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的区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1-20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02:5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一卷

 

这一次有本馆同修们祈请,在这个道场,这是第三次讲解《无量寿经》。这一个道场,重复讲三遍,会不会嫌太多呢?老同修可以体会到,虽然同样一部经,每一次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都有不同的启示。更难得的是新同修,过去没有听过这一部经,或者是虽然听过,没有能够完整的听到,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缘。古德当中有道绰大师,他老人家曾经一生讲《弥陀经》两百多遍。古大德教导我们,专修专弘。佛法跟世间法不相同,世法的教学,教科书一个老师年年教这一门功课,他只要有一份资料,就够用了。佛法为什么跟他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修行、体证的功夫不相同。我们修行境界年年不一样,月月不一样,因此同样一部经典里面,我们所领略的广狭深度自然不相同。即使一部经,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其深广确确实实无有穷尽。我们道场老同修,有不少能体会到这一层次。今天第三次宣讲,我们还是要从头开始,也就是先把大经概要的部分为同修们说明。在未讲经文之前,先对于本经内容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这样可以提高我们修学研究的兴趣,也能掌握到全经的纲要。这个笔记是早年写的,我们还用这个本子。讲法跟过去自然不相同了。

第一段讲述因缘,首先要跟诸位说明的,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是最精彩,最殊胜的一部分。大家都晓得,在大乘佛法里面,《华严》是第一经,是根本法轮。《华严》所说的,就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也叫做莲华藏世界。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也叫莲华世界。由此可知,这部经跟《华严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过去,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八十卷华严经》叫大本,《无量寿经》呢,中本。那当然还有小本,小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这三部经其实是一部,只是一个说得简略,一个说得详细。经典文字有广略不同,其中内容并没有差异,内容完全相同。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这是《华严经》最精彩的一部分。《华严》能在一生圆满,就是普贤菩萨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这才圆满了。本经自始至终完全讲的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也就是《华严》的导归。所以在隋唐时代,古大德说,《华严》、《法华》都是本经的引导,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一点都不过分。《华严》、《法华》引导我们归向净土,在净土里面得到一生圆满。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这部经读多了,讲的次数也多了,在这个讲堂讲了第三次,除这个之外,其他地区我们也都讲过。在新加坡讲过,在香港讲过,在美国也讲过好几遍,在加拿大也讲过。讲的遍数愈多,使我们体会愈深愈广,使我们真正认清,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这个殊胜就是断烦恼快,开智慧快,成佛快,度众生快。现在这个时代人,都讲求快速,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快速的。

佛在一般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通常一个修行人,从初发心(不是我们这个发心,我们这个不算。这个初发心是说的什么人呢?《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初发心。诸位要知道,那个初发心,是发心住的菩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初住,那叫初发心),从这个地位起,要修三个阿僧祗劫,才能够成佛。第一个阿僧祗劫修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要一个阿僧祗劫。那个劫是大劫,不是小劫。阿僧祗是天文数字啊,过去台中慈光讲座,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这个数字,我们中国是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用这个兆作单位,多少兆呢?一千下面有八个万字,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个阿僧祗劫,才修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祗劫,修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祗劫,就修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祗劫圆满,证什么果位呢?法云地菩萨,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再上去,等觉,成佛。诸位要知道,愈到上面愈难修。你看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修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阶段七个位次,第三个阶段三个位次,愈往上去愈难。可是我们看看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成佛,那就太容易了。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的。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到现在才只十劫,诸位要记住这个时间,十劫,跟阿僧祗不能比。这十劫当中,第一劫去往生的人都成佛了,第二劫去也成佛了。第一劫去往生成佛了,由此可知,他充其量十劫就成功了。第二劫去成佛呢,那就不要十劫了,九劫就成功了。经上告诉我们,西方世界等觉菩萨的人数太多太多了,没法子计算,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那这就是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成就了。证得等觉果位的人,比我们新往生去的人要多。十劫,诸位想想,这十劫当中,第五劫去往生成就的,那西方世界等觉菩萨跟一般菩萨应该是一半一半,还不能占多数。可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是多数。那多数,第六劫去往生,也成就了。由此可知,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佛,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经,经里面含的这个意思,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就成功了,这真正不可思议。他方世界修行,要三个阿僧祗劫,西方世界只要三四劫就成功了。你们诸位想想,还有哪一个法门,比这个更殊胜的!因此这个法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没有一尊佛不劝我们修学这个法门。这是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里面四次劝我们,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六方诸佛赞叹,那就是异口同音的劝勉我们。这就是看到了,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劝我们。如果不是最殊胜的法门,不是最圆满的法门,怎么会得到一切诸佛的称赞,一切诸佛的劝勉。我们如果还不能相信,对它还怀疑,那个业障就太重了,就是大乘经上所讲的一阐提,没善根。一切诸佛来劝他,他都不听,都不相信,这就无可奈何了。我们今天非常幸运,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之后又能对这个法门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这才能死心塌地,一门深入的修学。所以同修们祈请,我毫不怀疑,我就答应了,我们在这个地方再讲一遍。不但我们这边重复再讲,同时新加坡那边同修也祈请再讲。他们希望这一次好好的做一套录影带,能够普遍的流通,让学佛的同修门都能得到殊胜的利益。

在会集本里面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当中,为我们介绍,这一部经是:

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

这是把这一部经做了最精要的介绍。古大德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了一个区分,哪些经是属于人天修学的,五乘佛法里面人天乘,这个不能出三界,当然不究竟。哪些经典是是属于声闻乘的,缘觉乘的,菩萨乘的,这是我们通常讲的三乘佛法。如果讲大乘、小乘,叫二乘佛法。世尊末后在法华会上告诉我们,法华会上开权显实,完全讲的真实话,佛说:

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这我们才明了,原来佛讲的人天乘、声闻、缘觉、菩萨,都是方便说,佛的本意真心,实在讲,只是跟我们说一乘法。什么叫一乘法呢?这一生当中就成佛,而且成就的是究竟圆满佛,这才叫一乘法。密宗里面也常说即身成佛,那个成佛,不是究竟圆满佛。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多,那一种成佛,充其量成的是藏教佛,比法身大士还差得很远。换一句话说,还没有到明心见性。这是我们要晓得的。天台家讲四教,藏通别圆四种佛: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此地讲的一乘了义,就是讲圆教佛。这个法门教我们一生成就圆教的佛果,所以他是一乘了义。世尊在一代时教里面,被后来古大德们尊称为一乘经的,只有三部。第一部是《华严》,第二部是《法华》,第三部是《梵网经》,这是属于一乘了义。这三部没有包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怎么也变成了一乘了义?如果不是彭际清跟我们说明白,的确我们会怀疑。《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啊。《华严》是一乘了义,这个经就是《华严》,那怎么不是一乘了义呢!《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如果说《华严》是一乘经,那本经是一乘中一乘。为什么呢?《华严》的精华,《华严》的精要,岂不是一乘中的一乘,了义中的真实了义。我们要把这个法门认清楚,然后你才晓得这个经典的宝贵,你才能够万缘放下,知道这一个经就是一切经,念这一部经,就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统统念尽了,何必要找那个麻烦。这都是真实的事理。

“万善同归”,这一句话我们也不能轻易看过。此地讲的万善,不是我们普通世间人修的小善,这算什么!这个地方所讲的万善,是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修因证果、普度众生这个善。同归,归到哪里?都归在《无量寿经》。所以这四个字,在本经那个意思就非常特殊了,跟在平常看到这四个字,意思不相同,广狭浅深有很大的出入。诸佛如来所修的一切善都归在这个经典上。

“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两句是讲这一个法门的当机者。什么人有资格修学这一个法门呢?这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资格。三根是讲上、中、下,我们不是上根人,中、下根也能成就。这就说明了,我们有分。佛在这个经典上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人人有分。不但人有分,一切众生都有分,乃至于饿鬼、畜生、地狱。我们看到一个小册子,书名叫《物犹如此》,我相信不少同修看过。那本小册子里面写的什么呢?畜生念佛往生。自古至今,很多很多畜生念佛往生。过去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他的老师谛闲法师早年在头陀寺当住持的时候,头陀寺有一个公鸡,往生了。鸡是畜生,畜生会念佛往生。饿鬼道里头也有念佛往生的,乃至于地狱道。虽然九法界众生根性不相同,业报不一样,但是信愿持名,这是相同的。因此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是平等的。因平等,果就平等了。所以我们这个经,经题上是“清净平等觉”。这个法门是平等法门,因果都平等,真正不可思议。一切诸佛国土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西方世界没有。他是平等法界,所以他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他那个地方是一真法界,跟《华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个凡我们就不说了,六道都有分。再看圣人,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几位代表,文殊、普贤发愿往生,善财童子也是修的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大圣都求生净土,我们仔细去想想,凡夫因为修学其他法门不能成就,不得已选这个简单容易的法门。这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毗卢遮那佛的左右手),他们为什么要求生?这我们想不出理由。可是诸位要把我头先说的话仔细去想想,你就明白了:修行证果,往上面去愈去愈难。他们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证圆满的佛果,在华藏世界一定是困难,一定是要用很长的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们这些人去的时候,一天就成功了。所以他赶快求生,道理在此地。他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一去了马上就成佛。虽然成佛,依旧得佛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是圣人为什么求往生。

我们要晓得这些事、这些理,然后仔细观察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横出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轮回,这一关非常难突破。自古至今,多少修行人,都没有法子突破这个关口。修得再好,生到天上,有很深的禅定,修到四禅天、四空天,就是出不了三界。换句话说,时候到了,还是要往下堕落。这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修行要三大阿僧祗劫,道理就在此地。这个地方修行,有进有退,进得少,退得多。西方世界圆证三不退,只有进步,没有退步,所以他快。这是教给我们横出三界,横出就在人间,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超越了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横超。像一般阿罗汉、一般菩萨,他是竖出,也就是他要经过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样才出去。这个难,不像我们这个,很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四土。

“迳登四土”,迳是快速,我们业障一品都没有断,带业往生,一品没断,生到极乐世界,在我们想,自然是凡圣同居土。可是西方极乐世界,      刚才讲了,是平等世界,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不平等。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里面的圣人罗汉我们见不到,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我们也见不到。这是什么?不平等。可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家统统在一起。我们去了,就与阿罗汉、菩萨、等觉菩萨,天天生活在一起。他这个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这个不可思议了。这种境界,在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没有的,惟独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个样子。那么我们再问,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跟其他世界不一样?细读《无量寿经》,答案就在其中。因为十方诸佛刹土,是佛的愿力、众生的业力(众生的业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非常复杂的)这样感得的果报。而西方世界,他是个新兴的国土,阿弥陀佛以他的愿力变现出来的,到现在才十劫。我们娑婆世界已经历无量劫个无量劫,西方世界才十劫。原本西方世界没人,这个诸位要晓得。西方世界的人,从哪里来的?其他世界移民过去的。这个情形不相同。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世世老家在此地,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他们新移民,新移民那自然就不一样了。阿弥陀佛条件虽然不多,但是他的确是很讲求的。到那边去,心要清净,心净则土净。那也许要问,我们的心不清净,饿鬼、地狱、畜生的心就更不清净了?清净心,两种方式可以得到。一种方式,依照规矩去修行,可以得到的。另外一种方式呢,认真的忏悔。恶道众生求往生,忏除业障。用什么方法忏呢?今天有同修问,我们是不是要拜大悲忏,拜梁皇忏?不是的。诸位要晓得,大悲忏也好,梁皇忏也好,你的业障忏不掉。这是真的。从前慈云灌顶法师告诉我们,我们的业障很重,所有一切经忏,那个力量都没有办法消除我们的业障,都没有法子,一切经都不灵了,一切法门也不灵了,最后还有一个方法,“阿弥陀佛”。所以,忏除业障,用什么方法?念佛啊。念佛这个忏悔力量,绝不是其他经忏能够相比的。你再不相信,再看看本经佛说的,将来在佛的法运尽的时候,所有一切经教统统灭掉了,本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你就晓得他的功德多大。这就是说,众生的病很深,所有一切医药都失效,都治不好了,还有这一副药还行,很灵。你才晓得这个经典的价值,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的殊胜,真实不可思议。东西摆在我们面前,要识货,不识货就太可惜了。这个第一法门不要,去搞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你说这不叫冤枉!那个治不好你的病,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惟独这个法门有效。“极圆极顿”,这四个字也不能跟一般大乘经论同样去看待。这个地方讲的极圆极顿,是第一极圆,第一顿超,独一无二,圆顿到了极处。“不可思议微妙法门”,这是让我们认识这一部经。

本经跟《阿弥陀经》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从哪里来的呢?也从《观经》来的。《观经》是讲念佛往生的方法,很可惜,我们念佛人没有遵守这个方法,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大家只注重“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读《观经》的人,都着重这些,把前面那个基础忘掉了。好像你学建筑,学建这个大楼,样样都学到了,把地基忘掉了。盖了大楼,没有打地基,轻轻一摇晃就倒了。我们现在念佛,毛病就出在这里。地基是什么呢?三福啊。你看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求往生的方法,佛没给他讲方法之前,先教他修三福,而且告诉他,这三福是

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这个话说得多明白!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呢?都是依靠这三个基础:净业正因。也就是说,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以这三条为基础。这三条要做不到,所有一切法门统统落空了。这个三条就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基础,地基,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

  第一条里面,

孝养父母,

我们做到了没有?

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这是第一条。第二条,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我们有没有做到?诸位要晓得,第二条是以第一条为基础。他这个地基是三层,第一条是最下一层,如果前面这一条没有,你的三归、众戒也是假的,落空了,没基础。你看你受戒的时候,戒本里面称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是什么?前面四条做到: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条做到了,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资格受三归五戒,三归五戒才落实了,才不落空。这是佛法初入门,小乘。我们今天修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第三福,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然后才教你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你想想看,原来这个信愿持名,是要这样念法的,这才决定往生。前面这个基础我们疏忽了,把他忘掉了,这个信愿持名,怎样做都不得力。我们平常讲,功夫不得力,你念佛念了这么久,这么多年了,往生有没有把握?没把握。这没把握,就不得力。为什么没把握呢?你把那个地基忘掉了。这是我们决定不能疏忽的。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的修行,从哪里修起?从孝养父母修起,孝亲尊师,从这里修起。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也讲过许多,诸位可以从录音带,可以由许多小册子,里面都有,大家仔细的去看。最近本馆印了一个小册子,《认识佛教》,这是过去在美国迈阿密所讲的,讲的比较详细,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我第一次讲是在旧金山妈祖庙讲的,那是从前流通的那一份,只讲一次,一个半小时。在迈阿密,讲一个星期,大概有七八个小时,所以讲得就比较详细了。这一次印出来,我相信对于初学的同修会有一些帮助的。这是我们决定不能疏忽的,就是念佛要晓得从什么基础上来着手。我们知道,《无量寿经》、《观经》、《弥陀经》里面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三福统统修成了,因为这是大乘法门。所以那个善男子善女人具足三福。

三福里面比较难懂的,“深信因果”这一句比较难懂。因为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那个因就是我们这个经上讲的持名念佛,就是讲的这个,不是指其他因果,专指这个因果。这个修行方法,确实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这个佛谁不会念?只要肯念,人人都能修,人人都会修。你修的是什么法门?是无量法门里面至高无上的第一法门,人人能修。所以大家要知道,世出世法是一样的,愈是殊胜,愈简单,愈容易。你看我们中国学术的大根大本,叫《易经》,容易,不难。凡是很复杂、很麻烦的,那都不是第一等的,第一等的一定很容易,任何人都能修学,这才叫殊胜,才叫第一。这些观念,我们一定要建立,不能有错误,有偏差。这是第一殊胜法门在我们眼前,往往我们看错了,疏忽了,把这个机会错过了,这叫真正可惜。所以此地讲,

圆满直截,方便究竟,

确实方便。有些法门方便不究竟,有些法门究竟不方便,惟独这个法门,又方便又究竟,这叫真正难得。

一超直入,

超就是超越三界,超越轮回,超越生死。直入,入诸佛究竟圆满的果地,不是入别的,也就是圆教的佛果。所以他是

最极圆顿,以弥陀一乘愿海,

这个一乘愿海就是指的四十八愿。所以我劝勉我们专修净宗的同学,我们早课不必念其他经咒,早课就念四十八愿;晚课的经文,就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把这两段选作我们早晚课诵的经文。早课的目的,希望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我们自己的宏愿,我们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晚课呢,我们认真依靠阿弥陀佛的教诲,认真去反省,去检点,修正我们自己思想见解言行。经文就是佛菩萨心行的准则。哪些佛教我们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哪一些佛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依教奉行,决定不做。以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修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接物的错误行为,使我们的言行能跟诸佛菩萨一样,这叫真正修行。不是把这些经文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不听这些,是要让自己认真去反省,去检点,改进。

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方法太巧妙了,这个方法就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常听说。究竟怎样不可思议,我们就说不出来,就不知道了,必须要靠古来大德做重重的比较,我们对名号功德,才渐渐领悟到一点。

 

 

 

 

 

 

 

 

 

 

 

第二卷

 

这个方法就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常听说。究竟怎样不可思议,我们就说不出来,就不知道了,必须要靠古来大德做重重的比较,我们对名号功德,才渐渐领悟到一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真明白了,你才会放下万缘,你才屹立不动摇了,才肯定这个法门是至高无上。隋唐的古大德,那个时候包括现在的韩国跟日本的一些大德们,他们曾经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一个比对,对照对照、比较比较,哪一个经最好,最第一。比对出来了,《华严》第一。所以公认,《华严》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轮。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华严经》是概论,总论。其他一切经都是《华严》的某一部分细说,《华严》是总论,所以称之为根本法轮。也就是说,《华严》是无量无边经论法门的总纲领,你就想他多重要了。那么《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呢,《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呢?《华严》最后,归《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的菁华,《华严》的纲要。那《无量寿经》,我们今天看这个本子,四十八品,我们再去找,哪一品第一呢?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第一,哪一品最重要?当然是第六品,四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介绍净土法门,说了许许多多经论,都不出四十八愿的范围,不过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而已。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呢?这个也是古大德几乎公认的,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大愿的核心。第十八愿说什么呢?“十念必生”。这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你才晓得,《华严》是整个,我们今天讲的,大藏经。《华严》是全部藏经,《无量寿经》是全部《华严》,四十八愿是全部的《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是全部的四十八愿。这样一归纳、一比较,我们才晓得,原来像一座大山一样,名号是尖峰。这才明了,为什么一切经、一切忏法消不了的罪,这一句名号就消掉了。今天我们业障很深重,念名号为什么消不掉?实在说,你没念。你念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念就消了,假念消不掉。什么叫假念呢?有口无心。念佛那个念,我们中国的文字很妙,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极圆满智慧的符号。念是今心,是心上真有,那叫念。心上没有口上有,那个没有念。念才能消业障,口上有心上没有,业障消不掉。心上有口上没有,业障一样消除。所以这个念,诸位要晓得,是在心上,不是在口上。念佛是心里真有佛,这个才行。我去年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有一位老居士来看我,我也忘掉他的名字了,他告诉我,他念佛念了三年了,功夫不得力。我就告诉他,念佛一定要万缘放下,一心专念,功夫就得力了。他也很老实,告诉我,“法师,我什么都放得下,就是孙子放不下”。他的功夫不得力,原因就在此地。他口里念佛,心上有孙子,所以他念的是什么呢?念的是孙子,不是佛。口里是佛,心里念的是孙子,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念孙子要搞六道轮回的呀,这个不得了啊。所以我就劝他,你把你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他平常拿着念珠,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没有念孙子,孙子,孙子,他没有这种念法,他心里头真有孙子,没有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念,要懂得什么叫做念:一切时,一切处,第一个念头起来的,那就是念。不是在口里的,心上的。我们今天怎样把阿弥陀佛,把《无量寿经》变成我们心里面的东西,这叫念佛,这叫念经。念经是心里真有这个经,有这个经典的教训,有这个经典的理论,有这个经典的境界,这是你真的念经了。不是口里头念的,念了之后就忘掉了,什么都没有,这个不叫念。你心里头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佛跟经都没有,你怎么可能会成就。心上真正有,这才符合经典里面跟我们讲的理论的最高原则: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

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你心里面想佛,你就作佛。心里面想孙子,不得了,将来死了以后再投胎,做孙子的儿子。这个很多,为什么呢?因为他想孙子,不能离开孙子,不然就做孙子的儿子,不然就做孙子的孙子,就干这些事情去了。这还是好的,心善行善,五戒十善具足,不失人身,才能得到。假如心行不善,他变成畜生了,堕畜生道,堕饿鬼道,那就更糟了。堕畜生道,也许跟孙子还可以在一起,变成孙子的宠物。外国人养的这些宠物,那都是跟他关系很密切,彼此心里头都挂念着,完全符合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这些道理,事实。我们应当觉悟,应当要明了,这样才知道如何取舍。最极究竟圆满、最有智慧的选择,是选择成佛。为什么呢?唯有成佛,才得大自在。在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当中,自己做得了主宰,得大自在,这是成佛。我们的家亲眷属,我们对他很爱护,对他很关怀,你自己没有能力,你还是无可奈何,你照顾不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真的有智慧、有能力,无论家亲眷属在哪一道,在哪一个地方,你天天看到他,天天听到他,机缘成熟你立刻去度他,这才叫真正的照顾。否则的话,都落空,心与愿违,那叫真可惜。

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一段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说的,跟我们前面讲的意思完全相同。这在无量法门当中,可以说惟独这一门,持名念佛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关键就在一心持名,关键在“一心”。法门这样殊胜,为什么我们学不好,为什么我们学得不得力?问题就出在我们念佛不是一心,我们是杂心持名、乱心持名,所以功夫就不得力。由此可知,只要我们把杂乱心换成一心,功夫就成就了。这个杂乱的习气很深,也就是说,遇到什么经典都想看看,什么法门都想尝试一下,甚至于什么法会也都喜欢参加,去凑凑热闹。这就是《西方确指》里面觉明妙行菩萨讲的“夹杂”,夹杂就不是一心了。菩萨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而我们夹杂的毛病始终不能放下,这是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病根之所在。我们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就要下定决心痛改前非,真正做到一心持名。一心持名就是老实念佛,换一句话说,杂乱心就是不老实。果真一心持名,不必等往生西方圆证三不退,不必等,现在就得不退:“即得不退”,生到西方去那个不退,就变成圆证三不退。这个的的确确是其他法门里面做不到的。

下面大师给我们说明,这就是“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什么叫凡夫自心究竟成佛呢?首先我们要晓得,凡夫跟佛差别在哪里。佛的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佛,二心就是凡夫。我们今天用的是什么心?三心二意呀,这是凡夫啊。三心,唯识论里面讲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这三心。二意是什么呢?第六意识,第七末那叫意根。平常我们已经用成习惯了,用第六识、第七识。第六分别,第七执著,所以用的是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在《百法明门》里面,明白的显示出,它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可见得这是凡夫,这不是真心。一心是真心,如果有生有灭,就是二心。所以诸位晓得,一心是真心,一心是真如本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呢?都是修得一心。我们净宗就叫一心不乱,禅宗叫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教下叫大开圆解,名词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由此可知,无量法门是修一桩事,就是修成佛。在我们本宗,一心就是“自心究竟成佛”。莲池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好,若不是真正修行过来人,这一句话说不出来啊。如果说这是“直指凡夫自心成佛”,这也许一般人还能说得出来。加上“究竟”,这个很不容易。若不是真正过来人,很难体会。换一句话说,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可以说他是自心成佛,不能讲究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要长劫的修行,三大阿僧祗劫,要长劫修行。我们这个法门不要,很快就成就,所以是究竟的法门。这个在一切大乘法门里面,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是把这个念佛法门,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它的殊胜,确实一语道出。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信不信。“若能谛信”,要说我们都信,没错,是信,不是谛信。谛是什么?谛是真实,我们不是真实信。怎么不是真实信呢?假如说今天晚上有一个机会,你可以去赚一千万,你马上就去了,绝对不会来听经。今天晚上可以赚一千万,我到这里来听经干什么!这个信就不是谛信。谛信是一心,清净心,确确实实一切万缘都放下,这个才叫谛信。所以可贵的谛信,真信啊。真正相信的人,他一定是一心念佛。换句话说,还有二心、三心,都不是谛信。“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三乘是讲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讲证果的次第。就好像我们一般学校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佛法修学里面也有三个阶段:小乘,中乘,大乘。我们学的是大乘法,怎么还有三个阶段呢?还是有三个阶段,因为你依旧是要断见思烦恼,等于是小乘;断尘沙烦恼,等于是中乘;再断无明烦恼,这就是属于大乘。所以大乘菩萨,不是一下就破无明,前面这个见思、尘沙,一样还是要破。这就是说,所有一切法门,都必须要通过这三个阶段,这三乘。“久经多劫”,经文上常讲的,三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是短的,不是长的。三大阿僧祗劫所成就的佛,就是前面所讲的自心成佛,那不是究竟。如果要成究竟圆满佛,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那不是三个阿僧祗劫,是无量劫,时间更长。这是讲其他法门的修学。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不越一念”,一念就成功了,这真正不可思议。这个一念,不但简别修学的简单容易,而且确实快速,“顿证菩提”,菩提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圆教的佛果,一念就能够顿证。此地这个一念,不是指的时间,时间哪有一念,从凡夫就成佛的呢!这个一念是方法,正如同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大势至菩萨修什么法门呢?就是一心持名。这个一念,就是一心持名。至于什么时候能证到圆满的果地,要看你功夫的勤度。你要是很勤快、很精进,时间就短了。如果很懈怠,不肯精进,时间就比较长一点。但是,纵然说时间长,比起其他法门里面来,那还是最快的。我们在《观无量寿经》里面看到的,《观经》下品下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佛告诉我们,他要经历十二劫,得百法明门。这个得百法明门,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十二劫,这个时间不长啊,见性就成佛了。虽然这个时候见性成佛不是究竟佛,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要达到究竟佛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快速,就是头一关难突破。这一关突破,往后一帆风顺,毫无障碍。这是西方世界成就快。假如下品中生的话,六劫,你就想想这个成就多快。所以我们把经仔细从这里观察,才知道诸佛祖师给我们说这个法门的殊胜,究竟殊胜在哪里,殊胜到什么程度。我们心里就明白了,的确不是任何法门能够相比的,真的是快速。这个修行的关键,就是谛信。所以佛在《无量寿经》里面劝我们要相信,劝信,劝愿,劝行。蕅益大师的《要解》序分里面是这三桩事情,劝信、劝愿、劝行,正宗分、流通分还是这三桩事情,苦口婆心地劝导我们,要真正相信。真正相信,就是这一个方法,很快就能证得究竟的佛果。“岂非大事”,这是真正大事。《法华经》上讲的,“大事因缘”,这也是讲到真实究竟。

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

这个直指顿超,绝不是禅宗能比的,更非其他法门所能望及的。

以念佛心入佛知见。

这个道理就是佛常常在大乘经论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佛心,心里头有佛,心里面想佛,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给我们讲的念佛的方法,这一念具足五门。五门第四就是观察,观察实在讲,就是《观经》里面讲的观想,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忆佛念佛,这就入佛知见了。

净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

净宗的兴起,绝对不是从释迦牟尼佛开始的。为什么呢?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弘扬这个法门,都修学这个法门。那么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很多的诸佛如来,因此这个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新创的,释迦牟尼佛实在是承袭古佛而来的。这是把净宗之由来、净宗的地位、净宗的殊胜介绍出来。

底下这一段,

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

第一小段告诉我们,这一部经是

称性极谈,如来正说。

这两句话很重要。凡是佛所说的经,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从如来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就是,只要是佛经,都是称性之说,但是没有达到极处。这一部经,在称性里面达到了极处。如来所说的一切经,都非正说,旁敲侧引。正说的是什么?就是这一部经。换句话说,佛想教给众生教什么方法?就是教这一部经。那为什么说许许多多经?因为这个经你不能接受,你不能相信,这才说许许多多经论,来诱导你,让你慢慢明白,慢慢觉悟,然后把这个传给你。这是正说。即使《华严》、《法华》,要跟《无量寿经》来作比较,《华严》、《法华》都是属于引导的,都非正说,引导归《无量寿》。这个古德有说明,我们看底下。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

举出这两部,其他的不必说了。这个在我们中国,号称为经中之王,《华严》、《法华》,经中之王,跟这个经比的时候,那它还要差一截,它不能算是极说。如果不跟这个比,跟其他一般经典比,那《华严》、《法华》算是极说。

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华严》、《法华》的归趣,归宿、趣向,都在这部经。这才显示出,这部经的的确确是称性极谈。

要解云,

这个《要解》是蕅益大师说的,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就是我们一般讲,绝对,不是相对的。相对是有比较的,他没有比较,圆融到了极处,不可思议。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蕅益大师这几句话,你要是果然信得过,要真的像前面讲,你谛信不疑,我敢说,你把所有一切经论统统放下了,你这一生专读这一部经。为什么呢?一即一切,这一部经就是整个的《华严》。《华严》的奥藏,奥是玄奥、奥秘,藏是藏在这个里面。《华严》的菁华,就是《无量寿经》。《法华》的秘髓,秘是秘密,髓是精髓,也就是这部经。其他的不必说了,其他的总而言之,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司南是指南,都在这部经上。岂不是读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都读了,何必再要找那么多的麻烦呢!那些经都是枝枝叶叶,这一部经是大根大本。根本得到了,所有枝叶全部都包括了嘛,一个也不漏了嘛。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信得过。所以为什么从前道绰法师一生专讲《弥陀经》,《弥陀经》就是这部经。所以我们听到古人讲《弥陀经》,不要想到《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还是《弥陀经》,大本、小本,这两本都叫《弥陀经》。一生讲《弥陀经》,两百多遍,他为什么不讲别的?他信得过啊,他知道这个经是一切经的精髓。

底下这一小段引用的是日本道隐法师所说的一段话。道隐是中国唐朝时候的人,是日本一位出家人,在中国留学,很有成就。回到日本之后,弘扬净土。他在中国当年是亲近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学生。

五浊恶世,造恶之时,圣道难修,其难非一。

这特别指出来,末法时期。唐朝那个时候,比我们现在修学环境,好得太多太多了,人家还是这样感叹。那要是生在这个时代,那还有什么话说呢!在那个时代,他就说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就感觉到很难修了,修行环境不好。我们现在这个环境,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恶就是造恶业,一切众生造作十恶业,杀盗淫妄。古时候造作恶业的有,少数。纵然造作恶业,也没有造得现在这样的深,这样的广泛。因为一个造作恶业的人,在社会上一般人都瞧不起。不像现在,现在造恶业的人,造得愈多,造得愈重,愈受到社会的尊敬,愈受到社会舆论的赞叹,报纸上天天登他。这个跟从前相反。现在这个社会,鼓励人造恶。造善行的人,没人知道,也没人表扬。那么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修行,你就晓得,更难啊。隋唐那个时候,修学一切大乘,都很难成就,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没指望了。这个是一定要知道的。“圣道难修,其难非一”,不止一桩事情啊,非常非常复杂。

特此一门,

特是特别,也可以说是所有法门里面,惟独这一个法门,

至圆极顿,

讲圆,讲顿,这个法门都是达到极处,没有比这个更圆满的,没有比这个更快速的,找不到。

而且由其简易直捷,

它简单、容易,当中没有委曲相,直捷、痛痛快快为我们说出来,

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

所以善导大师讲,“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他说话这个意思,这是善导的意思。这就是说明,这个经是“如来正说”。

一代所说归此经,

这个一代就是指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最后统统归到《无量寿经》。所说一切法就像河川一样,《无量寿》是大海,所有河川都流向大海,大海是百川之归宿。

如众水归于大海。

这底下这一句是比喻。

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祗因缘以起华严之典,

这是举两部最大的经典,一乘佛法,一乘了义,这个《华严》、《法华》。《华严》是无量因缘兴起的。

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

《法华经》“是一大事因缘”,

亦唯为此法之由序。

这是我刚才讲的意思。《法华》、《华严》跟这个经一比较,那两部经是引导,归到这个正宗。由此可知,本经确确实实是在《华严》、《法华》之上。古德讲的“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讲得不错,一点都不过分。所以我们读这一部经,就等于读了全部《华严经》,全部的《法华经》,也等于读了全部的大藏经,真的是一大藏教的菁华,统统都得到了。这个底下说,

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

古德讲这话,不是随便说的,字字句句都有根据。

楞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是大势至菩萨说的。大势至菩萨知名度没有观音菩萨那么大,人人都晓得观世音,知道大势至的人不多。其实,大势至菩萨是最早提倡念佛的,把念佛的好处、念佛的成就、念佛的方法,就在短短的两百四十四个字的这么一段经文里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印光大师将这段经文特别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称为净土五经。这确实提醒了我们,重新肯定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我们仔细再一观察,的确是了不起。不但我们可以说它是净土宗的心经,也可以说它是一大藏教的心经。它的分量、地位,超过《般若心经》。《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经;这个《大势至圆通章》是整个大藏经的心经。我们念佛的同修,怕罗嗦的人,怕繁杂的人,说《无量寿经》太长了,《弥陀经》也太长了,《大势至圆通章》不长,两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两百六十个字。你每天就受持《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就行了。这是《圆通章》里面所讲的最精彩的一段开示。“忆佛念佛”,忆就是想,观想。我们常讲功德,这是功,功夫;念佛是德。忆佛是功,念佛是德。怎么叫念佛是德呢?念是心上真有了。你不常常想,你心里头怎么会有呢?常常想佛,心里就有佛了。念佛是心里头真有佛,这个叫念。念是今心,心上有叫念,口上有不叫念。口上有,我们经典里叫称,称赞,称,称名是口念。用这个念,念佛,是心上有。念佛又变成功,下面见佛就是德。你看看,“忆佛是功,念佛是德;念佛是功,见佛是德”。见什么佛呢?功夫差一点的人,就见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功夫好一点的人,就见自性佛,自己就成佛了。功夫差一点也不要紧,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加持你,会帮助你,叫你很快就见到自性佛了,这才到究竟圆满。“功德”,要晓得,要认识清楚,不是到寺庙里捐一点钱,去帮帮忙,这就叫功德,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看看过去梁武帝当权的时候,有权有势,护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个道场,度出家人几十万人,自己很骄傲,“功德很大”。达摩那个时候到中国来了,见到他,他就问达摩,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说,“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到头上,梁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不护持他。所以达摩没法子,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没人理他。等了九年,等到一个慧可。他修的那是什么?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正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这个生死的大事,“福不能救”。福德没有办法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一定要功德。通常我们讲,持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戒,定,慧。在此地也一样要认清楚:忆是功,念是德;念是功,见是德。你看这个说得多简单,真的把修学的总纲领、真实捷径,传授给我们了。这个的确是佛祖的真传。下面给我们讲的方法,怎样修功呢?

净念相继,自得心开。

    净念相继是修行的方法,自得心开是你所获得的成就。我们中国人常讲的,“耕耘收获”,自得心开是收获。方法的关键,就是“净念相继”这四个字。在经里面,前面还有四个字:“都摄六根”。在这个地方,我们把都摄六根省掉了,因为净念相继,一定是都摄六根,所以都摄六根就不必说了。那么我们要问,什么叫净念?这个要清楚。净是清净,清净心念佛。我们今天纵然做到了念的功夫,为什么还见不到佛?那个念不清净,念里面有夹杂,有染污,所以你见不到佛。可见净就很重要。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哪些东西是夹杂呢?我在这里就不要多说了,觉明妙行菩萨那一段的开示,我们印在那个佛卡片的后面,印的很多,大家自己多看看,

 

 

 

 

 

 

 

 

 

 

 

 

 

 

第三卷

 

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哪些东西是夹杂呢?我在这里就不要多说了,觉明妙行菩萨那一段的开示,我们印在那个佛卡片的后面,印的很多,大家自己多看看,看看你有没有夹杂,你就晓得了。不能有一丝毫夹杂,不能有一丝毫怀疑,那叫净。怀疑是无明,夹杂是烦恼、是浊恶,这个东西障道。用我们此地的话,障道就是障见佛。不但自性佛见不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也见不到。见不到佛,诸位要晓得,往生就没有把握。可见得这个问题严重,我们万万不能掉以轻心。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大问题,一定要做到净念。只要净念相继,相继就是保持,不能中断,要把净念保持,这样自自然然就心开意解。心开就是前面讲的见佛,禅宗里面讲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禅宗的话。那么由这个开示,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奇妙疾捷,莫过于是。

这个事情太奇妙了。奇是不寻常,妙是不普通,疾捷是快速。没有比这个更快的,像闪电一样。“莫过于是”,就是指一心持名这个法门。

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

本怀就是本愿,佛的本愿就是要度众生成佛道。用什么方法度一切众生成佛道呢?只有这一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是如来正说。这个如来,不是指释迦一个人,是十方如来。说十方,里面就包含了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确确实实唯此一门。这个地方说“一切众生由此得度”,不但指我们凡夫,包括声闻、缘觉、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这是圆教的等觉菩萨,还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得这一切众生里面,包括着上面是等觉,下面到地狱众生。九法界的众生,这一个法门统统包尽了。换一句话说,一切众生遇到这个法门,谛信不疑,依教修行,那个佛看到,怎么不开心,无比的开心。佛怎么不加持呢?所以这个法门,真的要是谛信一心,发心修学的话,一切诸佛本愿威神统统加持你。你修其他法门,得不到,惟独这个法门得到。为什么呢?这个法门是佛唯一的心愿,所以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我们要认真,要努力地去修学。今天上午有一位同修来看我,他最近到大陆去参访,跟着一位法师,大概是有一个佛教的团体,他可能是第一次。今天来看我,他告诉我,他有一个很深的感想,看到大陆念佛人,真修,我们比不上他。他们听到这个法门之后,确实诚心诚意在修行。他说,我们台湾佛教徒,跟大陆一比较,我们是在玩佛教,玩弄佛教,就像从前唱戏的,捧戏子一样,不是真修。大陆上人真修。这是他在大陆转一圈的时候,深深感触到。这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记得我在过去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去年带了一个团体到大陆上去参学,他们去的时间长,七十多天,看了许多道场,回到新加坡之后,正好我在新加坡讲经,他说从前总觉得自己修行还不错,南洋的佛教还很兴盛,结果大陆上去看了之后,才晓得自己不行,跟人家比起来,是天壤之别,差距太大太大了。他们在那样清苦的环境当中,他们送他的钱不接受。看他穿得破破烂烂的,送他衣服也不接受。问他要什么呢?要经书,要录音带。他们要佛法,除佛法之外,物质的享受他一概不要。送他的经典,不是手上捧着,顶在头上接受。那种恭敬心。听经、听录音带,这他们看到的,我讲这些录音带,他们拿去拷贝再拷贝,那个声音几乎都听得不清楚了,专心在听。把那个录音机放在讲台上,大家在下面,统统跪在地下听。他们看到很感动。为什么都不坐呢?他们不坐,一个个都跪在地下听。所以新加坡的同修回去之后,才发心做CD ,才发这个心。因为录音带在大陆上,特别是在北方,气候变化很大,录音带很容易变质。冬天很冷,夏天很热,所以带子很难保存。这样回去才想到做CD片。他们也很诚心,派了五个人到我们图书馆来,住了两个多星期。我们馆长也被他感动了,把我们的母带全部送给他了,现在他们在新加坡做。人家真干啊,知道这是真正的宝。确实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他知道真做。我们说老实话,虽然天天在这里讲,还是不识货。讲了在这儿点头,出了门之后又忘掉了。

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

《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是“如来”,这个如来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不是指一个人,一切诸佛如来。“真实”,经上明明白白给我们讲了三个真实,这是在一切大乘经里头很稀有的。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这一句讲的是真实利益,

住真实慧,

这一句讲的是真实的相,

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

这一句讲的是真实的作用,体、相、用都真实,“真实纯一之法”。诸位要晓得,这个三种真实,贯彻全经,贯彻经文里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是这三种真实,所以这是正说。

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

也就是说,佛说一切经,是说一部分,而不是说的全体,这一部经里面说的是全体。虽然言语不多,文字不多。因此它涵盖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因为它说的是全体。和盘托出是比喻,好像我们供养别人,我们有吃的东西招待别人,总是拿一点出来。整盘拿出来,盘子都端出来了,再没有保留的了,全部拿出来了,是这个意思。佛说其他经的时候,还有一点保留,还没有连盘子都端出来。说这个经,是连盘子都拿出来,再没有保留的,举这个比喻毫无保留。《法华经》有没有保留呢?有,后面还有《无量寿经》,还保留这个在,还没有全部拿出来。到《无量寿经》推出,是全部拿出来,再没有保留了。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真正是称性。

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

这一切含灵,就是讲九法界的众生。九界众生因这部经、因这个法门,真正得度了,究竟圆满的得度了,所以这个经典、这个法门,

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

实在说,我们是真幸运,我们遇到这个经典,对这个经典认识了。许多人这个经典摆在面前不识货,还以为其他法门、其他经典比这个更高的,去学其他东西去了,不识货啊。我们非常幸运遇到,非常幸运明白,了解,认识他。这是非常非常的稀有而难得。

我们晓得,这是佛法里头至高无上的经典,第一殊胜的法门,我能不能学?想到自己一身罪业,我行吗?还有些人,自己没有自信心,这个称性极谈,大概是要大菩萨他们学的,我们业障深重,还是学个小乘法吧。这是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没信心。这也难怪,为什么呢?因为对于事实的状况并没有搞清楚。看到菩萨大人,不敢跟他平起平坐。下面这一段,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说三根,我们下下根也有分。说圣凡,我们是凡人,也可以修。说出我们有分,只要能够谛信,只要能够依教奉行,就能成功。

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

这是讲三根最上根,没有比他更上的了。文殊、普贤,圆教的等觉菩萨,这里面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什么呢?凡夫重感情,少理智,因为佛在根本教轮里面教导我们,要孝亲尊师,我这一开头学佛,归依某一个法师,跟这个法师修学法门,那不是这个法门。我现在听到这个法门,要再改修这个法门,我师父不答应。我要舍弃师父,我对不起老师,就不尊师了。这个麻烦大了。那怎么办呢?还是遇到这个殊胜法门,舍弃掉算了,这一生不求往生了,还是跟老师轮回吧。这就是什么呢?重感情,少理智。这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我们的师里头,有根本的老师。根本的老师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嘛。这个法门谁教给我们的?本师教给我们的嘛。本师教我们这个法门,那本师的徒子徒孙学别的法门,我们到底是跟徒子徒孙学呢,还是跟本师学呢?徒子徒孙违背了本师了,我们要不要违背?希望大家多想想。于是乎你想通了,你就没有违背本师了,就能够真正做到奉事师长。何况佛在圆寂之前,特别垂训后世的弟子们,佛教给我们四依法,第一个就是“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们今天在法门里头遇到第一法,我当然依第一,不依第二。我过去早年学佛,我那个愿,心里面的喜爱,是《华严》,对于《华严》特别欢喜。实际上,也没有念过《华严》,也没有听过《华严》,但是对《华严》就有那个偏爱,这大概是过去生中的习气。在台中求学,听老师讲《楞严》,真的生欢喜心,全心投注。遇到这个法门,《楞严》、《华严》都放下了,都不再搞了。为什么呢?依教奉行。依如来教啊。这可不可以呢?看到这一段,就晓得可以了。为什么呢?普贤、文殊的老师是谁呀?毗卢遮那如来。华严三圣嘛,毗卢遮那佛的学生。他念佛求生净土,去亲近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生不生气呢?没有看到毗卢遮那佛生气,也没有看到毗卢遮那佛去障碍他。这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跟哪个老师修学,都应当亲近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你的本师一定非常欢喜。为什么呢?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往生,毗卢遮那佛也不例外。一切诸佛如来里头,包括毗卢遮那佛在内。那你亲近阿弥陀佛,你的本师怎么会不欢喜呢?鼓掌欢迎啊,好啊,做对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是给我们做榜样,让我们知道情与智的抉择。实在讲,这种抉择是不是忘情是不是负义呢?不是的。不但不是忘情负义,而且是真正的奉事师长。因为师长没有能力教你一生圆满成佛,介绍你、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一生圆满成佛了。正如同一个家长教育自己的儿女一样,自己没有办法培养你成硕士、博士,一定要把你送到学校去念书。今天我们这些老师,把我们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我们的家长父兄送到学校里面去读书、成就,一个意思。这个就是真的孝亲尊师,做到了真正的圆满。所以决定没有过失,决定是正确的。文殊、普贤给我们做这样的榜样,这真的叫现身说法。

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彻上彻下,下面五逆十恶是地狱众生,真的是九法界众生,对于这个法门,人人有分。我们在本经末后,第四十八品里面看到的,经上讲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

无上菩提,没有发这个心,没动这个念头,

今始初发,

听到这个经,真的发心了。什么叫无上菩提呢?蕅益大师讲过,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读到这个经,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道理搞清楚了,这个心坚定了,肯定了,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决定要见阿弥陀佛,这是这个时候才发。发了之后就认真修行,依教奉行,这就是经上讲的

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

这是说明,发了这个心,他决定得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这几句话,等于佛给我们授记了。我们将来到西方世界,在西方世界成就了,十方世界与我们有缘的地方很多,哪里有缘到哪里去示现作佛,就像普门品所说的,

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以示现佛身而为说法。

这就是到他方世界去成佛了。成佛叫什么名号呢?妙音如来。你要晓得,妙音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叫妙音?妙音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妙啊,我们是因这个音成就的,也用这个音来教化众生,跟大势至菩萨一鼻孔出气,就是这个道理。妙音就从这儿来的。所有一切音声,没有南无阿弥陀佛妙,因为这一个音,能够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其他的音不行。妙音是这一桩事情。“同名妙音如来”。

本经云,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世尊在经文里面告诉我们的。前面曾经说过,本经字字句句都具足三种真实。因此这些话,我们要格外的珍重它。“值”是遇到,遇到这部经典,能读、能解,能够依教修行,无论是现前将来的果报,也就是我们讲的好处、利益,都是随意所愿。正是平常所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随意所愿,就是有求必应。但是在此地,我们要特别明了,不要一昧去求人天福报。现在学佛的人,实在说,大多数都是求人天福报。升官、发财、长寿,都求这些,而把往生不退成佛疏忽掉了,这个真叫可惜。末后这句话,就提醒我们,要“得度”。什么叫得度呢?要超越轮回,往生净土,这才叫得度。“皆可得度”,那就是人人都有分。只要遇到这部经典的人,刚才讲了,你能读,能解,能信,能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得度的。这正是前面所讲的,“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是经典上给我们作证明了。

末法众生,福薄障深。

我想这一桩事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深刻的体验。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确实是福薄。从什么地方看呢?纵然你富有,纵然你在社会上有很高的权位,你的生活是身心都不安稳,都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福报,这就是福薄之相。本身的烦恼,生活的环境,都不利于修道,那就是障深。在这个环境之下,唯此一门。换句话说,只有这条路才能走的通。除这条路之外,其他的都很难走通。

但信愿持名,便能功超累劫,

这句话怎么说呢?修学其他法门,前面说过,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这个法门,一生当中就成就了,超越了三大阿僧祗劫,

往生极乐,径登不退。

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

若无如是微妙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而登彼岸。

这个彼岸,就是了生死出三界。说明没有这个法门,凡夫是决定做不到。

元晓师云,

元晓师,这是唐朝时候高丽的一位法师。好像现在也有电影电视,在演这个元晓大师。

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可见净土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

