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仪 有效果吗:傅聪谈话录(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8:11

傅聪谈话录(转)

对于广大中国乐迷来说,傅聪这位旅英钢琴大师实在是个将上天的眷顾和命运的不公都集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少年得志,荣获肖邦钢琴大赛铜奖及最佳玛祖卡演奏奖,随后负笈波兰,再一怒之下出走西方,而后因父母傅雷夫妇不堪政治迫害双双投环,心痛至极,从此多年再未回过祖国大陆,然而,他深藏在心底里的那种强烈的故国之思是不曾稍减的。近年来,故国情深的傅聪多次应邀回来演出,并且如饥似渴地亲近令他魂牵梦萦的乡土风物。

傅聪绝对是个性情中人,虽然他不喜与传媒打交道,更极少在大庭广众中发表公开讲话,但私底下,在和他信任的人交流时,他的谈吐是极其直率的!去年金秋,作为HN经视主办的“湘江花月夜”系列音乐演出活动之一,傅聪在刚刚竣工的CS田汉音乐厅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举办前,我曾应邀与傅聪及其弟傅敏夫妇共进晚餐,曾于华灯初上的时候与傅聪在一辆“大奔”的后座畅快交谈,也曾亲眼目睹年近古稀的傅聪在音乐厅琴房用那架斯坦威D型9呎琴每日不间断苦练7小时的感人情景。练琴时傅聪痛恨一切干扰,我只能坐在琴房外他的视线不及的地方静听。中餐后漫长的7个小时中,除了他自己上一次洗手间以及工作人员数次蹑手蹑脚地进去送擦汗的湿毛巾,傅聪再也没有出过琴房,也再没有人进过琴房——自然,那洋溢着无比热情的肖邦、莫札特和舒伯特也没有再中断过。

因为傅聪很排斥“正式”的访谈,所以我就把自己在不同的场合和傅聪数次随意交谈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关注傅聪的读者朋友(需要说明的是,傅聪的言辞有极其尖锐的地方,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我没有把这些尖锐言辞实录进下文中)。

(傅聪每次长时间练琴完毕出琴房时,手上那“标志”性的半截白手套总是黑乎乎的,脸上、额头上也总是“黑”汗淋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非常狼狈”。话题就从这“黑”开始吧!)

 

白手套与黑“张飞”

T:傅先生,您手上戴着半截白手套,可是已经被里边这药膏渗得黑乎乎的。您手上这毛病 应该有年头了吧?

傅:对,是老毛病,很多年了!实际上这就是腱鞘炎,只要我一弹琴,这腱鞘就容易裂开 ,甚至不弹琴的时候只要用一点力干什么事,它也会裂开。裂开的腱鞘有时候是拇指的, 有时候是食指的,有时侯是中指、无名指或者小指的,反正到了我这个年龄,这几个手指 腱鞘随时有可能裂开,而且还经常一起裂,这儿好了那儿又开了!厉害的时候我就打封闭 ,有时侯打封闭都没用,可能还是要开刀。我平时一般自己随身带着特制的药膏,这次来CS 忘了带,因为今天下午要练琴,所以傅敏他们临时到CS的药房里买来药粉配好给我敷上了 ,绑上绷带,再戴上这半截手套。可一弹琴这药膏就动,容易渗出来,老得用毛巾纸巾来 擦,我练琴的时候又满头大汗,自己用手或者纸巾擦汗的时候又把这药膏的颜色带到额头 和脸上,所以连我这脸上都黑乎乎的,简直象张飞!(笑)

T:难道您这手就治不好了吗?

傅:治不好了!我这手真是不争气,没办法,所以也必须多花时间练琴,那样状态才会更 好一些!

T:您在家里的时候每天也这样练琴吗?每天练多长时间?最长练过多久呢?

傅:我在家里一般每天练8到10个小时,最长的一天练过14个小时。练琴的时候,除了上厕 所以外,身子根本不会离开琴凳。

T:今天您只穿一件短袖T恤,琴房里又开着冷气,练琴又练得满头大汗,就不怕感冒吗?

傅:不怕!你不知道,我很多年都没有感冒过了!要说气候嘛,英国也不比这儿好。不过 ,主要还不是因为这个,我本来从来就很少感冒。特别是前些年有一次回国,一个朋友教 我练气功,说防感冒很有效。我就练了练,其实也不是正儿八经地练,只不过似模似样地 运几个周天罢了,没想到还真有效,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过一点感冒的迹象!

 

唱片与作品

T:傅先生,您演录的唱片我珍藏着这么几张,一是SONY唱片公司出版的一套双张肖邦夜曲 全集,一是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在您60岁的时候录制的德彪西前奏曲全集。还有您参加北京 国际音乐节演出时的现场录音,象肖邦那首降E大调夜曲。您这些年很少录音,要找您的唱 片好象不太容易!

傅:是啊!我现在没有跟任何唱片公司签订固定的合约,难得你还收藏了我这几张老唱片 。相比之下我自己更喜欢在雨果录的那张DEBUSSY,那时候年纪大一些,表达得更好!

T:您近年是没有出过任何唱片了。为什么不跟那些国际唱片公司签约录些新碟呢?

傅:我之所以没跟人家签约录新唱片,里边是有特殊原因的,不提也罢!

T:这次在演奏会上您要弹舒伯特的D.845那首a小调奏鸣曲?您弹的这首曲子我没有听过, 不过我有里赫特的录音,1957年的,而且我很喜欢他的诠释。D.845这支曲子在钢琴奏鸣曲 方面应该说是舒伯特的代表作吧?

傅:是的!这支曲子第一乐章特别好,其它乐章没有第一乐章那么好!第一乐章是他登峰 造极的作品!

 

依稀少年时

T:您这是头一次来CS吧?

傅:应该不算头一次!50年以前我曾经从CS经过。

T:那时候您正在学琴?

傅:那时候我还没有学琴!50年前我17岁,小时候在上海学过一点。17岁以前那3年我在昆 明念书,去昆明以前我已经基本上不弹琴了,在昆明说是念书,其实也只是“闹革命”。 (笑)等到17岁我才决定回上海,从昆明出发经过CS回去。回到上海以后,我才真正下决 心集中精力再学钢琴,后来到19岁的时候我就出国了!

 

杰奎琳·杜普蕾与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T:您在英国居住了很多年,那您在杜普蕾生前跟她有交往吗?

傅:当然有!杜普蕾还只有16岁的时候我就认识她了!我跟杜普蕾还有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都是好朋友,杜普蕾还是在我家里经我介绍才认识巴伦博伊姆的呢!

T:我非常喜欢听杜普蕾的大提琴演奏录音,无论是录音室版本还是LIVE版本,都演绎得非常棒,技巧真是无懈可击!她拉琴的时候那种激情特别是现场演奏会时那种感染力真是无与伦比。我有一张由日本TOSHIBA EMI出版的纪录片DVD“REMEMBERING JACQUELINE DU PRE”,里面有一些她生前各个时期开演奏会时的珍贵影像资料,每一运弓每一揉弦都是那样地用情,绝不容人轻侮!

傅:是的,我也非常喜欢杜普蕾的演奏,她真是最棒的!杜普蕾的演奏个性太强了,无论谁都能够很容易地辨认出她的琴声。她用的那把琴非常好。你知道吗?马友友现在拉的那把琴就是杜普蕾留下来的,可杜普蕾拉琴跟马友友拉琴完全就是两码事!马友友又怎能跟当年的杜普蕾相比呢!

T:您是不是也看过那部所谓的传记影片“HILARY AND JACKIE”(港台译作《狂恋大提琴》或《她比烟花寂寞》——作者注)?关于这部影片中内容的真实性,音乐史家和乐坛人士有很多争论,作为杜普蕾夫妇的好朋友,您怎么评价这部影片?

傅:我在英国看过这部片子,太假了,看着让人愤怒!至少我认识的杜普蕾一点也不象那个样子!在英国,同样讲杜普蕾的还有一部片子,它就好多了,基本合乎事实。

T:您一定也知道前不久身为犹太人的巴伦博伊姆在耶路撒冷指挥演出瓦格纳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片段引起轩然大波的事吧?您怎么看待巴伦博伊姆此举呢?您赞同他吗?

傅:我当然知道这件事,巴伦博伊姆做得对!这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做的事!以前我对巴伦博伊姆的很多做法都看不惯,但是这一次我绝对很佩服他!

T: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纯粹的艺术原则,您就是这样看的吧?

傅:对

 

艾萨克·斯特恩和“斯特恩帮”

T:不久前,美国犹太裔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去世了。斯特恩生前到中国来过好几次,他原来拍摄的那部音乐纪录片《从***到莫札特》我看过,很是喜欢。不知您怎样评价他?

傅:艾萨克·斯特恩是音乐界一霸,我可以这么说!他仗着美国犹太人的势力和以色列的支持,大肆排除异己,音乐界只要有人不支持以色列,他就打击,所以我很讨厌他!他喜欢在乐坛搞政治,纠帮结派。在美国,他那一帮子人不就叫做“STERN GANG”吗?意思就是“斯特恩帮”!是很有名的一些人组成的,以色列以前那个总理贝京实际上就是“STERN GANG”的头。这实际上就是音乐界的一个犹太人政治集团!凡是不属于“STERN GANG”这个集团的,不跟“STERN GANG”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的,斯特恩就排挤,就把他赶走。有一批音乐家不就是这样被赶走,被迫离开美国吗?他们无法在美国立足啊! 音乐界的人在美国要想成功的话,必须接近斯特恩,马友友就是这样!关于你说到《从***到莫札特》这个片子,我知道一点情况。斯特恩当年来中国的时候就是想搞政治,给自己做宣传,飞机一到下来一大班子摄制人员,弄得中国这边不好意思不接待! “斯特恩帮”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会造舆论,会控制舆论!全世界舆论都在他们手上!美国的舆论全在他们手上!每天的报纸是这样,其它媒体是这样,连音乐界都在他们手上!好莱坞也是!

T:您是不是觉得斯特恩很象上个世纪初第一个到苏联做生意的美籍犹太富商哈默?哈默跟列宁都很熟,又会做宣传,让全世界都知道他在东方世界吃得开?

傅:对对,是这样!

T:指挥家列奥纳多·伯恩施坦也经常到以色列去演出。

傅:那当然了!他是犹太人,当然要去!(T:那恐怕是一种故国感!)不光是如此!象我最喜欢的钢琴家拉德·鲁普也是这样,他也是犹太人,他也经常要去以色列演出。他跟艾萨克·斯特恩不同,他的价值观念很清楚,但他跟我说,他没办法,他是犹太人,好象非去以色列不可,不然的话,就好象欠了债似的,他也没办法在国际上立足了!这是很厉害的一个现实!我现在可以说这话:现在这个世界恐怖主义的根在那儿,那个根源不解决的话,世界根本就不会太平!这是20世纪最大的一个恐怖主义根源,本来是欧洲人迫害了犹太人,但是却要让阿拉伯人来承受后果。这是个阴谋啊,很大的阴谋!

T:(笑)但是犹太人可以引经据典啊,说《圣经》“出埃及记”就这么讲的,摩西被迫引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埃及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历史上就是这么逼迫犹太人。

傅:两千年前的账怎么可以算?这样的话,美国人也应该走,把土地还给印第安人,这可能吗?这不是笑话吗?因为我坚持这样一个看法,而且我对公众说过很多次这样的话,所以我一直没有签什么唱片公司,这中间都是有关系的!(笑)

 

邓泰新——海菲兹——梅纽因

T:您还记得曾经获得一届肖邦钢琴大赛金奖的越南人邓泰新吗?

傅:当然记得。那个越南人完全应该拿金奖,他是当之无愧的!他是一个很好的肖邦作品演奏家,但是因为个性强或者说不象其他很多钢琴家善于搞PR(“公关”一词的英文PUBLIC RELATION的简称——作者注)拉关系的缘故,他在国际乐坛上演出不是很活跃,不属于一线的热点人物。其实现在这么多有名的演奏家可以分为成功的和优秀的两大类,成功的不一定是优秀的,而优秀的也不一定会成功。

T:(笑)您的意思是成功的那一部分人必须会搞PR,会来事儿,能够呼风唤雨?

傅:是这样!

T:在上个世纪的小提琴家里您最喜欢的是谁?

傅:上个世纪···你是说海菲兹那一代吗?海菲兹我当然喜欢,他很伟大,在艺术上已经登峰造极,真是空前绝后!

T:那梅纽因是不是呢?

傅:梅纽因作为音乐家、艺术家来说是我很喜欢的,但是作为小提琴演奏家来说不是。作为小提琴家,他的技巧有很多缺点。

T:梅纽因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有很多年没有登台演出,后来才重新操起弓来,技艺也曾经因此而荒疏很多。

傅:是的!他不属于艾萨克·斯特恩那一帮,虽然他也是犹太人。他被斯特恩排挤得那么厉害,在美国站不住脚了,就移居到了英国,后半生一直呆在那儿。他不属于那种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立场是很公允的。所以在“六日战争”以后,他举办音乐会,对所有战争受难者表示哀悼。

T:您也从梅纽因那儿学到了不少东西吧?

