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逐日正邪谁判下载: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单科质量检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8:50
  

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单科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审题:金 中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

1默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抱布贸丝。(《诗经·氓》)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⑶飞湍瀑流争喧豗,            。其险也如此,                        !(李白《蜀道难》)

⑷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楼昨夜又东风,                    。(《虞美人》)

⑹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⑺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⑻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文言文(15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4题(15分)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道而不务学。渤海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注】①籥:古代管乐,形近笛。②没:潜泳。③既:尽。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而眇者不识日         眇:眼瞎
B. 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揣:抓、摸
C. 君子学以致其道         致:说出
D. 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随便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盲人无法亲见“日”,只能借助别人说法来间接“识日”,认识容易不符合实际。

B.人们不能正确认识“道”,因为“道”不可见,人们在“道”面前犹如“眇者”。

C.“道”不可刻意追求,但可以自然得知,关键就是要长期在实践中学习、领悟。

D.作者从具体的“眇者识日”起笔,引出抽象的 “求道”,论证严密,言语干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4分)
⑵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5分)

古代诗歌(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⑴本诗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3分)

⑵本诗意境“静谧而不死寂”,请作简要说明。(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16分)

文学名著(10分)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庞统形容古怪,虽有满腹才学,投奔孙权、曹操,都不受重用,最后,他在周瑜的介绍下投奔了刘备,拜为副军师。                                                       

B.为了笼络关羽,曹操特意取异锦作战袍赐予关羽,可是,关羽将新袍穿在里面,旧袍穿在外面,以示不忘刘备旧恩。

C.紫鹃假说林姑娘明年回苏州,宝玉听了就呆傻了。袭人来询问究竟,黛玉闻知便“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

D.晚饭后,黛玉来怡红院,却吃了袭人的闭门羹,后来又亲眼看到宝玉带人送湘云出来,误会加深,第二天含泪葬花。                                                  

E.芒种节到了,宝钗被一双玉色大蝴蝶引得到滴翠亭,无意中听到坠儿和红玉谈着私密,便假装寻找黛玉,掩饰过去。

 

7.简答题(任何一题,100字左右,答题卷上必须选写小题序号)(5分)

⑴简述“败走华容道”的故事。

⑵简述“醉卧怡红院”的故事。

第(  )题

答:

㈡文化经典(6分)

8.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和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⑴下列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B.孟子列举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事例,喻劝君王要善于“以时”养民。

C.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重在使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只要做到这点,君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D.孟子提出了他的施政理想:“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⑵从上面两则选段来看,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 (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文学何为

韩少功

经常遇到有人提问:文学有什么用?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让我成为股市大户、炒楼金主以及豪华会所里的VIP吗?

我得遗憾地告诉他们:不能。

这意思是说除了极少数畅销书,文学自古就是微利甚至无利的事业。而那些畅销书的大部分,作为文字的快餐乃至泡沫,又与文学没有多大关系。街头书摊上红红绿绿的色情、凶杀、黑幕……一次次能把读者的钱掏出来,但不会有人太把它们当回事吧?

不过,岂止文学利薄,不赚钱的事情其实还很多。下棋和钓鱼赚钱吗?听音乐和逛山水赚钱吗?情投意合的朋友谈心赚钱吗?泪流满面的亲人思念赚钱吗?少年幻想与老人怀旧赚钱吗?走进教堂时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赚钱吗?做完义工后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赚钱吗?大喊大叫奋不顾身地热爱偶像赚钱吗?这些事非但不赚钱,可能还费钱,费大钱。但如果没有这一切,生活是否会少了点什么?会不会有些单调和空洞?

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是有文化的和有精神的,在于人总是追求一种有情有义的生活。换句话说,人没有特别的了不起,其嗅觉比不上狗,视觉比不上鸟,听觉比不上蝙蝠,搏杀能力比不上虎豹,但要命的是人这种直立动物往往比其它动物更贪婪。一条狗肯定想不明白,为何有些人买下一套房子还想圈占十套,有了十双鞋还去囤积一千双,发情频率也远超过生殖的必需。想想看,这样一种最无能又最贪婪的动物,如果失去了文明,失去了文明所承载的情与义,会成为什么样子?是不是连一条狗都有理由耻与为伍?

