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捧黄轩:武汉公车改革试点7年:公车越来越多越喊不够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03:40

“在中国没有出现大量的贫民窟,原因是我们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昨天表示,城镇化的最大问题是公共服务不平等,在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让进城农民在城市定居落户将是重点。

近年来,武汉市多方探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一种模式,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施行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阻力,在一些部门或单位甚至出现了“车辆越多越不够用”的怪现象。专家认为,只有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公车改革才能找到出路。

货币化试点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武汉市的试点,2004年8月正式施行公务用车货币化。具体办法是:将管委会集中管理的交通费包干给个人使用,逐月向个人发放交通补贴费。个人交通补贴费按干部级别、工作性质分级按月发放,超支自负,节余归己。

据介绍,个人交通补贴费的发放范围为管委会正局级以下在职干部,全区除享受副高级待遇的管委会主任留用一辆专车外,从副主任到普通职员,一律实行车改。交通补贴按月随工资发放,具体到个人,最高的每月2000元,最低的普通干部400元。

全区近40辆公务车,除城管、安监等执法部门留几辆公务车交专人使用外,其余车辆拍卖给本单位干部使用。

此后,武汉市相继在其他各区分别选择部分街道及单位依此进行了试点。

推广犹存阻力

武汉开发区40多辆车年支出(包括司机工资、资金、福利等)超过500万元,车改后,全区110多名机关干部加上80多名事业单位职工,每年发放的交通补贴只有250多万元,节省了将近一半。

“这种模式施行起来好处多多,且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缘何没在武汉全面推广?”武汉市行政法规处处长覃世瑜分析说,在主观方面,车改毕竟触动最多的是机关或者单位决策者利益,他们往往不会主动提出车改。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不确定,究竟补多少合理,国家没有出台指导性意见,定低了公务员不接受,定高了老百姓有意见;二是同职级的一个标准,在机关内部本身就不公平,如搞内勤的和跑外勤的如果是一个标准,明显跑外勤的吃亏;三是开私车通行不便,影响效率。解决这些阻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国家作个硬性规定,自上而下一起实行改革。

政策尚需给力

令人费解的是,一些机关或者单位,车辆总数一年比一年增加,但不够用的反映声也越来越响。武汉政府采购中心一位刘姓主任说,上世纪80年代,市财政局只有几个主要领导有车,也没有人说车子不够用。相反,现在车辆越多越不够用的怪现象在一些部门或单位越来越普遍了。

他认为在现有体制下,中央最好出台一系列的指导文件,地方省市跟进配套,形成一整套操作性比较强的规定,如实现货币化后,哪些公务用车在报销的范围,多长距离的公务算是出差,报销哪种车票等等,让地方推行这种改革有相应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