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小狗:伯林谈话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55:59
首页 小组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九点  书籍
 
电影
音乐
小组
 
成员
 
活动搜索  书评 排行榜 分类浏览 你好,请 登录或 注册
伯林谈话录
放在你的blog里!
译者: 杨祯钦
作者: [伊朗]贾汉贝格鲁ISBN: 9787806573754
页数: 199
定价: 13.5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4-1
8.3
(157人评价)29.3%
54.8%
15.9%
0.0%
0.0%
想读在读读过评价:   写书评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加入豆列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简介 · · · · · ·
  在本书中,以塞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闪,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作者简介 · · · · · ·
  拉明·贾汉贝格鲁,伊朗哲学家,1974年迁居法国,曾任哈佛大学研究员,现执教于多伦多大学。主要著作有《甘地:非暴力之源》、《黑格尔与法国革命》、《现代人》,以及与以寒亚·伯林、乔治·斯坦纳等人的谈话录。他也是法国《精神》、《生长》、《研究》等杂志的重要撰稿人。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67个) · · · · · ·
伯林(72)  自由主义(43)  哲学(38)  政治哲学(26)  访谈录(18)  以赛亚·伯林(16)  思想(13)  英国(9) 
丛书信息
  人文与社会译丛 (共67册), 这套丛书还有《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册)》,《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黑格尔导读》,《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等。
喜欢读"伯林谈话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哈贝马斯精粹  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  演讲与论文集  黑格尔政治著作选  《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  东汉生死观  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  自由主义  刘小枫论著系列-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阿伦特:公共性的复权
书评  · · · · · ·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我来评论这本书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伯林谈话录   wizard(我见青山多弱智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算起来这是读过的关于伯林的第三本书了,前两本是《俄国思想家》和《伯林传》伯林确实是个很奇特的学者,一生没有什么主要著作,其思想都是散见于历次演讲和访问中以他自己的刺猬和狐狸的说法划分,他自己当是一只大大的狐狸缺少一个完备的体系,缺少一个核心的原则,在这本访谈录中体现的也很充分他讲述了自己的生平,讲述...... (2回应)2005-09-03     10/12有用
  算起来这是读过的关于伯林的第三本书了,前两本是《俄国思想家》和《伯林传》
  伯林确实是个很奇特的学者,一生没有什么主要著作,
  其思想都是散见于历次演讲和访问中
  以他自己的刺猬和狐狸的说法划分,他自己当是一只大大的狐狸
  缺少一个完备的体系,缺少一个核心的原则,在这本访谈录中体现的也很充分
  他讲述了自己的生平,讲述了自己对诸多学者的观点
  后者主要是分两部分,先是围绕着政治哲学史来阐述自己对诸多思想家的观点,
  然后是一些自己的个人印象,以俄罗斯知识分子为主。
  里面涉及的人物非常多,大多是一些评论和个人意见,
  如果对政治哲学缺乏足够了解的话,,可能读起来会有些吃力
  我就跳过了很多小节,但是对于自己有所了解的那部分,
  看看伯林的评论很有帮助,对于整个政治哲学的发展也有了解
  比如伯林在议论了启蒙运动之后,接着介绍了欧洲的反启蒙运动
  指出其最大的贡献就是指出科学与理性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某些问题可能会有不止一个正确答案。启蒙主义者是伟大的解放者,
  然而在某些问题上他们可能表现出教条主义的倾向,太偏狭,也太简单化了
  这个反启蒙运动以前我就没有听说过,很感兴趣
  让我意外的一节是关于阿伦特的叙述,伯林有极苛刻的批评
  说她的著作是“乱七八糟的形而上学大杂烩”,
  恰好第八期读书上还有篇文章猛夸阿伦特的“邪恶之庸常性”的理论
  伯林在这里却大力驳斥这一观点,两相对照,倒也有趣。
  还有什么呢,嗯,最后一章对俄罗斯作家的一些议论挺有意思的,
  比如关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嫌他浅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他西化,背叛了俄罗斯精神
  革命分子嫌他不够左,反动派却又骂他是邪恶的激进分子,
  呵呵,这个人真的有够冤,不过伯林却对他评价甚高,
  甚至说托尔斯泰笔下的农民是理想中的农民,屠格涅夫笔下才是真正现实中的农民
  其他还有好多,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有一句话我想有必要转述一下,论及英国政治改革的时候,
  伯林说既要读柏克的书,也要读托马斯潘恩的书,这样学习才有收获,
  在政治学和论理学中,最危险的莫过于狂热地固执少数简单的观点(尽管是至理名言),
  作为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钥匙。
  这是一个标准的狐狸的原则,呵呵,刺猬们大概不会这么想,
  不过对于大多数缺乏足够理解力和创造力的人来讲
  遵循狐狸的原则比遵循刺猬的原则要安全的多,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这个世界,呵呵
  2005-09-03 22:34   |  2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0没用 2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伯林谈威尔第、斯特拉文斯基、瓦格纳   已注销 
老头怪亲切的,摘出论音乐的部分供同好们赏玩。 贾:贾汉贝格鲁 伯:伯林 贾:现在让我们谈谈威尔第,您在《反潮流》中研究过他。 伯:威尔第不是反潮流的,我把叙述他的文章放在那个论文集里也许不恰当。贾:他也许不反潮流,而您把他看作一位典型的赫尔德式的音乐家。 伯:他不反潮流,他是...... (5回应)2009-01-16     4/5有用
  老头怪亲切的,摘出论音乐的部分供同好们赏玩。
  