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个法门就是帮助我们凡夫,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坚定的信心,清净的大愿。清净大愿,决定不夹杂,唯求往生。除往生之外,什么都不求。世法佛法都不求,只求往生,这就对了。

他力妙法,善护行人。末世修行,多诸障难,阴魔干扰。

这个阴魔,是《楞严经》上讲的五十种阴魔。种是种类,五十大类。每一类里面,那个魔子魔孙无量无边。魔在哪里呢?魔就在我们周边。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六根所接触的,都是魔境。你说我没有见到,那是你迷惑颠倒。你果然见到了,那魔都害不了你。就是因为你不认识它,你把它当好人,所以它才障碍你。这个魔就是折磨,阻挠你修行,让你念佛不能得三昧,念佛不能得一心,这都是它在障碍。如果没有这些魔来扰乱,那我们这个地方学佛,应当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别。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很容易,为什么?没有魔障。这是一定要清楚的。

行人正见稍失,便陷魔网。

我们读到这两句,的确是非常的感叹。多少好心修行人,行人就是修行人,见解稍稍偏差,偏在哪里呢?偏在神通。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喜欢知道前生的事情,喜欢晓得来生的事情,这就是正见偏差了。于是,很容易上魔的当。魔跟你讲神通,魔跟你讲感应,魔来诱惑你,你不知不觉就入了他的圈套。原本好心发心学佛,到后来变成魔了。学魔了,还以为自己在学佛,还学得不错,这学佛变成魔了。现在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见到太多太多。

楞严云,

佛很慈悲,《楞严经》上教我们一个方法: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个四句是《楞严经》五十种阴魔里面,佛教给我们,如何能够远离群魔,守住正念。这四句话就非常重要了。这四句话,简简单单的说,学佛人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什么叫圣心,圣解?以为自己成了菩萨,成了罗汉,也有以为自己成了佛了,这就是圣心。为什么学佛?我们目的是成佛。为什么不许有这个念头?这个诸位要懂得,佛法基本的修学。讲到基本修学,佛是破二执:破我执,破法执。你看《金刚经》上说,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他自己认为,“我证得阿罗汉,我成佛了,你们是凡夫”,你想想看,他有没有四相?我成佛了,我相。你们没有成佛,人相,众生相。四相具足,假菩萨,不是真的。所以诸位要晓得,真正修行证果的人,心地清净,决定没有一丝毫分别执著。这个圣心圣解,就是分别执著,错了。心不清净,这就上了魔的当了,所以说“即受群邪”。邪就是魔,邪知邪见。

可见行人,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生反降,甚至堕入泥犁。

泥犁是地狱。学佛学到最后,果报在阿鼻地狱,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不是佛法有差错,是他自己学错了。佛法没有偏差,他自己心里偏差。

念佛法门,行人发心念佛,仗弥陀本愿摄受,威神加持,护持行者,魔不能扰。

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念佛人也着魔了,那跟这个说的不相应了?其实,他不是真念佛。真念佛的人,阿弥陀佛、诸佛如来都加持他。他是个假念佛人。什么叫假念佛呢?口里有佛,心里有魔,那是假的,得不到如来本愿的加持。这个话怎么说呢?口里念佛,心里头还有名闻利养,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嗔痴慢,那是魔。所以嘴巴里有佛,心里有魔。魔的力量强,口里佛的力量弱,佛不加持。佛加持什么样的人呢?心上有佛。心里头有佛,当然就没有魔。没有魔,就是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贪嗔痴慢。心里没有魔,没有分别执著。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一定要明了。下面引《十往生经》一段话来证明。经上说,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这个愿往生,就是心里有佛。心里头有佛,就是心里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见阿弥陀佛,这心上真有。

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这就是佛加持的。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世间念佛求往生的人那么多,除我们这个地球之外,还有他方一切诸佛国土,阿弥陀佛那些护法神,哪有那么多啊?每个人都派二十五个护法神保佑的时候,哪来的那么多护法神?你看我们还没念佛,心里就怀疑了,就分别执著了,这个就是知见错误了。我们确实不知道佛菩萨的境界。那些护法神是什么人呢?都是菩萨化身的。你们诸位要是读《华严》,你就晓得了。《华严经》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神众,散布在人间天上,六道之中。其实这些神众,到底是些什么人呢?全是大菩萨,化身在六道里面,以种种方便去接引众生。所以这些护法神,是菩萨化身。菩萨的能力跟佛一样,像《梵网经》,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是化身,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些护法神,也是千百亿化身。我们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就没有怀疑了。我们完全肯定相信,佛经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实语。只要我们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见阿弥陀佛,必定得到诸佛护念,护法神的拥护。魔再多,力量再大,它也没有办法接触到我的身边。这些全都是事实。

弥陀经云,

这就更直捷了,这是净宗的主要经典。经文里头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前面是讲护法神保佑你,这个地方是告诉你,一切诸佛护念你。你怎么会遭到难,你怎么会遇到魔障!这不可能的事情嘛。这个里面必须要注意到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我们自己是不是经上所说的标准?善男子善女人是不是这个标准?佛在《观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的三福,就是标准。净业三福我们都做到了,就是此地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怎么知道呢?大家念念《观无量寿佛经》,就知道了。韦提希夫人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请求世尊教给她往生的方法。世尊没有教给她方法之前,先跟她讲净业三福,从净业三福的基础上,再教她信愿持名。这她顺利的往生了,达到她的愿望了。所以,净业三福里面的十一句统统都做到,才是这个善的标准。这是我们决定不能疏忽的。“闻是经受持者”,闻,这里面包含着理解,听到这部经,明白佛陀的教诲。依教修行,这就是受持。“及闻诸佛名者”,这个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六字洪名。“一心称念”,这个称念就是净业三福最后的一句:利益众生,劝进行者。怎么劝呢?“南无阿弥陀佛”。别人听到了,这个佛号种子种到他八识田里面去了。时间久了,人家也跟着念了,这个就是劝进行者。所以称念是自行化他。这样的人,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重视的,“皆”。我能这样做,我也得一切诸佛护念。你能这样做,你也得一切诸佛护念。皆得,皆是平等的,并不是说菩萨念,他得到;我们念就得不到。不是的,皆得平等得到。

是故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魔不会接触你,不敢侵犯你。你有佛护念,有菩萨拥护,护法善神保佑。

再看底下一段:

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这是说这个法门,它的微妙之处。这两句话怎么讲法呢?道妙就是真如本性,真心理体。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妙啊。就是大乘法当中常讲的本觉自性,清净心。我们这个信愿持名,跟这个相合。这种相合,一般人看不出来,所以叫暗合。一般人都很明显看出来了,那就不是暗合了,是明合了。一般人为什么看不出来?迷惑啊,看不到这么深,看不到这么远。佛与大菩萨们清楚。“无念与无生”,这是讲“道妙”,“远非凡夫之所能”,这是真话。无念就是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清净心中一法不立。

 

 

 

 

 

 

 

 

 

 

 

 

 

第四卷

 

“无念与无生”,这是讲“道妙”,“远非凡夫之所能”,这是真话。无念就是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这“本来无一物”,我们会说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心里面一天到晚牵肠挂肚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不止一物啊,太多太多了。不但我们做不到,天人心比我们清净,四禅天、四空天,有很深的禅定了,他也做不到。我们看起来他的禅定很深,诸佛菩萨看起来他的杂念还不少。比我们是少,比起如来清净心那还差得很远。凡夫做不到,

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可见此乃圣者之所难也。

这个我们才真正明了,难到什么程度。圆教八地呀。四禅、四空天是凡夫,连个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如啊,距离圆教八地差得太远太远了。八地菩萨才能做到,真的无念了。无念就无生,有念就有生灭。无念才无生,真正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现象,不但自己不生不灭了,所有一切万法都不生不灭。这个现象很奇怪。我们说奇怪,实在说,我们对佛的教诲常常忘掉了。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有生灭:想的时候生,不想的时候就灭了。生灭心变现出来的境界,就是生灭的现象。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都是生灭的相。八地以上的菩萨无念了,因此他所现出来的境界,也是不生不灭。若非八地,所见到的境界依旧是生灭。我们如果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但是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看到所有境界不生不灭。换句话说,我们等于进入八地菩萨的境界了。进入八地菩萨的境界,就是八地菩萨。不是八地菩萨你怎么能入得了他的境界呢!这个能力从哪儿来的?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的。不是你自己能力到达这个境界,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使你跟八地菩萨一样,没有差别。换句话说,我们发愿求生净土,一生到净土就等于八地菩萨。你要是在这个世界,或者是他方诸佛世界里,修到八地菩萨,差不多要用两个半阿僧祗劫,你才能修得到,这前面跟诸位说过。我们在这个地方念佛往生不费功夫,你看就超过两个半阿僧祗劫了,真的是顿超啊。前面讲的“功超累劫”,这话讲得不错。

如来悬知末代罪浊众生,

末代是末法,悬知就是早就知道了,预知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深重,

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

本宗的教学是住心立相。我们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上,这是立相住心,还没有办法往生。离相呢,是禅宗。立相住心你都做不到,要叫你离一切相,那谈何容易啊。这两句话,比较禅与净的难易,那么禅就太难太难了。底下说明了:

此方便门,指方立相,

明明白白指示西方极乐世界,有方所。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相,好修啊,比那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好修得太多太多了。

摄心专注,

这个心先不要找什么真心、妄心,不要去搞这些,这个太麻烦了。真心也好,妄心也行,只要你摄心专注。这个摄心专注,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只要你一心一意就行了,不要三心二意。一心一意老老实实的修行,

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

念佛功夫是这么成就的。人家又问你,为什么要念佛?你不念佛的时候,就念妄想,就念一些拉拉杂杂的。念其他的,给诸位说,果报是六道轮回。我们很冷静的、细心的一观察,就明白了。我们不念佛,心里想什么呢?贪嗔痴慢,是非人我。“我贪嗔痴慢也没有,是非人我也没有”,好像不错了,结果心里一塌糊涂,念的是无明。换句话说,你不是念无明,就是念妄想;不是念妄想就是念无明。总而言之你超越不了六道轮回,这麻烦在此地。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超越,这一句阿弥陀佛既不是妄想,也不是无明。一句阿弥陀佛,把妄想无明都破掉了。这个方法妙啊,真正是妙。

念得纯熟,乃忘能所。心无所住,佛号分明,便契无住生心之妙谛。

你看用这功夫,只要功夫用熟了,他自自然然达到这个境界,比禅宗的方法巧妙,可靠,稳当。到不了这个境界,也能往生,这个便宜就占大了。到了这个境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实报庄严土往生。到不了这个境界,是凡圣同居土往生。你看,统统成就。如果你要是用禅宗这个方法,你成就了,那就是实报庄严土这个境界。不成就呢,还是搞六道轮回。这里面的功德利益,我们要明了。两相一比较,才晓得净宗法门真是殊胜。

持名念佛,入有得空,

这个就是即念离念。即念,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离念,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我念佛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别的念头都离开了,这个是即念离念。

潜通佛智,

潜是暗暗通达,“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巧是讲方法巧妙,只要功夫纯熟,自自然然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的功夫相等,自然入这个境界。

即凡成圣。

见性成佛。

至哉妙用,不可思议。

这两句是赞叹。后一段说,

念佛乃修行之径路,持名又为四种念佛之径路,称为径中之径。

净宗有一本小册子,叫《径中径又径》,这个名称就是从这儿来的。

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

这是跟《弥陀经》说法不一样。小本《弥陀经》,罗什大师翻译的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这个标准很高,不是一般凡夫这一生当中所能得到的。在梵文原本的《弥陀经》里,世尊用的这个词句不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罗什大师用他的意思来翻的,不是原文。玄奘大师也曾经翻译过《阿弥陀经》,我们现在这个本子都有,大家合起来比较比较看看,你就晓得了。玄奘大师译的是直译,照着原文翻译的,罗什大师是意译。但是玄奘大师并没有说,罗什大师这一句翻得不对。换一句话说,玄奘大师也承认,罗什大师翻得好,决定没有错。但是原本的经文上,确确实实不是一心不乱。这又是一回什么事情呢?诸位要晓得,这一心不乱,是生到净土那一边的事情,我们自己做不到。我们往生的条件,常言说得好,“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你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临终佛来接引你的时候,佛光先照你,佛光一照就把自己的功夫提升了一倍。我们原来是功夫成片的,佛光一照就变成一心不乱了。所以罗什大师翻的没错,这一心不乱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的功夫。所以他翻的不算翻错。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品位,这是讲真实的,都是位不退。那位不退,就是事一心不乱,这是佛力加持的。而在智慧、道力、神通上来讲,等于八地菩萨。当然不是自己修的,完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说自己真正的功夫,只有初信位的,这是自己真实的。但是佛一加持,把你拉到八地了。这个是西方世界不可思议之处。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这回事情,惟独西方这是第一殊胜。这就是说明,为什么诸佛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处就在这里。本经就更清楚、更明白,不是讲一心不乱,

直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

在“三辈往生”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比“一心不乱”,容易多了,使我们真的信心具足。一看到一心不乱,难,难,恐怕我们做不到,没有信心。这一看到这个地方呢,一向专念,这行,我可以做得到,信心具足了。可是诸位要记住,上面那一句可不能疏忽:“发菩提心”。你有一向专念,你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说老实话,如果不发菩提心,你一向专念那个专里头一定还有夹杂,不是纯专。如果你有发菩提心,你那个专是纯一,不杂。可见得,菩提心是什么?就是一心一意想生极乐世界,想见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个心叫菩提心,这个念叫一向专念。这是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的。

但能发心专念,皆可往生。故更为明确简要,故称经宗第一经,因其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利济众生,此经为最。

这几句话,确确实实是过来人才能够说得出的。不是过来人,这几句话说不出。

大圣垂慈,特留此经。

我们在这一段里面,更深入了解这一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的价值。

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又法灭尽经中,亦具无量寿经最后入灭之说。

这个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经,法门,就好像世间药物一样。药是治病的,病有许多种,所以药也有许多种。这个人得了重病,所有一切药都无效了,都治不好了,你药就没用处了,法就灭尽了。最后还有这一副药有效,这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法门。所以这个经法,灭罪第一。为什么念佛的人不生病?为什么念佛的人不衰老?老跟病都是不正常,所有一切法门都治,治不好,治不了。念佛这个方法就能治,就能对治。只要你真心念佛,就像经上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因为你用的药是第一好药,所有病都没有了。不但疾病没有了,衰老的病也没有了。你要真正肯信,要真正肯用,功德利益无量无边。这是真正为我们说明。我们今天常常讲业障很重,学佛的人都求消灾,用什么方法消灾呢?拜大悲忏,拜梁皇忏,作水陆法会,做完之后,灾还是消不了。你就晓得,你的那个业障多重。怎么办呢?念佛就可以消除。偏偏不相信,偏偏不肯念,那就没法子了,诸佛菩萨也救不了你。为什么呢?你不肯,佛菩萨的药你不肯用,不肯服,那有什么法子。

今于末世,浊恶弥深,众根愈劣,垢重障深,恶浪滔天,毒焰遍地,

这几句话确确实实把现代的社会,我们生活环境,显露无遗,真的说出来了。浊是污染,我们的环境真的是非常严重的污染。恶是恶业,几个人不造恶业?恶业的根,就是贪嗔痴。我们在这个世间仔细去观察,几个人没有贪嗔痴?学了佛了,吃了长素了,世间法不贪了,贪佛法,在佛门里面搞贪嗔痴。别人修行比我精进,我看到不顺眼,心里就难过了。你看看,世间法贪嗔痴没有了,佛法贪嗔痴来了,还是贪嗔痴,还是造恶业。学佛再造恶业,这个罪过就更重了,更大了,你说怎么得了。因此我们的根性愈来愈劣,一世不如一世。原因在哪里?我们造的罪业,是不断再造。不学佛的人在造,学佛的人也在造,所以才产生底下这三句的现象,果报的现象。垢重,垢是污染,这是讲我们心里的污染,今天所谓思想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见解的污染,造成障碍就深了。“恶浪滔天”,恶浪是指这个社会造作恶业的人太多太多,到处都是。毒焰就是贪嗔痴。看看这个贪嗔痴,没有见得减缓,一年比一年严重,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这是佛道衰灭的原因。

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经以作慈航,正显本经兴起之胜缘,持名法门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难报。

这是我们应当深深体会的。在这样的恶劣环境当中,我们想修行得度,实在讲,只有这个法门,只有这一部经典。我们自己必须要坦承自己的业障深重,要有这个勇气承认。然后呢,死心塌地,一门深入。大藏经摆在旁边,无量无边的法门摆在旁边。我业障深重,其他的经论法门度不了我,治不了我的病。治不了怎么办呢?我们就舍弃了,不要再碰它。这个法门能治病,一门深入。等到哪一天病好了,回过头来再去浏览大藏,再去涉猎一切法门,这就对了。病重的时候、病危的时候还要搞乱七八糟的法门,那你是决定轮回,出三界的指望就没有了。这是我们要深深体会的。明白这个事理,自然就专心了,自然就放下了。不但世法放下了,佛法也放下了。

第二大段是介绍本经的体性。体是理,也就是说,佛说这个经,是根据什么理论说的。他总要有个依据,如果没有依据,佛说的我们怎能相信?他要有真正的依据,那我们可以相信。这在五重玄义里面叫显体,显体的用意在此地,使我们对这个经典深信不疑。

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体。实相者,真实相也,又平等一相也。

这个地方我们简单的讲。实是真实,相是相状。这个名词简单的说,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佛是依据一切法真相为我们说的,所说的就是一切法的真相。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

实相是“平等一相”,这一句的意思很深很深。现在科学相当的进步,使我们对佛法里面所讲的这个甚深的理事,借着科学家的帮助,使我们更容易地体会、了解这个事实。在过去,科学家用分析的方法,知道了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果然是平等一相。科学家讲,所有一切物质,动物、植物、矿物都一样,把它分析,分成了分子。分子再分,分成了原子、电子。继续不断,科学愈来愈进步,工具愈来愈精密,从前认为不可分的,现在还可以继续分,分成所谓是基本粒子。发现,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这同一样的东西组合的,就是组合排列的形式不一样。科学名词讲方程式,方程式组合的不一样。分解开了,到最后都是一样的。一就平等,二就不平等了。都是同一个物质组合的,这是科学家发现的,使我们知道这个平等一相。在佛法里面讲,这个现象叫四大,四大就是最基本的物质。这四大是它有四个现相,最基本的物质有四个现相。因为有四个现相,它才会组合。这四个现相,在佛家就用地、水、火、风来表示。地,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很小,我们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看到了,它是个物体。地是代表物体,它是物质。火是代表它有温度,水是代表湿度,它带的有湿度。现代的名词叫带电,带阳电,带阴电。阳电就是火大,阴电就是水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动就是风大。基本的物质,它有四个现相:它带电,带阴电,带阳电;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这是发现平等一相。

实相无相,

这是讲体,

离一切虚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是《金刚经》上说的,这说的体,这就比刚才讲那个又进了一步了。现在科学家也观察到了,真的是很难得。从前科学家认为,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组合成一切万事万物。现代科学家知道,那个基本的物质没有,不存在。到底是一回什么事呢?现在观察到,是波动。这个比从前,真的进了一大步。根本没有物质存在,波动的现相,像电波、光波一样,再粗一点,像水波一样。我们讲水波,看到波浪,有没有浪呢?没有浪,是波动的现相。根本就没有物质存在,这个跟大乘佛法里讲的,完全相合了。你看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生灭是同时的,没有先后的。要有先后,那就有生有灭了。这是不生不灭。《法华经》上,佛也这样告诉我们。这一些经文句子是最难懂的,为什么呢?因为远远的超越了我们的常识,无法体会。这讲的真相。经上又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谁随众生心?这个众生心,就是众生的心想,“一切法从心想生”。什么东西随着你的众生心呢?法性,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没有相,众生心就是波动,随着这个波动现相。说实在话,借着科学家的观察,我们对《楞严经》这个句子,恍然明了了。我们看古人的注解看不懂,事实真相如是啊。体没有相,作用就有相了。作用就是随众生心,就是从心想生。

实相无不相,非顽空与断灭。

无不相就是有相。到底是有是无呢?有跟无是同时的,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不能把它分开说两桩事情。就像我们做梦一样,梦中那个境界,到底是有是没有呢?你说它没有,它有。你说它有,它确实没有。我们众生的迷,就是分别执著:有决定就不是没有,没有就决定不是有,这就是分别执著。殊不知,真相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跟无是一,不是二。所以《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有,空就是无。“色即是空”,有就是无;“空即是色”,无即是有,因为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这个里面不可以有分别,不可以有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真相就见到了。真相就是实相,就见到了。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永远见不到实相。佛跟我们讲,我们也体会不到。原因就是我们有分别,有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真相大白。所以《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就是真如本性,你就见性了,见性就成佛了。我们今天见不了性,就是有分别有执著,而分别执著永远不肯放下。哪一天放下了,哪一天你就见性了,你就成佛了。不肯放下,永远不能成就。

实相离言说。南岳云,

南岳怀让禅师,

说似一物即不中。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

换句话说,事实真相不但说不出,我们心思都达不到。为什么心思达不到呢?心思还是个妄念,还是个分别执著,分别执著决定达不到。言语也是分别执著,离分别执著这个才能现起,你用分别执著如何能达到呢?所以佛给我们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都是讲真话,没有讲假话,我们要能够信得过。

事实归事实,我们凡夫真的达不到。真的达不到,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是无量劫以来就用它,现在想舍舍不掉,难就难在这里。那么怎么办呢?佛讲好,你不要舍,你就用执著执著名号,你就用妄想想阿弥陀佛。这个办法好,这办法我们功夫才用得上力。这就是前面讲的,“指方立相”。我们靠这个方法,我们这一生当中能成就。不用这个方法,是决定不能成就的。

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圆觉经》过去我们也讲过几遍,这两句经文意思很深很广。幻是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尽了,妄怎么会尽?心静了,妄就尽了。只要心动,心有想,就有妄相,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原来心不动,这个妄就没有了,妄想就没有了。佛家修行的枢纽,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什么?是定。不动就是定,觉就是慧。几时我们这个心不动了,没有妄念了,没有分别执著了,心不动了,这个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定,慧呀。然后才能看到诸法实相:“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在佛法里面也叫法界,名词有几十种之多,都是说这一桩事情),你才见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个就是大涅槃的境界。所以修行的总纲领、总枢纽,就是底下这两句话:“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个见就是你的思想见解。你只把这两样东西舍掉、放下,就成功了。所以不要以为你的见解很高,你的思想很纯洁,全是妄想。你有这个念头,就堕落在群邪了。为什么呢?你还是有妄想,还是有杂念。如果这个妄想杂念实在断不了,把它转成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以上这些,都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万有的理体,也就是大乘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就是一切法。我们现代人常讲的“宇宙人生”,也是一切法的意思。实相就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世间有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们,对于这一个问题的解释很多,但都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于是这所有一切的解说,我们都是用存疑的态度来看待,这也是事实。为什么呢?因为所说的人,自己并没有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自己没见到。没有见到能说出一些,那么是从判断上说的,从推理上说的。所说的究竟真实不真实,的确是一个问题。佛所讲的跟他们所讲的,确实不一样。我们没有见到诸法实相,但是仔细看看佛在经上所说的,比世间这一些学者们、乃至于宗教家们所讲的,的确要圆满。比较起来,佛讲的圆满,似乎可信。那么佛所说的一切大乘经所凭借的、所依据的,就是实相,也就是说,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出。一切经都是从这一个基础上出发的。

    实相也就是真心,也叫做真如,也叫做本性,也叫做佛性,也叫做第一义。佛经里面的名词,我们随便找找,就有几十个之多。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名字?当然有他的道理,那就是实相没有名字,任何一个名字加给它,都不太恰当。为什么呢?只能显出这个实相里头一部分,不能显示它的全体。佛不得已,用许许多多的名词,把它显示出来。佛经上这几十个名词,是不是就能把实相让我们明白一个大概呢?说明白一个大概,还可以勉强说得过去。要对它彻底明了,这十几个名词是决定不够的。为什么呢?实在说,它涵盖了世出世间所有的名相。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了解,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字。第二,在教学手段上,佛用许多名词来说一桩事情,有他很深的用意。这个用意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不要执著名字,因为名都是假的,名不可以执著。众生跟佛的差别,佛菩萨没有执著,没有烦恼,没有妄想。众生之所以变成众生,就是天天打妄想,一切法里头总是分别执著。佛为我们说一切法,我们在这一切法里面起了妄想,起了分别执著,这叫不叫佛法呢?这不叫佛法了,叫世间法了。同样一个道理,在一切世间法里面如果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关键就在此地。佛为我们说种种名词,就是教给我们不要执著,让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就对了。这个事实真相,佛经里面有专门探讨的,专门解释这桩事情的。这一类的经典,就是大乘宗派里面的唯实法相宗。它主要的经论,有六部经、十一部论,这是主要的,确实是很繁重、很大的部头,来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它的总纲领,就是心跟识。《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本体,识是心之作用。心里面起用,体它现相。这个所现的相,它有变化。怎么会有变化呢?识在主宰着变化,所以“唯识所变”。

 

 

 

 

 

 

 

 

 

 

 

 

 

 

 

 

 

 

 

 

 

第五卷

 

《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本体,识是心之作用。心里面起用,体它现相。这个所现的相,它有变化。怎么会有变化呢?识在主宰着变化,所以“唯识所变”。因此,像《心经》里面给我们说的,“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不一不异”。不异呢,一切法是相同的。从体上讲完全相同,没有两样。所谓是“生佛平等,万法平等”。这是从体上讲。从相上说,从作用上说,那就不一样,千差万别。识所变的,所以就不同,相上讲就不同。古德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事实。把这个心,能现,比喻做金;把这个识所变的这些相,比喻做器。金是一个,可是要作出器来,那就千千万万种。你喜欢作什么,都能作出什么,可是它的体都是黄金,都是一样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金上看,完全相同,平等的,平等一相。从器上来看,譬如说你们常见到的,有手镯,有项链,那相不一样,所以从相上讲就不一样了,作用上讲也不一样。所以在利用上来说,佛法给我们说了三个纲领:戒,定,慧。戒定慧就是心识正常的发展,正常的德用。我们中国儒家、道家,实在说,他们的境界的确相当之高。所以后人有说,老子跟孔子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来到我们中国教化中国众生。这种说法,在理上说的通,佛菩萨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教化,他就现什么身。但是在迹象上找不到根据。你怎么晓得孔子是佛菩萨来的?找不到根据呀。但是他们留下来的典籍,跟佛经对比,相通的地方实在是不少。儒家讲的精、一,讲的中、和。精是精华,精纯;一就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一就精,二就不精。起用的时候用中,中是中道,用和。我们自己能够守住中道的理念,对外面与一切众生守住一个和。儒家教学以礼乐为手段,而礼乐达到的目的,就是“至中和”。至就是达到,希望达到中和这个标准,这社会和谐,天下太平。这四个字,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戒,定。精一是定,中和是戒。从这个基础上再提升、再发挥,那就是智慧。《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佛知佛见”。见是见解,慧是正确的判断。加上一个佛,佛是大觉,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是决定正确而没有错误的。这是定慧等持。那么戒定的作用,精一是性定,正如同《首楞严经》上所讲的“楞严大定”,这不是修来的,是我们自性当中本来就有的,本来具足的。而我们是因为起了妄想,起了分别执著,把自己真性里面本有的德能迷失掉了。并不是真的失掉了,迷失掉了。几时觉悟,这个能力立刻就恢复。什么叫觉悟?觉悟妄想执著是假的,妄想执著是错误的。能够把假的、错误的舍掉,这个人才是真正觉悟。而不是说每一天多念几声佛号,多看几部经,这个就是觉悟。那个不见得,一样迷惑颠倒,一样还有贪嗔痴慢,还有是非人我,这个不是觉悟。觉悟的人,心地清净,所以它是属于性定。儒家讲的,也讲到这样的深处。而中和就是大乘法讲的大慈悲,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它的果,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涅槃,大菩提”。戒定的果是大涅槃,慧的果是大菩提。这是讲到心性平等,因此诸法一定要融通。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法是自心所现的,是唯识所变的,心跟识都是自己,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物。所以佛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跟法是一桩事情,就好像金跟器一样,金跟器是一个东西呀。“法法皆心,心心成法”,这是事实真相。因此,我们离了妄想,就达到《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离开一切执著,就事事无碍,就入了无障碍的法界了。无障碍的法界是佛的境界。我们今天有障碍,起心动念、所有一切,统统有障碍。佛与大菩萨没有障碍。他为什么没有障碍?因为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就是我们所说没有所知障;没有执著,他没有烦恼障,他这两种障碍没有了。这是对于实相最简单、最概要的说明。所以下面说,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佛说的这些名词,都是勉强说的。你不要执著真的有这个东西,那你又错了,又变成执著了。佛是叫你明白这个意思,不要执著。言语不能执著,文字不能执著。不但这些不能执著,这个心里头有所想象,也不能执著。你心里面想,就是在打妄想,那怎么可以呢!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听教说法一定要遵守的原则:“离言说相”,离就是不执著。“离名字相”,佛经里头名词术语,这都是勉强说的,不可以执著。“离心缘相”,这一条就更深了,就是你决定不可以想象。你如果一听到、一接触到,心里有领悟了,那行,那是你的悟处。你可不能想什么叫实相,去想这个“经上讲离相”,这全是妄想。把妄想当作修行,那你还有什么好的结果呢?现在的确,不少学佛的修行人,他修的什么?他修的是妄想,他修的是烦恼。成天在搞是非人我,在搞贪嗔痴慢,这叫修烦恼。天天在打妄想,不想世间法,想佛法,想佛法也是妄想。这一种修行,不但不能证果,见道都没有份。那怎么办呢?净宗法门叫你念佛,修清净心,这就对了。念佛的目标在哪里?目标在一心不乱。这叫真功夫。老实念,念到功夫成熟了,自然就得一心不乱。这在教下里面常讲叫“定慧等持”。其实,定慧等持就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不乱,同一桩事情。非常重要啊。

论云,

这个论是《往生论》,天亲菩萨说的,

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这是《往生论》里面天亲菩萨一段很精彩的开示。天亲菩萨是很了不起的人,兄弟三个人都出家了,三个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哥哥无著菩萨,这个后人著作介绍的无著菩萨,是八地菩萨。弟弟师子觉尊者,天亲是老二。都是法身大士,著作等身,当时在印度号称千部论师,论就是著作。他写的书,写了多少呢?一千部。后来遇到净土法门了,遇到净土法门作了《往生论》。开头第一句,“一心归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彻底放下了,一心归命阿弥陀佛,求愿往生。这个净土法门要不好,他怎么肯放下。要不殊胜,他怎么肯归命嘛。他不是普通人,他们兄弟在法相唯识宗都是祖师。你要问无著菩萨、天亲菩萨在哪里?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实在讲,《往生论》就是天亲菩萨读《无量寿经》的心得报告。他真念,他把他自己这个念佛修持的方法传给后人。他念佛是用“五念法”,这一句佛号里面具足五个意思。第一个是礼拜,礼拜就是恭敬,用真诚恭敬心,这是礼拜的意思。所以大家看到那个礼拜,不是每天趴在地下拜佛。那你是依文解义,那个错了。礼拜是恭敬,真诚恭敬心,也就是一心,一心是恭敬,二心就不恭敬了。我念佛,心里边想着别的,这是大不敬。称赞就是把佛号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称,礼拜是敬,恭敬心来念这句佛号。第二个意思是愿,我念这句阿弥陀佛,我的愿望就是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第三是观察,观察实在讲,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观想。心里面想什么呢?心里面想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常常想这个,不想别的。因为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跟唯识论里面所讲的唯识所变,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怎么想,它就怎么变。所以你想佛,就变现佛的境界;想菩萨,就变现菩萨的境界,想什么就变什么。这个能变的心性,真正不可思议,它什么都能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变最好的,最殊胜的呢?最好、最殊胜的是佛啊,为什么要去想三途呢?三途是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受三途的果报,但是你天天在想三途,你在作三途,你的果报怎么能够免得了呢?三途,畜生是愚痴。每一天懵懵懂懂,愚痴啊,哪有不堕畜生道的道理呢?所谓愚痴,就是是非颠倒,善恶颠倒,真妄颠倒。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不知道。恶的当作善的,善的当作恶的,颠倒了。世间这一些人就太多太多了,甚至于学佛,佛里头有真佛法,有假佛法,把假佛法当作真的,真佛法当作假的,还要毁谤,他怎么不堕畜生呢。所以,愚痴颠倒是造作畜生的业因。一切贪欲,是恶鬼道的业因。世间法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对这一些贪爱,这是造饿鬼道的因,将来到饿鬼道去受报。忌妒嗔恨,这是地狱道的果报。所以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人,不要看别人,常常想想自己,自己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搞这些。如果真的还是搞这些,那么我们来生到哪里去呢?来生到三恶道。三恶道怎么来的呢?是我们这个心变的,我们的心在造的,我们念头在造的。因为你有这个思想,它就会现这个境界。人道是五戒十善。可见得,我们想什么,将来就现什么样的境界。由此可知,十法界的因果,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支配我们。别人实在讲,也干涉不了,都是自作自受。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道理搞明白了,我们的心定了,不会再怨天尤人了,晓得原来是自作自受,你心就定了。理明白了,真相明白了,所以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安了。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心都是安定的,知道我应该要受的。果报是我过去造的,我应该要受的。也知道现在应该怎么样造,希望将来得什么果。果报里面第一殊胜、无比殊胜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那为什么不老实念佛呢?为什么不造这种业呢?既然从心想生,为什么不多想想阿弥陀佛呢?所以每一天读诵经典,就是帮助我们多想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道理在此地。此地所讲的“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真实庄严佛净土,庄严阿弥陀佛,庄严海会大众。

此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

《往生论》实在讲并不很长,实在是非常的精彩。方法精要,观察清晰明了。实在讲我们读经,经文太长了,观想不容易。而天亲菩萨把这么长的经文浓缩成二十一首偈颂,那就容易太多了,帮助我们修观想念佛。他那个念阿弥陀佛,实在讲,持名、观想、观像,统统在一起。那个方法很妙,所以效果非常殊胜。

即事而真,当相即道,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一即是实相,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也。

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真正明白了,我们对于这个经,佛讲的这个经,能够信得过,建立坚定的信心,清净信心。从这个信心上发愿,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呢!这是在没有讲经文之前,先要说明这个经典理论的依据是什么,为大家介绍清楚,使我们对这个经典产生信心。下面这一条,是蕅益大师所说的。

要解云,实相无二,

实相无二,无二就是一。这一句所说的,就是讲的体,诸法的本体,也就是讲的心,真心,“唯心所现”的心。能现的心,不二啊。

亦无不二

亦无不二,无不二那就多了。这一句讲的是相,现相,相是无量无边。所说的是作用,作用无量无边,体是一个。我们佛经里面术语,十法界依正庄严,体是一个,能变能现的体是一个。这一定要晓得。这是事实真相,诸佛菩萨明了,诸佛菩萨证得,所以诸佛菩萨对于一切大众,他的心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这个大就是平等,慈悲就是爱护,没有差别的,没有等级的,平等的爱护。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唯识所现的,不是外面的,跟自己同一个体,所以是同体大悲。成佛之后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听这一句话,要仔细的听,不要又想错了:“诸佛共同一法身,我是凡夫不是佛,我跟佛一定不同法身”,那你就想歪了,想错了。十方三世佛,包括你在内。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你是未来佛。你没有成佛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所以包括你在内,共同一法身。这个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确确实实同一个本体,同一个真心本性。你看,这个关系多密切,比兄弟手足的关系还要密切。可是在众生份上呢,分自分他,这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不知道。所以禅宗常讲,悟了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才说出,“尽虚空遍法界也是沙门一只眼”。这个意思就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这个意思如果还体会不过来,我想我们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到你做梦的时候,一下醒过来的时候,你好好的想一想,整个梦境是不是只有你一个自己?梦里头有你自己一个人,不可能说你做梦没有自己,不可能做这梦。有你自己。梦里面还梦到许许多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你想想,梦里那么许多人,哪里来的?山河大地从哪来的?都是自心变现的。全梦就是心,全心就是梦。能现梦境的心,我们比喻真的;所现的梦境是妄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你好好想一想这个境界,然后对佛讲的诸法实相我想多少会有一点领悟。从这个地方能领悟到一点,对于佛所说的一切大乘经,你才会产生信心。这个是在经教里头很难懂的一部分。下面从现相作用上说:

是故举体

体就是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

作依作正、

正是我们的身体。这两个是讲果报,正报身体,依报是环境。像我们在做梦一样,梦当中有自己,这个人是正,梦当中梦到很多人、很多境界,那个是依。自己以外,其他的人也叫依报,我们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物质都是属于自己的依报,正报就是自己的身体。

作法作报、

这是讲成佛。佛有法身、有报身,法身报身还是这个体里头变出来的。离开本体之外,实在讲,什么也没有。本体就是心性。

作自作他,

自是自己,他是别人。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还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

乃至能说所说、

这是指这部经。要解是解释《阿弥陀经》的,能说这个经的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阿弥陀佛。

能度所度、

佛能读,众生是所度,这是佛跟众生。

能信所信、

能信的是我们的信心,是我们的觉心。常讲“始觉”,开始觉悟。所信的是佛给我们讲的这个法门,这一部经典,这个方法。

能愿所愿、

能愿是我们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所愿的是我们向往、羡慕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愿意离开这里,到达那一边。

能持所持、

能持是讲三业,这个天亲菩萨《往生论》的五念法,那才圆满。身语意三业,身恭敬、礼敬,口称赞,意观察、观想,常常把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放在心里。不要想别的,想这些。实实在在我们业障很重,无法观想,我们就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也想不出来,想佛像。我们每天自己家里供的佛像,天天看他,天天想他,这个是最浅的方法。有能力的,经读得很熟,一见到这个佛像,想到阿弥陀佛,想他初发心,这个经上记载有。想他修持,他怎么修的。想他发愿,想他度众生,想他种种功德庄严,想这些。想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惟独想这些,这个不是妄想。除了想这个之外,你想其他的任何的,都叫打妄想。为什么?因为你想这个,你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你想别的,统统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利害得失就在此地。出不了三界,没结果啊。所以说实在话,你想世间法,你脱不了六道轮回。除这个法门之外,你就想其他所有一切大乘法,你也出不了六道轮回。什么缘故呢?其他法门要断惑。你见思烦恼没断,想固然是好,想成了来生生天上。天,还是在六道之中。天福享尽了,还要往下堕落,所以不究竟。那么这个法门叫你去想呢,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叫带业往生。见思烦恼不断也行,也能往生,好处在这里。我们一天到晚,为什么要去打这些轮回的妄想,为什么不去想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修行关键的所在,叫能持。所持就是名号。

能生所生、

能生的条件三个:信、愿、行,这个叫净土三资粮,这三个条件。所生的,西方世界四土九品。我为什么讲四土九品呢?诸位要晓得,这个法门奇特,叫一生一切生。不是说我们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凡圣同居土里面还有下中品、下上品,还有中下品、中中品、中上品,还有上下品、上中品、上上品。我们哪一年才出头爬上去?西方世界奇怪,一生一切生,四土九品它统统在一起,得到一个,全都得到。这个奇妙啊,这个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所以那个世界叫平等的法界。四土九品有没有?有,但是在一起。因此像文殊普贤,等觉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上上品往生,他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同时也生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所以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众生,也跟他混在一起,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这个四土九品,是一个相。这个是十方诸佛世界里面没有的。不但没有这个事,听也没听说过。所以西方世界称之为难信之法,就在此地。

能赞所赞,

能称赞的,我们在《弥陀经》里面看到六方诸佛,六方就是十方,就是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极乐世界。所赞的,就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全都是实相,没有一桩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是比喻。在我们中国,现在是民主,官员的权威没有了。在从前帝王时代,那个官员的权威,非常尊严。印是代表他的权威的,他这个印盖上,就是他所承认的。发布的布告,布告不一定是他写的,别人写的,盖上他的印,就是他的。把这个实相正印所印定的,全部都是实相。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就是真相。一就是真,二就是假,就不是真的。一是真。我们这个世界,佛在《金刚经》上讲的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不一样。我们这是虚妄的,这个话怎么说呢?我们这个地方的相,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所以无常的,它会变的。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常住的,没有生灭相。没有变化的,完全是常住的。所以它那个地方是实相,是真相。

本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这里面讲了三个真实,这是所有大乘经典里面很少见到的,我们要懂得这三个真实的意思。“真实之际”就是体,就是真心,真如本性。我们在这个地方修行,明心见性难,太难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容易了。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教学,他的宗旨方向就在此地,就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第二句,“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是作用。“住真实慧”,这是现相。这三个真实,体真实,用真实,相真实,体、相、用无非真实。如果合在三宝上,这个意思也很圆满。真实之际就是佛宝,阿弥陀佛为代表。住真实慧这是法,住是心安住,《金刚经》上所说的“应云何住”,我们这个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安住在真实的智慧上,这是法宝。法里面如果细说、广说,是十方诸佛所有的法藏都是真实慧。如果略说,那就是本经,《大乘无量寿经》。实在讲,《大乘无量寿经》就是十方一切诸佛法藏的精华,法藏的浓缩,法藏的纲领,我们不能小看了啊。而真实之利,这是僧宝。假如我们用人来代表,大势至菩萨代表慧,“住真实慧”;观世音菩萨代表“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势至菩萨住真实慧,正如一句弥陀念到底,这是真实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才是真实慧。我们修净土,对于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才会死心塌地。这三种真实,就是我们的自性三宝,就是自己全体德用。这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我们修的什么?就是修的这个:觉,正,净,就修的这个。一切诸佛如来所宣扬的,也就是这三种真实。如果要从究竟方便来说,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在许许多多经论当中,有究竟,但是不方便,譬如《华严》、《法华》究竟,修行的方法很复杂,很艰难,不方便。有一些经典方便,像许多小乘经论,方便,但是它不究竟。说到最究竟、最方便,那就是这一部经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个三部经,都是究竟方便,任选一种都能成就。三种都学,当然很好。如果选太多了,我自己的精神力量有限,选一种,同样有成就。如果从行门上来讲,就是归到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经上劝勉我们,“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妙土就是西方净土。怎样庄严呢?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就是庄严。我们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这是真实的庄严。

此即本经之所开示者。弥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也。

一切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了。这是永脱生死,永脱轮回在一生当中圆证三不退,圆满成佛。你想想看,还有哪一个法门比这个更真实了?

