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杀现代皮肤台词: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2:47

(满分:15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虽九死其犹朱悔。(屈原《离骚》)

  2)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千羲之《兰亭集序》)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6)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之奇。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佐乃西攻长安。后诩为庄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固辞不受。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佐等亲而惮之。是时 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催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 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日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诩曰:“不如从曹公。”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 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①良、平:指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和陈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行归乡里                                     间:抄小路

       B.典选举                                            典:主管

       C.诩阴结绣                                         阴:阴谋

       D.太祖比征之                                     比:接连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贾诩有“良、平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  ②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

    ③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④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⑤人战,果以胜还                                ⑥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煨在表面上对贾诩很恭敬,但内心害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贾诩看出后,感到不安,后来离开了段煨。

      B.曹操征讨张绣,不料兵败,只得撤军。张绣欲追击,贾诩认为穷寇莫追。但张绣不听,结果人败而归。

      C.贾诩一生数易其主, 先后投靠过董卓、李催、段煨、张绣等,后说服张绣一起归附曹操,辅佐曹氏政权直至去世。

      D.本文以“贾诩有良、平之奇”为主线,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表现了贾诩的远见卓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若不济,走未后也。(3分)

    译:                                                                     

  2)催等欲以功候之,同辞不受。(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唐]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1)上阕“柳丝袅娜春无力”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3分)

  2)下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 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赤壁决战前夕,曹操在长江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文武官员。他乘醉横执长槊,立于船头,赋诗一首。一位部属当众进言,指出曹操诗句中的“不吉之言”。曹操大怒,用槊将他刺死。(《二国演义》)

      B.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家》)

      C.双桥镇的失陷,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千国”的幻想。但炅荪甫仍雄心勃勃,他与别人筹建了益中信托公司,千方百计地吞并小厂。然而不久后,吴荪甫却发现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子夜》)

      D.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的财产面临着被女儿欧也妮瓜分的危险。于是,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欧也妮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书,从而把全部家产总揽在自己手里。(《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来到莫斯科,把“马斯洛娃案”上诉到枢密院。在审理过程中,首席枢密官急着要去见他的瑞士情人,副枢密官纵情声色而没来得及阅读卷宗,导致草率结案,上诉被驳回。(《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红楼梦》中“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的故事。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小山羊泄露秘密的故事。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孟子·尽心下》)

[]①穿逾:穿穴逾墙(行窃)。②尔汝:轻贱之称。③餂(tiǎn):探取,取利。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性本善,恻隐羞恶之心都是人的本心所围有的,所以会有所不忍和有所不为,这是仁义的发端。

      B.人人都有忍不住的时候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还能忍耐下去并坚持去做,就可达到仁义的境界。

      C.“无欲害人之心”“无穿逾之心”“无受尔汝之实”都只是人的善端,必须加以扩充,    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

      D.用沉默的手段来探取对方隐藏于心的东西,从而获得好处,这种做法和人所共见的小偷行为一样的可耻。

   2)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言语(说话)有什么讲究。(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倾向,已经引起了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场  “反三俗(低俗、庸俗、媚俗)”的大讨论正在展开。但愿这场讨论能使人们认清“泛娱乐化”的根源和危害,还文化界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

    “娱乐”是好是坏,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在前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劳作之余,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所带来的身心放松和调剂,以达到生理和精神的愉悦状态;在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从事生产性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和活动。它不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它是对于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试图以反叛者的姿态,反对并解构一切正统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前两种意义上的“娱乐”,对于 当下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而第三种“娱乐”大肆充斥我们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则绝非幸事。

    近十多年来充斥文艺领域的“泛娱乐化”,不仅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也不仅是肽浅的时尚风潮,而是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根源方面,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增加,人们的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成为私人生活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事

情。它们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密切相关,因此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市场化”的“消费主义”浪潮之下,人们也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这是“泛娱乐化”得以形成的“群众基础”,它一旦被市场化的、逐利取向的文艺创作“盯上”,以“三俗”为代表的“泛娱乐化”就很容易滋生蔓延。