  贾:贾汉贝格鲁 伯:伯林
  
   贾:现在让我们谈谈威尔第,您在《反潮流》中研究过他。
   伯:威尔第不是反潮流的,我把叙述他的文章放在那个论文集里也许不恰当。
  贾:他也许不反潮流,而您把他看作一位典型的赫尔德式的音乐家。
   伯:他不反潮流,他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他拥护马志尼以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他认为意大利不应受奥地利人的统治。他的歌剧《纳布科》是直接反对奥地利人的。
   贾:就因为这样,您认为人们应该了解威尔第的政治观点才能理解他的音乐作品,对吗?
   伯:对,了解他的政治观点有助于理解他的歌剧的精神。光听演唱是不够的。我觉得,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必须理解它的中心思想,不仅欣赏作品本身,而且要懂得创作者借助作品传递了什么信息。以《弄臣》为例。在《弄臣》中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父亲和女儿的关系,这是主要的;另一个是对肆意妄为而残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王公贵族们的憎恨。因此,《弄臣》表明了共和主义和人道主义这两个中心思想。如果你不懂得这一点,那么你对《弄臣》的理解便只限于音乐成就。后来,乔纳森?米勒导演(一个很有天赋的人)把《弄臣》改编成电影《黑手党在纽约》,我不大喜欢,因为一个黑手党徒勾引另一个黑手党徒的女儿,很不同于曼特公爵勾引一个可怜的弄臣的女儿,前者没有社会蕴涵,后者有社会蕴涵。威尔第对社会不正义是极为反感的。
   贾:您在什么意义上说威尔第是朴素的?
   伯:在席勒的意义上。席勒区分朴素与感伤。感伤并不是多愁善感。朴素的艺术家自然地创作,他不受悲剧性的无序的生活重负所困扰,不像那些祈求在宗教、民族主义或者社会主义中寻求个体拯救的人们,他不祈求在艺术中获得拯救。在这个意义上,威尔第就像第一个抱着他那个时代的朴素而强烈的道德观念的天才的能工巧匠,没有悲剧性的自寻烦恼。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作曲家,一个非凡的天才,他用天生自然的方式创作,就像荷马、莎士比亚也许还有歌德那样。
   贾:为什么您认为威尔第是音乐史上最后一位朴素的作曲家?
   伯:我是这样说过,看来不太确切。最后一位朴素的作曲家也许是布鲁克纳。爵士乐又怎么说呢?爵士乐大概都很朴素,但我接受不了那种音乐,所以我不谈它,我欣赏不了爵士乐。席勒说朴素,他是指艺术作品隐藏了艺术家。当艺术家完全地融入他的作品时,你不必了解他的生活就能理解他的作品,作品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感伤的艺术家——波德莱尔、马勒、瓦格纳和兰波等人——可不是这样。
   贾:为什么您特别喜欢威尔第而不是俄罗斯的作曲家?
   伯:因为他是个伟大的作曲家。我觉得他是用本原的情调表现本原的人类激情的伟大作曲家。俄罗斯也有许多杰出的作曲家,有三个人的确很伟大: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和斯特拉文斯基。你看还有谁?格林卡?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鲍罗丁?没有了。
   贾:有,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
   伯:不行。他们是优秀的作曲家,但跟斯特拉文斯基不在同一档次。正如多尼采蒂和贝里尼够不上威尔第的水准。斯特拉文斯基是真正的天才,是很有独创性的作曲家。
   贾:您认识斯特拉文斯基?
   伯:是的,我对他有相当的了解,有人介绍我跟他认识,以后就继续来往,处得很好。过去他常来伦敦举办音乐会,我就见过他。后来在纽约和威尼斯我也和他见过面。有一两次他到牛津来看我。我认为他和勋伯格两人主宰着现代音乐。有趣的是,他们两人就同住在贝弗利山上,相距大约30英里,但从未会过面。那一定是故意的。
   贾:您欣赏当代音乐和贝尔格、韦伯恩这样的作曲家?
   伯:当然是的。
   贾:您觉得像瓦格纳和马勒这些德国经典作曲家怎么样?
   伯:我们不妨回到开头说说巴赫。要对那些人做出比较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巴赫的作品好像日用的面包,那绝对是最基本的,人们永远不会吃腻了面包。因此我不会觉得听腻了巴赫的音乐。人们可能偶尔会因为听多了莫扎特的音乐而厌烦。但是,你不能说巴赫比莫扎特伟大,或说莫扎特比贝多芬伟大。这些都是愚蠢的问题。最伟大的有独创性的艺术家是不能分等级的。舒伯特我看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我的朋友、大钢琴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帮我欣赏舒伯特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悲剧性成分。
   贾:因此您就特比喜欢德国作曲家的作品?
   伯:当然是的。我觉得瓦格纳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歌剧《尼伯龙根指环》我已经听过四次了。尽管我没觉得该剧富有同情心,那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你告诉我,我将永远不能再听到瓦格纳的音乐了,我不会伤心的。但是,我把瓦格纳的成就看作欧洲文化(不仅仅是音乐方面)最优秀的表现,在他之后,西方无人能与之相媲美。
   贾:您知道瓦格纳是反犹主义者吗?