 

 

 

 

 

 

 

 

 

 

 

 

 

 

 

 

 

 

 

 

 

 

 

 

 

 

 

 

 

 

 

 

 

第六卷

 

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就是庄严。我们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这是真实的庄严。

此即本经之所开示者。弥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也。

一切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了。这是永脱生死,永脱轮回在一生当中圆证三不退,圆满成佛。你想想看,还有哪一个法门比这个更真实了?找不到了,《华严》、《法华》都比不上。《华严》、《法华》到末后,还是念佛求生净土,你才晓得这是第一真实。

此三真实,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议。依正、法门,举体皆是真实之际。

由此可知,我们发愿,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三种真实现在就得到了,弥陀本愿威神现在就加持到了。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心这样做。真心这样做,那就要全程肯定,随顺佛陀的教诲。经里面所教导的,我们要真的把它做到,这个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听话,照做。佛教我们哪些应当做的,我们就做;哪些不能做的,我们就不做。完全遵照佛的教诲,这才能得到佛的加持,这才能得到这三种真实的利益。世间人想学佛,又不敢照做,原因在哪里?理不明白,事实真相不清楚,他有恐惧感。佛教我们布施,我布施光了,明天谁来养我?他会考虑到这些问题。这些是什么呢?妄想啊。他会打妄想,于是妄想障碍了他的修行,他真实利益得不到了。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到了明天,自然有明天的果报现前。我们做的好因,一定有好的果报。哪里会我做的好因,会得的恶报?没有这个道理,没这个事情。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才有恶报。古来的高僧大德,尤其是出家的,在家也有,比较少,他舍的干干净净,他也没饿死,也没冻死。不但没有饿着、冻着,他生活的比谁都快乐。这些人现身说法,给我们做了好榜样。我们为什么不相信?由此可知,信佛是多难的一桩事情。我们这些人,能算信佛吗?不见得。我记得我出家,我是出家两年后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老师谢戒的时候,老师一见面就告诉我,你要信佛!我一听,愣住了。我学佛学了好多年了,出了家了,受了戒了,还不信佛吗?要叫我信佛。然后给我解释,信佛不容易。有很多人出家,当了一生的老和尚,不信佛。佛教给你的,没做到。没做到,那就不相信。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佛教你布施,你很吝啬,视财如命,那这就不相信。佛教你持戒,偏偏破戒。佛教你忍辱,偏偏发脾气。那怎么行呢?这个意思很明显的,不信。所以,出家、受戒有什么用处,一样还是不信啊。信很不容易,信了才有受用。“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才能有成就。没有信心,谈不上成就,一生还是造作罪业,还是要搞六道轮回,那个就是真正可惜了。

这一段所介绍的,就是佛说经的理论依据,佛是根据什么为我们说的。我们现在明白,是根据事实真相而说的。这个“诸法实相”,是根据事实真相而说的。说真相,我们很难懂,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都生在虚妄的境界里头,一直就把这个虚妄当真实。乍听到真实,真叫莫名其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这个必须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才能稍稍明白,从这上面建立坚定、清净的信心。从信心里面建立的愿心,这个愿是真愿,真的想到极乐世界去。真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要放下,要彻底放下,一丝不挂。如果我们还有余福,还有福报,这个福报给众生去享。假如我们还贪图享福,那你就去不了。这个福报把你拉住,留在此地,去不了。福报要给大家去享。最好的方法,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印经布施。我们有这么多钱财,印经布施,让大家共享这个福报。特别是《无量寿经》、净土三经,或者今天讲的,净土五经,这是如来唯一的真传,这个一点不假,诸佛唯一的真传。我们得到了,再展转流通,传给一切大众。只要依照这个经典来修行,这一生当中必定也得这三种真实。我们讲作好事、作善事,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善事更善,没有任何一桩好事比这个更好。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一经宗趣,是说明这一部经的宗旨归趣。

宗谓宗旨,又修行之要径也。趣者趣向,归趣也。体是理,宗是行。是故,依经宗旨,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为趣。

这一小段,实实在在把学佛的精要的方法,为我们说出来了。许多同修们常常感到,我们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原因不得力?实在讲,就是不懂得修行的方法。念佛,以为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了。读经,也认为这个经典从头到尾一天念个一遍、两遍也就行了。这决定不是修行,而是发生了很大的误会。行,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行是指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有了错误,要把错误修正过来,这才叫修行。那么我们要问,我们念这句佛号,这些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有没有修正过来呢?我们每天读经,《无量寿经》念了一遍两遍,有人念十遍八遍,对于那个行有没有修正过来?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念佛、读经,就是古人所讲的“口善”,只口善而已。除口善之外,什么好处你也没得到。口里没骂人,读经嘛,口善。因此功夫不得力。功夫要真正得力呢,要懂得修行,依教奉行。奉行就是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训来修正我们的行为,这个功夫就得力了。可见得,这个经不光是念的。念当然很重要,念得很熟,常常记在心里。如果说忘掉,记不得了,那我们修行的标准就失掉了。所以首先要把这些教训牢牢的记住,读诵目的在此地。真正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的时候,能够想到经典里面的教训:我这个念头该不该有,我这话该不该说,我这事该不该做?经典是标准,依照经典要遵奉,这叫修行。所以一定要晓得,依经的宗旨。这个宗旨,就是里面讲的教训,里面给我们说的标准,修行的方法、标准。“明其所为”,明是明了,佛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知道佛的心意。“识其所求”,求是希望。要认识清楚,我们喜欢什么,佛对我们的期望又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至”是所达到的,“究其所至”,要穷究,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将来究竟得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至”。这一部经,它的所至是无上菩提,是究竟的佛果。它的方法是往生不退,用这个方法来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一段是说明,什么叫宗趣。我们在研究一部经论,宗趣究竟重要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几句话都为我们说清楚了,说明白了。那么回过头来再看本经。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

这就把修行的方法、纲领为我们指示出来了。

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它的归趣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非常殊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生四土。诸位要重视“圆生”,重视这一句。这是真正的难信之法。一切诸佛都有四土,释迦牟尼佛也有四土。我们今天住的这个世间,是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释迦牟尼佛也有方便有余土,也有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但是我们都见不到。见不到,就是这当中有隔,有碍,有障碍。西方极乐世界特别,它也有四土,它四土没有障碍。所以凡圣同居土的人,见到方便有余土,也见到实报庄严土,也见到常寂光土,一生一切生。这些大阿罗汉们,他们住的是方便土。法身大士这些菩萨,是住在实报土。你看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天天在一起。他住的是实报土,我们是凡圣同居土,它在一起。这就是圆生,这是非常非常的稀有,可以时时刻刻不离开这些诸大菩萨。而且是圆证三不退,这个利益就太大太大了。可是修行的方法要注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句经文在三辈往生那一章里面。

一向专念我们不难懂,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怎样发?这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了。如果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不晓得怎么发法,那么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这个一向专念变成人天福报了,修的是人天福报,不能往生。所以菩提心非常重要。从这个名词字面上来说,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不迷了,真的觉悟了。觉悟什么呢?觉悟烦恼可厌,烦恼不是好事情;生死轮回可怖,这很恐怖的,真正觉悟了。觉悟的人,他不想别的,他就想怎样断烦恼,怎样了生死,出离三界轮回。真有这个心,这就是菩提心。那么我们学佛,每天也很用功,有没有这个心呢?觉得这个世界很可爱啊,这就不是菩提心。念得再勤,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呢?没有离开娑婆世界的念头。这样念佛,就是没有菩提心。就是有一向专念,也没发菩提心,这不能往生。一定要觉悟啊,这个世界虚幻不实,这个世界确确实实如佛在经上所讲的,五浊恶世,浊恶达到了极处。佛又告诉我们,西方阿弥陀佛有一个清净的世界,只要我们发愿求生,阿弥陀佛是统统都欢迎,决定没有拒绝的,万修万人去。积德修善的人,阿弥陀佛欢迎;造作一切罪恶,临终真正肯忏悔的人,佛也欢迎。一忏悔就是好人,他回头了。所以说五逆十恶也能往生,显示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觉悟,要真正能够舍弃这个世界,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一心一意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

经云,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

这就是刚才说的,因为十方世界十法界有情众生,这个十法界就包括了佛法界。佛也还发愿往生吗?要发愿,因为佛这里面差别也很多。天台的四教,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不是圆满究竟,他还要发愿往生。下至地狱众生,生到西方世界,说实在的话,其他尽管不平等,往生西方世界,这个修因是平等的。为什么?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而往生的。华严会上文殊菩萨是这样往生的,普贤菩萨也是这么往生。我们今天是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我们也是修这个因往生的。因平等,到西方极乐世界果当然平等。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西方世界是清净法界,平等法界。因平等,果也平等。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

这是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

所以这两愿,是大愿的核心。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于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

这个话,是古往今来净宗的祖师大德们所公认的,决定错不了。所以这两句、八个字,确确实实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核心,本愿的心髓,净宗修行的总纲领,我们决定不能疏忽。特别是这个觉心,真正是觉而不迷。实在讲,我们是长迷不觉啊,病根在此地。那要怎么办呢?读经。读经要每天经常不断的去反省、去检点,把自己的毛病过失找出来,知过就是觉。迷是不知道自己过失,知道自己的毛病,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觉悟。每天发现自己的过失,你就天天觉悟。你哪一天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你这一天就迷惑颠倒。改过就是修行。修叫修正,修正过失,修正错误。好善喜贤,谓之有德。“这个人有德”,什么德?好善,喜欢善事,喜欢好人。对于好人好事不嫉妒,不妨碍,看到了心里生欢喜心,而且还会很热心的帮助他,成人之美,成人之善,这个人有德,这就是德。清净平等,那叫得道。“修行得道了”,得什么道?得个什么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接物,心平等了,心清净了,你就得道了。道就是清净心、平等心,那觉当然在其中。不觉,你怎么会清净平等呢!这是真正的得道。这个里头并没有什么玄妙,平平实实,没有一丝毫的迷信。我们只要细心体会佛在经上所讲的道理、愿望,教导我们达到这个愿望的方法,你去体会这些,经的文字虽然不多,可是里面所讲的这个意趣,是无有穷尽。从初发心一直修到成佛,意犹未尽,这是经的妙处。这个经的好处、味道,说不尽的。我们在这个讲堂里面,这是第三遍。过去有录音带,你们拿去听听,不一样啊,遍遍味道不相同。何况在其他地方,讲的遍数就更多,遍遍都不一样。讲到成佛,再讲这个经,那个味道还讲不完。这称之为“经”。你要问为什么呢?因为是性德的流露,自性功德无有穷尽。世间这些书籍,那个味道有止尽的。不是好的文学作品,看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兴趣没有了。那个味道浅,一尝就没有了。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你看一遍还想看,还有余味。但是看个十遍八遍呢,不想看了,味道尽了。儒家道家的典籍、文学上乘的作品,的确可以让你念个一百遍、两百遍还有味道,它终究是有止尽的时候。不像佛经,佛经确实,这个里头的味道,我们叫法味,永无止尽。所以你真正能够尝到法味,你对于佛法的修学,跟没尝到法味那个心态完全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尝到味道滋味之后,他心是定的;没尝到他心是乱的。心乱就是这个也想学学,那个也想学学,那个也还不错,他要遍涉经藏。滋味尝到了,他没有这个念头,一门深入。为什么他不想再遍涉经藏呢?其实所有一切经藏味道,他都尝到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经藏,虽然没有接触过,他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何必要找这个麻烦呢,他不要了。这就是法味真正尝到了,所以他心是定的。这一部经的味道,比起其他大经,给诸位说,格外要浓厚,下下根人也能够尝到,这个是很了不起,那中上根就不必说了。

既然它是“全部大经之宗要”,这句话也是个双关语,我们要懂得。从狭义来讲,这个“大经”就是《无量寿经》,换一句话说,净土经的宗要。如果从广义来说,这两句是一切经的宗要。这个意思,一般人很难看得到,很不容易看出。必须真正彻底明了,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从念佛法门演变出来的,因此所有一切法门无不还归念佛法门。大小本,《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佛明白告诉我们,西方净土的菩萨们,没有一个不是念佛念法念僧。佛法僧,就涵盖了无量无边的法门,离不开这三桩事情:觉,正,净。那么由此可知,这一个念佛法门,涵盖了无量无边的法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啊。

“往生必修之正因”,我们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要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决定,一定要用这个方法来修学。

“方便度生之慈航”,前面跟诸位说过,有许多经论究竟而不方便;也有不少的经论方便,但是不究竟。最极究竟方便,只有这一部经。不但是究竟方便,究竟方便达到了极处。

“本经所崇(崇是崇尚),全在于此”,全在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修行要径”,最要紧的一条路,“捷要”是最近的一条路。这个径就是快速。确实,任何一个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来得快。所以古人讲,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而且成就特别高,就是《华严》《法华》也不能为比。《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就不圆满,没有达到最高峰。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发心有二义。发菩提心,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换句话说,这是菩提心的障碍,你必须要离开。你要不能离开这个东西,障碍你的菩提心,你的菩提心发不出来。哪三种呢?

一,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这个自乐,就是我们社会上一般人讲的物质的享受,五欲六尘的享受,要能够舍弃。所以大小乘教中,佛教导弟子,以苦为师。佛门,这是过去佛门,不是现在,过去佛门常说:“比丘常带三分病”。什么病呢?吃不饱,穿不暖。不是别的病,就是这个。所以他常常觉得这个世间苦,他那个出离的心很强。所以过去学佛、修道都清贫,“贫僧”,“贫道”。现在不一样,现在颠倒过来。整个社会都颠倒,现在是富僧,富道。从前有出离的心,现在没有了。你看现在多少出家人,我将来来生还要做出家人,还要做和尚。为什么呢?富啊。贪图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出离心。“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你这个身体很贪爱,对于一切所有的,我与我所,贪著。这个是菩提心很大的障碍。我们一般人想发菩提心,就是发不起来,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太珍惜自己的名闻利养的享受。所以这要有智慧。诸位晓得,如果你还是贪图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就晓得,你没有智慧。有了智慧,这个东西自然他就舍离。

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这就是第二个,要真正慈悲,要能够舍己为人,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拔一切众生苦”,就是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远离无”,无就是没有,没有什么?没有慈悲心啊。看到苦难的众生,自己回避了,躲过去了,不理会了,这是菩提心的障碍。但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也不要一味去攀缘,那也错了,那你的烦恼要无边了。一切随缘,遇到了,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没有遇到,不要去找,不要天天去找去,那也是错的。随缘而不攀缘,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个里头要有智慧,要有方便。尽心尽力就是圆满。有一些众生苦难,我们的力量没有法子,帮不上忙,这个没办法。我们只有唯一的方法,只有自己诵经念佛,给他回向。除这个,没有法子帮助他。有能力帮助他的,我们会尽心尽力的帮助。

三,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

众生心是迷惑颠倒,世出世法的教学,过去都讲求的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是师道的尊严。今天这个社会,师道没有了。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我们学佛是磕头顶礼去求法,求得来的。等到我们对现代的众生,我们要磕头顶礼送给他,他还未必要咧。你千万不要想到,我过去是那样求,你也要这样求我,我才给你,那你一生一个众生也度不到。没有了,他不懂啊。所以我们要磕头顶礼,把佛法送给他,他要不要还不晓得。这个世界颠倒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怜愍一切众生心,要怜愍他。如果我们要追究这个原因,也不难明了。过去的人,多多少少受过教育。现在人呢,现在人没受过教育啊。我说这个话,也许大家听到很奇怪。我刚刚出家的时候,民国四十八年,我在临济寺出家,圆山。那个时候的圆山临济寺,跟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的圆山是乡下,台北火车站开到那边的公共汽车,十七号车,一个小时一班,终点站就是在动物园,圆山动物园,都不过桥的,那是乡下啊。现在那个中山北路都是田地,人很少。临济寺周围环境很好,树木很多。所以我们早晨起来扫树叶,扫院子,都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有一天早晨,我在扫院子,有几个学生,三四个学生,从我们那边,那里有一条小路上圆山,他从那边上去。那个态度很不好,我就很感慨了,叹了一口气:唉,可惜啊,这些人没受过教育!被他们听到了,他们回过头来,就找我麻烦,他说你刚才说什么?我说,可惜你们没受过教育。他说,我们是台湾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你怎么说我没受过教育?我说那好了,我向你请教,什么叫教,什么叫育,什么叫教育?这三个问题,你答复我!他们那几个人被我问倒了,答不出来,回过头来问我。客气多了,态度就好多了。那个时候学生跟现在学生不一样,还是蛮可爱的。所以我就跟他说,我说你们不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你们连小学教育都没学过。他非常惊奇,他说什么叫小学教育?我们为什么没有受?我说,扫地你会不会扫?吃饭你会不会吃?他说吃饭怎么不会吃?我说我四个菜给你,怎么摆法你懂不懂?他说那不是随便摆?没那么简单!你去读礼记,读月令,这四个菜有一定的摆法。酱油碟摆在什么地方,醋摆在什么地方,不能摆错阿。一摆错,你没有受过教育,你外行。中国这几个菜,摆的时候它按照阴阳五行八卦,懂不懂?洒扫应对你都不懂,那是小学教育啊。他说那我们现在念大学,算什么呢?我说我承认,你们接受过高等知识的训练,但是你们没有受过教育。教育是什么?就是教你做人啊。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教给你人与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夫妇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这个君臣就是今天讲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教你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今天就讲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你这些都了解了,你起心动念、举止动作的时候,那自然就很正常,与大自然能相感应。你对这个不懂,你没学过,你学过的是高等知识。所以大学,正确的名称应该是高等知识传习所。这个名称很恰当,不可以称为学校。我说的他们都佩服,都点头。那个时候的学生,还蛮可爱。你跟他说的有理,他还服你。现在不行了,现在我不敢问这学生,现在学生会打老师。所以这个很不容易。佛教导我们什么呢?教导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生活环境,人生实在讲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事物的关系,让我们正确清楚的了解。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我们心里要明白,不能求人家要尊师重道啊,不可能啦。现在在家庭里面,儿子跟父亲平起平坐。学生眼中能够把老师看作朋友,已经很不错了,很瞧得起你了。所以,

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在从前,学生对老师要恭敬,要供养的。现在别指望了,指望这个,那就错了,那也变成菩提心的障碍了。

 

 

 

 

 

 

 

第七卷

 

所以这个很不容易。佛教导我们什么呢?教导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生活环境,人生实在讲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事物的关系,让我们正确清楚的了解。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我们心里要明白,不能求人家要尊师重道啊,不可能啦。现在在家庭里面,儿子跟父亲平起平坐。学生眼中能够把老师看作朋友,已经很不错了,很瞧得起你了。所以,

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在从前,学生对老师要恭敬,要供养的。现在别指望了,指望这个,那就错了,那也变成菩提心的障碍了。他能恭敬供养,很好;他不能恭敬、不能供养,很正常,那一点不能怪他,这样才没有妨碍。所以这是障碍,要去掉。自己要真正有智慧,了解现前的环境,佛法所谓的是契机契理。这一个时代的根机要认识清楚,跟过去不相同,不能拿过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时代,那你就错了。所以现在父亲对待儿女,拍拍肩膀,朋友。佛门里也是如此。师父对徒弟也是朋友,哪里可以看作徒弟,不可以的。大家在一起,能够和睦共修,这个道场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这是三种妨碍菩提心的,要懂得远离。

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

这个要知道。

一,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

真正要能做到无染清净,一定要能放下,彻底的放下。像禅宗六祖能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染,本来无一物,清净。一切都放下了,佛菩萨念念度众生,度众生也要放下。度众生的事要不要做?要做,随缘积极去做,心里头没有,决定没有执著。心里头常常要念做好事、度众生,这是心里还是放不下。所做的这些好事呢,都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不是出世的正因。为什么?你心不清净。这一点很微细,必须要辨别明了。心不清净嘛。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同修,不要说看外面了,我们道场自己的同修,我们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我们都做三时系念超度的佛事,我们一看,这个牌位贴得满满的,到处都是。为什么呢?求消业障,求跟那些冤家债主把这个怨结解开。有没有效呢?当然不能说没有效,也许效果不大。什么原因呢?心不清净。心果然无染、清净,你的业障也消除了,怨结也解掉了,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最大的麻烦,有我,有人,有我执。《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这样忏悔很难,只能是事忏,没有办法达到理忏。可以忏掉一点,不干净,拖泥带水。四相空了,连根都拔掉了。这个要紧。所以诸位要真正想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丝毫障碍要学“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没有这个意念,没有这个念头。身在这个世间,随缘。有好的、安乐的环境,也不必回避;有苦难的环境,也甘心情愿,这样就好。无论外面境界是顺是逆,我们是以清净平等心来处理。环境确实有顺逆,在清净心里面没有。为什么呢?顺境他没有乐受,逆境他也没有苦受,苦乐境界对他是平等的。从平等境里面养清净心,从清净心里面看平等境。这是功夫,这叫修行。修的是这个,懂得菩提。菩提是觉悟,觉就是无染,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无染,就是觉,就是智慧,就是般若。

二,安清净心,

我们中国人常讲平安,平是功,功夫。心平静,平等。苦乐境界、顺逆境界,保持心的平静,不起波浪,这是功。功夫所得到的呢,得到是安,身安心安,身心都安。安又是功,功夫,下面所得到的呢,乐,乐是快乐。平安,平是因,安是果。安乐,安是因,乐是果。这个词句里都是有因有果。那平,平里面常说公平。这个心大公无私,就平了;有私就不平了。

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必须心安身安,才能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安定的心起作用,就是真实的智慧。惟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帮助一切众生解决问题。众生为什么遭遇到苦难?没智慧啊。我们如果也没智慧,他也没智慧,我们去帮他解决,往往是问题愈来愈糟。你去帮助他,愈帮助他愈痛苦。你们自己想想,现在社会是不是这个样子。多少好人出来办好事,我们所受的“好处”就愈来愈多。你们想想,什么好处?身心不安稳,无所适从。台湾过去选举好人好事,大概是在第二届的时候,老师很感慨,把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好人好事,然后用个粉笔,把那个好字画个圈,"好人好(hào)事"。确实很感慨,好(hào)事——多事啊。

三,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生彼国土故。

自己真的得到安了,就有能力有智慧,帮助一切众生得到身心安稳。要讲到乐呢,三界里头没有乐,这是真的。我们讲欲界、色界、无色界,不但欲界没有乐,色界无色界也没有。真正要得乐呢,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其他诸佛刹土里,有没有乐呢?没有西方世界那么究竟,这是真的。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劝人求生净土,道理就在此地。西方净土的成就,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时时刻刻提醒大家的。

我们要顺这三种心: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一个学佛的人得到这三样,表现出来的,我们佛门常讲,法喜充满。这三样东西得不到,你不可能有法喜。这三样东西得到了,当然得到的浅深多少不一样,可是决定表现出来的是法喜。这个法喜是什么呢?快乐,他活得非常快乐。就是得到一点,得到少分,他的生活也非常快乐。所以佛法,我们常讲宗旨,佛门的宗旨,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常说的,真的离苦得乐。得不到乐,那我们又何必学佛呢?换一句话说,学佛最浅显的目的,我这一生要过得非常自在,非常快乐。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得到究竟乐,是决定往生,而这一生当中,也决定得生。这个往生,不是一句空头的口号,决定是事实,我能得到,一切众生个个人都能得到。

元晓师云。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发心有二,一随事发心,如四宏愿,二顺理发心,信解诸法实相而发心者。

这是唐朝时代,现在的韩国,有一位高僧大德元晓大师,好像现代韩国还拍了有元晓法师传记的录影带。这是一位高僧,他对于净宗的注疏很多,《无量寿经》他有注解。他说,“发菩提心,是明正因”,这个跟我们中国古德看法,完全相同。他又说,这个发心,发心的因缘有两种,一种是“随事发心”,一种是“顺理发心”。两种因虽然不同,但是效果相同,功效是一样的。随事发心,他举了一个例子,譬如依四宏誓愿。四宏誓愿是事,四宏誓愿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几乎每天都挂在嘴边上,都会念,但是没发。怎么知道没发呢?第一个叫你发愿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看欢喜不欢喜。这个众生我喜欢他,我要帮助他,度他。那个讨厌,才不度他呢!可见得这一愿就落空了。“烦恼无尽誓愿断”,不但不断烦恼,烦恼天天增长,一面念佛还一面生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变成什么呢,盲修瞎练了。“佛道无上誓愿成”,舍不得离开人间富贵。所以这是随事没发了。四宏誓愿确实是菩提心,具体落实在生活事项上。每天念,唤醒自己啊。念这四句偈,就要认真的反省、检点,我这一天起心动念,与这四句偈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赶紧改过来,要跟它相应。相应的程度不够,要想方法把它提升,也就是要认真的去做。这是随事发心。随理比较难,理是什么呢?“信解诸法实相”,那自然发心。这一句实在讲,法身大士,那个真正的菩提心,所谓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心呢?因为事实真相见到了:尽虚空遍法界,确确实实是从一个理里面变现出来的。这个理是什么呢?就是真心本性,在佛法里面也叫做法身理体。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一法身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见到了,那这个菩提心当然生了。为什么呢?“自他不二,万法一如”。所以他关心一切众生,就是关心自己。这个是顺理发心。

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行。

这是他们的修行方法。这个也有一点道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愿之有无。信愿就是发心啊。你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元晓讲的,也蛮有道理。

善导、灵芝

灵芝是宋朝时候人,他的著作也很多。

与日(日是日本)净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

他们看法不太一样。实在讲,就是十八愿跟十九愿。元晓大师是以十九愿为正,十八愿为助;善导这些大师以十八愿为正,以十九愿为助。这是他们看法差别,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决定都能往生。

莲池大师和会之曰,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这是莲池大师《疏钞》里面讲的,他把几个不同的意见会合起来,他会合得有道理。持名是正行,第十八愿确确实实是古今净宗祖师大德们公认的,“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持名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这个意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也把这个证明了,我们愈想愈正确,他讲的实在是合理。

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前面两句是觉悟,后面两句叫修行。第一句就是我刚才讲的,“知过”。生死是最大的过失。生死轮回,怎么会搞这个东西来呢?我们要知道啊。我这一次在美国,遇到一位蔡老居士,是蔡念生老居士的儿子,教授。他现在年岁大了,退休了,住在美国休斯顿。我们在一起吃饭,谈到如何帮助现在这些苦难的众生。儒家的教育,被这个社会舍弃掉了。佛法的教育,被今天社会也遗忘了。这用什么方法来唤醒?他讲,在众多德目当中,我们想办法找一条来提倡。这个是有道理的。在这众多德目里头,应当选哪一条呢?耻。管子所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我们知道耻辱,有羞耻心,知道耻辱我们就有救了。他这个提议很正确,我当时就表示赞同,我们来组织一个知耻学社,来推动知耻的运动。好啊。我就请他拟写一篇缘起,他写出来了,写出来送给我看了,里面有些地方不太妥当。我跟他讲,你还得好好的修改一下。他说怎么不妥当呢?我说不太妥当,因为现在说话,不能说得太刺激人。有很多人一看,不能接受,我们这个运动就会受到障碍。委曲婉转,不容易啊。要唤起大众知耻的心。真为生死之过发菩提心,就是觉悟。“以深信愿”,这就是改过。“持佛名号”,真修啊。我们看彻悟禅师这四句话,你细心的去体会,我刚才讲的“知过就是觉悟,改过就是修行”,他这个四句话,实在讲也是这个意思。那么由此可知,我们菩提心发不出来,是耻辱。我们世出世间法不能放下,是耻辱。我们这句佛号念得不好、不相应,是耻辱。我们得不到法喜充满,是耻辱。念佛将来不能往生,是耻辱。“知耻近乎勇”,我们才能有救。

蕅益大师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浅深。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蕅益大师是明朝末年人,圆寂在清朝。所以我们在他的著作当中,有时候看到明蕅益,有些地方看到是清蕅益,其实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这一位大德,在净宗,实实在在是稀有。净宗历代祖师当中,用现代的话来说,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慧远(这是初祖)、善导、莲池、蕅益,这四位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物。蕅益大师给《弥陀经》做了个注解叫《要解》,莲池大师的注解叫《疏钞》。《疏钞》实实在在是博大精深,这个《要解》也确实名副其实,是《弥陀经》的精要,言简意赅。近代我们净土宗印光大师对于《要解》的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实在是赞叹到了极处了。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这个注解这样的赞叹,那么蕅益大师是什么人呢?蕅益大师的身份没有露出来,但是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那蕅益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否则的话,担不起大势至菩萨如此的赞叹。这些大德在我们中国出现,实实在在是中国人的福报。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地区,确实没有中国人的福分。这一段话,就是《要解》里面所说的,非常重要。

信、愿、行,古德称为净土的三资粮。资粮是过去古代出门旅行,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是资财,从前出门的时候带一点银子,带一点钱财,还要带粮食,要带干粮。因为古时候饭店没有这么多,吃东西没有这么方便,旅行要自己带干粮。这种情形,年岁大一点的人应该都还能记得。我这个年龄,小时侯在大陆,我们那个时候是逃难,跟日本人打仗。我们逃难的时候,自己要带干粮,这叫资粮,就是你出外旅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那么取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要发心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个条件是必须要具备的,决定不能缺少的。他告诉我们,要有三个条件:信、愿、持名,要有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都是佛在《弥陀经》上所讲的。蕅益大师的《要解》,在经的三分之中,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分都用信愿行来标示。不仅是正宗分里头讲信愿行,序跟流通分里头亦复如是。这才看出来,这三个条件确确实实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缺一不可。“为一经要旨”,要是最重要的,旨就是修行的方法,宗旨。“信愿为慧行”,有许多人对于净宗没有深入的研究,往往批评念佛人没智慧,念佛人好像不学般若,没智慧。因为经上讲了一心不乱,可能有一点定,没慧。这都是对净宗没有研究。如果要没有真智慧,他怎么肯相信,他怎么肯发愿?所以,信愿是智慧啊。怎么晓得信愿是智慧?而且信愿是大智慧,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小智慧的人还不行。我们看,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这有智慧了,他们遇到这个法门,还未必能相信,未必肯发愿往生。那我们看看大菩萨文殊、普贤,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听到这个法门,立刻就相信,就发愿求生。这个是大菩萨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啊。蕅益大师说这是智慧,没错啊。持名是在事上的修行,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执持名号,这是小本《弥陀经》里面所提倡的。执持名号,可以说是没有一个人不会,没有一个人不能。这就说明这个法门人人能修,人人得度。底下这两句话,就说得太好了:“得生与否”,就是西方世界你能不能往生,你去得成还是去不成,关键就在信跟愿。如果你真相信,你有强烈求生的愿望,那你就决定得生。这一句话,跟佛在大经里面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诸位想想,相应不相应呢?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就想到极乐世界,就想见阿弥陀佛,那就去了。相应啊,就决定得生。所以这个愿是关键。当然,愿一定要有信。没有信,他怎么会有愿呢?有信一定有愿,有愿一定有信。这是往生的关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告诉我们,那个世界有四土九品,品位的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深浅是讲功夫,没有说持名之多少,没讲这个。所以一天念十句阿弥陀佛,跟一天念十万声阿弥陀佛,没什么两样。不在乎多少,而在乎功夫的深浅,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什么样的功夫叫深?这一句佛号把烦恼念掉了,无明也破了,那这个功夫就深了。如果说无明没破,烦恼也没断,这个功夫就浅了。烦恼虽然没断,但是我这一句佛号能把烦恼控制住,不叫烦恼起作用,这就能往生。我们常讲业障,这一句佛号能把业障控制住,叫业障不起作用,不障碍我们,那就能顺顺利利去往生。这非常要紧啊。我们这一句佛号,确确实实要把烦恼控制住,因此早晚课诵念佛,是提醒自己,念兹在兹。心里面常常念阿弥陀佛,念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怎样叫功夫?我们是凡夫,是凡夫就有烦恼,就有妄想。烦恼跟妄想就叫做业障。这个东西一起来,妄想一起来,烦恼一起来,“阿弥陀佛”,就把这个烦恼压住了。妄想烦恼,烦恼就是贪嗔痴慢这个念头,那是烦恼。这个念头一起来,立刻佛号就提起来了,就把烦恼打掉了,不要叫烦恼继续增长,这就叫功夫。古德常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烦恼是念头,念头起来不怕。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它当然会起的,不可能说没有妄念的。妄念起来不怕,怕的是什么呢?你那个佛号提起太慢了,怕这个。这个妄想打了半天了,这才想到念佛,这个不行,那个功夫就很差劲了。这妄想才冒出来,第二个念头就阿弥陀佛了,这个叫会用功,这个人叫会念佛。没有烦恼的时候,可以不念佛。有烦恼的时候,一定要念佛,把烦恼打掉,把妄想打掉。所以这功夫浅深,是在这个地方看。浅深在经里面也跟我们分了三个等级,对浅深的等级。当然这是大分,不能细分。细分那是无量的等级,不只三个。这三个就是我们常讲的:“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

理一心不乱是破无明,那个位次就高了,将来往生,生西方世界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这是次一等。烦恼断了,无明没破,生西方世界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呢,这是最浅的,烦恼没断,但是他那个佛号管用,能把烦恼伏住。有这个力量,这叫功夫成片,就是确确实实能把烦恼伏住,叫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是功夫浅的。但是诸位一定要记住,最低限度也要把烦恼妄想要伏住,这才能得往生。总而言之,我们首先要把这两个世界认识清楚:我们现在住的娑婆世界,佛给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两个世界里面的状况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因为如果不清楚不明白,对这个世界放不下,有留恋,放不下;那个世界没搞清楚,佛虽然说得好,没见到,去的这个愿望不深,不恳切。所以一定要搞得请清楚楚,明明白白,才知道那个世界的确比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殊胜,不止殊胜一倍两倍,说实在的话,不止殊胜千倍万倍,我们这个世界没有法子跟那个世界相比的。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来说,我们这个世界生活很辛苦,你看大家为衣食住行天天在奔波。西方极乐世界衣食自然,不需要经营的。我们这个世间,能力非常非常有限,亲戚朋友在远方,不要说太远吧,在美国吧,我们坐飞机要坐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这很辛苦啊。西方世界那边的人,他们的亲戚朋友在他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国土,他们想去看他,念头才一动,身体已经到了,你看这多方便。他有神通,他有能力啊。我们这里不能分身,很辛苦。他那个世界每一个人都跟诸佛如来一样,能够化身百千万亿。十方世界有众生念他,他就能够分身去,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那个众生无论在哪个地方,心里一想,想他,他就能够化身去。有这样的能力啊。我们这个世界,怎么能跟他相比啊!真的搞清楚了,搞明白了,那你就一定是非去不可了,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住啊。你真的清楚了,真的明白了,惟有到西方世界,我们才能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确确实实能得大自在,真正能够得到事事无碍,事事如意。那么要怎样去呢?就必须要具足深信切愿,一心持名。我们这个世界,在念佛堂里面主七师常讲,常常教导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头没有挂碍,没有留恋,心里面只有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那就对了,这才是真正修净土的人。“故慧行为先导”,慧在前面引导我们,信愿在引导;“行行为正修”,一心持名是这一个法门的正修。末后这一句是比喻:信愿好比是眼睛,我们眼睛看路,没有看错。持名呢,就好像是走路,一定能够到达。这是把修学的方法告诉我们。蕅益大师说的话不多,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又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这一句话也是非常重要,正是为我们注解《无量寿经》上讲的修行纲领。我们在三辈往生章里面见到上辈、中辈、下辈,讲到修行的纲领,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前面这个信愿持名,是一向专念,解释一向专念。这几句话,就是解释发菩提心的。什么叫发菩提心?实实在在蕅益大师以前没有人这样讲过,经本典籍里面也没有看到这个说法。一般讲到菩提心,要依《观无量寿经》上讲的,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依《起信论》里面的说法,“直心,深心,大悲心”。再要详细跟我们解释,我们愈听愈糊涂。听都听不清楚,这菩提心怎么个发法呢?菩提心要不发,不能往生啊。为什么呢?西方世界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没有菩提心,怎么能做菩萨呢?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他的地位是圆教初信位的普贤菩萨,这个地位很高啊。下下品往生,那地位都了不起。当然要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怎么能成菩萨!这个的确使我们迷惑。蕅益大师这个一解释,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菩提心不难啊。而且想一想他老人家讲的话,愈想愈有道理。真的不但是菩提心,而且是真实、究竟、圆满的菩提心。深信发愿,前面讲,这是慧行。菩提心是智慧,没有智慧就不是菩提心了。对于这个法门深信不疑。释迦牟尼佛能跟我们说假话吗?能欺骗我们吗?不可能的啊。佛在《金刚经》里面说的多清楚:“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了,如来是真语。“实语者”,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佛所说的决定跟事实真相完全相符,说到不增不减,这就叫如。实在讲,就是老实话。“不诳语,不妄语”,决定不欺骗人。我们对于佛的话,要深信不疑。何况,这个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说的,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说法。我们在《弥陀经》看到,佛给我们说明了,后面六方佛赞叹,这个赞叹就是为释迦牟尼佛做证明。他们对一切众生说法,介绍净土法门,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一模一样。所以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劝导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愿望。这真正不可思议啊。所以我们深信发愿,就得到一切诸佛如来愿力的加持,诸佛护念啊。其他法门里面说诸佛护念,不见得是真的;

 

 

 

 

 

 

 

 

 

 

 

 

 

 

 

 

 

 

 

 

 

 

 

 

 

 

 

 

第八卷

 

劝导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愿望。这真正不可思议啊。所以我们深信发愿,就得到一切诸佛如来愿力的加持,诸佛护念啊。其他法门里面说诸佛护念,不见得是真的; 这一个法门,诸佛护念完全是真实的。这个就是无上的菩提心。我们想想,这个人真的发心,想到极乐世界,想见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大小本经里头都跟我们讲,连四十八愿里面也说得很清楚,生到西方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无量寿经》上称为阿惟越致菩萨。这是翻译的音稍微有一点差别,是一个意思。这就是古德给我们讲的,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最低的地位都是圆教七地八地啊,这个地位太高太高了。我们刚才讲,我们带业往生,生下下品,实际上我们的地位只是圆教初信位,那是真的,但是我们表现的神通、道力、智慧,跟八地菩萨一样。这不是自己修的。这个能力从哪儿来的呢?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不是自己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自己的地位,实实在在是圆教初信、二信的地位,那是真的。但是佛力一加持,使我们的智慧能力一下就提升到八地菩萨。这个是所有一切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它真的难信。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到西方世界都变成了可能,都变成事实。所以“合信愿”,合这个深信切愿,这个深信切愿,我刚才讲了一定要对于净宗真正的认识,深刻的认识,我们的信愿才能发得出。“的为净土指南”,的的确确是净土的指南。这就跟前面讲的先导,是一个意思,在前面引导啊。欲深信切愿而执持名号,那就是古人所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相应呢?我们的信跟愿不足。如果是真信切愿,你这个念佛,声声佛号都相应。这是真信。

大本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蕅益大师《要解》里头说的话,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里面都说发菩提心,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

故今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

今天我们所讲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净宗经典里面称为《大本》。而《无量寿经》,佛明白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是《无量寿经》修行的纲领。这个宗旨就是纲领。

正是遵奉莲池诸祖之垂教也。

实在跟莲池、蕅益大师他们的教诲完全相应。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这就是《观经》上讲的菩提心。菩提心包括下面的三心。我们常讲一心称念,怎么会跑出三心呢?此地这个三心,跟那个三心二意不一样。三心二意决定是障碍,这个三心就是一心。至诚心是体,是心之体,真诚啊。深心跟回向发愿心是用,有体有用。用为什么有两个呢?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我们存心,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心对别人,这讲作用。我们儒家讲这个心,体、用,他也讲体,也讲用。用他只讲一个,作用只讲一个。佛法里面作用讲两个,有自有他,这个比儒家讲的详细。儒家在《大学》里面说过,“诚意正心”。诚意是体,至诚心。正心是作用,对自对他他没有分,只说了一个正心。佛法里面讲得详细。所以我们念佛,我们想往生,希望这一生当中真的能往生,那么我们用心呢,就不能用妄心,要用真心,用真诚心,我们的愿望才能达到。千万不要以为,我对佛菩萨真诚,对别的人,他骗我我也骗他。这样能不能往生呢?不能往生。一真诚,一切真诚。别人骗我,给他骗几次有什么关系?没关系嘛。他搞六道轮回,我要到极乐世界啊。用妄心,是搞六道轮回;用真心,是到极乐世界。这问问你,你是愿意搞轮回,还是愿意到极乐世界?愿意到极乐世界,一片真诚,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用真诚心,这很要紧啊。我们常常听人家讲,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一万个念佛的人,只有两三个往生。什么原因呢?虽然念佛,还是用的虚情假意。那能不能往生呢?那两三个往生的,就是完全用真心的,原因在此地。

我们要晓得,深心是自受用。深心是什么意思呢?好善,好德。什么是善,什么是德,要搞清楚。信愿持名是善,这是至善,儒家讲“止于至善”。往生不退成佛是德。好善好德,这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自爱”,自己知道珍重,就是这个意思。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德,世间的善与德我们不要,出世间的善与德我们也不要,专要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就没错了。因为西方世界,善德是究竟圆满的。

回向发愿心,这是对人,对人对事对物,对外面的,我们要用这个心。回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我自己不要享受,我的功德给一切众生共同去享受,这是回向。怎样供养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享受呢?你也要懂得善跟德,你要懂得这个。我们自己求的是究竟圆满的善德,我们供养众生的也不例外,也要把最好的善德供养给大众。这样回向发愿就对了。同样,我们也晓得怎样去做了。我们今天对一切众生的供养,《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是无价之宝。世间人有传家之宝,不见得是真的宝。这个经典是如来唯一的真传,是诸佛真传之宝。你得到了,可以永脱轮回,了生死,成佛道。你得到其他大乘经典,你一生未必能成就,你得到这个经典的时候,除非你不肯干,你要肯干的话,你这一生决定成佛。这是真宝,不是假的。我们今天发愿回向,要拿出具体的行动出来,不是说在佛菩萨面前把那个回向偈子念几遍,有口无心,那不叫回向啊。回向要拿出行动出来,我说到做到。我口里说,没有去做,这个说不好听的话,骗佛菩萨骗自己,自欺欺人。自欺欺人还能到极乐世界?没这个道理啊。你念这个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你报了没有?你拿什么去报?下济三途苦,你拿什么去济?会念没有行动,根本就没有去做,所以这个回向偈念的都落空。真正报恩,要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真的要下济三途苦,三途在哪里?你把眼睛睁大一些,你看看你周边这些众生,有不少是三途。为什么呢?贪心重的,饿鬼;嗔恚心重的,地狱;愚痴心重的,畜生。这些人,转眼之间就要入三途了。你怎么样去救他呢?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下济三途苦,真做了。现在我们真正肯做,容易,不难啊。古时候人想做,没有助缘,想做做不到。现在这个助缘太多了,印刷术太便宜了。这一本《无量寿经》,印得这么样的精美,才二十几块钱。我每天去买菜吃东西,省个二十几块钱,就一部《无量寿经》了。一年至少你就会省出三百六十部了,十个人就三千六百部,一百个人就三万六千部,度多少人啊。我们要拿出行动出来,光空口说白话,不算数的呀。我们印了很多书,在全世界到处赠送,送去了还怕他不识货。那怎么办呢?我还要到处去,去给他讲解、介绍,说明这是宝贝。他明了了,就真干了。这辛辛苦苦到处跑,是干什么?去介绍,去说明,讲经就是开说明会,叫他认识这个宝贝。毕竟我们的能力还是有限,时间有限,许许多多地方我们还达不到的,没有法子去的,现在有录音带,有录影带,真的流通全世界了。利用这个工具,帮助说明。这是我们发愿回向,真正落实了,这不是空的了。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报恩、济苦,就是传法利生。这个是第一善,第一功德。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一个人能够存这样的心,决定得生。这个“必生”,语气非常肯定。在今天这个大时代当中,灾难很多,这个灾难不是局部的,整个地球无论哪个地方都有灾难。我们要觉悟,要认识清楚,要存好心(这三心是好心),要做好事。念佛,劝人念佛是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存好心、做好事,都要落实在此地,没有比这个更好。全心全力去做,我们现前得到身心安乐,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邪门外道、妖魔鬼怪自然离开你。你也不需要得罪他,自然离开你。佛护念,善神保佑。存好心,做好事。

菩提心义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

这一段是为我们说明,菩提心在整个佛法里面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观经》三福第三条第一句,就是发菩提心。佛又告诉我们,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净业正因,就是此地讲的“成佛之本”,这两句话意思完全相同:菩提心是成佛之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成佛,所以西方世界对于菩提心,就非常重视。不发菩提心,决定不能生净土。我们念佛,很勤奋的念佛,每天纵然念十万声佛号,也只是跟西方世界结一个法缘,这一生不能往生。要这一生决定得生,一定要发菩提心。“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就是生死大事。了生死是大事,成佛是大事。了生死、成佛道,那个因缘莫过于此,没有超过这一桩事情的。这一桩事情,就是了生死成佛道的因缘。你就想到,真正是重要,决定不能疏忽。

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

这是《菩提心论》上,有这么一段开示。菩提心是圆满的觉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菩提心就是完全觉悟的心。他不迷了,真的觉悟了,也就是说把事实真相都搞清楚了,都搞明白了,这个心就叫做菩提心。

“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一切诸佛无量无边的功德法,都是觉心里面兴起的。同样一个道理,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一切造罪业之法,都是从迷心里面兴起的。他迷了嘛,对自己迷,对自己生活环境也迷。迷惑就颠倒,所以他的思想是错误的,见解是错误的,行为是错误的。错误的心行所造的结果,就是六道轮回,就是三恶道,变现出这么一个境界来。迷变现出来的。悟了变现出来是佛法界,菩萨法界,那就不一样了。所以菩提心就包藏一切诸佛无量无边的功德法。

“若修证出现”,菩提心确实是本有的,本来具足。本来具足为什么还要说修证呢?因为现在迷了,所以要修。现在失掉了,所以要证。修证是对初学人说的,在高级佛法里面没有修证。但是我们在初学这个阶段,的确有修有证。前面我们也曾经说过,无修无证太高了,不是我们现在的事情,我们现在不要去打那个妄想,决定做不到。我们还是从有修有证,依据佛在经典上的教诲,认真的去学;依经典上讲的标准,把我们错误的见解、思想、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果然修正过来了,你在境界里面的感受、享受就不一样了,那叫证。证是证得,你所得到的享受,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虽然不能完全相同,逐渐逐渐接近。我们的享受跟佛菩萨享受接近,这叫证。修证出现,就是你的清净心现前了,觉心现前了。这个时候所现的那个样子,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不必要学习的,一接触就明了,就通达。这就是出现,出现就是这个意思。

“则为一切导师”,一切是指众生。导师是老师,这个老师不是普通的老师,这是佛,佛是一切众生的导师。菩萨是一切众生的阿闍黎,佛是众生的导师。这个意思是说菩提心现前了,你就可以作一切众生的导师。《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就是导师。什么时候能现佛身,为众生说法呢?菩提心现前,就行了。这在果证的地位,是属于哪一个层次呢?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菩提心现前。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菩提心一发,你就是圆初住的菩萨了。在别教里面讲,就是初地菩萨。别教是初地,圆教是初住,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发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有没有发呢?大家都很关心自己,不要以为我这个菩提心已经发了。菩提心发出的时候,有一个样子,有一个标准。标准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四相破了。我们有没有破四相?假如我们四相真破了,你自己就请清楚楚,你菩提心发出来了,你已经是圆初住的菩萨了,念佛往生,生实报庄严土,决定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生实报土。为什么呢?那个境界是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是理一心。菩提心是理,理一心不乱。叫我们要修,要证。落实在日常修持当中,用什么方法修呢?深信,发愿,持名,这是修。证是什么呢?一心不乱。真正念到一心不乱,菩提心现前了。要认真,要努力啊!许多同修来跟我说,念佛念了好几年了,就是没有办法把妄想杂念控制住,问我怎么办。你们想想,怎么办?妄想杂念当然有,无始劫来的无明习气,哪有念个几天佛就能念掉的,哪有那么容易啊。那么容易,不是个个都成佛了,那哪里还会有凡夫呢!要知道,没那么容易。你看佛在一般经上讲,修行人从凡夫修成佛,要三个阿僧祗劫,无量阿僧祗劫。你念个两三年就成就了,哪有这个道理啊。所以一定要懂理,要知道事实真相,要继续不断的去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今天妄想杂念伏不住,是功夫太浅,功夫不得力。果然深信,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老实念下去,念个三年五载,功夫逐渐得力。得力的现象,是你妄想少了,杂念少了。不可能说没有,少了。愈来愈少,这是功夫得力。要想功夫得力来得快一点,时间超前一点,也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从今而后,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的真实利益,不要想自己,会提前,功夫得力会提前。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也就是说除了自己念佛之外,一心一意就是想如何能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这个法门,都能够明白这个法门,都能够喜欢修学这个法门,就专想这个,不要想别的。我们果然能这样想,那么换句话说,你的心心念念与一切诸佛的大愿相应,就是与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弘愿相结合了。这个佛力加持,效应就特别显著,能帮助你远离妄想执著。这个可以超前,可以速度加快。如果起心动念还是想自己,那就难了。为什么呢?我们的心行,与佛的愿力不相应。得佛力加持固然是有,不明显。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明了。所以果然念到理一心,念到菩提心出现的时候,这经上讲的,果报就现前了。

“若归本,则是密严土”,密严土是密宗的,诸位要知道,念佛法门是一切宗派都在其中。你看《无量寿经》里面,有不少句子是密宗的,都是密宗最精要的纲领。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不要以为我是修净土宗,其实禅宗、密宗全都在其中,统统都修了。自己修了,还不晓得啊。果报是密严土,密严土是密宗里头至高无上的果德。

“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不起于座是比喻。座是什么呢?座是不动,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这个不动,不是讲身不动,是心不动,诸位要明白这个意思。心不动,决定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但是一切佛事都做得圆圆满满的。像我们常讲的,上供诸佛,下化众生,统统做得圆圆满满的,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叫不起于座,一切事业自自然然的成就,圆圆满满的成就,这是佛法。凡夫要做一桩事情,都起心动念,都在那里策划,在那里构想,很麻烦,都搞这些。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是不起于座的,不起心不动念。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大家念过《金刚经》,《金刚经》上佛就很清楚的表明,佛没说法。如果有人说佛说法,那就是谤佛。没说法,说了四十九年。那是怎么回事情呢?佛没有起心动念说法,佛从来没有这个念头,我来给你说几句话,没有。佛也没有事先去设计一下,去想一想我这一次到哪里,要跟他们讲些什么法,没有。没有起心动念嘛。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所以佛说法,是众生提出问题,佛是随问随答。我们凡夫听到人家问问题,想一想怎么答复他,那就动了心了,动了念头了。佛答复人,从来没有考虑我要怎么答复他,没有。没有这个念头,随问随答,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佛是觉悟,所有一切事都是觉而不迷,圆满的大觉。

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这个是赞叹菩提心。这个是一首偈,四句一首偈。这首偈说的非常之好。假如我们求佛的智慧,佛慧这两个字的含义,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佛慧。菩萨虽然有智慧,但是不究竟,不圆满。一定要到佛了,才究竟圆满。你要求佛慧,一定要通达菩提心。菩提心简单扼要的说,就是《观经》上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刚才跟大家讲过,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我们才能够通达菩提心。菩提心现前了,肉身成佛,我们世间人常讲肉身菩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首偈子完全符合他。他就是通达菩提心,所以一切法他没有障碍。确确实实他说法跟佛很像,很相似,从来不考虑,从来不去设想,随问随答。这是肉身,父母所生身,肉身,“速证大觉位”。大觉是佛,佛位。这个地方的佛,如果广义的说,初住以上都叫佛。我们看《金刚经》,《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江味农居士的注解解释诸佛,他就是说,初住到等觉都是诸佛,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做诸佛。为什么呢?这四十一位菩萨都能够现佛身说法。至于现什么身,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要有意思的话,那就错了,那他就不是不动了,他就已经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是凡夫,诸位要知道。到法身大士,跟一般人不一样的时候,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了。法身大士。权教菩萨、声闻、缘觉,还起心动念。譬如阿罗汉,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看到的,婆罗门女、光目女向阿罗汉请教,问问她的过世的母亲现在在什么地方,阿罗汉一定要入定。入定就是有意。他要入定,入了定之后再出定,他才能跟她讲。如果要是证得菩提心了,菩提心现前了,不需要入定。你只要一说,他已经看清楚了,他立刻就告诉你。不需要入定,没有出入啊,那才叫不起于座。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说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没有这个能力,法身大士有这个能力。“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这个大觉位,不见得是圆满佛。但是最低限度是圆初住、别初地以上的位次。这个叫大觉位。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故发心之要,不可言喻。

