续续已经13年,除了少数地方有所动作,取得一些经验,总体上还是改不下去呢?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到了要害处:公车改革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受益者,即使他原来的利益不是很合理合法,但一旦利益受到影响,他还是觉得被侵犯。另一方面,这些受益者同时又是公车改革的决策者,要他来改革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个很难。[详细]
公车使用也要“阳光化”
“公车贴标”是把公车放在阳光下,但同样重要的是要把公车的使用也放到阳光下。比如,公示公车的工作与行程情况,严格界定公车的使用时间和范围,利用摄像头随时检查公车使用情况等。总之,贴标之后,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切不可“一标了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