    在思想文化根源方面,则主要是受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即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在西方国家的后现代语境中,“泛娱乐化”具有独特的效应。但当它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大规模充斥于其文艺创作领域之后,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在“娱乐至死”的喧哗声中,一些需要严肃思考的重大命题难以开展,理性、人本的工业化城市化文明建构更为艰难,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反而受到挢压,这是“泛娱乐化”真正的危险和吊诡之处。

    文艺创作是精神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它折射出创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心灵。沸腾而喧闹的娱乐看似繁华欢乐,但承载人们精神的心灵,甚至整个文化生态,都有可能在无度的娱乐中荒芜沙化。泰戈尔说:“当他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怕了他。”尼采也说,感到安全和愉悦的人,脸上会涌现出“精神的微笑”,那是对美好生活所藏匿的无数舒适感到惊讶的标志;相反,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大笑,恰恰是焦虑不安的表现。所以,呼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恢复一种有道德、有价值的社会生活,实在是“反三俗”的应有之义。

                                                 (摘自《解放日报》,作者封寿炎)

10.下列不属于中国“泛娱乐化”的成因的一项是(3分)                                      

      A.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的问题,正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的增加,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B.在“消费主义”浪潮下,人们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

      C.在“娱乐至死”的喧哗卢中,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受到挤压。

      D.两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由精英文化向人众文化转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并成为全球艺术发展的趋势,中国文化艺术深受影响。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娱乐只有在现代语境中,才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

      B.“泛娱乐化”既是对丁.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发展和丰富。

      C.现代人内心焦虑不安,只能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火笑,所以以“三俗”为代表的“泛娱乐化”能拥有广泛的市场。

      D.关丁“反三俗”的人讨论,其真正的价值意义在丁.n乎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2.结合文本,谈谈如何遏制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烧窑的用破碗

张晓风

    小时候,听人说“烧窑的用破碗”,蒙蒙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才知道世间竞真是如此,用破碗的,还不只是窑户哩!完美的瓷,我是看过的,宋瓷的雅拙安详,明瓷的华丽斗艳都是古今不再一见的绝色了,然而导游小姐常冷静地转过头来,说:

    “这样一件精品,一窑里也难得出一个啊,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打烂了!”

    大概因为是宫窑吧?所以惯于在美的要求上大胆越分,才敢如此狂妄的要求十全十美,才敢于和造化争功而不忌讳天谴。宫里的瓷器原来也是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我每对着冷冷的玻璃,眷那百分之百的无憾无瑕,不免微微惊怖起来,每一件精品背后,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啊!

    而民间的陶瓷不是如此的,民间的容器不是案头清供,它总有一定的用途。一只花色不匀称的碗,一把烧出了小疙瘩的酒壶都仍然有生存权,只因为能用。凡能用的就可以卖,凡能卖的就可以运到市场上去,每次窑门打开,一时间七手八脚,窑便忽然搬空了。窑大约是世上最懂得炎凉滋味的一位了,从极热闹极火炽到极寂寞极空无—成器的成器,成形的成形,剩下来的是陶匠和空窑,相对峙立,仿佛散戏后的戏子和舞台,彼此都疑幻疑真起来。    设想此时正在套车准备离去的陶瓷贩子忽然眼尖,叫了一声:“哎!老王呀,这只碗歪得厉害呀,你自己留下吧!拿去卖可怎么卖呀,除非找个歪嘴的买主!”

    那叫老王的陶匠接过碗来,果真是个歪碗哩!是拉坯的时候心里惦着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吗?还是进窑的时候小么儿在一边吵着要上学而失手碰撞了呢?反正是只无可挽回的坏碗了,没有买主的,留下来自己用吧!不用怎么办?难不成打破吗?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着一只歪碗的陶匠,面对着空空的冷窑,终于有了一点落实的证据一一具体而微温,仿佛昨日的烈焰仍未褪尽。

