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41-6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0:06:06

第四十一卷

 

末后这一首是请佛做证明。

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

菩萨弘誓,只有佛能够给他证明。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这两句我们要学习。菩萨自行化他,自己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的业障习气,虽有弘愿,虽有诸佛加持,但是还免不了有一些障难。我们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示现,释迦牟尼佛我们在传记里头看到,在经典里面看到,他老人家成佛,也受许多挫折。教化众生,他的学生里面、徒弟里面,也有不听话的,也有调皮捣蛋的。这六群比丘,天天给佛找麻烦。在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黄梅得法之后,多少人不服,要找他算帐,甚至于陷害他;。他跑到猎人队里面去避难,躲了十五年才出来,这都是佛菩萨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自己在这个时代里面,纵然是诚心、诚意、热心,弘法利生,障难决定不能避免。遇到有这些挫折,要有耐心,要想到法藏比丘的教训:“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愿行相符,我们才能够成就,有愿、有行。如果有愿没有行,这个愿是假的,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很多人有愿,但是做不到,天天在佛菩萨面前发愿,一次也没做过。这个愿叫空愿啊,这个不可以的。那么有行无愿呢?也不行,为什么呢?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好比人走路,肯走路就走吧!不晓得往那儿走,不知道要走到那里去,这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有行愿相符,才能成就。求生净土,我们每一位同修都发心求生净土,一定要有大愿,要求上上品往生,不要去学着,我下下品生就可以了。古人常讲,求上上品如果得不到,还能有个中品往生。如果你把目标定在下品,那不能往生的机会就很多了。所谓是取法乎上,仅得乎中。那取法乎下,就得不到了,就落空了。所以我们的愿望要上上品,力争上游,这个是正确的。当然,对于品位不要去计较,不要去执著,我一定努力,一定向上,这样就正确了。那么要想品位增高,一定要依照净土三经的教训。要把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部经要熟,要透熟,要明了。不但熟,还要了解、要明了,把经里面所说的教训,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变成我们自己的愿望,变成我们自己的行为。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相应,与经典的教训都不违背。这不但是跟弥陀、释迦,乃至于十方诸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这个缘那就无比的殊胜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当然高,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记住,“如是愿心永不退”。

 

 

至心精进第五

 

这一品,要介绍解、行两门的解门。“至心精进”,至诚无上的种种心行。在这一品里面,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古人常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修行要务,立愿为先”,我们要修行,先要有愿。没有愿,这个行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行会有落空。我们看经文。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

这个是说明,他真的发愿了,确实符合古德的教诲。他对他的老师说,“我今为菩萨道”,这不为自己。菩萨是以度众生为目标的,所以我们也应当要常常反省反省,我们这一生当中,究竟为的是什么?法藏觉悟了之后,他为菩萨道。我们为什么?如果不是为菩萨道,给诸位说,就是为六道轮回啊!这都是真正的事实。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全是造六道轮回因,怎么能脱离苦海呢?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有警觉了。看看人家,人家做国王,他所做的是轮回业。舍弃国王不要了,出家修道,为菩萨道了,超越轮回了。所以他生活有目标,修学有方向。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这个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像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一开口就说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跟这句话意思完全相同,此地讲的无上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取愿作佛”,学佛了,你看人家这个目标方向正确。我学佛做什么呢?学佛就是要作佛。那么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佛,我们求的什么?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求我身体健康,家人平安快乐,求这个,糟糕不糟糕,求的还是六道轮回。人家这个口气不一样啊,他来作佛的,所以他就成佛了。我们这个心里没有佛的念头,所以生生世世都没作了佛,原因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佛,我们明白了,我们一定要发愿作佛,跟阿弥陀佛一样。不但将来到西方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现在,我们的心行也要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的思想、行持,就在这本经上,我们天天念这个经,希望把经典里面所说的,都变成自己的心愿行持,这叫学佛。因为他要作佛了,这再要求老师教给我作佛的方法。

“愿佛为我广宣经法”,这就求法,求方法。“广宣经法”,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当奉持,如法修行”,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个是做学生请法的态度。如果没有这个态度,老师跟你讲了,讲了是耳边风,给你讲了都做不到,那讲不是白讲了,老师就不会跟你讲啊。他是真的,他奉持,如法修行。换一句话,他真的去实行,老师怎样教他就怎样做,百分之百老老实实的去做,这真正的好学生。一个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一定很认真、很用心的来教导。这个是做学生的态度。

拔诸勤苦生死根本,

修行的第一个目标,是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要成就自己的德行,就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断掉。这些烦恼习气,就是无始劫的生死根本。他要拔除,连根拔掉,那个根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这个是根。认真的把那个根拔掉,这真修啊!这才是真正的觉悟。你看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常常看到,赞叹这个修行,“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呢?贪、嗔、痴是根本,要把这个东西去掉,真正存心拔除贪、嗔、痴,这个人是真的觉悟了,真正在修行。

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这个是一句求证果,成无上的佛道。四弘誓愿里头,佛道无上誓愿成。

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

这个愿很特别,其他诸佛没有发过这个愿。法藏发这样的愿。他成佛的时候,他的智慧光明,所居的国土极乐世界,教授名字,这个里头有人,有法。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我们讲西方三圣;法——六字洪名,或者讲净土三经、名号功德,这是方法。“皆闻十方”,不是一个世界、两个世界、十个世界、百个世界,不是的,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知道有阿弥陀佛的,没有一个地方不知道有极乐世界。我们不可以讲“西方”,从我们这个地方讲,是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从极乐世界西方讲呢,那边人讲东方极乐世界,对不对,所以说不能讲西方,西方是我们讲的。在他的四周哪一方面讲的时候,那个方向就不一样了。所以说都知道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讲弥陀三经。所以这个三经名号十方普闻啊!阿弥陀佛当初有这个愿,今天成佛果然兑现了。这个是其他诸佛在因地的时候,没有发这个愿。你们诸位同修想想,你们有没有发过这个愿?我们没有发过这个愿,念头也没动过这个,那么你们将来成佛,比不上阿弥陀佛。很了不起啊!很殊胜啊!

诸天人民及蠕动类,

这一句是讲十方世界,六道众生。差不多每一尊佛的世界都有六道,像释迦牟尼佛这个娑婆世界一样,都有六道。六道众生苦啊!

来生我国,悉作菩萨。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个法门殊胜?为什么这个法门一切诸佛赞叹?真的了不起啊!六道里面这个蠕动,是指三恶道、畜生啊。畜生、饿鬼、地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人天都没有,也没有声闻、缘觉,全是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菩萨,而且不是普通菩萨,前面跟诸位介绍了,都是普贤菩萨。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统统是修十大愿王的,统统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一切菩萨当中,最殊胜的。佛在《华严》上说,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西方极乐世界个个修普贤行,所以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无量法门里面,要选择净土法门,就是这两句啊!其它法门里头没有啊,其它经典上没有啊,这个就是真实的利益。再看看底下这两句,更不可思议了。

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

这个的确是稀有了。我过去读经,当我初看六祖《坛经》的时候,我对于六祖慧能大师很佩服,他那个心胸果然不凡。他到黄梅去礼拜五祖,五祖问他,你来做什么的?他说我来作佛的。这个口气了不起啊!我们没想到,我们也从来没有看过一个人到寺庙来学佛,他说我是要来作佛的。没听说过,也没见过。六祖这么大的口气,他的成就果然与人不同。所以说学佛来作佛的,这个我们听说过。法藏不一样,不但我要作佛,“都胜无数诸佛”,我要比其他一切诸佛还要殊胜,还要超过,这没听说过。确实,我们在许许多多大乘经上,没看到过这样口气的人。这个地方能看到他的心量,能看到他的愿望。为什么作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呢?目的是要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以最快速的时间圆成佛道。他真做到了。这个一段是法藏陈述他的大愿,问佛能不能满这个愿,

宁可得否?

他发的这个愿能不能得到,能不能满这个愿?这是一段,我们再看第二段。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