   伯:当然知道。不幸他有这个污点,但这与他的艺术价值无关。重要的是他改变了西方音乐。他的音乐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其他艺术。《瓦格纳评论》杂志不仅仅与音乐有关,也与文学及其他门类艺术有关。卢梭、马克思和瓦格纳等人都是使世界事物发生重要变化的人物,不管变好还是变坏,往往是好坏兼有。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人类文化历史上确有一些伟人充当开辟新纪元的力量。
  2009-01-16 15:44   |  5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4没用 1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书摘   空谷幽兰 
文化相对主义和人权 贾:您认为文化相对主义与普遍性原则两者是矛盾的吗? 伯: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差异,可能被过分夸大了。据我了解,没有哪一种文化缺少善与恶、真与假的概念。比如勇敢,可以说在我们所了解的每个社会中,都是一种值得赞美的行为。因此一般性的价值观是有的,这是关于......2007-06-10     2/3有用
  文化相对主义和人权
   贾:您认为文化相对主义与普遍性原则两者是矛盾的吗?
   伯: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差异,可能被过分夸大了。据我了解,没有哪一种文化缺少善与恶、真与假的概念。比如勇敢,可以说在我们所了解的每个社会中,都是一种值得赞美的行为。因此一般性的价值观是有的,这是关于人类的经验事实,莱布尼兹称为事实的真理而不是原理性的真理。不同时空的芸芸众生,绝大多数人都共同拥有某些价值观,不论这些价值观是否自觉明晰,也不论它们在态度、举止和行动上的表现如何。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又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你确实了解了个人之间、团体之间、民族之间、各个完整的文明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运用想象“进入”他们的思想、情感世界,设想你自己置身于他们的生存环境中会怎样认知世界并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那么,即使你对所观察到的东西很反感(全部了解当然并不等于全部谅解),也肯定会减少盲目的偏执和狂热。想象会产生狂热,但通过想象洞察了不同于自己的境况,结果必定能减少狂热。拿纳粹来说吧(一个极端的例子)。人们说,纳粹分子是疯子,是神经错乱者。我看,这样说太随便了,太轻率了,也太不足道了。纳粹分子被人用口头及书面文字向他们鼓吹,引诱他们相信存在着劣等人——他们尤异于有害的动物,危及了真正的文化(即德意志的或北欧的文化)的墓础。“存在着劣等人”,这是一个纯然虚假的命题,在经验上可以证明是虚假的,纯粹是胡说。但是,因为有人告诉你存在着这样的劣等人,你又信任那些说教者,那么你就会相信这个命题。更进一步,你就形成这么一种思想判断(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很合理的):必须灭绝犹太人。这种判断不是出自神经错乱,也不是简单的非理性的憎恨或轻蔑,或者说是攻击倾向(虽然这样的憎恨和倾向会助长这种判断)。古往今来许多冲突和暴行就是这样引起的,真是太习以为常了。这些情绪被系统化为荒谬绝伦的信念,经过演说家和著作家有组织地鼓吹,那就不是显而易见的荒谬命题,而是叙述清晰的学说,造成了犯罪,导致可怕的残杀和惨烈的灾难。我认为,人们在把一个有思考力的人称为疯子或神经错乱者时务必小心谨慎。迫害并不是来自神经错乱,而产生于把骇人听闻的谬误深信为真理,进而导致罄竹难书的恶果。如果人们希望阻止盲目的狂热所造成的灾害,必须力图理解信念中的理智的而不仅仅是心理的根源;必须力图向那些狂热者说明他们是错误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投入反对他们的战争的行列中去,而说服工作还要继续进行。有些宗教运动也是很容易并很快导致战争。它们忽视人们信念中共同的东西。正如苏格拉底教导的,理性的方法,通向真理的道路,要与人们自己的价值观相分离,这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命运是极其重要的。就此而论,西方哲学的中心传统是权利。诗人海涅很久以前说过,人们不应轻视谦卑的教授所做的研究工作,应该重视而不应低估教授的这种能力。与他的朋友马克思不同,海涅相信是康德导致了罗伯斯庇尔。了解自己及他人,懂得理性的方法,掌握作为知识和全部科学基础的证据,以及力图验证直观确定性,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有着根本的重要性。人权这个观念建立在一个正确的信念之上,那就是普遍存在着某些特定的品性——自由、正义、对幸福的追求、真诚、爱——这符合整个人类的利益,而不只是符合作为这个或那个民族、宗教、职业、身份的成员的利益。满足这些要求,保护人们这些要求不被忽视或否认,都是正当的。有些东西是人之为人所必然要求的,不管他们是法国人、德国人或中世纪的经院学者,只要他们是过着人的生活的男人和女人。P34-36
  2007-06-10 20:23   |  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2没用 1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伟人”不等于“好人”(外一则)   徐强 
“伟人”不等于“好人” ——蠹鱼笔记(6) □/徐强 伟人也可能是坏人。按照我的定义,斯大林便是个伟人。他是迄今有过的最糟糕的人之一,但是他使俄国发生了没有他就不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即使其后果令人毛骨悚然。希特勒和其他一些大人物都是伟人。戴高乐是伟人,他大大地改变了法国的面貌,但他跟别的伟人不大一样。凡......2006-10-16     2/3有用
  “伟人”不等于“好人”
  