傅:对,在音乐上学到了很多!

 

阿瑟·鲁宾斯坦——阿劳

T:您了解乐坛这么多的掌故,要是能写本书就好了!

傅:欧洲就有人要我写,可我不敢写,真要写了的话我就更没饭吃了!(笑)

T:我读过鲁宾斯坦一本自述,说的事儿挺有意思的!

傅:(笑)那本书我看了!说了很多,不过就是从一个床上跳到另一个床上,说的全是女人的事情。他的生活充满着乐趣,还是个美食家!他自己说过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他说音乐家当然要有才能,要勤奋,但最重要的是要幸运!他年轻的时候不练琴,只顾玩乐,到60岁以后才练琴,可他真是天才啊!

T:他好象也是个很会搞PR的人?那时候他可是很受各国T室欢迎的!

傅:他的PR跟前面说到那些人不同!他天生就是个可爱的人,人非常好!他当时也听到很多关于我的事,也很关心我。他到英国开演奏会的时候,我到后台去看他,他就说:你一定要到巴黎来看我!后来,我真应约到巴黎去看他,一到他家,他就抓着我说个不停。他说你这个年轻人跟别的年轻人不一样,别人一说起来就是什么经纪人啊、跟乐团的关系啊、找什么门路啊等等没意义的事,不象你,只谈音乐,而谈音乐是最有意思的!他说这样才最有乐趣!临走的时候,他一定要给我钱,而且是很真心的!他这人真是慷慨好义,真是个很可爱的人!当然,他的书里除了这些交游、玩乐的内容,谈音乐是很少的。

T:我还看过一本阿劳的《谈艺录》。

傅:哎,阿劳的书很好,很有意思!我认为阿劳是近代最伟大的演奏家!去年玛塔·阿格里奇来伦敦开演奏会,弹的曲子里有一首舒曼的钢琴协奏曲,而我当时正在看阿劳的一本书,刚好书里面阿劳提到他在这首曲子里发现了一处细节应有的前后呼应处理方式。于是我在玛塔上台前就跟她讲了,说阿劳书里是这么说的,结果她弹完了一到后台就问我:哎,是那样的吧?没错吧?整场音乐会我的注意力就放在那一处细节了!(笑)

 

玛塔·阿格里奇

T:我知道您和阿根廷女钢琴家玛塔·阿格里奇是多年的好朋友,您平时跟她交往很多吗?您对玛塔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傅:我认识玛塔很多年了!可能你也知道,玛塔的第一个丈夫是中国人,叫陈亮声,陈亮声也是我的好朋友。玛塔和我不一样,我弹钢琴的天分不行,可她是天才,而且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年难得出一个的那种天才!

T:(笑)阿格里奇可真是留下不少佳话!听说她的演出时间是最难保证的,也许明天该在北京演出可今天人还在伦敦?

傅:(笑)玛塔的事说起来就象讲故事!(他以手指比划成一只镊子的形状)中文里这个东西叫什么?(T:叫镊子!)对,是镊子!镊子很难找到好的,好的镊子对阿格里奇来说就非常重要。因为她这个人好象不修边幅,不搽粉也不涂口红,衣长裤短的毫不在意,老是蓬头乱发,可她有一点是特别注意的,那就是每次上台演出前一定要用随身带着的镊子去拔掉自己前额上的几根多余的头发,这样她才觉得好看。所以她的镊子对她很重要,我们交往这么久,对这一点我就很清楚!说起镊子,其实我也有这习惯,上台前用镊子拔一拔碍眼的几根头发。所以对我们俩来说,在演出前找好镊子是很重要的!要是镊子丢了的话,我们可就糟糕了!有一次,就因为镊子找来找去都找不到,玛塔一赌气,音乐会都取消了!她这人真好,太可爱了,赤子之心啊!她已经不是个女孩子,而是60岁的老太太了,可对我来讲,她还永远是个女孩子! 北京国际音乐节那一次,本来玛塔说前两天就会到,可我就跟北京这边的人说:你放心,她绝对不会提前两天到的!果然,她头天晚上才去机场,临时买机票,结果没有位子了!她就找到航空公司的总裁,说就是把别的乘客赶下一个来都要把她安排进去!结果她是在音乐会当天的下午一两点才到北京的,一到酒店倒头就睡!晚上七点半的音乐会,都已经七点半了她还没来!到七点五十分,她来了,迷迷糊糊地就上了台,可她同样弹得好,而且好得很,虽然她连琴都没有试过! 玛塔现在演出都不签合同的,人到了才能算数!不过她对朋友是很仗义的,你们搞演出,一定要搞一场我和她一起的,那她才会来!那次北京演奏会,如果我不去,她就不会去了!为什么?因为她欠了我一个人情。去北京之前我们一起在意大利米兰一个比赛里做评委,我本来不想去,想在家里好好练琴,可是当评委主席的玛塔把我硬拉了过去!我的手疾当时很严重,打了药之后手麻木得一塌糊涂,根本没办法弹琴!接连做了两个星期评委,不可能有时间练琴,我当时就很头疼心焦:北京的演奏会马上要开了,可我这手短期内根本弹不了琴,怎么办呢?都两星期没有碰过琴了呀!其它CONCERTO象PROKOFIEV的我都没问题,闭着眼睛我都能弹,可CHOPIN的不行,他的最难,一定得练!我就一天到晚干着急,不知怎么办好!当时对我来说唯一的“生命线”是在北京,在北京可能找到医生医好我的手,所以不管怎么样我都得去!在米兰比赛完了之后,我比玛塔早动身,很快就赶到了北京。在北京那几天我可以抓紧时间治手和练琴,不过同时我自己也为玛塔捏一把汗——谁知道她到底会不会来北京?万幸的是,她还是来了!

 

波格雷利奇

T:当年波格雷利奇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后有个传闻,说那一次正是因为他被其他评委拒绝在决赛圈之外,很欣赏他的的阿格里奇作为评委之一愤然离席以示抗议。而我最近听一个跟阿格里奇接触过的朋友说,阿格里奇自己说当时退席不是因为波格雷利奇没有得奖,而是因为自己跟评委主席商量一件要事却没有得到他的支持。您作为阿格里奇的好朋友,对这件事是不是了解得真切些呢?

傅:这件事玛塔确实跟我说过!她是认为波格雷利奇至少应该进入决赛,但她并不是认为波格雷利奇应该拿冠军!她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她认为,这么好的钢琴家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的确,波格雷利奇弹肖邦路子很怪,技法和表现都有问题,她自己也这样说,她还给我看过当时她在比赛中作的记录,确实是这样!可是她觉得波格雷利奇在钢琴上实在是出类拔萃,特别地有光彩!她说这么好的钢琴家应该进入决赛,不让他进入决赛她也不甘心!

T:波格雷利奇现在在国际乐坛不是相当活跃吗?他也到中国来演出过!

傅:我觉得波格雷利奇现在跟音乐简直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对作曲家连一点点尊敬都没有,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T:这一点其实从当年肖邦钢琴比赛就可以看出来。当时他之所以被其他评委一致否决,原因之一不也就是他不尊重肖邦的作品吗!

傅:是啊!幸亏我当年没有去做评委,如果我去做评委的话,很可能会跟玛塔当场闹翻的!肖邦不可能是那样的!他对肖邦开玩笑!他是对什么都开玩笑,对钢琴也开玩笑!作为音乐来说,作为“INT:ERPRET:AT:ION”(即“诠释”——作者注)来说,绝对不应该是这样一个态度!你去问问音乐界所有严肃的音乐家,问任何一个人,听听他们的感受!现在波格雷利奇简直就是公开地这样做,他把音乐界的情况看得很透,他越是这样就越“成功”!他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在莫札特和贝多芬头上吐点唾沫,再向听众吐点唾沫???越这样他越不得了,越有人捧他!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太荒唐了!我在罗马听过他一场演奏会,简直要作呕!开玩笑!这是不能忍受的!对我来讲,作曲家就是我的上帝啊!他们的作品就是我的圣经,不能亵渎的!

 

肖邦钢琴比赛与其它

T:您曾经到过波兰肖邦的故里,那您也看到过一些肖邦的乐谱手稿吧?

傅:是看过一些!就在我做肖邦钢琴比赛评委那一年,肖邦的夜曲——作品27号第2首,旋律很POP的,最后结束的时候,肖邦的原稿上对于钢琴踏板的具体运用都写得很清楚,有两段,第一段是每一至四拍一次短踏板,第二段是每四个小节一次长踏板(他边说边以脚踏地演示“踏板”)。最后结束的时候,一连串上行,整个都是靠一次踏板!这是他原稿上标明的。我就感到疑惑了,就问那时的评委主席,说现在参赛的选手怎么就没有一个人照肖邦的原稿要求用踏板呢?踏板里头很有学问,同样是长踏板也有许多讲究,运用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评委主席是肖邦版本的专家,研究肖邦原稿比任何人都多,可他也只能给我这样的解释:他们不一定知道原稿怎么写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一定会运用,就是会用了也不一定敢用,因为大部分的评委自己也不知道肖邦是这样写的!(笑)这就说明很多问题吧?参赛的人要过评委这道关就非得妥协不可,不敢那样做!所以我以前就跟人包括我的学生说过,现在最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勇气,诚实的勇气!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勇气! 正因为如此,比赛越来越不能成为衡量一个艺术家的标准!我们那个时代不一样,那时候全世界只有两三个国际性的音乐比赛,没有职业评委。现在的评委都是职业评委,一天到晚相互“召唤”。就好象开店似的,我在英国开这个“比赛”店,你在美国开个“比赛”店,他再在苏联开个“比赛”店,分别做这些“比赛”店的老板,互相召唤,都有个人利益在里面!现在全世界一年有几千个比赛,而以前一年有一个就已经不得了了!以前做评委的都是大音乐家、大钢琴家,他们很把比赛当一回事!再看看现在的评委,看看评委的名单,其中很多人都不能算作成熟的严肃音乐家!甚至竟然连经纪人都来做评委!美国的克莱本比赛就是经纪人做评委。在比赛以前,他们还开会讨论,看选手名单里哪一个有成为“明星”的可能性!比赛现在已经堕落了,令人不能忍受啊!现在欧洲比赛就很多,一天产生一个第一名!所以你千万不要把比赛看得很重!

T:那么现在的肖邦比赛又怎么样呢?

傅:肖邦比赛我们也可以等着瞧!肖邦比赛也办了很多届了,每一届得奖的人情况都不一样!玛塔不一样,她的确是了不起的艺术家!季默曼也不错!可象我得奖那一届的第一名,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他湮没了!还有刚才你提到过的邓泰新,不也是这样?象英国的利兹比赛,有几届,象拉德?卢普,真的是好得不得了的钢琴家,可其他几届的第一名呢?有一届拿了第五还是第四名的安德拉谢夫现在倒是红得不得了,可他那一届的第一名呢?默默无闻了!比赛跟实际发展是两回事啊,而且还得看你跟谁比!这真没办法来评说!

T:您觉得在肖邦钢琴大赛得金奖能不能证明一个人在钢琴技艺上的高超、全面以及对肖邦作品的深刻理解力?

傅:肖邦非常难!我告诉你,在我当评委那一年,得第一名的是很出名的一个德国人,弹得“坏”透了,一点都不尊敬肖邦,跟肖邦一点关系都没有!赛后我就跟刚才提到过的那个评委主席说,象他这样弹的都得了第一名,那肖邦又算个什么呢?唉,到现在为止,有哪一届肖邦比赛是“CHOPINIST”(指虔诚追随肖邦、在演奏肖邦作品时忠实于原作原意的演奏家——作者注)得第一名?都是“PIANIST”(指仅在技术上胜任作品而在理解与诠释上脱离肖邦原作的钢琴家——作者注)得的!“CHOPINIST”从来就没有赢过!那些第一名都只是“PIANIST”,弹钢琴弹得好罢了,并不是肖邦弹得好! 唉,古典音乐不是娱乐,它是一种精神境界啊!

 

郎朗——李云迪

T:您听过郎朗的演奏吗?

傅:郎朗很好!我在英国看过他的演出,跟其他钢琴家都不一样!他蛮有气质的,有一股子“天人合一”的味道!他的技术绝对没问题,可他又不仅仅是有技术。现在技术好的人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强,比赛时我们这些作评委的往往被惊得目瞪口呆!可真正的“音乐”就很少能够听到了!我之所以最欣赏郎朗,是因为他的演奏里面有音乐,他的音乐丰满得不得了!李云迪的演奏我没有现场听,光从他的录音来听,跟郎朗根本没得比!郎朗根本就没参加过什么了不得的比赛,他不需要!

郑京和 傅:郑京和参加过一次国际大赛,这里边还有个故事。以前在纽约每年有个很大的比赛,很多人参加。郑京和参赛的那一次祖克曼也参加了,艾萨克?斯特恩是评委主席。祖克曼也是很好的提琴家,可是那一次他拉得不好。其他评委的结论是很清楚的——毫无疑问,郑京和应该是第一!可是斯特恩不同意,说必须重赛。是不是又重新比过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最后两个人分了个第一!这件事也说明斯特恩是一霸,他一定要犹太人得第一!