老师得到这样一个学生,我们想像当中,一定是无量的欢喜,确实得到了传人,可以把这个如来家业付托给他了,所以给他说法,说经就是给他说法。

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

这是先用比喻来说。佛说法,确实很多人从比喻里面明白过来,体会到佛说法的真实意,所以这个地方也用比喻说。譬如大海,海很大,一个人用斗去量这个海水,能不能量的尽呢?假如说是经历劫数,给他很长、无限长的时间,让他去慢慢量,也可以把这个海水量完。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暗示法藏比丘,你这个愿可以得到的。先给他一个比喻、暗示,然后再教他。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这就肯定告诉他,你的愿望可以满足的,只要你“至心求道,精进不止”。至心是真心、诚心,真诚的心去求,又能够精进不止,你就会得道。我们今天学佛、修道,我们的功夫不得力。念佛,问你有没有把握往生呢?没把握。毛病出在那里呢?我们没有至心,我们也没有精进。虽然诵经、念佛,心里面拉拉杂杂、牵肠挂肚的事情还不晓得有多少,这就不是至心了。杂心念佛,妄心念佛,又未能精进不止,所以功夫当然不得力,道业前途自然是渺茫。我们把这个病因找到了,把这个因消除掉,我们功夫自然就得力了。法藏这个愿不可思议啊!超过一切诸佛的弘愿,他都能兑现,我们今天求往生,这个愿望怎么能不成就呢!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这一句话是反问。自在王佛告诉他,这一段话里面有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这个话里讲,你统统自己都明白了,无需要我教导啊!所以这个经典,前面跟诸位介绍了,经文虽然不长,把大乘佛法所有一切宗、教的意趣,都包括在其中了。这个里面不仅仅是教,有密、有禅。这一段说法,完全是禅宗的语气,这个用意很深很深。这三个自就是直指人心,跟禅宗里面教学无二无别,完全是指当人自性,真心自性。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净宗里面所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我们一入佛门,求授三归,三归叫三自归: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三自归。里头意思很深很深啊!发起真诚的心,必定包含诸佛真实的果地,因果是同时的。所以佛用莲花表法,莲花就是因果同时。开花是因,花一开,莲蓬里头就有莲子,莲子是果。所以不用其它的花来代表,用莲花,莲就是代表因果同时。所以菩萨一发愿,那个果就隐隐的含在其中了,这个意思很深很深。因彻果海、果彻因缘,这个是大乘佛法里常常讲的。只要你肯精进,愿望一定不会落空,决定可以证得。那么这三个自,这是自在王佛传授给他的,指引给他,显示出大慈大悲。对他爱护之深,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他有很深的意思在里面。古德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个里面至少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法藏比丘过去的因,一定非常非常的深。这一桩事情,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佛在这个经上说得很清楚,在末法时期,我们听到佛的名号,接触到《无量寿经》,或者是净土三经、五经,能信、能愿、能行,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所种的善根、福德,现前成熟。如果不是这样的深因,这一生当中纵然遇到了,也不能够信受奉行。以此类推法藏比丘的因,一定是非常非常的深厚。所以世尊这样一点,他当然就会开悟了,像禅宗一样,言下大彻大悟。老师用这个方法,但是他并没有这样表演,这个里头也含著有很深的意思。因为在这个地方,老师这么一点,他就豁然大悟了,这就不叫净宗了,就叫禅宗了,也不是净宗了。所以老师用的是这个方法,他故意装不懂。这个就是崇尚于二力法门,指净土这个意趣,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呢,说摄取诸佛的国土,这个也没有定法,都是随个人的愿心。有些人愿意住净土,有些人愿意住秽土。像释迦牟尼佛,他就住秽土。地藏王菩萨发愿,要度地狱众生。那个地狱谁都不愿意去,他愿意去,这是个人的愿心不一样。所以,这个问也问得很好,,这个“清净国土,汝应自摄”,这是你自己的愿望,也用不着佛来指定,随你自己的愿望,随愿都能够成就。

第三,凡是净土,有化有报,有化土有报土。化、报高妙,不是菩萨能够摄取的,一定是如来果地。但是,摄取还是要靠自己,所以佛讲“汝自当知”。这些的指示,都是禅宗里面所谓向上之事。这个向上之事,这个上就是如来果地上,的确不是普通菩萨自分的,当然不是凡夫所能够猜测得到的,也不是凡情所能够理解的,它含著有这么多深意在其中。那我们再看法藏的态度。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这个就是说,这是世间自在王佛这样一指引,这三个自,他都没有豁然大悟。这要豁然大悟,下头就没有了,这就变成禅宗了。他还没有接受。他没有接受,这个里面也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把自己放在一边,完全依赖佛,完全靠佛。净宗叫二力法门,我们要靠佛力。禅宗完全靠自己,不靠佛力,所以这三个自的指示,是不必靠佛力,但是他还是不能承当,依旧要靠佛,那么这就变成净宗了。这是净宗跟禅不相同的就在此地。

“斯义宏深”,指超过诸佛。他成佛要超过诸佛,他的这个佛国,要超过诸佛的国土,这个意思太深了,是指这个意思。“非我境界”,不是菩萨能够理解的境界,这是佛境界,菩萨不能理解。实在说,弥陀的大愿,五乘平等,同时入报土,确确实实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五乘是什么?菩萨,像文殊、普贤,缘觉、声闻,下面六道众生,这是凡夫,信愿持名方法是一样的。菩萨也用这个方法,罗汉也用这个方法,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地狱、饿鬼、畜生还是用这个方法。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平等,都作菩萨。到后面那个四十八愿,诸位就看到,统统都是阿惟越致的菩萨,圆证三不退的菩萨。这个十方世界没有啊,实在是超过一切诸佛的刹土。世尊在其它一切经论里面,跟我们介绍他方诸佛世界,没曾说过。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对我们关系太密切了,我们得到这个法门,真的是如获至宝,无比的殊胜。这下面求佛:“惟愿如来,应正遍知”,这个应就是应供,正遍知这个德号前面介绍过了。“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这求佛为他介绍,介绍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个就是他所要修学的。人,也就是一切众生,现前能够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成功,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极尽美好,这是佛教化众生的目的。法藏比丘就是要知道,一切诸佛,他们怎样修因证果的;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因缘果报的真实相。他想知道这些,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建造他要超越一切诸佛刹土的蓝本,所以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像成就的,而是集一切诸佛刹土美好的大成。十方诸佛世界他们好的,阿弥陀佛统统采取。那些不好的,统统不要,统统舍弃。譬如说,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有三恶道、有六道轮回,他不要,这个东西麻烦,他不要。一切诸佛里头有最殊胜、最好的,他统统采取。这个实在讲,非常合理,合情合理。譬如你们贵国,新加坡,虽然幅员不大,新加坡的人民,从政府到百姓,你们都有智慧、都有眼光,到世界各国去观光考察,哪一个地方好的,我们都学习,那个地方人家不好的,我们都不要,这新加坡就变成我们地球上的极乐世界了。这么做的啊,不是在家里凭空想像的啊,不是的。所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样成就的,这真正令人佩服。他这个思考方式合情、合理、合法,这个是很了不起的,也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

我们在今天修学,就采取这个方法。我们看看别人,人家为什么生活那么幸福、那么快乐,我们向他学习,把那个不快乐、不幸福的原因找到,把它消除,我们的果报就现前了。人家的家庭为什么圆满?人家的社会为什么那么安定?我们在这里学到方法了,果然能够依教奉行,现前得的这个利益,就无比的殊胜了。这个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我们再有一颗清净的心、真诚的心、慈悲的心,求生西方净土,决定是上上品往生。经典的利益,确实是无量无边,我们细心在里面去读诵、去思惟,把它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这个经典才有用啊。不是白念,不是空念,真管用,确确实实能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使我们达到如愿的、满愿的这样一个目的。

这个底下就好懂了:“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是处处老师表明,老师的教诲一定认真去做。这个修习,就是认真的去做。所以他要多知道、多明白,自己在当中才有所选择。

 

 

 

 

 

 

 

 

 

 

 

 

 

 

 

 

 

第四十二卷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前面,法藏比丘向他的老师陈述自己的愿望之后,接着就请法。老师非常慈悲,知道他高明,高是讲德高,明是说智慧,这个学生有高尚的品德,有深广的智慧;更难得的,他的志愿深广,显示他真实无尽的慈悲,于是,就应他的启请而为他说法,为他宣说。这个地方,文字就比较简洁了。佛长时间的教学,几句话就带过去了:为他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因为法藏要求佛跟他讲一切诸佛的刹土庄严之事,他的目的在这里面去选择,集诸佛众善之大成,来建造他理想当中的修学道场,目的在此地。智慧真的是难得,志愿难得,他这个构想是更难得。所以世间自在王非常欢喜,给他说出这一些事情。佛说,当然都是经法了。此地我们要注意的:二百一十亿,二百一十亿在数字上来说不算太多,不算是个大数字。可是他在这个地方,不当做数目字讲,当什么讲呢?是表法的意思。在密宗里面表法,十六代表圆满。你看我们这个经一开端,上首大众里面,在家居士众有十六正士,咸护等十六正士,那十六是代表圆满的。十六之外,二十一代表圆满的。所以这个地方,二百一十亿是二十一的扩大,它是代表圆满的意思,不是数目字。数目字,那太小了。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二百一十亿那算什么呢?这个是代表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刹土,一个也不漏,是表这个意思。这个说法,《华严经》上讲到。本经与《华严》关系非常密切,那这个表法,我们可以说跟《华严》无二无别。《大智度论》上也有这个说法,所以这个二百一十亿,我们要看做表法,意思才会圆满,才正确。这是世间自在王佛,可以说将虚空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状况、因果,都跟法藏比丘详细说明。“诸佛刹土功德严净”,严是庄严,净是清净,“广大圆满之相”,都给他说明了,“应其心愿,悉现与之”。在这里也显现出佛的神力不可思议,佛不但详细给他说明,而且把这些诸佛刹土,以神力变现在他面前,让他自己看。这正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老师教导跟他说了,这就是读书;把这些相现给他看,这个就等于行万里路了,让他自己亲自看到这个境界。就像我们现在的旅游、观光、考察,都到那里去亲自看了一下,这个学问见识才真实,并不是完全是听到传说,这是亲自去见到这个境界。

“说是法时,经千亿岁”。自在王佛教法藏比丘教了多久呢?那个时候的人的寿命长,教了千亿岁,万万是亿,千亿啊!这是讲教学时间之长,这么长的时间来教导他。在这个地方,我们想到孔老夫子常说,“教不厌,诲不倦”,孔老夫子教学的精神,不疲不厌。我们在此地看到,千亿岁,不是短时间,所以要没有相当的耐心,这个学业怎么能完成呢!佛慈悲,教诲不倦。法藏做学生的也很了不起,学而不厌。这是这一段,我们看出法藏求法,真的他就得到法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真得到了。我们再看下面,下面第三段讲他修行了。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