  ——蠹鱼笔记(6)
  
  □/徐强
  
  伟人也可能是坏人。按照我的定义,斯大林便是个伟人。他是迄今有过的最糟糕的人之一,但是他使俄国发生了没有他就不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即使其后果令人毛骨悚然。希特勒和其他一些大人物都是伟人。戴高乐是伟人,他大大地改变了法国的面貌,但他跟别的伟人不大一样。凡是伟人都留下了历久不变的影响。(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
  
  【蠹鱼案】伯林这段话本来属于常识,但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心里还是深有感触。我想这和我接受过的教育有关。大人们从小就对我循循善诱:所谓“伟人”,就是光辉伟大的人物,在他身上集结了人类的一切优点,他是智慧、美德、光明、正义与力量的化身,他洁白无暇,纯净如水,光芒万丈,一贯正确,而且神圣不可侵犯……一直到我长大成人,懂得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学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我才改变了对“伟人”的看法。“伟人”不等于“好人”,他可能是暴君,可能是魔鬼,也可能是刽子手,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做了一些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也有可能在人间制造灾难。我觉得大人们对我的教育是失败的,他们在我的内心竖立起一尊又一尊偶像,到头来却要我亲手把这些偶像一尊又一尊地打碎。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一个全面而客观的“伟人”的概念呢?
  