    在满窑成功完好的件头中,我是谁?我只愿意是那只瑕疵显然的歪碗啊!只因残陋,所以甘心守着故窑和故主,让每一个标价找到每一个买主,让每一种功能满足每一种市场,而我是眷眷然留下来的那一只,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成年后读梅尧臣写瓦匠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张俞写蚕妇的诗也类似: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原来世事多半如此吗?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注定只供外销吧?守着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如果这是一个瓦匠买不起瓦的世界,英雄豪杰或能鼎革造势,而我不能,我只愿是低低的茅檐,为那老瓦匠遮蔽一冬风雪。如果蚕妇无法拥有罗绮,我且去作一袭黯淡发白的老布衣,贴近她愤愤不平的心胸。至于那把一窑的碗盘都卖掉的陶匠,我便是他朝夕不舍的歪碗,或喂水,或饮粥,或注酒,或服药,我是他造次颠沛中的相依。他或者知道,或者并不知道,或者感激,或者因物我归——也并不甚感激,我却因而庄严端贵如同唐三藏大漠行脚时御赐的紫金盂。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花城出版社)

    []①作者写作此文时,台湾大批学子留学并定居海外。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由俗语“烧窑的用破碗”入题。作者对这一俗语起初是不理解,到后来有了深

        切的领悟。

       B.作者在旅游时为完美的瓷器所吸引,导游小姐的话让他知道精品得来之不易,感受

        到精品的极致的美。

       C.作者将陶匠和空窑比作散席后的戏子和舞台,形象地写出了窑搬空之后,陶匠内心

        的寂寞和失落感。

       D.作者在文中引用梅尧臣写瓦匠和张俞写蚕妇的诗,意在抨击世间的不公,表达对贫

        贱者的深切同情。

    E.作者运用了想象、对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通过平凡的生活情境表 达出对世事的

       感悟。

14.为什么说瑕疵显然的歪碗“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4分)

15.文章最后一段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自然之友”梁从诫

    尽管人们在提起梁从诫时,总是习惯性地加上“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的头衔,但他的种种行为却显得颇力“寒酸”。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用过的废纸上,事先剪成一小叠,做成“名片”。每次外出吃饭,即便是赶赴香槟酒晚宴,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勺子、筷子。他拒绝纸巾,只使用一方发黄的白手帕。

    梁从诫明白,环保主义者光做到“身体力行”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有策略去影响他人。然而,十几年中,人们常常看见梁从诫单薄而无奈的身影,在一个工业发展狂飙突进的国度中显得格格不入。他像一个孤独的老人,“可他依然坚持着,淡然而从容”。

    一名“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记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梁从诫经常在国家机关、大学和社会机构进行演讲。有一次,全场只有5名观众。他却笑着说:“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的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我就很欣慰了。”

    他甚至感召了一名在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摆摊的小伙子。这个染着金发,崇拜切-格瓦拉的年轻人,每天收摊时,总会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捡拾废弃的塑料袋。

    然而,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在许多场合,都是“不受欢迎的人”。一段时间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梁从诫,总是这样一个老头:执拗、脾气火暴,不撞南墙不回头。

1999年,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世界工厂’实际上只是‘世界厨房’。用我们的原料做好饭菜,端上国际大餐桌,给我们剩下一堆鸡乇蒜皮烂骨头,还有烟熏火燎的污染!”    2001年,在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对话会上,他因为河床干涸的缘由,与一位北京市领导争执得面红耳赤。他当面斥责:“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以至于这位官员气得拂袖而去。   

然而与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梁从诫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挫败感。“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他私下不止一 次跟友人感叹。

    有感于败多胜少,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梁从诫曾把环保比作“一场难以打赢的战争”。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屡败屡战。他说:“不能因为赢不了就不打,就像你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好好活了。”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自然之友”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次,在全国人大有关环境立法的会议上,作为唯一一家被邀请的NGO(非政府组织),邀请信的抬头写鲍是“自然 之友”,而不是“梁从诫”。

    有人评价,很大程度上,梁从诫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然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其实,梁从诫十分抗拒贴上“名门之后”的标签。每有学校请他演讲,打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的横幅,立即都会被他拿下。他跟人解释:“我都70多岁了,每次一介绍,我还是别人的儿子,甚至孙子,我不喜欢。”

