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寇 小说:河北季允石在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37:42
同志们:
这次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部署实施城市化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一会儿,克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实施城市化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顺势应时,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大城镇化推进力度,使之成为加快河北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省委六届三次全会作出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城镇化战略与科教兴冀战略、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列为加快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主体战略。全会以后,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和部署城镇化工作。克明同志就这一问题专门进行调研,在冀州考察时肯定了冀州经验,深刻阐述了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城市的建设、农村的建设绝不仅仅反映经济工作,同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文化意识,因此,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造,是一个综合性的小康建设工程。”在省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克明同志在讲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时强调:“我们必须把城市化(包括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来对待,作为一个富民强省的大战略来实施。”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省推进城镇化战略市长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加深对城镇化内涵和实施这一战略基本要求的理解,推动城镇化工作既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城市化实质上是伴随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行政建制的市和镇统称为城市。城市作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发展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作为城市的另一构成部分——小城镇,不仅是大城市功能的自然延伸,而且往往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是联结大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加速,结构变动深刻,产业和人口主要向大中城市聚集,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去年,我省人均GDP达到1270美元,正处在这一关键阶段。省委六届三次全会以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一线两厢”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五个层次”的等级结构体系和“抓重点、抓龙头、抓产业、抓机制”的工作方针,初步形成了我省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构架,在探索具有河北特色城市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今天上午大家的发言充分表明,各地各部门在实施城市化战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四个力度加大”:一是城市规划编制力度加大。着眼于构筑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支撑,完成了《河北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将于近期批准实施;大部分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一大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专业规划,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二是城市建设力度加大。2003年,全省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05亿元,增长14%,城市道路、绿化、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主要指标有了较大提高;完成住宅投资343亿元,竣工住宅建筑面积254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0.9%和8.5%,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提高1平方米。今年以来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2.5亿元,新开工建设8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是改革力度加大。出台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供水、供热、公交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实现新突破。四是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力度加大。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城管领域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防治“非典”为契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垃圾围城”、城市空气污染等取得明显成效,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廊坊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市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城市。唐山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承德、石家庄、滦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唐山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建设、邢台栾卸村改善农村住房、廊坊市双环绿带及生态环境建设和沧州市改水降氟工程等项目,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正确的,是符合我省实际和现阶段发展要求的,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河北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城市化进程缓慢,滞后于工业化。2003年,全省工业化水平约45%,按照国际上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相应的城市化水平应达到50%以上,而我省城市化水平只有3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二是城市建设水平与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不适应。城市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备,防灾抗灾能力有待加强,生活居住环境不够舒适,居民休闲和文化娱乐空间不足。三是城市化水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城市对农村带动作用不够,粗放式的城市发展路子使产业布局过于分散,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目前,我省城市化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加快推进城市化,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河北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城市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支撑,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实力,主要反映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实力。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也表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实力竞争,主要是城市实力的竞争,特别是特大城市的竞争。城市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有城市、特别是有大城市带动的空间和区域,经济就发达,人们就富裕;相反,城市缺乏,尤其是没有大城市带动的地方,经济就滞后,人们就贫穷。城市化有利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和提高。
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测算,全省生产总值的35%来自于设区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全部财政收入的64%由11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提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9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57%也都集中在设区城市。加速推进城市化,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对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作用,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我省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增强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快构筑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市体系,吸引和聚集全国乃至世界的生产要素,为河北提供区域竞争的新高地,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强大的依托。
第二,加快推进城市化,是河北现阶段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甚至超过工业化的速度,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日本从1947-1975年,工业化水平由28%提高到36%,同期城市化水平由28%提高到75%;韩国1960-1981年,工业化水平由20%提高到39%,同期城市化水平由20%提高到56%。2003年,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的工业化水平分别为52%、55%和53%,同期城市化水平相应达到了57%、47%和53%。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是互为条件、互动共进的。
