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外屏坏了多少钱修:宜昌黄石应急管理能力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6:20

[第9期]宜昌黄石应急管理能力思考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hubei.gov.cn2010年08月19日来源: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增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   应急管理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宜昌市常务副市长 郑 超


  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城市安全发展,意义特殊,责任重大。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深刻认识“三个必然”,强化应急管理意识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突发事件频发的高风险时代,各种突发事件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应急管理成为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强化应急管理意识。
  (一)加强应急管理是特殊国情决定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70%以上的大城市、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洪水、地震、海洋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损失严重。而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加剧了对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规模、频次和危害日趋严重。同时,我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既是经济发展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如果不积极应对、妥善处理,极易引发各类突发事件,阻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
  (二)加强应急管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规模日益庞大,密集度不断增高,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一方面使城市的风险源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另一方面又加剧了风险的蔓延和衍生概率,使整个城市系统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可以说,现代城市既是财富的聚集地,也是风险的聚集地。现代城市安全运行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现代城市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城市应急管理也成为城市政府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应急管理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我们既要主动适应自然,合理开发自然,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又要增强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科学发展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求我们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种利益摩擦,避免矛盾激化,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建立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夯实应急管理基础
  有备才能无患,应急才能不急。近年来,宜昌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致力于构建政府统一指挥、社会共同参与、部门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打造城市运行安全网,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生命优先是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为最高原则。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坐镇指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9年8月10日晚,一艘重庆丰都籍集装箱船下行至宜昌石牌水域时,有62个集装箱掉入长江,其中12个装有危险化学品。接报后,市政府主要领导迅速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现场查看险情,启动相关预案,要求环保部门对长江沿岸事发点加强水环境监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避免群众出现恐慌,减少了事故对三峡航运、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二)坚持预防为主。应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常备无患,有应不急,无事不松懈,有事不慌乱。宜昌市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针对全市矿山多、危化企业多、气象灾害多、地质灾害多等现状,采取大员上阵、政府督查、部门联动、专家指导、群众参与、媒体监督、挂牌督办等方式,组织开展经常性隐患治理专项活动。在全市1640个社区(村)中设立2270名信息员,全市586个地质灾害重点监测点明确了500多名监测员。
  (三)坚持依法管理。把应急管理的经验性做法和规律性认识制度化,是应急管理的客观要求。全市14个县(市、区)先后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乡镇、街办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成立了应急机构明确了责任人员。三峡开发总公司等重点企业设立了应急指挥机构,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突出“快捷、及时、准确”的要求。对省、市领导关注或批示的突发事件信息,执行日报制。对于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四)坚持科学应对。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先进技术为保障,以适用装备设备为支撑。宜昌市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利用短信平台、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建立预警机制,提高预测预警的及时性、准确性;建立咨询委员专家库,完善专家咨询联席会议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根据需要迅速联系有关专家,咨询具体措施;通过组建社会、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自愿者队伍,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协调各方力量联合救援。
  三、牢固构筑“五大系统”,切实提升应急能力
  天有不测风云,贵在无雨先防。宜昌市在推进“平安宜昌”建设中,坚持未雨绸缪的理念,致力于完善"五大系统",不断提高"五种能力"。
  (一)完善应急信息系统,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坚持整体部署、统筹安排、重点保障的原则,在公安机关现有情报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构建包括安监、卫生、交通、民政、人社、建设规划等部门以及镇(街道)的突发事件信息监测网,将触角延伸至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各行业,及时获取各类信息。对重点人员、重点行业、潜在危险区域、重大工程项目实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二)完善实战演练系统,提高服务实战能力。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既要有通则,更要因地制宜。预案的制定要力戒虚、浮、空等形式主义,必须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框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可操作性作为检验预案是否可行的标准。预案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随时作出调整,每年分类组织预案的演练,及时纠正预案中的缺陷与不足。
  (三)完善快速联动系统,提高驾驭局势能力。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整体协同,避免重复建设或资源闲置。对各部门已有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多种应急技能的专业培训,配置多种救灾抢险技术装备,使之专兼结合,一专多能。
  (四)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提高处置保障能力。建立突发事件后勤保障以当地镇(街道)为主负责的机制,统一购置、储存、调配应急物资。在中心物资库的建设中合理配置工作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和器材,尤其是紧缺物资的储备。严格应急物资的分类、储存、运输、调拨使用和回收管理,适时更新、补充装备器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实战。
  (五)完善舆论宣传系统,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以赢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认可,消除不必要的恐慌。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导向作用,既充分发挥网络正面宣传功能,又加强网络管理,探索实施"专业化"管理,形成由网络警察、专业管理员、协管员等构成的专门巡防力量,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逃生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关于加强黄石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黄石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副主任  柯碧松


  突发事件发生突然、起因复杂、蔓延迅速、难以把握、危害严重、影响广泛,各级各部门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警钟常鸣、常抓不懈。结合黄石实际,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依法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一、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应急管理工作,不仅在于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妥善处置,更重要的是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尽量化解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防范意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防范、积极应对转变,关口前移,变事中应急救急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要通过科学规划,防范与减少各种风险源产生,从根本上杜绝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甚至避免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二、建立完善“一案三制”。“一案三制”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一是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和好记管用的要求,完善各类预案,加强预案管理。二是要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理顺应急管理体制。三是要按照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协调有效的要求,着力抓好地方各级应急管理指挥协调、信息报告和共享、防范应对联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社会动员等五大机制建设。四是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完善突发事件分级、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依法做好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调查登记、应急管理培训、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应急救援物质征用和补偿等相关工作。
  三、做好资源整合文章。黄石市应急管理工作刚刚起步,但也并非白纸一张,有许多现有资源可整合利用。一是整合信息化资源,加强应急平台建设。以人防信息化建设为龙头,整合电子政务、视频会议、“平安黄石”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信息化资源,建成覆盖全市的跨部门、跨平台、跨应用的应急网络,并加强信息数据建设,与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二是整合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支队组建后,把23类应急专业队纳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调度、作战、训练体系的指挥调度制度和机制。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和需要,扩充专业,扩大规模,加强培训和演练,形成“统一领导,专兼并存、优势互补、运转高效、公众参与、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三是整合物质储备资源,加强应急物质保障体系建设。对全市现有各类应急物质储备和装备情况进行普查,整合组建市应急物质储备中心,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和物资信息共享、调拨、紧急配送机制,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和装备,将全市所有具备物质储备职能的部门和单位纳入统一规划、统计、调度体系。
  四、切实做到早防快报妥处。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要求,切实加强防范和处置工作,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危害。一是要做到早防。要依法建立健全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制度,落实隐患排查监控责任。要健全值班体系,加强应急值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群体事件,提前预警,做好防范。要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二是要做到快报。对突发事件,按照“快报结果,慎报原因”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迅速上报,为快速处置争取主动、争取时间。三是要做到妥处。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人的生命最宝贵”的应急理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把“抢救生命、维护稳定”作为处置的首要目标和原则,及时启动相关预案,快速反应,摸准情况,科学应对,妥善处置,并做好善后工作。
  五、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突发事件大多发生在基层,也要解决在基层。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确定相关责任。实行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县级部门挂扶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干部包户的责任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挂联负责制、业主单位负责制,把应急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并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以社区"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抓好应急能力和综合队伍建设。要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使公众了解应急管理工作,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农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
  六、构建全社会参与格局。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各级政府是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责任主体,要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范围,定期组织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要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配合,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和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军地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相关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