人以情义为立身之本,使人类社会几千年以来一直有文学的血脉在流淌。在没有版税、稿酬、奖金、电视采访、委员头衔乃至出版业的漫长岁月,不过是仅仅依靠口耳相传和手书传抄,文学也一直能生生不息蔚为大观。这样的文学不赚钱,起码赚不出什么李嘉诚和比尔盖茨,却让赚到钱或没赚到钱的人都活得更有意义也更有意思,因此它不是一种谋生之术,而是一种心灵之学;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修养。

只要人类还存续,只要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线,文学就肯定广有作为和大有作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满足于动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恶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软的一角,忍不住会在金钱之外寻找点什么。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呼吸从容、目光清澈、神情舒展、容貌亲切的瞬间,在心灵与心灵相互靠近之际,永恒的文学就悄悄到场了。人类的文学宝库中所蕴藏的感动与美妙,就会成为出现在眼前的新生之门。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日20 版,有删改)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文学自古就是微利甚至无利的事业,因此,能一次次把读者的钱掏出来的畅销书不能算是一种文学。

B.社会上一些人,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对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

C.本文思想清晰,文笔流畅,善于运用比喻、反问、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D.人类所特有文化、精神、文明、情义等人性之美,使人类超越了其他动物,成为万物的灵长。

E.除了文学,世上还有许多不赚钱的事,这些事都与文学一样,肩负着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使命,虽然不赚钱,但都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10.根据全文,概括一下文学几千年“一直能生生不息蔚为大观”原因(4分)。

11.根据全文,解释一下“人类的文学宝库中所蕴藏的感动与美妙,就会成为出现在眼前的新生之门”这句话的含义(3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郭木匠

斧子是个能人,从小就是。

斧子是家中老大,下面一溜弟弟妹妹八个,他只能在十岁那年退学。斧子看看家中里里外外没件像样的家什,就想跟着绝户五爷学打草鞋。五爷不想把吃饭的手艺让出去,冷个脸不说话。斧子去清水河的冰上撬开一个洞,蹲在那里等。等来两条鲤鱼,每条一斤多重,晚上提到五爷家。五爷尿盆还没拿进来,斧子将鱼放进水缸里,返回身去茅厕里拿尿盆,放到五爷炕脚。五爷说,小子,明晚来,跟我学打草鞋!

两个月后,斧子草鞋打的像模像样。拿到集市去卖,都来买。小孩子的草鞋上都染几线红,呈燕子状或小狗小猫样,讨人稀罕。五爷说,这斧子,人精!

斧子用草鞋钱给娘买针头线脑,给爹买烟叶。每次买烟叶,也都有五爷一份。

斧子十五岁,清水镇回来了外出十年靠手艺挣钱的杨木匠,嫁姑娘娶媳妇的人家请了去,好酒好烟好饭食招待,还要看杨木匠脸色。斧子要拜杨木匠做师傅,顶着大雪在杨家门口跪了一天。杨木匠怕招人骂,只得应下。

杨木匠多了徒弟,日子更滋润。饭有人做,衣有人洗,尿盆有人倒,烟叶有人买。他爱吃小鲫鱼,小徒弟也能去清水河里捉,不让他断顿。只一件,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斧子总舍不得丢,花番心思用上。背着主家看不见,杨木匠骂过打过,不管用,只好随他。

斧子十八岁,三年师满,不愿走,瞅着杨木匠手边的画笔。杨木匠说:“咋了,这个也学?猫教老虎还要留一手,我还指望这手艺吃饭呢。”杨木匠送走这个倔头倔脑的徒弟,虽然没人侍候了,却也好像松了一口气。谁知一年以后,竟少有人来请自己做家具。一晚,杨木匠坐在院子里喝闷茶,听街上人跟斧子打招呼:

“郭木匠,打的家具真结实,姑娘婆家都说好!”

“郭木匠,明年我外甥结婚,让我先告诉一声,到时候请你。别忘了啊!”