省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正是基于对城市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按照我省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必须相应地提高城市化水平,这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不乘势加快城市化步伐,不仅制约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势必拖住现代化的后腿。我们要积极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
第三,加快推进城市化,是促进河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我省是农业大省,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特别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改变这种状况,根本出路在于加速城市化。
我省有2700多万农村劳动力,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计算,农林牧渔业生产有1000万左右劳动力就可以满足了。扣除在当地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700万劳动力,还有100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测算,只有当农村人口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才能达到一定程度,农民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才有可能达到与城市人口相等或相近的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三农”论“三农”,需要“反弹琵琶”,从推进城市化入手,以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城市化“解放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把过多的农村人口加快转移到城镇,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我省欠发达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均GDP等方面差距较大。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要通过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的发展,催生一批大中小城市,充分发挥生产力的集聚效应,努力跟上全省加快发展的步伐。相对发达地区,要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内聚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形成新的整体优势。
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合理布局,使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更好地分工协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建设用地、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城市化是个大战略,不仅关系到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而且决定着河北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失时机地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明确发展目标,走河北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几经修改形成的。结合国内外推进城市化的经验和我省一年来的实践,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着眼于更加充分地发挥城市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决定》把“城镇化战略”的表述调整为“城市化战略”。《决定》经过会议讨论修改、正式下发后,将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城市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省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各地探索创造的经验,《决定》提出了实施城市化战略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区域化相结合,加快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具有河北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条件和更好的生活空间,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保证这一指导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工作思路及部署的贯彻执行,《决定》提出了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六条基本原则,即城乡统筹、互动共进,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产业兴市、经济带动,规划调控、区域协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改革推进、制度创新。
确定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的考虑是,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力求既更好地遵循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符合现阶段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建设客观要求,以城市化的大发展,促进河北工业化、现代化的新飞跃。
关于总体目标。《决定》确定:到200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36%以上;2010年达到44%左右;2020年达到57%左右。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中小城市规模和实力明显壮大,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发展质量切实提高,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规模有序、设施完善的城镇体系。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城镇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上述目标既是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可能。从全国看,1995年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由29%提高到39.1%,平均每年增加1.4个百分点以上。河北要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2010年之前,我省每年城市化水平需要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以后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目前,我省的城市化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并且面临着加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乘势而上,就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关于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决定》从空间角度提出了完善“一线两厢”城镇布局结构的要求,明确了全省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发展梯次。重点提出了构筑环京津、环省会两大城镇密集区和沿海城市发展带,加快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四大都市区建设的思路和要求。
“一线两厢”的城镇空间布局,是在总结我省以往区域生产力布局各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省情特点的新概念,充分反映了区域经济系统内部的差异性和深刻的内在经济联系,为生产要素和重大项目的空间安排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指向。“一线”地区不仅是目前全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地区,同时,也预示了作为经济龙头的特殊地位以及对整个区域的突出贡献。去年“一线”五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0%。“北厢”是我省乃至京津冀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经济区,而“南厢”则由传统的重化工业和新兴制造业、以邯郸为中心的跨省区的商贸流通业和以黄骅港为依托的港口经济三个亮点构成。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必将形成中间突破、两翼跟上、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最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未来产业布局战略构想,其要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和产业布局要遵循空间均衡的原则,首先做到经济与人口在一定空间内的协调;第二,经济人口与资源在一定空间要协调,其中最主要的是水,因为淮河以北只有全国19%的水资源,水与经济和人口的矛盾非常大;第三,经济布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把全国分为重点开发区、开发密度比较高的地区和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强调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应该说,我省提出的“一线两厢”的空间布局和国家发改委的战略构想是极为吻合的。
关于城市化发展的任务。《决定》针对我省大城市幅射带动能力不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强调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按照省会城市、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市、县城和重点镇五个层次,对不同等级的城镇分别提出了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加快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在城镇体系中,中心城市起着不可替代的主骨架作用。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在人均效益、地均效益、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可以获得较高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发挥中小城市难以起到的区域增长中心作用。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时,人口和生产要素主要向大城市转移。山东、江苏、浙江三省均明确提出了“发展大城市”的思路。我省11个中心城市中只有6个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其他5个城市都是中等城市,大城市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因此,河北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壮大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以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现代城市功能,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拳头,在资源配置中获取优势地位,抢占市场竞争的高地。