这是引用佛在《华严经》的一段重要的开示,说明发菩提心非常重要。世尊这几句话,是对菩萨说的。菩萨与小乘人、与凡夫不相同的地方,就在菩提心。什么叫做菩提心,前面已经说得很多。虽然说得很多,大家对于这桩事情实实在在讲,还是很模糊。每一位同修都知道要发菩提心,也都很想发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怎样发法,为什么老是发不起来?可见得这个实在也是一桩难事情。我们说得简单一点,容易领会一点,菩提心不外乎真诚心。所以《观经》第一个跟我们讲至诚心,就是真诚,真心,诚心。可是我们自己常常感觉到,我的心很真,很诚啊。这就是不晓得自己的真心,把自己的虚妄心当作真诚心,所以你的菩提心生生世世都发不起来。不要说是这一生了,无量劫到今天,从来都没有发起来过。假如你有一次真的菩提心发起来了,你怎么会到现在还在人间轮回呢?不可能的事情。这是说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在修行,也曾经供养诸佛如来,就是两桩事情没做到。一个是菩提心发不起来,第二个是烦恼没能断掉,所以依旧搞六道轮回,搞到现在这个地步。断烦恼这个事情,我们暂且不提,经后面会讲到。今天我们要来问问菩提心。菩提是觉,真心一定觉,真心不迷。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还是迷而不觉,那就一定要肯定自己,我们用的是妄心,妄心不觉。真心本觉,妄心不觉。你要能从这上面去体会,就晓得我们菩提心没发出来,我们用的是妄心。我们自己以为,对人对事很诚恳了,并不见得,未必是真的。佛在许多经论里面告诉我们,“真心离念”。念是什么呢?妄想,杂念。真心里面没有念头。六祖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真心,那个心是真诚心。真诚心的样子,也就是菩提心的样子,也就是觉心的样子。觉悟了,不迷了。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的样子。我们的心清不清净?我们的心平不平等?我们心不清净。有妄想,不清净。有烦恼,不清净。有是非人我,不清净。有贪嗔痴慢,不清净。从这些地方观察,我们就明白了,这个菩提心与凡夫心是不一样啊。那要怎么去发呢?不容易。菩提心一发出来了,就不是凡夫了。菩提心一发出来,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是初地菩萨,远远超过了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超过他们太多太多了。为什么呢?他们没发菩提心,或者想发发不出来。所以菩提心一发,就是法身大士。菩提心一发,就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净土经里面讲圆证三不退,那个没有圆。菩提心一发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圆,那总得八地以上,那是圆。我们讲的是圆教,初住就证三不退。由此可知,不容易。《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作的,大乘起信是刚刚开始,入门开始,发菩提心。所以《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是发菩提心那个人的境界。我想诸位都念过《金刚经》,《金刚经》上讲的那个境界,也是初发菩提心的境界。所以菩提心一发,四相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了。如果有四相,那么显然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著,你还有妄想,那不是真心显露。真心里面没有四相,有了四相就不是真心,用的是妄心,

 

 

 

 

 

 

 

 

第九卷

 

所以菩提心一发,四相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了。如果有四相,那么显然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著,你还有妄想,那不是真心显露。真心里面没有四相,有了四相就不是真心,用的是妄心,妄心不是菩提心。这想起来,这菩提心是真难哪,真不容易啊。

净土是大乘法,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这个问题很严重。三辈往生里面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实在说,凡夫往生也不能没有菩提心。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一向专念,菩提心就在里面。没有菩提心,这个一向专念做不到。所以我们不要问人,问问自己,我们自己能不能一向专念。为什么不能一向专念?我们还会受外面境界困扰,心里面烦恼还不能断,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专。如果专一了,其他念头就不生了,妄想执著真的伏下去了,外面境界也不理会了,也不会受外境干扰了,这一向专念。所以,一向专念,菩提心就在其中。如果不是真正的求生净土,一向专念他做不到。佛菩萨很慈悲,教给我们许许多多与菩提心相应的这些行法。所谓行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日常生活当中,应当要遵守的一些方法。与菩提心相应的,这是经上讲的太多太多佛菩萨的教训。像我们净宗提倡的,日常生活当中必须遵行的五个科目,这就是与菩提心相应: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我们选的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所讲的,觉悟人的行为。觉悟人,他们的生活行为。迷惑颠倒呢,就跟这个相反。“孝养父母”,孝养父母是觉悟的行为。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养父母的“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觉悟的人修十善业,迷惑的人不修十善业。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细节里面去观察,细行当中去观察,知道自己到底是觉还是迷。“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三归我们归了没有?归是回归,回头,我们回头了没有?我们有没有依靠三宝?三宝是觉正净。实在讲,我们这个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平等是正,底下一个是觉。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归依处。清净平等觉也是三学: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它是三学三归。这是我们修行人总的纲领,总的方向,大原则,大前提。不论修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决定不能违背。违背了那就是“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你们诸位细细想想佛这句话,他的意思你就懂得了。所以“发心之要,不可言喻”,发心的重要说不尽。那么由此可知,菩提心的确是幸福安乐的真实法。我们要想得到幸福、得到安乐,从哪里求呢?从发菩提心求,从真正觉悟。正觉一定要从日常生活细行里面去修,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从前不孝父母,现在要学孝顺父母。从前不尊重老师,现在要学尊师重道。从前对一切众生没慈悲,现在要学慈悲。以前不修十善,现在要认真修十善业。要真干才行,不肯真干,那个菩提心怎么发也发不出来。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菩提心发不出来,就是细行上没有认真去做,把它疏忽掉了。光是在理论里面去寻求,结果全都落空了,都是玄谈,不切于实际。这个东西一定从实际里面去求,去修,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你不做,你不晓得。你要做,你才知道。可是有人说,年轻人跟老人在一块住,很不好相处。这个很不好相处,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烦恼太多了嘛。如果你想像菩萨,菩萨跟这些不好相处的人也能处得很好,你成功了,到家了。菩萨修忍辱波罗密嘛,那不好相处的人,就是你忍辱波罗密的老师,天天在教你修忍辱。你没有这个好的善知识,你的忍辱波罗密怎么会圆满,怎么会成就呢?所以你要懂得,这是修行,他是我的好老师。他找你的麻烦,你一定也很欢喜接受。为什么?我在修行,我在修忍辱波罗密,我在修禅定波罗密,我在修布施波罗密,在修持戒波罗密。你看看,你的六度全都修了。这在修菩萨道,菩萨真干呀。不是在口上、口皮上修菩萨道的,是在生活当中,真正在修行菩萨道。没有不能忍的啊。《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想到虚妄,那还有什么!连忍的念头都没有了。哪有一法不圆融呢,法法圆融,头头是道,这个里头就快乐了,就真正有幸福了。你有福,你一家人就有福。这一家人有福,邻里乡党就有福。由此可知,大家学佛,不是真的在学佛。学假的,没认真做,所以你修一切善法,统统是魔业。得来的果报是什么?果报都是障碍。所以世间法、出世间法,总不能离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的心。

菩提心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介绍底下一句:“一向专念”。

真正觉悟了的人,必定是一向专念。一向专念的人,未必觉悟。但是它的效果,跟真正觉悟的人往往能够相同。这个就是古德所讲的,“暗合道妙”。发菩提心,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发菩提心、能一向专念的,念久了他自自然然相应。这个也很不可思议。

一向专念,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

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专门,恒是永恒,决定不改变。依是依靠,止就是定在这上面,定在这个阿弥陀佛名号上,一生决定不动摇,决定不改变,死心塌地这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叫做一向专念。

弥陀因中发十念必生之大愿,故行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之妙果。

为什么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说的是十念必生,这可以说是弥陀净土的精髓,一切法门里面没有的,惟独弥陀净土里面有。十念必生,这个十念是指的临终的十念。临终最后的十念,如果是念阿弥陀佛,必定往生净土。大势至菩萨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大势至菩萨就修的这个法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一句佛号,没有改变过。《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诸位细细看看,就知道了。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尊称他是净土宗的初祖,这很有道理。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他用的方法是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简单说一句,“内无妄想,外无希求”,他的心定了。这句话就是甚深的禅定啊。我们的六根,会被外面六尘境界诱惑。眼被色诱惑,耳被音声诱惑,舌被五味诱惑。菩萨都摄六根,决定不被六尘诱惑,这个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是念佛,念佛用清净心念。净念就是里面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是这一句佛号。相继是不断,不间断。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他的效果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是讲定的,是讲慧的,讲首楞严大定,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这一个方法,同样的证得首楞严大定,成就如来果地圆满的智慧,就这一句名号。此地也就是根据这个。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

这个语气非常肯定:决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果报不可思议,圆证不退。所以这也是弥陀本愿的实现。阿弥陀佛的愿力是这样的,凡是生到西方净土的人,都成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在一般大乘经上讲,是七地以上。但是如果说是圆证三不退,这个圆的意思,正确的意思,这个圆应当是等觉菩萨。菩萨位到顶了,这才圆,没有比他更高的。十地菩萨上面还有等觉,还不能算圆。所以这个圆的意思,正确的来说,这就是等觉菩萨。可见这个法门,成就不可思议。

一向专念者

那么我们要来研究研究,这一向专念怎样讲法。

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

这个说法很好,这是古大德讲的。

上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也。

形是我们的身体形状,身形。寿是寿命。尽形寿,我活一天就念一天,活一个小时我就念一个小时,这叫尽形寿。从我们初发心开始,我们今天听到这个法门,明了这个法门了,我们发心念佛。从今天起,一直到有生之年、有生之日绝无中断,这叫一向专念。

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则于每日行十念法,亦符于一向专念。

前面所说的,在我们佛门里来说,这得很有福报。你从发心一生念佛不间断,没有人给你打闲岔,你用功很顺利,这个很难得。如果或者是因为你的事情很忙碌,工作很忙碌,家累事业烦心,你没有时间去多念,那么你就用十念法。十念法是最简单的修行法,这个十念法是指慈云灌顶法师传的十念法。以这个做早晚课。他的方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不必加多,加多的话也伤身体。十念法的时候,是只要十念就好,十口气。呼吸一口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口气不论多少声佛号,长短不拘,一口气叫一念。十口气时间不长,早晨起来之后洗脸漱口,你就可以念十口气的佛号。家里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念,拜几拜佛也很好。家里没有佛像,面向西方合掌,恭恭敬敬的念十口气,每一天早晚都不缺,这也符合一向专念。他一生当中一天没缺,这也是个方法。我去年在马来西亚传的十念法,跟灌顶法师不太一样,我教大家的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弥陀佛,就更简单了。我们合掌,你念六字四字都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十声不一定一口气,你换一口气也没关系,就是念十句阿弥陀佛,这一堂课就圆满了。这个时间很短,不要一分钟。如果你说这个时间都没有了,那就怎么说也说不过去。但是这个十念法,一天要念九次。早晨起来洗了脸漱了口,念一次。到早晨吃饭的时候,念一次。我们平常学佛的人,吃饭都念个供养咒一般是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才开动。其实念这个咒,有口无心,我看没什么用处,不如念十句阿弥陀佛,然后再吃饭,也好帮助消化。十句佛号念了,心定了,很好。上午工作的时候,在你上班工作之前,也念十句。下班的时候,念十句。吃中饭的时候,念十句。下午上下班、吃晚饭、晚上睡觉之前,一天九次。如果说是一次不缺,也符合一向专念。诸位要晓得,这个十念法的效果很大。它时间短,但是没有隔多久,又一次。所以我觉得比灌顶法师那个早晚的十念法,还来得有效。就是每隔不长的时间,又要修一次。一天修九次,这是最少的。能够修的更多,就更好。一次只要一分钟,你这个时间决定会抽得出来。

更下则如观经所说,恶逆之人,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

这个地方所说的,就是第十八愿的本意,本来的意思就是这样。世间一生造作恶业,临命终时才听到佛法,才悔改的人,临终后悔了,十念也一定得生净土,佛来接引你。这个是第十八愿,这是真实不可思议。但是这桩事情,我们一定要明了事实的真相,最怕误会。怕什么误会呢?就是临终的时候,十念还能往生,现在多造一点罪业,还没有关系,临终还来得及呀。就怕你这样错会意思了,那就不得了。诸位要知道,临终十念往生,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你想想,这三个条件你能不能具足。第一个条件,临命终的时候,自己的头脑要清清楚楚。我们看许多害病的人,还没有死,就迷惑颠倒了,就人事不省了,那个没有用处,那个不能往生。在临终的时候头脑还很清醒,难啊。第二,要遇到善知识,在这个紧要关头的时候,要有一个善知识来提醒你,劝你念佛。到那个时候要没有这个人,那不完了!头脑清醒也不行,也没用处。第三个条件,你听到善知识劝导的时候,马上就接受,马上就悔改,就承认自己一生造的罪业是错误的,就肯悔改,真正改过向善,念佛求生,这才行。这种紧要关头,你有这个能力吗?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一生造作罪业、临终遇善知识,听到劝导立刻悔改,念佛生净土的,不是平常人啊,而是他前世善根非常深厚,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善缘,迷惑颠倒,造作恶业。临终时,因过去的善福非常深厚(他不修福没有福报,人怎么会清楚。人临终头脑清楚,是福报,大福报),一听善知识劝导,马上就知道悔改,是过去世的善根发现,所以他不是普通人。普通造作恶业的人,你去劝劝看,你去试试看,临终的时候什么都不晓得,一塌糊涂。所以这个事情决定不能侥幸。我们千万不要打妄想,“现在造罪业没关系,临终还来得及”。到那个时候,你临命终时还是堕地狱。你不要说佛法不灵,是你错会了意思。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了的。

行者应知,

修行这个法门的同修们应当要晓得的,

一向专念,指从初发心念佛,直至最后一念也。而其关键,实在最后。

愈是最后愈重要。

反之,如有人念佛数十年,或于最后阶段轻视持名,而改行他法,或于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未能念佛,是则不名一向专念也。

这个情形很多,常见。我们常听说,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这个也是现实的状况。念佛人跟往生的不成比例,一万个人念佛,只有一二个往生。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往生呢?都是这个地方说的,愈念到后来愈没有信心,不肯念了,或者改学别的法门了。这个样子不能往生。你看看那往生的人,决定坚持到最后一念,他也不放松,这个人往生了。为什么他会中途变卦?他念了几十年,觉得没有感应。听说参禅快,念咒快,有神通,感应快,他就把念佛放弃,去学其他的法门。这就错了,大错特错了。或者像后面所说的,这种人也是非常非常之多。口里求生净土,巴不得佛赶快来接我,到临命终时不想去了,贪生怕死,舍不得这个世间,不肯去,那这就没法子了。不要笑别人,说不定自己就是这样子的。嘴里说的很硬,我要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来了,吓死了。这不得了,要死了,这还得了吗!所以,平常要放下,要看破,对于世缘要冷淡,不能有一丝毫留恋。留恋的都是障碍。你要想现在我还需要,到临走的时候我再放下,不容易啊,非常非常之难。要放下,现前就要放下。现前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事跟诸位说,没有妨碍。《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碍什么?心上的挂碍。所以大乘法叫你放下,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一丝不挂,这就讲说毫无牵挂。事上应当怎么做法,要怎么做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破坏世间法。不但不坏世间法,成全世间法。你看这个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不是成就世间法吗,哪有一法坏世间法的呢!心里不能有牵挂。我们问,法身大士他在生活行持上怎么样呢?他也是尽孝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他样样做得很圆满。心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心里头一点牵挂都没有,事上做得圆圆满满。所以叫你放下,是心上放下,诸位要清楚。你不要搞颠倒了,事上放下、心里牵挂,那不就颠倒了!那大错特错了。心里放下了,跟诸位说,事上决定圆满,所以你有幸福快乐。佛法就是教我们怎样生活,佛法教我们怎样过一个快乐的日子,一生。心里不能有牵挂。心里不能有牵挂,你用的就是真心,就是诚心,你表现的就是智慧,真实圆满的智慧。你处世待人接物,怎么会有过失呢。一切过失都是从利害得失里面发生的,一个觉悟的人,心里头一丝毫牵挂都没有,没有利害得失,他怎么会犯过。所以这个要知道,要从心地真正放下。

下面一段很重要。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

这是提出一个疑问,或者是有人疑惑。实在讲,有这种疑惑的人很多。念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不但我们怀疑,小乘圣者、权教菩萨都怀疑。这个底下解释的好,答的好。

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

这句话答得太好了,答得非常圆满。一部金刚般若,就是为我们讲实相。念佛的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能念所念当然都是实相。纵然不晓得菩提心,要能做到一向专念,那与实相也就接近了。这是理。这个道理明白了,事上就不会怀疑了。下面注解里头说,《要解》云,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所说的:

无量光,则横遍十方。无量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

我们念佛人,要懂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真的就会死心塌地,老实念佛,什么疑情都断得干干净净。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名号什么意思?佛在《弥陀经》上跟我们解释,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跟无量光,就是法界的全体。说光,用现在的话来讲,空间,光明遍照,这是指的空间。说寿,就是时间。时空一交叉,这就是整个法界的本体。法界的本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所以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禅宗修学的目的是明心见性,他用参究的方法。我们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明心见性。能不能做到呢?大势至菩萨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跟禅宗用的方法不一样,目标完全相同。所以弥陀名号,是法界全体的德号。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

无量寿、无量光是阿弥陀佛的身,也是阿弥陀佛的国土。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本觉理性这四个字,就是经上讲的“真如本性,真心理体”,我们的真心,禅宗里面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就是本来面目,就是自家本人。真我,不是假我。这个身是假我,这个本觉理体是真我,这个不是假的。

持名即始觉合本,

持名是方法。我们现在把本觉迷失了,所以佛说,凡夫在迷位。如何破迷开悟,这是佛教化一切众生的不二法门。方法再多,都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一个方法。“阿弥陀佛”,始觉啊。可是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开始觉悟了。但是现在大概我看一万个念阿弥陀佛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是迷而不悟。为什么呢?为什么说他是迷而不悟呢?他根本就不懂得念佛,佛号是什么意思,他不晓得,他怎么会觉悟。他不能老实念,换句话说,不会念啊。只是嘴皮上学了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不晓得。阿弥陀佛什么功德,不晓得。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也不晓得。那我们要问,怎样从这一句名号上开始觉悟?诸位要知道,这一句名号就是这部经的题目。你看小本,《佛说阿弥陀经》,我们这个本子叫大本阿弥陀经,整个经题十五个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十五个字,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题目。念到这个题目,就晓得它的内容。题目一念,文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觉悟了。所以为什么要劝大家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因为三千遍念了之后,提起阿弥陀佛,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觉了。这三千遍是第一个阶段,熟,先要熟,我这一句佛号,整个经都能提得起来。然后进入第二阶段,第二个阶段解义,经里面的意思我明了,我懂得。所以叫你听讲,叫你看注解,帮助你在这个经文里,字字句句都清楚,都明了。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要实行,要把经里面的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见解,我们对人生、对宇宙的看法想法。把经典里面一切的教训,哪些事情佛教给我们要做,哪些事情佛教给我们不能做,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去做,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做。这叫修行,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这就是觉,始觉合本觉。本觉,阿弥陀佛代表本觉。一切菩萨代表始觉,佛代表本觉。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处世待人接物的行持,要跟佛靠近。佛是榜样,是标准,我们要学习,要认真学习,这叫始觉合本,始本不二,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这是从理上说。从事上讲,生佛不二。从事相上讲,众生跟佛不二。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要想透彻的明了,那要深入大经,大经大论里面把这个道理、把这个事实真相,说了出来。如果我们没有时间去涉猎这些大经大论,你就老实念,念到心清净了,豁然开悟,这个事实真相立刻也就悟明白了,从悟里面能得到。

故一念相应一念佛,

那个一念要相应。我们念佛人,许多念佛人念到最后不能往生,还搞六道轮回,他念的是不少,不相应。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有一声相应,那就没法子了。有一声相应,那个功德都不可思议啊。这个相应法,我们在讲席里头也讲得不少了。相应,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行,要跟佛所讲的一样,那才叫相应。换句话说,做到才相应,做不到就不相应。理解都没有用处,理解叫解悟,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断烦恼。要证悟。怎样才能证悟?一定要透过修行。行才能证,不行怎么行。我们今天学佛,信解行证。我们到信解就完了,不肯照做,所以就不相应。行就相应,所以你信解了之后,要实行。佛教我们孝顺父母,我们有没有去做?佛教给我们奉事师长,我们有没有去做?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我们有没有去做?没有去做,就是没有行。佛法修学四个过程当中,第三个我们就不要了,所以证果就没有份了。往生是证果啊,修行才有证果。修行,把我们一切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就能证果。证果就是得到佛法所说殊胜的功德利益,你真正能得到。相应非常重要,所以相应是行、证,信解不行。我们今天学佛,说老实话,都停留在信解上,行证没有认真去做。念念相应念念佛,那这就难得了。

念念相应,必定成佛。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过去讲了很多很多,真正明白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的人,实在不多。因为他知道,他一定肯干。这一句名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信愿解行要与佛相应。与经相应,就是与佛相应。这样

起心念佛,是为始觉。

念佛就是念觉,佛就是觉的意思。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从字面上来翻,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样样都要觉,我们对一切人要觉、不迷,对一切事也要觉而不迷,对一切物也是觉而不迷,这个就是名号的本意。

 

 

 

 

 

 

 

 

 

 

 

 

 

 

 

 

 

 

 

 

 

 

 

 

第十卷

 

这样

起心念佛,是为始觉。

念佛就是念觉,佛就是觉的意思。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从字面上来翻,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样样都要觉,我们对一切人要觉、不迷,对一切事也要觉而不迷,对一切物也是觉而不迷,这个就是名号的本意。所以这句名号,提醒我们的自性觉。所以佛号不是念给佛听的。佛是圆满的觉悟,我们觉了跟佛就相应,就是这个意思。

所念之佛,正我本觉。

我们动心,起心动念念佛,这就是一个觉心,这就是觉悟的行持。所念的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本觉。

正显持名功德不可思议也。

你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就显示出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师这一段话,为我们解释“能念所念,皆是实相”,实相就是事实的真相。觉是事实的真相,迷是妄想,不是真相。

一句弥陀,人人能念,个个可行。

这是说明念佛容易,念佛不难。这一句阿弥陀佛,哪个不会念。

名召万德,妙感难思。

这两句是赞叹这个方法非常巧妙。你懂得,当然好,很明显的相应,相应的很快速。你不懂,肯老实念,渐渐会觉悟。为什么呢?老实念容易得一心,一心就是清净心。得清净心,人就开悟了,对于一切事实真相自然就明了了。所以他是巧合道妙。

从有念巧入无念,

这个法门从老实念(有念),念到最后得一心,得一心就到无念了。

即凡心顿显果德。

果是如来果地上的德能,就在我们凡夫生活行为当中,显露无遗。如《疏钞》云,莲池大师所说的,

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祗于一念。

齐是看齐,平等。诸圣,十地菩萨,实在这个地方讲的都是讲的等觉菩萨: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他们的地位平等。就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念好了,念到相应了,就跟这些大菩萨地位相等。“越三祗”,越是超越,超越三大阿僧祗劫。他们那些人修行,三大阿僧祗劫修成功的。我们不需要,我们只要一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念,超越三大阿僧祗劫。他们要那么长的时间才修到这个地位,我们只一念、十念,就超过了。

极圆极顿,

圆是圆满到了极处,顿是顿超,快速,修行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了,成就真的是快到了极点。

至简至易。

可是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容易到不能再容易了。我教大家这个十句阿弥陀佛,容易呀,没有比这个再容易了。你一天念九次,一次念十句佛号,有一些同修念两个星期,打电话告诉我,有效。那个时候我还在新加坡讲经,马来西亚同修打电话告诉我,他说我念了两个星期了,果然有效。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这就是本经,实实在在说,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所说一切法门的总纲领、总原则,本经所说的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讲的纲领方向,一大藏教,大藏经。到这个地方,是将本经的宗旨说出来了。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在于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故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前面一大段是明宗,也就是说明修学的纲领。我们修学,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个就是趣了。宗旨所归叫做趣,也就是我们期望的果报。这第一条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就是往生净土,就是圆证三不退。诸位要晓得,这两桩事情是世出世法里面的最难。这个最难的都能够得到,那容易的就不必说了。哪些是容易的?人天的福报,这是容易的。所以这个世间人讲的求富贵,求长寿,求男女这个男女就是儿女,求儿女,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都是真实的。可是有不少人求,没有感应,求不到,诚心诚意去求,也求不到。这什么原因呢?决定不是佛法不灵,佛法说错了,不是这个样子的,而是我们所求的不如法,不合理。好像那个保险柜一样,保险柜的号码对准了,一拉就开了,错一点点都拉不开。你那个求,就是没对准,总是有一点儿偏差,所以这个门总是打不开,道理在这个地方。所以一切的希求,要如理如法。所有一切经论都是说的理,所有一切修行方法这我们不能不知道。在一切理论与方法之中,无过于《无量寿经》,这就说没有超过《无量寿经》的。讲理论方法,《无量寿经》是一切经里面的第一,这是我们要明白,要相信的,然后依照这个经上所讲的道理、所讲的方法,如教修行,哪有不满愿的道理呢。世出世间愿求最难的,就是圆证三不退,圆生四土,这真难啊。阿罗汉、辟支佛,乃至于诸大菩萨,都办不到。他为什么办不到?没有依《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我们凡夫都能办到,何况于那些圣人。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看底下这一段,讲到圆生四土。圆是圆满,所谓圆生,一生一切生。生凡圣同居土,就是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一生一切生,这叫圆生。这个情形,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只有西方净土有。其他诸佛刹土,这个四土不能够圆生,它是有等级的。生凡圣同居土,一定要断见思烦恼,才能够提升到方便有余土。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生到实报土。它是有等级的,所以不是圆生。西方世界为什么一生一切生呢?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这个二力,就是自己的一分力量,佛的愿力加持。那个加持的力量非常非常大,只要我们对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能够相信,能够发愿求生,你就得到加持。如果你的信愿不真实,这里面还有怀疑,或者对于这个世间或者是他方佛土还有贪恋,还有爱慕,这个佛力加持就加不上。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明了。如果真正得到佛力加持,一定要以真诚心、清净心依教修行。

四土之相,我们多少要知道一些。

(一)凡圣同居土,要解云,此土凡圣之同居,逊于极乐者有四。

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间,就是凡圣同居土。可是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要比较一下,那当然差别太大。太大太多了,就不好讲了。蕅益大师把它归纳,说出四种。这个是大分,四大不同,四种。第一种,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是暂同,是暂时的。何以说是暂时的?

二乘证果便入灭。

小乘的圣者,从须陀洹,初果,二果,三果,斯陀含,阿那含,他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住在我们这个世间。如果证阿罗汉呢,他就入般涅槃了,不在我们这个世间了。可见得,他那个同是有时间性的。没证阿罗汉以前跟我们同住,证得阿罗汉之后就走了,就不同住了。这是暂同。那么这些圣人住在哪里?我们这个世界诸位晓得有六道,凡圣同居如果说是佛菩萨应化,六道里面都有。这不是讲应化,这是讲修行。我们这个世间是凡圣同居土,在我们中国,很多学佛的人都知道,观世音菩萨在普陀,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普贤菩萨在峨嵋,这很多人都知道。几个人见到的?见到的人太少了。这是我们这个世间。佛告诉我们,兜率天有内院有外院,外院凡夫天,这是兜率天人所住的地方,内院是弥勒菩萨的道场。一般兜率天人也不知道,也遇不到,只是听说而已。就好像我们这个世间,听说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听说而已。所以在兜率天,兜率天人也是听说有内院,听说有弥勒菩萨,也没有人见到。再往上面去就是四禅。第四禅,四禅很特别。我们晓得初禅有三天,二禅、三禅都是三天,四禅有九天。这九天里面有五种,五天,是叫五不还天,是小乘三果圣人在那个地方修行的。但是四禅天人也不晓得他们在哪里,也见不到,凡圣不相同啊。除了五不还天之外,还有一个外道天,这个很特别,叫无想天。这个世间人要修无想定,无想定修成功之后,他的果报就在四禅的无想天。定功失掉之后,又要轮回,又要堕落。这个是六道里面凡圣同居的情形。

大权菩萨机尽则不示现。

就是菩萨是来度化众生的,度化众生要有缘分。那个有缘的人他得度了,佛菩萨就走了,也不在这个世间了。这个就是我们这个世间,同居是暂同。

彼土同居

“彼土”是讲西方极乐世界,

则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直至成佛。

这是永远的同居,不是暂时的,永远的同居。“诸上善人”,经上讲的上善,是指等觉菩萨,菩萨里面最上的,再没有比他更上的,更高的了。所以上善就是最高的,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跟我们天天在一起,聚会一处,天天在一起同居,等觉以下当然就更不必说了,都包括在其中。一直到成佛,还在一起。所以这个情形,跟我们这个世间大大不一样。

第二,难遇。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只有很少有缘的人遇到了。在我们过去古大德传记里面所记载的,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法照,唐朝时候人,遇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五台山。跟菩萨见过面,菩萨讲经说法,法照也在下面坐着,听了一次讲演。听完之后,还向菩萨提出疑问。因为那个时候已进入到末法了,末法时期众生根性钝,问菩萨,修行什么法门最为稳当。菩萨就劝他念佛,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菩萨很慈悲,还做了示范,念了几句给法照听,法照就学会了。他本来是禅宗的大德,从此以后他就专弘念佛法门,专修念佛法门,成为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传的念佛的音调,就是文殊菩萨教给他的"五会念佛"。所以那个时候,人家叫他五会法师。这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传下来的。但是现在,这个声调已经失传了。我们最近的五会念佛,是最近的人,听说有五会,自己就编了一个谱来念。那个念的,我听了一听,恐怕有问题。为什么呢?如果是菩萨传的念佛的音调,我们一听应当是心地清凉自在,那个才能相应。这个音调听起来得不到,就像唱歌一样的。你用这个方法来念,你的心定不下来。所以绝对不是法照法师传的,绝对不是的。这个我们要认识清楚。但是现在这个五会念佛,拿去表演很适当。接引初机表演可以,宣传佛教可以。真正用功,那个声调还是有问题。哪一种声调好?哪个声调念得心清净,念得心会定下来,这个方法就好。这是我们选择念佛方法的标准。法照也很用心,临别的时候走的路都做上标记,希望下一次来,再见到他。这个标记还没做好,回头一看,一片荒山,那个道场没有了。这缘分就不够深啊,只能让你见几个小时,以后就没有了。三昧水忏里面记载的,迦诺迦尊者在四川,都是有缘的才能遇到。没有缘的,到那个地方看到的是荒山,看到的是野树,见不到菩萨庄严的道场。这就是难遇。

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不易见闻亲近。

不容易。

彼土则皆如师友,朝夕同聚。

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一样,那个地方诸大菩萨天天跟你在一起,所以你要有疑问,随时可以请教,他时时刻刻关怀你,照顾你,帮助你修学。这不一样啊。

第三,希少。我们这个世间,虽然凡圣同居,圣人少。

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

太少了。

彼土则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西方极乐世界,圣人太多太多了,数不清,说一句老实话,这一些诸上善人,你看这里讲的,“多有一生补处”,一生补处是上善,他的数量比我们往生去的人还多。跟这些大菩萨们在一起,成就当然快。所以我们这个地方修行,经上常讲,需要三大阿僧祗劫,到西方极乐世界,二三劫就圆满了。为什么这么快呢?你了解这个状况,就明白了。老师是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同学是诸大菩萨,这不是凡人啊。跟这些人在一起,成就怎么会不快呢。

第四,

所作不同。此土众生轮回六道,升沉无定。

这个地方修行难,证果难。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六道轮回。六道里面,生三善道就叫升,往上升。生三恶道就堕落,往下沉,升沉无定。六道里面我们到底在哪一道住的时间最久呢?说实实在在的话,在地狱里头住的时间最久,在人天里面住的时间最短。地狱时间住的最久,非常可怕。六道里面众生,心里面充满了毒素,经上常讲的,贪嗔痴三毒,三毒就感三恶道的果报。贪爱是饿鬼,愚痴是畜生,嗔恚是地狱。里面有三毒,外头有恶缘,恶缘是什么呢?诱惑你,让你起贪嗔痴,让你贪嗔痴天天加重。换句话说,希望你堕落的愈深愈好,就干这个。这是我们居住的这个环境,太可怕了。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内要断烦恼,外要断恶缘。这个断恶缘就是不为外境诱惑,这很要紧。凡是外面境界还能够诱惑我,我对于这个境界要保持距离,愈远愈好。古时候修行的道场为什么都建立在深山里面,就是跟外缘断绝。在这个深山里面修行,山下发生事情,发生什么事情了,总得有个三五天,有一个人从山下上来的时候,说说才知道。否则的话,没人知道。现在科技发达了,这一个殊胜的缘没有了。山顶上盖个庙,装个电视机,全世界的事情你都知道了。那还修什么行呢?这不能修了。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上,行门里头第一个,清净平等觉,这清净摆在第一,修清净心。你心不清净,你还修什么!凡是能够扰乱清净心的,都叫魔障。什么是魔?那个青面獠牙的魔,看到你就怕了,你当然不会亲近他了。什么是魔?佛在经上讲的,十恶是魔,人偏偏喜欢啊。你看身,杀盗淫,杀盗淫是魔,没有一个不喜欢的。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是魔,每个人都喜欢它。心魔,贪嗔痴。跟魔交上了好朋友,不肯舍离,所以你生生世世修行都不能成就。你要想真正修行有成就,这些恶魔冤家要远离。你看佛在经上讲,“十恶是冤家,十善是厚友”。谁奉行十善,哪一个远离十恶呢?这一条做不到,菩提道上就有很大的障碍。这个障碍不容易突破,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这个世间的众生造轮回业,这个《地藏经》上讲的很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造作罪业,所以他的果报,在六道里升沉无定。我们的恶念多,善念少,所以断定我们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我们这一生很幸运,三恶道的罪受满了,冒上来,得了人身了。得了人身的时间很短,几十年当中又不断在造恶业,这个寿命到了,又到三恶道去报到去了。三恶道的时候,那些人看到你上升了,都庆祝啊,为你庆贺啊。可是没几天,看到你怎么又回来了?你说,这个多可怜。不要说是地狱,就是讲饿鬼道,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我们人间一年,在饿鬼道十二天,这个诸位要晓得。假如从饿鬼道出来到人间,那饿鬼道大家庆贺你,到人道来了。你到人道纵然活一百岁,回去又到饿鬼道,在饿鬼道看来,没几天。你出去没多久,又回来了。升沉无定啊。你想到这个事实状况,你才晓得这个问题严重,真正可怕。所以不一心求生净土,真的是不得了。

彼土则同尽无明,同登妙觉。

西方世界的人,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每一天大家在一块儿干什么?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搞这些,造轮回业。西方世界大众在一块干什么呢?念佛,破无明,证佛道。日常生活状况世尊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了不少,他们每一天生活状况是听经,听佛讲经,听十方一切诸佛讲经,智慧增长。每一天供养诸佛如来,化度一切众生,人家这个工作是福慧双修。供养是修福,听经说法是修慧,福慧双修,天天干这个。有坐禅的,有行道的。他们的日常生活,你看多自在。没有说是非的,没有搞人我的,没有这些事情啊。一直到断尽无明、圆成佛道,他们造的是这个事情。

所作不同。尤胜者,

后面这一段,这是把两个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做个比较之后,说明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尤其不可思议,殊胜无比。

不待断惑,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便蒙佛愿冥加,决得往生净土,其事甚易。

这就是它无比殊胜之处。我们修其他的法门,一定要断见思烦恼。断惑,惑就是见思惑。一定要断见思烦恼,你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才超出轮回。见思烦恼不断,轮回决定不能超越。纵然修定,修到四禅八定,也只能到色界天、无色界天,还是不能出三界。原因在哪里呢?你这个烦恼没断。定功是可以把烦恼伏住,它不起作用,所以你的境界往上提升,烦恼没断。所以提升的有一定的限度,到达这个限度就不能再往上升。这个定功失掉的时候,就要堕落,是这么一回事情。可是这个法门就特别了,只要你发菩提心。这个发菩提心,蕅益大师的解释最好。蕅益大师说,什么是菩提心?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一念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说法我们好懂,我们能做得到。如果像经上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大悲心,或者是发愿回向心,我们做不到。蕅益大师讲这个,我们可以做到,就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心里面除这一念之外,别无二念,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你只要发这个心,再能够专念,一心念佛,就得佛的本愿加持,你一定得生净土。所以这个事情容易。就是你肯不肯干,肯不肯放下,万缘放下,一心专念。这种放下,诸位一定要明了,是叫你心上放下,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事没有障碍,心有障碍。无论是在家出家学佛,在家你有家事,你有家庭,你有事业,你有亲属,你必须要照顾,这都属于事,心里面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专求西方净土。果然能这样做,你在日常事务当中你会做得更圆满,做得更周到。为什么呢?你心清净,清净心就生智慧。所以你处世就会处得很恰当,不会做错事情。那么出家,出家要服务道场,道场是帮助众生修学,所以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这个事也不能放下。有些人误会了,出家还有这么多事,那我出家干什么!认为出家什么事都不要做,就可以老实念佛了。这固然也不错,那要很大的福报。没有大福报,你做不到。这种大福报怎么办呢?自己有钱有势力,我出家我自己盖个庙,自己修行,可以,行。请几个用人帮你烧饭、洗衣服,照顾你,可以。一般道场接引众生的,不许可,没有特权阶级,一定要依照常住的规矩来做。所以说事要做,心清净,心底可以专缘净土,专念弥陀,这就对了。尽量减少诱惑。譬如道场里面大家在一块儿共修,不看报纸,不看新闻,不看电视,不接触信徒。信徒来了要照顾,你去了,我再不找你。不巴结信徒,心清净啊。“这个信徒很有地位,很有财富,我们要把他抓住”,你的心就不清净了。清净心要紧啊,那个要是抓信徒,那就是造轮回业,又去搞六道轮回,那个事情不能干。你再有钱,再有势力,于我不相干,我到极乐世界去。你搞你的轮回,我不再干这个事情了。你来了,我们当然要接待。你去了,就像镜子一样,走得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所以住道场,要这样用心,就对了。由此可知,在所有一切修行法门当中,这个法门容易。古人讲,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这个说的一点都不错。

如是方便直截、殊胜希有,乃十方世界所无。

十方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做个比较,西方世界这是无比的殊胜,他方世界没有这个情形。

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

这一段的开示,是真实不可思议。我们带业往生,烦恼没有断,贪嗔痴没有断,是非人我没断,凭什么往生呢?这一句佛号把我们这些念头压住了,虽没有断,它不起作用。只要不起作用就管用了,就可以往生了。它一起作用,就不能往生了。这个事情,特别是在临终最后一念。所以这个最后一念,就太重要了。最后一念伏住,烦恼不起作用,阿弥陀佛起作用了,就往生了。第十八愿一念十念,就决定往生了。有人念了一生的佛,最后这一念乱掉了,那就不能往生了。所以你要晓得,家亲眷属、冤家债主不会放你过去啊。你这一到往生的时候,他在旁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完了,就把你的念头搞乱了,你就不能往生了。这冤家对头把你拉住,不让你走。你想要成佛,他还要拉着你在轮回里受罪。在一般人看来,他是好心,他应该的,他孝顺。孝顺怎么样,把你拉回来搞轮回,叫孝顺!这个不得了。所以一般功夫都没有达到一个标准,往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果功夫成熟了,那不怕了。你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他也不动心,如如不动,他还是阿弥陀佛。功夫到家啦,真的放下了。为什么别人痛哭流涕,你不动心呢?你自己儿孙痛苦你就动心,你有分别有执著。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的儿孙跟我不认识,陌生人一样,你就不动心了,那样才能成功。所以放下,在心里面把这个意念舍掉。所以佛常常教给我们,既然学了佛了,尤其是出了家,看家亲眷属跟一般信徒平等平等,无二无别,就没有这个亲情的牵挂了。到将来往生了,就不会有这个障碍。平常要训练,到那个时候才用得上。当然更好的功夫是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走,不生病,这个就很高明了。像过去,大概是五十七年的时候,台南将军乡那个老太太往生,那行。他们一家是学佛的,学佛还怕生离死别,还是怕这个。所以老太太往生,她是吃晚饭的时候,家里人开饭了,等她吃饭,她说你们不要等,我去洗个澡,你们吃你们的。实际上,她是真的洗了澡,洗澡之后,到佛堂念佛,站着走了,没给家人讲。家里人等了很久没出来,去找她,到最后找到佛堂,看到她,穿了海青,手上拿着念珠,面对着佛像,已经走了。这个时候,你怎么叫,怎么哭,都不妨碍了,已经走了。高明,这个高明啊!我们在美国,也是前些年,甘老太太跟我讲一个往生的故事。这个往生的也是个老太太,是她的亲戚,大概是她的远亲。在美国,什么时候往生呢?没人知道。她是打坐走的。因为在美国家庭里面,老太太早晨起来,就是烧烧早饭。这一天家里人都起来了,看老太太没烧饭,没动静,就开她的门。门一打开,看老太太在床上打坐。仔细一看,走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走的,可是她老早就写好遗嘱了,遗嘱就摆在她床面前。而且儿子媳妇孙子那个孝服,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做好的。因为在外国买不到嘛,他都自己平常就做,做好了一份一份也摆在面前。后事全部准备好了,他潇洒地打坐往生了。这都是念佛功夫到了家的。这事距离我们都不远。诸位想想,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实实在在说,他们真放下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没放下。嘴巴里头嘴很硬,我要往生,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一大堆。所以走的时候还得要生病,你说多麻烦。真正舍干净了,身心清净,不会生病。凡是走的生病,换句话说,没有放得彻底,心不是真正干净啊。

 

 

 

 

第十一卷

 

诸位想想,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实实在在说,他们真放下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没放下。嘴巴里头嘴很硬,我要往生,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一大堆。所以走的时候还得要生病,你说多麻烦。真正舍干净了,身心清净,不会生病。凡是走的生病,换句话说,没有放得彻底,心不是真正干净啊。所以我常讲,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都是妄想烦恼生的。你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烦恼,你怎么会生病呢?所以疾病的根源你要找到。他们为什么不生病走,换句话说,他心清净了。这个是真正的福报啊。所以我们这个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还是凡夫。但是西方世界不退转,到那个地方去真的就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我们一生往生,一生成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法门。

底下这一句,“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我们着重在圆字,圆满了,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在事实上有许多同学来问,我们念佛,怨亲债主很多啊。这个当然多,多到没有办法计算。为什么呢?是你生生世世跟众生结的缘。你跟这一切众生结善缘少,结恶缘多啊。为什么会结的恶缘多呢?因为念念都是为了自己,都干一些损人利己。这损人利己,就跟人家结了冤家了,就结了怨。所以结怨的多,结恩的少,太少太少了,恩里头都有怨,这个要知道啊。这些怨亲债主,时时刻刻来扰乱,这怎么办?所以解怨释结,就是佛门修行里面一个重要的课题。怎样把众生的怨结把它解除了,这个要靠两种力量,一个要靠自力,一个要靠佛力了。自力里面又有两种,一个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把自己所修的成果回向给这些怨亲债主,愿他们离苦得乐,愿他们破迷开悟。第二,自己专修清净心,因为身心清净缘就断掉了。冤家债主想要报复你找麻烦,他总是要有个机会。这个机会在佛法里讲,就是缘。我们不给他机会,缘断掉了。这是自力,用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用得得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这就靠佛力了,佛的愿力加持。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有智慧,有道力,有神通,我们一定帮助这些怨亲债主。真正这样发心,真正这样修行,这样才能解怨释结。古大德跟我们说,念佛求生净土,是解怨释结最好的方法,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好了。

(二)方便有余土,念佛功深,离杂乱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

这是我们念的功夫深。这个带业往生,念佛的功夫得力了,就能带业往生。我们现在念佛功夫不得力,什么叫不得力呢?压不住烦恼,烦恼习气一来了马上就发作,佛号都忘掉了,这个就是功夫不得力。这个不能往生。要念到得力,这个得力就是什么,虽然喜怒哀乐要发的时候,一句佛号就压住了,它就不会发作了,这就功夫得力了,这才能生凡圣同居土。从得力之后再加强,那功夫就深了。深的时候就能够断烦恼,离杂乱心。这个杂乱心,就是见思烦恼。我们常讲的,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些念头淡泊了,很淡泊很淡泊。换一句话说,这一句佛号,很容易就控制住了。要到这样的境界。

这底下讲方法:“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古德教给我们摄心念佛的方法:佛号从心生,心里面的佛号,口里面念出来,耳朵再听进去。用这个方法念,你的心,心里有佛,口里念佛,佛号再用心听进去。这个方法就是都摄六根的方法,我们六根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用这个方法来摄心,这样子心口就相应了,口里念佛,心里面有佛。而不是口里念佛,心里头没有佛,那就不相应。要念得字字分明,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念六个字,行;念四个字也行。喜欢念六个字就念六个字,喜欢念四个字就念四个字。

“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这两句话是关键,就是你心上真正有佛,时时刻刻有佛,念念有佛,这个人决定往生。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个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不是说口,口念佛可以间断,口可以不念,心里面的佛不能间断。这样念佛,叫做事一心。事一心功夫也有浅深不同。浅的刚才说了,见思烦恼完全伏住了,很容易就伏住。念不念佛,是非人我贪嗔痴慢都不会起现行,都没有这个念头。功夫深的,见思烦恼完全断掉了。那是功夫深的,等于阿罗汉,有这么深的功夫。换句话说,这样的功夫,不生西方净土,他也不搞六道轮回,他超越六道轮回了,有这样的能力。这就是事一心的上上品,就到这个境界。那个中下品的,没有到这个境界。

若达此境界,

这是讲功夫到达这个境界,

虽不求断惑,

没有想断烦恼,

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

可见得断烦恼这个事情,不是有心去断的。有心有念头去断它,断不了,决定断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断烦恼那个念头就是烦恼,而有这个东西存在的时候,你烦恼怎么能断得掉呢?这一个念头,就是不清净,你的清净心就不能现前,因为有这个东西污染。这就说明,只要功夫深,烦恼自然就断掉了,这个断烦恼是自然的。智慧自然开,不要去求啊。求智慧,那就是迷惑颠倒,那是无明。决定不能求,一切顺其自然,只要老实念。这个重要。只要老实念,功夫自然成就,这样就好。