斧子就答:“结婚的家具我可不敢打,我不会描金花,还是让你外甥请我师父吧。”

那人说:“金花好看是好看,咱怕用不起。小家小户,省着过呀。”

徒弟抢了师傅的饭碗,杨木匠骂一声“白眼狼”,恨恨一跺脚,喝个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刚在院里梧桐树下泡壶茶,院门吱呀一声,斧子提着两盒精致的月饼进来。见杨木匠坐木凳上慢条斯理地喝茶不理他,也不难为情,将月饼轻轻放石桌上,双膝跪地,磕两个头:“给师傅请安了。”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布包,“秋了,怕老寒腿整治师父,给您买了条狗皮护膝,裹着膝盖少受罪。”见杨木匠不说话,放下东西,走人。

那日杨木匠去姑娘家,见姑娘家新做了时兴的衣柜,还没有上清漆。正要开口骂,姑娘看出了颜色,赶紧说:“爹,我本来要请你打衣柜,师兄怕累着你,抽空给我打了。这不,您说的木料,他除给我打个衣柜,还多打出一个饭桌。就是差您的金花,师兄说这活儿他做不来,等您给描上呢。”

杨木匠左瞅瞅,右看看,心里叹一声,这小子,比自己打得精致结实,还省木料。那心里的火气,不觉慢慢消了。

后来,乡里乡亲拿着木料都来杨木匠家。杨木匠和斧子已将西厢房腾出,成了专门加工家具的地儿。斧子做大头,杨木匠只打墨线,量尺寸,再将打好的家具描几枝淡雅的金花。工钱呢,五五开。有人替斧子不平,做的活儿多,凭啥拿钱一样多?斧子笑笑说,我师父那笔金花,让家具有了精气神儿,我描不来。

杨木匠六十大寿那天,喝醉了。到底是老了,这一醉竟得了偏瘫,半年后才歪歪斜斜拄着拐杖站起来。走到西厢,斧子正在棺材上描金花,还剩最后一笔。斧子见师父进来,吃一惊,讷讷站一边不说话。

“斧子,啥时候学会的?”

“……跟着您老学徒的时候会的。”

“咋一直没描呢?”

“怕您老生气呢。”

“咋这就不怕我生气了呢?”

“五爷要咽气了,想要描金花的棺材。”

杨木匠脸色就缓和下来,从斧子手中接过笔,把最后一笔填上。

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

         (选自《百花园》2009年第11期上,作者郭凯冰,略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斧子因生活所迫,打鲤鱼端尿盆,终于拜五爷为师,学到打草鞋的手艺。艺成之后,又因为草鞋生意不好而转投杨木匠学艺。

B. 斧子学艺时,总是把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花番心思用上,最终炼就了一手比师傅用料更省,家具却精致结实的好手艺。

C. 对于斧子抢了自己的生意的事,杨木匠一开始很不高兴,后来看在斧子白给自已女儿打了一套家具的份上,终于原谅了他。

D. 斧子是一位普通的木匠,他身上有着许多农民式的纯朴品性,如孝顺师长、心地善良、勇担责任、精明能干等。

E. 本篇小说小巧精致、情节紧凑。具有叙事干净利落,写人形神俱佳,语言长短有致的突出特点。

13.小说开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斧子拜五爷为师”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14.请结合小说情节、主题,探究一下作者以“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为结局的用意。(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周空空——“东方卓别林”

王熙章

  20年代,在最早的中国银幕上出现了一颗滑稽明星,以他卓越的表演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为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这就是扬名海内、被人誉为“东方卓别林”的周空空。

周空空(原名大鹏),生于1887年,重庆市长寿县人。祖父周泽玉,清时宦游省外,曾作过某“皇亲”的老师。晚年告老还乡,主持过长寿风山书院。空空父辈昆仲甚多,父名周仲玉,是一个能读父书的宦门公子。母亲韩氏,也是名门闺秀,幼娴诗书,颇具学识,早年创办长寿女子学堂,曾任第一任校长,在当时长寿女界中,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空空幼年从塾师读书,生性聪颖,天资过人,尤其爱好各种艺术,能写善画,于音乐、表演尤其擅长。  