闻是听,听闻,佛这个千亿岁的教诲,闻佛所说的。

皆悉睹见。

因为佛每说到一尊佛、一个佛刹,佛都会把这个相现出来给他看,他都看见了。这是乘佛的威力,才能够听清楚、看清楚,心里明明白白。于是乎

发起无上殊胜之愿,

原来,最著名的四十八愿,是有来历的。听多、看多,心里面感触很多,这是闻成就,也是四十八愿根源,埋伏在此地。

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

这个地方我们注意到,这里有思。你看闻、思,这下面当然一定有修,这三慧,菩萨的三慧。人家是真用功,真肯干。天人善恶是因,国土粗妙是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报。十法界,四圣法界的果报就妙,人家修的是善因;六道就粗,六道凡夫修的因就不善。在六道里面比较而论,善多恶少呢,这就是三善道,比三恶道那要好的太多了。如果是恶多善少,那就感到很粗的境界了:地狱、饿鬼、畜生,我们讲的三恶道。就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的状况,法藏比丘统统见到,统统明了了。

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

这些地方,不但我们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可以说,这一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同时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今天要往生,我们要做佛的弟子,佛在过去生中发心的行持,可以说都是我们修行最好的榜样,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应当要学习的。这一段经文里面,最重要的,“便一其心”,“思惟究竟”。那的确是明了通达之后,“一心”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微妙报土的真因。由此我们也明白了,十方世界诸佛刹土,要跟此地比一比,恰好是很鲜明的对比。那就是,十方刹土是杂心变的,才有十法界嘛。杂心变的。西方世界是一心成就的,所以这个土就清净了,就微妙了。弥陀一心不乱成就的,每一个往生的人,也是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感应,才能往生。说到这个地方,也许同修们有了疑问了:一心不乱好难啊!假如我要是得不到一心,那我这一生不是没指望了吗?这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真的问题。好在弥陀是真正慈悲,我们不必念到一心,也能往生。但是这个杂乱心,是决定不能往生的,最低限度要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一心不乱的边缘,没达到,刚刚达到一点点,有那么一点影子了,就能往生。这个,我们可以做得到的。这个不是真正的一心,是相似的一心,有一点像。我们念佛的功夫得力,能够把妄想烦恼伏住。古人有个比喻说,石头压草。根并没有拔掉,石头压住了,它不起作用了,有这样的程度,就能往生。这我们才安心了。所以本经讲的往生条件,他没有说一心不乱。在“三辈往生”里面,经文很清楚、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念佛的要领:一向专念。前面一句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行了,他没有说一心不乱。这个一向专念,就好办了。《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个标准就高了。但是世尊当年讲《阿弥陀经》,在梵文原本上没有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是翻译的人翻的,鸠摩罗什大师翻的,翻成一心不乱,使我们感到为难了。玄奘大师的译本是直译的,现在这个本子也流通了,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我们收在里面。诸位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你就晓得,经里头并没有讲一心不乱,而是讲的“一心系念”。一心系念,这个跟一向专念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我们感觉得还不太为难。那么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呢?如果罗什大师把经翻错了,玄奘大师比罗什大师要晚很多年,一定会把他纠正过来。玄奘大师并没有说罗什大师翻得不对,而且玄奘大师的学生窥基,是玄奘的传人,是玄奘得意的弟子,给《弥陀经》做了一个注解,还选了罗什大师的本子,并没有用老师的本子。由此可知,他们师徒对于罗什大师的译本非常佩服,他翻得不错。那么一心不乱怎么回事情?只要我们在此地念到功夫成片,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佛来接引的时候先是用光来注照,佛光照着我们,佛光这一照就把我们的业障消除了,把我们的功夫就提升了。所以我们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临终一见阿弥陀佛,这个地位马上就提升了,就加了一倍了,就到事一心不乱。所以他翻得这个一心不乱没翻错,没有翻错。假如我们自己真用功,真的念到一心不乱了,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时候,会把这个功夫又提升,事一心就提升到理一心了。所以佛的加持,正好是我们自己修持的一倍。这就说明,我们自己用功非常重要,“便一其心”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今天念佛要一心称念,也就是要专心念佛,最好不要有杂念,不要夹杂。初学当然是免不了夹杂,总得要提高警觉,使这个夹杂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功夫得力。如果我们念佛念了很多年了,杂乱的现象依然如故,没有改进,那就是我们的功夫不得力。这样,往生就没有把握,比较困难。功夫得力,自己往生有把握,这是真实的受用。此地我们看到,极乐世界秘诀就在一心。

“选择所欲,结得大愿”,这个大愿就是后面所说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法藏比丘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选择成就的,诸佛刹土里面有不殊胜的他不要,这三恶道他不要;一切殊胜、好的、善的这一面,他都采取,他这个四十八愿这么来的。“精勤求索”,这个精是选择,一点都不马虎,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最殊胜的。勤是勤奋,认真努力、不懈怠,在那里求索。“恭慎保持”,选择之后要能把他保持而不失掉。再看底下:

修习功德,满足五劫。

前面我们看到闻、思,这里就修了。修了多久,才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呢?修了五劫。这个五劫是精勤求索,恭慎保持。这个恭慎就是真诚心、恭敬心,使自己的功德保持而不失去。如何能保持功德呢?佛法里面常讲,“火烧功德林”,我们修功德不容易,一把火就烧掉了。什么火呢?嗔恨之火,一发脾气,那功德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东西难。想想我们长年累劫的在念佛、在诵经、作功德,一发脾气了,没了,完了。等脾气消了之后,再念,再修集。如果你是在听讲之前发一顿,就完了,你的功德都没有了。这个要知道,最怕的就是嗔恚。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真正想修功德的人,警觉性就很高,决定不发脾气。不管什么事情,惹起我们心里不高兴,想发脾气了,你要觉警觉到,那是什么?魔障。魔看到你已经不少功德了,就劝你烧啊!烧啊!你就真听话,就把功德烧掉。如果你要是不发脾气呢?你的功德在,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把你破除掉,魔也没有法子。魔还是叫你自己把你自己功德摧毁,他没有能力。所以你有警觉心,我不干,我绝不发脾气,绝不肯听从,这个功德才能保持。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的,福德呢?发脾气没有关系,那个福报还在。功德不行,功德一发脾气就没有了。那么由此可知,要能真正恭慎保持,一定是贪、嗔、痴、慢、烦恼、习气,统统断掉了,那他的功德就能保持了。《金刚经》上教导我们初学的人,一切法得成于忍,所以忍辱波罗密,能把功德保持住。你看,布施、持戒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所以没有忍,虽修功德,随时都会被烧掉,都失掉的。所以这个六度,每一个环节都扣得紧紧的,彼此有密切的关系。到精进、禅定,那你功德成就了,这才显示出无量的智慧。在个地方,我们看到他修满五劫,这么长的时间。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

俱胝是古印度数目字的单位,相当于我们中国一千万,一千万叫一个俱胝。那么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亿佛刹。他这个地方用俱胝,显示出这是用密宗的表法。所以我们这一部经里面,有教、有禅、有密、有净,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浓缩在这一本经里面。所以这一本经我们读诵修学,就等于所有的法门,你统统都修了,确确实实是这个意思。

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

这是说他的成就。一个佛刹的事情容易明白,无量无边佛刹就难了。他现在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佛刹通达明了,就像自己本国国土这么样的清楚,这么样的明了。

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他的愿望真的圆满了,他建立的极乐世界,确实超越诸佛的刹土,集诸佛一切功德圆满的大成。这一桩事情,这讲的修成就。他修行的成就,实在讲,也不是简单的,我们要把这些事实真相要清楚、要明了,我们对于净宗,就能产生坚定的信心,不会怀疑。极乐世界,绝非偶然的成就。自在王佛跟他讲经说法千亿岁,法藏自己认真的修学,精勤的选择,五劫的时间才满足,哪是容易事情。所以这是集一切佛刹庄严清净之相而成就的,自自然然超越了诸佛的刹土,满了他的愿了。所以后面本师释迦牟尼佛,对于阿弥陀佛的赞叹,说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释迦牟尼佛这样赞叹他,所有一切诸佛都像释迦牟尼佛同样的赞叹他。所以这是很不容易一桩事情。我们看他这段历史,这一段的经历,我们自然会感到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合情、合理、合法,值得我们相信的,信这个西方世界不是他凭空想象的。

过去天台大师,智者大师,给我们说,通达究竟圆满的道理,这是善。但是要是著相呢?那就不善。诸位想想,通达原理,著相还不叫善,何况其余人呢?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法藏选择之精。所以他那个善恶的标准,不是我们的标准。《华严经》上佛说的好,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也说了一个执著,可见得著相、著见,那是大病。所以世尊在《金刚经》上,才极力的破除这桩事情。《金刚经》的前半部破四相,后半部破四见。见比相要细,相粗见细,见是心里头的念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后半部就说得更微细了,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可见得执著是大病。我们在一切大乘法里面,修学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没有办法断执著。那我们这个法门呢?有执著不怕,叫你执持名号。你不要执著别的,执著别的不行,执著这个名号,就能往生,这是著相。其它的大乘不可以著相,我们这个著相行,著相就是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之后,我们再破执著,再来离相,这个真的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方便,使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是人人有分,这个是实在不可思议。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

这个既摄受已,就是说他已经经过五劫的修行,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造成了,完工了。完工之后,要老师去报告,这是大喜事,又到世间自在王佛道场去了。那个时候佛住世教化众生四十二劫嘛,所以他极乐世界建造成了,佛还住世,佛还没有圆寂,又去向佛报告了。