所以郑京和在美国也呆不下去,21岁就到英国来了!她的成功是在欧洲,在美国她是没办法发展的!

T:郑京和拉的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我最喜欢!她那种激情是极其饱满的,而且驾驭得很好!

傅:对对!郑京和拉的门德尔松是最好的!没有谁比她拉得更好了!她拉柴科夫斯基倒不是最好的,虽然她是以拉柴科夫斯基成名的。她近年来的录音越来越好,特别是最近录的巴托克,好得不得了!她最近的录音又比以前进步很多!她是1973年左右出道的,现在50岁多一点,比我小不少,我们一起开过不少音乐会。

在乐坛,这样的故事真是太多了!我现在不能写,等到以后当事人过世了,我才会写本回忆录,说说这些故事。不过,那时候,别的当事人既然不在了,恐怕我自己也早就不在了!(笑)


 

agi (2002-05-19 19:52:21)

向傅聪致敬!不改其节啊。


wolfqi (2002-05-19 21:17:31)

我觉得缚聪在教育和说话方面(包括“家书”“谈音乐”。。)比他的钢琴造诣要深厚。


溪雷 (2002-05-19 23:44:21)

傅聪先生看来是非常愤怒的。连幼承庭训得来的敦厚遗风都承受不了了。音乐界不是化外净土,音乐界犹太人的圈子是不争的事实。不被他们认可。做不党君子怕是很难生存下去。很同情傅聪先生。不单是他,很多有才華的人,象许婓平,拿了鲁宾斯坦大奖,也只能游走在音乐界的边缘。没有CD和乐团合作,和CONCERTO 无缘,只能弹SOLO,弹萧邦。

话说回来,傅聪的造诣要是像阿格里奇,是没人挡的住的。我相信阿格里奇不会甩任何人。这造诣还要有技术上的硬里子,不只是人人(包括溪雷这样的外行)都可说三道四的艺术感觉。 (其实我星期五还看了阿格里奇和MAISKY的音乐会,真是很好)

看了傅聪说还可以弹PROKFIEV的协奏曲,真是很难受,欲哭无泪。第三也好,第一也罢,我相信他已经弹不动了。 就是弹的动,那个乐队陪他呢?

上星期听郎朗的音乐会(PROKFIEV 第三)。觉得期以时日。他有超过阿格里奇的实力。把握的好,不会重复傅聪的命运。我们且把艺术表现力放在一边,郎朗的技术把起点拉的很高。他的第一张CD以技术上最难的BALAKIREV的ISLAMEY 垫底,是一种挑战姿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谁不服,也来一段试试。很有效的策略,看了几篇关于他的评论,都说技术上无可挑剔。艺术处理不臻的责备,砸不死人, 也可不断磨炼。但技术上的批评可以让你永世不得翻身。况且,郎朗的音乐感觉真是很好。 我听了他的拉三CD,第一句就被感动了。

但愿傅聪的命运不再被重复。


鹅儿 :) (2002-05-20 03:01:03)

原来“HILARY & JACKIE”并不怎样啊。记得有个人还曾经把喜欢这个片子作为标榜她个性独特有别于众人的标志呢。记得那人每回提起这个片子最后总要加一句:“其实你们不用去看的。一般人不会喜欢,我跟别人不一样的。”

结果我就把这个片子给错过了。现在反而觉得,应该找来看一下的。更想看“同样讲杜普蕾的还有一部片子”,有谁知道片名么?

还有,看来甩出大牌派头是要有底气的。阿格里奇随心所欲地迟到或取消演出,可以被理解为大师个性甚至“太可爱了,赤子之心啊”;但谭盾就不行,所以他不管不顾地弃场而去立刻就引起了议论纷纷。所以ABADA老师,如果谭盾自己到了那个人人仰视的位置,也就用不着了您为他辩护了:)


尤以丁 (2002-05-20 08:26:57)

这一组访谈录的信息量可真大,也非常珍贵。不过有一点小小的瑕疵:那位获得肖邦比赛金奖的越南演奏家应为邓泰松或邓泰山。


ng (2002-05-22 14:50:37)

前苏联钢琴家帕佩诺忆钢琴大师傅聪

以前看到的有关傅聪的文字,往往出自傅雷家书、傅聪访谈或者旁人的回忆,印象中谈艺术、谈亲情、谈出走的多,回顾生平的少,即便有似乎也以童年、少年为主,近如20世纪70年代之后傅聪的艺术成就,远如1955年肖邦比赛,大多没有更详尽的论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近日,读到前苏联钢琴家帕佩诺撰写的回忆录《一个莫斯科钢琴家的笔记》英文版。 帕佩诺是第5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6名,恰巧是傅聪得奖的那一届,文中详细回忆了比赛的全过程,其中有些涉及傅聪的段落(帕氏似乎对傅聪印象很深),正好弥补了我们对那次比赛中傅聪的了解。以前,我们知道的第5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情形主要来自马思聪的回忆(他是那届比赛的评委之一)和傅雷1957年在《新观察》上一篇名为《傅聪的成长》的文章。

当年,苏联派出参赛的选手包括阿什肯纳齐、帕佩诺和萨哈洛夫,评委是以前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获奖者奥柏林(1927年第1名)和扎克(1927年第3名)。刚刚到华沙,帕佩诺就见到了傅聪。

1955年2月17日晚,我们抵达华沙。一下飞机大家就住进了老波兰饭店,以前拉赫玛尼诺夫只要到华沙演出就会住在这里,在这家舒适的饭店里住了近150位参赛选手、评委和被邀请的贵宾。饭店一楼有一间很大的房间,里面放着许多钢琴供我们使用。

没等进客房,阿什肯纳齐就急不可待地走到钢琴前,也没有坐下就在钢琴上弹了一段肖邦练习曲(作品25之6),这时,一个在钢琴旁的中国人站起来大声说:“太妙了!”他就是傅聪,后来很出名,在1955年的比赛里他不仅获得了第3名,还得了马祖卡最佳演奏奖,当时他在科拉科夫跟随杰维斯基教授学习。扎克曾经说过,如果波兰语中没有“完美”这个词的话,那么傅聪可以为波兰语增添这个词汇。傅聪有一种中国人特有的纯粹的坚韧性格,他非常刻苦,每天练习超过8小时,每次别人同他打招呼“你好吗?”的时候,他总是回答:“累死了!”

马思聪说,傅聪“在波兰期间有时一天弹上十一二个小时”。

帕佩诺提到了比赛用的钢琴,以前,俄国钢琴家都喜欢用贝彻斯坦牌钢琴,可是,战后贝彻斯坦在柏林的车间被炸毁了,于是这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使用的全部是俄国钢琴家不熟悉的斯坦威2型钢琴,帕佩诺认为那些在波兰留学的人在用琴上占了便宜,其中当然包括傅聪,1953年夏天,傅聪在罗马尼亚参加“第4届国际青年与学生和平友好联欢节”钢琴比赛之后便被邀请到波兰留学,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然而,帕佩诺也不得不承认,傅聪在参赛选手中国际大赛的经验是最少的,资历最弱,真正要取得好成绩谈何容易。

参加初赛第一轮的大约有100名选手。

参赛顺序是按照姓名字母为序的,因此,阿什肯纳齐被排到了第一位,他选择了两首难度惊人的练习曲(作品10之1和作品25之6)……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爱尔兰以及其他国家的100多位选手在第一轮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尤其在第一天,阿什肯纳齐完美的演奏之后,比赛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第一轮,傅聪的表现并不算太好,排在他前面的选手突然退场,组委会给每位选手20分钟的准备时间,由于这位选手的退场,傅聪的准备时间被缩短了。同时,帕佩诺和马思聪都回忆说因为练习太多,傅聪的手指受了伤,只能排到最后一个比赛,结果影响了他的正常发挥。帕佩诺说:第一轮结束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阿什肯纳齐和哈拉谢维茨,其次就是傅聪,他演奏得实在是抒情,法国人莱金森技术很好,但显得有些过分夸张。

被淘汰的选手马上就要离开华沙,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帕佩诺回忆说当时保加利亚选手巴洛瓦对着他低声说:“米亚,抓紧我,我要晕了!”结果,40人进入第二轮,60人遭淘汰。当时公布的分数是阿什肯纳齐第1,哈拉谢维茨第2,萨哈洛夫第3,傅聪、莱金森第4、第5,第6名是帕佩诺,前三名之间差距不到1·5分(马思聪文章里说傅聪是第6名,估计帕佩诺不会把自己的名次记错)。

第二轮比赛依然是独奏曲,练习时间放宽到45分钟……比赛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许多选手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失误,结果,第一轮中成绩优秀的萨哈洛夫和田中清子跌出前10名。

傅聪在第二轮的表现非常突出,尤其是他演奏的马祖卡,得到了在场评委的盛赞。评委中最富光彩的人物还有巴西的玛格达·塔利费洛夫人,从1932年第2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来,她就一直是评委。当时,这位巴西著名女钢琴家已经70高龄,在听了傅聪的演奏之后,她特意跑来对傅聪说:“你很有才华,真正的音乐才华。除了非常敏感以外,你还有热烈的、慷慨激昂的气质,悲壮的情感,异乎寻常的精致、微妙的色觉,还有最难得的一点,就是少有的细腻与高雅的意境,特别像在你的《马祖卡》中表现的。我历任第2、3、4届评委,从未听见过这样天才式的马祖卡,这是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马祖卡的表达风格。”英国评委路易斯· 坎特纳对自己的学生说:“傅聪演奏的马祖卡真是奇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梦,不能相信真有其事。我无法想象那么多的层次,那么典雅,又有那么好的节奏,典型的波兰马祖卡节奏。”

第二轮傅聪以第3名成绩胜出,然而,下一轮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玛格丽特·隆和米凯兰杰利来当这一轮的评委,在关键的协奏曲比赛中,评委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哈拉谢维茨、阿什肯纳齐和傅聪的分数很接近,考虑到官方意见和政治因素,评委会中波兰派和法国派都投属于自己那一派的人的票,结果,波兰人胜利了,哈拉谢维茨获得了第1名。

据说米凯兰杰利不同意评委会的结论,最后拒绝签字,还缺席庆功酒会一个人半夜里到华沙的小酒馆里借酒浇愁。傅聪获得了第3名,并且独得最佳马祖卡演奏奖,帕佩诺认为考虑到这个奖是只授予一个人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评委会对傅聪的厚爱。那一年,波兰和苏联都可以感到满意,苏联人虽然丢了第1名,但前10名中他们占了4个,波兰是3个,但许多评论都认为中国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首次参赛的中国能够获得这样的好名次,尤其是那个来之不易的马祖卡奖,而傅聪也成为了西方音乐家眼中最能表现肖邦诗情的艺术家。


ng (2002-05-22 15:30:03)

受访人:傅聪 著名钢琴家

问:您现在平静了

答:我从来就没有平静过。从来没有。

作出这句回答的傅聪先生优雅地坐在我的对面,嘴里叼着一个非常古典的烟斗,烟雾之中是一丝不苟的发型和很贵族的笑容。

这个简短的回答之后,我们两人似乎都沉默了一下,那短暂的沉默在回忆之中显得非常漫长。

想起来好笑,问傅聪先生之前我也该先问自己,面对傅雷一家的遭遇和那个奇特的时代背景,我们的内心平静得了吗?

问完这个问题,我对傅聪先生的采访已近尾声,最后一个问题我问的是:“ 您很热爱莫扎特,在很多人眼里,莫扎特是个孩子,特别纯洁,也有人觉得,他的苦难经历其实决定了他最应该是接受别人安慰的,但他却总是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在用最美好的旋律安慰着别人,那莫扎特是你的一个安慰还是你想要达到的一个境界?”

傅聪先生把烟斗从嘴上拿下:“是境界。我想假如每个人都把莫扎特作为一个想要达到的境界,那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

采访在还有很多话想说的情况下结束了,遗憾的是,这次我认为属于精彩的访谈,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播出。

--摘自白岩松的书


Felix (2002-05-28 23:07:40)

没错,郑京和的门协是最好的,就只除了华彩不太对我的偏好。

Zimmerman当然是个Chopinist,呵呵!


bodylone (2002-05-28 23:37:16)

付聪说的安德谢富斯基参加的那届利滋比赛,安进入决塞后就弃权了,只给了他个第6名,安也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


悲 哀 (2002-05-29 00:58:53)

中 国 人 不 团 结 是 事 实, 总 爱 鬼 打 鬼, 若 是 Lang Lang 得 到 肖 邦 第 一 , 恐 怕 他 也 会 招 惹 一 些 不 实 的 评 语. 我 知 道 很 多 中 国 人 恨 不 得 肖 邦 比 赛 第 一 名 不 是 自 己 中 国 人 , 宁 愿 外 国 人 得 , 自 己 的 光 环 怎 么 可 以 被 另 一 个 中 国 人 抢 掉 呢 ? 悲 哀 呀 悲 哀 ! 中 国 人 .