我们祖孙三代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一次专访中,梁从诫认真地说,“梁家三代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只能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摘自201 0113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周凯莉)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梁从诫身体力行做环保,他的种种颇为“寒酸”的生活细节与他“名门之后”的身份很不相称。

      B.面对全场只有5名观众的窘境,梁从诫没有气馁,依然坚持演讲,努力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

      C.温文尔雅的梁从诫骨子里有一股倔脾气,这使他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四处碰蹙,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D.梁从诫十分抗拒“名门之后”的标签,他不愿意自己到老了还不被世人看重,还活    在祖父、父母的影子里。

      E.文章重在表现梁从诫在环保事业方面所做的努力,丰富的事例和精彩的话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14.文中说全国人人会议的邀请信上抬头写的是“自然之友”,而不是“梁从诫”,这意味着  什么?(4分)

15.这篇人物通讯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合理。(3分)

诗人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为,每一汪水塘都有海洋的气息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同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彖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上海“11·15”火灾“头七”这天,10万上海人自发用鲜花铺满了胶州路教师公寓外的街道。不少市民为祭奠者免费提供鲜花,代外地网友献花。

    江苏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8 3岁老人张忠泉,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0万元巨款捐给慈善机构,而他自己每天的伙食费不过2元。

    东莞富豪刘柏权与儿子及直升飞机教练,见到两名劫匪骑摩托车抢劫路人。他们出动保时捷跑车、私人直升飞机、游艇全面围堵,将劫匪擒获。

    对以上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亦余心之所善兮 2)足以极视听之娱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幽咽泉流冰下难(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C(阴:暗中)

3A(②说的是贾诩的名望,⑤⑥是问接表现)

4B(曹操撤军,因“国内有故”,而非因兵败)

5.(1)要是不成功,那么再逃跑也不迟。(“若”“济”“后”各1分,译文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李催等因为这次功劳想让贾诩做侯,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以”“侯”“固”各1分,译文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贾诩字文和,是武成姑臧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了解他,只有汉阳阎忠认为他是一个特异的人才,说贾诩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才。

    董卓进入洛阳,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担任平津都尉,后来又升为讨虏校尉。董卓被打败后,众人都很害怕,当时校尉李催、郭汜、张济等想解散军队,抄小路回到家乡。贾诩说:“我听说长安城中正商议想要把凉州人都杀光,如果各位将领丢下部队单独行动,就是个亭长也能捆住你们。倒不如带领部队往西去,在所到的地方招募士兵,来玫打长安,替董公报仇,要是幸运的话事情成功了,我们就可以遵奉国家的命令去征讨天下的叛贼,要是不成功的话,那么再逃跑也不迟。”大家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李催于是往西攻打长安。后来贾诩担任左冯翊,李健等因为这次功劳想封他做侯,贾诩坚决推辞不接受。于是改任命贾诩做尚书,主管选举贤才,任内匡正、助益的事情很多,李侄等跟他亲近但是又害怕他。这时候将军段煨驻守在华阴,他和贾诩是同郡人,贾诩就离开了李佐归顺了段煨。贾诩向来名声很好,为段煨的士兵所仰慕。段煨内心害怕贾诩夺去自己的权势,但表面上对待贾诩礼节很周到,贾诩愈感到不安。