稽首礼足,

这是礼节,

绕佛三匝,

绕佛也是最敬礼,表示学生对老师依依不舍,像小孩围绕大人绕一样,取这个意思,很恭敬的。

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这是把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没有辜负老师千亿劫的教导,没有辜负自己五劫的修持,成功了,这是功德圆满了。

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这个地方,我们特别注意师资之道。你看这个老师跟学生,老师很像一个老师,学生也很像一个学生,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老师一听到之后,赞叹他善哉,就是好极啦!这个赞叹,里面含意非常之深。实在是说,凡夫,业障深重的众生,也有机会作佛了,你说这个不是太好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帮助这些众生的,帮助业障深重的众生,一生当中能成佛。所以他的老师高兴,赞叹他。今天正是时候,正好,“汝应具说”。你把你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庄严的事,跟大家讲讲。具说就是跟世自在王的那些徒众,、那些学生,也就是法藏比丘的同学,向他们提出报告来,“令众欢喜”,叫广大的众生,个个听了都会生欢喜心。现在有这么一个殊胜的道场,到那个地方去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亦令大众”,这个地方所讲的大众,就是世间自在王的学生,跟前面那个令众欢喜不一样。那个众可以说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此地讲大众就是大会当中的这些人,世间自在王的学生,也就是法藏比丘的同学。叫他们“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这大善利是指什么呢?是指欲令十方九法界的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一切含灵都因此而得度。这个度是讲成佛,特别是指六道众生,因这个法门是个个圆满成佛了,这叫大善利,这是惠予众生真实的利益了。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要认真学习的,今天法藏比丘的成就,超过老师了。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阿弥陀佛。知道世间自在王的人,我们要不读这个经,你怎么晓得,你不知道。学生的知名度比他高,学生的成就也比他高,老师没有嫉妒。我们这个世间可不行了。虽然说得好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是那个老师真的觉得不是味道,没有像世间自在王这个老师这么痛快啊!对这个学生真的赞叹,真的欢喜啊!在我们世间法里面,老师嫉妒学生。汉朝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马融。马融是汉朝的大儒,他的学生郑玄——郑康成。郑康成拜他做老师,跟他学了三年,把他的东西全都学去了,而且超过他。他心里不服气,就想整他这个学生。用什么方法呢?买通杀手。因为郑康要回家了,在路上埋伏,想把他杀掉,也就是不让学生将来超过自己。郑康成太聪明了,早就遇料到了。他很厉害,老师手段也高明。郑康成回家了,老师带着其他的同学,到十里长亭去跟他送行。老师带着同学送行,送行什么呢?每个人跟他敬酒,意思就是要把他灌醉。郑康成是海量,酒量大,每个人敬三杯酒,他喝了三百杯。我们古时候有三百杯的典故,从这儿出的,郑康成,真的是事实。他三百杯酒喝下去,不但没有醉,小的礼节都不失。他走了,走了他知道,他走到半路改道,从小路溜掉了。这老师不能容学生啊!这个例子自古以来就很多。这个地方我们看这个老师,佩服,对于学生的成就赞叹、欢喜,而且叫自己所有的学生去跟他学去,这个难得了。在我们佛门里面,我们过去看到唐朝时候,六祖惠能大师,他在猎人队里面躲了十五年,出来之后在广州,现在的广州,遇到了印宗。印宗了不起,印宗当年是南方佛教的首领,那个徒众多少啊。印宗知道他是黄梅得法的六祖,给他剃头,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出家了,是印宗给他剃度的。印宗给他剃度之后,这是印宗的徒弟。可是徒弟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得道了,自己还不行。回过头来,再拜六祖做老师,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回过头来再拜徒弟做老师,这都是非常人,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出来的。六祖这个身价一下就高了,印宗所有这些徒众统统归依六祖。你看,印宗的心量,哪里是凡人!凡人怎么可能有这个心量。道场让给你,徒众一切让给你,自己来做学徒,来当学生。这个实在讲,都是佛菩萨来示现的,凡夫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心量。所以在这些地方我们要注意,我们要学习,心里面真正能够敬仰道德、尊重贤能,要能够虚心下学,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所以我们读到这个经文感触就很多。

“能于佛刹”,这个佛刹就是极乐净土。“修习摄受”,这个修习是指一切念佛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场去修学。摄受呢?这是指法藏比丘,现在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慈悲摄受这些大众,满足无量大愿。这个证明,一切如来都欢喜加持法藏。世间自在王如此,一尊佛是这样的对待法藏菩萨,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所有一切诸佛,必定跟世间自在王佛一样称赞法藏,加持法藏,要护持他。所以阿弥陀佛就变成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的中心,像众星拱月,大家都来捧他,都来成就他,成就他就是成就自己,自他不二。

再看底下这一品经文,下一品经文是我们全经的中心,全经的精华,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说,转述就同佛自己说没有两样。

 

 

发大誓愿第六

 

这个就是著名的四十八愿,这个愿文条目多寡,五经不同,就是五种原译本不同。有的译本里面是二十四愿,有两种本子是二十四愿;有两种本子是四十八愿,还有一种本子是三十六愿。条目多少不同,可是里面内容大致是没有多大差别,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也就是有的时候两愿、三愿合成一愿,有的一愿分开来两、三愿,所以他这个条目不相同。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一品经,可费了苦心了。我们在梅光羲序文里面看到,这一段经文,是夏老、梅老居士,还有他们的老师,

 

 

 

 

 

 

 

 

 

 

 

 

 

 

 

 

 

 

 

 

 

 

 

 

 

 

 

 

 

 

 

 

 

第四十三卷

 

发大誓愿第六

 

这个就是著名的四十八愿,这个愿文条目多寡,五经不同,就是五种原译本不同。有的译本里面是二十四愿,有两种本子是二十四愿;有两种本子是四十八愿,还有一种本子是三十六愿。条目多少不同,可是里面内容大致是没有多大差别,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也就是有的时候两愿、三愿合成一愿,有的一愿分开来两、三愿,所以他这个条目不相同。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一品经,可费了苦心了。我们在梅光羲序文里面看到,这一段经文,是夏老、梅老居士,还有他们的老师,总共三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会集这一段。那么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他们是特别重视,因为这对于净宗,可以说是原始的依据,决定不能够掉以轻心。会集段落大分是二十四,是以二十四为纲,是以四十八为目。它每一愿后面注的那是四十八,这就是二十四跟四十八统统保持住,使五种原译本的本来面目,在这个地方统统可以显示。这个是会集得好,确实是很用心。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实际上这个时候法藏已经成佛了,就是阿弥陀佛。在老师的面前,还是弟子的身分。他说,“白佛言”,“唯愿世尊”,这对老师的敬称,“大慈听察”,察就是观察,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要请老师指正,有这个意思在。下面这是第一段。我们算段,二十四段,就是二十四愿。下面这个小目,是四十八愿。

第一段,第一愿和第二愿: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是总说,内容包括全部的四十八愿,这是总说。“我若证得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他圆满成佛了,“成正觉已”,他圆满成佛了。“所居佛刹”,他所居住的这个刹土,就是极乐世界。这个刹土,他的愿望是一定要“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就是前面他在老师面前表明他的愿望,他一定要胜过诸佛国土。因为一切诸佛国土都有缺陷,他这个地方没有缺陷,这就胜过诸佛国土了。功德庄严,那当然太多太多了。哪一种功德算是第一庄严呢?那就是“十念必生,不退成佛”,这个的确是第一功德庄严。因为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他有,所以这个“不可思议功德庄严”特别指这一桩事情,这个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我们再看底下,底下这个就是四十八愿里面前两愿了。

第一个是国无恶道。一切诸佛刹土都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

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

这是第一愿,四十八愿里头第一愿,没有三恶道。一般来讲,恶业没尽,善业成熟了,可以生三善道。像我们现在这个状况,都是如此。可是福享尽了,还要堕落,所以这三善道不究竟。还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要警觉到的,许许多多因为享福而造作恶业,那个堕得更快,堕得更惨。这些都是事实真相,不能不提高警觉。世间人哪一个不想福报,殊不知福里面埋藏着有无量的祸害。没有福报的人,很穷苦的人,固然是很烦恼,你想造恶业造不成。换一句话说,你这一生只是在受报,你很不容易造重大的罪业。换一句话说,你来生不会堕落。享福的人不一样了。我们不说别的,穷苦人家,现在生活水准是普遍提高了,像我这个年龄,在童年的时候,我们住在乡下,吃的都是蔬菜、青菜,肉食很少,大概总是初一、十五才能买到肉,逢年过节才好好的吃一顿,平常吃不到。换一句话说,杀生造罪业就很少很少,没机会啊!富裕人家,每天鸡鱼鸭肉的,那个业债就有得算啊!算不清啊!我们人看到很羡慕,但是到以后算帐的时候,果报现前的时候,才晓得,唉呀!这个不如我们,比我们差远了。

因果通三世,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地狱是造作上品十恶所感到的恶报,饿鬼是中品十恶,畜生是下品的十恶。有些经上,佛跟我们讲贪、嗔、痴所感召的:嗔恚堕地狱,悭贪是饿鬼,愚痴是畜生。贪、嗔、痴三毒烦恼,感得的三途苦报。西方世界没有三恶道,换一句话说,没有造恶业的人,没有贪、嗔、痴的烦恼。没有因嘛,他就没有果报。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念佛功夫得力了,能把贪、嗔、痴伏住。虽然不断,有能力伏住。我自己有能力伏住,到达西方世界佛力一加持,它就断掉了,所以就得一心了。是这么回事情。这个便宜占大了,学其它的法门,断烦恼完全要靠自己。我们现在只要伏一半,那一半佛帮忙,我们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这个便宜占很多很多。再看下面一段。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