转 载 (2002-05-29 01:47:38)

有 望 自 己 中 国 长 辈 们 能 对 后 辈 多 多 说 些 鼓 厉 的 话, 使 他 们 事 业 发 展 顺 利 , 少 些 阻 碍. 以 下 是 外 国 人 对 李 云 迪 鼓 历 的 话 :

Album Reviews] Youthful Talent, Madly Eclectic By Michael Anderson Culture Writer ``Chopin,拻 Yundi Li In 2000, then-18-year-old pianist Yundi Li made history in the classical music world by becoming the youngest winner ever of the International Frederic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 in Warsaw,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musical contests, held every five years. What made the win even sweeter was that the judges had refused to award anyone first place in the two previous contests. Li's humble beginnings also make his success more surprising. His father worked in a state-owned steel company in Sichuan, China, and his mother worked in a lab before quitting to shepherd her son full time in 1994. Now, his debut album, aptly titled "Chopin",拻is out on Universal Music/Deutsche Grammophon, and yes, the kid can really play. In fact, Li's touch is virtuoso and agile, vibrant and, face it, youthful. As he said in an L.A. Times interview just after winning the Warsaw competition, ``At this age, young people are likely to show a lot of emotion. Chopin's compositions are well-matched with my inner state.拻 That much will be clear to listeners of this album, on which Li plays the sonatas, nocturnes and etudes that helped him win the contest. What's remarkable, beyond the youthful prodigy aspect, is that he has a fresh approach while staying true to Chopin's notation. Li's approach is confident, but not muscular, unlike the tightly wound playing many performers bring to Chopin. His openness might be attributed to youth, but he has definite ideas on how to interpret the material, and isn't afraid to go against the grain a bit. As Carsten Durer observes in the album liner notes, Li is not stingy with the use of extreme "rubati,"--- meaning that he often lingers over a note. With an album of Liszt compositions reportedly in the works, it will be exciting to see where Li takes the classics next. Li will be touring Japan from July 5 to 15 with the 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_ well worth a plane flight.


溪雷 (2002-05-29 09:29:36)

不敢说傅聪对李云迪的评论是否公允。但我以为他对郎朗的评价挺准的。

两周前,从郎朗五月十二日演奏会回来的晚上,俺在这里写过,郎朗的演奏给人一种“人琴合一”的感觉。“他就是琴,琴就是他,或是他手臂的延长。中间没有技术上的障碍。”这岂不就是傅聪所谓的“天人合一”吗? 董仲书的话吧?话都赶在一起了。

更邪门儿的是,五月十四日,NY 时报ALLAN KOZINN的评论说, "he(郎朗) makes the piano seem almost like a natural extension of himself rather than a mechanism to be commandeered.". 俺看了后, 非常怀疑时报的ALLAN KOZINN 是不是扛了把铁锹,盗了俺的帖子。

话说回来,八月十五的月亮,谁能说不圆呢?


vivaldi (2002-05-29 10:46:44)

说到“人琴合一”,容我插一句嘴:在足球上,我看真正做到“人球合一”的只有马拉多纳一人,别人还没玩到这个境界。老贝利当年是什么样没见识过,不好说。 大家说说小提琴上达到“人琴合一”的是谁?海菲兹?

傅聪的谈话录确实好,老而弥辣,有点天马行空,了无挂碍的意思。


溪雷 (2002-05-29 10:58:14)

呵呵,这个俺讲过,是大卫奥依斯特拉赫。- “但在以前在看 DAVID OISTRAKH 拉琴影片时,我出现过这种人琴合一的感觉。他就是琴,琴就是他,或是他手臂的延长。中间没有技术上的障碍。”


BIGHEAD (2002-05-29 11:56:30)

最不喜欢傅聪,比他父亲无论是见识、气度、修养都差得远!对音乐的认识更是偏颇,有时是无知!


8384 (2002-05-29 12:21:24)

不同意BIGHEAD 的说法。傅聪是音乐家,钢琴家,对他的评价不应该是无边无际的,只应该从他在钢琴上演奏出来的声音来评价。傅雷不能演奏,傅聪不能写作,他们各有自己的表现手段和事业领域,且都不是圣人完人。又:希望知道您何来“傅聪无知”之论断。您对他的演奏有什么具体的不满?


ng (2002-05-29 14:39:30)

傅聪是文人式的钢琴家,其学养之高,远非一般钢琴家可比。这从他的琴声里可以充分体味出来,他追求的是忠于原谱基础上的境界升华。特别是他独特的个人境遇,使他的艺术更有个性,更是一般的钢琴家所缺的。

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官方很不喜欢他,以前国内有关他的报道很少,一般人不了解他,不知道我们还有这么一位国宝级的大钢琴家。


ng (2002-05-29 14:55:09)

傅聪的我行我素和对商业化“成功”的不屑,使他在西方也没有得到应得的评价,比如PHILIPS出的“20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就没有把他选入,这是非常不公正的。我认为,傅聪是完全可与CORTOT, RICHTER等人并列的伟大钢琴家。他在国内更是完全没有获得应有的尊敬,真是悲哀。。。不过他也许根本不在乎这些,听他的琴声,每次都被那傲骨深深打动。。。


BIGHEAD (2002-05-29 15:08:10)

恐怕是 “他的独特境遇” 和中国人的身份以及他是 “傅雷的儿子” 更让中国人感兴趣吧,只可惜了傅雷!

听过他演奏的“夜曲”,也只平平,“20世纪伟大钢琴家”没有选他完全有道理,他可以算一位不错的钢琴家,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需要更多的东西,仅从他对许多音乐家、演奏家的评价来看,这等心胸注定了他只能是个钢琴家,就象武侠小说中有些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超一流高手的境界!


ng (2002-05-29 15:15:57)

请问他的肖邦夜曲如何“平平”法?请不要信口开河。我倒觉得他的夜曲是最好的。

是否入选“20世纪伟大钢琴家”也不过是唱片公司制作人员的见解罢了,根本不宜作为评价一个钢琴家的标准,而且,西方人在意识深处还是看不起东方人的,特别是在古典音乐这种传统领地。


agi (2002-05-29 15:29:10)

我有一套两张傅聪的玛祖卡,觉得好极了,淋漓的诗意,非凡的节奏感和舞蹈感,细腻的音色,宛转微妙的味道……。他比赛那届的评委说得太对了。


ng (2002-05-29 15:45:30)

傅聪根本不需要沾他父亲的光,那些非议他的人到底听过多少他的音乐?有些人只是听了一下他的肖邦夜曲,就乱放厥辞,请多听一些他的音乐再说话吧。

他的肖邦协奏曲(和汤沐海合作)让波兰肖邦权威在录制现场热泪盈眶。仅以音色变化之丰富论,我不知道有那个版本比得上。他的莫扎特,舒伯特,德彪西录音虽然少,但张张都是极品。他的现场更是让人迷醉,我曾听过他两次现场,特别是其中的肖邦24前奏曲,让人恍若出世,音乐给我的享受,以斯为最矣!


abada (2002-05-29 15:59:40)

我想不喜欢他的演奏的听了再多也不见得会喜欢。喜欢一个东西或不喜欢一个东西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理由吗,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理由吗,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理由吗,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理由吗,


vivaldi (2002-05-29 16:27:28)

ABADA:能清晰、准确、深刻地说出之所以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才是真正的喜欢或不喜欢,否则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不是真正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罢了。呵呵^!^

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如同诺贝尔文学奖,不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多的是,比如托尔斯泰、詹姆斯.乔伊思等等。傅聪没列入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并不能够说明他的真正水平和成就,如此而已。


ng (2002-05-29 17:30:53)

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不过是一个唱片公司的发行手段而已,怎么可能与诺贝尔奖相提并论?!不过,既然敢打出这个旗号,也该有一点水平才行,可是PHILPS却做得很不好,他们的标准好像是谁出的唱片越多谁就越伟大,许多真正杰出的钢琴家,特别是苏联,东欧和东方的钢琴家被忽略,这只能说是无知了。当然,对这种商业性的东西我们也不能要求太高。


BIGHEAD (2002-05-29 17:36:26)

音乐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的东西,根据很多名家的评论,我是充满期待的,我也是很想说他好的,可惜,嘿嘿,耳朵却并不认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原是您提出不平,我不过就事论事而已,西方人的所谓评价代替不了自己的感受,有些所谓专家的评判不过是在放…… 但若自己真有本事,他便不认也得认,再有偏见也无法,这种强制力在于自身。


悲哀 (2002-05-29 18:56:06)

无 论 如 何, 不 管 傅 聪 过 去 有 多 伟 大 , 或 只 是 另 一 个 得 奖 后 就 没 着 落 的 人 , 事 实 已 经 说 明 了 一 切, 就 不 要 怨 天 尤 人 的 老 是 说 些 不 着 边 际 的 话, 使 他 自 己 失 去 公 信 力. 现 在 又 老 是 打 击 李 云 迪, 好 象 除 了 他 一 个 人 以 外 , 别 的 中 国 人 都 不 许 得 肖 邦 奖 似 的 , 不 是 吗 ? 我 已 经 不 止 一 次 听 到 他 说 些 对 李 云 迪 不 利 的 话. 他 要 称 赞 Lang Lang , 那 很 好 呀! 但 怎 么 能 同 时 说 李 云 迪 没 得 比? 更 何 况 他 所 说 的 与 事 实 不 符 合, 他 这 种 心 态 叫 人 如 何 尊 敬 他 呢 ? 以 我 对 音 乐 的 浅 见 , 觉 得 李 云 迪 以 后 有 很 好 的 发展 空 间 , 因 为 他 已 经 有 了 与 生 俱 来 的 音 乐 性 , 这 是 穷 一 生 也 学 不 到 的, 他 也 已 经 有 了 很 好 的 技 术 , 这 是 外 国 人 公 认 的 , 曲 目 可 以 慢 慢 累 积, 要 有 更 好 的 技 巧 也 可 再 多 多 练 习, 可 是 没 有 好 的 音 乐 性 就 糟 了 , 你 有 听 过 音 乐 性 可 以 练 得 来 吗 ? 一 山 不 能 蒇 二 虎 吗 ? 何 不 祝 福 云 迪 与 Lang Lang 两 人, 愿 他 两 人 都 能 为 中 国 人 争 光 !!!


vivaldi (2002-05-29 19:48:18)

NG兄:我说“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如同诺贝尔文学奖”,意思是对这两者都不以为然。诺贝尔文学奖算个啥?不过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几个评委的投票结果,谈不上什么权威性,得了它并不说明一定是伟大的作家,不得它也不说明一定不是伟大的作家。“伟大钢琴家系列”更是如此。有人说过:“NABOKOV或者BORGES这样的作家如果能获NOBEL奖,不是NOBEL奖给他们以荣誉,而是他们给NOBEL奖以荣誉”。就是这个意思。


vivaldi (2002-05-29 19:58:32)

悲哀兄:傅聪对李云迪有保留,就是在“打击”他?傅聪不过是说出个人的好恶而已,如果一定要为傅聪的此番评论找出他背后的阴暗动机,不啻是诛心之论。个人以为很不可取。

至于说到李云迪,如果20年后他仍没有从音乐界消失,倒是真可以认真听听他的演奏,现在吗,我只能祝他一路走好,好自为之了。


悲哀 (2002-05-29 22:41:53)

vivaldi 兄说: "至于说到李云迪,如果20年后他仍没有从音乐界消失,倒是真可以认真听听他的演奏." 我 不 知 道 为 什 麽 不 能 现 在 就 听 而 要 等 到 二 十 年 后 才 听 呢? 若 是 本 来 就 对 纲 琴 没 兴 趣, 那 我 可 以 理解 傅 聪 的 影 响 己 经 起 了 作 用. 不 管 喜 不 喜 欢 李 云 迪 得 奖 , 我 以 为 要 表 现 得 有 风 度 些 , 不 要 一 味 的 以 自 己 的 知 名 度 设 法 打 击 别 人, 让 外 国 人 笑 话, 到 头 来 加 深 对 自 已 的 伤 害. 可 惜 有 些 人 已 经 不 重 视 自 己 的 公 信 力, 也 不 尊 重 自 己 了. 中 国 真 的 是 一 个 不 懂 得 爱 才 , 只 懂 得 斗 争 的 一 个 国 家 吗 ?


尤以丁 (2002-05-30 09:21:44)

别的不敢说,傅聪的肖邦夜曲的确不怎么样。


胸无大志 (2002-05-30 09:24:14)

vivaldi, 你对 abada 的问题说得很好。他从来都是一个人自顾自地说,不看别人说什么。其实不必跟他的贴,因为他根本不看。近来又搞了个量子力学和音乐的关系,我实在觉得有写糊涂。祝贺你被选中参加青年运动营去韩国。


ng (2002-05-30 10:13:07)

李云迪刚刚才起步,傅聪已是世界乐坛元老级大师,后者当然有资格对新人发表评论,那里谈得上什么“打击”?难道一个人得了肖邦大奖就不能批评了?!怪事! 李云迪的东西也听了一些,他要达到傅聪那个境界还早得很呢,光靠弹肖邦是成不了大师的,时间过去,也许我们会有答案的。

你可以不喜欢,但傅聪的成就,他所达到的深度是摆在那儿的,古往今来没有几个钢琴家比得上。


DOWNBEAT (2002-05-30 13:20:40)

BH老弟,上次你来我这儿的时候送了我一幅你的摄影作品像框,我还想着回赠点什么东西给你好呢!这样吧,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把傅聪另外一次谈话的录音送给你。那次谈话基本都是老爷子的自述,本来长达两小时,我用DAT录下的,后来在电脑里用COOL EDIT PRO把它剪辑制作成了74分钟长的一个WAV文件,刻成了一张CD。需要的话我就把这张CD寄给你!