  
  极权主义害怕质疑
  
  在极权主义国家,不是让人们回答问题,而是竭力防止人们提出问题,基本的方法就是压制他们。你作出教条主义的回答,如果他们不接受,你就要让他们保持沉默。你不容许人们对法规、舆论或制度表示怀疑。要消除头脑中经常带个问号的老习惯,那是心存不轨的迹象。(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
  
  【蠹鱼案】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取得的一切进步,无不基于人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人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过程中,逐渐向真理接近。极权主义害怕人们质疑,害怕人们提出问题,因为它宣称它已经找到了真理,它就是真理的化身,人们不需要思考,只需无条件地服从。在极权主义统治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没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就连“腹诽”也会成为罪状。在与布莱恩·麦基(Bryan Magee)的一次对话中,伯林精辟地指出:“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就有可能会渐渐烂掉。”所幸的是,无论什么时候,或多或少,总有一些不甘心做木偶的智者,像一根根“能思想的苇草”,编织着一个又一个智慧的问号,开人心智,启人耳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没有他们发出的熠熠星光,人类的夜空将是漆黑一片。
  2006-10-16 00:26   |  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2没用 1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完全呓语   Mumu(追随伊凡·谢尔盖耶维奇) 
一直以来,字条和短信的拼凑,想到便随手记下,或许是连续的想法儿,却没有连贯的记录。现摘录部分尚能连读的,完全呓语,思想混乱,幼稚的胡言乱语,向伯林致敬,屠氏最高。 小学时第一批入队很自豪,虽然回忆起来略感讽刺,但我毫不怀疑当时的心情是真诚的,并不因长大后想法儿的改变而变质。成长不代表否定过去,我一贯认为否定过......2007-07-02     1/2有用
  一直以来,字条和短信的拼凑,想到便随手记下,或许是连续的想法儿,却没有连贯的记录。现摘录部分尚能连读的,完全呓语,思想混乱,幼稚的胡言乱语,向伯林致敬,屠氏最高。
  
  小学时第一批入队很自豪,虽然回忆起来略感讽刺,但我毫不怀疑当时的心情是真诚的,并不因长大后想法儿的改变而变质。成长不代表否定过去,我一贯认为否定过去就是否定自己,是不必要的行为。但我可以选择更认同什么阶段的自己。
  
  初中时也曾希望第一批入团,我的凡事争第一的想法儿大概就止于此。究竟为什么没能第一批入团不得而知,反正不让第一批入,那索性不入了,中考前没有及时递交申请书,就这样一张白纸地进了考场。
  
  高中时一心想不入团地参加高考,想证明没政治面貌不会影响前途,可是仍然无奈在高三入了团。如此“后进”却是我的一桩骄傲之事,总算最大限度拖延了那一天的到来。
  
  过程大抵如此,盖因思想转变。一些话如鲠在喉,可啰里啰唆又怕讲不清楚。伯林在短时间内就对我产生了较大影响,使我更坚定了一条“中庸之道”。相比之下,看过两集的《大国崛起》简直太小儿科,只能满足一般性了解。我积极下载还买了正版盘,以为是一部名垂青史之作,结果看了两集便毫不犹豫地删掉了下载的。想衡量,故以稍为熟悉的做尺度,所以那两集只能是沙俄和苏联部分。
  
  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确定何谓大国,片子中的定义是什么。我以为,不管是什么阶段的俄罗斯,意识形态可以不同,但终归是一个国家,不可以割裂来看,所以首先惊讶于竟然没有俄联邦部分,几乎提都没提,只是很程式化地说他们走在了复兴的道路上,句号。本来我还想了一下会不会有吴老师,果然看到了,不知道什么年代的采访,似乎更年轻些。
  
  另一个别扭之处是,对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多加赞美,而对其铁腕统治几乎只字未提。其实本来也没什么,本来重点是崛起,经济内容比较多,加上其间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家宏观调控确实写下了一笔,不过我怀疑的是片子的出发点。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计划经济当然弊端多多,这在片子里也提到了,不过我看着里面采访的中国专家,突然觉得之所以这样强调它的正面作用,是为我们自己铺路,是给自己的一种肯定。
  