在周空空那个书香门第里面,他是兄弟姐妹五人中最聪明的一个。父母一心指望他能够发奋读书,求学上进,他日能绍接书香,光耀门楣。谁知他专门喜好吹、打、弹、唱,不务“正业”。因此,父亲多次严加责斥,周空空只好离开了家,只身到了重庆。

  游子离家,如失群孤雁,难免不有凄凉之感;同时想到骨肉亲人对自己如此寡情,使他对世态人情,也就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他到重庆后,为了谋生,正式下海唱川戏,更名“空空”。约在1922年,空空辞去戏班,个人买棹东下,破夔门,出三峡,几经辗转,到了上海。

  空空来到这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床头金尽,又不能不考虑生活出路。当时有个日本人,名叫松村,很欣赏他的口书和指画,曾资助旅费,帮他去过日本,从日本回国后,就在上海永安公司屋顶花园唱独脚戏兼演杂耍,他演独脚戏能一个人自打、自拉、自唱,左脚击钵,右脚踏楼板击鼓,双手拉胡琴;另以右腋挟槌击锣,自己演唱。节目内容经常变换,都是自己晚上在旅馆,冥思苦索编出来的。他演杂耍会唱猴戏,赤脚、短裤,上身着红褂衣,模仿猴儿开箱、关箱、翻筋斗。持小铜锣向观众要钱等动作,挤眉弄眼,惟妙惟肖,活像一只小小的狲猴。他学猴儿翻筋斗的动作特别精彩,每翻一次,观众必不断高呼“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在永安公司演出,每日午、夜两场。不久,声名大噪,上海很多人都知道永安公司有个周空空。

  出名后,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老板张石川把他看中了。1924年,空空被拉进明星公司拍电影。先后主演过《济公活佛》、《盘丝洞》、《孔雀东南飞》、《乾隆游江南》、《唐明皇游地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十多部影片。从此,蜚声影坛,成为全国闻名的滑稽电影明星,被人称为“东方卓别林”。

  周空空艺术上达到成熟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末期,由于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局限,使他在艺术上也难免带有资产阶级商品艺术的形式主义痕迹,掺杂一些低级、庸俗的表演。但另一方面,因他早期曾受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兼之他亲身经历了家庭、社会的诸多折磨,又使他的表演艺术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吸取一些养分,基本上符合现实主义,这是他有别于早期电影界那些单纯依靠噱头迎合小市民阶层的一般滑稽演员的最大不同点。他自编、自演的一些新戏,大多是愤世嫉俗之作,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现象予以无情鞭挞,从而能够痛切时弊,于笑声中见辛辣,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他在重庆编演了一出新戏名叫《屠杀赵尔丰》。借古讽今,矛头所向,直指当时四川大军阀刘湘(当时任四川督办)。因此刘湘派人要暗杀他。所幸他相识的刘部师长范绍增、陈兰亭二人(陈也是川剧“玩友”),一面每天派十支短枪保护他;一面在刘湘面前竭力斡旋,事情才算罢休。空空在重庆呆不住了,只好把剧团迁到合川。

空空体态修长,生性诙谐,一举一动都带滑稽感,在任何场合往往都能笑语惊四座,且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能即兴编演唱词,号称“东方卓别林”,并非过美之辞。

(选自2009.12.10《人民政协报》,有删改)

 

【注】①卓别林:英国电影喜剧演员,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表演艺术精湛,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12.下列对传记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周空空的祖父、父母学识渊博,都是以读书博得功名的人,他们从自身的阶级立场出发,认为周空空的学艺是辱没门风,所以加以强烈反对。

B.周空空离开家庭之后,先后唱过川戏、独脚戏,演过杂耍,最后到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滑稽电影,其成名经历也是一波三折。

C.成名的周空空到上海后,床头金尽,迫于生计,只好降低身份唱猴戏,讨好观众,故意装扮成猴子,模仿猴儿开箱、关箱、翻筋斗,持小铜锣向观众要钱等动作。

D.周空空自编、自演的一些新戏,大多是愤世嫉俗之作,这种现实主义风格,既使他受到了一些迫害,也使他超越了一般滑稽演员。

    E.本文选取了周空空的家世、成名经历、艺术追求等材料,多角度地介绍周空空的艺术人生,真实表现了一代滑稽明星的丰满形象。

13.开头用大量篇幅介绍周空空的祖父、父母,有何作用?