    张绣驻守在南阳时,贾诩暗中和张绣勾结,张绣派人迎接贾诩。贾诩劝说张绣和刘表联合。太祖接连攻打张绣,有一天早上他带兵撤退,张绣亲自带着士兵追击他。贾诩对张绣说:“您一定不可追击他,要是追的话肯定会失败的。”张绣不听贾诩的话,出兵和曹操交战,结果大败回来。贾诩对张绣说:“现在快速去追击曹操,再战一场的话肯定能取得胜利。”张绣道歉说:“我没有听您的话才到了现在这个局面。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什么还要去追击他呢?”贾诩说:“用兵的形势有了变化,马上去追击他肯定是有利的。”张绣相信了他,于是收袷散乱的部下去追击曹操,和曹操大打了一仗,果然获胜回来。他问贾诩:“我用精兵追击曹 操撤退的军队,您却说我肯定会失败的:等我撤回来用打了败仗的士兵去追击曹操打了胜仗的军队,您却说一定会取胜。一切都像您说的那样,为什么这些违反常理的事情却全部得到了验证呢?”贾诩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将军您虽然很擅长用兵打仗,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曾军虽然刚刚撤退,曹操肯定会亲自断后的;追击的军队虽然很精锐,但是将领既然不如 人家,他们的士兵也很精锐,所以知道您会失败的。曹操在进攻将军时没有什么失误.尚未倾尽全力却撤退了,肯定是国内发生了变故;而且他们已经打败了您,一定会轻装快运前进,即使留下将领来断后,这些将领虽然勇猛,也不是将军您的对手,所以虽然用打过败仗的士兵还是能够取得胜利的。”张绣于是很佩服。这以后,太祖在官渡抵抗袁绍,贾诩说:“不如归顺曹操吧!”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带领部队归顺了太祖。太祖看到他们来归降心里非常高兴,上表推荐贾诩为执金吾,封为都亭侯,后来又升为冀州牧。

    文帝继承了皇位,任命贾诩担任太尉,并进爵为魏寿乡侯。贾诩在七十七岁时去逝。他的谥号是肃侯。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①“柳”是春的象征,而“柳丝袅娜”无力摇摆,说明已经是暮春时节了。②折柳送别乃古代习俗,柳丝有暗 示离别之意。③柳丝袅娜无力下垂,正表现出女主人公因思君而慵懒失意的样子。(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2)①反衬(说“衬托”亦可),罗帷垂彩,翡犟斑斓,反衬女主人公的孤寂。②拟人(说“移情”亦可),写香烛流泪,其实是表现女主人公的悲伤之情。③借景抒情,花落鸟啼的暮春景象加重了女主人公的哀伤。(说出其中一种艺术手法即可: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B EB项:①不是《新青年》,而是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②觉民听了这句话后并没有激起热情,而是态度温和平静,认为做事不能激进。E项:①“莫斯科”应为“彼得堡”;②“首席枢密官急着要去见他的瑞士情人,副枢密官纵情声色而没来得及阅读卷宗”,是法院初审马斯洛娃案时庭长、副检察官的所为。上诉到枢密院被驳回的原因是,首席枢密官和“为这个妓女惹出这样一场麻烦,再加上为她辩护的名律师和涅赫柳多夫本人都到枢密院来出庭,在他看来是可恶之至”的另一位枢密官都反对撤销原判。)

8.(1)香菱拜黛玉为师,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并有所感悟;然后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创作咏月诗。(2分)香菱作诗时非常专注,但她写的第一首诗措辞不雅,第二首诗过于穿凿:(2分)最后,她在梦中得到一首新巧有意趣的好诗。(1分)

  2)一个小女孩用糖把小山羊领到屋角里,解下挂在它脖子上的小荷包,倒幽里面的一组字母。(2分)小山羊熟练地用金爪子把字母排成“弗比斯”这个词,泄露了爱斯梅拉达心中 的秘密。(2分)原来,爱斯梅拉达爱慕弗比斯,训练小山羊排出他的名字。(1分)

9.(1B(对“不忍”“不为”的理解有误)

  2)说话要得体适当。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注意说话的时机,以免失掉友人(错失人才)或说错话:也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注意说话是否符合“义”,不得存有试探取利等不良动机。

    【参考译文】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那么无论到哪里,(言行)都是符合的了。士人,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

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友人(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说,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掉友人(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C(是“泛娱乐化”的结果,不是成因。)

11DA.娱乐只有在前现代语境中,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中都不 是。B.前后矛盾。C.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12.①引导文艺创作多关注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②抵制西方“泛娱乐化”思想影响:③倡导多创作思想深刻、品格高尚、反映主流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每点1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 5分)

13B D((B项“感受到精品的极致的美”有误,作者感受到的是“每一件精品背后,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D项“意在抨击世间的不公”有误,联系下文“原己世事……憨愚老实的儿子”可知。)