为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去年以来,11个设区市从实际出发,精心谋划,科学定位,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城市化发展新思路。石家庄市确定“1+4”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做大主城区,发展四个卫星城,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宜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有序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景美”的生态园林城市;唐山市积极推动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向城镇集中,用“蓝色文明”改写“煤都历史”,建设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城为纽带、以建制镇为依托的冀东城市群,向着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加速迈进;秦皇岛市加快构建以市域中心城区为龙头,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平原和山地辐射带动、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廊坊市提出建设“一个中心”、“两个次中心”、“三大板块”、“两个环带”,中心城市结构采取三点组团方式;保定市构建“一城三星”大保定,建设4个县级区域中等城市和15个县城;邯郸市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一带、一圈、四轴”的“1114”城镇体系;邢台市按照“突出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城市化建设的平台;衡水市按照“调整、提高、聚集、创新、完善”的“十字”方针,努力探索具有衡水特色的城市化之路;沧州市以港口为龙头、以沿海为依托,发展临港产业和沿海经济,催生沿海城镇发展,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张家口市围绕“四个定位”,构筑“一轴四翼”城镇体系,打造生态旅游城市;承德市紧紧围绕建设“大避暑山庄”的战略构想,以山为骨、以绿为脉、以水为魂、以文为蕴,大力实施“南扩西进北上”战略。这些探索都是符合实际的、富有成效的。《决定》对11个设区市的城市化发展任务作了概括性描述。各市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塑造城市个性,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创特色城,努力把蓝图变为现实。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科学的城镇体系需要合理的规模等级结构,一定数量的中等城市是城镇体系的重要支撑。从城市规模理论看,一般在20万人以上,城市才能发挥较好的聚集效益。我省县级市规模偏小,在22个县级市中,只有任丘达到了中等城市规模。要充分发挥中小城市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的中坚作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适度加快非农人口向中等城市和部分小城市集聚,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户籍、用地政策上,向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倾斜。今后一个时期,要有选择地将一批基础条件好、实力强、发展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县级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其他县级市也要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发展小城镇可以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减轻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就是强调小城镇发展要有重点,不能一哄而起,拔苗助长。我省县城数量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小城镇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县城。要进一步加强县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其聚集产业和人口的能力。选择一批有潜力的县城,发展成为高标准的小城市。我省建制镇平均规模只有6000多人,还不具备普遍推进的客观条件,工作的着力点要有所侧重。择优培育重点建制镇,就是要使建制镇的发展从重数量转移到重质量上来,采取不均衡的发展策略,着眼于优化小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重点培育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建制镇。全省选择150个建制镇重点培育,其中省培育50个,设区城市培育100个。
总之,《决定》从整体上体现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体现了我省环绕京津两大都市的区位特征和城市布局调整的要求,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意识和追赶意识,体现了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决定》对我们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具有河北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只要我们按照既定的部署,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城市化工作的新局面。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我省城市化进程
近一个时期,针对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以及乱占滥用耕地、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6月10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实施意见》。这些都对搞好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按照国家和省里的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进城市化进程,要在服从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因势利导,把该做的、能做的事全力做好。
第一,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对城市建设的引导和调控。推进城市化,规划是灵魂,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必须进一步强化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切实维护规划的“龙头”地位,实现城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协调。
加快构建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规划体系。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起着十分重要的宏观指导作用。一经国务院批准,各地要严格执行,进一步抓好规划的落实和深化工作。抓紧编制片区和跨市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种行业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要适时编制和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市要走组团式的新型发展路子,克服和避免“摊大饼”式的无序蔓延。加快编制、严格实施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强制性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设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刚性控制。城市规划区内凡未编制和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划拨、出让和开发建设。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杜绝破坏性开发建设。强化城市设计,提高城市品位。
把建设用地放在城市规划的突出位置。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严格保护耕地,实现了占补平衡有余。在目前土地约束增强的新形势下,各地要认真研究集约用地与保证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保护好基本农田,提高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当前,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实施意见,抓紧申报一批符合条件的用地项目。二是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根据国家要求,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确保两项规划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上协调一致。下一步,国家将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我省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三是充分利用好城市土地存量。随着城市迅速发展,我省“城中村”现象较为普遍,仅石家庄市二环以内就有45个。如果按照城市建设标准改造后,就能够置换出相当可观的建设用地,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压力。要充分利用城中村、破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存量土地,尽快启用已经国家和省批准但尚未使用的土地,以解决城市建设和项目建设的用地急需。四是合理调整城乡用地结构。加大对“空心村”的治理,加快退宅还耕步伐,坚决制止和纠正乱批宅基地行为,减少乡村分散用地,为城镇发展提供空间。这里需要强调,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任何时候都要十分珍惜,即使国家用地政策“解冻”了,也绝不能大手大脚,要精打细算,保护好基本农田,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在城市规划实施中,各地要建立健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机制。城市规划区内一切用地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统一的规划管理。建立和完善规划执行报告、人大监督、公示公布制度。维护规划的权威,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切实改变目前规划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长官意志、以权代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坚持规划管理权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不得肢解。
