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机场到t2航站楼:生物:了解学生 优化教学--董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4:06

了解学生 优化教学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反思

西葛中学   董玲

我曾经有这样的感受:备课时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不仅认真研读了教材,教科书,课外相关拓展知识,并以精美绝伦的图片,配上多媒体的辅助手段,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可以说进行了充分备课。但是,实际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

记得刚教生物时,一次,在校内听课活动中,我准备了一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因是下午第一节课,同学老师都有些犯困,我刚开始设计了个一分钟的小游戏:互相击掌。马上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大家来了精神。然后设计了一个活动,引出反射现象。活动是这样的:令一名学生到前面,背对大家,手背后站在凳子上,教师偷刺其手,理论上讲,该同学应立即缩手,并感到疼。但实际活动时该同学竟连刺两针,一点反应没有。气氛一下凝重了,实验好似失败,未达到预期效果,我只好让该生复述感觉:手先动,再感到疼,由此引出反射现象。

就这件事,给了我一些警示,我想到了有关教师备课,不仅要背教材,更要背学生,应课前设想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并对不同情况作好应对处理的知识储备。                      

就刚才那种现象,课下反思,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该生在站那前已经看到教师准备的针,有了心理准备,才出现那种“不反应”的现象。我当时其实可以这样做:1,教师可就此现象引出其他知识,例如,证明大脑的控制地位。2,改变策略,获得自己所需的现象,例如,可一边和该生闲谈,转移该生注意力,一边偷刺其手部。

因此备课首先应该备学生,应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

同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反射类型时,教师不用急于给学生反射的例子,可由学生举例,要知道他们的思维不比教师差。很自然的他们就会举出:看见红灯停,听见上课铃走进教室,吃东西分泌唾液等许多例子。然后在学生已有经验(大脑为高级神经中枢,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很容易同学会把由大脑控制的反射定为复杂反射,由脊髓控制的反射为简单反射。再如,鸡蛋的基本结构是学生已经十分熟悉的内容,是不需要再去浪费时间由学生自主探究,真正需要说明的内容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如卵壳膜有两层,在顿端围成气室等,可由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这一切,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通过实践,我已经总结出:如果不了解学生,或者说备课不考虑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过程根本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