见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见解太多太多了。佛把这些错误的见解归纳为五大类,叫见惑。惑是迷惑。这五大类里面,第一个是“身见”。你看看哪一个众生不把这东西当作自己呢?这个见解错误了。这身哪里是我呢!那诸位要问,身不是我,那什么是我啊?身真的不是我。真有一个我在,你要把那个我找到了,那你就成功了,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我”这个定义,在佛法里面有八种讲法,其中有两种最重要的,诸位明了,你就晓得这个身不是我。我第一个意思,是主宰的意思。这身能不能做主呢?做不了主啊。它有生老病死,它怎么能做主?真能做主,谁不愿意年年十八岁?它刹那刹那在变化,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第一个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第二个意思,自在的意思,自由自在。我们这个身不能自由自在,受的限制太多了。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凡夫,烦恼一品没断,真我就现前了。为什么呢?那个身永远不坏,永远不变,跟佛的身相完全相同,这是有主宰的意思,它做得了主。第二个,它真自在了。你看,它能分身,它能够一处一时一念能够变无量无边身相,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闻法,去度生。它自在啊。我们这个没有办法,不能分身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真我就找到了。在这个世间,没有真我。所以把这个身体当作我,是最大的一个错误见解。那么这个身不是我,不是我是什么呢?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像那个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身呢,身是我所有的。六道里面的身,都是我所。把我所当作我,你说这错到哪里去了!就好比一个衣服,把这个衣服当作我,我忘掉了,衣服是我,你说这个就冤枉了,这大错特错了。所以这个身是我所,我们把这个身要看成跟衣服一样。衣服旧了,脱下来,不心痛,换一件新的。身体衰老了,不要了,再换一个新的,你就不会贪生怕死了。旧了,用了这么多年,不要了,换个新的嘛。这舍身受身就得自在了,就不会有苦了。如果你很爱惜这个衣服,好像把衣服当作我,要把这个身体衣服脱掉换下,脱就像剥皮一样,那样痛苦。错误的观念啊。

头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边见就是现代人所讲的相对的见解,这是错误的。这个道理很难懂。你看世间人说,有我就有你,我跟你是相对的。有大就有小,大小是相对的。长短是相对的,没有一法不是相对的。这个相对叫边见,都是一边一边,不晓得这两边是一个。“这两边不是一个啊,长不是短,短不是长”,这是个错误见解。

除了这个,在因果上产生错误的见解,所谓见取见,戒取见。见取见是果上错误的见解,戒取见是因上错误的见解。这是讲因果。诸位要晓得,世法、佛法不离因果。因果是真理,是事实真相。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善恶果报这是真理,是天经地义,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的。今天早晨有些同修来看我,其中有一位跟我说,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去拜一个通灵的师父,有神通,通灵的师父。他说那个师父灵得不得了,他的小孩上学念书,去供养他,他保佑他,就考取了,考中了。所以相信,信得不得了,劝他去拜,拜师父。他来问我,可不可以去拜。我说,果然有这么大的能力,不但你可以去拜,诸佛菩萨都应该拜他做老师啊。可是我教他,我说你仔细观察,一个人去拜他,一个人得感应了。十个人去拜他十个人都得感应,一百个人去拜他一百个人都得感应,那是真的,那个一定不假。如果说一千个人去拜他只有一两个有感应,那是假的。为什么呢?你不拜他也考取啊,你命里头该中嘛,那与拜他有什么相干。他正好碰住了是不是,你就叫他灵得不得了了。《了凡四训》多念念,你看先生给他算命,哪一年中第几名,哪一年中第几名,命里注定的。到那个时候去考,发榜果然没错。他灵在哪里啊?诸佛菩萨神仙上帝都不能变动因果,都不能改动的。谁有力量来改变!《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我今天特别提醒他,他自己也承认,现在世间人听骗不听劝。劝你不听,一骗就上当了,就去了,甘心情愿去了。你说冤枉不冤枉。所以这因果是有一定的定律,因果就是善恶的果报。你不修福,想侥幸得福,没有这回事情。用侥幸的心得到的福,还是你命里头有的。你命里头没有的,绝对得不到。这个冤枉啊。一定要修。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财富是福报,今天大家发财了,你以为你的运气很好,经营方法很好,你发达了。其实这都是看错了,命里头有的呀。“我从前很辛苦,这几年才发的”!你那个命里头,发达是有一定的时间。所以我常劝人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至少要念三百遍你才会记住,印象才深刻,才知道一个人发达,都有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中国古人常说,人在晚年发达的时候好,能保住。年轻发达,如果要不修福的话,那个福享完了,晚年受罪,就苦了。但是发达的时候,知道修福的人不多。所以古人说这个话,用意很深。这个福报,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发,晚年发。晚年发,不修福还能保得住,一直到老还能保得住。年轻的时候发达,发了大财的时候,或去享受去的时候,不知道再去修福的话,几年就完了,福报就享尽了。像做生意,你看现在这社会上,年轻发达的人很多。四五十岁了,倒闭了,晚年很苦很苦。我们看到很多,在中国、在外国都看到很多。事业做得的确是很大,员工到几千人、几万人的,一个不景气,倒闭了。你说是经营不善呢,那是缘,不是因。因是什么?因是福报享尽了,不知道修福。这个修福是布施。财富是财布施得的果报,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得的果报,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得的果报。你不修这个三因,你怎么会得这三种果报呢!你说我辛苦经营发财,自古至今很多人,不经营不用头脑,糊里糊涂,他的财就发这么大。他不要聪明智慧,他不需要去经营,命里有嘛。这佛法讲得很透彻。我们布施的时候非常欢喜,很乐意地布施,这个财发得很顺利,很自然。我们这个布施是人家来劝,劝的时候,唉,好就布施吧,布施得不甘心不情愿,布施出去之后后悔好多天,这样将来发财的时候,就发得很辛苦。赚钱赚的好辛苦,好不容易赚来的,就是什么呢?你布施得不痛快呀。人家坐在这里,什么也不干,自然钱就来了,他布施的痛快,他布施欢喜心啊,是这么一个原因。你把这些因果搞清楚了,你就知道该怎么修,得什么样的果报了。所以这个因果就是见取见跟戒取见必须要搞清楚的。

除这四种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就叫邪见。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

思想上的错误,贪嗔痴慢,这是思想上的错误。

所以念佛的功夫深,这个东西不断,自然没有,自然断掉了。这样的人往生,生方便有余土,比凡圣同居土要高一级了。这个高一级,是从自分上,就是自己的功夫上来说的。如果从佛的加持来讲,是平等的。西方世界是平等的法界。

(三)实报庄严土。

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嗔痴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

这一段还是总结前面所讲的方便有余土。从这一段文当中,我们了解念佛的功夫,浅深次第的差别。这个“忆佛念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忆是想念,常常想佛,常常想着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如经中所说。这个念,是心上确实有佛,念念不忘。“行住坐卧”就是指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面有这一念。这一念非常的深刻,除这一念之外,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个是功夫,这个功夫能伏烦恼。内能够降伏烦恼,外不为境界所动,也就是说,不会为外境所诱惑。念佛功夫到这个地步,这个叫做事一心。事一心里面,也有浅深差别不同,像经上讲的四土九品。实在讲,九品怎么来的呢?就是功夫深浅差别不同而现的现象。这个是事上能伏烦恼,可是理没有透彻,因此这个属于事一心。事一心是得禅定,没有开智慧。所以是属定门摄的,没开智慧。

更进一步,于自本性忽然契合,

定的功夫深,不定遇到什么样的机缘,这个一触,他开悟了,豁然明了了。明了什么呢?明了万法唯心,就是佛在大乘经上所说的,像《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见到这个境界,见到这个事实,这就是见性,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

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

我们现前能念佛的心,跟所念的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统是自心变现的。这是忽然明白了,就像一个人在做梦一样,这梦中能做得了主,这是定,也是属于禅定,梦中可以做得了主。内不起妄想分别,外不为境界所动,这是你定中做得了主。这个梦境里头,也是显示出定功,可是梦境依然不明了。到什么时候恍然大悟,原来在做梦的时候,梦中的自己、梦中所现的一切境界,全是自心变现的。除了自心之外,别无一法可得,这就开悟了,梦中那个境界明了了。我们一般修行人,那个开悟的样子,就像这样的,全都明白了。

不住有念,不落无念。

悟了之后,我们要问,他还念不念呢?还念。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事上有念,理上无念。有念不落空,无念不落有,空有两边都不落”。

如疏钞云,

莲池大师在《疏钞》里说的好:

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唯是自性而已。

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

这在事相上,他念这佛号,忆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落空。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因为有不少人,在这个地方错会了意思,以为见性之后,这佛就不要念了。这个是错误的。我们看《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当然入这个境界了。成佛之后,念不念呢?照念,一点都没有松懈下来,还是照念,依旧是自己念佛,劝人念佛,道理就在此地。这是菩萨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

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

这是理一心的样子,理一心的现象。这个念跟无念是同时的,不是两桩事情。我们对于这个境界很难体会,就是我们把有念跟无念区别为两桩事。殊不知,在菩萨是一桩事。事上有念,理上无念,理事不二,所以有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万万不可以错会了,无念而念,念而无念,那不念就是念,那好,我不念了,不念就是念了嘛。这就是把意思错会了,那还不如一个人老老实实有念好,有念还能往生,没念恐怕往生的机会都丧失掉了。那就真正可惜,这叫恶取空,并不是真正彻底明了,是他错解了。底下两句,“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就是我们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说不出来的。不但说不出,连思惟想象都不可以。一落到思惟想象,就是第二义了。佛法里面常讲第一义,思惟想象落到第二义了,就不是诸法实相。想象都不可以,言语更无法去形容它。言语范围不大,它是有界限的。不但佛在经典里面有这回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自己的意思没有办法表达出来,言语说不出来。可是自己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乎就晓得,言语的能力是有界限的。不但言语是有限的,思惟想象也有限度。不过它的限度比言语要大的太多了。这在唯实经论里面讲,你能够思惟想象的,可以达到阿赖耶识,能够思惟,能够想象。阿赖耶识就是界限,阿赖耶识外面的,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思惟想象达不到,这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两句话是形容自性的。这是一心,证得一心,契入这个境界了。虽然这个境界说不出,佛还是为我们说出来。佛怎样说呢?所谓烘云托月,像画画一样,画画月亮画不出来,画云彩,云彩当中空一块,那个空一块就是月亮了。用这个方法,于是佛用许多的言语。你不能执著言语,你要体会弦外之音,你要体会到这个意思。这是佛以不得已的方法,这是经上常讲的善巧方便,把这个事情给我们透出一点消息。像此地所说的,都是透出这个消息。“唯是一心”,一心是什么呢?“清净本然之体”,这个是《楞严经》上说的。清净本然,本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六祖大师悟入自性的时候,他说了,“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就是这个境界,他见到了。“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清净心永远是这个样子,永远不染污,从来也没有染污过。纵然堕落到三恶道,变畜生,变饿鬼,变地狱,它也不染污。这就是它本来清净,这个境界叫理一心。所以理一心是明心见性的境界,这是属于慧,慧里面有定。定里面不见得有慧,慧里面一定有定。

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

那么由此可知,念佛这个方法确实是很妙。为什么呢?它能破无明。破无明是最难的,能破无明,那当然能断见思尘沙,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这个事实明白了,于是对这个法门就产生了坚定的信心。这个法门可以断见思,可以断尘沙,可以破无明,我就不必再麻烦了,不必再找其他法门了。这个法门有这功效,一门深入不就成了吗?这个对于修学净宗,可以说使劲偷心,一门深入,也证明了这一句佛号可以达到禅宗参禅达到的最高境界,我们用这句佛号可以达到。说实在的,这句佛号达到这个境界,比那个参禅观心持咒那些方法,不但快得多,而且稳当得多。因为那些方法,如果用功不善,容易找麻烦。我们俗话讲,着魔啊。而念佛这个法门,决定没有魔事。为什么呢?你如果真的死心塌地一心念佛,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魔事远离,不能接近。这是得到佛力的保佑,有这个好处。那么将来往生,生实报庄严土,这个是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世界花开见佛。这一点我们要珍惜,因为太难得了,太稀有了。世尊在其他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花开见佛是见报身佛。什么人有资格见报身佛呢?大乘经上讲,法身大士,就是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到法身的,这称法身大士,才有资格见佛。一般人修行要修到这个地位,是很难的。在时间上讲,要修两个阿僧祗劫;在位子上说,像别教的菩萨,要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初地,经历这么多的位次,才达到这个境界。而实际上,跟西方世界决定不能相比。为什么呢?西方世界,生到那边去,蒙佛本愿威神的加持,都证到阿惟越致的果位。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啊,不是初地,是七地以上。换一句话说,要等三个阿僧祗劫才能达到。我们在一生当中就把这个事情圆满的办妥,其他的菩萨要这么长的时间,经历这么多的阶位。净宗不需要。

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

寂光是理,前面讲的三种净土是事,理事不二。下面要把寂光净土也略微介绍一下。

(四)常寂光土,法身佛所居之土,名为常寂光土。要解云,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

    这个常寂光三个字很不好懂,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为我们说的,常寂光就是实相的本体。实在说,不但是实相之体,所有一切万象都是从这一个本体变现出来的。在此地为什么一定要指实相之体呢?这个意思很深,因为除如来实报土之外,像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都不叫实相。那不是实相是什么呢?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同居土、方便土,都是梦幻泡影。为什么呢?他这个相是无常的,刹那刹那在变化。实报土是什么现象呢?实报土是一真法界,这个境界是真常,不会变的。所以佛在大乘经上为我们区别,说它叫做法性土。我们住的这个同居土、方便土,叫法相土。要有一点唯识的常识,就好说了。法相土是什么呢?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是生灭法,所以它变现出来的相分,也是生灭法,是有为法。你看百法里面有为法,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里面第一个,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都称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刹那生灭,无常的,我们讲万法无常。可是这法性土呢,是无为法,它是常住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我们看《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一真法界,是法性土,那是法身大士所住的。可是西方世界有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同居土、方便土,也是法性土,这个是很不可思议的。凡圣同居土都是真常不变的,这个是跟他方诸佛世界不一样的地方。蕅益大师用寂照这两个字来说明,这个很有意义,它的含义非常深广。寂是体,照就是用。但是它的体用可以互换的,照是体,寂就是用。所以寂照、照寂可以互换,交互来用的。而本体,实在讲,寂与照都是说不上。寂照实在讲,是它两种现象。它的现象,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而寂,就称它做常寂光。照,这个照是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十二卷

 

寂与照都是说不上。寂照实在讲,是它两种现象。它的现象,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而寂,就称它做常寂光。照,这个照是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它如如不动。也就是说,从来没有起一念分别执著。从来不起一念,这个是寂。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照。这个现象,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实际上哪有名呢,名都是假名,因此我们对于名相不能执著,体会它的意思就好,决定不执著),这个假名叫常寂光土。寂而照,寂是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个就把它起个名字,叫清净法身。实际上,身跟土是一,不是二。

故知身土不二,皆属强名。

这个名字很勉强起的。

寂照同时,非思量境。

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没有法子去思惟想象的。它寂照是同时的,没有先后。下面讲常寂光这三个字,简单叙述一下它的含义:

常是法身德,法身常住故。

常是永恒的,不变的。它会变,那就是无常。所以这个是真常。诸位要知道,常寂光这三个字,就是形容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或者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常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什么样子呢?一心就是常寂光,一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本性,这是常住的。那什么叫真心呢?实际上我们从早到晚,时时刻刻都在用它,用它不知道。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在眼你会见,在耳你会闻,在鼻你会嗅,在舌你会尝。见闻觉知,就是真性。你什么时候曾经离开过它呢?我们这个身是无常的,这个身体会坏的,见性不坏呀。《楞严经》里面,世尊为阿难分析的十番显见,举出眼根来做例子。眼根当中的见性,说明“见性不生不灭,见性不来不去,见性不垢不净”,它是真常的。不同于眼根是色法,不同于眼识是心法,那个是有生灭,是无常的,见性就是真性,它是常,它是寂,它有光,它这三个都有,所以它常住。

寂是解脱德,

解脱是大自在。这个解是解开,什么东西解开?烦恼。妄想分别执著解开了。脱是什么?永脱生死轮回,解脱了。它本来就没有轮回,本来就没有烦恼,所以

尘劳永寂故。

六根根性确实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执著。

光是般若德,智光遍照故。

它的作用广大无边。我们的眼,尽虚空遍法界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的见性就有这种能力。现在我们的见性能力减弱了,本来我们是有百分之百的功能,现在只剩下百分之一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功能都不见了。是不是真的不见呢?不是的,佛跟我们说,你有障碍,把它障住了,所以它圆满的功能不能够显露。什么东西障碍了呢?佛说的,二障,三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如果讲三障,就是惑障,业障,苦障:惑业苦。我们因为有这个二障、三障,把我们性德障住了,不是我们性德有了欠缺。那你就完全看错了。就好像白天阳光普照,今天没有太阳,太阳被云彩遮住了。那太阳光有没有减弱?没有。你透过云彩那边,太阳一样光明,丝毫没有减弱,不过是云彩遮住它而已。佛给我们讲的二障三障,就像云彩一样,遮住太阳而已,太阳光丝毫没有减少一点点,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智光确实是遍照,也就是我们六根的作用,我们眼能够见尽虚空遍法界,耳也是听尽虚空遍法界。如果我们能力恢复了,我们坐在此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我们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有这个能力。我们想到,就到佛的身边。这是性德的圆满功能。所以常寂光就是表的法身,般若,解脱,这个是真心的三德。德是德用,三种作用。这三种作用都是圆满真实的,永远不会衰退,不会消失的。

涅槃三德,如来秘藏。

涅槃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灭。你看那个小乘人修的四谛法,苦集灭道,那个灭就是涅槃。灭什么呢?灭烦恼,灭无明,灭生死,这些东西统统都灭了,就是寂的意思,永寂的意思。一切都灭了,烦恼、妄想、生死,统统都灭了,我们自性的功德显露出来了。自性功德就这个三类:常寂光,法身、般若、解脱,统统都显现出来。这是本有的三德,三种的德用。“如来秘藏”,如来就是自性,我们真如自性里面的宝藏,称为秘。这个秘是深秘,不是秘密。深秘是对凡夫、对二乘、对权教菩萨说的,法身大士就不秘了。全都显露出来了,还有什么秘呢?对我们讲,深秘。我们有,你看有,显不出来,秘。就好像太阳,有,但是在云里面,云把它遮住了。云层的后面真有,它秘藏在浓云的后面,是这个意思。

等觉大士,历尽四十一品无明,

无明四十二品,等觉菩萨已经破了四十一品,还差一品。

更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法身全显,圆证三德,彻本心源,究竟清净,证入常寂光土。

这个常寂光土,是圆满的常寂光土,不是分证。分证,圆教初住就证一分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证一分寂光净土。等觉菩萨在十地之上,圆教十住,初住菩萨开始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住破十品。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又破三十品,就破四十品无明。等觉再破一品,破四十一品。这最后一品无明,叫做生相无明。什么相呢?妄相。《金刚经》上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生十法界的妄相。如果这一品无明也破掉了,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也许大家讲了,这六道十法界没有了,那怎么办呢?那就好办啦!这个妄的没有了,真的就显了。那个时候显的境界,叫一真法界。法界原本是一真的,因为起了无明,所以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无明愈迷愈深,深厚的无明又把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四十二品无明破尽了,这菩萨成佛了。这个是法身圆满的显现,叫“全现”。那么由此可知,在菩萨地位上,法身是分显。就好像我们夜晚看月亮一样,初三初四的月亮是个月牙;初九初十是半月,不圆;到十五,月亮圆了。成佛就像十五的月亮,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像十四以前的月亮,不圆。这个时候“圆证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脱,也就是常寂光,才圆圆满满,“彻本心源”。这个心是真心。源是什么?一切万法的根源。一切万事万法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真心是万事万法的根源,到如来果地这才完全证得,才知道“究竟清净”。所以佛眼睛里面,不但一真法界清净,十法界清净,六道清净,三途清净,无有一法不清净。所以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不是未成佛。如果还加上个未成佛,那佛还不清净,佛没有真的成佛。佛看一切众生是真佛,跟他自己在果地上无二无别,这是他真正成就了。我们现在很糟糕,我们修行很不容易成就,我们犯了很严重的病,但是自己不晓得。什么病呢?六祖给我们说破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而我们今天是专门看世间过。不见自己过,专见别人过。这在菩提道上没有指望,念佛都不能往生,一定要晓得。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跟神惠一段对话,那对我们是很好的教诲。他跟神惠说,“我亦见亦不见”。因为六祖拿棒子打他,问他痛不痛,他说我也痛,也不痛。六祖说,你的话说的弊病很多。如果你痛,你是凡夫。你要不痛,你是木头。他是模仿六祖的话,因为六祖说,我也见也不见。六祖说,我见是见自己的过失,我不见是不见世间的过失。我不见别人的过失,我见自己的过失。这是个真正修行的人。我们今天修行,也真的亦见亦不见:专见别人过失,不见自己过失,跟六祖大师恰恰相反。这菩提道上没指望了。世间法,一切是缘生。所以我们凡夫,妄想执著这个习气非常深重。如果明白一切法是缘生,你操什么心呢?你操心,能改变环境吗?不能改变,一切法是缘生。所以菩萨能够随缘不变。在一切随顺,成就自己的寂照功夫,寂是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是照,如如不动是寂。惟有自己成就,才能够普度众生,才能帮别人的忙。时时刻刻还都放不下,还都操这些冤枉心,你说这个不糟糕吗!何况学佛,学佛的人跟世间人不一样,更不要操心了。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既然学佛了,一切交给佛菩萨,交给护法神。诸佛护念,护法神安排护念,我操什么心,什么心都不要操了。诸佛护念,护法神在当中来安排,你说这个多自在!如果我们自己常常用心,还要来操心,说老实话,佛也不管你了,护法神也不管你了,那就够你操心的。这自找麻烦嘛。所以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学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我们对佛的教诲,多少能体会到一点,在行持上才能够把握得住。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凡夫带业往生同居土,以亲闻佛训故,无退转故,寿命无量故,故必于此一生圆断诸惑,圆净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故曰圆生四土。

这是净土殊胜之处,也可以说西方净土超过一切诸佛净土。一切诸佛净土都没有圆生四土这个说法,也没有这种事,惟独西方净土有。惟独,就是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处有这个现象。我们今天能生净土,都是带业往生。可是带业,大家要晓得,只能带旧业,不能带现行。现行就是现在还在造,那不行。带是带你过去的。没闻佛法、没发心修行以前的,可以带。现在天天还在造业,那个没办法带。诸位想想,为什么?天天依旧还在造业,我们的业力、习气,实在说已经够深了,这些恶业障道的。障什么呢?障我们的清净心。念佛要念到心清净,才能往生。这个是最低的标准,心净则土净。清净的样子是什么呢?刚才我举六祖讲的,那就是个样子。几时不见世间过了,心清净了。不见世间过,这个烦恼习气并没有断,只是念佛的功夫、念佛的定慧有了一点作用了,把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伏住了。世间人以为:唉,与我不相干,不管它,放下了,自己心得清净。这是我们往生起码的条件。环绕周边的人,他们的毛病我们也不要管,也不要放在心里。你放在心里,刚才讲了,就障碍你,那就是业障,你就不能往生。换一句话说,你这一生念一辈子佛,或者做很大的功德,还是搞六道轮回。所修的积功累德,不过是换个来生的福报而已,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一定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才能往生,我们才能得清净心。那个功夫更深的,能伏烦恼、能断烦恼,那更好。怕的是我们自己到不了那么深的功夫,这最起码的功夫,我们要能够获得,我们这一生才有指望。这是讲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缘太殊胜了,这里给我们举出三条,这个三条非常希有,非常难得。世尊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能遇到佛更不容易了。我们在六道里面打转,多生多劫,难得一次遇到佛,遇不到啊。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天天见佛,“亲闻佛训”,每天听到阿弥陀佛说法。不但听阿弥陀佛说法,而且时时刻刻听十方一切诸佛说法。经上讲的清楚,到那个地方,有能力可以化身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闻法利生。这样殊胜的利益,许许多多大菩萨想求都求不到的,我们今天缘成熟了,遇到了。

“无退转故”,底下一条讲三不退。不但是三不退,圆证三不退,所以成佛就快了,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我们从《弥陀经》,从净土经论上仔细去观察,在西方世界成佛,我们凡夫地一品烦恼没断的,到西方世界去成佛,充其量也不过是三劫四劫就够了。这个时间缩短多少!一般人成佛要三个阿僧祗劫,《华严经》上讲,无量劫你才能修成。西方世界只要三劫四劫就成佛了。你要问,为什么呢?他天天闻佛说法,这还得了!时时刻刻闻一切诸佛说法,同参道友天天在一块研究讨论的,都是等觉菩萨,他怎么不快呢!修学环境,尽虚空遍法界西方世界第一。“无退转故,寿命无量故”,再大的经论,像《华严经》里面所说的,龙树菩萨所讲的,他在龙宫所看到的大本《华严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样大部的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简单了。为什么呢?我们有无量寿嘛,再大部的经我们也不在乎了。这个地方寿命很短,大部经太长,没法子接受。像过去老师在台中讲《华严经》,一个星期讲一次,那个时候开讲,有同学就问我,这个《华严经》老师要讲多少年,才能讲完?我给他估计一下,要五十年才能讲完。那寿命短的,活不到五十岁的,《华严经》听不完整就走了。你才晓得,太难了。西方世界寿命无量,所以大师在此地,用这个语气劝勉我们,词句恳切:“故必于此一生”,你必定要在这一生当中,“圆断诸惑,圆净四土”。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不往生是决定做不到的。换句话说,一定要发愿,这一生决定往生。除这一法之外,其他的我统统不干了。过去,有人请我讲《地藏经》,我讲了。有不少同修来问我,他说法师,你不是讲专修净土,专弘净土吗?你怎么又讲到《地藏经》去了呢?我说没有呀,没有离开净土一句话。这《地藏经》不是净土法门呀?哦,我说那你没看清楚。怎么没看清楚呢?净宗,世尊在《观经》里面教给我们学净宗,从哪里学起?从三福学起。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那部《地藏经》就讲这两句话,我没离开净土呀。一部《地藏经》就讲这两句话,这两句话的细说而已。最近又有教授,大概半年前就给我提到,想要请我讲《金刚经》。这又怕人家说,你怎么又去讲般若呢?我还是讲净土法门。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跟我们讲,他把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归纳为十七条,把阿弥陀佛归纳为八条,诸大菩萨归纳成四条,这就是《往生论》的内容,介绍整个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最后加一个总结,总结十六句归一法句。这个一法句,我相信有不少同修,你们看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注解,他引用的很多。就这一句,他在注解里面引用了好几遍。由此可知,这一法句非常重要。这一法句叫什么呢?叫清净句。什么叫清净句呢?“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金刚经》就是解释这两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你就晓得,一切经就是净土三经的注解呀。净土三经里头抽出一句二句,就是一部经,一部论。然后我们才体会到,这个净宗经典的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古大德说,《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浓缩,《华严经》的纲要。《华严经》是整个大藏经的浓缩,整个大藏经的纲要。我们真正是抓到了总纲领,大总持法门。一切经都是《无量寿经》的枝枝叶叶。这个经文里头任何一句二句,佛都把他讲成一部大经,一部大论。这些经论,世尊为我们阐扬,愈讲愈细,愈讲愈深,愈讲愈不容易领会。为什么不容易领会呢?因为是真实智慧。我们没有智慧,你怎么会懂呢。无为法身,是法身大士证得的,不是我们的境界。就是此地讲圆断诸惑的人,他们的境界。圆净四土的人,他们见到了。我们今天怎么办呢?老实念,就行了。所以我们可以听,听得懂听不懂都不重要,总而言之一句话,懂也好不懂也好,都要老实念。不老实念的话,听懂了也没用。听懂了,解悟而已,不是你的境界。一定要老实念,一定要求生净土。而且我们晓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断诸惑,这个诸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一断一切断,不必经历像菩萨一个阶级、一个阶级,不需要。这很不可思议,一断一切断啊。“圆净四土”,这是一生一切生,而不是我断了见思,我就生方便土;我破一品无明,就生实报土。不是这个样子,不是这一级一级往上爬的。所以我在讲席里头说了一个比喻,我讲禅宗,禅宗六祖说的很好,六祖接引的对象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上上根人,过去大德们讲,一步登天,他有这个本事,他不要爬楼梯。像我们讲堂在五楼,他不必爬楼梯,他从楼底下一跳就上来了,他有这个本事。这是禅宗人啊。那跳不上来,掉下去就粉身碎骨,就完了。教下呢,爬楼梯,一层一层往上爬,爬一层得一层利益。我们念佛法门,既不是一步登天上来,也不爬楼梯。那怎么上来的?坐电梯上来的。这个很妙,不可思议。我们两个都不走,也不必一步登天,也不必爬楼梯。这个净宗妙,妙在此地呀。这个电梯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架的,只要我们肯上去,就上来了,省力气。所以他是“圆净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我们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一生到同居土,等于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土统统得到,一生一切生。“故曰圆生四土”,这个是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西方世界这样的殊胜,而且这样容易去,我们为什么不去?不去,那真叫愚痴,狂妄啊。错过这个因缘,那真叫可惜呀。

极乐世界胜于十方者,首在带业凡夫,一生彼国便不退转。

如果说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殊胜,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确实有许许多多诸佛世界,比西方极乐世界还好,还要殊胜。但是这个带业往生,生到那边就圆证三不退,这一个条件那是十方世界都没有的。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否则的话将来看佛在经上讲,有不少诸佛刹土比西方世界庄严,比西方世界还要殊胜,为什么佛不叫我们去往生,要叫我们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每一个诸佛刹土,各有它的特长,有它的殊胜。但是对我们来讲,这个圆证三不退,是无比的殊胜。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那么带业,实在说,哪一个不带业呢?这个地方讲的好啊,凡夫啊,凡夫带的业重,在一般状况之下是没有办法超越轮回的,就是他带的业重。二乘菩萨虽然带业,他带的轻。菩萨只带无明,二乘除了带无明之外,还带尘沙惑。见思烦恼他断掉了,他不带了。而凡夫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有断。烦恼重的,感的是三恶道的果报。烦恼纵然轻的,是人天福报,总而言之一句话,出不了轮回。可是一生彼国凡圣同居土,这是凡夫带业往生的。前面介绍过了,方便有余土是二乘人带业往生的,实报庄严土是大乘菩萨带业往生的,没有说不带业的。这一点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这个地方特别讲的是凡夫“一生彼国,便不退转”,这是祖师根据经论亲证的境界,为我们说出西方世界是圆证三不退,这个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殊胜,绝对不是十方刹土所能够相比的。

底下说,不退有三,这是三大类。不退的第一个是位不退,位我们讲的是地位,圣人的地位,

入圣流,不堕凡夫。

在小乘,初果位就是入圣流了,这是圣人了。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是圣人。虽然他没有出三界,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佛在经上说,须陀洹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就超出三界了。换一句话说,他在六道轮回的期限就是有一定的了,绝对不会到第八次。天上人间七次,所以他叫位不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纵然小乘圣者,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刚好这个世间没有佛住世,他能不能成就呢?他也能成就,这个成就叫独觉,就是缘觉里面的一种,叫独觉。由此可知,他是决定不会有第八次。但是,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这个七次往返,那个寿命的数字,在我们凡夫肉眼里面看,也是天文数字,那个数字很大啦。如果在大乘果位上来讲,这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大乘圆教的初信,就等于小乘的初果,可是诸位要知道,这个大乘初信,只是讲断烦恼跟小乘初果相同,都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是相同的。其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小乘初果没有办法跟初信位的菩萨比。初信位超越他太多了。

第二叫行不退,

断见思,伏尘沙,恒度生,不堕二乘。

这一条是讲的菩萨,菩萨不会再退到小乘,这个叫行不退。那么由此可知,菩萨退到小乘的,一定是不少,数量一定是很多。他为什么会退到小乘呢?众生难度啊。《地藏经》上说的,讲我们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所以菩萨教化众生,有的时候众生不肯听话,甚至于曲解菩萨的慈悲善意,往往令菩萨退心,退到小乘。小乘人慈悲心少,不是不度众生,众生去求他,去找到他,他也帮忙,他也教化众生。但是他不主动去度众生,不肯主动,不像菩萨。菩萨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做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他,菩萨主动的来找众生,来劝导众生。小乘人不肯这样做法,怕麻烦,怕罗嗦。断见思,这跟小乘阿罗汉一样,伏尘沙,就超越阿罗汉。阿罗汉、辟支佛,尘沙惑在,没有伏住。他有能力伏尘沙惑。“恒度生”,四宏誓愿里面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决定不会退转,他度众生。所以说决定不会退居二乘,去当自了汉。这个叫做行不退。

第三,念不退,这个地位就高了。

破无明,显佛性,念念流入如来觉海。

     见思尘沙都断了,无明也断了几分了,没有完全断,像大乘经上常说的,菩萨四十一品无明,断一品就是念不退了。断一品,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他跟没见性之前的人,完全不同。这个不同在哪里呢?没有见性的人,我们用的这个心叫八识五十一心所,我们用的是这个心。唯识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些都是妄心,《百法明门论》里面排列的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我们的心是生灭心,我们用这个心。见性的人不一样了,见性的人用真心。真心不生不灭,所以这个是完全不相同。所以他真的是念不退。念是什么呢?念是真心。换一句话说,他用真心,决定不会退转来用妄心,那个不可能的。这个念不退,念是这个意思。佛用真心,他也用真心,所以说念念深入如来的果位上,跟佛用的是一个心。古人有个比喻,把佛的真心比喻作满月,像十五晚上的月亮,圆满的,一点欠缺都没有。菩萨的心,这个刚刚证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像初二初三那个月牙。虽然只有一点点光,但是它是真正的月光,不是假的,你不可以说它假的。用这个来比喻,菩萨跟佛用真心。凡夫、二乘跟没见性的权教菩萨用的那个心,也有个比喻,像水里面的月亮。你看水里头有月亮影子,那也是月亮,那是假的。妄心不是真心。所以菩萨到破一品无明,他用的是真心了,这个念就是真心。他不会退回,再去用妄心。他跟佛用的是同一个心。这个在《百法》里面讲的“同生性,异生性”,这个差别就是说这一桩事情。同生性,跟佛用同一个心,

 

 

 

 

 

 

 

 

 

 

 

 

 

 

 

 

 

 

 

 

 

 

 

 

 

 

 

 

 

第十三卷

 

这个在《百法》里面讲的“同生性,异生性”,这个差别就是说这一桩事情。同生性,跟佛用同一个心,就是念不退的菩萨。异生性呢,那个行不退、位不退,都是异生性,他没有见到真心,没有见到本性。一定要见性,才是跟佛是相同,同生。没有见性,跟佛不同,叫异生性。

“念念入如来觉海”,如来觉海在佛学名词里头,叫娑婆若海,我们常常看到这个名词。娑婆若海就是如来觉海,也翻成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此土修证三种不退,

此土是讲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以外,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的情形,跟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大致上都相同。所以看这个,也就能看到其他世界跟极乐世界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能够看得出来。

(一)            位不退,藏初果。

这个是以天台四教来分,就是藏,通,别,圆。藏教就是小乘,小乘初果是这个地位的。通教是见地菩萨,跟这个位次相等。别教初住;圆教初信,就是十信位的初信。你看这个四教不一样,但是他断烦恼证得的果证是相等的。也就是小乘初果等于通教的见地,等于别教初住,等于圆教的初信。这个等,刚才说过了,只是断惑相等,智慧不等。智慧圆教比别教高,别教比通教高,通教比藏教又高,所以说是圆教最高了。

(二)            行不退。

     行不退藏教里头没有,小乘里头没有。因为菩萨退居小乘嘛,小乘里头当然就没有这个行不退了。通教是菩萨,别教是十回向,圆教是十信位。

(三)            念不退。

     念不退通教里面没有,因为通教菩萨没有见性,通教的佛也没见性。要到别教初地,圆教的初住,这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这个境界,这是念不退了。

这种状况,十方世界都差不多。

要解云,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皆得三不退。

这是蕅益大师为我们说的。蕅益大师决定是再来人,他注《要解》用了九天的时间,写《弥陀经要解》。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我们知道,这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对《要解》的赞叹,说是即使是诸佛再来,给《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他了。这个赞叹就是把《要解》赞叹到极处了。这是大势至菩萨赞叹的,那么蕅益大师究竟是什么人?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准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所以才能够解释得这样的圆满。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的,现在这个世界,出现了很多的“佛菩萨”。常常这个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那个人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这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他是不是真的佛菩萨再来的呢?假如是真的,说了就要走。说了不走,还在这个世间,这在古时候没有这个例子。印光大师没有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没有说,是别人说的。别人说呢,这也有根据。这个在永思集里面有一篇文章,诸位看看就晓得了。可是这个人去见印光大师,就把这个事情跟印光大师讲了,印光大师把他大骂一顿,告诉他你不可以跟第二个人说,永远不准说。你要说了,你就以后再不要来见我,严厉的呵斥。一直到印光大师往生了,他才把这个事情公布出来,说明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这是有一个很年轻的学生,念初中的一个学生,他做梦,梦到观音菩萨。他不信佛,但是观音菩萨大家都知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嘛,所以不信佛的人,也看到观音菩萨那个像。观音菩萨告诉他,大势至菩萨在上海讲经,说他跟菩萨有缘,你一定要去见他。他说那是谁呢?观世音菩萨告诉他,是印光法师。他搞了很久才搞清楚,因为对佛教界情形不熟悉。这样晓得,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

《要解》里面讲,五逆十恶,这个是世间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五逆罪是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阿罗汉当然你找也找不到,你怎么能杀得了他?这个代表老师,杀害老师等于杀阿罗汉),破佛身血(佛的福报很大,任何人想杀害佛都不可能,但是让佛受一点伤,流一点血,这个是可能的,要害他是不可能的,佛的福报大),破和合僧,这个叫五逆罪。因为和合的僧团住在这个世间,这是世间人有福,世间人真实的福田。佛法、正法要靠这个僧团来承传,所以破和合僧团这个罪,是极重的罪。这五种罪,都是堕阿鼻地狱。十恶就是十善业道的反面,身造杀盗淫,口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贪嗔痴。这是五逆十恶人,恶业极重。一生造极重的罪业,如果是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听了之后立刻就能觉悟,就能够忏悔(觉悟就是忏悔,诸位要晓得,觉就是忏悔,真实觉悟啊),回过头来诚心诚意念佛求生净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叫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这是举一个例子说,因为五逆十恶临终忏悔往生,品位不一定,完全看忏悔的力量。你要是真正诚心的悔改,百分之百的悔改,那这个品位就很高了。所以这个地方举例,举最低的例子。那个下下品尚且如此,品位高的不必说了嘛。我们在藏经里面看到《阿闍世王经》,阿闍世王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他,他就是造五逆十恶。释迦牟尼佛在世,他听提婆达多的话,提婆达多是个恶人,提婆达多劝他,他是王太子,劝他你把你的父亲害死,你就做皇帝;我把释迦牟尼佛害死,我就做佛。你做新王,我做新佛,一同来教化众生。这个提婆达多就听了他的话了,杀父亲,害母亲,把母亲幽禁起来,破和合僧,造五逆十恶。可是这一个恶王,在临终的时候后悔了,知道他一生做的是罪业,是做错了,认真的悔改,念佛求生净土。佛说,他往生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呢?是上品中生。这是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到啊,他品位那么高!这是忏悔的力量。从这一个例子,我们也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训:决定不可以轻视作恶的人,不能瞧不起他,不能轻视他。说不定他在临终一忏悔,我们念一辈子佛人家还在我们上面呀。这个要知道,不可以轻视众生。这是说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世间人也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要看他作恶,回头之后,那是一般的好人比不上他,他是真好人。但是这一桩事情,必须要讲清楚,否则的话会让人发生误会,误导了众生。“临终还可以忏悔往生,现在多造一点恶,有什么关系呢!”要是这个念头起来了,这就误导众生了。我们必须要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大因缘。经上给我们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像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往生,那也是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不是偶然的啊。因此,决定不能够存侥幸之心,存这个心你就错了,就大错了。不能存这个心。恶人临终往生,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世间一般人看,好象不公平。我们一生断恶修善,往生的品位还不高。他作恶多端,往生的品位还比我们高,这个的确叫人心里头不平。其实我们没有能看到人家的过去:这一类的人,过去世当中修的有大善根,大福德。只是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善缘,遇到恶缘了。遇到恶缘他迷了,所以他才造恶。虽然造这些恶,毕竟他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所以在临终遇到善知识给他一点醒,他马上就觉悟,所以这个不是普通人啊,普通人决定做不到。所以古德为我们说明,这样的往生,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想想看,这三个条件我们有没有。如果不具足这三个条件,临终的时候决定堕三恶道。所以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道路,不是正常的道路。第一个条件,临终的时候神识要清楚,头脑要清清楚楚。我们仔细观察亲戚朋友,或者你到医院看看生病将要过世的人,去看看他,他头脑清不清楚。不清楚就完了。这个太难太难了。临终时候神识清楚的人,这是有大福报啊。纵然不学佛,他也不会堕三恶道。为什么呢?头脑清楚。哪有头脑清楚的人,去到三恶道投胎的道理。凡是到三恶道去的,都是糊里糊涂去的。很清楚的人,不会到三恶道。这是第一个条件,非常难得。我们将来临终的时候,能不能保证神识清楚,这是第一个大问题。第二个问题,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会不会遇到有个善知识来劝你念佛,提醒你呢?好多人一生念佛,临命终时把佛号忘掉了。这真有啊,我就见过。到临终的时候放不下,贪生怕死,不敢念佛,听到佛号就讨厌。所以第二个条件,临终这个关键的时刻遇到善知识提醒你。第三个条件,听到善知识劝告,肯不肯马上回头?如果不能马上回头,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这个世间还有过去很多人跟你过不去的、事过不去的,你那个嗔恨的心还没有放下,都是障碍,都不能去啊。想想看这三个条件,我们在临终那一刹那,能不能具足?这个是难事,太难太难了,没有法子预料。这样祖师大德才劝导我们,平常要用功,平常要修福,要断恶修善,要积功累德。为什么呢?希望临终那个时候神识清楚。就是我们一生修福,不要去享福。临终清楚那个福报我们要,那就行了,就决定得生。这是讲,忏悔往生非常难。忏悔的功力勉强,也并不很高,因为他生到西方世界,下下品,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得三不退。得三不退,诸位想想看,等于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啊。这是什么地位呢?禅宗里面常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地位,就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圆教虽然是初住菩萨,地位并不高,但是他已经证了法身了,《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他入法身大士之流了。《普门品》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就有能力。有能力随类化身,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示现的成佛,圆初住的菩萨就有资格,就有能力示现。所以说见性成佛,他是真的成佛了,但是不是圆满佛,天台家所讲的分证佛。圆满佛那要超过等觉,是妙觉位,那是圆满佛。为什么极乐世界有这样殊胜,这是十方世界没有法子跟他比的呢?我们今天想要的,就是这个问题。

极乐不退之因缘有五。

我们把这个道理、这个事实搞清楚了,对于西方世界就不再疑惑了,心就定了。像《金刚经》上讲的,这个心真正安住在西方净土,安住在阿弥陀佛了。

(一)            弥陀大悲愿力摄持。

这个愿力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虽然说的是四十八条,它愿愿互摄,每一愿里面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就好像灯一样,我们四十八盏灯,每一盏的灯光都含摄其他的灯光,所以我们不能单独看。一愿一愿的看,每一愿都不是四十八愿的全体。你要这样看,那个真正的意思你才能够体会:确实一愿就是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都是四十八愿,圆圆满满。四十八愿愿力的加持,你不会退转。佛的这个愿里头讲的很清楚,很明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那个阿惟越致,地位高了。不是圆教初住,而是圆教的七地以上。圆教七地以上,别教没有了。别教的佛,是圆教二贤位的菩萨。三贤位别教里头都没有了,超越了。所以你就晓得,超过别教十地菩萨太多太多了,那简直不能比呀。这是弥陀愿力的加持,不是我们自己修行的功夫。

(二)            佛光常照,菩提心增进。

这五个原因,意思不可思议,非常的圆满。佛的大愿摄持,你就永远不退了,把你提升在七地以上,不会往下堕落。然后听佛的教诲,佛光常照,你自己功夫增进,你的烦恼渐渐消除。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同时的逐渐逐渐消失了,智慧增长。这是佛的光明加持,使你的功夫不断地进步。

(三)            六尘水鸟,悉演妙法,增其正念。

说六尘说法,这里面就包括弥陀说法,十方诸佛说法。如果说弥陀说法、十方诸佛说法,不能包括六尘,不能包含这些水鸟。说水鸟,必定包含上面。这个就是说,你闻法没有中断的时候。这个能够不但是保持正念,正念不断向上提升。我们这个世间修行,困难在哪里呢?没有佛的愿力加持。十方世界修行都是如此,没有佛力加持。第二呢,没有佛的光明常照你。谁的光明常照你?魔的光明常照你,简直出不了魔掌。这个很麻烦,所以在这个世间我们天天增进的,不是菩提心,是烦恼。妄想、烦恼天天在增进,你说这个怎么得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我们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堕落。这个事实要清楚。你要是不信,你可以冷静的去想一想,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年当中,这一天当中从早到晚,我们心里的念头,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你就明白了。如果恶念多过善念,我们来世就不如这一世。假如我们的善念多过恶念,我们可以相信,来世比这一世好。如果说恶念多过善念,这个麻烦就大了。这个是很合乎科学的观察,一点都不迷信。闻正法要紧啊,三天不闻正法,就迷惑颠倒了。社会恶劣的风气太盛,我们正法的力量很脆弱,敌不过社会恶习气。过去二十多年前,我在台中参加老师的慈光大专讲座,讲座最长是四个星期,一个月的时间。来自各地的学生,四个星期每一天听佛法、听讲,确实都变样。进来跟将要结业的时候情形都不相同,很有进步。可是老师很感慨的说,我们花了四个星期的时间,告诉他心地清净、增长正念。他离开我们的讲堂,到电影院去看两个钟头电影,就恢复原状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社会是大染缸,现在的污染比二十年前不晓得要增加多少倍。你就晓得难,太难太难了。环境就是魔的光明,魔光。这个是麻烦事情。那么西方世界诸佛菩萨说法,六尘水鸟说法,我们闻法的时间长,永远没有中断。换一句话说,这在道业上叫真精进。这个是不退的第三个原因。

(四)            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可以说都是阿惟越致菩萨,个个都是, 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的。为什么呢?弥陀本愿加持的。换一句话说,个个都是七地以上的菩萨。何况“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上善是指等觉菩萨。西方世界等觉菩萨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十地菩萨,其次是九地菩萨,再其次是八地菩萨。七地菩萨最少,人数最少。七地以下没有了,最低限度都是七地,阿惟越致菩萨。“纯诸菩萨,以为善友”,你往来的都是大菩萨,都是等觉菩萨,跟他们在一起,你怎么会退转?那不可能嘛。西方世界,老师是一流的,同学也是一流的。所以外面没有魔,没有邪知邪见。内里面呢,也不会生贪嗔痴慢。这是你不退的原因。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间,纵然你好心发心,或者是出家,或者在家修行,你左右的这些同参道友,都是凡夫。凡夫有妄想,有烦恼。最大的烦恼是嫉妒障碍。你想学好,别人看到心里难受,想方法障碍你,想方法陷害你。这个事情很普遍,到处都是。出家道场也不例外,不是说一出家都是圣人,出家还是凡夫啊。世尊在世的时候,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经上记载的六群比丘,那都是跟佛出家的,在佛的僧团里面不听佛话,顽皮捣蛋,处处障碍同学。在社会上,造作一些恶事,破坏僧团的形象,提婆达多带头。佛世尚且如此,佛灭度之后的僧团那还有什么奇怪。唐朝在我们中国是盛世,佛法黄金时代。你看禅宗六祖惠能,五祖传法给他,他的师兄弟们、同参道友,对他不服气,要把衣钵夺回来,甚至要杀害他。你看那个嫉妒嗔恨到这种地步。他没有法子,隐姓埋名躲在猎人队里头,躲藏了十五年,大家逐渐逐渐才把这个事情给淡忘掉了。躲藏了十五年,换一句话说,这些嫉妒障碍的人,把六祖弘法的期间压了十五年。现在僧团里面,遇到一些师兄弟嫉妒障碍,你说那算得了什么。正常的现象呀。如果是没有嫉妒障碍,还要一个人发心来学佛,大家都欢欢喜喜,那可不正常,那很奇怪了。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出来呀!所以于事于理,我们都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真正肯用功真正肯发奋,一定要有善巧方便,那就是没有人看见的时候用功,有人看见的时候跟大家一起和光同尘,减少障碍嘛。没有人看见时候,不眠不休,奋发努力,只有这样做才行。否则的话,你想你的道业成就,难啊,太难了。这个就是外有魔障,内有烦恼。所以我们实在想想,这个世间不能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换一个环境。那个地方没有人障碍你,没有人嫉妒你。为什么呢?个个都是正觉的菩萨。你真正发奋用功,大家都欢喜。