第二,以产业聚集为支撑,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城市化外在的表现是人口聚集,实质是产业聚集带动人口的聚集。推进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紧密结合,与四项重点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步伐,为城市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程度。产业向城镇集中,符合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是城市化的基本要求。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要以大城市为主要依托,促进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构建新型的生产力布局。区域中心城市要建设一批具有全局带动作用的大型工业项目,小城镇要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产业协作紧密、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群,打造信息、技术、品牌和专业化协作的新优势。要充分发挥开发区、园区的产业聚集作用。去年7月份以来,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各类开发区、园区进行了清理整顿。到目前为止,已撤销开发区、园区110个,占总数的61.8%;撤销规划面积2.83万公顷,核减规划面积2.42万公顷,比原来减少5.25万公顷,减少56.7%。国务院检查验收组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约不够,产业水平低。各地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把各类开发区、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开发和建设,带动城市新区的发展。
高度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就业的压力不断增加;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千方百计扩大城市就业,同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要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拓展就业空间。在新上项目时,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大力扶持就业空间大的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城市化发展的贡献份额。日前,历经一年研究制定的《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即将下发,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省内外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城市化进程就快;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县域经济也走在前面。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在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和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目前,我省136个县(市),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0%以上,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像安平丝网、辛集皮革、白沟箱包知名度很高,许多地方形成了规模大、效益好、特色鲜明的产业群体。要继续坚持工业兴县的思路,以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主攻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发展与大中城市的配套经济,构建起良好的产业平台,从而振兴县城经济。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体系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联动。
第三,以完善功能为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和保证。各地要优先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健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协调机制,合理安排信息网络、天然气、区域供水和污染治理设施,实现共建共享。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城市间机场、港口、公路、高速公路、快速轨道交通,形成以省会为中心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半日交通圈。切实加强对城市供水、污水处理、节水、中水利用设施建设,推动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在适度超前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防止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提高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具有广泛吸引力、凝聚力的品牌城市。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城镇活动,建立以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净化为主体的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合理确定住宅建设年度规模,适度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其他普通住宅建设比例,严格控制高档住宅建设。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禁止零星插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要推进城市与文化的融合,在城市建设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内涵。加强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以综合执法为手段,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效能的优劣。推进城市化,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降低城市化成本,保持良好的城市秩序。目前,我省在城市市容、交通、治安、环保、土地、工商及社区服务等基础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理顺体制、健全法制入手,对城市管理实行综合执法。要认真贯彻《河北省城市建设监察条例》,优化管理资源,整合管理力量,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最近,省政府颁发了《关于推进综合执法的决定》,对综合执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城市要正确处理好“大综合”与“小综合”的关系,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在推行综合执法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服从城市管理的大局,坚决纠正不推行、不落实、不协调、不规范行为,决不能出现管理真空和以罚代管。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城市预防、抵御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除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外,其他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也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逐步建立并完善。
第五,以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为突破口,增强城市化发展的活力。城市化是空前浩繁的经济社会变革过程。实施城市化战略,必须以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为突破口,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加快市场价格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新机制。
市政公用事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它既有“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又有“市场商品”的属性。早在2002年,原国家计委、建设部、环保总局就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我省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河北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文件。这方面,省内外都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马鞍山市“一手托四家”,既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又强调保护广大市民利益;变单一投资、无偿使用为多元投资、有偿使用,解决了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太湖流域在水污染治理中,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定排污指标有偿分配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等系列措施,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我省秦皇岛市已于去年全部实现市政公用单位“事改企”,有的行业已整体出让给民营资本,实行特许经营。邯郸市全面开放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将8个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取得了较好成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写入党的决议,充分说明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最近,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各地要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坚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选准切入点,加大推动和落实力度。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到2007年全省完成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任务。一是所有城市供水、公交、燃气、供热等经营性企业,要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经营性企业单位的改革,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施工等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加快向企业的转变和公司制改造。对已建成和在建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厂,可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改制为独立企业法人;对新建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厂,一律采取市场化模式进行建设,形成新的建设机制和管理机制。三是所有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政养护等非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坚决把市政设施养护、园林绿化养护、环卫作业市场监管等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由行业主管部门代表政府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作业单位;推进园林绿化、市政维护中的施工单位由事业型向企业转变。同时,鼓励社会组建养护作业公司,形成公平竞争的作业市场机制。