14.请结合文本探究一下,周空空成长为“东方卓别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语言运用(7分)

1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并作答。

据报道,如今不少知名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招聘的学历门槛,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佳能(中国)公司总裁透露,今年公司将面向更广泛的应聘者,包括大专、中专、中技学生,他们只要有奋进的愿望和努力的行动,能够积极沟通,就会受到公司的欢迎。这种做法并非特例。某大型银行在招聘时学历要求为大专。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己经开始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注意到,大专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高,同时更珍惜现有职位。诺华制药公司总监也明确表态,只要应聘者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经验等综合竞争力达到要求,不会限制其学历。

⑴一句话概述主要内容(2分)

⑵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事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简评。(5分)

六、作文

16.请以“创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书写规范。

 

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默写(9分)

⑴氓之蚩蚩

⑵制芰荷以为衣兮

⑶砯崖转石万壑雷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⑷气吞万里如虎

⑸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⑹善假于物也

⑺官盛则近谀

⑻用之如泥沙

2.C(致:得到,知晓)(3分)

3.B (原文说“道可致”,此选项肢表述近于“不可知论”,误解文意)(3分)

4.⑴不去强求它,(它)自然而然来到,(我)以为这就是“致”吧!

(大意1分,“莫之求”句式1分,“斯”1分,“也欤”1分)

⑵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会潜水的人请教,求学得他潜水的方法,照着他的话到河里试游,没有能不淹死的。

(大意2分,“北方之勇者”句式1分,“所以”1分,“以”1分)

5.(1)首句中的“夕”从时间上直接扣诗题中“晚”(1分);第二句中的“昏”与“数点”写模糊不清傍晚景物,(1分),第四句中樵渔归家是写傍晚人物(1分),从内容上扣诗题中“晚景”。

(2)本诗创造的薄暮村野的意境静谧而不冷寂。(1分)因为“花”在“落”,“鸦”在“飞”,“渔樵”在“归”,三个动词,富有生机(原因分析2分)。

6.AD(A庞统没有投过曹操,介绍他投刘备的是鲁肃。D 应是吃了“晴雯”的闭门羹,宝玉送的人应是“宝钗”而不是“史湘云”)(5分)

7.⑴赤壁之战后曹军溃败,曹操带着余兵逃跑。途中有两条路可回营,曹操选择了有人烟的华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已在此设下关羽埋伏。曹军早已人困马乏,而关羽念在过去受恩于曹操,犹豫再三,不顾军令状,放走了曹操。(5分)

⑵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受到贾母热情接待。席间,因吃酒过多,又加食物油腻而腹泻,上完茅厕回来,因酒醉而认不得回路,误入怡红院,倒在宝玉的床上呼呼大睡。袭人找来时,听得鼾声如雷,闻得整屋子酒味,赶忙带她出去。(5分)

8.(1)C(“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仅达到治国的第一步——“富民”)(3分)

(2)先富后教,以德治国(答一点2分,答两点3分)。

9. AE(A 强加因果,畅销书是因为其没有表现人性、文化、文明等才不被人们列入文学的行列的;E “肩负着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使命”错,文中罗列的不赚钱的事,主要特征是“富有人性”,而非“促进文明”;“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在原文中也没有对应信息。)(5分)

10.①人是有文化、有精神的,总是要追求一种有情有义的生活(人以情义为立身之本);②而文学是一种心灵之学,是一种修养,能使人活得更有意义也更有意思。所以文学总是能生生不息蔚为大观。(从人与文学两个角度作答,大意对即可)(4分)

11.优秀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情义等,会唤醒读者的人性,进而引导人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大意对即可)(3分)