  片子很有用心地把苏联至于全世界特别是中国的一个榜样位置,一定程度上他们确实无意地扮演了这个角色,但我想对俄罗斯民族来说,自我拯救才是首要的,国家都是强大了以后野心才会蓬勃吧。
  
  为什么不能尝试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更贴近真实地来讲述,为什么要用把他们的历史按照你所需要的来解释?所以尽管只看了两集,但是我武断地下结论,这部记录片儿有很强的引导性,或者说非常主旋律,以至并没有足够客观地达到记录的目的。尝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甚至用他们的主观来讲述,这是我更感兴趣的。所以还是看一个民族的人讲述本民族的历史比较有意思。
  
  伯林最让我坚定的一点就是屠格涅夫曾令我感到羞愧而今令我最骄傲之处,他的奇特的超脱。《大国》没提屠格涅夫我毫不吃惊,令我惊讶地是普希金也只字未提,虽然这不是一部文化史记录片,但片子仍很主旋律地以托尔斯泰为代表,他在中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这倒很符合外国文学史教材的重点分布。一般来说,作家似乎是有义务帮读者分清黑白,特别是在19世纪纷乱的俄国,人们需要贤人的指引。从这个意义上说,屠格涅夫轻如鸿毛,他不肯或者没法儿指名对错,所以激进派嫌他不够左,保守派指责他叛逆,两头儿不是人。
  
  我最强的羞愧感发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当时我非常想做一个分明的判断,立场鲜明也比较有的写,可是很快我就发现对这位作家,真的缺乏一种让我骄傲的坚决,以至我需要“卑躬屈膝”地说服别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中立者,而这对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细沙来说并不是罪过,他没有义务看清整条河的前世今生。之前有一位老师劝告过我们,毕业论文最好不要写你最喜欢的作家,你以为最了解的人,倒是可能会写到厌倦或者发现一些其他东西而起反作用。我的情况属于后者,他怎么就不能再高尚些?
  
  幸好,伯林及时出现,我需要人们给他一些肯定,伯林满足了我。虽然对伯林影响最大的,或者我认为是他的精神导师的是赫尔岑,虽然我经常嫉妒他对赫尔岑的了解、理解和喜爱,但他也给了屠格涅夫非常大的宽容和肯定,对此我很感动。作家为什么一定要肩负教化的责任?教化为什么必须是以是非黑白的方式呈现?中立者在西欧并不少见,屠格涅夫的思想没有很多特别之处,但是他所处的俄国即将成为世界的领跑者,而他却如此中庸,这恐怕直接导致了外国文学史教材上他的部分比他同时代一些名家的要短很多,中心思想也是突出他是一位语言大师,思想上并没有特别闪耀的火花。
  
  如果当时没有遇到伯林,不知道我能不能那么快转羞愧为骄傲。不过伯林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儿似乎应该和我们惯常的想法儿互补一下,这样就比较完整了。他终究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根本立场就不同。他受赫尔岑影响,认为为了一种据说可以拯救一切给所有人自由的抽象的理想而斗争甚至不惜牺牲无数人的生命和自由是不可取的,因为自由本身就是目的,自由本身就是自由,所以才可贵。
  
  罗兰以为50年后发表他的《莫斯科日记》时会有一个更好的苏联,可50年后那大厦已经摇摇欲坠了,是罗兰太天真吗?或者赫尔岑是对的?也许,一些太过遥远和抽象的理想很难维持太久,那需要多大力量。一碗粥和理想或理论之间,人民可能会选择前者,因为吃饱了就有力气歌唱,歌唱就是美好的生活。
  
  但是对他灾难深重的祖国,我不知道伯林能给出比列宁更好的答案吗?这就是我所学到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一条路能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其他路都行不通。他很早就移民英国,他的父母是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父亲是亲英派,这些条件可能没法儿帮助他用另一个头脑思考。同样,我也经常不能用另一个头脑思考,我们从受教育伊始就在被告知着这世界是怎样的,以我们的立场。
  