价格改革是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核心。目前,许多城市缺水状况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我们要认真落实部署,严格贯彻执行。要按照“企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大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力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转并有收益。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创造竞争条件,管理经营秩序,营造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尤其加强节水、节地、节能、垃圾污水处理工作。最近,北京市有关部门就提高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标准,举办水价调整听证会。这是北京市针对人们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采取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城市建设资金短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更多地运用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广开城建资金渠道。要搞好城市土地资产经营。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规范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用划拨方式供地的以外,一律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严格限制协议出让范围,大力推行经营性土地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继续对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实行代建制(又叫“交钥匙工程”),政府通过组建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会同使用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实现对公益性项目“质量、工期、投资”的刚性控制。要打开城门搞建设,积极探索规范化运作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营,具体承担本地区城建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外资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转变政府统一包揽城市建设的做法,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户籍管理制度背后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取消对农民工的限制性规定,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创造便利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在住房、劳动就业、教育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农民变市民的速度。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进城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把推进城市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全省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树立抓城市化就是抓生产力、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思想,大力营造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办法到位、组织落实到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市化发展进程情况,加强指导,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典型推动工作,以政策引导发展。
第一,求真务实,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贯彻到城市化工作中去。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蓝图描绘得再好,如果不去实施,也只能是海市蜃楼,不会变为现实;制订的规划、意见、办法再多,如果没有人去干,也只是一纸空文。推进城市化工作,必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要抓到关键上,干到点子上,落到群众得实惠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量力而行,珍惜民力,坚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不能“寅吃卯粮、断子孙路”。坚持以人为本,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把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城市房屋拆迁、农民土地补偿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依据城市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市拆迁规模,控制征用农用土地,严格执行房屋拆迁程序,规范拆迁行为,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补偿安置政策。同时,要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严禁滥用行政权力、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把实事办好。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文明生态村结合起来,与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实行合村并镇结合起来,一并考虑,在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二,搞好协调,努力形成推进城市化的合力。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正确对待本部门的权利与利益关系的调整,把是否有利于城市的改革与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是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协调关系、解决问题的准则。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决定》要求,抓紧研究制定产业布局调整以及土地、投融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城市化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搞好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上下联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实施城市化战略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加强督促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城市化工作在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顺利推进。
第三,加强学习,全面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城市化发展的能力。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决策者,城市领导者的管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范围的城市科学研究非常活跃,数字城市、生态城市等新理念不断涌现,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要加强学习培训,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国际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和国内城市发展现状,掌握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新动态,熟悉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不断增强驾驭城市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的能力。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城市化工作的重大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按照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领导决策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决策机制,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策水平。
同志们,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我省城市化水平,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新世纪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河北季允石在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守祯局长在全省煤炭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伟平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徐光春在全省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叶冬松在全省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春良在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孙景淼厅长在全省生态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友志厅长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 在全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2月8 冷刚厅长在全省水利系统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政风行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克勤厅长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儒林省长在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2月811 陈全国同志在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友志厅长在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劳教(强戒)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何厚军同志在全省农业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局领导在全省药品稽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黑龙江省 雅安市鞠波同志在全省创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冷刚厅长在全省水利系统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四川水利网 关于印发叶青纯王流章同志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执法监察暨效能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