这是四十八愿的第二愿。第二愿,不堕恶道愿。“所有一切众生”,这是指六道里面的,“以及焰摩罗界”,这个焰摩罗就是阎罗王,我们称十殿阎王,第五殿的,五殿阎王很厉害,阎罗王,也叫做平等王。《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有介绍、有说明,他是管地狱的,阎罗王是管地狱的。“三恶道中”,特别指的是地狱、饿鬼、畜生。恶道众生,恶业习气最重的。他要是能够念佛,听到这个法门,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也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只要具三个条件,你真信,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念佛一定可以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你真信,不怀疑。真想去,这是愿。这个真想去,就是此地样样要放下。又想去,这个地方又放不下,那是假的,那不是真想。真想去,一定是统统放下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头再没有挂碍了,这才叫真想去。统统放下了,都决定得生,阿弥陀佛一定会接引你。我们这里一发心他就知道了,阿弥陀佛就晓得了。我们这边缘成熟了,他就来接引了。我们的寿命到的时候,佛就来接引了,到达那个地方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受我法化”。法是教学的方法,把我们的恶业习气都化除,化成无量的功德。“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成佛。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一定成佛,成究竟圆满佛。在这个修学过程当中,决定不会再堕恶道。因为过去生中有这些恶的习气,假如不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有进有退。一退转,很可能又退到三恶道去了,这个是太多太多这些例子。这就是说,十方世界修行有缺陷,就是他有退堕。西方世界没有退转,不退转,绝对不会再堕三恶道。我们做了极重的罪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放心,阿弥陀佛这一愿是保证,保证你不会再堕恶道了。

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我这个愿要满、兑现了,我就成佛;假如我发的愿不能兑现,不能圆满,我就誓不成佛。现在,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了,他的愿全部兑现了,全部实现了,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真实不虚。那么由此可见,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的本心,真的是念念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这是他的愿望。他这一愿超过诸佛,而且他真的能做到,这个愿望真的能兑现。问题就是众生相不相信,肯不肯发愿求生。不是阿弥陀佛没有能力,问题在我们自己肯不肯。不肯呢,那就是我们自己有障碍,这不肯就是障碍了。你要问,什么障碍?你不愿意,这就是障碍。肯,障碍就没有了,谁肯念佛谁就往生。这个法门平等法门啊!无论你是修学大乘、小乘,无论你是造恶、造善,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回心转意,真肯念佛求愿往生,是个个都得生,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第一稀有的功德。

第二段,第三、第四、第五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这一段里面有三愿,我们还是一愿一愿的来看,这样比较清楚。这个是第一愿,是金色身愿。我们在这里要特别留意,他所讲的“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这里头没有拣别。那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当然包括我们在内,没有说娑婆世界、地球上众生例外,没有这个讲法。既没有这个讲法,那就在内。不但我们在内,毗如遮那佛华藏世界也在内,因为他没有说毗如遮那佛华藏世界在外,他没有这个说法。可见得,一切诸佛刹土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文殊、普贤也得往生。这些字我们要看清楚,才知道他的愿真的是伟大。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得的身相平等。“皆具”,人人都是,“紫磨真金色身”。这个磨,古时候的意思是指纯金的,没有一丝毫渣滓的金,精金。这是讲色身,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身体。看看我们现在这个身体,这个身体非常脆弱,肉身,很脆弱啊。稍微受一点风寒就得病了,就爬不起来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金身,他的体质是纯金身。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所讲的。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人心量很小,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就到究竟圆满了。再多呢?再多无法想像了。其实是不止只的,其实我们在大经上看到,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相貌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

端正净洁,悉同一类。

这一句要牢牢记在心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两种相貌。你看看我们现在道场,大家坐在一起,每一个人相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人再多,一个相貌,绝对没有两个相貌。这个事情就麻烦了,相貌都一样,那我们认人,不是认错了?大众都跟佛一个样子,谁是阿弥陀佛呢?谁是观音菩萨?我们去往生,不都是搞不清楚了吗?这个你大可放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都有他心通,每一个人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清楚、统统明了,决定不会把人认错。这个里面含的意义非常深长。

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前面不是说过,他四十八愿从哪来的?是看到许许多多诸佛刹土,在这个里头精心选择而来的。十方世界的人相貌不一样,相貌好的就骄傲,相貌丑陋的、不好的,就有自卑感,这都是烦恼。西方世界大家相貌都一样,也没得骄傲,也没得自卑了。你看看,阿弥陀佛真聪明,他用这些方法把你所有烦恼自自然然消除了,到那里统统都没有了,法子妙绝了,显示出他这个世界是平等法界。所以这个经题上,以平等方法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十方世界众生形色不一,端正庄严能令人生欢喜心,生恭敬心。所以西方世界的人,相貌端正庄严,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不及的。因此阿弥陀佛的学生,无论走到哪一个世界,这个是很平常的事情,每一天都去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去度化众生,得到一切诸佛刹土大众的尊敬。弥陀弟子人家要另眼相看,这是我曾经跟大家说过。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非常仰慕弥勒菩萨,喜欢将来生到弥勒菩萨的净土兜率内院,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一个个跟着下来,就像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一样的跟佛下来,示现度化众生。他们有这个愿,这个愿好不好呢?好,非常值得赞叹。但是我清楚、我明白,要想往生兜率内院,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为什么呢?弥勒菩萨录取学生的标准很高。我想想,我要去进他那个院,我的分数不够。没法子,去不了啊。再看看阿弥陀佛这个净土呢?他录取的分数很低,非常非常之低,我有把握去得了。我要是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要回到娑婆世界,这经上讲,这十万亿佛国土,一刹那就回来了。去亲近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一看到阿弥陀佛的学生,还特别欢迎,另眼相看,比对他的学生好多了。像这些算盘呢,我们要会打,要会算。所以我们也可以到兜率内院,也可以亲近弥勒菩萨,比他的学生还要受到特别招待。我们听弥勒菩萨讲经,一定是上座,前面座位让给我们坐,他的学生坐后面。这都是事实,不可以不知道的,这个是亲近弥勒菩萨最容易的一条道路。

第三段,第六、第七、第八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一段里头又包括了三愿:宿命、天眼、天耳。诸位要知道,这个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神通。通是通达无碍,神是神奇莫测。他这个特殊的能力,现在大陆上称之为奇异功能、特异功能。这个称法是很有道理,他这个能力超越常人。那么神通从哪里来的呢?有报德的,有修德的。像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就有,这叫报德的,这不是修德的。这个报德,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因为生到那里去,要没有这个能力,阿弥陀佛就不成佛了。一生到那个地方,这个能力统统都有,阿弥陀佛才成佛。那个神通能力多大呢?超过阿罗汉。阿罗汉的宿命、他心的能力,只能知五百世。五百世以前他就不知道了,五百世之后他也不晓得了。他有范围,并不大。菩萨的天眼随着菩萨的地位,菩萨地位愈高,天眼的能力就愈广,能够看一个大千世界,一百个大千世界,一千个大千世界。只有如来,天眼才能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没有见不到的。那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的这个能力,这个神通的能力,你看看这个经文上讲的,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个便宜占大了。在修其他的法门,要修到八地菩萨,八地菩萨跟佛的能力很接近了,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啊。我们才念几年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力就跟八地、九地、十地菩萨一样,所以那些菩萨看到我们,简直看到就摇头,不能相信。但是也是事实,所以明白的,不能不佩服。唉呀!你们太幸运了,太了不起了,修几天就得到了,我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得这么苦才得到,怎么你一下子就得到了,而且得到的比我还殊胜,还超过我。怎能不佩服呢?这个就是我们俗话说了,有走运,有不走运。菩萨不走运,我们很走运,一下子就遇到这个法门了,这就成就了。所以这一段的愿文,我们要很仔细的去观察。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这是平等法,并没有拣别华藏世界来生的。那当然,那菩萨了,那地位高了。我们是凡夫,怎么能比呢?“所有众生”,当然就是十法界笼统而言了,全都包括在里面了。“自知无量劫时宿命”,不像阿罗汉才知五百世宿命,无量劫时宿命。所以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这个样子,因为他的愿文里头没有说下下品除外,他没有讲。也没有说上品上生有这个神通能力,没说这个的。那么换一句话说,下下品往生也是这个能力,这个才是平等法。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前生、再前生的,现在有很多人想知道前生的,去找了许多通灵的人,还有一些人去找到什么做催眠术的,想知道前生。充其量也不过知道一世、二世,三世就不知道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过去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你统统都知道了,何必去找这些麻烦。又何况现在这个社会上骗人的事情多,那些通灵人告诉你前生,未必是真的,也许上当被骗了,自己还不晓得。到达西方世界,自己都知道了。生生世世你所做的善、所做的恶,全都知道,自己都晓得。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在哪个地方轮回,在哪个世界住过,也统统都知道了。所以无量劫来自己的家亲眷属,你就统统都记起来了,都明白了,一到西方世界就有这个能力。

