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都有什么好玩的:转畲医对风症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25:52
畲医对风症的诊断与治疗“风症”是中医说法,这个“风”并非自然界中的“风”。在中医的理论中,细菌、病毒感染,受凉,血管阻塞,疲劳等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归纳到“风症”中,并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治疗。畲族医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对小儿风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方法与理论依据。

一、诊断

畲医诊断小儿风症主要采用望诊与切脉。

望诊:首先注意察看小儿天庭、年寿、山根间的润泽或枯燥。润泽为吉,枯燥为凶。其次察看耳后,认为红色为热,紫色为瘀,青黑色为风。第三观指甲,斑色有虫,色淡血虚,色黑惊风。第四观指纹,根据风、气、命三关,从风关渐次推及,浮在表,沉在里,青黑为风,青黑直透命关,其病主危。

切脉:采用单指切脉法,认为小儿血脉未充,肾气不足,不必候尺脉。先天足者多诊足太溪脉,且重视后天之本,并诊足跌阳,乃人迎、寸口、跌阳三部遍诊法。辨手太阴肺以浮为表,沉为里,迟为寒,数为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辨手太阴心(左寸),以沉数为痰阻心窍,神昏谵语;太溪脉无力,肝肾不足,内风虚动。

二、治疗

畲医治疗“风症”多采用青草药配合针灸。畲医认为急(慢)惊风为最常见,急惊风发病急,病症凶,突然目睛窜视,口眼歪斜、面红耳赤、四肢抽搐、痰哽喉中、气闭吐沫,多因内伏热与外风感相搏而致,或食积化热生风,或痰涎壅塞气机,或猛见外来生人,或禽畜受惊而发,多用银针挑治配合青草药内服,治疗得当,痊愈也快;若治疗不当,转变为慢惊风,出现搐掣时发时止,神气倦怠,面色淡黄,纳食差,脉迟缓,苔白,便溏等症,治疗以扶阳之草药为主,佐以温中理脾之品。若慢惊风失治就会转化为漫脾风,患儿神疲,睡眼闭不紧,似睡非睡:手与头时有摇摆,有时脚踢,指冷,有时欲吐,不肯进食,脉沉细迟,苔白,便溏气腥,属虚寒阴证,治宜培元固本,益气回阳,佐以补火生土,暖肝滋肾,若治不慎,后果严重。使用青草药治疗,配合银针刺穴,旨在疏通经络气血,用药多以纯甘味淡之品,小儿易于接受,有其特色。

 三、针灸疗法

 

畲医针刺疗法与中医的针灸不尽相同,注重部位,多用银制三棱针,有挑针与刺针之分,挑针又有轻挑时与重挑之分:轻挑医者斜握银针,针尖露出半米粒,在表皮上重压上挑,以不出血为度(有时也有出现小血丝);重挑在表皮上挑出血丝,有的挑后还要从针口中挤出血珠。畲医认为人体生病是因体内气血不调,轻针调其气血,放血去掉瘀血,使血脉流通。针刺多采用重针,一般不留针。灸法所用艾绒一般自制,每壮都比较大,多用隔姜或隔盐灸,一穴仅1~2壮,也有直接灸,多数用于慢性病,灸后易形成癍痕,也有称癍痕灸。

四、祝由治病

祝由科在金元时期是中医十三科之一,到了清代不列九科之中,后又列为禁科;但在畲族地区仍在沿用,部分群众也信仰。少数畲医应用祝由科的咒语、符录等形式治疗皮肤病、疖痈、鱼骨鲠喉、蜈蚣蛇蝎咬伤、小儿受惊、精神病、难产、“扫风”等疾患,亦偶有治愈者。现代有些学者认为“祝由”属医学心理学范畴,在医学中有一定意义。

中医在治疗风症时,以先顺气为主,可采用针灸和药物治疗等方法予以施治,与畲医有一定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