(五)            寿命永劫,与佛齐等。

我们这个地方,寿命短促,光阴有限,许多经论法门需要长时间的修学才能成就,而我们时间不够用。譬如说我们讲听经,现代人跟古人不一样。古时候,不要说很古了,我这个年龄还过了几年农村里面的日子。我出生在乡下,生长在农村,九岁离开老家。所以我还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在家乡,就是抗战以前,像现在过年,过年现在放假,你们现在放假放几天?五天就不得了了,长假啦。五天在我们哪里算假期呀!农业社会里面过年,从腊八开始,腊月初八,今天初四了,从腊月初八开始过年,过到二月二龙抬头,假期一个多月,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天天就玩。所以这个社会生活方式跟现在完全不相同。在那个长假里面,真正要用功的人,可以听经,可以念佛,可以参禅。打七个佛七,这七个七连起来都很平常,有时间,反正没有事情做。现在人,进入到工业时代,分秒必争,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大部经,像《大方广佛华严经》,从头到尾讲一遍最低限度要三千个小时,不能再少了。三千个小时,要一天讲八个钟点,整整讲一年。谁有一年的时间,去听一部经?从前的人有,要遇到丰收了,这一年收成很好,收一年可以吃三年了,他就可以去听一年经,一年不要干事情。从前人有,现在没有了,没有这个机会了。所以这大部经就非常非常困难。以前台南的开心法师,每一次跟我见面都劝我要讲《华严经》,他告诉我,法师你不讲,以后没有人讲了。我说我也晓得这个事情,但是没有因缘啊。《华严经》一天讲八个小时,哪里会有人来听,没人来听的呀。一天讲两个小时你们发心来听,那就不得了了。一天讲两个小时,这一部经要多久讲完?四年,不容易啊。我们这个《华严经》,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的略本,他看到的是小本,我们是小本的一半,略本。他老人家看到那个大本的《华严经》,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到西方极乐世界有的是时间,无量寿啊。西方世界的人每一天除了听经讲经之外没别的事情干,所以他有的是时间,寿命长。所有一切诸佛的佛法,都能圆圆满满修学成就。所以那个地方成佛就快了。他方世界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要无量劫;西方世界成佛我们从《弥陀经》、从《无量寿经》里面去仔细观察,去给他算一算,大概也只有三劫四劫就成就了。我们根据什么来计算的呢?根据经上所说的“诸上善人”。佛说诸上善人,这是等觉菩萨。在西方世界有多少,没有法子计算,所以佛讲,只可以用无量无边阿僧祗说。说不尽啊。等觉菩萨就是成佛了,就是在圆满佛了。人数这样多,占大多数,这些人都是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以来的成就。你看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修到等觉是三大阿僧祗劫。西方世界成立到今天才十劫,十劫里面往生到那边的人,修成到等觉的,已经是绝对大多数了。可见得西方世界的人如果不是三四劫就到这个地位,怎么能够占大多数!我们从这个数字里头观察的,这就晓得西方世界成佛是多么容易。一生成就的法门啊。

再看底下这一段。

此凡夫易生之同居净土,

这个此,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凡夫之人很容易往生的同居净土,跟其他世界不一样,

行人不需断惑消业

这个行人就是指修学净土的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要断惑,不需要消业障。为什么呢?带业往生嘛。断惑难,太难太难了。能断惑,就证小乘须陀洹果。我们在座每一位同修,你们今天在这个讲堂,能够坐一个半钟点,这就不容易。你不要认为,我们这坐一个半钟点,天天来坐,不很容易吗?你到马路上去找一个人来,你叫他在此地坐十分钟,他坐不住啊。他坐了十分钟难过,他赶紧就跑掉了。不简单啊。《无量寿经》上说过,我们这一批人,过去世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修行,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看我们的善根福德多深厚。为什么没能往生,没能证果呢?就是从来没有一次能断八十八品见惑。也就是说生生世世修行,好像念书,念书念得满勤快的,没断惑,考试都不及格,从来没有一次及过格的。考试一及格了,那就念一年级了,那就不退转了。所以我们无量劫来,都在念幼稚园,从来没有上小学一年级,没考取过。这一生看样子还是考不取,不过碰到一个好机会,不需要考,阿弥陀佛也能够录取我们,这就是带业往生。换一句话说,我们无量劫来可能是没有遇到这个法门,也可能是遇到这个法门,我们对世缘放不下,还有所贪恋,没能去得了。总是这两种原因,把我们障碍住了。这一世再又遇到,遇到了就不能轻易放过。

只要信愿持名,

这个是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你要信,要真正相信,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讲到信,讲了六条:要信自己,要信他,他就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要信因,要信果;要信事,要信理,这个信才是真信。信了以后要发愿。一般人愿为什么发不起来呢?信得不真。信为什么不真呢?对于西方世界状况没搞清楚,没搞明白。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那个愿就很恳切了。那个世界太好了,你看我们现在的人,无论是中国是外国,每个人都想自己居住的环境好,工作的环境好。现在世界开放了,所以就考虑移民。哪个地方居住的环境好,工作环境好,就想办法到那里去移民去。如果要真的知道西方世界生活环境、修学环境是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排名第一,那我想你一定会考虑到这个地方去。这个是真正肯愿。持名是行,就是念佛。念佛里面最容易的,是执持名号,

下至十念,皆得往生。

这是讲最下的,修十念法。这个十念,有两个讲法。一个是临终十念,一个是平常十念。平常这个十念法,早年间,这是古时候,乾隆年间的时候,慈云灌顶法师传给大家的十念法。他是代做早晚课的,就是尽一口气叫一念,早晚念十口气。一口气里面的佛号,多寡不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气的长短不一样,念十口气。用这个方法求生净土的人很多。我在前年也传了一个十念法,这个十念法就是十句佛号,比灌顶法师所传的更容易,更简单。灌顶法师他教我们一天早晚念两次,我这个教大家一天要念九次,很容易。念一次,不到一分钟。但是一天要念九次,才有效果,决定得生。

永离诸苦,位登不退,一生补处,不可思议。

这是生到西方世界,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的信愿行真正得力,就是在现在,真正得力了,现在就离苦。所以这个离苦得乐,到西方世界那是当然的,现在就得到。

 

 

 

 

 

 

 

 

 

 

 

 

 

第十四卷

 

永离诸苦,位登不退,一生补处,不可思议。

这是生到西方世界,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的信愿行真正得力,就是在现在,真正得力了,现在就离苦。所以这个离苦得乐,到西方世界那是当然的,现在就得到。如果你现在修行还感觉得很苦,身心得不到安乐,换一句话说,你的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说,你信愿行上一定有问题。如果说是如理如法,你现前一定是心安理得,一定是离苦得乐。“位登不退”,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现在这个信心坚定,决定往生,那也是不退转啊。一生补处,就是证到等觉的菩萨,只需要一生,不需要第二生。这个法门,从初发心到成佛,一生就解决了,真正是不可思议。

是乃十方世界之所无,故为千经万论所同赞者也。

这个是的确,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惟独西方世界有。诸佛刹土里头没有啊,所以一切经论里面没有不赞叹的,道理就在此地。

往生同居,便是横生上三土。证位不退,亦即圆证三不退。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是为本经之趣。

这一段在此地做了一个总结,结出本经的归趣。四土九品,有一些的确是我们凡夫一生都不能够到达的。净宗的殊胜,就是在凡圣同居土。同居土的殊胜超过一切诸佛的刹土,一切诸佛刹土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殊胜,由于本师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使每一个往生同居土的人,就等于同时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这个确确实实像古人所讲,千经万论所无。佛没有这个说法,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也没有这个事实。所以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这个真的是其来有自。

“证位不退”,位不退是小果。在小乘,须陀洹的果位;在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了。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诸位要知道,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位不退,就是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个便宜占大了,因为要在我们这个世间,一定要修学大乘,将见思烦恼当中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能够证得初信位的果位,这个事情就很不容易了。那么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的的确确是阿弥陀佛加持的,使我们就能够得到这个果位。其实,不只这个果位,弥陀愿力把我们提升了。实际上诸位要晓得,我们往生,叫带业往生,实际上是位不退,这个是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这个果位。佛的愿力再加持,就圆证三不退,这个很不可思议。三不退前面讲过,此地特别注意那个圆字,圆是圆满。证三不退的菩萨,在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满。到什么地位才圆满呢?如果真正说圆满,是等觉菩萨。菩萨位圆满了,再没有了,往上去一步就成佛了。所以这个圆满的位子,是等觉菩萨。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放低一点,不要限的这么高,这么严格,那最低限度也是八地九地菩萨,不能再低了。与愿文里面所说的,世尊在经中所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就完全相应了。这个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我们学佛,遇到这个法门,是非常的稀有,非常的难得。这个法门的的确确叫我们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错过这个机缘,那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世缘要放下,如果不放下,对往生是很大的障碍,怕的是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世缘要放下,佛缘也要放下,就是讲求的专修这个法门,一定要专修。

“念念普利群生”,这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念念都是广度一切众生。“心心流入觉海”,这个觉海在佛学的名词叫娑婆若海。娑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海的意思,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大觉。念念趣向大觉,这是真精进。这一部经的归趣,也就是说我们依照这部经修学这个法门,最终的目的。可见得它是成就圆满的菩提,圆满的果觉。

佛家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如果没有方便,一切众生就无法恢复自性,也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因此方便就包括了佛教导我们所有一切的法门,法门都叫做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利、便宜,是这个意思。

度生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所结,大智之所显,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的圆满。佛修行成佛之后,做什么呢?或者我们要问,到底什么个样子,就叫做成佛呢?这几句话都把它显示出来了。任何一尊佛菩萨,在因地之中都曾经发过很重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都发过这个愿,要度众生。那么他修行证果了,这个时候有智慧,有能力,有慈悲,有方便,那么他从前发的愿,当然要兑现。要不兑现,不就打妄语了!一定要兑现。所以这个普度众生,是果地上“大愿之所结”,这个结就是结果。没有不度众生的。佛有无量的智慧,智慧实在讲,也是在度众生,他的智慧才能显示得出来。如果不度众生,佛的智慧没有办法看出来。佛一天到晚在那里打坐,他那个智慧从哪里显示出来?在教化众生方面,我们就晓得,佛的智慧无量无边。众生根性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佛为众生讲经说法,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能令一切众生得利益,这就是“大智之所显,万德之所庄严”,这个地方的庄严,是指十法界。十法界当中,唯有佛的德能,才能叫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个庄严就是真实的利益,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真善美慧,惟有佛法里面才有。“果觉之究竟处也”,如来证到极果,极果之究竟处的表现,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佛度众生,没有理由,所谓的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没有条件的,没有理由的。一定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佛的愿力,即使诸佛如来,也赞叹不尽。可是我们自己要努力,要争气,不要使佛菩萨失望。为什么呢?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不能脱离轮回,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落空。所以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要记住,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如果这一个法门决定可以帮助我永脱轮回,这个法门对我来讲,就是真实法。如果没有把握了生死、脱轮回,这个法门对我讲就是不究竟。修的再好,再精进,再庄严,也不过是来生一点福报而已。那个福报享的很快,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就看得很清楚。这个社会上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他为什么做大官发大财?前生在佛门里面修的一点福报。我们冷静去观察,他那个福报很快就消掉了。如果享福不知道修福,往往那个福报几年、二三十年就没有了,一生都保不住。即使修的再好的,能够保持到这一生富贵善终,来生怎么样呢?就靠不住了。尤其享福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中国古话说的好,叫“利令智昏”,丰富的物质享受会把我们享昏了头啊,智慧没有了,于是做事情就颠倒了,邪正颠倒了,是非颠倒了,善恶颠倒了,利害颠倒了,这个叫愚痴。所以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的人,好象他也在修福,做很多好事,那些好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大家详细念念《了凡四训》,我相信你也有能力看得出来,他那个好事是真的好事,还是假的好事。这个就是说,利益冲昏了头,这个事情麻烦。福报享尽了,大多数的人都堕三恶道。堕三恶道的时间就长了。我们想到这一些苦处,就不能不认真把握净宗法门。我们明了,只有这一个法门,只有依靠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够永脱轮回。我们的问题,无量劫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生能够彻底解决。这是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了。不但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的大事,是我们无量劫来唯一的一桩大事情,怎么能够疏忽呢!说到这样大的利益,

是故继体、性、宗趣后,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

这个接着前面讲本经的体、性、宗趣,接着要讲方便力用。

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

这个是一切诸佛示现的样子,在佛法里面叫仪式,示现的榜样。第一个是讲经说法。

(一)法施利益,令众生破迷开悟,早证无上菩提

佛出现在世间,就为这么一桩事情。后来的菩萨、祖师大德,也是为这桩事情。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发愿做佛的弟子,理应继承佛陀的事业,佛陀的事业就是讲经说法。所以古时候的出家人,没有一定的住所,所谓是铁打的常住流水僧,出家人的生活行云流水,没有一定的住处。为什么呢?到处讲经说法,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这个缘要深一点,多住几天。缘要浅一点,少住几天。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显示出这个样子。佛没有一定的住所,我们读佛陀的传记,他老人家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差不多是走遍了整个的印度。经中常讲五印度,把印度分作五个区域,东南西北中。南面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锡兰岛;北面就是他出生的地方,现在的尼泊尔。他在恒河流域的时间比较长,许多大经,重要的经论,几乎都是在恒河流域所讲的。所以世尊一生行云流水,没有一定的处所。我们展开经本,在序分里面就看到: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你看,没有说佛住在某个地方。佛没有住,佛在那个地方。今天在那里,明天在那里,后天又在另外一个地方。所以用在,不用住。住在那里,他就不动了。在那个地方,今天在,明天不一定在。道场叫做常住,道场搬不走嘛。道场是谁建立的呢?不是佛菩萨建立的,这个诸位要知道。道场是这一个地方人士,在家的信众,他们在此地有家有业,他不能够行云流水,他是常住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道场,建立一个精舍,请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个经讲完了,这个法师又被别人请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出家人过的是这个生活。出了家,没有家了,这个才是正理。佛教传到中国,也是维系这一个道统,没有改变。所以中国从前大道场差不多都是国家建的,所以叫十方常住,不是私人的。国家建的多,另外有一部分,是大富长者们,他们有这个力量,或者是一个人独建,或者是集合几个人共建道场。延请现在叫聘请,聘请法师大德来住持弘法。出家人自己建立道场,这个历史很短,可以说,在近代才有这个现象,古时候没有。古制度有一个好处,出家人身心清净,他没有杂碎的事情。这个道场不是他的,他不需要管理。你这个房子漏了,漏了他换一间。没有人给他整理了,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他身心清净,不管杂事。所以这些维护道场这些事务、行政上面,都是在家人操心,在家人护持三宝,这样佛法才能够兴隆。今天出家人,身出了家,进到一个寺庙,寺庙里事情比家里面还要烦,还要多。所以现在讲修行成就,在家人往往容易,出家人难。你在家应付,不过是你父母、儿女,兄弟、朋友,有多少人呢?算你多吧,一百个人不得了了吧。你看那个道场信徒,那个大的道场,台湾最大的道场,听说有三百多万信徒。你家里眷属有那么多吗?他要应付那么多人,还有什么时间修行!所修的都是是非人我,都是这些拉拉杂杂,所以这个往生就难了。在家人往生容易。我们古德说的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现在在家人认识的人比出家人少,少是非就少了。在家人知道的事情比出家人也少,少就烦恼少了。所以出家人是非多,烦恼多,这个不可以不晓得。我们这个道场小,大家到这个地方来听经的人数也不多,所以比较起来,烦恼是非少,少的很多。而有些人告诉我,法师啊,你将来要不要去在多拉一些信徒,你这道场太小了。我说不可以,再多的时候,我们吃不了兜着走啦。那还得了!小道场有小道场的好处,自己成就,大家成就。要这么多人成就,那不得了,这个是稀有的庄严道场啊。正如同古德所说的,我们重质不重量。我们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这个是弘法利生,非常重要。弘法的目的,这里也讲的很清楚,目的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是弘法的目的,要帮助他“早证菩提”。证菩提就是成佛道,帮助他早一天成佛。弘法利生的目的是在此地,千万不能搞错了。

(二)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相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皆能灭罪消业,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

这一句我们要把它讲清楚。诸佛,确实这个身相,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无量相好,是称的报身佛,我们没有那个智慧,也没有那样的心量,我们没有办法观察。我们能够观察应化身,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已经就相当不错了。如果实在还没有能力去观三十二相,能够观其中一相二相,都得利益,都能够消灾灭罪。所以说塑造佛像,现在造的佛像已经不讲究了,使我们看到这个佛菩萨形象,是一种艺术的人像,不是佛像,没有依照《造相度量经》里面所说的来雕塑。因为照这个《造相度量经》里面造出来的像,跟人像不一样。现代人讲求艺术,讲求美观,所以那个佛像,是美男子像;菩萨像是美女子之像。这种像,叫人看了之后,增长罪业,消不了罪业,还增长罪业。为什么呢?起贪爱之心,增长贪嗔痴。那个三十二相造出来的,他不是的,他的确叫你消灭贪嗔痴。因为三十二相那是果报,果必有因,所以看到佛的相好,自己就知道修因。善因才得善果,恶因才有恶报。所以诸位仔细去观察佛的相、菩萨的相,都很慈祥。罗汉的相跟佛菩萨的相不一样,但是你仔细观察,他还是很慈祥的,但是他那个相貌奇奇怪怪的。那个代表什么呢?习气没断,他还有习气没断。习气要断掉之后,那他的相貌就非常圆满,非常的慈悲了。所以他还有习气在。所以这个相确实是表心的,所谓是相随心转。心清净,相就清净。心真诚,相貌里头显出真诚。心慈悲,相貌就显出慈悲。相随心转,这个一点都不错。所以众生见到佛的相好光明,“称念”,称念是赞叹,十大愿王里面说称赞。“观察”是属于观想,这是智慧。能赞叹这是福,能观察这是慧,福慧双修。一个人修福修慧,当然就灭罪消业了,道理在这个地方。肯修福,肯修慧,绝对不会堕三途,跟三途相背的。三途是贪嗔痴业报,贪嗔痴叫三毒烦恼。所以佛菩萨一切的教诲,乃至于身相的示现,身相示现是身教,讲经说法是言教,他做出来,表现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个里面生智慧,断烦恼,是这么个意思,“常生净土,乃至成佛”。

(三)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因为前面一二两条,所说的是笼统,没有指定哪一个法门。换句话说,大小乘佛法都可以包含在其中。这第三条,它有专指,专指净土法门,没有指别的,这是很不一样的地方。劝谁呢?劝他的父母,家亲眷属。诸位要晓得,父母家亲眷属是世间人最亲爱的人,最关心的人。在一切法门当中,应当以什么法门劝他?最好的法门,第一殊胜的法门,劝他们修,这个意思在此地呀。前面没有专指,这一句专指念佛三昧。所以古德说,一切三昧当中,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明白佛对我们的暗示。这个没有明的劝勉我们,你看他劝他父母劝他家亲眷属,用什么法门,那这个法门还能错吗?他的父母家亲眷属跟我们的父母家亲眷属,大概是差不多。他们修学这个法门能成就,想必我们的父母家亲眷属修这个法门也必定能成就,就如同底下所引的: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在六道生死轮回之中。我们在这个里面生起念佛的心,这个心的确很不容易生起。为什么呢?他确实要具足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这三个条件要具足,可见得很不平凡。这个样子就不怀疑,对于这个法门,理论、事实真相、修学方法,真正能够理解,能够明了,他才能够建立信心、愿心。而后,“但能系念不止”,这个但能就是专一,一心称念。此地用“系念”好,为什么呢?系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如果说一心称念,一心不容易做到。系念容易做到,系念就是我们常常讲,挂念,心里头常常有他,常常想着他这个就叫做系念。这个可以做得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这个两句,实际上就是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有一段开示说得很好,我们曾经把他印在阿弥陀佛佛像那个卡片的背面。他说,大凡修净土的人,这个就指的修净土的人当中多数人,最忌讳的就是夹杂。你修净土,为什么不能成功?你念佛,为什么不能得念佛三昧?为什么不能得功夫成片?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人家念佛,功夫好的半年一年就功夫成片,就得念佛三昧了。功夫稍微差一点的,三年五年就得到了。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念了多少年了?有人从年轻,一直念到老死,心里头还是乱七八糟,功夫成片都做不到。他不检讨自己,他还怀疑佛法,还谤佛:“佛经上讲的不对,讲的不灵”,这个罪过就重了。他不能得三昧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夹杂。在世法里面,夹杂着名闻利养,夹杂着贪嗔痴慢。念佛还要求富贵,还要求平安,还要求长寿,还要求升官发财,你说这糟糕了,夹杂这么多东西在里头。佛法里面也夹杂,夹杂了诵经,一个念佛的人,每一天念《阿弥陀经》,又念《普门品》,又去念《金刚经》,又去念《地藏经》,又去念《药师经》,很多喔,我们现在同修当中,你问他早晚课,说出来一大堆一大堆的。还有人告诉我,两个钟点我都做不完,急急忙忙的做,还要去赶上班做事情。这夹杂了。还要夹杂的是持咒,又要去读经,又要去持咒。还有夹杂的,还要去做法会,交际应酬很多。大师说,又还要喜欢说一些没要紧的禅话,这就是夹杂着禅,夹杂着密,夹杂着教,还要去夹杂一些什么神通、感应、吉凶祸福,还搞这些东西,真是见神见鬼,到后来都变成精神分裂了。果报他得到了,到哪里去?精神病院。这他证果了,他证的这个果,你说冤枉不冤枉。他怎么能往生呢?他怎么能得三昧呢?这些都是夹杂,这一夹杂,你的心就不能专一了。心不专一,那么换句话说,见佛往生就难了。这是他自己造成的障碍,你不能成就。我们明白这一些事实,这才晓得大势至菩萨的伟大了。印祖将《圆通章》附在净土四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这很了不起。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专修专弘,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切其他法门统统放下。所以古来有不少的高僧大德,修净土的人,就是一本《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什么都不杂。所以人家的功夫,很快就成就了,道理就在此地,秘诀也就在此地。所以一定要专一,精进。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一定像过去一样,空过了。这一空过,麻烦就大了,又不晓得要经过多少劫,你才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很不容易遇到啊。现在人,说老实话,比从前人有福,得利于科学的工具,录音带、录影带的传播,诸位想想,假如没有录音带、录影带,我们讲经,到现场来听经就这么几个人。就住在台北市学佛的同修,一生当中没有踏进我们这个佛堂的人,有多少哇!他没有机会遇到。现在确确实实是得利于录音带跟录影带,这个东西比经书好,经书有的时候他不喜欢看。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听比较欢喜,看嫌麻烦。尤其是最近的第四台的传播,确确实实许许多多人在电视机旁边、广播旁边听到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利益,发心来修学。这一点,比过去人有福报。但是真正要想成就,那就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从今之后一切放下,专心念佛,这是我们一生当中最要紧、最要紧的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情随缘,决定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要系念阿弥陀佛,那就对了。菩萨说了一首偈:“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这个意思我们懂得,我们在讲席里面曾经讲过很多遍。我们明了,的确是万法之总持,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可是念的时候,声与心要相应。口里面念阿弥陀佛,心里头真想阿弥陀佛。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这就叫相应。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头不想阿弥陀佛,这个不相应,这个没有用处的。口念,心里头要想。所以天亲菩萨《往生论》里面跟我们讲的五念法,那个方法确实是好,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要效法的。

五念法第一个是礼拜,我们拜佛,专拜阿弥陀佛,不必再拜其他的佛。拜其他的佛,我们又夹杂了,又搞乱了。只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总代表。拜一尊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都拜到了,要懂得这个意思。这个拜佛,礼拜,是恭敬。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用恭敬心来修行,一心恭敬,一心礼敬,是这个意思,这个不能错会了。我们身虽然没拜佛,但是我们的修行是用真诚的心,恭敬的心那这就是礼拜。

第二个,称赞,就是称名。

第三个,做愿,就是求愿往生。我念佛,我修行,不为别的,专为往生极乐世界,专为亲近阿弥陀佛,要有这个强烈的愿望。

第四个,观察,观察就是想念,他不用观想,用观察,察好。察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你观想,你想念要想的很清楚,不能够模糊。想什么呢?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佛在经里面所说的,所说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所说的境界,样样都清楚,样样都明了,这叫观察。末后,回向。

每一句佛号里面,都具足这五法,这是天亲菩萨念佛的方法。我们现在念佛,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四个都没有。所以我们的功夫比不上天亲菩萨。菩萨这个法门传到中国之后,中国的净土宗把他当作经典一样重视。三经一论,一论就是《往生论》,把他当经典一样重视。早年昙鸾法师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昙师有《往生论》的注解,他用这个方法。后来道绰用这个方法,善导大师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确确实实非常有效。在近代,诸位看到的,夏莲居老居士,他用这个方法。你看他编的《净修捷要》,那是给一个工作繁忙的人,提供他作为早晚课诵用的,完全依据五念法来编的。

 

 

 

 

 

 

 

 

 

 

 

 

 

 

 

 

 

 

 

 

 

 

 

 

 

 

 

 

 

 

 

 

 

第十五卷

 

在近代,诸位看到的,夏莲居老居士,他用这个方法。你看他编的《净修捷要》,那是给一个工作繁忙的人,提供他作为早晚课诵用的,完全依据五念法来编的。他有三十二拜,有礼拜,有称赞,有观察。这个作愿、回向是念念法法具足。这个相应非常要紧。“念兹佛在兹,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末后一句,这是果报,果报决定得生净土。要紧的,就是“念兹在兹”,这个意思是念念不忘,这才行。这就成了三昧了,念佛三昧的样子就是如此。这个是“定生佛前”,决定得生。

“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恶缘都断了,都没有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里面虽然有恶的种子习气,它没有外缘来勾引,所以种子习气永远不会发作,不会起现行。这个是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太好了,最理想的修行环境。我们怎能不去!可是诸位要记住,要去决定要专,决定不能杂。这个要紧,这个千万要记住。所以到那个地方,决定是断恶修善,成大慈悲。

此乃世尊,大慈至孝,劝父之言,唯劝念佛。

你看佛对于他的父母,对他的家亲眷属,就劝他念佛,没有劝他修其他的法门。这个是真实的慈,大慈至孝,孝顺到了极处了。为什么呢?因为念佛一生可以成佛,修学其他法门一生成不了佛啊。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地方千万不能误会,千万不能错过。

可见种种行门非不殊胜,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作一个总结,尤其是大乘法门,不是不殊胜,

但非凡众之所能修。

这一句话说的好。法门虽然殊胜,凡夫没法子修。为什么没有法子?它要断烦恼。譬如在中国,念《金刚经》的人很多,念《心经》的人很多。《金刚经》的标准要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去破,果然能够破了,行,那《金刚经》这个法门对你算是很契机,可以灭罪,可以消灾,可以明心见性。如果你四相断不了,那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要知道哇。不是说那个经,念几遍罪就灭掉了,那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经上讲的很清楚,“受持读诵,如教修行”,说了一个读诵,里面就包括了受持,依教奉行,你要把它做到才行。做不到,光是念,没有用处。但是要做到,真难。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成天打妄想,睡觉都打妄想。他做梦,梦就是打妄想发现的。不打妄想,就不会做梦。所以心地清净的人,梦就少了。没有妄念的人,决定不会做梦,梦是从妄想生的。由此可知,睡觉都不老实,这个习气日夜都不能断,你就晓得多难,“但非凡众之所能修”。大小乘佛法都是这样的。

惟有系心念佛法门,最是应机。

在所有一切法门当中,惟独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行。为什么呢?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不断烦恼能成就,我们才有指望。断烦恼才有成就,我们没指望。除这一门之外,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要断烦恼才能成就,不断烦恼决定不能成就。这一个事实,实在讲,我们应该冷静去多想一想。学了佛嘛,总相信三世因果吧,我相信,大家都相信三世因果。相信三世因果,就一定想到我们有过去世。咱们过去世也学佛,也修行,《无量寿经》佛为我们授记,为我们说明,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不单单是讲修行,就是讲供养诸佛如来,也曾经供养过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像《金刚经》上说的,不是那么少。供养这么多诸佛了,那当然我们修行的时间累积起来也是无量劫了。想想看,现在结果怎么样?摆在眼前,不就是这个样子嘛。为什么原因,无量劫的修行,落到如此地步呢?没有断得了烦恼,就是这么个原因。这才晓得,断烦恼有多难。知道这个事实,其他一切大乘法门自自然然就不敢去尝试。为什么呢?我不浪费那个时间,做不到嘛。做不到还想听这些大乘经,那简直叫打闲岔。这个闲岔不打,他心不死,不肯回头,这就无可奈何了。我说这些话,最近有人要找我讲《金刚经》,这打闲岔了。其实,讲《金刚经》也未尝不可,但是要晓得我们是用什么态度来讲,用什么方式去讲,不违背我们念佛的宗旨。我们讲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实在上就是解释《往生论》上两句最重要的话。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头,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归纳成十七句,到最后做总结,十七句总归一法句,总结就是一句。这一句是什么呢?叫清净句。清净句是什么意思呢?“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那大家要问了,这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什么意思呢?《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就是的。那一部《金刚经》,就解释这两句话。同样一个道理,我过去讲《地藏经》,一部《地藏经》就是讲三福里头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诸位想想,《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不是讲的这四句?这就是,所有一切大乘经,统统会归到净土,帮助我们认识净土,理解净土,我们对净宗信心才能够生得起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金刚经》上说的。我们往生的愿才会切,真信切愿,然后死心塌地老实念佛。俗话常讲,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些大经大论说说,让他死了心吧,再回过头来老实念佛了。我们的用意是如此。

但能依教念佛,

依照世尊、弥陀,诸佛如来的教诲,老实念佛,定能往生。

一得往生,便能转恶成善。

那个恶是什么呢?就是六道轮回。诸位要晓得,你纵然是升天,享天福,做了天王了,做了大自在天王了,不能出轮回,还是恶。纵然你有甚深的禅定,升到四禅天、四空天,升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出轮回,也是恶。恶是这个意思。“转恶成善”,善是大菩提、大涅槃,这是善。永脱轮回,不生不灭,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这是善。所以此地的善恶,不是六道里面,善生善道,恶感恶道,不是这个意思。

念佛之方便妙用,显示无余。

念佛的力量,念佛的用处,这一部经也是很明显的给我们说出了,让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识到这个经、这个法门的力量、它的功用,我们自然就肯念佛,肯认真、肯努力的去修学了。

念佛有四种。

(一)持名念佛,即本经所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善导大师曰,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也。

佛法重在实行。如果只是在经义上研究探讨,而不能真正去做,真实的利益是得不到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受用,或者今日之下所讲的享受,真实的享受,我们得不到。一定要重视修行。修行的方法很多,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八万四千法门。法就是方法,门是比喻,比喻的门径。又看到像四宏誓愿里面所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无量,比八万四千不晓得又多了多少倍。由此可知,方法门径,很多很多。在这么许多方法当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或者说,哪一种方法最适合我们自己修学的?我们能够有这么一个想法,这样一个选择,这就是有智慧。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在众多方法之中,特别赞扬念佛的方法。我们在小本《弥陀经》里面看到,六方诸佛都赞叹,那么这个方法,实在讲,值得我们去研究,值得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去肯定它。这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因为在无量法门里面,确实是浩如大海,我们怎样去选择,实在是很不容易。这是一切诸佛给我们一个指示,给我们一个提示,不妨依着这一个提示仔细去观察,这个方法对于我适不适合。

念佛这个法门,这是从总纲上说,念佛也有许许多多种的念法,但是再多种类,也不外乎这么四大类,此地讲的四种,种是种类:有持名,有观想,有观像,有实相,总不外乎这个四大类就是了。这四大类当中,佛祖又特别提倡的持名。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也就是《无量寿经》跟小本《阿弥陀经》所提倡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法会里头特别提倡,劝我们采用这个方法: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在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了。世间人,许多学佛的人,不了解佛法,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实。许多学佛的不知道佛是什么,许多念佛的也不晓得阿弥陀佛是什么。那就难怪他念这一句名号,念了很长的时间,而得不到效果。底下引用善导大师一句名言:“唯有径路修行”,这个径路就是近路,也就是说,我们学佛目的是想成佛,成佛最快的一条道路,最近的一条道路,就是持名念佛。“但念阿弥陀佛”,这一句话讲的很好,讲得一点都不错。如果我们要把这一句话的意思真正懂得了,真正明白了,那就很不简单。说实在话,必须像古德所讲的,通宗通教(宗是禅宗,禅宗以外是教下),宗门教下你全都通达,你才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善导大师为什么这样说,你才真正明了。这个我们也不能详细说,详细说呢,可以讲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不过就是解释这两句而已。最重要的,佛在大乘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经上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宇宙人生,这所有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呢?佛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现就是生的意思,就是出生的意思,这一些法都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东西。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的意思,跟《华严经》上唯识所变那个意思完全相同。唯识所变,我们不太好理解。如果没有学过唯识的,不好懂。但是要讲到从心想生,我们就比较容易懂了。心里常常打妄想,想什么他就现什么。像一些人做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的。也许你会说,我今天做这个梦很奇怪,没想呀。没想他怎么会梦呢?其实这个微细的那个想,往往我们自己都不能觉察。实实在在是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就能体会,佛为我们选择法门的依椐。那我们心里想佛,不就作佛了吗?这个真是直捷稳当。所以说他讲,“方便直捷,成功迅速”。直接叫你去想佛,心里想佛就变佛的境界了。说实在话,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有这样的直捷,有这么样的稳当,有这么样的快速,道理在此地。所以佛教给我们想佛。想哪一尊佛呢?佛很多,有很多同修天天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没有错呢?没错,也很难得。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去念阿弥陀佛,教我们去想阿弥陀佛,我们偏偏不听话,偏偏违背他的意思,去念释迦牟尼佛。诸位要细细想想这个味道。佛为什么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可以说把这个理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因为我们成佛不容易,不但成佛不容易,我们要想超越六道轮回都非常困难。依照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我们每一位同学,你今天能够到这个佛堂来,在这里坐上一个半钟点,听这一次经,不是偶然的,决定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你看,我们下面这个爱买市场,人很多,你去拉一个上来听听,你看他能不能坐得住。五分钟都坐不住,他就要跑了。你们到此地来,能够坐上一个半钟点,不简单。佛说,这些过去生中都是学佛的人。过去多久呢?这个没办法计算。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一尊佛出世,常讲的,三大阿僧祗劫,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数字那怎么能算得清!真正是无量劫来,多生多劫的修行。这个善根福德很大很大,要不是佛说,我们怎么晓得。可是无量劫的修行,供养那么多诸佛如来,今天是个什么样子?这个我们自己很清楚。今天这个样子,这是结果,结果还是一塌糊涂。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没有超越六道。也就是说,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办法超越六道。如果能超越六道了,那早已经成佛、成菩萨,决定不是凡夫。由此可知,超越六道之难,太难太难了。形成六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佛说得很清楚,是我执,我见。我们细细想想,不错。我们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一定想到是我。这就是一条非常坚牢的锁链,把我们锁在六道轮回里面,没有法子出离。什么时候我执破了,六道就出去了。所以经典上常讲,四果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了。为什么会超越呢?因为他我执没有了,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了,烦恼断了,这才能够超越六道。由此可知,我们累劫的修持,没有能断烦恼,没有能破我执,所以落得今天这个样子。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来生来世纵然又遇到佛法修行,大家想想,也不过是跟这一生一样,谈不上成就。而这一个法门,这个念佛法门,你要会念,你要懂得这里面的道理、方法、境界,这一句佛号就能够帮助我们破我执、断烦恼,这叫真正会用功。如果这一句佛号依然不能够断烦恼,不能够破我执,我们这样念佛念一生,还是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不是佛号不灵,是他不会念。怎么叫不会念呢?他是口里头念,心里头不念,那就没用处了,要心里头念。所以这个念字,这个字是一个会意的字,让我们看到这个字体会它的意思。在六书里头,它属于会意。你看它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就是现在这个心。现在这个心上真有阿弥陀佛,那才行。这个叫念佛。一般人念佛,口上念佛,心里头念名闻利养,念贪嗔痴慢,那就错了,那就搞轮回了嘛。口里头念佛,心里头还继续不断的搞轮回,他怎么能出得了轮回呢?所以你们念佛,要紧的是心上有佛,决定不能够夹杂。前面跟诸位说过,觉明妙行菩萨讲的好,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换句话说,这个心里面,只可以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头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这才叫一个念佛人,这个才叫做执持名号。这样的念法,那效果就跟《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见佛。大势至菩萨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一日到七日啊,所以你想想看,无量法门当中,哪有这个法门迅速呢?它真快呀,所以连法相宗的祖师窥基大师在《阿弥陀经通赞疏》里面都赞叹念佛法门,是顿超的大法。顿超就是不经过菩萨的阶级,不必经历长劫的修行,一天到七天就成功。那么我们念佛,不止七天,七年都不止了,为什么连个消息都没有呢?就是不会念,念的时候口是心非,心上没有佛,所以就没有感应。我们念的不如法、不如理,毛病出在这个地方。所以经上讲的没有错,祖师的话也没有错,我们要重视持名念佛,唯有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到真实的成就。

也有人说,念佛的好处充其量不过是往生,来生的事情,现在问题不能解决。这个观念错了。错在哪里呢?他这个念头就叫妄想,妄想就是夹杂,念佛里头夹杂着妄想。真正念佛人,现在所得到的利益就不可思议。现在得到的利益叫花报,往生净土是果报,花果都不可思议。我们细读经文,你就明了了。

(二)观像念佛。以供养圣像,注目观视。然像去还无,因成间断。

这个方法也很好。诸位要知道,这四种念佛,都是在《观无量寿经》上世尊为我们说的。这是十六观里头第十三观,就是观像念佛。修这个法门,真的要有相当的福报。你没有福报,你没有办法修。你一定要有一个庄严的佛堂,供养庄严的佛像,时时看佛像,把这个佛像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之中。现在人讲脑海,佛法里面叫阿赖耶识,把这个印象印在八识田中。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修行的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那个相继非常重要。这个地方末后两句话说,如果你离开了佛堂,离开了佛像,就间断了,就不能相继了。那么换句话说,你一天到晚都在佛堂里看佛像,你的衣食住行都有人供养,都有人照顾,这个福报就很大了。不像前面的持名,持名念这一句名号,随时随处他都能念。这个观像念佛,就受很多的限制。离开佛堂,他就变成中断了。这是这一种念佛的方法。

(三)观想念佛。

在《十六观经》里面,世尊教我们念佛的方法,实在说是以观想为主要的,十六观里面讲观想就讲了十二种。那么由此可知,世尊确实是以观想念佛为主。观是观察,想就是心想,想念。

如观经所说,以我心目,想彼如来。但境细心粗,妙观难成。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

西方极乐世界,正报是阿弥陀佛,依报是生活环境。无论是依报正报,相实在讲非常微细。以佛的相来说,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像我们这种粗心大意的人,怎么能观得起来呢!不要说佛的这个身相,就是劣应身相,佛在经上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都没有办法把他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想不出来,何况佛的这个殊胜的相。所以这个是难的地方。但是我们要晓得它重要,因此天亲菩萨造《往生论》,就是我们一般俗称叫《往生论》,其实呢,就是天亲菩萨依《无量寿经》修学的经验报告。天亲菩萨依照《无量寿经》,他用五种方法来念佛,所以《往生论》也叫做五念法,这是我们应该要晓得的。

五念法里面,第一个是礼拜。礼拜不只是拜佛,像在早晚做早晚课的时候,我们至少都要先拜三拜佛。我们修净土的人,就是拜阿弥陀佛。也有的人先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再拜阿弥陀佛,这个也可以,表示我们对于世尊的恩德念念不忘。这个法门是他教导我们的,他要不说,我们不晓得有这样殊胜的法门,这是报恩的意思。而真正的意思呢,这个礼拜就是恭敬。我们用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修学念佛法门,这个就叫礼拜。所以,礼拜并不重视在形式上。形式上你没有礼拜,但是你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这个意思就具足了。

第二,就是称念。称念就是称名,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就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也可以。因为《弥陀经》上教给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所以念四个字可以,很如法。

第三,要发愿。我们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呢?我们目的就是求生净土,一定要有愿。每一声佛号里头都具足五念,就是五个意思。因此念佛法门也叫做不回向法门。课诵完了之后,不必再作回向。为什么呢?念念当中都是求生净土嘛,句句佛号都是为了求生净土,所以它叫做不回向法门。

第四个叫观察,这个观察叫做观想。换一句话说,不但我们要念佛,我们要常常想佛,要想得很清楚,想得很明白。想什么呢?当然不是像观想念佛那个想法,因为观想念佛那个境界太微细了,我们没有法子达到。我们这个观察里面,想阿弥陀佛因地里面的发愿,想阿弥陀佛在世间自在王如来那个地方的求学,想他勇猛精进,想他发愿建造净土,想他在十方世界接引众生。换句话说,《无量寿经》上所讲的种种的事相,我们常常念在心上。我们想这些,就不要打别的妄想。想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想这些。一方面使我们对净土仰慕之心,一方面启发我们学习的心理。我们要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样发心,我也怎么样发心。他怎样发愿,我也怎样发愿。他怎么修行,我也像他一样修行。总而言之,我们的心、愿、解、行,都向阿弥陀佛学习,这就是观察。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与观想念佛很接近。

至于修行,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忏悔。这个忏悔,通大小乘所有一切法门。可以说,无量法门就是无量的忏悔法。我们这个法门,念佛,想佛,就是忏悔法。所以它妙不可言,这个我们要真正懂得。世间有些不明理的人,事情做错了,是到佛前发露忏悔。发露忏悔是小乘人用的办法,我做了多少多少错事情,在佛面前求忏悔。诸位想想,你把你那些做的错事回味一遍,就又造了一次。一切法从心想生嘛,你每回忆一遍,就又造一次,这个业障怎么能忏除得了,愈忏愈多。忏一遍就又造一遍了,这还得了吗!这个是不懂得忏悔的道理,不懂得忏悔的方法。忏悔是后不再造。这一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后不再造了,所以不必再想过去造的那些罪业,因为你每想一遍,又造一遍。从此之后,我统统都不想了,我天天想阿弥陀佛,你的罪业就消完了,真的忏悔掉了。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的业障,天天在佛菩萨面前忏悔都忏不完,道理就是在此地。每一天在佛菩萨面前都再造一遍,再造两遍,惟恐造的不多,这是我们搞错了。所以你一心念佛,读经、念佛,就是真正忏悔。所以这个观想念佛,确实不如持名念佛那么样的方便。因此,方法虽然是非常高明的方法,可是诸佛、祖师大德,还是提倡持名。像天亲菩萨这个修法就很好,声声佛号里面具足五个意思,五念在一句佛号里面完成。所以他念佛得力了,上上品往生。

(四)实相念佛。

这个是念佛法门里面最高级的,最圆满的,最究竟的,也是我们学不到的。我们晓得有这么个方法,学不到。为什么学不到呢?看看底下这一段,就明白了。

远离生灭,

生灭是心,就是念头,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生灭的念头没有了,诸位想想,那是什么境界?阿罗汉都做不到。“生灭已灭,寂灭现前”,所以我们晓得,这一开口就是圆初住菩萨的地位,别教是初地。那么由此可知,我们哪一天证得圆初住菩萨了,从那个时候以后,你每一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念念都是实相念佛。没证得这个境界之前,你与实相都不相应。所以这是我们明了,不要去求,也不要去学,学不到的。你学这个,都叫打妄想。这是什么境界呢?在《弥陀经》里面讲的,这个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有事一心,有理一心,这是理一心不乱。得到理一心不乱以后,以后还很长。你看,圆教初住菩萨就得理一心,理一心里面功夫有浅深不同,他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还有四十二个位次。这四十二个位次,都是实相念佛,这自自然然的入了实相,证得实相。

远离生灭,有无,能所,

上面讲的三句,都是相对

言说,名字,心缘等相,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都是说的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这不是凡夫,不是二乘,二乘权教菩萨都做不到。

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

自性本具天真之佛,是谁呢?就是阿弥陀佛。

实相念佛,圆觉之性,虽然众生本具,

这一句话很重要,也就是净宗里头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时候念的佛,的的确确是念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可是我们凡夫呢,

但因妄心念念生灭,而不能观。

观是观察。

故佛告父王,诸佛本德,真如实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持名念佛也。

这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对他最亲的人,这是父子至亲啊,以他来作为一个榜样,

 

 

 

 

 

 

 

 

 

 

 

 

 

 

第十六卷

 

实相念佛,圆觉之性,虽然众生本具,

这一句话很重要,也就是净宗里头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时候念的佛,的的确确是念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可是我们凡夫呢,

但因妄心念念生灭,而不能观。

观是观察。

故佛告父王,诸佛本德,真如实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持名念佛也。

这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对他最亲的人,这是父子至亲啊,以他来作为一个榜样,你看佛劝他父亲修什么法门,那一定是最好的了,那总不会骗人的了。劝他父亲持名念佛,为什么持名念佛呢?因为实相念佛不是凡夫境界。可是从持名能够达到实相,自自然然达到。持名念佛功夫三个层次,第一个念到功夫成片,再提升就是事一心,再往上提升就是理一心,理一心就是实相念佛了。所以自自然然入这个境界,不要勉强。

四种念佛,持名念佛最为方便究竟,故称为径中之径。

径是径路。古大德把整个佛法作一个比较,大乘是修行的径路,比小乘人巧妙太多了。譬如小乘人,破我执难,他有一个我,要破我,这个麻烦。所以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之后,身见没有了,不执著这个身是我。可是我执还有,不过不执著这个身是我,身见破了,这证小乘初果。从此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把思惑断掉,这样才能够把我执断掉了,超越六道轮回。诸位要知道,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这七次往返,那个时间那都是天文数字,很不容易。大乘人用的方法巧妙,大乘法里面教给我们,把心量扩大,教给我们起心动念不想自己,想一切众生,心量就大了。如果照这个方法去做,时间做久了,自自然然那个我执不破,自己没有了。这个方法就高明,所以它的时间短,只要你真正肯做。绝对不是方法有问题,是我们没做。我们虽然天天读大乘经,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这个就糟糕了,没做。如果真的如教修行,我们起心动念都想到社会,都想到大众,都想到一切众生,不必多久,你能够做上个半年一年,你对于“我”就很淡泊了。这个方法非常好,就是没有认真去做。所以大乘是修行的径路,这是古人说的。大乘里面的禅宗,在大乘法里面禅又是径路,径路的径路,径中径。径中径是禅宗。念佛呢,比禅还要径,所以念佛法门叫径中径又径。古德是给我们这样说法的,这就是说,这一条路是最径的路子。你看这一条路子,直接叫我们想阿弥陀佛,直接叫我们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所以比禅还要高明。禅要修得不如法的时候,很容易出岔子。这个法门决定不会出问题,也就是常讲,决定不会着魔,没有魔事。因为念佛有佛力加持,有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所以决定没有魔事。这个就是径中径又径。