  如果早些年看《大国》,估计我会很感动地点点头,因为它符合我接受的教育。可实际上,这些年早已有很多变化,政治面貌的事儿只是一个缩影。很多时候我愿意缩到壳儿里,用中立做挡箭牌,相信谁也没有义务和能力说服谁。作家的义务并非教化读者,他们只要忠实地有良心地反应他们所处社会的现实,充满感情地表带对他们祖国和民族的爱,便是对读者的最大贡献了,因为我们不是没有头脑的人,真实面前可以靠道德明辨是非。
  
  在一个几乎没有宗教历史的国家,或者是历史被割断了,或者是迷信曾多于宗教,总之缺乏信仰。因为受了无神论的教育,我相信它是科学的,可当面对死亡,另一个世界的确可以给生者一个安慰。不知不觉中,无神论者也会期冀某个人在某个地方看着我,没有离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个没有信仰的人;换个角度,任何可以追求的美好事物,都可以我的信仰。
  
  依稀记得戴上红领巾的情景,自豪且被羡慕着,那是单纯的情感,并不是信仰,因为我还不懂;更记得被批准入团的时候,无奈而略觉搞笑,那是对最大程度的拖延的一种骄傲,其实已经懂了,我不信仰它。
  
  Nod
  
  如果你确实了解了个人之间、团体之间、民族之间、各个完整的文明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运用想像“进入”他们的思想、情感世界,设想你自己置身于他们的生存环境中会怎样认知世界并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那么,即使你对所观察到的东西很反感(全部了解当然并不等于全部谅解),也肯定会减少盲目的偏执和狂热。想像会产生狂热,但通过想像洞察了不同于自己的境况,结果必定能减少狂热。拿纳粹来说吧(一个极端的例子)。人们说,纳粹分子是疯子,是神经错乱者。我看,这样说太随便了,太轻率了,也太不足道了。纳粹分子被人用口头及书面文字向他们鼓吹,引诱他们相信存在着劣等人——他们无异于有害的动物,危及了真正的文化(即德意志的或北欧的文化)的基础。“存在着烈等人”,这是一个纯然虚假的命题,在经验上可以证明是虚假的,纯粹是胡说的。但是,因为有人告诉你存在着这样的劣等人,你又信任那些说教者,那么你就会相信这个命题。更进一步,你就形成这么一种那个思想判断(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很合理的):必须灭绝犹太人。这种判决不是出自神经错乱,也不是简单的非理性的憎恨或轻蔑,或者说是攻击倾向(虽然这样的憎恨和倾向会助长这种判断)。古往今来许多冲突和暴行就是这样引起的,真是太习以为常了。这些情绪被系统化为荒谬绝伦的信念,经过演说家和著作家有组织的鼓吹,那就不是显而易见的荒谬命题,而是叙述清晰的学说,造成了犯罪,导致可怕的残杀和惨烈的灾难。我认为,人们在把一个有思考力的人称为疯子或神经错乱者时务必小心谨慎。迫害并不是来自神经错乱,而产生于把骇人听闻的谬误深信为真理,进而导致罄竹难书的恶果。如果人们希望阻止盲目的狂热所造成的灾害,必须力图理解信念中的理智的而不仅仅是心理的根源;必须力图向那些狂热这说明他们是错误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投入反对他们的战争的行列中去,而说服工作还要继续进行。
    
  任何一个禁止或限制批判的政体,除非处于极其危急的情境中,为避免彻底混乱和毁灭而必须全体一致,否则,这种政体的发展前途不外是集权主义或其他形式的盲目的狂热,这是非常明显的,不必多说了。
    
  我不是宗教徒。但我对信教者的宗教体验评价颇高。我深深地被犹太教堂也包括基督教堂和伊斯兰寺院中的宗教仪式所打动。我想,不理解宗教是怎么一回事的人恐怕也不理解人为什么而活着。因此,我觉得,干巴巴的无神论者都是瞎子聋子,不了解人生的深刻体验,或者说不了解人生的内在底蕴,就像瞎子不能欣赏美景一样。光有感觉能力的人不能充分理解他人,包括信教者、不信教者、神秘主义者、儿童、诗人、艺术家等等。有理性和经验还不够。当你被一件艺术品深深地感动时,很难说这是一种经验。一切经验当然都是感性的,而这种经验不是你能加以证实或实验的东西。你不能说你所欣赏的艺术品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实在的还是不实在的,你只能说是崇高的、混乱的、美丽的、深刻的或浅薄的等等。如果你问我“深刻意味着什么”?我可能答不上来。我们使用许许多多词语,我们懂得它们的意思,而要问它们意味着什么,不见得都能加以解释。
    