14.答案要点:①歪碗残陋,在世人眼中它毫无价值,不值得标价;②但它甘守着故窑口故主,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因而在故主的心中成为无价之宝。(每点2分)

15.答案要点:①甘守故土,与故土贫贱相依。②甘于平凡,默默奉献。③对贫贱者怀悲悯情怀。④保持作为平凡者的尊严。(应结合文本,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3CDC项“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有误,从上文的“在许多场合”和下文的“外界给的高度评价”可知。D项“他不愿意自己到老了还不被世人看重”有误,联系该段内容可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家族名望来促进“自然之友”的发展。)

14.答案要点:①说明“自然之友”发展壮大并开始受到重视:②表明“自然之友”的邀请并不是因为创办者梁从诫的“名门之后”身份。(每点2分)

15.答案要点:①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说明了“自然之友”的存在价值,本文对推行环保有促进作用。②梁从诫的淡泊名利、执着、正直、不畏权势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等可贵品质对世人有着感召力。(应结合文本,每点3分)(只妥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示例一:每一棵绿树都有森林的苍翠,每一片白云都有天空的回忆。

示例二:每一片花瓣都有百花的芳香,每一个雨滴都有云朵的味道。

示例三:每一颗砂砾都有大地的性格,每一颗星星都有宇宙的奥秘。

(写一句只能得1分)

17.(1 0分)

  1)示例一:传统文化经典遭“肢解”

    示例二:湖北、山东在中小学中推行经过删IJ的国学读本。

    (意思对即可)

  2

    示例一: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全都是精华,传统国学中有不少内容带有局限性,它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时代环境和作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已经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对中小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如果不加以甄别删除,会使得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岗,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

    示例二:传统经典经历时间的淘洗,不可删节。《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经典文本,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历百千年而不衰,并不是某种权力意志强行钦定的结果,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无数父母、孩子和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这说明经典文本是公认的传统文化精华。删改经典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示例三:删节传统经典是无知的行为。“肢解”《三字经》等经典文本的行为,既是一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也是一种不尊重教育规律的无知行为。将几句所谓“过时”或富有争议的句子予以剔除,这似乎是在给学生提供一种“标准答案”,实际上是对学生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行侵夺。禁止全文推荐阅读这些经典文本,不仅是在小题大做、杷人忧天,而且暴露了一些教育部门的文化虚弱症。几个句子就把一些人吓坏了,这也显得太不自信了吧!   

示例四:删节传统经典,违背了教育的职责。推行删节版经典,看似是为了学生,让学生不受经典某些部分的负面影响而变坏,看似是只选择优良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殊不知,这其实是欺骗学生,是在推卸应有的教育责任。教育的责任并不在于删节,而在于给出真相,在于告诉学生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给学生以全面的知识。如此,学生才有“抵抗力”,才会从容面对社会现实,而不拘泥于经典。

    示例五:教育者无权删节传统经典。有选择性的阅读固然没错,但这种选择权应当掌握

在学生手里,或者至少在这种取舍过程中学生要有发言权。学生有选择阅读原著的权利,教育部门不应当无视学生的这种权利。更何况,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按照教育部门的这些做法,估计《红楼梦》早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了。

    示例六:盟传统经典应多一点包容。正如人要多吃五谷杂粮,所需营养才会均衡,身体才会健壮一样,人在精神食粮的摄取上也应该丰富多元,不可因噎废食。西哲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阅读的丰富多元即是一种幸福。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真实多元的阅读世界。与其“肢解”一些经典文本,还不如给学生多一点选择的空间。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五、写作(70分)

18.参照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厦门市2011 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 - willia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 语 文试 题 2011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单科质量检查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 福建省东山二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2010、12、28)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1 福建省三明市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2011年福建省泉州五中2011届高三5月模拟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 11福建省三明市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 2011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2006年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非课改区) 于伟国当选福建省厦门市市委书记 2010年秋学期五年(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201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安溪梧桐中学2011届高三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福建省东山二中2010届高三质量检测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