四种念佛,难易悬殊,深浅似异,实则事理不二,浅深相即。

前面讲的四种念佛,看起来好像实相很深,观想很难,这是从表面上看。而实际上呢?实际上它是相通的,“理事不二,浅深相即”。你看它浅,它跟深通的。你看它深,它在方法上很容易,很浅显。

若是圆人看来,称名暗合道妙,初步即是到家。

圆人就是见解圆融的人,看一个事情看得很彻底,看得很究竟的。他晓得,起步持名念阿弥陀佛了,殊不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究竟圆满。但是刚才说过了,要一心称念,关键在这个地方。一心就没有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心了。所以这个持名,叫你一心称念。你看,《无量寿经》上“一向专念”,着重那个“一”。《弥陀经》上“一心不乱”,,你要用一心念,那就对了。你用二心三心,这就不行了,那只能说是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而已。结缘的事情,我们干的太多了。无量劫干到今天,都是在跟阿弥陀佛结个缘,从来没有一心念。如果一心念,早就往生了,早就成佛了。所以这关键在一心,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故持名念佛,又何异于实相。

一心称念跟实相,真的没有两样,实相念就是一心称念。

疏钞云,

疏钞是莲池大师所说的,

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

这个是实相念佛,并不是说我们离一切相。《金刚经》上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个离相并不是把事相真正离开,不是这个意思。心里头不执著,这个重要。离是叫你心离,不是叫你在事上离。事上没有妨碍。《华严》上说的很清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不妨碍,妨碍是我们的执著。我们分别执著,就是妨碍。如果说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里头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得纯熟,万缘齐放,能所顿空,即是无住。于此之时,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念佛号即是念实相也。

这一段的意思很好,而且是真实的事实,决不是理想,决不是虚构,字字句句都是讲的事实真相。

“持名即是甚深般若”,我们晓得,禅宗所修的是般若,这一点大家也必须要了解。这是佛学常识。禅宗不是修的六度里头的禅定。你要以为他修的禅定,那就错了,那就不是径中径了,他是修的般若。诸位要是读六祖《坛经》,你就明白了。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第一句话就是教导大家“总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可见得他是修般若的。禅是手段,以禅定而得到般若,所以他是修般若的。那么我们持名念佛呢,不但是般若,而且是甚深般若。就跟《心经》上所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观世音菩萨怎么行?现在我们明白了,念阿弥陀佛嘛。念阿弥陀佛,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过去我们常常念《心经》,观音菩萨怎么修的,不知道。现在明白了,果然与西方净土相应。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候补佛,他怎么不念阿弥陀佛呢!当然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行甚深般若,这我们才晓得。怎么个念法呢?刚才说过,一心称念。那个一心称念就是甚深般若。

“念得纯熟,万缘齐放”,念的时候,就是万缘齐放。可是那个放虽然放,一不念又回来。我们现在就是这个状况嘛。在一心念的时候,心里头很清楚,阿弥陀佛,没有别的杂念。佛号放下了,乱七八糟念头又来了。它有个弹性的,永远没有办法把这些妄想执著舍掉,原因是功夫不够。所以要念得纯熟,只要在纯熟上用功夫就行了。功夫纯熟了,妄想杂念舍掉之后,它再不会回来了,那功夫就得力了。所以我们许多同修来问,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你功夫不够嘛。哪有一念就得力的,没这种人。所以只顾一心称念,不要去打妄想,也不要怕妄念起来,那个没有关系。妄念它起它的,我念我的佛。要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妄想杂念起来,不要去理会它,不要去管它,只照顾佛号。时间久了,功夫纯了,妄想杂念自然就少了,这就功夫渐渐得力了。这是我们自己会觉察到的,不必去问别人。我们自己的功夫,别人怎么会晓得。很显著的一个现象,晚上不会做恶梦了。没有学佛的时候会做恶梦,而且梦中境界非常的凌乱,这个都是不好的现象。念佛功夫要得力呢,恶梦没有了。而且纵然做梦,梦里面的境界很清楚,就像白天处世一样,不会很乱。更要纯熟呢,梦中常常会念佛,常常会思惟经义,梦中会开悟,会突然想到经里头意思,会明白了,会有这个现象。这些都证明功夫得力了,我们的妄想杂念少了,功夫得力了。再进步就入一心不乱,那就得定了。得定之后,梦境不会再有。但是定中有境界,定中境界跟梦中境界不一样。

“万缘齐放,能所顿空”,这个时候就是无住,《金刚经》所讲的无住生心。学禅的人学到无住,就得定了,但是很少在无住里头再生心。因此他那个禅,只学了一半。来生到哪里去呢?到四禅天去,因为他有无住,他有定。看他的定功浅深,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是诸位要晓得,他还是出不了三界呀。我们念佛人不一样,我们念佛人,无住跟生心同时,这个就高明了,比他高。所以“一句佛号,朗然明白”,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念相续,这就是生心。所以这一句佛号,为什么跟你讲是甚深般若?金刚般若是甚深般若,一心念佛与金刚般若完全相应。禅宗号称,他们修的是上上乘法门,他不晓得,念佛人修的比他彻底,比他究竟,比他圆满,他不知道。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见”,什么是佛知见呢?无住生心就是佛的知见,佛知佛见。无住是一切都不执著,不但不执有,也不执空。空空亦不执著。《金刚经》上所讲的法相与非法相,统统不执著,一切皆离,离的念头也没有,这个时候就是真心现前,真心本性现前。真心本性的起用,就是生心,这个起用就是大慈大悲。慈悲到真正的极处,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所以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就是这个道理。他要不念佛,那有无住就没生心了。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佛佛都相念。佛佛相念什么?都念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不但是理,实在讲他是事实。

“念念放般若光”,到放光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念到理一心不乱了,这是光明通达。《心经》里面举出一个例子,“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就是放般若光。这光从哪里放出来呢?从名号里面放出来,真正离苦得乐。所以念佛号,就是念实相。也可以说,念佛号就是生实相。

小本有一心不乱之文,今本不云一心不乱,而专主一向专念,是所宗更为明确,更契众生根机,弥显慈尊恩德。

小本是《阿弥陀经》,罗什大师是意译的。所以我们看玄奘大师的译本上,不是一心不乱。这个是意译的,他译的好,连玄奘大师、窥基大师都很尊重,都很佩服。但是这一句,往往使初学的人看到生起畏惧。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太难了。这一心不乱做不到,于是他佛也不念了,他不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太难了。一心不乱不容易得到。那么大本经上讲一向专念,想想一向专念,我还可以做得到。这就是他清楚,他明白,使一般初学的人看起来不感觉得害怕,不会觉得恐惧,自己衡量自己也许还能做得到。其实,一向是下手,一心不乱是功夫。可是你一定要记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才能成功。法门可贵的是专修专弘,决定不能夹杂。因此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真正认识这个法门,他一生的修行一定就是一部经,一句名号。他是真的明白了,真清楚了。莲池大师到晚年,一卷《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念四个字,就成功了。你要问他,他为什么早年他要去学那么多经教,他不念佛呢?早年不懂啊,不认识,没搞清楚。要早年就懂得,就清楚,就这样干了,那一定是上上品往生。真正明白、真正搞清楚了,这个时候自然放下了。不要等人劝,自然放下了。真正认识的,一即一切,一部经就是一切经。读一部经就是读整个大藏经,念一句佛号就是修无量的法门。他明白这个道理。《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到晚年才搞清楚,才搞明白,所以真正进入一向专念。世尊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这个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恩德。我们看到这个开示,就觉得不难,我们可以能够做得到。

弥陀无尽大悲胜愿,方便至极,力用难思,凡圣齐收,利钝俱被,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

这个是在论用这一段里面,做出了完整的结论。弥陀的大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的重点,这是古德为我们说出,就是第十八愿跟十九愿。十八愿十念必生,就是一向专念;十九愿是发菩提心。所以经上讲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根据第十八愿十九愿而来的,真正是方便到了极处了。他的力,他的能力,他的功用,不可思议。就一般而论,能帮助我们往生不退成佛。若就利根而论,就在现前已经能够与甚深般若相应了。换句话说,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入同样的境界,所以说力用难思。“凡圣齐收”,根性劣的凡夫,凡圣同居土往生。根性利的这些人,方便土、实报土往生。“利钝俱被”,被是加被的意思,无论是利根人、钝根人,所以是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这个法门能够普度,不像其他的法门。其他法门,度钝根的就不能度利根,度利根的不能度钝根,不能够度一切众生。这个法门,“但能发心专念”,就这么一个条件,只要你肯真正的发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真正发心专念,那个心就与菩提心相应,就是甚深般若。甚深般若是高度的智慧呀。文殊普贤是高度智慧的人,选择这个法门。你也一心称念,那么你的选择跟文殊普贤是相等的。其他的智慧比不上他,选择这个法门的智慧,跟文殊普贤无二无别,这是甚深智慧的选择。所以只要能专念,“悉得度脱”,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没有一个不入如来甚深智慧的。“如是方称如来本怀”,诸佛帮助众生就是希望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个是佛的本怀。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惟独这个法门与佛的本怀相应。就是说,确确实实能帮助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在现前,惟独这个法门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确确实实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你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不能感觉到。真正念佛,你会感觉到。

所被根机

这个被字读破音字,不念贝,念匹,跟那个挑手边的披是同一个意思。台湾话里面讲“加披”,是对的,这个音很正确。我们看第一条:

疏钞云,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

器是根器,这是一个比喻。原本这个器就是器皿,譬如我们要供养人茶水,必须要有个茶杯,这个杯就是器,有这个器才能接受。佛法里面把一切众生,用这个字来做比喻。能够接受佛法的、依照佛法修学的,就称之为法器,能够接受如来教法的这些人。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有三种人是非器,就是不能接受这个法门。除这三种之外,都能接受。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所被根器之广,是任何法门所不能比的。哪三种呢?第一个是无信,他不相信这个法门,那这个就没有法子了。第二个是虽然相信,不想往生,那这个也不是净宗法门的对象。第三种,虽然他也信,他也想往生,但是他不肯念佛,这个行就是念佛,不念佛也不行。所以这个就是说明,净宗修学三个基本条件,是信,愿,行。换句话说,具足这三个条件的,都是这一个法门的根器,也就是说,修学这个法门一定得到成就。下面是对信愿行有一个简单的解释,这个解释非常重要。

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将这个“信”解释得很详细,很圆满。他为我们说出了六种。这个地方只说了一种,而这一种是六种里面最要紧的,这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成佛。这一个信心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不少学佛的同修,确确实实缺乏这个信心,他总自己感到一生造的罪业很重,我这样子怎么能成得了佛?不但不能成佛,如果要生到极乐世界,跟这些菩萨在一块,都感觉到惭愧,都不好意思。这一种念头,这是决定不能往生。所以往生西方净土,要有强烈的自信心。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这一个事实:众生与佛不二。这是从体性上来说的。差别在哪里呢?佛悟自性,我们是迷了自性,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而自性呢,则无二无别,完全是一样的。成佛就是悟了自性,就是觉悟、明了自性,这就叫成佛。那么由此可知,成佛是众生理所当然的一桩事。所以何必客气,不敢承当呢?那个就错了。在《观经》里面把净宗的原理,佛用两句话为我们宣示出来了,这两句话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性德,本性本来如是。底下这一句是修德,虽然你本来是佛,没错,可是你要不修,你就不能成佛,一定要修。本来是佛,现在又肯修行作佛,那这个佛是作定了,决定成就。本来是佛,现在不肯修行,那就没法子了,这个自性佛不能现前。所以是心作佛。净宗修学的原理,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的。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那就是是心在作生死凡夫。那这就没话说了。生死凡夫是怎么作的呢?是妄想执著所作的。你看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是人我是非、贪嗔痴慢,搞这些东西,这就是是心作凡夫,是心在作六道啊。我们的亏吃在这个地方,而不晓得。同样一个道理,我们把念头转过来,我们作佛,就成佛了。这个是净宗修学成佛的原理。所以底下说,

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就是根据这一个原理、这一个事实真相而说的。所以成佛没什么希奇,成佛没什么了不起。个个人本来是佛嘛,这个一定要晓得的。但是成佛,就得大自在了,永远离苦得乐了。这一桩事情,就在我们这个一念之间,关键就在念佛,我们肯念佛就行了。念是心里头真有佛,而不是在口里头。口里面有佛,心里面还打妄想,还想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不叫念佛,这个不相应。心里头要真有佛,真有佛,其他杂念就没有了,所以叫一心称念。二心就不行,一定要一心称念。我们学佛学了不少年了,对这桩事情多少也懂得一些了,可是念佛的时候总有妄想,总有杂念,这怎么办?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我们的妄想杂念,做的时间太长太久了。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我们的心就是在作妄想,就是在作杂念。现在要想一下把它转过来,当然不可能。习气太重了,太重了。现在我们晓得这个原理,晓得这一个事实,这是心在造作,现在不想再造作妄想杂念了,现在专造阿弥陀佛。这是我们现在明白了,明白叫始觉,你开始觉悟了。从此之后要能保持着这个觉悟,不再迷了,那我们成功就有指望。怎样保持呢?就是把这一句佛号抓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一句佛号上,念兹在兹。念佛的时候起妄想,不怕。起妄想是正常的,妄想跟念佛可以同时,彼此不相碍啊,只要我们专注在佛号上,不要理会妄想,不要理会,也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那么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了,这个得力还是靠熏习,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念佛的习惯,培养念佛的习气。这一个习气要培养成了,妄想杂念自然就少了。少了我们就晓得,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了,这样才能够往生。所以这个关键是在念佛,念佛成佛。念佛人决定得生净土,一生净土一定是究竟成佛。这个成佛上面加个究竟,就是说明这个佛是圆满的佛果。像天台家所说藏通别圆,那个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不圆满,圆教才究竟圆满。那么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成的是哪一种佛呢?是圆教的究竟圆满佛。这个的确是无比的殊胜,我们要相信。这非常非常重要,这就是信自己。所以净宗里面讲信,跟一般宗教的讲信,是大大的不相同,它是建立在自信心的基础上。其次,我们再讲信他。他是谁呢?他是讲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他所说的一定是事实,我们信得过他。我们相信释尊所讲的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真实,愿愿现在都兑现了,没有一愿是虚假的。我们信他,是相信这个,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

再讲到愿,

愿谓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如子忆母,必欲往生。

信真的成就了,真正建立了,那个功德就很大了。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真如本性,信心清净就明心见性。可是禅宗,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成的什么佛呢?大概是藏教佛,通教佛,最多也不过是别教佛。圆教没有法子啊,那个究竟圆满佛,距离他见性还远之远矣。我们知道,见性的菩萨,破一品无明就见一分真性,这个就是见性的菩萨,所谓见性成佛。那么自性里面有四十一品无明,他才破一品,后面还有四十品啊。四十品破尽了,才叫究竟圆满佛。所以他往后那个位次,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所以远之远矣。惟独到西方极乐世界容易,很快就能够圆满,他不必经历这么多位次,也不必经历很长的时间,他就能成就。所以觉悟的菩萨们,没有一个不愿意求生净土的,除非是他没有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决定求生。菩萨有智慧,我们没有智慧,遇到这个法门还不想去。为什么不想去呢?对这个世间有贪恋,舍不得。这就麻烦了,虽然信了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把这两个世界、两个生活环境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地方就放得下了。为什么不愿意去,为什么放不下呢?没有搞清楚。这个世间有财产,舍不得放下。要是搞清楚了,西方世界那个财富比这儿多,不晓得多多少,这就肯去了。住的房子比这里要大。我们这个地方住的房子,钢筋水泥造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房子,是七宝造的。那不能比啊。这个世间有亲人,亲情放不下,殊不知西方世界亲人比这边多。这个一点不假。所以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很愿意舍弃这个世界。所以是“厌离娑婆”,不愿意在这个世间,在这个六道里面再受苦,再去受这些折磨了。对于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然你就欢喜,你羡慕,你很想去。下面这是个比喻:“如子忆母”,比喻这个羡慕之心,像小孩念父母一样,他没有别的心愿,只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要有这样的热情,“必欲往生”,必定想生极乐世界。要有这样的愿,非常恳切的愿。

有愿,还要行。

行谓从愿起行。

行就是佛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

一向专念,无有间断。

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一向,净念相继就是专念。这个样子,三个条件都具足了。

以上三事,号为资粮。信愿行三,缺一不可。

     这个是往生西方净土的条件,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没有不往生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成佛。这个是真实的成就,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法子跟净土相比。其他大乘法里面虽然有很好的理论,也有善巧方便法门,它能帮助我们的,只是成罗汉,成菩萨,成权教的佛果而已,像藏通别佛,

 

 

 

 

 

 

 

 

 

 

 

 

 

 

 

 

 

 

 

 

第十七卷

 

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法子跟净土相比。其他大乘法里面虽然有很好的理论,也有善巧方便法门,它能帮助我们的,只是成罗汉,成菩萨,成权教的佛果而已,像藏通别佛,这是跟西方净土不能比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具足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无论是智、愚,或者是在社会上贵贱、男女、老少,一律没有差别,平等的往生,平等的成佛。

净土法门,奇特殊妙。

殊是殊胜,妙是微妙。

当机之说,亦有三例。

这样殊胜奇妙的法门,要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资格,才能够修学呢?这就是当机之说了。这个说法,大概是自古以来有这么几种讲法,这几种讲法都列在此地给我们作一个参考,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一,上辈往生,唯是菩萨。唐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都认为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菩萨,上品中生是初地至四地菩萨。从上上品到中上品四品,凡夫绝分。

那个不是凡夫,像《华严经》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大概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这个四品是他们去往生的。善导大师以前这一些高僧大德,是这个讲法,这是我们在古德注疏里面都能够看得到的。

二,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这个讲法,是善导大师讲的。在高僧传里面记载的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弥陀化身再来的,那么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是决定错不了的。阿弥陀佛建立西方净土,为谁呢?是为凡夫,不是为这些菩萨们。

善导大师四帖疏

这个《四帖疏》就是《观无量寿经疏》,我们曾经讲过。他这一段话,特别是在上品上生章里头讲的。上品上生章他的注解注得特别详细,把古人这种说法完全驳斥了。我们纵然不能够读这个四帖疏的全部,至少要把这个上品上生章要多读几遍,这个是增长我们的信心。

破前说曰,

这个破就是驳斥古来大德这个错误的说法。

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这个话说的很清楚,很明白。如来是释迦牟尼佛,《十六观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而《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修行方法,就是释尊所说的十六种观想的方法。这里面包括着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统统都在这一部经里面。而佛的意思呢,是为常没众生。什么叫常没呢?就是六道轮回里面的生死凡夫,所谓的是头出头没。到三善道来投生,就是把这个六道比喻作苦海,这个头撑出来吸一口新鲜空气。才一下呢,又栽到那个海底下去了,不知道多久再冒出来一次。这个海底就是三恶道。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六道凡夫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三善道好比我们休假,出去旅游,时间很短,三恶道才是老家。住在那个地方,时间太久了,饿鬼、地狱、畜生。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的。佛何以这样肯定的为我们说?佛对于这个事实,是亲眼所见,不是猜测的,他是现量境界,他看的太清楚,太明白了。佛说出这个道理,我们仔细想想,也蛮合理的。人为什么会堕三恶道呢?造作的恶业。轮回的形成,原理就是迷惑造业感得的果报。惑,业,苦,这是轮回的来由。惑业苦里头断一条,轮回的现象就没有了。所以永嘉大师说,“觉后空空无打千”那么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是我们迷了,才发生的这个现象。真正觉悟了,这个现象就没有了。那我们想想,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呢?冷静仔细想一想,就觉得佛的话有道理,我们确确实实恶念多,造的恶事多,好事少啊。恶造的多,恶的念头强,佛说这个轮回,是强者先牵,哪一个念头强,先受果报。我们恶念强,哪些是恶念?贪嗔痴。所以佛说,这叫三毒。贪的念头强,就饿鬼道去了,贪心变饿鬼啊。嗔恚心强,就堕地狱。愚痴强,就变畜生。愚痴就是迷惑颠倒,真假、邪正、善恶、是非不能辨别,把假的当真的,真的看作假的,这叫愚痴。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不要看别人,看看我们学佛的同修门,就看出来了。说实在话,一个人看自己很难,自己有什么毛病不容易觉察,看别人。看别人然后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别人,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这个方法也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我们自己有没有把假的当作真的?很可能我们就犯了愚痴,自己不知道。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来说,我们学佛,把佛菩萨的形象当作神明来供养,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这就是迷惑啊,这就是愚痴啊。自己以为拜佛,佛会保佑我,将来还变畜生。你说冤枉不冤枉。拜佛会拜到畜生道里去了,原因就在此地。过去慈云灌顶法师为《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写了一个注解《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这我们过去讲过,这个本子我们也印过很多次,不难看到。他末后为我们说出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条,念佛人下地狱。我那个时候是作学生的时代,在台中跟老师的时候,我看到这本书,第一条念佛人堕地狱,我就吓一跳,我就向李老师请教,这怎么回事情。念佛再不好,不应该堕三恶道,不应该堕地狱嘛。老师说,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是个大问题,他说我不跟你一个人答复,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解释。念佛人心里面还有嫉妒,还有嗔恨,堕地狱啊。是嫉妒嗔恨心堕地狱,不是念佛堕地狱。念佛人要把这个贪嗔痴念掉,那就行,那才能往生。念佛人口里念佛,心里面还充满贪嗔痴,来生还是在三恶道。所以灌顶大师讲一百种不同的果报,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阿弥陀佛发愿,是度我们六道众生的,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度六道众生的,“不干大小圣也”。这个大圣就是大乘的菩萨,小圣是小乘的罗汉。小乘初果到四果,大乘像前面所引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善导大师说,与他们不相干,这个法门专度凡夫,他这个说法,我们仔细去看看经,相应,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现在我们读的这个本子,第二品一开端,“贤护等十六正士”,那是在家人,在家菩萨啊。他们的人数占了十六个人,绝大多数。这个意思就是显示出这一部经、这个法门,对象是在家的同修,是六道凡夫。

又云,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

这一句话说的非常非常好,可以说,将我们的疑惑彻底解除了。为什么往生会有九品呢?善导大师说,九品无关我们的根性,当然更与大小乘没关系了。不像前面讲的,要登第的菩萨才能往生,才是上三品往生。我们是博地凡夫,那往生只有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之分了,往上去没我们分。这样说法,实在讲,跟西方世界的教义相违背。为什么呢?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这样说法就太不平等了嘛。这个差别太大了,哪里能够算是平等法呢?何况这个平等,在经题上就列上:清净平等觉。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法门是平等法门。那么九品差别怎么来的?“遇缘不同”。这个话说的我们觉得是有道理。遇到的缘,机缘不一样,所以才有差别。机缘很难得,这与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统统有关系。就像小本《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意思是一样的。过去生中有善根、有福德,这一生才遇缘殊胜。殊胜的缘是我们能遇到这一部经典。学佛的人很多,特别是在过去,过去在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没有发达,得一本经书相当不容易。在民国初年,有许多学佛的同修,还是手抄佛经。经书买不到,要想求一部经典,怎么办呢?只有找那个大的寺庙,大寺庙里面有藏经。那个藏经楼,就像图书馆一样,去借。在一般习惯上来讲,藏经都是不能够离开藏经楼的,你可以借出来在里面抄,所以用的是手抄本。不像现在,现在是印刷术太发达了,每个人家里面都可以供一部大藏经,这是从前人连做梦也不敢想的。经本得来不容易,你要遇到这个经本,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自古以来传下来,一共有五种不同的原译本,这五种不同本子里面的内容有出入,所以这个本子,唐以后很少人依《无量寿经》来修行,大家都依《阿弥陀经》,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本子太多,不晓得依哪一个本子好。五种本都能够看到,那相当不容易,这个就是缘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缘,比古时候要殊胜得太多太多了。正因为原译本多,读一种不能够明白圆满的意思;五种本都读,本子都找不到。所以古德才有会集的这个想法。最早会集的,是宋朝王龙舒居士(王日休居士),这是最早的会集本,叫《大阿弥陀经》。以居士的地位、财富,学佛,《无量寿经》原译本他只看到四种,还有一种,他都没有机会能见得到。由此可知,古时候经书见到之难。所以他那个本子,是四种原译本的会集本。在唐朝翻译的《大宝积经》里面的如来会,这个无量寿会这一会,这一个本子王龙舒居士没见过,这个会集就不圆满了,少一种。而大宝积会里面,有一些经文其他四种本子里头都没有的,这就很重要了。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最近的这个会集,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这是一个最完整的会集本,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我们现在人有福,因缘殊胜,遇缘好啊。这个是你遇到的本子圆满完备。第二呢,这个缘要理解的透彻,要有人给我们详细讲解,使对全经的义理了然于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缘殊胜啊。第三,有好的同参道友,大家在一块认真的修学,如教修行,这个缘就具足了。这些因缘要具足,上品上生啊。所以九品往生里面,上上品往生我们有分。特别是现代人,确确实实是有分,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了。在缘上来讲,具足了。往生的品位不高,这个怪自己,绝不能怪别人。怪自己哪里犯的过失呢?没有能够如教修行,佛所讲的没去照做,这个往生的品位就低了。所以这个九品差别,是在遇缘的不同。

又云,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

这一句话也说的很好,这是善导大师为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在这一句话里面,他把“一切善恶”,这四个字就是说明六道的凡夫。六道凡夫里面的善就是三善道,恶就是三恶道,这个是阿弥陀佛主要接引的大众。大乘菩萨、小乘圣者是附带的。底下这个凡愚,是通指六道的众生,六道都是凡夫。

大师之说,上契圣心,下洽群机。

善导大师这个说法,跟古大德的说法完全不相同,确确实实与经意相吻合。经是佛说的,确确实实说的是佛心里面的话,没有违背佛的意思。“下洽群机”,洽是融洽,群机就是从上上到下下。上是等觉菩萨,下下是地狱众生,这就是常讲的九法界一切众生。菩萨对佛来说也是众生。九界众生,净土法门普度。

实大有功于净土。

善导大师这个说法,对净宗确确实实是莫大的功德,令一切众生起建了信心,发愿求生净土。

故中日诸师,多承此说。

特别是在日本,日本在隋唐时候,派了很多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而这里面不少人都是善导的学生。他们学成回国之后,所以净土宗在日本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宗派。他们对老师非常尊敬,超过我们中国。中国一般寺庙里面,善导大师的像还不多见。可是在日本寺庙里头,善导大师的像就很多。很多寺庙的名称,用“善导寺”。我们台北善导寺,是日本人建的,纪念善导大师。所以你看到善导寺,这是净土宗的道场。这个都是说明善导大师对于日本、对于韩国的佛教影响很深。

三,专接上根,旁及中下。

说净土法门,它的对象是专门对上上根的人。

疏钞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以修习止观被中机,以求生净土被上机。

这个说法是莲池大师讲的,这是我们净土宗中兴的大德。他生在明朝末年,这是《弥陀经疏钞》里头说的。“明”是说明,“信位初心”,初发心的,对于佛法有信心,很想修学。大师讲,这个众生有上中下三等根机。“礼忏灭罪”,依照大小乘经典的方法修行,修礼拜,修忏悔这个我们常讲,经忏。这个经忏,诸位要知道,不是现在寺院里头超度死人的经忏,不是这个。这个经,是讲读诵经典像在我们台北华严莲社,听说每个月它都有一定的时间,大家在一起读诵《华严经》,这是读经。礼忏呢,很多寺院里面,也有一定的时间,举行拜大悲忏,这是最普遍的。在台湾,还有拜梁皇忏、水忏,净土宗的有净土忏,修地藏法门的有地藏忏,修《法华经》的有法华忏。这个忏仪很多,几乎重要的大乘经典,都有修行的方法,古大德编的修行的方法,通常讲行法,修行的方法。这个是对初机的,也就是说对下等根机的,教给他们的修行方法。中等根机呢,比他们高了,他们修禅定,修习“止观”。止观就是禅,在禅宗里面叫禅定,在教下里面叫止观,比前面这一层要高。更上层的呢?更上层的念佛,“专接上根”。哪些是上根?念佛人是上根。“以求生净土被上机”,这是确确实实的。为什么念佛人是上根人呢?上根是有真实的智慧,选择这个法门就是真实智慧啊。没有真实智慧,你怎么会选这个法门?这是成佛的法门。诸位要晓得,修习止观,若不能见性,就不能出三界。纵然得定,也只能够往生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看他定功浅深,不能出三界,他将来果报在天上。定要修不成,修不成就是未到定,有定功,但是不够,那就生欲界天。我们常常看到经上讲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是未到定。就是他修的禅定功夫还不够初禅,不到初禅。像考试打分数一样,六十分及格,他只有四十分,五十分,这就生到欲界天人,位次就更低了。那么由此可知,前面这个礼忏灭罪,是人天福报,是修福的,色界天都没分。念佛人的果报,超越三界,往生净土,这是上根人,不是下根。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初谓业障众生,中谓凡夫二乘,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

凡是修净土的人,都是大乘菩萨。因为净土所要求的,你看《无量寿经》讲的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一发,就是菩萨了。什么叫菩提心呢?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的好,凡夫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他说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讲法确实蕅益大师以前,这些祖师大德们没有这个讲法,没说过,他第一次说的。他说这个话,我们细细想一想,有没有道理呢?很有道理。为什么呢?生到净土,古人讲过,“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能够见阿弥陀佛,这个不是菩萨,见不到的呀。所以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的的确确是无上菩提心。一般的菩萨不如,比不上。一般菩萨虽然发的,像《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你发那个心见不了佛啊。人家这一发心,就见佛。见佛,比你就高多了。所以的确是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讲的清楚,讲的明白,讲的容易懂,我们听了之后,觉得我们有分。《起信论》里讲的,《观经》里讲的,讲的我们听不懂,想想自己发不出来,没分,于是就退心了。听到蕅益大师这个讲的,我们就振奋起来了,觉得说我也可以做得到。所以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

又,要解谓,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这是蕅益大师赞叹净宗的行法,修行的方法。持名念佛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太深太妙了。可是念佛,实在讲,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它的深妙处,只有深妙之人才能看得出来,一般人看不出它的深妙处。惟有真正有学问、真正有见识的人,他知道,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确实深妙。下面这两句话说的好:“破尽一切戏论”,这一句话是对教下讲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如果你要是懂得念佛法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话,都是戏论,都是开玩笑的话,都是废话。一句阿弥陀佛,把它破尽了。“斩尽一切意见”,这是对禅宗讲的。你说这就深妙了,超越了禅宗,超越了教下。宗门教下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这一句佛号超越了。从理上说,深。从方法上讲,妙。太巧妙了,一句佛号就超越,决定不是宗门教下能相比的。刚才我说了,禅宗不见性不能成就,只得禅定,这是生四禅天。纵然明心见性了,成就还是有限。见性成佛,成的什么佛呢?藏教佛,通教佛,权教佛果,真的是远之远矣。不晓得还要修多久,才能成就。依照佛在一般经上讲的,三大阿僧祗劫。第一个阿僧祗劫,完成三贤位。佛说这个都是从别教讲的,不是圆教。第二个阿僧祗劫,从初地到七地,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祗劫,八地九地十地,三个位次。三大阿僧祗劫。纵然明心见性了,所谓见性成佛了,不过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别教这是初地,从初地到七地,一个阿僧祗劫;再到十地,两个阿僧祗劫,成什么样的佛呢?成别教佛。别教佛的地位,是相当圆教第二行位的菩萨。所以你就晓得太远了,时间太长了。怎么能跟念佛人比呢!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依照《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下下品往生,只要经十二劫,诸位晓得,十二劫就花开见佛悟无生了。花开见佛悟无生,什么地位呢?圆教初住地位,别教初地的地位。换一句话说,像他们那个修行,修到这个是经过一个阿僧祗劫,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十二劫,他怎么能比,这不能比嘛。那是讲下下品往生的,如果说下中品往生的,那经上讲,只要六劫,那时间就缩短一半了。所以真的是深,真的是妙啊,这两句话不是假话,是事实,超越宗门教下。教下包括了贤首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没有一样能比得上念佛人念佛之殊胜,所以念佛法门好。谁知道呢?马鸣菩萨知道,龙树菩萨知道,这两个人是大乘八宗共祖,大乘八个宗派都是马鸣龙树传下来的,所以他是八个宗派的祖师,共同的祖师。他们知道,他们在末后,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在中国,中国智者大师知道。智者是天台宗的,专门弘扬《法华经》的,可是智者大师是念佛往生的。他给《观无量寿经》作了个注解,后来他的学生四明尊者做了个钞。这个注解也很有名,叫《观无量寿经妙宗钞》。他是念佛往生的,四明尊者也是念佛往生的。天台宗的祖师,因为智者大师提倡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天台宗历代的祖师,几乎都是念佛往生的。永明,永明是从禅宗里面回过头来的。他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再回过头来,专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永明在传记里面记载,他也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这是我们中国两位大德,他们清楚,他们明白。智者是代表教下,永明是代表禅宗。所以像他们这一等的人物,这一流的人物,“彻底担荷得去”。他们能够直下承当,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因持名一法,乃至圆至顿

圆是圆满,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圆满的,宗门教下都没有这个圆满。跟念佛人一比,他就有欠缺。所以这个是圆到极处,顿到极处。顿是顿超。禅宗是顿,跟念佛一比,差远了。

无上法门,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故曰深妙。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就是不可思议,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不是我们推测得到的,所以说它是深妙。

但蓦直念去,

蓦直就是一直,只要你一直念去,死心塌地一直念去,

不假方便,

不需要借任何方法来帮助,

不落思量,

这两句话合在一起,不假方便,不需要用教下的方法来帮助;不落思量,不需要用禅宗的方法来帮助,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

直起直用,

直截了当,

自得心开。

只要你功夫用的熟了,自自然然心开意解,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样的境界。禅宗的方法难,净宗念佛这个方法容易,都可以念到大彻大悟,都可以念到明心见性。

当下破尽戏论,荡除一切计度分别,是能直下承当者,肉身大士也。

这就说明,谁是上根。你只要肯直下承当,只要肯发愿求生净土,一心念佛,你就是肉身菩萨。这个大士,是大菩萨,就是前面所讲的上根人,那不是下根人。

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予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一段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所说的,这个说法也是古人所未曾说过的。蕅益大师这个说法,是他自己猜测的,还是有经典做依据的呢?如果是自己所想当然尔,想必是如此,这个是决定不能够相信的。现在这个时代,假的佛法很多,拿着佛的经典到处说假话欺骗人。所以世尊在入灭之前,留给后世学生的遗教,有四依法。第一个,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如果经典上没有说,这人说的,我们不能接受。任何人所说的,必须要有经典做依据,我们才能相信。蕅益大师在《弥陀经》里面,确实有不少的发明,实实在在有依据。依据在哪里呢?就在《弥陀经》上。由此可知,多少人看《弥陀经》没看出来,他老人家看出来了,被他发现了,这实实在在了不起。这一桩事情,就是世尊自己在《弥陀经》上所讲的。蕅益大师这一点醒,我们一看,果然不错。释迦牟尼佛怎样成佛的呢?是念佛成佛的,就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很不可思议。那么他为我们说这个法门,就是把他自己成佛的方法传授给我们。这个“果觉全体”,果是成佛,一丝毫没有保留,完全的传给我们,这就是《阿弥陀经》。所以净宗的经论,《无量寿经》叫大本,《阿弥陀经》叫小本,其实里面内容、境界完全相同。说《弥陀经》就包括《无量寿经》;说《无量寿经》,就包括《阿弥陀经》。经上所说的,完全是诸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他说,“乃诸佛所行境界”。因此,这大小两本,我们看起来好像很浅,不深,其实真正是其深无底,其广无边。

 

 

 

 

 

 

 

 

 

 

 

 

 

 

 

 

 

 

 

 

 

第十八卷

 

所以净宗的经论,《无量寿经》叫大本,《阿弥陀经》叫小本,其实里面内容、境界完全相同。说《弥陀经》就包括《无量寿经》;说《无量寿经》,就包括《阿弥陀经》。经上所说的,完全是诸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他说,“乃诸佛所行境界”。因此,这大小两本,我们看起来好像很浅,不深,其实真正是其深无底,其广无边。展开来,不但是融会贯穿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不出大小二本,乃至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法门也出不了大小二本的范围。由此可知,它的深广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唯佛与佛能究竟”。这大小两本,要彻底明了,那是什么人呢?只有如来在果地上能做得到,决不是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能够全部了解的。这个九法界,诸位要晓得,包括等觉菩萨在内。我们六道上去,声闻、缘觉、菩萨,菩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就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都是等觉菩萨。这许多菩萨当中,有不少是倒驾慈航乘愿再来的,那是例外。那他当然明了,他已经成佛了。我们知道,文殊早就成佛了,观世音菩萨也早就成佛了。像这些大菩萨,很多都是古佛示现的。若不是古佛示现,即使等觉,也要蒙佛力加持,他才能够知道一些。要得不到佛力加持,他不能明白的。

下面这三句,是个结论:

可见念佛法门,实是无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当也。

念佛法门不仅是深妙,深妙到极处。深是讲它的理,讲它的境界无量无边,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够理解,这是讲它的深。妙呢,他的方法很容易,我们不了解,这老实念就能往生,这个就妙了。什么人能往生呢?前面说过了,专接上根。那我们是不是上根呢?这个上根,跟禅宗里的上根,标准不一样。净宗上根,跟其他宗派的标准不同。这个上根,是真正能信,能愿,能行,这就是净宗所说的上根。他相信阿弥陀佛,相信净土三经,他没有怀疑。他真肯往生极乐世界,真想去,真肯去。一天到晚就抱住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一向专念,这是净宗上上根人。我在过去曾经说过,如果你要觉得这个好像是太少了,这一句佛号哪能往生呢?你怀疑,不能相信,要多读一些大乘经典,读净土五经一论,这就不是上根了,这是中根,也能往生。如果还觉得不够,这个还太少了,净宗的典籍,有蕅益大师的《十要》,《净土十要》,有莲池、蕅益大师的注疏,净土宗古来祖师大德的著作不少,印光大师有文钞,再加上这些,大概就可以了。这是下根,大概还可以往生。如果觉得还不够,再要念一些《法华经》,再要念《华严经》,再要念其他的经典,那叫下下根,这一生往生没指望了。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明了,古来的祖师大德,到最后往往就是一本《弥陀经》、一句佛号,他什么都放下了,这个才能够上品往生。也许你怀疑,又会问:这些祖师大德,大乘经他念的太多了,念了几十年了,到最后他才放下呀?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也得学学祖师大德,大乘经也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去涉猎。说得好像是有道理,其实那些祖师大德们,过去所学的那个,到后来才恍然大悟,走了好多冤枉路。这是苦口婆心的来教导我们,教我们走一条直路,不要学他走很多冤枉路。他学三十年,到最后找到净土,才能念佛往生。我们要听他的教训,不走他的冤枉路,顶多三年就成功了。我们只需要他十分之一的时间,我们的成就可能还超过他。为什么呢?专精嘛,他们叫杂修,那怎么会一样呢?学佛、做人,贵在能辨别邪正,认识好歹。人家是好人,善人,诚心诚意教导我们,我们不能冤枉他,那就错了。所以这个方法,确实是深,是妙。只有上根人,前面讲过,蕅益大师说过,上根标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举了几个例子,像马鸣、龙树、永明、智者,这是真正理解,真正明白,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疏钞云,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

这也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说的。父母是生育我们这个身体的,所以在此地,用念佛来比喻,念佛能生法身。我们肉身得之于父母,我们法身慧命从哪里得来呢?从念佛。当然大乘佛法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法门,这些法门,目的都能够生法身。可是这无量法门,确实有难易的差别。有很多法门修学困难,不容易成就。一切法门里面,惟独念佛法门容易成就,而且成就是真实不可思议。他成就的高,不是普通的成就,是究竟圆满果地的成就。这是古时候的祖师大德都承认的。依禅宗来说,这是大乘的顿教,一生当中能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所成的是什么佛,我们要晓得。天台大师讲,佛有六种,叫六即佛。第一个讲,理即佛。要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从理上讲的,不是从事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可是事上不行,事上我们是迷惑颠倒的佛,所以你一定要起修,要修行,把我们的毛病、习气、障碍去掉,使本性再恢复,那个就是事上成佛了。在初学的人,叫名字佛。我们接触佛法了,每天在经典里面研究讨论,像现在我们大家学佛的地位,在什么位子呢?名字佛。名字佛,有名无实,这不是真的,假的啊。因为我们虽然学佛了,听的不少了,懂的不少了,毛病习气一点都没改,也就是说,佛法对我们没有真正的受用,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这叫名字佛。从这个地方,我们真正用功,我常常勉励同修们,我们今天学佛,如果真的认真学,一定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劝大家读经,读三年。这三年是第一个阶段,目的在熟。佛在经典里面讲的这些经文教训,我们记得很熟,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不会忘掉。我们做这个工作,这个没到修行,这是修行的准备功夫。第二个阶段,求解。经文熟了,熟了之后我们要懂得它的。我们中国过去教学,是用这个方法。古时候教学,儿童七岁上学,七岁到十二岁这是中国过去的小学。没有学校,私塾,跟着老师。私塾里面教小朋友,教什么呢?就是教背诵,重要的典籍都在这个时候完成背诵。都能背熟了,老师还要督促,背一百遍,背二百遍。为什么呢?让你在一生当中都不会忘记,到老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他不要去找参考书,不要去查。他太熟了嘛。所以中国小学是背诵经典,这是一个阶段,然后再去学做人。所以,德行是在小学时候训练的,学洒扫应对,学这些基本的礼节,这在小学完成。学规矩,怎样对父母,怎样对长辈,怎样对亲戚朋友,都有规矩,伦理的教育。大概十三四岁之后,就入太学了。从前没有中学,统统背诵完成之后入太学,太学就是大学。太学里面教什么呢?,就是把你从前读过那些东西,详细的研究,讨论,讲解,让你对这个理统统明白了。所以第二个阶段是求解。从前太学里面是求解,解门。小学是背诵,小孩记忆力好,利用他的记忆力,所应当要记的东西,全部在这个时候把它记熟。太学里求解,这个还没有到修行。所以经典要理解,要听讲,要研究讨论,意思解的越圆越好。理解之后,这才谈得上修行。行是什么呢?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与佛的教训不相应,佛教给我们不贪不嗔不痴,我们偏偏搞贪嗔痴。我们把佛的话记住了,佛所讲的道理圆融。为什么佛教给我们不贪不嗔不痴,搞清楚了,我们就认真去做。这个做才叫修行。可见得我们今天是做修行准备的功夫,没有真正修行。真正修行了,开始照做了,如教修行,那就叫观行位了。这又深了一级了,得受用,得利益,确实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真得佛法的受用,这叫观行。观行是真干,真修。名字是有名无实,没修啊。有信有解没有行,那是名字。真正肯干肯修,观行位了。虽然修,没证果。证果的标准是什么呢?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那就证果了。所以那叫分证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叫法身大士了。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位子,跟净土里面讲的位子,远之远矣。所以才晓得,净土法门在禅之上。诸位要晓得,禅宗到明心见性了,这个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初住菩萨就有能力以佛的身份度化众生,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可以现佛身,他能够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能够示现八相成道,所以他真的是成佛了。佛的等级很多,种类也很多。种类有藏通别圆,等级有四十二个不同。所以成佛不能含糊笼统,要知道他成的是什么佛。净土宗往生所成的佛,是圆教佛,四十一品无明断尽的佛,那真的不容易啊。以一般修行,就以禅宗来说,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究竟圆满,他要修多久?通常讲法,他是三个阿僧祗劫。《华严经》上说法,要无量劫。那我们晓得,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时间就短了,很短的时间他就成就了。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大小两本里面,就讲的太多太详细了。他修学的环境好,他每天亲近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天天亲近,这么多的好老师。围绕在旁边的,都是等觉菩萨同学。修学的环境太好了,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找不到的。所以一生到西方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怎么呢?天天跟佛在一起,那怎么会退转呢!我们为什么会退转呢?天天跟妖魔鬼怪在一起,你怎么会不退转。妖魔鬼怪是什么呢?你家里的那个电视机,就是妖魔鬼怪。你看你一天到晚看那个,它教给你什么?教给你杀盗淫妄,教你贪嗔痴啊。走到街头,你看到五花八门的时候,统统是妖魔鬼怪,都在那里诱惑你,让你起心动念,让你起贪嗔痴慢。退转啦。西方世界统统跟佛菩萨在一起,那怎么会一样呢?这个地方有一句话,很重要:“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这一句话是出在《华严经》上的。我们从这一句经文里面明白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最后成佛都是修的念佛法门。换一句话说,今天在佛法里头,无论大乘小乘,无论你学什么宗派,你真正修成了,最后的归宿是华藏世界,最后统统都归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之后,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等到你证得初地了,因为你破了一品无明,你就入华藏世界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华藏是一真法界,破一品无明,就到那个地方去了。这逐渐逐渐修,不晓得修到多少年,四十一品无明破了三十品了,再破一品,破到三十一品了,那就是初地菩萨了。初地以后,修什么法门呢?完全听从普贤菩萨的劝导,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到那个时候,统统都念阿弥陀佛。我们现在就念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遇到这些菩萨们,一看到我们,哎,佩服得五体投地呀。为什么呢?他们搞了无量劫,吃了好大苦头,绕了好大圈子,才晓得念佛往生。你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了,一下就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不可思议。我们不知道这个事实状况,那些诸大菩萨们看到了,听到了,佩服得五体投地,没话说。这“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这两句话所说的,古时候我们不谈,就眼前学佛的同修,真的是大有人在。学这个法门,学那个法门,他不愿意去往生。这个就是愚痴,就是狂妄。所以许多人轻视了念佛法门,不知道念佛法门的殊胜。末后这个结论好:“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什么菩萨呢?《华严经》上十地菩萨。《华严》到登了地了,已经破三十一品无明了,智慧真的是开了,够了。所以对于念佛法门他认识清楚。这个时候给他一讲,他懂了,不再排斥了,不再犹豫了,死心塌地修学了。所以这个的确是要有高度的智慧。那我们现在在凡夫,听到这个法门就相信了,就发愿求生净土,可见得我们的智慧不在十地菩萨之下。可是除了这一个选择之外,我们智慧能力的确不如别人,比别人差的太远太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很清楚,是我们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当中成熟了,是这么一个关系。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知道,所以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我们,使我们的信心愿心不退转,使我们能够在这个群魔乱舞的环境当中,我们还能够坚持信愿持名。这个是佛力加持,自己的善根福德深厚。这个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所以佛不是给我们说的这么清楚,这么明白,的确我们不能不怀疑。再看下面一段:

盖此法门,乃弥陀住真实慧,从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个法门,特别指持名念佛的法门。因为《无量寿经》跟小本《弥陀经》都是提倡持名念佛的,所以“这个法门”是专指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住真实慧”,《无量寿经》上为我们说了三个真实,这是其他大乘经上很少看到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是第二句;第三句是“惠予众生真实之利”。那就是世尊把这个法门为我们说出,劝导我们修学,这是给我们真实的利益。这一句话要紧啊,经大家是天天在念,有不少人一天念很多遍,意思不懂。这一句经文的意思你要真懂得了,你对于释迦牟尼佛衷心的感激。诸位要晓得,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间,这一世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我们身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来的真实!惟有念佛往生是真实的。所以你真肯念佛往生,诸佛赞叹。刚才讲了,一切菩萨佩服。你怎么无始劫来都搞虚妄,这一下搞真实了,这个难得,太难得了。迷惑颠倒的众生,都在虚妄里面去做活计,在那里生活,在那里计较,全是虚妄,一场空。惟独念佛法门,声声踏实,声声佛号都真实。这是真实之利。这个利益从哪里来的呢?是从阿弥陀佛住真实慧里面流出来的。这个是讲阿弥陀佛的修德。还有更深的理论依据,那是什么呢?那是真实之际。这个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这是我们一切众生本有的。这是刚才讲的“理即佛”,我们迷失了。因阿弥陀佛住真实慧,见真实之际,他才有能力为我们开化显示。开是开示,化是教化,把这个真实显示出来,这个显示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如来慈悲的教导,这个是开化显示。我们得的利益,能信,能愿,肯念佛,肯求生,这是真实之慧,最真实的恩惠。“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里面的道理,这里面的事实真相,只有如来在果地上才清楚,才明了。我们今天能说少分,大家听了也能明白少分,这个是自己善根发现,诸佛威神的加持。我们要得不到佛的加持,这意思不懂,体会不到。大家要得不到诸佛的加持,你听了也听不懂啊。你能够听懂,听明白了,佛力加持的。自己善根发现,佛力加持,你一接触,一听,明白了,懂得了,才晓得这是唯一真实。我们一定要明了,必须要能够体会,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方便法。用这些方便法,诱导我们归到真实。我们看这个一切经典,你才晓得哪一部经典是最珍贵的,哪一部经典是第一经,你才知道啊。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引隋唐的大德比较经论的优劣,那一段文字大家都看到了,那一点都不假。居然有人说,《华严》跟《法华》都是《无量寿经》的导引,那其他的都不必说了。《华严》、《法华》在中国佛教的地位,是经中之王,没有比这个更高了。连这样大经,都是《无量寿经》的引导,像我们上高速公路那个引道一样,往上去的,那不是正路。这就是说明,正路就是《无量寿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唯一法门。所以你要认识它,你选择它,你真的是上根啊。你不是上根,这第一法门你怎么会选择上?选择了《华严》、《法华》,路是对了,没上去呀,是在高速公路的引道上,没上正路。但是距离正路很接近了,必定能够上去。连《华严》、《法华》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经论法门。如果我们已经是读《无量寿经》,念佛,看到别的法门好,转修其他法门,给诸位说,这决定是倒退,这是退转,倒退了。原来修学其他法门,遇到念佛法门,我们舍弃,改念《无量寿经》,改念佛法门,这是提升,这上了正路了。这个道理、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知道,然后才晓得,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不容易。开经偈里面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那是对《华严经》说的。这个法门,古德讲,“无量劫来,稀有难逢”,这个话一点都不错,比百千万劫还要困难。我们这一生遇到了,遇到如果要不肯珍惜,不能把它抓牢,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那么换一句话说,你下一次再要遇到这个法门,可能又要经无量劫了,很不容易遇到的。

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融具德,超情离见,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议也。

弥陀之殊胜,就是在他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浅人看是四十八条;圆人看是一条:任何一愿里面都包含其余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不可思议。不是每一愿、每一愿独立的,是一个愿。你这样看,你才能看出弥陀的宏愿不可思议。而他接引众生的方法,就是一句名号,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过去讲席里头,曾经多次的较量,看出名号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从理上说,它是真实之际的德号,也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名字。这是从理上讲。从事上说呢,他是无量无边法门的中心。像一个圆一样的法轮,它是圆心,圆周上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归到这个圆心。所以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传的无量无边的法门你统统都念到了,你都受持了,一个法门都不漏,因为你在中心点。所以这一句佛号,接引九法界众生,一个都不漏。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普度。这才符合于正理。不像其他法门,接引众生有特定的对象。若不是特定的对象,他就不得受用。由此可知,那个法就不是真实法,方便法。如果是真实法,不应该有这个差别。所以这个法是真实之慧,是真实之际的开化显示,能令九界众生平等得真实之利。所以赞叹它,叫“圆融具德”。圆融就是这个意思。具是具足,德是德能。刚才我那个比喻,像轮的中心点,所以它是圆满具足的,任何一法没有办法跟它相比的。而且你要晓得,那个圆心,只有一点,不会有两点的。“还有一法跟它差不多嘛?”没有这个道理,讲不通的。圆心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心的。只有真正真实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他才会明白,才能够体认,死心塌地,不会再有其他的念头了。就像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面所说的,这个世间再有名气、再有威望的人,劝你学别的法门,你不会动心。世间人不用说了,真正证阿罗汉四果罗汉的人,乃至讲到等觉菩萨,他说他还有好的法门来劝你,都如如不动。到最后讲到,一切诸佛来劝你修别的法门,也不动心了。为什么会不动呢?因为你对事实真相真搞清楚了,真正认识清楚了,不会为外界所动。这个你就叫得念佛三昧了。有这样坚定的信心,那就恭喜你了,你念佛不但决定往生,决定是上品上生。为什么呢?《金刚经》上说的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见法身。你能信心不动摇的时候,你就见法身了。见法身,你念佛得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理一心不乱的人,上上品往生。我们今天,不要说是佛菩萨来劝我们修什么法门,今天有个朋友告诉你,今天晚上出去带你转一圈,可以赚一百万,马上就跑掉了,经也不听了。所以你念佛得不到念佛三昧,你往生没有把握,道理就在此地。你见理不透彻,真假不能辨别,还是被这些假东西欺骗,一骗马上就走了,所以这个没有用处。“圆融具德”,我们要认识清楚,肯定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

“超情离见”,这一句特别对禅宗讲的。因为禅宗在中国兴旺了一千多年,中国学佛的人受它的影响很深。往往他们有个成见,认为念佛不如参禅。所以祖师大德特别强调,念佛是“超情离见”。情是思惟,是情执;见是见解。真正死心塌地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里头没有情执,这一句佛号里头没有见解。没有怀疑,没有见解,那就叫上上禅。“念佛即是上上禅”,这一句话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别人讲的。

    “举体是理事无碍”,不但体是理事无碍,事也是无有障碍。这两句话,从哪个地方显示呢?《华严经》上显示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特别是入法界这一品经,就是普贤行愿品,全部经文有四十卷,叫《四十华严》。这一品经里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本会,一个叫末会。本会有四卷,末会就是五十三参。这一品经四十卷,也实实在在不可思议。他把修学大乘的人就像写小说写剧本一样,表演给我们看。你看他有没有障碍?善财童子与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叫五十三参,里面是五十四个人,有一会里头是两个人,就是代表我们现实的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你看他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多么活泼。不但理事没有碍,事事都无碍,是一个修学大乘的榜样。而这个里面所主修的,就是念佛法门。文殊菩萨,念佛生净土的。善财是他的学生,得意门生,当然传的是净土法门。不会传第二第三法门,一定是第一法门传给他的。在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所表现的,第一位德云比丘,教他念佛;

 

 

 

 

 

 

 

 

 

 

 

 

 

第十九卷

 

文殊菩萨,念佛生净土的。善财是他的学生,得意门生,当然传的是净土法门。不会传第二第三法门,一定是第一法门传给他的。在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所表现的,第一位德云比丘,教他念佛;最后一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个开始一个结尾,一头一尾都是念佛,这就说明,念佛是彻始彻终。我们读《四十华严》,要懂得这个意思。这个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显示给我们看,无量无边法门,彻始彻终唯一念佛法门。那我们要问,这五十三个人,所修的法门各个不相同呀?从事上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同。事相上不同,修学法门的理上都同。这个就深了,这个就妙了。无论哪一个法门,统统都是念佛法门。这个就奇妙了。这个要不是佛与诸佛,他看不出来啊。明明不一样嘛,根本都不念佛嘛,怎么会是念佛法门呢?确实是不念佛,但是把你引导到登地了,那不就又都念佛了吗?到最后,还是这一条路回家。你想想看,哪一条路不是念佛法门!无量无边的,就像水一样,河流一样,统统流入大海,大海是它的归宿。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都到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登了地的时候,统统念佛求生净土。你看,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都归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了,所以是殊途同归。我们是很幸运,直接就入去了,他们迂回,拐弯抹角,不晓得到哪一天的时候,还是流入大海。我们的幸运是直截了当。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对于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的人,都尊重,都欢喜。而且我们清清楚楚,他将来也要到极乐世界,也要见阿弥陀佛,不过比我们晚了,那晚很久。我们快到,他们后到。不可以说他们不到,他们将来一定到,在我们后就是了。他们现在不承认,死都不承认。为什么呢?没有见到路嘛。到他证到初地菩萨,他就点头承认了。那个时候才承认,不到那个境界他不承认。他不晓得,路是合在一起的,他现在在岔路上。是这么一个道理。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华藏已经是一真,西方净土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中心。要不然,已经到一真法界、证得等觉果位的文殊普贤,为什么还要去求生?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唯一可能的一个理由,在华藏世界修行时间长,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时间短,那他当然想快一点成佛嘛,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只有这个理由。要不是这个理由,实在讲,找不出第二个理由,使文殊普贤也要求生净土,找不出来。这个理由的的确确是正确的,西方世界成就快速。在一切大乘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菩萨修行,愈是往高位次愈难,就像我们凡夫爬山一样。爬山,那个山路的终点在哪里?绝对不是二分之一的那个距离,古人讲的,行百里而半九十。走路走一百里,九十里那个地方才是一半。就是越往后面越难走,累了,爬不动了。所以后面那个十里,等于前面的九十里,越往后去越难。你看三大阿僧祗劫所说的,第一个阿僧祗劫可以证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祗劫,只能证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祗劫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可见得越往后面去越难。由此可知,等觉菩萨要成佛,虽然只有一个阶级,那个难的程度,在我们想象当中,恐怕也是要一个阿僧祗劫。那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呢,才一天,就成就了,当天就成就了。他为什么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这是十方等觉菩萨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理由。西方世界是事事无碍的一真法界,是究竟圆满的事事无碍。因为我们在那里看到,它四土合在一起,九品也合在一起,这个就是事事无碍。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四土不在一起,有碍呀。理上虽然没有碍,事上有碍。我们这个世间,修行的阶次也不在一起。小乘初果跟二果不在一起,二果跟三果不在一起,三果跟四果也不在一起。菩萨里面,十住菩萨跟十行位的菩萨不在一起,这个就是事事有碍。西方世界统统在一起,圆融无碍。所以那个是一真里的真实圆满,这才赞叹它不可思议。这个是真实的不可思议,我们要认识清楚,要真正明了,我们的心就定了。心定了,蕅益大师讲,决定得生。然后我们念佛功夫,那就是品位的高下了。实在讲,往生这最要紧,品位低一点不在乎,没有关系,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是圆融的,那个倒不在乎。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得生。当然,心既然定了,又晓得这个世间样样都是假的,样样都是虚妄的,惟有念佛是真实的,你自然肯念佛了,不必人劝你。你晓得这个是真实的,你就可以老实念,你就会欢喜念,越念越欢喜,越念那个真实的利益越能够感受到。最现实的真实利益,身体健康,没有烦恼,没有妄想,心里头快乐,身心快乐。这个是摆在面前的。所以有很多生病的人来问我,病了,怎么办?是不是业障太重了?业障是重,业障不重怎么会生病呢!生病当然是业障重。什么业障呢?胡思乱想啊。怎么样消业障呢?念佛就消业障了。胡思乱想,统统想的是虚妄,我念佛想的是真实。真实是健康的,虚妄就是病痛。为什么天天去打妄想,为什么不老实念佛?世间人不明此理,不识真相,那就难怪了。我们今天明白了,懂得了,再不认真去做,就对不起自己了。

行人若能于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

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宣说的一切大乘经典,像《华严》、《法华》、《般若》,都称为无上甚深之法。那么在这许许多多经论当中,究竟哪一部经是无上当中的无上,真实当中的真实呢?这是我们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的。从理上说,法门是平等的,只要这个法门能够通达究竟涅槃,那这个法门就是无上甚深的微妙法。我们晓得,所有一切大乘经,所有一切大乘的修法,都能达到这个境界。若就众生根性上来说,那就有差别了,决定不平等了。那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性?在一切法门当中,哪些法门能够适合我们,让我们在一生当中能得成就?这是我们选择修学法门第一个条件,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而认识自己根性的人,的确不多。佛菩萨大智大德大能,他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可是他给我们说了,我们听起来未必相信,未必以为然。这就是经上讲的,我们的业障习气深重,没有智慧。   在一切甚深无上法门当中,净宗是第一,这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古大德曾经就一切法门做详细的比较,我们也曾经多次的推演,确实证明净宗法门是第一当中的第一。所以古大德说这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中的了义。为什么呢?前面刚刚说过,这一个法门是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的。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就是《华严经》当中讲的一真法界。所以西方世界是真实的,我们这个世界不真实。从哪里看不真实呢?从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动物,人是动物之一,动物有生老病死,无常。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太阳系、银河系,都有成住坏空。万法无常,那就不是真的。佛法里面说真实,是永恒不灭,那是真的。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在十方诸佛刹土,十方诸佛刹土跟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差不多,都是这个现象,都是无常的,惟独西方净土是真常。我们念《无量寿经》念到的,四十八愿里面念到的,他那个地方不但是人无量寿,人的身体永远没有变化,没有生老病死。植物也没有生住异灭,都是不生不灭的。我们讲动物、植物都是不生不灭,都是真常的,那个国土环境也是真常的。为什么他是真常,是无量寿,我们是无常,寿命短促?就是人家那个报土,是真实之际开化显示的。那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开化显示的呢?我们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变现的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看到一切的色相、行相,是阿赖耶的相分,不是真如本性的相分。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如本性的相分。这个经上讲的很清楚,很透彻。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一切大乘修行人,最后都入这一个报土,那是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涅槃,都在西方极乐世界去证得。这个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连文殊普贤都求生弥陀净土,证实佛在这个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如本性的显示。这个真实本际,就是真如本性,所以它是法性土。性没有生灭,永远常住,所以叫无量寿。可是修学其他的法门,时劫很长。原因在哪里呢?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断烦恼要很深的定功,要真实的智慧。这个修定就难,四禅八定那个功夫,在我们看起来就了不起了。人家一盘腿面壁,一入定,可以入个一年两年,都不出定,那个定功深。定功再深,也只能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不能出三界。阿罗汉到第九定,这个比第八定还要深,到第九定,这才出了轮回,才出三界。你就晓得,这多么的困难。纵然是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前面也跟诸位报告过,他成的佛就是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不是究竟圆满佛。分证佛到圆满佛,还相当遥远。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的,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分证佛了。无明有四十一品,才破一品,需要一个阿僧祗劫,才能破三十品,这登地了。再修一个阿僧祗劫,从初地修到七地。然后再有一个阿僧祗劫,从八地修到十地。三大阿僧祗劫,这么长的时间。还有最后一品无明,从等觉入佛位。佛虽然没说,我们要根据这个修行的历程来推算,大概等觉菩萨成佛,我看至少也要一个阿僧祗劫。这个时间太长太长。往生净土就快了,我们从经典上所说的,细细算这个帐,生到西方净土成佛,大概是三劫到四劫,就圆满,就成就了。你想想看,多快!所以一切诸佛赞叹这个法门第一,它真的是第一,实实在在的是第一。所以这个法门叫“无上甚深微妙之法”。

“行人”是修行人,我们如果能对于这一个法门,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净土三经、五经,念佛法门,“能稍生信解”,这个信是真信,这个理解是真正明了,里面没有怀疑,你能够相信,你能够理解,这都是祖师大德说的话,“其人必是上根”。就是前面莲池大师在《疏钞》里头说的,这个法门是专接上根的。所以净土宗讲的上根,跟禅宗讲的上根,意思不相同。净土宗是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这就是上根人。为什么呢?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从真实慧中为我们开演出来的,这当中没有委屈相,直截了当为我们宣说。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正因为是果地上的境界,所以九界有情靠自己力量,没有法子信解。如来果地上,我们哪能见得到呢!所以,能信能解,必定是自己有非常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现前得一切诸佛如来冥冥当中的加持,我们才能相信,才能明了。佛为我们介绍,为我们宣讲,就是把最真实的利益给我们。我们能信,能解,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生起向往羡慕之心,有恳切的愿望,希望我能够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就是真实的利益。诸佛给我们真实利益,我们就真的得到了。而且这个真实,决定不是虚假,是你自己在心地当中,很塌实的感触到。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个感触?好像念佛的利益不真实,没有现实的黄金美钞一大堆那个真实。你没有这个感触,原因在哪里呢?你的信解不够,程度不到。如果你真的到了,你会感觉到这个真实。这个世间一切所有的,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生一世,无论你生存在顺境或者逆境,都是梦一场。《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哪来的真实!大乘佛法虽然讲真实,那个真实你得不到。无论怎么样修学,还是感觉得很空虚,还是感觉得没有依靠,前途是一片茫然。这个修行人在这个境界当中,怎么能算成就?这个不是说大乘法不真实,是太难契入了。如果不契入,这个利益你得不到。但是这个法门,容易契入,因为它的条件简单。真正相信,有恳切的愿望,就得一切诸佛如来加持,这个利益就感受到了。当你感受到这个真实利益了,这个世间一切万法,你自然看得淡。不要人劝你,你自自然然看成一文都不值。世间的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大家拼命所追求的,在你眼睛当中一文不值,你不会再起心动念,你得的有真实的法乐。佛门当中常讲,法喜充满,你确实能得到,将来决定往生。所以这个是佛给我们真实的利益,我们要能接受得到。他给我们,我们接受不到,那很可惜。那么愈是究竟的法门,愈是圆满的法门,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一定是简单容易。千万不要以为,大概愈是高的法门,高深的法门,愈不容易,那你这个想法就恰恰颠倒了。究竟圆满要不是很容易的话,怎么能叫做究竟圆满?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究竟圆满的大法,一定能令一切众生很容易修学,很容易证得,这才叫究竟真实。所以说,“故此法必方便究竟”。在所有一切法门当中,这个法门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快速,成就最高。这个道理,这一个事实真相,能体会的人就不多。迷人才自找苦吃,找那些难学的法门,折磨自己。

“普被三根”,三根是根器,上中下的根器。上根里面一直到等觉菩萨,像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下至阿鼻地狱众生,下下根。所以这三根就统统包括了。我们这个法门,叫平等得度,这才真正叫方便究竟。不像其他一般法门,它度众生是不平等的,这个法门是平等得度,平等法。“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这个现在是指世尊当年,那是叫现在。当来呢,我们今天在佛经里面,就是称当来的,一直到佛的法运灭尽。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两千年,佛所说的话决定真实不虚。现在资讯发达了,世界各个地区消息很灵通。从前我们根本听不到、根本见不到的,现在随时可以听到,随时可以见到。东西方许许多多的预言,都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好多预言都是预言到两千年,后头就没有了。但是在佛法里面讲,佛的法运一万两千年。照中国的记载,今年是佛灭度以后三千零二十一年。末法一万年,才过一千年。这是第二个一千年刚刚开端,后面的日子还很长远,决定不是末日。但是自古以来都有这个说法,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世界在这个时期有很大的灾难,这个我们可以相信的。为什么呢?现在我们这个征兆已经见到了,会有很大的灾难。这个灾难,如果是自然的灾难,那就是地壳起变化,那这个不得了。地壳起变化,就像从前的洪水,许许多多南北极的冰融化掉了,海面水升高,大概像台北市都淹没了。在地壳变化,有大的地震,可能地图形势统统都改变了,这是可能的。所以许多到喜马拉雅山,到山顶上去爬山,在山顶里面有贝壳这些东西的化石,这个证明,从前那个山是在海底下。那这个变化,人死的就多了。这是大灾难啊。如果不是这一种灾难,那就是人为的,人为的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子战争。所以一般人讲,这个地球上人,要死三分之二。这是人为的。这两种都有可能。所以我们真的是非常幸运,遇到佛法了,要认真的修学,真正放下。从现在起就要放下,不能等,没有时间等了。一心念佛,向往西方,这个灾难要现前了,我们就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不受这个灾难。这是决定可以达到的。我们要认清,就是眼前的环境跟从前不一样。如果就以公元二千年来说,今年是九五年,再六年。六年的时间够不够呢?足够了。因为我们看过去《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记载的念佛往生的,几乎一半以上都是三年。所以三年的时间,我们肯定足够了。三年不能成就,那个障碍是你没有真正放下。这个放下,不是说事上放下,“喔,从今天起,什么事情都不做啦!”找个山洞,去念阿弥陀佛。不是这个意思,是心里放下。事上没有障碍,你看《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上没有障碍,心里有障碍。心要清净,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只想西方世界。所以我比喻给大家说,一定要知道,我讲的也是事实。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短短几十年是到这个地球上来旅行,来观光的。这个世界好,很好,不好也好。为什么?与我不相干嘛。你要用这种心态,就正确了。这个地方一切人物事,与我统统不相干,我一丝毫也不在意,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与我无关嘛。我们念念呢?念念想家乡,想亲人。亲人是阿弥陀佛,家乡是极乐世界。常常想家,想念亲人,那就决定得生。这个叫你心里头有佛,心里面有极乐世界了,心里头有净土了。有佛有净土,就决定往生了。所以你要问,往生能不能往生?有没有把握往生?你记住我这几句话,你的疑问就没有了。这是真的,务必在这三年当中要完成,把这个世缘统统放下。别人要的,全都给他。为什么呢?我们都不要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不要了,谁要就给谁,欢欢喜喜的布施。我们只要阿弥陀佛,只要极乐世界。这个法门一直会传下去,传到佛的法运结束了,这一万两千年结束了,佛在《无量寿经》、在《法灭尽经》里面还告诉我们,最后《无量寿经》还留传一百年。一百年以后,《无量寿经》也没有了,佛法完全没有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留在这个世间。在那个时候,人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也能往生。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是真正不可思议。所以是“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这跟前面讲的完全相应。善导大师说,这个法门是如来专门度常没众生,这就是度六道里头的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这个彼岸,就事上来说,是西方极乐世界。就理上来说,是无上菩提涅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入无上菩提涅槃。这么一个法门,今天摆在面前,大家不生欢喜心。如果你中一个特奖,欢喜好多天。你看这个法门摆在面前不生欢喜心,奇怪呀。欢喜心为什么生不起来呢?不认识,不知道这是宝,不知道不容易得来呀,你说这多可惜!全世界的财宝你都得到了,说老实话,你也不过是过个一百年富裕舒适的生活而已。除此之外,你还能得到什么呢?你要是吃得太多了,穿得太好了,反而短命。这一个法门你得到了,你在不久的将来就证无量寿了。哪里是世间能够跟他相比的呢!所以说,得到不生欢喜心,那就是说明,你对于这个无上甚深的法门,一无所知。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由于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而轻此法门乎。

     这一段说得好,确确实实把我们的疑惑破解了。四十八愿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任何一愿都圆摄其余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所以不可思议。而弥陀本愿的核心,就是念佛必定往生成佛,这是第十八愿。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说,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宏愿的中心,也是一切诸佛如来所没有的。这一愿就是十念必生,你看这个方法多容易。一个人在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这样的法门,才真正叫究竟方便,圆满的方便,方便到极处了。临终的时候,一称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因此,临终助念就非常重要。助念是帮助什么呢?帮助念佛不纯熟的人。念佛纯熟的人,何必要人助念呢?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不需要人助念。没有纯熟,平常信心愿心若有若无,所以在临终的时候,很容易迷惑颠倒,贪恋亲情、家里面的财产事业,临终的时候还想这个,就完了。所以临终的时候,同修念佛帮助他,提醒他,就是让他临终的时候,决定不要错了念头。他果然听到这个佛号提起,也想到阿弥陀佛,那他就很幸运,他就往生了。是这么一回事情。那么往生的品位,善导大师说的好,品位高下在遇缘之不同,这个说得非常合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个讲法也说得很好。这两种讲法并不矛盾。我们细细想想,他两个讲法能合得起来。遇到的缘殊胜,遇到的经典是正确的,祖师大德注解没有错误;遇到的善友,同参善友,都是正知正见;平常长年累月的熏修,这个缘殊胜。自己的信心愿心肯定,这个往生品位当然高。遇的缘不好,遇着这个法门了,遇到祖师大德的注解看不懂,也没有人跟他讲解,或者有人讲解,讲得不契机,讲得不尽如法,所以这个信心愿心若有若无。再加上外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力量很大,常常放不下,这个就是遇缘不好。临命终时得到善友助念,最后那个念头正了,想到阿弥陀佛,往生了。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当然就不高了嘛。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善导大师跟蕅益大师的讲法,讲法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所以这个第十八愿,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就是这一愿,才能够令九界众生平等成佛,所以这是究竟方便。弥陀的第十八愿。那么阿弥陀佛何以有这一愿?底下这一句给我们说出来了。阿弥陀佛能有这一愿,实实在在是由于“阿弥陀佛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是他自己一生修行证果的登峰造极之处。那这个与念佛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太大了。法界之正理,佛常讲十法界,十法界是归纳起来讲的。展开来,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会有这么多法界呢?实在说,法界原本就是一,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说的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法界,都是这一真里头变现出来的,都没有离开一真法界。演变的原理,它是怎么变的?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这个境界是唯心所现,心就是心性,真心本性。性体虽然是空寂的,它的作用能现相,现相是它的作用。有体必有用,它一定现相。现出来的这个相,是真相,决定不是妄相。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相,就是真如本性所现的相,真实的,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

 

 

 

 

 

 

 

 

 

 

 

第二十卷

 

性体虽然是空寂的,它的作用能现相,现相是它的作用。有体必有用,它一定现相。现出来的这个相,是真相,决定不是妄相。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相,就是真如本性所现的相,真实的,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法界,那都是假的,都是虚妄相。《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是虚妄相。虚妄相从哪儿来的呢?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呢?识是分别。无量的法界,是从分别心里面变出来的。这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是什么呢?如果分开来讲,是心能现相,想能变化。那个心想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唯识”,想是识。所以,一切法是心想生。如来证到究竟处,把这个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给我们,你心想佛,不直接就作佛了嘛。何必去想阿罗汉,成了阿罗汉再想菩萨,再作菩萨,再想佛,这不叫麻烦吗,不就走冤枉路吗,那为什么不直接想佛呢?就是这个道理嘛。这个就是说的“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是这么一桩事情。直截了当的教你去作佛,不要拐弯抹角。菩萨,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证得初信了想二信,证到了二信想三信,还得想五十二次才成就。这个教你想佛,一下就成就了,你看这多简单。这道理在此地。一般大家在大乘经典里打转转,他不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还以为那个是对的。那个固然是没错,那个真叫对钝根人讲的,下根人讲的。这个法门,对上根人讲的。上根人聪明,不迂回,不拐弯抹角,我一下就成佛多好,何必费这么多事情。“实由于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就是念佛成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就是最极方便处,这个就是本经里面所讲的“如来定慧,究畅无极”。经上真的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众生迷惑颠倒、业习深重,摆在面前看不出来。祖师大德在注子里面也注解的很详细,很明白。再展开那个注子,这个眼睛还是有障碍,依旧看不清楚,这真正可惜。所以“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这个方法是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最容易的,因为容易,就被人看轻了,就被人瞧不起了。一般学佛的人,自命非凡,认为这个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老太婆教,没有知识人学的。他自命是知识分子,智慧程度很高,他要去学那些拐弯抹角的法门,要学三大阿僧祗劫才成就的法门。没有想到,老太婆法门这一生就成佛了,这他没想到。这真正叫没有福报。所以轻视这个法门,鄙视这个法门,这个罪过是无量无边。不但障碍自己,他影响别人。因为别人看到他很聪明,很有智慧,他都轻视这个法门、学那个法门,大概那个法门不错,念佛法门不好。他影响别人,这个罪过就重了。所以他要无量劫,吃尽辛苦,才能成就,道理也在此地。这一大段末后还有一小段:

疏钞云,

这是莲池大师说的,

但持佛名,必生彼国。则或高或下,或凡或圣,乃至或信或疑,或赞或毁,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生多劫,俱蒙解脱。

这是说出,这个法门的功德不可思议,利益不可思议。也说明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但持佛号”,完全是大势至菩萨所行的法门。我们在一切菩萨当中,惟有看到大势至菩萨专持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之后教化众生,也是这一句佛号,“必生彼国”。“或高或下”,或是高或是下,这是讲根性。根性高的,上根。根性低的,下根。或圣,或凡,菩萨、阿罗汉,这圣人念佛往生净土。像我们是凡夫,乃至于畜生饿鬼地狱,这都是凡夫,但持名号也必定得生。这是讲一生决定成就。那么还有呢,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了,不相信,不肯发愿,不肯求生,贪恋这个世间的福报,那些人也都得度了。这就是下面所说的,“乃至或信”,相信,不想。对净土他相信,但是他不愿意往生。这样的人,我们也常常遇到。他还劝我们,西方净土,没错,太远啦,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弥勒菩萨净土在兜率天,很近。你为什么舍近求远呢?他相信,不愿意去。这是或信的。或疑的,疑是根本不相信,怀疑,认为释迦牟尼佛讲的西方净土,大概是理想,是预言,不是真实的。这是最大怀疑。或是赞叹净土,虽赞叹他也不愿意往生。这个很多。你们听听很多法师讲《弥陀经》,劝你们念佛往生。你问他,他修什么?他参禅,他持咒,他修别的法门,他不求生净土。他不求生净土,劝你们求生净土。什么道理呢?他是上根利智,你们没有知识。你们不念佛,还有什么办法呢?他可以得定,可以开悟,明心见性,他搞那一套去了。这是对净土没有彻底的认识,所以虽然赞叹净土,他不修净土。那个毁谤就更不必说了。无论他是赞,他是毁,他是信,他是疑,这个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所以我们大家度众生,安的是大慈悲心。所以有同修问,我们在家学佛,念珠可不可以放在手上?当然可以。为什么呢?就这一串念珠摆在手上,就度了好多人。因为人家一看,阿弥陀佛,他自然就念一声阿弥陀佛,他就得度了。这一生不能成就,多生多劫以后还是这一句阿弥陀佛的种子成熟,才能得度。现前度不了他,种子下下去了,给他种种子,与一切众生下这个金刚种子。从这一方面来观察,在现前这个世间,我们台湾第一殊胜。你看台湾,到马路上看,电线杆上,墙壁上,都贴了阿弥陀佛。这一生不能往生,就是世缘放不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他这一生不能往生。但是多生多劫以后,这一个阿弥陀佛的种子,决定会起现行。所以我们看到播种,台湾这个地方播的种是非常非常的密集,任何地区比不上台湾。但是要收成呢,现在收成不到,现在没有收成。“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他的缘成熟了,再遇到这个法门。遇到法门能不能往生呢?就看他能不能彻底放下。实在说,我们过去生中,那个缘是久远劫就种下去了,绝对不是这一生当中才听到这个佛号,不是的。这一生当中听到佛号,你就能生欢喜心,就想往生极乐世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正像《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以你晓得,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是多么的深厚。《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的确是非常的深厚。自己要晓得,要珍惜。那能不能往生呢?就在我们这一生当中,肯不肯放下。肯放下,就决定得生。不肯放下呢?下次再来吧。而再下一回,就不晓得又经过多少生多少劫了,这不晓得了,就很难讲了。总而言之,你是会往生的,但是你要晓得,这一生不往生,再在六道里头不晓得又搞多少轮回,又多少生死,又吃多少的苦头,好冤枉啊。六道的日子不好过,这个是要真正觉悟,是要真正放下。今天上午有一位同修到我这儿来,他告诉我念佛,亲情放不下,儿女亲情方面总是挂在心上,没有办法跟佛相比。这儿女太亲了,佛不行,佛跟我很远啊。他听我这录音带说,一定要放下,一定要换过来,他今天来问我,他怎么换得过来。换不过来呀。我就分析给他听,我说你爱你的儿女,关心你的儿女,你能关心到几时?关心到一辈子,来生呢?你还能关心到吗?来生就完了,各走各的路了,来生再见面也不认识呀。这叫愚痴。你真的关心吗?你不关心啊。你爱你的亲人吗?你不爱呀。因为你照顾他、关心他时间很短。你能不能生生世世照顾他,生生世世关心他?我说那你才叫真正爱护他。否则的话,你的那个爱护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说,那怎么样是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嘛。生到极乐世界了,你看看,你有天眼通,有天耳通,有他心通,有神足通,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得很清楚。他讲话,你也听得很清楚。他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他有苦难的时候,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那才是永远照顾他。这才是真的,真正的关心,真正的爱护。所以真的关心、真的爱护、真的孝顺,要到极乐世界去。要不到极乐世界去,孝顺父母只有一生。来生父母到六道轮回,到哪一道去了,你有什么办法!你无可奈何。所以你虽然有心,你没有智慧,没有能力,帮不上忙。你要真正懂得这些事实真相,就决定要往生。惟有往生,我们的问题才真正解决,彻底解决。所以说眼前要忍,忍耐,眼前暂时放下,不要障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再提起。就是先要放下之后才提起,你才真正能照顾一切众生。

至于当世何人当机,则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宿根利钝、善恶差别,

这些都不要紧,年轻年老,男女老少,都没有关系。

只要于此法门能生实信,

实是真实,真正相信。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确有此人,一点不假。西方世界是真实的世界,绝对不是幻象,比我们这个世界还真实。我们这个世界有变化,有沧海桑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没有变化,所以它是安定的。西方世界的人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慈悲的。人事环境好,大家好相处,没有勾心斗角。真正相信那是真实的事,

因信发愿,

从真正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大愿心,决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决定要见阿弥陀佛。这个世间一切要放得下,要真正放下,一丝毫的挂碍都没有。所以我们这个身体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我们与大众相处,一切随缘,决不攀缘。为什么呢?随缘的心是清净的,随缘的心是真实的,攀缘那个心是虚假的,攀缘的心是妄心,这个是决定有障碍的。在有些人观念上说,我们这种做法、想法太消极了。人家积极在从事于社会慈善福利的事业,我们做法太消极了。这种说法,乍听起来好像是有道理。细细一分析,未必有道理。他们积极攀缘,干这一些事情,就是在佛门里面做功德,我还曾经听说,有一些人劝人拿钱出来发心做功德,威胁他,利诱他,吓唬他:你呀,不可以不发心。不发心,将来你要遭什么果报。他吓了之后,赶紧把钱拿出来“发心”。这个就是要遭报应,这是错误的。这是欺骗众生、逼迫众生,不是好事情。自己心不清净,人家心也不清净。所以这一种纵然做好事,都是六道轮回里头的有漏福报,很愚痴,很可怜。我们是在清净心,是在平等心上,是在真正慈悲心上用功夫,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也有一点钱财,我们不拿去建道场,不拿去做表面庄严的这些东西、这些形象,我们印经布施。这是法布施,这个功德利益是真实的。为什么呢?有一些众生读到经,他会开悟。纵然不开悟,就跟莲池大师刚才讲的,这个佛法的种子落在阿赖耶识里,“多生多劫,俱蒙解脱”。这个是在种因。所以我们印经书,我们印佛像,去供养许许多多的众生。建一个大道场,这个道场里如果不讲经,不提供大家在一块修行,这个道场叫造罪业。诸位如果细细去观察戒律,那个戒律就是盗戒。用种种手段把信徒的钱骗到手了,建了道场了,道场建到了供给自己,提供自己生活,优厚的生活环境,里面也不弘法,也不利益众生,这叫偷盗。盗这些信徒的钱财。这个盗不一定是没有人看见,偷偷摸摸拿来,叫偷盗。用种种巧妙的方法叫他自己送来,磕头顶礼送来,还是偷盗。骗嘛,欺骗的偷盗,是欺诈的行为嘛。所以盗戒里面的范围,非常广大。古德提醒我们,“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还不尽,还的时候太可怕了。这一些事实,我们都必须要晓得。所以从信心里头,建立真实的愿心,我们只求生净土,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我们住的地方能够避风雨,我们吃得饱、穿得暖,够了,其他的不要了。你要说建大道场,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世尊那个僧团人数不少,一千两百五十五人。他们住在哪里呢?树下一宿。吃饭出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个日子啊。那是佛菩萨,阿罗汉,大圣人。我们今天是业障的凡夫,住在这个环境,比他们已经就好得太多了,我们实在是太过分了。还要建立富丽堂皇的,你有那么大的福报吗?如果没有,死了以后大概是阿鼻地狱,那个刀山剑树油鼎都等着你了。不能不知道啊。所以对于自己的生活,知足常乐,那多快乐。佛这样示现给我们看的,祖师大德也这样示现给我们看的。我当年学佛,老师就交代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是我们的榜样。他老人家出家人,你看一生穿的破旧衣服。衣服没有坏,还能穿嘛。穿破了,补个补丁,还可以穿嘛。印祖的信徒多,供养多,有信徒看到师父衣服破了,赶紧做几件新衣服供养师父。师父接受了,信徒走了,师父就把这个衣服再供养给没有衣服穿的人,马上就布施掉了,他还穿那个破旧的。他没有把新衣服穿上,破旧的去供养人,没有。破旧的自己穿,新衣服供养人。大概都供养一般是新出家的,还有一些住在小庙里头,生活很清苦,没有人供养的,老法师供养他们。所以我就常常想,老法师穿破衣服,有道理。为什么呢?常常有人送新衣服给他,他就常常布施别人,蛮有道理的。这是人家的慈悲,人家没有贪心。供养的钱财呢,都印经了。办弘化社,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他一生所有供养,全部印经,没有做别的事情。没有说自己住的房子坏了,修理修理,或者把房子重新拆掉,建一个新的,没有,印光大师没有做。我们到苏州灵岩山去看他住的地方,你就晓得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应当学习的。所有力量,推广佛法,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得真实的利益,这叫报佛恩。我们要发这个愿。

从愿起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我们自己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专念《无量寿经》,我们自己起带头作用,教化一切众生,影响一切众生。

如是之人,正是当机。

能够这样做的,这就是净宗当机者,也就是说,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的人。这是当机的。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不算是当机。所以我们一切心念,都要做往生的准备,这个就对了。决定不要为自己,为自己都是准备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个观念就大错了,这个做法也大错了。一切都为往生净土,我们弘扬净土,劝导一切众生念佛,这个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就是我们净土的资粮。

凡体究经典,宜先知此经属于何藏,说在何时,判属何教。知此,则有助于理解全经。

这是概要里面的第六大段,也就是天台家所谓的判教相。判是辨别,教相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教学的仪式。就像现代学校,为学生编排课程,课程的标准。这个课程应该编在哪一个学校,第几个学年来修学,像排课程一样的。这个对于学习,就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方式是我们中国祖师大德所做的。诸位要晓得,世尊当年在世,说法是应机而说的,没有这个例子。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经论很多,这些经论从分量上来说,有大有小;从内容里面讲,有浅有深。部类太多,要不跟它加以整理编排,理出一个头绪,我们修学就很困难。所以说经典浩如烟海,不晓得从哪里学起。因此祖师大德们费这番苦心,这是值得赞叹的,对于后学确实是有帮助。

所谓藏,佛经大分为三藏:经藏,律藏,论藏。这是大的区分,分为这个三大类。诸位同修要记住,佛陀在世的时候没有,都是后来人做的。佛说法必定是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无论说哪一个法门,细细去观察,它的内容都相当丰富,都很圆满,绝对不偏在某一方面。换一句话说,无论大小乘经典,内容几乎把经律论的意思都包括了。那么我们要把这个经典分属于哪一类,确实是很困难。古德所采取的标准,就是看佛在这部经上讲哪一部分讲的最多。从这个说的多的,把它归属于某一类。这个三藏,要从内容上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经是讲定,论是讲慧,律是讲戒。如果这一部经定讲的多,戒跟慧讲的少,我们就把这一部经归到经藏里面去了。譬如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后面有个经字,那么在三藏里面,它是属于经的。里面有没有戒律?有,最明显的,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都是戒律。但是在全经里面来说,戒律讲的分量不多,大概只占个十分之一二,所以它讲定的地方多。讲慧,有,跟阿难、跟慈氏菩萨讨论的时候,那里面是慧解。由此可知,这一部经里面,就具足了戒定慧三学。但是三种比例,这个经定学占的分量是大多数,所以把它归到经藏。如果属于讨论智慧这一方面占的多的,那就归到论藏去了。讲戒律、讲规矩、讲威仪讲的多了,就把它归到律藏,是这样一个分法。如果严格的划分,没有法子。所有一切经,性质都是如此。由此可知,世尊当年说经的时候,非常活泼。这是我们知道经典传到中国之后,分类的起源。也有二藏,这个二藏就是声闻藏跟菩萨藏,我们通常称之为大小乘: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声闻是小乘,菩萨是大乘。这个藏是库藏的意思,从前经典很多,我们把它收藏,这个三大类。以后,特别是前清乾隆年间,将中国自古以来的典籍全部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分类收藏,就采取佛教这个例子,分作四大类,称之为四库。库跟藏的意思是一样的,库藏。四库全书的构想,是从佛教来的。

在三藏里面,本经是属于经藏,里面说定说的多,也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讲清净平等觉说的多。二藏里面呢,这是菩萨藏。

本经广演大乘,详陈信愿往生殊胜因果,净佛国土依正庄严,弥陀无边愿海普度众生之道,故为菩萨藏摄。

     所以这个经,不是小乘经。不但是大乘,古大德告诉我们,本经是大乘中的大乘,无比的殊胜。这个意思、这个事实,我们在前面都详细报告过了。底下这几句说“详陈信愿往生殊胜因果”,详陈是一直贯下去,就是详细陈述,为我们说明,“信愿往生”这个因果是第一殊胜。世间法离不开因果,出世间的佛法也离不开因果。所以因果的定律,是世出世间的法则,也就是世人所说的“真理”。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感恶报。在佛法里面,修四谛之因,一定得阿罗汉果。修十二因缘之因,一定证辟支佛果。修六度之因,一定证得菩萨的果位。由此可知,因与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面跟诸位说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还是一个因果关系。在世出世间一切法果报之中,佛果是究竟圆满的,没有比这个更究竟更圆满,再找不到了。佛果是什么呢?就是佛在本经里面所说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个就是佛果。真实之际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完全打开了。我们现在真如本性是闭塞了,虽有不起作用。到如来果地,完全打开了,一丝毫的隐藏都没有了。化是变化,自性起用,显示出来这个形象是什么呢?就是佛法里面常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人生,这个都是自性演变出来的。我们在迷,迷也起作用,自性是决定有体有用,但是迷的时候起的作用。从自性那一方面来说,自性没有迷悟,所以起的作用是自然的,就是经上讲的开化显示,是自然的。那个迷在哪里呢?迷是我们本身迷了,我们自己迷了。自己迷了之后,看外面这个境界会看错了,看走了样子。看错了,你的判断就错误了,你的想法就错误了。于是你的说法、做法,全都错了。这个错误的念头,也能够使境界产生变化。能现境界是真如本性,就是此地讲的真实之际,能现境界。可是境界里头起变化,起变化才有十法界依正庄严,那就是念头起的,念头在那个地方让境界产生变化。念头清净,所显示的这个境界是真常的。念头错误了,就把这个真常的境界转成一个病态的坏境。病态的环境,就不正常了。是什么环境呢?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我们自性污染,不清净的一个境界。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个污染不净,不是本性、不是自性有染污,是我们自己本身有染污,所以看到这个境界就起了变化,是这么一回事情。那么佛教给我们怎样转境界呢?佛法里头无比殊胜之处就在此,境界是可以转的。境界都能转的,我们这个身体也是境界的一部分,所以现代社会上常说的改变体质,这个改变体质,就是转境界。我们的体质很差,不好,怎样能把它转好?的确可以转,我们的身体,弱可以转成强,疾病可以转为健康,短命可以转为长寿,就看你会不会转。这个转是自己转,别人帮不上忙,这一点诸位要晓得。千万不要误会了,佛菩萨很了不起,智慧神通广大。我们要是靠他,求他帮忙来为我们转,那你就搞错了。佛菩萨要有能力为我们转,不需要我们求他了。我们求他他才来帮忙,不求就不帮忙,那还算什么慈悲呢?那大慈大悲不是假的吗。实在讲,诸佛菩萨都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转。为什么呢?业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自己转变,这是正确的。我们在《楞严经》里面可以说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阿难尊者起头就发生一个错误的观念。阿难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堂兄弟当中释迦牟尼佛是老大,他是最小的小弟。释迦牟尼佛也很喜欢他,也很疼爱他,他自己也知道。所以看到别的同学,“你们要苦修,不修不能得道啊。我不必,到时候我大哥就把道给我了”。所以他是多闻而不用功,不肯真修。遇到摩登伽女之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大哥帮不上忙。这才觉悟到,修行要靠自己,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者不得,这才明白事实真相。佛对于我们的加持,我们常讲保佑,那是什么呢?就是佛把他自己修学的经验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从凡夫成佛的,把这个修行的途径、方法、经验说出来,提供我们做参考而已。路还得要自己走,他不能帮我们走。他为我们指路,路一定要靠自己走。所以成佛,既是最殊胜的果,成佛之因就是念佛。那我们单单靠念佛,能成得了佛吗?难。难在哪里呢?无量无边的法门,只是讲方法门径不相同,他的方向目标完全相同,都是成佛之道。凡夫成不了佛,佛跟我们讲,因为有两种障,障碍。哪两种障呢?一种是烦恼障,一种是所知障。烦恼障要是断掉了,就超越六道轮回了,但是还不能成佛,六道轮回没有了。六道轮回是烦恼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只要有烦恼,就有六道轮回。六道从哪里来的?你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你造的。所知障破掉了,你就成佛了,自性就圆满的开显了。试问问,这两种障,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它断掉?在所有一切修行方法里面,念佛的方法的确是好,是高明。这一句佛号,可以断烦恼,可以破二障。那要真正念的如法。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要把这八个字真正做到了,行,念佛就成佛了。我们也念佛,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我们念这句佛号里面,一面念佛一面还在乱想,还在胡思乱想。念佛念到这么久了,我们烦恼还没断,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就是念佛不如法。这一生要想成就,就难了。因此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我们在这个地方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就是断不了烦恼,破不了二障。没法子,才求阿弥陀佛帮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接受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的熏陶。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典里面为我们说的很详细,很明白。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那你就保了险了。第一个给我们保证的,就是你无量寿,寿命长。我们这个地方,寿命太短,身体非常脆弱,生命非常脆弱。寿命短促,所以很难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跟阿弥陀佛相同。阿弥陀佛无量寿,这个无量,诸位一定要知道,是真正的无量,绝对不是说有量的无量,不是的,是真实的无量。这个有量的无量,是教下所说,不是事实。它所讲的,也有它的依据,但是它没有深入,它只看到表面,表层。如果细细深入,那的确是真实的无量。因为每一个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那怎么会是有量的无量呢?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1-20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20}-{2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20}-{2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21-4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41-6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目 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原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解-律航法师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4}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6}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7}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8}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