  我认为,写诗必须使用自己还提时期所说的语言,对一个人来说最觉亲切的诗是用那种十岁以前所说的语言写成的。
  
  http://shawxx.spaces.live.com/blog/cns!C75C78C8E80335DE!3064.entry
  
  http://shawxx.spaces.live.com/blog/cns!C75C78C8E80335DE!3091.entry2007-07-02 17:04   |  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没用 1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一些摘录   Kanix(这是一个雪藏用户) 
一切进步性的学科都是这样, 因为我们能肯定我们今天比昨天知道的更多。哲学不是一种积累性的学科哲学来自引起疑问的各种观念的冲突。观念来自生活生活变化了,观念也变化了,冲突随之变化。但是关于生活的目的、善和恶、自由和必然、客观性和相对性等的一系列问题,既不能靠查阅最高级的字典来解决,也不能通过经验方法或数学...... (3回应)2009-03-16     > 更多书评(共9条)伯林的炒冷饭   猪头妖怪(温暖和方向) 
整本书基本都是拉明·贾汉贝格鲁简短提问,然后伯林回答。虽然谈不上敷衍,但有时总感觉伯林颇有些意兴阑珊的味道,相当程度上都是在重复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此外,还常常有诸如“贾:您认为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伯:我认为没有什么现代性的特征。我不知道谈论现代性的特征是什么意思。”此类不来电的鸡同鸭讲的情况…… 贾汉贝格鲁问题......2008-09-30     读着挺好玩   梦亦非(手无寸铁,心有介蒂) 
关于这本书我没什么好说三道四的,作者的提问只占微不足道的篇幅,其实全是以塞亚·伯林的回忆性文字,对生涯的回忆、对哲学故人的回忆,对自己学说与观点的回忆,也许你可以不同意他对某个哲学家的判断或他的某个观点,但因为他提到的往往只是几句或一小段,不可能构成你批判或反对的目标。所以你就当在听一个走过了整个二十......2008-08-05     摘录——狐狸怎么不写一本思想史呢   iommi/佛界易入,魔界难进 
“归属于”的意思是,你说什么,不必多作解释,大家就能了解;你的姿态、语言、所有参与交流的因素,不需经你熟悉的人作介绍,大家都能把握。我记得我有个朋友是巴尔干来的,在英国已经住了四十年。他跟我说:“寂寞并不意味着你离群索居,真正的寂寞意味着你说什么别人都不理解。”这真是个敏锐的洞察。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远隔时空的人的了解...... (1回应)2007-12-20     > 更多书评(共9条) "伯林谈话录"论坛 · · · · · ·
   
简说以赛亚柏林《柏林谈话录》 来自danyboy  2009-07-15
完全呓语 来自Mumu  2007-07-02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当当网 (RMB 10.90)
新华书店.COM (RMB 9.40)
查看4家网店价格(10.60元起)
3本二手书欲转让 (25.00元)
> 点这儿转让 有19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全部)
打開大腦的好書 (社科人文類) (私房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出版社 (彼岸听者)
以赛亚?伯林 中国(大陆)已出书目一览 (波伦亚人)
吾之电子图书馆 (玫瑰红茶)
20世纪西方思想史 (孤侠岛主)
谁读这本书?
两百年一梦
今天凌晨想读
tags:以赛亚·伯林
一江春水
昨天读过
tags:伯林 思想
木腿正义
11月2日想读 labradford
11月1日读过 > 16人在读> 233人读过> 197人想读喜欢这本书的人常去的小组 · · · · · ·
 我的以赛亚 (281)  张旭东 (146)  Leo Strauss And Straussi... (423)  甘阳 (1701)  涂尔干 (193)  三辉图书 (579)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 (135)  阿尔都塞 (205)  > 收藏这本书的2个小组 订阅关于伯林谈话录的评论:
feed: rss 2.0读书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音乐 - 音乐人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电影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 电视剧 同城 - 主办方 - 其他城市 - 线上活动 ? 2005-2009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豆瓣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豆瓣服务(API) · 品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