洞视,“皆能洞视”,这是天眼,跟佛一样,这个地方没有讲界限的。十方刹土、无量无边的世界,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现在很可怜,这四楼底下,听说还有很多人在那里听经,我们看不到啊。如果极乐世界人的时候,那透明的,全都看到了。这个地球的那一边是美国,也看得清清楚楚,那些人在干什么。更远的,他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都在眼前,他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心里面为情所牵,对于自己的亲人、喜欢的人,总念念不忘,希望帮助他们。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没能力。你要晓得,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了。我们的家亲眷属,无论他生在哪一道,我看到他;他说话我听得见,他的状况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时刻刻可以示现去帮助他。那真的有智慧、有能力了,我们的心愿才叫是真实的。往生,我们的心愿是真实的;不往生,我们的心愿都会落空,你没有能力。

“彻听”是天耳,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他说些甚么话,你也听得清清楚楚,纵然说悄悄话也听得很明白,神通广大。小说上那个孙悟空,跟他相比差太远了。孙悟空才只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里,不知道要翻多少筋斗才能翻得到。这个不需要翻的,一念就到了。所以孙悟空要跟他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差太远了,那个能力太小了,微不足道。这个里面有这样的神通能力,这对于修行,帮助就非常非常大。我们知道,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贪嗔烦恼?为什么会起惑造业呢?实在说,就是迷于因果的事实真相,才会起这些迷惑,才会造业。如果对于这些事实真相都能够通达明了,他怎么会起烦恼,怎么会迷惑呢?怎么会造业呢?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些教学的设施,实在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到那个地方去,全部都化解了。为什么呢?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都知道了,都看到了,都听到了,都晓得了。这个比其他诸佛如来讲经说法,省事太多了,方法确实是高明。“知十方”,空间;“过去、未来、现在”,这是三世。十方三世,什么事情你都晓得,你都清楚,你都明了。

“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弥陀成佛了,这个愿也统统都兑现了。所以现在世间有一些人讲他有神通,有什么特异功能,你就可以说他,可以跟他说,这没什么了不起,再过几年你看我的,你怎么能比得上呢?真的确实如此。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好好念几年佛往生,就统统得到了。那这个如来果地上的神通德能,不是菩萨能够比的。他们这些小通算什么!极乐世界这些人所具的这些能力,我们讲的神通德能,所具的能力,绝对不是其他大乘经上所讲的那些用禅定、用其它方法修得的,跟他们那个不一样。刚才讲了,这是报德,是阿弥陀佛千亿岁的修学,五劫的圆满成就,是以这样的德能加持给我们的,这个里面的理非常的深。事显得无比的奇妙,道理非常非常之深,并不是没有理论依据。没有理论依据,我们看到这简直是神话。所以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理太深了,连等觉菩萨要得不到如来的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所以能信不容易。经后面说了,能够相信的,是过去生中无量劫中所薰习的善根福德,你今天成就了。如果不是无量劫的宿根成熟,你今天纵然遇到了,也会把它当小说看、当传奇看,你不会相信的。所以这个法门一般人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说了很多次,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他要一听就相信、就接受,这是很不平常的事情,这个都是事实。所以他这个通的能力,超过一切菩萨,声闻、缘觉那就更不必说了。

第四段,第九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

要看着他这个愿文词句,所有众生是平等、没有拣别的,九法界有情众生一律平等的。

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

他心通,他心通是什么呢?他是别人,别人心里起心动念,他知道。所以诸位同修,你要小心、要谨慎了,不要以为你心里动的念头,没有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人,个个都知道了。你的一举一动,他看到了。你跟人说悄悄话,他听到了。起心动念他也晓得,不要认为没有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人太多太多了,数不尽,统统都知道,这都是事实。所以我们要想做一个阿弥陀佛的学生,做一个佛弟子,将来跟他们是同学,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就要晓得他们都看见了,他们都听到了,他们都晓得了,没有一样能瞒得过他们。我们配不配参与他们的法会呢?阿弥陀佛纵然慈悲,要接引我们,那这些同学们不接受我们,阿弥陀佛也不会来接引,这都得要想到啊!是我们将来自己的德能,也是那些同修们他们现在都具足了。所以念佛人,心地要清净,要正大光明,不做一点亏心事情。别人对不起我,可以;我不能对不起人。别人骗我,可以;我不能骗人。为什么呢?他们造的是轮回业,我今天造作要生西方,我的一切,要用西方极乐世界做标准。西方世界的标准就是四十八愿,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我都要做到,这样才能够生西方,这样才能够增高品位。

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你看看,这个愿文上多清楚,多明白。亿那由他,就是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那个里头所有一切众生,心里头想什么、念什么,全知道。所以这个能力,确确实实超过了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乃至于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绝大多数都不能够跟他相比。这个能力真的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七地以下都不能够跟他相比。所以他们这个神通智慧,道力的超胜,真的是达到极处了。也因为这一个事实,一切诸佛不能不赞叹阿弥陀佛,不能不佩服阿弥陀佛,也不能不把自己的学生,统统介绍给阿弥陀佛。所以现在诸佛度众生方便了,用什么方法呢?都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普度了。都把他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交给阿弥陀佛,就对了。所以现在一切诸佛如来,等于说都在十方世界替阿弥陀佛招生。不听话的呢,那才跟他讲什么二乘、三乘,讲那些佛法。听话的,都保送到极乐世界去,马上就成佛了。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也在此地才搞清楚,才看出来。

这些菩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有这样的能力,也就是说知己知彼。他有宿命通是自知,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自己清楚、自己明了,这是自知。知别人,知彼啊。知己知彼,教化众生才契机,众生才容易得度。所以他们每天到十方诸佛刹土供佛、闻法,随缘就度众生。他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要问,我们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多久才有这个能力?此地没有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一劫、二劫才得这个能力,没有说。没有说,那就一到就有能力。这就对啊,必定是这个意思,一到就有,见了阿弥陀佛这个能力统统就等于恢复了。实在讲,这还不是恢复,是佛力的加持。一直到我们自己在西方世界修行(西方世界修行进度非常非常快,决定不退转,因为不是接受阿弥陀佛一个人教化的,你每一天去参访十方一切诸佛,你去想想看,你每一天听多少佛法,多少佛跟你说法,所以那个进步当然快了),到自己真正到达这个地步了,自己真的证得十地了,阿弥陀佛还是加持你,使你的道力、智慧、神通,比起其他的同等级的十地菩萨还要显得高明。这是西方世界无比殊胜,怎么能不去呢!从前李老师讲,如果人不肯往生,这个人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换一句话说,不正常。正常的人,那有一个不信,不想往生的呢?

 

 

 

 

 

 

 

 

 

 

 

 

 

 

 

 

 

 

 

 

 

 

 

 

 

 

 

 

 

 

 

 

 

第四十四卷

 

    第五段,第十愿和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密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

这个第十愿,也是属于前面几种特异的功能。前面介绍过,西方世界的大众们,个个都具足圆满的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智通。今天我们看到这一段,是神通自在,这个就是指的神足通。足本来是圆满的意思,此地所说的,就是我们常讲的变化自在,这个叫神足。

到涅槃的彼岸,需要佛果地的智慧。得佛智须要奉事许多佛,才能够成就佛果的智慧。假如自己没有神足通,就非常难做到。因此,神足通在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世界无量无边,诸佛也是无量无边,我们要是每一尊佛,一尊一尊次第的去承事供养,那可以说是无量劫也供养不尽。因此一定要有分身的本领,可以在同一个时候,能够分千百亿化身,像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所说的一样,同时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才能办得到。西方世界的大众们,确确实实有这个能力。那么像我们这样的身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品烦恼都没有破,哪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不是小定能得到的,是要相当的功夫。平常一般人修一个天眼通、天耳通不难,宿命、他心就比较要难了,到变化自在那就更难了。所以在小乘,神足通要三果圣人才能得到,才有。初果、二果还没有,初果有天眼通。所以这是很深的功夫。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这种能力几乎就跟十地菩萨相同了,这完全是依靠佛的本愿加持。就是这一愿,就是这个愿力加持我们。法藏他说“他作佛的时候”,他现在已经作佛了,作佛已经作了十劫了,已经成佛了。“所有众生,生我国者。”我们要把这一句话看清楚,这所有众生,当然就包括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包括在其中,我们当然有分。生到那边,“皆得神通自在波罗密多”,神通自在刚才讲,就是神足,千变万化。波罗密多这一句是梵语,意思是圆满的意思,圆满的神通自在。那要严格说,佛才有。佛的这个能力才真正叫圆满。菩萨虽有,还不圆满。这是弥陀威神的加持,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底下,不仅是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能力的究竟圆满,而且告诉我们一桩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供养,刚才讲了,一定是用神力分身变化,同时去供养。

“于一念顷”,这一念就到了,速度之快不可思议。一念时间是多长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说一个很健康、很强壮、很勇猛的人弹指,我们身体差的弹指弹得慢,那个身体健康好的人他弹得快又有力量,他这个一弹指这个时间很短,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念头,可见得这个念很微细,很短的时间。此地这个一念顷,就是很短的时间,心里一动念人就到了。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方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一念就到了。其实这个距离很短,并不长。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娑婆跟极乐都在华藏世界海。华藏世界有二十层,而这两个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可见得的确是不远。像华藏世界海这样的大世界,佛说在这个太虚空当中无量无边,那这个距离就不晓得有多远了,再远的距离也是一念就到了。这是什么道理?实在讲,无边刹海不出一心,都是自性、真心所变现之物,所以这个心,一动念头就到了。我们今天没有分身的能力,我们会动念,但是到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他有这个本事,他一动念他的身体形状就到了。这个是分身、是化身,他有这个能力。我们看底下。“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这是他能力,一念之间,确实像大经上所说的,“十方不离当处,三世不隔当念”,这些是大乘经上所说的真实利益。那么去到十方佛刹去做什么呢?“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这是说菩萨们所游历的佛国土广多,所供养承事的佛也非常非常之多。你去供养佛,佛决定不会白受供养,佛一定给你说法的。一尊佛一天给你说一句法,你这一天当中供无量佛,就听无量句法了。我们这个大藏经太渺小了,你一天所闻的法,超过我们大藏经不晓得是千倍万倍。你说那个地方的人,学习的进度就快了。所以我们在净宗经典仔细观察,往生到西方世界成佛快。他方世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劫;西方世界我们仔细算算,也不过就三劫、四劫,就成就了。原来人家是这样学习的,他有本事亲近一切诸佛。