还有件事儿恐怕得跟一位在JDDSY论坛的ID叫做SULTAN的朋友说说(虽然我不知道您在本坛用的是哪个ID)。您未经同意就把以上《傅聪谈话录》全文转贴到了JDDSY“音乐与唱片”论坛,这样做很不妥当!您转贴此文的出发点我可以理解,可您至少得在本坛发个帖子跟我和BH打个招呼吧?此文是第一次张贴于网络上,而且我觉得BH2000是它最理想的张贴处,这一点从以上爱乐朋友们的热烈争鸣就可以看出。我和原文作者一样很爱惜它,不希望它在网上被无限制地COPY泛滥。希望您理解!


Number10 (2002-05-30 13:40:53)

CHOPINIST 这个名词头一回听说。不知傅聪本人是 CHOPINIST 还是 PIONIST?


勇敢的心 (2002-05-30 20:36:07)

DOWNBEAT 老兄,你真是太客气了,你请我吃饭逛大街,我还一直琢磨着将来怎么“回报”你老兄了^v^。傅聪访谈的CD不一定非要邮寄,我们以后还会有见面的机会的。

擅自转贴的事总是无可奈何的,哪天有人反过来向你老兄推荐这个访谈时,那就可乐了^v^。


record (2002-05-30 20:48:56)

请问楼上同学,您说的傅聪和汤沐海合作录制的萧邦钢琴协奏曲,是哪家公司的录音?何处可买到,切切。先谢过。


悲哀 (2002-05-30 22:56:52)

跟 据 以 下 这 一 段: "李云迪的东西也听了一些,他要达到傅聪那个境界还早得很呢,光靠弹肖邦是成不了大师的,时间过去,也许我们会有答案的。你可以不喜欢,但傅聪的成就,他所达到的深度是摆在那儿的,古往今来没有几个钢琴家比得上。"

我 的 回 应 是 这 样 的 : 首 先 , 我 绝 不 会 小 心 眼 的 不 喜 欢 傅 聪 有 任 何 成 就 , 最 近 还 托 人 买 他 所 有 的 录 制 CD, 好 的 我 一 定 要 欣 赏 , 绝 不 会 有 "不 屑" 的 态 度, 可 惜 有 一 部 份 人 对 李 云 迪 就 采 取 这 种 态 度, 可 能 受 到 有 知 名 度 人 士 的 影 响. 迟 些 时 侯 我 再 转 载 另 一 篇 西 方 音 乐 评 论 人 士 对 李 云 迪 的 最 新 CD 的 评 价, 让 各 位 有 多 些 选 择, 要 相 信 傅 聪 还 是 西 方 音 乐 评 论 人 士 的 观 点. 我 总 是 先 用 耳 朵 听 李 云 迪 弹 的, 再 用 眼 睛 看 各 地 的 评 语 , 包 括 洋 人 的 评 语, 绝 不 单 听 一 面 之 词, 就 采 取 不 屑 的 态 度, 等 待 李 云 迪 倒 下 . 其 实 我 不 明 白 什 么 是 傅 聪 的 境 界, 虽 然 我 还 没 听 过 傅 聪 的 弹 奏, 但 是 也 大 致 能 想 象 得 到 凡 是 得 过 玛 祖 卡 奖 的 曲 子 应 该 是 很 不 错 的 , 就 象 李 云 迪 得 到 奖 的 大 波 蓝 园 舞 曲 一 样, 都 很 精 采, 可 怎 样 也 谈 不 上 什 么 境 界 呀 ! 又 何 来 之 国 宝 之 说 ? 要 进 入 二 十 世 级 二 十 位 钢 琴 家 之 列 , 有 这 么 容 易 吗 ? 先 看 看 这 二 十 位 的 记 录 比 较 比 较 就 知 道 了 , 我 不 想 再 贬 傅 聪. 讨 论 事 情 假 如 已 经 有 预 设 立 埸, 那 是 多 费 口 舌 也 没 有 结 果 的, 就 如 有 人 相 信 只 录 了 区 区 这 几 张 CD , 玛 祖 卡 得 过 奖 就 是 国 宝 人 物 , 就 想 入 二 十 名 大 钢 琴 家 行 列, 而 同 时 却 批 评 李 云 迪 光 是 弹 肖 邦 成 不 了 大 师, 用 这 种 双 重 标 准 怎 么 能 说 服 人? 再 者 你 为 何 现 在 就 下 定 论 李 云 迪 只 弹 肖 邦, 他 得 的 是 肖 邦 大 奖, 当 然 先 弹 肖 邦, 大 概 你 不 知 道 再 下 来 他 将 弹 李 斯 特 ? 其 实 多 费 口 舌 对 一 少 部 份 人 也 是 多 馀 的 , 因 为 这 部 份 人 早 已 预 设 立 场. 对 於 大 部 份 的 人 来 说, 可 能 我 已 经 提 醒 他 们 不 能 单 听 一 面 之 词 .


悲哀 (2002-05-31 02:53:38)

以 下 是 取 自 Gramophone - The classical music magazine A VERY FINE DISC INTRODUCES A PIANIST EQUIPPED WITH A RARE AND POETIC TALENT Few young pianists are as blessed as Yundi Li, the 19-year-old Chinese pianist who won the 2000 International Chopin Competition in Warsaw. Here, his unequivocal triumph is faithfully mirrored on his DG debut album in performance after performance. Everything is naturally and enviably proportioned (a rare but necessary attribute in the ever-elusive Chopin), everything fuelled alike by a style and poise way beyound his teenage years. The Third Sonata, in particular, could hardly be more incisively launched, or its second subject-among the most melting in all Chopin - given with a more stylish ease. The second movement Scherzo is, as the American critic James Huneker once had it, "vivacious and light as a harebell". The Largo is a marvel of sustained repose and nobility while the concluding Presto is without even a hint of a superficial excitement too often inseparable from this great and equestrian finale. Yundi Li's Andante spianato from Op 22 is magically contained, while the following Polonaise is imbued most unusually with grandeur and nobility as well as a more familiar sparkle. All three Etudes are, again, model performances without a hint of mastery for mastery's sake, while the Nocturnes are most judiciously yet acutely characterised. The mounting stress in the central doppio movimento of Op 15 No 2 is individually caught, and in the Fantaiste-impromptu Yundi Li is as flawlessly attuned to central calm as to outer agitation. DG's sound is of demonstration quality, but their presentation, with its talk of "super-stardom" and numerous male model photos, rings alarm bells. Talent of such rare quality and poetic acumen demands every possible care and nurture if it is to remain untarnished. 这 篇 评 论 对 云 迪 这 张 CD 很 肯 定, 还 认 为 云 迪 是 少 有 的 具有 天 赋 才 能 的 一 位.


XILEI (2002-05-31 04:42:34)

沒有聽過李云迪.也無從發表意見. 但上面這篇Gramophone的評論是有預設立場的. 原因很簡單, DG簽了李云迪Gramophone只會說好,不會說壞. 同理, 早就有人看出來, BBC MUSIC 說郎朗是百萬里挑一的天材, Gramophone 則不予理采. (現在Gramophone 上出現的郎朗形象,完全是TELARC 掏錢作的廣告.) 因為郎朗的經記商是世界頭號的IMG. 而BBC MUSIC是 IMG ARTISTS 的關系企業. 所以, 這篇Gramophone的東西,不是公允的評論而是廣告.


ng (2002-05-31 09:30:19)

XILEI兄真是说到了点子上,那些所谓的乐评,不过是唱片公司的宣传罢了,他们看重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特别是“悲哀”这种对西方评论五体投地的人。

对李云迪的评价,我宁可相信傅聪的观点,而不是所谓的“西 方 音 乐 评 论 人 士”。

谁也没有希望李云迪“倒下”,他得了肖邦大奖,当然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他要走的路还很长,有人批评要比无知的吹捧(象国内舆论)对他有益得多。

“悲哀”你根本没有听过傅聪,李云迪也只听过一点,对于你的“高论”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了。

“悲哀”简直是幼稚,老拿肖邦大赛第三名说事,音乐不是体育,你如果连这点都不能理解,那再争论下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还是先听一点傅聪再说罢,我相信,如果不带偏见,你一定会被他的音乐打动的。


ng (2002-05-31 10:02:15)

我手头上的那张傅聪的肖邦钢协是英国的一家小公司"COLLINS CLASSIC" 出的,90年在华沙录音,汤沐海指挥SINFONIA WARSOVIA协奏。傅聪自己是制作人,从这点上也可看出他的个性,版权是自己的。这张唱片是我所有的唱片中最喜欢的一张,不仅演奏棒,录音也绝好。真的是浑然天成,毫无媚态,风流桀傲,你要亲耳听听才知道有多好!

有趣的是,这张唱片连傅聪弹琴用力时发出的“yes”声都录进去了,也说明这是一个未经剪辑的录音,傅聪的这个习惯在后来我听他的现场的时候得到了印证,他弹下重音时经常下意识地发出“YES"声,当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以为谁在录音的时候乱出声呢!

这里有一篇傅聪的访问,是他1994年60大寿在香港开纪念音乐会时接受的访问,因为里面有不少敏感的东西,不方便剪贴到这里,请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http://www.moniquearts.com/culture/personal/perfou.htm


老马 (2002-05-31 10:22:19)

有个作家写王安忆,说有一次王问他,你看我跟某某,谁写得好?这位作家很感慨,说王写过这么多东西,什么人情世故不懂?居然说出这么天真的话,实在是可敬可爱。

傅聪在西方生活那么久,难道不知道风度是怎么回事?以我的经验,表现得有风度比说自己的想法容易多了。人们可以从各种出发点,发现傅聪的话中的各种毛病,什么嫉妒啦,同行相轻啦----他可真是授人以柄。但这个傅聪,正是那个性情率真、口无遮拦的艺术家。

顺便说一句,我喜欢他的玛祖卡,在李云迪跟傅聪之间我会选择傅聪的录音,不过这个结论可能有点偶然。即使结论相反,我还是敬爱傅聪这个人。


溪雷 (2002-05-31 10:59:18)

我在听一张傅聪的贝多芬钢鞋第四和海顿的D大钢鞋。CD是借来的,明天要还了。 贝鞋也是和 SINFONIA WARSOVIA做的,指挥是名气不大的JERZY SWOBODA 海鞋是和波兰室内乐团做的,傅聪演奏兼指挥。

两个都很好。傅聪的键盘很有弹性。满动人的。但这是1989年的录音了。

廉颇老矣,尚能弹否?


ng (2002-05-31 11:23:32)

当然能弹。傅聪今年才去台湾开过音乐会。去年10月他回国开纪念父母的音乐会我听了,状态比几年前听过的还好。真希望他多回来开音乐会,也希望他尽可能多录一点唱片。


ng (2002-05-31 11:35:39)

那些喜欢以洋人评语为尊的人可以读一读下面这封信。

A Letter to Dear Music Lovers

Fou Ts'ong is a dear friend of ours. For us, the insiders, he is one of the great pianists of our time. Many of his interpretations are outstanding and should be taken as guidelines for the young generation of musicians. Our situation, as interpreters of classical music, differs artistically, psychologically and socially from the situation of painters, poets and other artists. Our music has been composed up to 250 years ago within various European nations with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In concert we feel the breath of people of today, who, some hours earlier had been involved in various other activities, be it politics, labor, science, commerce, etc., and who represent the highs and lows of the modern world. We, the musicians, are involved in this only indirectly.

As interpreters of classical music we are tied to the written compositions with all their precise instructions, which stand out like monuments, we also face older generations of interpreters, our teachers, and finally, we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history of music. With this background in mind we try to express our own feelings, insights and emotions. In comparison, painters and poets work in almost unlimited freedom. The musicians move in a basically western cultural surrounding. It is well known how difficult it is for us to grasp an understanding of Eastern art and philosophy. But there is a deep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umanism of the East and our classical musical heritage as "world language." Fou Ts'ong has the great gift of a natural musical talent, accompanied by wonderful manual skills. He also has the very rare gift to identify himself von Mensch zu Mensch, with the great masters of classical compositions. This identification is not only emotional, but also intellectual, there, Fou Ts'ong became one of the great teachers of our time. We are obliged to Fou Ts'ong for all his new ideas and for opening new musical horizons for all of us. ...... It is our wish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ld of music lovers and Fou Ts'ong will be deepened.