【文学类】

12. AC(A项 ,“因为草鞋生意不好”在原文中缺少依据;C项,杨木匠不是因为斧子白给自已女儿打家具才原谅的,而应是因为斧子的技术青出蓝而胜于蓝。)(5分)

13.①内容上,表现了斧子的坚韧、精明能干、孝顺师长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斧子拜杨木匠为师作了必要的铺垫;并呼应了后文“斧子为五爷棺材描金花”的描写。(4分)

14.①这一结局呼应了前文关于斧子“不会描金花”的描写,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合理。②这一结局更能突出地表现斧子心胸宽广的性格,斧子学徒时就已学会描金花,却担心抢了杨木匠的生意而迟迟不愿在他人面前展现。③这一结局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想见师徒和谐、社会和谐的那一幕。(答题时,可从其中某一角度着眼,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6分)

【实用类】

12.AC(A项,“祖父、父母都是学识渊博、以读书搏得功名的人”在原文中没有相应信息。C项,“他只好降低身份唱猴戏,并且为了讨好观众,故意装扮成猴子”错,周空空当时还没名气,说不上“唱猴戏”是降低身份,也不是为讨好观众才扮成猴子,“唱猴戏”一事主要是为了体现了周的艺术才华。)(5分)

13.①说明周空空出身书香门第,为周空空的文艺才华提供家庭渊源,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②为下文写周空空不容于家庭,被迫离家作铺垫,从侧面表现了周空空对表演的痴迷和叛逆的个性。(4分)

14.周空空成长为“东方卓别林”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①周空空本身的表演天赋和文艺才华,可从其童年、上海成名等经历得到印证;②周空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家庭背景造就了他,可从其家世和旧中国电影发展现状得到印证;③周空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喜剧现实主义精神的追求,使他超越了一般滑稽演员,可从其创作得到印证。(可从其中某一角度着眼,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6分)

(1)一句话概述主要内容:

不少知名企业在放松(或降低、调整)招聘的学历要求,不拘一格招揽人才。

(2)请你就此事进行简要评说。

①从公司选人角度看,公司选材“任人唯能”(任人唯贤),不以学历高低为标准,这种转变值得称道。

②从人的自身发展角度看,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施展的空间,不必因学历低而自卑。

③从社会角度看,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有利于人尽其才,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

④从学校角度看,企业量才录用,有利于学校克服教育积弊,培养能力型人才。

   (任选两个角度,各3分。表述流畅、完整1分。)

【参考译文】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摸到了管乐器籥,又认以为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而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这是由于瞎子从未见过太阳而只是听人说说的缘故。
  抽象的道理比起太阳来要难见得多了,而普通人尚未明白它,也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两样。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更形象。从铜盘到钟,从蜡烛到籥,一个譬喻接着一个譬喻地形容变化,这还有尽头吗?所以世上讲道的人,有的是就其看到的来解释道,有的是没有见过道而主观猜想它,这两者全都是求道的弊病。

然而道是永远不可求得的吗?我说:“道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而不可以强求的。”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子说:“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自投罗网,而不陷入敌人的圈套。”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而得到道。”不去强求而自然而然得到,这就是致的意思吧!
  南方多善于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他们七岁就能趟着水走,十岁就会游泳,十五岁就会潜水了。那潜水的人难道是随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规律。天天与水打交道,那么十五岁就可以熟悉水性。从小不接触江河湖水的人,即使过了三十岁,连看到舟船也会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了怎样潜水的方法,照着潜水人的讲解而到河里去试着游水,却没有一个不遭没顶之灾的。所以凡是想不学习而一心求道的,其实都像北方人学潜水一样。
  过去国家以诗赋考试录取士人,士人所学繁杂而不崇尚儒道;现在用经义考试录取士人,士人明白要追求儒道却不肯专心学习。渤海人吴彦律,是位立志勤学的人,将去礼部应试,我写了《日喻》以勉励他。

 

苏轼《日喻》原文与译文

原文

译文

生而眇miǎ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 ,以为日也。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yuè,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è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