第六段,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也是阿弥陀佛给我们开出保证成佛的保证书,这是保证书里头的文字。这一愿就很重要了。“所有众生”,我们看到这个字样,就包括自己在其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远离分别”,这是“戒共定”,戒里面有定。“诸根寂静”,这是定里面有戒。由此可知,西方世界这个戒、定、慧是圆融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随便说哪一个,一定含摄其他的两种,圆修、圆证。前面说过遍供诸佛,而得佛的智慧,所以修学没有一法不圆。一切诸法本来寂静,现在我们的感触是很不寂静。实在讲,本来是寂静的,那现在呢?现在还是寂静的。如果要不是寂静的,为什么诸佛如来见到的是寂静相?我们见不到。那么由此可知,这个障碍不是在境界上,是我们本身出了毛病,有了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本身心动了,这心一动,所有一切法都对立了,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是有非。这心动了以后,就产生这一些现象。这一些现象是本来没有的,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他本来没有,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动相,就不寂静了,与性德相背了,相违背了。在一真境界里面,就是真实境界里面,非有非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要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诸根寂静”,远离痴暗分别。学佛人无量劫的修行,修什么呢?就是修这桩事情,把这个错误,把这个习气,把它修正过来,恢复到诸根寂静,这叫修行。寂静到相当的程度了,就见性了,豁然开悟,这就见到本性。见性,就叫成佛。所以底下说,“若不决定成等正觉”,决定“证大涅槃”,这是证得圆教究竟佛果。我们讲成佛,天台家有藏、通、别、圆四种佛,你成的是那一种?圆教的,究竟的果位。那么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当中决定成佛,这个是弥陀不思议的大愿。所以这个法门,古人讲的,叫当生成就的佛法。除这一门之外,任何法门的修学,都不是一生能成就的,总是生生世世,所以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劫。这个法门呢?就是我们这一生就成就了。

也许你会有疑问:“那我们死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再成就了”?这个话你就说错了,你也看错了,你也误会了。你要是死了就完了,你还会有成就啊?死了就轮回啊!再老实给你讲,死了就不得了,没救了。不能死,这个法门不死的。我们寿命到了,寿命到了本来是要死的,不死,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诸位要晓得,往生是活着去的,没有断气。临终的时候看到佛来接引,跟佛走了,身体不要了,丢掉了。所以你要晓得,是活着去的,不是死了去的,这个诸位要清楚,要明白。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不死的法门。这个臭皮囊真的不是好东西,累赘啊!我们平常没办法丢掉,佛来了的时候,靠佛力加持,我们才能把这个给丢掉,跟佛走了。所以福报大的人(人不能不修福,福报非常重要,要修福。平常我劝勉同修们,你们要修三福、要修六和、要修六度,这都是修福。修福不要享福,不要把福享尽了。修福不要享福,福报留着最后享。最后什么时候呢?往生的那个时候),真正有福报的人,不生病,晓得那一天走,什么时候走。佛来接你,坐着走也行,站着走也行。你看那个多自在,那叫有福报。他一生的福报,留在那个时候来享,这个很自在,自在往生。从前我在受戒的时候,我们戒和尚道源法师跟我们讲了一个公案。佛门叫公案,一般人叫故事,但是真的,不是假的。以前也是有一个出家人,往生的时候,就问大家,他说你们有没有见过坐着往生的?有人说有。说站着往生的呢?也听说过。结果他就翻一个筋斗,头朝下脚朝上,他说这样往生的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没有,他就走了。这真有福报啊!你看这游戏人间。所以我们往生,要这样往生才自在。这躺在床上害着病走的,那已经差很远了,那就没有福报了,所以这很重要很重要。那么没福报,生了病了,临终的时候往生,我们往往帮助别人助念,看到瑞相。他临走的时候,相貌变得很好,嘴巴里还在动,但是没有声音。我们念佛的人以为,他也跟我们念佛了。其实不是的,其实他是讲的他看到佛了,佛来接引他。他想跟大家说,跟大家辞行、拜拜,结果他没有声音,他体力不够,说不出来。其实他是见到佛,都是活着走的,没有说是死了走的,没有,都是活着走的。所以就说明了,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不死的法门。你看我们活着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生成佛,不要经过第二生,决定成等正觉,就证无上正等正觉啊。这才显示出阿弥陀佛的本心、本愿,唯一的一个期望就是广度无边众生,帮助大家个个在一生当中证得究竟涅槃。上面这个六愿,都是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报身之妙,真正不可思议。不但是智慧、神通、道力具足,而且弥陀保证我们一生成圆满的佛果。我们念到这个地方,这怎么能不去!没有理由不去。

第七段,第十三愿和第十四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这是光明无量愿。许多经论上说,一般诸佛的光,大概都是照一二百万世界,佛光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照到两百万世界。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的,什么原因呢?我们在弥陀因地里面看过,他接受他老师的教诲千亿岁,老师为他介绍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的刹土,而且他统统见到。诸位想想,这个缘太殊胜了,一切诸佛刹土他没有一个漏掉的,都曾经等于说去观光参学过。于是他成佛了,他的光明遍照,不是几百个、几千个佛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统统遍照。过去有这个因缘,今天有这样的果报。“绝胜诸佛”,绝是绝对,胜是超胜,一切诸佛的光明不能跟阿弥陀佛相比。所以世尊在后面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就是这一愿:光中极尊。

“胜于日月之明”,我们这个世界的光明之最,就是日月,日月的光明跟佛光不能相比。佛光大。也许有人要问,那佛光这样大,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呢?佛光真的是遍照,我们今天看不见,我们的眼根有了毛病,不管用了。现在科学为我们证明了,科学家知道,宇宙之间光有很多种,光波不一样,我们这个肉眼只能够在无量光波里面看到一小段,比这个一小段长的我们看不到,比这个短的我们也看不到。但是利用科学的仪器,可以测出来。就像X光、紫外线,我们肉眼看不到,确实存在,科学仪器里面可以能显示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光波。阿弥陀佛的光波是无所不知,这是我们的眼根有了毛病。毛病从那里来的呢?这个毛病的病根,就是佛讲的妄想执著。假如我们能把妄想执著去掉了,恢复到清净心了,我们的能力就恢复了。前面讲了,天眼、天耳、他心,这些本能都恢复了,阿弥陀佛的佛光我们就见到了。实在讲,我们白天不必靠太阳光,晚上也不必靠灯光。为什么呢?这个世界是一片光明啊!大乘经上常讲的,大光明藏,我们这个世界亦复如是。如果你不相信,你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我们这边图书馆有。虚老和尚不会说假话,年谱里面记载有一段公案,是老和尚有一天,回到他自己的茅篷,下午,大概路很远,他回到他茅篷去。走在半路遇到两个熟人,也是出家人,打着灯笼。遇到虚老和尚,唉呀!老和尚,天这么黑了,你还看得见啊?这一说了,老和尚眼前就一片漆黑。老和尚原来的时候,他这个天是明亮的,他没有分别,他下午出来的时候,始终他没有念头,那个境界永远保存在那里。人家一提起天黑了,他一起分别了,天就黑了。那个虚老和尚要一直没有分别心的时候,到第二天天亮,他一夜在他境界里面,天都是明亮的。这是事实真相,一点都不假。都是我们自己凡夫,妄想、分别、执著造出许许多多的障碍。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所以佛叫做无量光佛,光明遍照啊。“若有众生,见我光明”,或者是天眼见到的,阿罗汉、菩萨们的天眼能见到;或者是定中见到的,真正修定的人,得定的人。我们念佛人得到事一心、理一心,得一心不乱,定中能见到。还有一种是特别的机缘,感应而见到的。见到佛光,佛光消业灭罪的力量很大,三毒烦恼纵然不能断,也会息掉了,不起作用。如果业障轻的人,这佛光一加持,烦恼真的就断了(贪、嗔、痴是很粗的烦恼),这是安。苦没有了,苦灭了那就乐了,“莫不安乐”,安乐是这么回事情。烦恼轻、智慧长,这个人一定会生起慈悲心,决定不会作恶,一定会作善。这个“慈心作善”是自自然然生起来的,不是别人劝他的,也不是自己勉强要作的,是自然的。每一天除这个事情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好做,就是存大慈悲心,帮助一切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再说的具体一点,帮助一切人认识净土、明了净土、修学净土、求生净土,这个是慈心作善达到了最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了。所以“来生我国”。