Martha Argerich,Bruxelles

Leon Fleishier,Baltimore

Radu Lupu,Lausanne


Fryderyk (2002-05-31 11:40:37)

老马,我不想发回贴了,向你问好,很惦念你和leejoe。


VAN (2002-05-31 11:41:11)

有些过头话不象傅说的,在另一篇访谈中,傅是这样说的:李云迪我没有直接听过,只听过录音,听录音不能作准。陈萨上过我的课。郎朗我最近在英国听过,好得不得了,了不起,他已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钢琴家。


ng (2002-05-31 11:48:38)

傅聪4月13日刚刚在美国开了一场纪念车祸丧生的钢琴家许斐平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本来应该是许自己出场的),曲目如下:

Mozart Fantasie in D minor, K. 397

Adagio in B minor, K. 540

Gigue in G major K. 574

Minuet in D major K. 355

Rondo in A minor K. 511

Debussy: Hommage Haydn

La plus que lente

Berceuse Heroique

L'isle joyeuse

Chopin: 2 Polonaises op. 26, No.1, and 2

3 Nocturnes op. 15, No.1, 2, and 3

4 Mazurkas op. 17, No. 1 to 4 Ballade No. 1 in G minor op. 23

可惜听不到!!!


悲哀 (2002-05-31 14:24:21)

若 是 傅 聪 先 生 真 的 没 说 过 以 下 这 种 话: "李云迪的演奏我没有现场听,光从他的录音来听,跟郎朗根本没得比!郎朗根本就没参加过什么了不得的比赛,他不需要!" 那 我 原 意 向 他 道 歉, 很 高 兴 心 目 中 的 傅 聪 先 生 能 保 持 良 好 印 象. 等 到 买 了 他 的 CD 来 听 时, 可 能 会 觉 得 他 弹 得 更 美 妙 . 不 知 那 里 冒 出 来 的 这 么 不 负 责 任 的 人 , 到 现 在 还 躲 着 不 敢 出 来 澄 清 , 太 对 不 起 傅 聪 先 生 了 . 大 概 傅 聪 先 生 交 了 损 友 .


ng (2002-05-31 14:43:30)

这位“悲哀"先生如此维护李云迪,真是。。。


bodylone (2002-05-31 15:16:50)

TO:悲哀,GRAMOPHONE和BBC MUSIC两杂志我都买,可以这么跟你说,GRAMOPHONE的乐评很多都是溜须拍马和擦鞋的胡说八道;当然BBC MUSIC 也有,他们吹捧的一些心绣及一些BIG NAME很多我都听过现场,很多都同他们吹捧的水平差1,2个档次甚至更多。YUNDI LI自得奖后,去年8月,今年2月来波兰开RECIATAL所弹曲目还是他比赛是时的曲子,弹的怎样?实话告诉你一塌糊度


悲哀 (2002-05-31 16:51:45)

其 实 说 话 不 负 责 任 的, 在 网 站 上 见 识 过 不 少 , 这 位 Bodylone 所 讲 的 跟 本 不 须 要 与 他 争 辩, 他 只 能 骗 一 些 与 外 界 没 有 连 系 的 人. 从 各 方 消 息 我 知 道 云 迪 在 外 国 都 获 得 好 评, 只 有 在 他 本 国 里 才 有 些 奇 奇 怪 怪 的 人 物, 各 有 各 的 理 由 的 巴 不 得 见 到 云 迪 倒 下. 中 国 大 概 就 是 有 这 类 人 物, 才 逼 得 好 人 才 外 流. Gramophone 并 不 如 几 位 讲 得 那 样 糟, 除 非 他 不 在 乎 他 的 公 信 力. 我 转 载 的 第 一 篇 肯 定 李 云 迪 的, 又 作 何 解 释 ? 再 来, 从 别 的 网 站 得 刭 关 于 李 云 迪 在 海 外 受 到 肯 定 的 消 息 与 我 知 道 的 相 付 合. 最 看 不 惯 小 心 眼 人, 没 有 为 自 已 国 人 得 奖 而 高 兴, 却 一 直 在 泼 冷 水, 居 心 何 在? 就 是 因 为 看 不 惯 才 跳 出 来 开 始 在 网 站 写 些 东 西, 之 前 从 没 想 过 要 写. 李 云 迪 若 不 是 个 人 才 , 我 才 懒 得 管 呢 !


8384 (2002-05-31 17:51:14)

悲哀先生所说:……凡 是 得 过 玛 祖 卡 奖 的 曲 子 应 该 是 很 不 错 的 , 就 象 李 云 迪 得 到 奖 的 大 波 蓝 园 舞 曲 一 样, 都 很 精 采, 可 怎 样 也 谈 不 上 什 么 境 界 呀 ! 我不同意。

你认为什么样的音乐谈得上“境界”呢?一定是大作品、或者非舞曲类的比如奏鸣曲、弦乐四重奏那样的体裁吗?这可未必。

另外,关于李云迪日后是否会有发展,20年以后又怎么样,我觉得不必以那种预测作为评论他的理由。谁又能预测当年的克莱本呢?

就听他现在的,就听他当前的,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好。


不要悲哀 (2002-06-01 00:59:49)

傅聪和李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不要深究优劣了。

他们我都喜欢,因为都让我感动。

尤其是李那种青年人摧枯拉朽的内在力量,他在比赛里脱颖而出完全是因为他的琴声的巨大魅力,我想他不会再参加比赛了,所以或者没法再体会在一堆令人昏昏欲睡的琴声中由于他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系列从微妙到赞赏直至激昂再感叹的变化,他的琴声当时就象一股巨大的暴风从舞台袭击了整个音乐厅的角落,他找到了肖邦的心里真正的一种欲望(请原谅这个用词),对那种整个民族的命运的一种欲望。李的琴声中这一点我个人非常欣赏,作为钢琴家的肖邦根本达不到,但不妨碍李那样做,如果都苛求象肖邦那样弹琴,除肖邦之外就没有肖邦大师了,当然这也是他没有成为一个演奏学派的鼻祖的原因。当然李或者可以做的更精致一些,达到幽深精妙的超高手境界,完全追求纯理性或纯音乐感性上的音乐,用细微的支点来来追求极高品质上的一种平衡,肖邦的钢琴作品显然到了这个层次,我指做为一种手段。前期的一些作品要除外,我觉的尤其是一些波罗乃兹,这只是个人观点我,其实非常喜欢它们。但这种声音应该不属于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吧,青年人应该有青年人的样子,我愿意中国的青年人在不浅薄的同时都有青年人的样子。那种声音有几个人的肖邦是做到了,不过都不是这个年纪。

对傅聪似乎有更多的其它的话要说,他的琴声反映了那些人们不愿意说清楚的东西,要偷偷感慨的东西,如果说开去,我不太想。这也是音乐的巨大魅力。

但我有点奇怪傅关于波戈雷里奇的那些言论,其实他或者可以宽容一些,我很尊重一个杰出艺术家的言论,不过我实在听不出他在向人吐口水。我以为他的一些录音把一个作曲家提升到了贝多芬的高度,而给了另一个作曲家更大的理解可能。

当然世界杯赛的时候我还是更乐意感受足球给我带来的东西的,我现在其实满脑子都是意大利之夏里南尼尼的那首歌,当然还有那些地中海美丽时装之国里身着充满现代感的各民族服装那些模特们的身影。

还有就是不要悲哀了,要接受现实,有能力的话稍微改变一下现实也好。


悲哀 (2002-06-01 01:01:24)

实 际 上 , 再 讨 论 下 去 也 是 没 有 什 么 结 果 的, 有 点 象 "公 说 公 有 理, 婆 说 婆 有 理", 看 你 站 在 什 么 立 场 而 言, 我 说 你 有 双 重 标 准, 你 也 同 样 的 看 我. 所 谓 "境 界" 我 也 不 清 楚 是 什 么 东 西 , 为 何 A 达 到 的 的 可 以 称 为 "境 界", 而 B 达 到 的 却 被 一 部 份 人 显 得 很 不 屑 的 样 子 , 既 使 是 B 达 到 的 早 已 被 有 杈 威 人 高 度 肯 定, 可 是 这 一 部 份 人 还 是 充 耳 不 闻, 还 认 为 西 方 人 士 的 观 点 不 可 取, 好 象 西 方 音 乐 被 西 方 人 评 得 不 准, 得 听 东 方 人 似 的.

8384 先 生 说 : "另外,关于李云迪日后是否会有发展,20年以后又怎么样,我觉得不必以那种预测作为评论他的理由。谁又能预测当年的克莱本呢?就听他现在的,就听他当前的,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好"

我 想 这 位 人 士 可 能 误 解 了, 以 为 得 奖 后 就 该 是 现 成 的 音 乐 大 师. 在 西 方 音 乐 人 士 眼 中, 得 奖 后 还 得 再 努 力 好 多 年, 才 有 可 能 成 为 大 师. 据 说 波 里 尼 当 年 得 奖 后 有 五 年 不 出 来 演 奏, 闭 门 造 车 了 五 年 才 公 开 表 演, 他 现 在 不 是 很 成 功 吗 ? 幸 亏 他 不 是 大 陆 人, 不 至 於 受 到 非 言 非 语. 西 方 音 乐 目 前 就 得 听 西 方 人 的 评 价, 目 前 还 轮 不 到 东 方 人. 他 们 对 云 迪 与 Lang Lang 具 有 同 样 的 看 法: 认 为 两 人 都 有 天 赋, 两 人 都 须 要 时 间 及 得 到 好 的 照 顾, 将 来 才 能 成 为 大 师. 你 没 看 到 Lang Lang 目 前 在 西 方 乐 檀 被 批 评 吗? 我 虽 有 这 篇 文 章, 可 我 不 会 制 造 对 立 气 分 而 转 载 出 来. 我 预 估 云 迪 将 来 会 成 大 器 --若 是 他 继 续 努 力. 这 有 错 吗? 或 许 你 喜 欢 看 到 我 也 对 云 迪 不 屑?

不 再 悲 哀 (2002-06-01 01:21:45)

"不 要 悲 哀" 先 生 令 我 感 动, 我 从 他 那 里 学 到 不 少 东 西, 也 使 我 心 胸 开 托 不 少, 感 激 不 尽 !


bodylone (2002-06-01 08:14:23)

悲哀呀!悲哀!我真服了您了··············好到此打住。


SCF (2002-06-01 08:22:53)

不要悲哀的鴻文實在精彩高明,捧讀再四,受益良多。感謝感謝!!

續貂兩句,言不及樂:

李雲迪的蕭邦金牌絕非倖致,但是以十八之“沖齡”驟得如此大名,壓力太大 —– 尤其對一個在中國成長的小孩而言。他最需要的或許是妥適的照顧保護和良性疏解,但是他似乎沒有得到這些東西 —– 對這一點我很遺憾。

(不再)悲哀:以後你是不是可以不要在字與字之間加空格?加了空格讓人讀起來有點吃力。還有,恕我多嘴問一句:你是不是美籍華人?


不 再 悲 哀 (2002-06-01 11:58:25)

SCF: 我 是 华 侨, 中 英 文 都 只 是 半 桶 水, 就 如 上 面 所写 的 "开 托" 应 该 是 "开 拓" 吧! 因 为 少 用 中 文 的 原 故,很 多 忘 了 的 字, 还 得 参 照 英 汉 字 典 或 是 问 家 人, 找 不 到 的 字 就 随 便 乱 写. 字 与 字 之 间 的 空 格 是 自 然 形 成, 有 些 比 较 密, 那 是 曾 经 涂 改 过 的 原 因, 应 该 是 用 不 同 软 体 的 原 故 吧 ! 不 要 悲 哀 确 实 是 在 音 乐 上 有 很 高 的 照 旨, ( 哦 ! 好 象 又 写 错 了 吧 ! 哈 哈 !), 我 也 受 益 不 浅.


不要悲哀 (2002-06-01 12:18:23)

谬赞了,此时对音乐的感悟仅仅是大幕刚拉开,声音刚传出而已,要离开音乐厅还来得及,因为可悲的是如果成为评论员的话就太惨了,还是生活本身第一。不过你们要知道我的文字在此并不吃香,"敌人"好多的。:)

我忙着呢,你们又勾引我说话。


鹅儿 :) (2002-06-01 12:38:48)

Show your ID please. This is tthe right time that you can display your new look to people. I bet I know who you are.


老马 (2002-06-01 15:02:00)

哈我知道不要悲哀是谁啦!


SCF (2002-06-02 08:47:29)

不 再 悲 哀:

1989年,我在曼谷的華人區進到一家雜貨店用英語問路,一位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直接用漢語普通話答覆我,我表達了我的詫異之情,他說:『中國人就要會講中國話』。我知道他的母語並不屬於漢語官話系統。這事我印象很深。

傅聰人品高潔,這早有定論。如果你願意朝這個方向去想,我想你會得到更多東西。

不要悲哀是個罕見的高手。他關於傅聰琴聲的短短那幾句話入得“神品”之林。 字距是可以自己調整的,你試試看!


lulu (2002-06-02 11:42:47)

老马:

王安忆的天真真是让人喜欢的

有一次向她约稿子,她一点也不客气,也不懂得和媒体要保持怎样的关系,他就很明确地问我,“你要让我做什么?” 然后我说了,他就说:“哦,那可不成,我做不了。不想做了。”

我到一点也没有碰钉子的感觉。就是觉得这个女性坦率的可爱。

看他的书则更是这样的感觉了。


不 再 悲 哀 (2002-06-02 11:45:48)

To SCF: 关 於 前 一 段 的 话, 我 完 全 同 意 你 的 看 法, 听 过 我 家 长 辈 批 评 某 一 些 ABC (Australia Born Chinese), 就 趴 为 他 们 以 不 懂 中 文 为 荣, 明 明 懂 得 讲 中 文, 却 装 着 不懂, 我 想 , 随 着 中 国 日 亦 强 大, 许 多 外 国 人 还 学 中 文, 这 种 心 态 应 会 逐 渐 消 失, 确 实 是 不 应 该 重 洋, 这 种 心 态 有 点 丑 陋. 其 实 傅 聪 的 为 人 , 我 不 很 清 楚, 不 过 我 觉 得 假 如 我 是 他, 我 会 说: 云 迪 与 Lang Lang 都 好 , 免 得 别 人 误 会, 因 为 你 不 从 云 迪 的 CD 评 云 迪, 别 人 当 然 知 道 他 有 所 偏 好, 就 会 不 服, 因 为 云 迪 是 难 得 的 人 才, 虽 然 我 觉 得 云 迪 的 音 乐 性 天 份 比 Lang Lang 高, 我 从 来 不 公 开 表 露, 这 还 是 头 一 次 这 么 说, 因 为 我 不 想 制 造 对 立 气 芬. 当 然, 傅 聪 先 生 他 可 以 有 他 的 立 场.


不 再 悲 哀 (2002-06-02 14:20:51)

To SCF: 字距忘了调整 , 或许你可以向后靠, 远距离看可能好一些. 再不就用 望远镜从更远处看? (开玩笑, 别介意.)


EnricoCaruso (2002-06-02 14:34:14)

虽然外行,不适合说些什么,但也不免插一句:

傅聪可以有他的看法,理由他也可以保留,就像这里的朋友喜好也是千差万别的,别老给人家安插什么“用心”——如果我说我不喜欢李云迪,肯定就没人批评什么——别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PS:听李的大赛现场录音,感觉非常好。


DOWNBEAT (2002-06-02 19:18:14)

原来我还想把一篇傅聪自述的全文贴上来(与以上谈话录的内容完全不同,约1万字,《光明日报》网站曾经不告而“贴”过),现在倒是有点儿犹豫了!大伙儿说我是贴上来还是不贴好呢?


不 再 悲 哀 (2002-06-03 01:16:37)

我 家 成 員 都 愛周 恩 來 , 都 瞧不 起 魏 京 生 , 很 惊 訝 有 人 持 完 全 相 反態 度 !!!!!!!


music lover (2002-06-03 10:54:08)

Mr. Sorrow, thanks for defending Yundi. Downbeat doesn't like him. I read his negative comments about Yundi here before. He is trying to use Fou Ts'ong to convice people that Yundi is no good. I don't know why so many people here are so unkind to Yundi, always trying to diminish him. His victory at The Chopin Competition has changed the world's perception of Chinese-trained pianists. He has proved that China can produce world-class pianists that are not just technicians but interpreters as well. Don't you think he deserves some credits for that? Eventhough you don't appreciate his music, there's no reason for you to step on him except for jealousy ( either about the 1st price or about the praises). As for Lang Lang, don't forget that he's US trained. Has he ever thanked his Chinese teachers for his success? Yundi's talent is recognized by theWest, but not by his countrymen. How very strange! His performances in the US, attended by many music professionals, were well received. His CD, recently released in Europe, is getting good reviews. If you think Gramophone's review is promotion, how about BBC Music Magazine's good review? Or a good one coming out of Germany? For those of you who refuse to accept opinions from the West, do you honestly think that you understand Chopin's music better than western music professionals? Do you think all those people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good pianist and a bad pianist? Yundi should not be compared with Fou Ts'ong, who's old enough to be his grandfather. Young people look at things differently from mature people. The same can be said about music interpretations. How can you expect a 19-year-old to play like someone 3 times his age? This kind of comparison is meaningless. Young Yundi should be compared to a young Fou Ts'ong, a young Rubinstein, a young Pollini, a young Zimerman.....Has anyone here heard how Fou Ts'ong played Chopin 50 years ago? If the answer is no, then no one should say Fou Ts'ong is better. A pianist can always change his interpretations, but he cannot change the sound he makes on the piano; this is a natural gift. When you listen to (if you're willing to) Yundi's music, put aside your prejudice and and pay attention to his sound. His playing is being praised by the West as "refined and poetic," where as Lang Lang is "powerful and brilliant." They are two pianists of two totally different styles. You can't say one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For those of you who think Lang Lang is 10 times better that Yundi, I want to tell you that reviews of his recent performances in the US are not so good. Of course, you can refuse to accept negative opinions about Lang Lang just like the way you refuse to accept positive opinions about Yundi, eventhough they all come from the West. Yundi is very young and he knows he needs to learn more. That's why he's studying in Germany. He's not in a hurry to get his name known like Lang Lang. Whether he'll become a great pianist or not, no one will know. But he has a lot of potential. If he works hard, he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We should give him some time and not make any negative judgement on him so soon. Young people need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You're not helping them if all you say are negative comments.


SCF (2002-06-03 11:45:24)

不 再 悲 哀:

我建議你多找點大陸中國以外出版的歷史資料歷史論文歷史書來讀,自己思考,自己鍛鍊,三五年之後或許 —– hopefully —– 你就不會再驚訝了。

這個網站的機器設在大陸中國,所以贊同你的人可以毫無顧忌地放言高論,而不贊同你的人卻不大好開口,這樣公平嗎?你設下這個不公平的話局合適嗎?想一想!不吐不快的話最好去設在美國的中國政治網站。

我們正該歡迎DOWNBEAT繼續貼好東西上來讓大伙兒得益,你扯上政治幹嘛?“反對傅聰”也不是這種反對法。上面EnricoCaruso的話是很中肯的:『傅聪可以有他的看法,理由他也可以保留,……,别老给人家安插什么“用心”』、『别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To : music lover (2002-06-03 12:01:49)

< 第14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 > 现场直播:尚怡、KZ http://www.bh2000.net/classic8/sy02.htm


不 再 悲 哀 (2002-06-03 18:13:00)

Mr. Music Lover, I am really touched by what you have just written. It is true that the attitude adopted by some Chinese people towards Yundi is not very healthy. I guess they just cannot tolerate the tremendous publicity generated by Yundi's winning, especially when the first prize winner had been absent for 15 years. They should be proud of the recognition given by the twenty-three judges to the Chinese-trained pianists. Unfortunately, they seemed to be more preoccupied by their own interests- whatever they are. Music is not merely good technique, it has feeling, idea, soul.. extra. I would rather listen to a piece of music that is able to project something to me rather than to one that is rather empty even though the skill is fantastic. I really like to listen to Lang Lang playing Chopin in near future. I am sure he could do it as mesmerizing as Yundi did. I have high regard for Lang Lang. Talking about the review by the German publication, I may translate the English version to Chinese and paste it here one of these days. In fact, Yundi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being compared with some already well established maestro. In my opinion, he has already surpassed some of them in some of the pieces that he had played. Of course, at the moment he need to widen his repertoire. Nice talking to you.


Sue (2002-06-03 19:29:18)

很遗憾我至今未听过傅聪的演奏,但李云迪的听过,“不要悲哀”的评价很有见地,我觉得傅李之争到那里就可以中止了。当然别人还可以继续发表自己对演奏的看法,但无端的揣测傅聪谈话背后的意图,不仅无聊而且太失厚到。扯出周公魏公我更百思不得其解。还是聊聊音乐本身吧。我想我应该去听听傅聪,他和他的父亲都是我从小就仰慕的人。

这个论坛不错的,但经常陷入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不好意思,又多嘴了,这里又不是我的“家”。 :) 不多说了。


SCF (2002-06-03 19:44:44)

不 再 悲 哀:

不要“他”“他”“他”的。請指明我的『滿肚子怨氣』在哪裡?我的確比你老,但請指明我在什麼地方以什麼語句“以老賣老”了?關於我的“政治立場”是什麼,請查一查我在這個網站的所有發言記錄再來論定。我是否“昏了頭”在這個網站上自有公論。“主觀意識太強烈的人”恐怕是你。我的Ph.D專長是plant taxonomy —– 我幾時用plant taxonomy來嚇唬過你?我這個本行在這個網站上沒有人知道,你又怎麼知道了?這種本領我是很羨慕的。

你直到“此刻”還不知道你在哪些地方在哪些素養上“遠遠地不足”嗎? 我們不要這樣互相浪費生命好不好?『我家成員都愛周恩來, 都瞧不起魏京生, 很惊訝有人持完全相反態度!!!!!!!』這樣的發言我很真誠地建議你到設在美國的中國政治網站上去發表。


不 再 悲 哀 (2002-06-03 22:38:30)

這 里 是 取 自 德 國 的 一 篇 有 關 李 云 迪 第 一 張 CD 的評 語, 我 很 簡 短 的 翻 譯 如 下 : 李 云 迪 的 彈 奏 夾 有 東 方 輕 盈 手 脂 的 技 巧 以 及 蒙 古 人 勇 猛 的 感 覺. 他 的 彈 奏 有 令 人 惊 訝 的 至 高 個 性. 他 那 美 麗 的 音 色, 极 好 的 技 巧, 把 音 樂 的 靈 魂 顯 現 出 來. 他 彈 出 的 聲 音, 是 那 么 的 精 致 與 細 膩, 有 如 粒 粒 珍 珠 流 淌 出 來. 以 下 比 較 容 易 看 懂, 就 原 文 載 出 :

Today 19 years-old doesn't know stage fright. And also this CD shows his altruism, introspectiv Performance, which from pretence the same music material, the varied moments in CD charmes. Especially to suggest, is his full of energy, nearly ballade-alike interpretation great Sonata. But also small pieces, Etuden and Nocturnes are here with fresh Pianist's blood on Chopin's snow writing." Jens Peter Launert.


都有理 (2002-06-03 23:55:51)

我们看幼儿园负责任的阿姨怎样培养小孩。当小孩有一点成绩时,她们会说:好,真棒!当小孩调皮摔烂了碗,她们会说,不要紧。实验上从来没有“捧杀”一说,人受到“捧”只会更加油干,李云迪毕竟还年轻。不想说谎时,保持沉默也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其实成年人也一样。傅聪、谭盾、李云迪等等,我们都向着他们才对。我遇到一些成功人士,他们不但善于捧自己,也善于捧自己的朋友和同胞。而弱的心理是这样的:你不行,你要谦虚点,我也不行,我也要谦虚点。结果智力放不开。好象同胞的骄傲是对自己的打击----大陆丑星们发财的秘密就是在台上贬自己,而给观众以自信,“艺术源于群众,低于群众”---迎合国人心理。当然大家也爱看 007那样的角色,不过有一点,那绝对不能是本土的同胞,最好是与自己没关系的异国人,否则羡慕会导致憎恨。

中国人在外面很难,所以中国人一定要向着中国人。

一位网友问当今中国顶尖的弦论家李淼:“中国科技界目前的一大问题是科技精英正在流失。李老师你怎么看?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我听师兄说很多学理科的人出国都改行了,可有此事? ”

李老师答真正的精英耐得住寂寞,流失掉的不是科学精英,流失了他就可能是其他领域的精英,人尽其才。“我没有统计资料,只能根据印象说话。就物理而言,美国几所最好的学校不乏中国学生,至于比较一般的学校,就更多,多的可达占研究生的一半或1/3。但是美国可以找到一个物理系1/3的教授是华人吗?更不用说仅仅是大陆来的。”

有人问他华人会不会在应聘教授时受排挤呢?就象竞选美国总统。。

it is true.来自美国的人说。

难道在美国的华人没有头脑、智力、口才、理念比布什强的?那么华人做美国总统的可能有多大?

当今物理学的泰斗通常就是可以控制一个大的粒子加速器的领导。华人任这样的实职的可能性很小。许多华人到了美国就感叹“美国的民主是虚伪的”,其实不是,民主在他们白人中间是实在的,然而不是华人这样的二等公民享受的。

那么,华人在美国享受不上真的民主,回国就可以吗?no! 犹太人在外受欺负,都知道自己去建一个自己的民主国家。华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想干成点什么事,同样的条件,在美国的概率远小于白人,回国干的概率还不如在美国干,这就是现状。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希望同胞倒霉呢?有一种解释就是资源少、人口多,造成他人是我的狼的感觉。从小的教育考试制度,有限的升学率,造成似乎别人干事好象在和他比赛、在与他打拳击似的。这种变态的要强心理,导致内斗。让我们形成一个尊重富翁、尊重强者、尊重弱者、尊重所有同胞的文化吧。这对谁都有好处。

对当代华人演奏家的评价,除非就事论事,诚恳地指出具体哪个地方有什么毛病如果改进了就更好,笼统地贬斥,是不好的。

不管是犹太人还是一些白人民族,都是向着自己人,华人却常常忘了这个,的确在许多老外眼里,华人就是一个善于自己打自己的民族。这是我的一些想法,说的是大概意思,仅供参考。


music lover (2002-06-04 04:40:26)

Mr. No More Sorrow, I agree with you that Yundi plays some of the pieces, especially larges pieces like the Sonata No.3 and the Polonaise, better than some famous pianists. I read the comments in a British newspaper that "he is able to shape large structure with authority." Looks like you've been visiting Valour's site.


DOWNBEAT (2002-06-04 11:46:41)

我实在是很惊讶于一些朋友具有“穿透力”的见解,特别是MUSIC LOVER兄——您真善于举一反三、提纲挈领兼高屋建瓴!我承认我曾经是个政治热衷者(参加过89年的那桩历史事件),也曾是个民粹主义者,可连我自己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本能地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不把政治和我热爱的音乐相搀和。我所贴上来的只是傅聪先生谈话的实录,并没有一字一句把作者的个人看法渗透进来,即使是我自己写一篇什么乐评,我也不会把文章的立意上升到民粹至上的地步——很明显,评价一个按谱演奏的演奏家是和什么“棒杀”、“内耗”、“中国人打中国人”丝毫拉不上关系的。我确实贴过自己对李云迪和郎朗的评价,可那也只是我的一己之见而已,我绝不会愚昧到要求所有人包括这里跟“悲哀”或者“不再悲哀”兄论争的SCF等乐友跟我“统一意见”的地步,但我至少有说出自己心里话的权利,而且这是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不知道生活在“自由世界”的您会不会否认我这项权利?


合 理 (2002-06-04 17:31:04)

“合理" 弟在此向 “都有理” 兄致敬. 很欣賞看事情客觀 , 勇於自我批評者. 就以 "都有理” 下面所說的, 大家互相勉勵吧! "对当代华人演奏家的评价,除非就事论事,诚恳地指出具体哪个地方有什么毛病如果改进了就更好,笼统地贬斥,是不好的.” “不管是犹太人还是一些白人民族,都是向着自己人,华人却常常忘了这个,的确在许多老外眼里,华人就是一个善于自己打自己的民族。”


SCF (2002-06-04 18:38:02)

“都有理”和“合理”兩位佔盡了“理”的老弟是否把“清醒的良知”放在第二位而把“中国人一定要向着中国人”放在第一位?

請DOWNBEAT立刻以另開話題的方式公開那篇“傅聪自述的全文”!謝謝!


不 再 悲 哀 (2002-06-04 21:17:47)

Mr. Music Lover, I was wondering: if those western music critics had heard Yundi's Sonata and polonaise played during that competition instead of those recorded in the studio, would they have given Yundi even better comments in their reviews (As you know, Yundi had played these two pieces better during that competition)? It is a pity that Maxwell doesn't distribute Yundi's live CD world-wide. I did visit Valour's website occasionally.


余超 (2002-06-04 22:48:35)

DOWNBEAT兄有啥犹豫的呢?当然应该贴出傅聪先生的自述啦。

DOWNBEAT兄说的没错:很明显,评价一个按谱演奏的演奏家是和什么“棒杀”、“内耗”、“中国人打中国人”丝毫拉不上关系的。喜欢李云迪的朋友可以说傅聪先生评价不对,但绝对用不着怀疑傅先生的品格。

我个人认为,傅先生的言行比得上Casals,Toscanini,Rostropovich,Adolf Busch,Claudio Arrau这些受到世人尊敬的大师。


DOWNBEAT (2002-06-04 23:54:18)

我并没有说傅聪就是什么了不得的钢琴家,但他积50余年之功积累的对肖邦和音乐的理解毫无疑问是不乏真知灼见的!

傅聪绝对是个很实在的人,这一点在他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时都体现得很充分。他在比李云迪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参加肖邦比赛获了铜奖和最佳玛祖卡奖,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参赛的那个时候世界上是没有如今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比赛的,那个时候的竞争更加厉害,这一点用我们国人惯用的口吻来说应该也是“天才”了!但他又常自言“天资不够”,事实上这也不完全是自谦,他对自己的技巧、功底缺陷以及身体条件是有清醒认识的!所以他才会每天不要命似地练琴,我自己亲眼见到的一次他不间断练琴的时间就达到了7个多小时,如此对艺术之认真与严谨态度实在是我平生之仅见!即使只看到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深尊敬了!

傅聪是个命运多舛的人,境遇之奇实难有第二人与他相比。1934年生的他对人生的感受当然会打上他个人的烙印,在乐坛阅人无数的他应该说还是有比较准的眼光的!他以自己的经验、阅历和个人化视角对李云迪和郎朗等人的艺术水准和成就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先不说他有没有资格来评价——好象几位朋友对他这位肖邦比赛第3名得主来评价得了第1名的李云迪很是心有不愤?——,他有天赋的权利来评价是绝对毫无疑问的。再说了,他怎么样评价都是他自己的事,他也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任何人,怎么就跟“内耗”之类的罪名扯上关系了呢?

我承认,没有谁是完人,傅聪更加不是——他性子太直,从不虚与委蛇,老是口无遮栏,而且出走这么多年之后虽然时常回国演出,但对现政权的态度仍然没有丝毫改变;他的少小去国造成他的国学底子的某些欠缺,以至于给人讲课时老念白字,还把欧阳修词《蝶恋花》中的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说成“泪眼望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曲”,把前后《出师表》的作者说成是岳飞······但这些都不妨碍年近古稀、冷眼面世的他成为一个很好的音乐评论家!


不 再 悲 哀 (2002-06-05 02:16:43)

以 下 是 DOWNBEAT 所 寫 : "在乐坛阅人无数的傅 聰 应该说还是有比较准的眼光的!他以自己的经验、阅历和个人化视角对李云迪和郎朗等人的艺术水准和成就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先不说他有没有资格来评价——好象几位朋友对他这位肖邦比赛第3名得主来评价得了第1名的李云迪很是心有不愤?——,他有天赋的权利来评价是绝对毫无疑问的。再说了,他怎么样评价都是他自己的事,他也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任何人" 難怪 Music Lover 要 那 么 說 了 DOWNBEAT 了 , 從 以 上 這 段 話 就 可 以 見 到 DOWNBEAT 的用 心 良 苦, 還 在 推 消 傅 聰 評 的 準. 我 說 過, 要 听 多 方 面 的 評 語, 不 能 單 听 一面 之 詞, 這 跟 第 三名 毫 無 關系, 君 不 見許 多 西 方 樂 評 人 士 連 參 賽 的經驗 都 沒 有 嗎 ? 不 過 他 們 一 般 上 都 有 職 業 道 德, 因 為 他 們 在 乎 他 們的 公 信 力, 這 是 我 們 東 方 人 應 該 向 他 們 學 習 的 地 方 . 大 概 我 又將 被 冠 上 重 洋 之 名了. 不 再 悲 哀 (2002-06-05 02:41:41) 還 有, 我 受 不 了 他 批 評 我 朹愛 的 周 恩 來. 凡 是 周 恩 來 的 VCD, 我 家 一 定 買 , 我 不 是 要 談 政 治, 希 望 不 會 有 人 要 抓 狂. 不 過 我 不 能 原 諒 他, 多 過 他 批 評 李 云 迪.


music lover (2002-06-05 06:33:59)

Mr. downbeat, everyone is entitled to his/her own opinion. But no one should change Fou Ts'ong's words to influence other people. "....Yundi cannot be compared to Lang Lang. Lang Lang has not participated in any major competition because he doesn't need them." These are not Fou Ts'ong's words, but yours (I remember reading them before). Am I correct? Fou Ts'ong was born in 1934. How could he be younger than a 18-year-old Yundi when he participated in The Chopin Competition in 1955? This is just simple math. Fou Ts'ong a "genius"? I don't think so. Not anyone who has won a medal in a major piano competition can be called a "genius." Have you ever read about Martha Argerich, Radu Lupu or Nelson Freire? These great pianists don't need to practice. They can learn a piece of music just by visually studying the score and play perfectly.These are the real musical genius. Please don't argue with me the definition of "genius," I have plenty of examples and stories to support my point. Don't misunderstand me. I'm not trying to diminish Fou Ts'ong. He's a well-respected pianist. I've read about him and listen to his music. He can have his own opinions about young musicians and I would never try to refute him. However, his personal view may not represent the general view of the music world. I happen to know someone who is an accomplished pianist (Moscow Conservatory-trained) and music educator who won a Chopin medal herself in her young years. She was also a friend of the late Artur Rubinstein ( recognized as "the" authority in Chopin). She knows some of the judges at the competition, attended Yundi's recital in the US, and has listened to his album. Do you think someone like her knows what she's talking about when she gives high remarks about Yundi's playing? What I'm trying to say here is: open your mind and pay some attention to other opinions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But prejudice is such a big obstacle for some individuals here. They only hear what they want to hear no matter what. I may be wasting my time to post these long messages here. I'm writing at this forum not because I think everyone should like Yundi. Music appreciation is very personal and subjective. You can choose to like or dislike any musician. I'm writing here because I feel Yundi is not being treated fairly by his own people. Lang Lang and Yundi are not rivals. Just because you like one of them doesn't mean you have to dismiss the other. They can both make us proud. Mr. No More Sorrow, Yundi's live recording has been released outside Asia a few days ago. It's available at the online store www.amazon.com. I know a lot of music lovers like to collect live recordings of The Chopin Competition. Now they can finally get to know why Yundi won the approval of the 23 judges. 不 再 悲 哀 (2002-06-05 16:29:48) Mr. Music Lover, 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in trying to restore the distorted facts. One should put his/her credibility above anything else if he/she cares to win respect from others. I have always believed in Yundi even when he was criticized harshly last year by some Asian critics. I am glad now that Yundi’s debut CD has won positive comments from the western music critics. This is a good start for him. Hope he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and continue to be humble. I have heard him saying that there is nothing to be extremely proud of in winning this competition. I like to hear that. One of the reasons for ARTHUR RUBINSTEIN to be the most beloved pianis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because of his charm and kindness 不 再 悲 哀 (2002-06-05 17:51:32) Music Lover, here is something I like to mention to you. It is regarding Wei Jin Seng, the Chinese who fought for democracy sometimes back and is now an exile in US. I bring it up here to let some people know that not everyone likes him as much as most Taiwanese people do. He called himself Mr. DEMOCRACY but is now a puppet of the western world. He will say anything against China to please US in exchanged for financial support. I pity one who has lost his soul. If I am not wrong, another Chinese Wan Dan is much more respectable. Another subject is about our family idol – our beloved Chou Eng Lai. I really don’t like the way Fou Ts'ong talk about him. How could Chou Eng Lai stand up against Mao at that time if he didn’t want to be put in jail and lost the chance of saving more innocent lives? Why did Fou Ts'ong fail to see a simple reason while everyone else is able to understand? How could he talk about Chou Eng Lai in such a disgusting manner? My conclusion about Fou Ts'ong is that, he is not a rational person and I don’t understand why 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so highly of him. I must admit that I don’t know him well. But from TV interview, I didn’t like seeing him having his hand wrapped up as if he is trying to explain something. My first impression of him is already not good. Please ignore these two topics if you don’t feel like talking about it. For those who think that it is not fair to discuss about them here, please give me the website address where you could discuss more freely and I like to hear your view. I don't believe the US people are really what they like to make themselves appear to be. DEMOCRACY, HUMAN RIGHT, FREEDOM OF SPEECH...etc. are all for their own people only - like what "Mr. ALL ARE RIGHT" said above. Why would Taiwanese people think so highly of US? They never care if the priority of US is to make sure that China remain weak? You could hold any opinion you like, just make sure that you don't try to disunite Main land Chinese people. Someone is going to complain again and I expect this message to be deleted! haha!


SCF (2002-06-05 21:22:44)

今天我翻了一下“鋼琴演奏”欄目,讀到一位先名“爱 乐”後改為“听 音”(『网名改一改较好. (爱乐是网站用的)』)的網友的許多文字,我怎麼讀怎麼覺得這位“听 音”就是“隨筆”欄目裡當下的這位“不 再 悲 哀”(原名“悲 哀”)。

“爱乐/听音/悲哀/不再悲哀”的愛樂之忱一點不假,然而給異己者戴帽栽誣的本事一點不低。他上面這封指名寫給“Music Lover”的信顯然希望我回,而且要我不要試圖分化我的大陸同胞(『just make sure that you don't try to disunite Main land Chinese people』),然而我年老力衰,氣血已竭,實在是無力奉答,所以僅略陳數語如上。

又:版主刪掉了“不再悲哀”以『這位SCF仁兄可是有些怪了, ……』開頭的一帖(2002-06-03 18:27:41)。是不是可以放回去? —– 不然我以『不要“他”“他”“他”的。』開頭的回帖(2002-06-03 19:44:44)就沒有著落。


余超 (2002-06-05 21:56:56)

这个thread不算被删掉的贴子,已经超过100条回复。看起来需要close掉。凡此后的跟贴,格杀勿论。^v^

SCF兄,那几条删掉的贴子我们觉得不属于正常讨论应有的。为不影响今后阅读者的兴致,还是不要恢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