第八段,第十五、十六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

前面这一段光明无量,实在讲,弥陀成佛,一切无量。但是他在自在王佛的会上提出报告,这个四十八愿是报告啊,也只特别说了这两个。世尊为我们讲《阿弥陀经》,给我们介绍的,也特别指出“无量光”、“无量寿”。在一切无量里面,这两种意思最圆满。光明代表十方,光明遍照,空间,我们今天讲空间。寿命呢?过去、现在、未来,代表时间。现代人讲时空,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会漏掉的。所以,无量寿跟无量光,就代表广大无边际的时空,这里面一切的无量,弥陀统统具足,没有一样欠缺,是表这个意思。但是在一切无量里面,寿命最重要了,所以寿命是一切无量里面的第一德。诸位想想,如果讲寿命没有了,好,你有无量的财富,无量的眷属,谁受用呢?不全都落空了!寿命是第一重要的,有无量寿,其他一切无量你才能享受得到,才不致于落空,这寿命就非常重要了。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示现作佛,寿命无量,故名无量寿佛。极乐的根本就在这一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无量寿,那我们去往生的呢?底下说:

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

跟阿弥陀佛寿命一样的。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阿惟越致菩萨,我们前面读过。这个地方讲声闻、天人,怎么会有声闻、天人呢?世尊在本经后面跟我们有说明,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原来这个名词是比喻。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没断尽,这就是天人,等于他方世界的六道众生,这是完全讲的断烦恼的程度。你跟他方世界六道凡夫是相同的,烦恼没有断尽。见思烦恼尽了,无明没有破,等于他方世界的声闻。是这么个说法的,其实不是的。这是讲我们自己实质的程度,是这个样子。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阿惟越致菩萨,那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不是我们修得的,是佛力加持的。我们自己呢?自己跟他方世界人天没两样,是这么一回事情,这第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是讲我们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们从人道去的,天人。有人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罗汉,他念佛往生去的,那他就是属于声闻。没到极乐世界之前的身分,有这两种说法。这样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数,人数太多太多了。“寿命亦皆无量”,这句讲什么?初往生的人,寿命都无量。那在西方极乐世界修得很久的就不必说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无量寿了,那品位更高的那还用得着说吗?这就是说明了,个个都是无量寿。佛的寿命长,长住在世间,众生就有了依靠了。像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福薄,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佛八十岁圆寂了。佛灭度之后,我们没有依靠。实在讲,虽然留这么多经典在世间,我们今天有机会接触到,接触到这么多经典,还是盲修瞎练,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学哪一个法门,不知道自己的根性。虽然学佛,我们的疑惑不断。存了一个怀疑的心,这就是很大的障碍。佛说过,疑是菩萨大障碍,何况初学。佛说菩萨疑惑是大障碍,那个用意很深。我们过去不明了,现在懂得一点了。菩萨疑什么呢?怀疑净土。虽然遇到这个经典,听佛说法,不能接受,不相信。当年法华会上,退席的人就很多,不能接受。这一个法门,不能接受的人更多。所以菩萨需要无量劫的修行,不能在一生当中成就,这就是他的障碍,这就是他吃了大亏了。所以佛在世,这才有依靠了。弥陀那个世界,真的是实报庄严土,佛与大菩萨修行的道场。我们凡夫,前面跟诸位介绍了,五乘契入报土,这是古来祖师所说的。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统统入弥陀的报土,这个不可思议,这个真的一般菩萨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哪有这种事情!西方世界实在是非常特别,跟其他诸佛刹土不一样。教主无量寿,是真实的无量;往生的人无量寿,说老实话也是真实的无量。为什么呢?他在一生当中,要成究竟的佛果。成了佛了,哪里还有寿命,自然是无量的嘛。所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弥陀示现的是个有量的无量,我们到他那个地方去之后,真的变成真实的无量。理如是,事亦如是。下面弥陀又举例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好。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那就不晓得多少人了,人太多了。诸位要知道,这个“众生”是讲六道众生,不是讲人道,六道里面众生。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地球上人不太多,现在还不到五十亿,可是地球上蚂蚁多少呢?蚊虫多少呢?这些动物多少呢?那真的就无法计算了,何况还有饿鬼、还有地狱、还有诸天,可见得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六道众生,就太多太多了。佛举一个比喻,假使这些人

悉成缘觉,

缘觉比阿罗汉还要高一等,智慧、神通都比阿罗汉高一等。

于百千劫

这是时间长,不是一天、两天,不是十年、二十年,或者几百年、几千年,不是。“百千劫”,这么长的时间。

悉共计校,

就是这些缘觉,这是假设的话,这么多的辟支佛,以他们的神通、道力、智慧共同来计算,算什么?算这个寿命长短,算不出来啊!

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说实实在在话,西方极乐世界人这些寿命,除佛与佛,等觉以下的菩萨,都不知道,这个就是真实的无量。

第九段,第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在这一愿里面,我们要注意的,“十方世界”,这就是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世界都不漏。“无数诸佛”,一尊佛也不漏。没有一个世界佛不讲净土三经的,没有一尊佛不劝人求生净土的。除非你的缘没成熟,给你讲你不相信。不相信你就谤佛了,所以佛就不说了。因为谤佛有罪过,佛很慈悲,不让你毁谤,不让你造业,不给你讲。这就是这一愿,这一愿他实现了,十方一切诸佛都称赞阿弥陀佛,都称赞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要说到度众生,

 

 

 

 

 

 

 

第四十五卷

 

这一愿他实现了,十方一切诸佛都称赞阿弥陀佛,都称赞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要说到度众生,度众生度得普遍,度到究竟。普遍是虚空法界里头一个众生都不漏掉。弥陀度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平等得度,这是普,普遍。而且究竟,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是一切诸佛所不及。诸位要晓得,诸佛尚且不及,那菩萨当然更不能。我们世间人感情很重,有些人跟一些菩萨有缘,不念佛,要念菩萨,那个感情好重,舍不掉。这个经要多念念,要觉悟啊!一切诸佛都比不上阿弥陀佛,那菩萨当然更比不上了,你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偏偏去念菩萨呢?一个是情执太深,第二个是不了解真相,所以才有这个误会。有些人念菩萨,念菩萨念了很多年了,现在要不念菩萨,念佛了,好像对不起菩萨,受良心责备。还有人念别的经,譬如像念《金刚经》,念《楞严咒》,念了好多年了,现在叫他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他也放不下。我念了好多年了,好像心里头有歉疚的意思。这都叫妄想,这都是烦恼,你的妄想、烦恼放不下。实在讲,今天我们明白无量寿了,我们知道有阿弥陀佛了,我们改念《无量寿经》、改念阿弥陀佛,是把我们的修行向上提升了,升等,这个是好事情。哪有一个学生在学校念书念一年级,到第二年升级不想升,我对一年级感情很深。哪有这种道理呢?你们今天心理就是这个样子,考试及格了,要去升级了,舍不得。这学校应该要毕业了,舍不得,愿意再留校。你说糟糕不糟糕!这错误,大错特错。所以要晓得,能念无量寿、能念阿弥陀佛,这个升等升到了顶点,没有比这个再高了。佛为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希望一切众生早日成佛,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障碍。用什么方法呢?就是推荐、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能往生到净土了,那就一帆风顺,什么障碍都没有了。诸位想想,假如阿弥陀佛没有这一愿,这一愿是要一切诸佛都推荐、都介绍,没有诸佛宣扬,我们怎么会知道西方净土,我们怎么会晓得阿弥陀佛?所以世尊为我们推荐、介绍,今天念到这一愿,才知道世尊也是受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阿弥陀佛的本愿,令一切诸佛如来都来赞叹,都来推荐、介绍,这个恩德太大太大了。佛恩难报,这是真的。

第十段,第十八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第十八愿,是大愿的精髓。古德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做了一个比较,诸位看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注解,他就说得很清楚。隋唐时候,日本、韩国跟中国的大德们,做了一个统计,说明了,在一切经中,《华严》是第一。这大家几乎都公认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华严》第一。《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呢?《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华严》、《法华》统统比下去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讲的第一经。为什么呢?《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要不导归极乐,《华严》就不能达到最高峰,就不能圆满。那么由此可知,《华严》最后就是归《无量寿》,《无量寿》是《华严》的总结,这才明了,《无量寿》第一了。《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精髓。所以古德说,这个《无量寿经》叫《中本华严》,就是《华严经》。八十卷经太大了、太长了,他这个分量小,就是中本。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小本华严》呢?《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比这个更少。文字虽然有广略不同,广就是多,略是少,不一样,里面所讲的道理没有两样,完全相同。所以这个《无量寿经》、《弥陀经》,跟《华严》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读这个经,你看处处讲到普贤行、普贤道。莲池大师注解小本《阿弥陀经》,叫《弥陀疏钞》,他用什么方法来注解呢?几乎完全用《华严》。所以我们读《弥陀经疏钞》,就等于读了一部《华严经》,那个分量也很可观,义理也是无限的深广,证明小本《弥陀经》,确确实实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心经,这没错。这是《无量寿经》在整个佛法的地位、重要性,我们明白了。

《无量寿经》我们这个本子有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呢?我们继续再追,当然第六品,我们现在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无量寿经》的核心。再问,这四十八愿那一愿最重要呢?我们继续不断的去追,这个古大德已经跟我们说明了,我们不要再去找去了,就是这一愿,第十八愿。第十八愿的内容是什么呢?内容是“十念必生”,说明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这一愿,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追到那个顶点,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过去我们常常听到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不晓得那个功德为什么不可思议。这样一来,我们明白了,原来整个的佛法到后头,要到了巅峰,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六个字就是一切佛法了,念这六个字,所有一切佛法就统念了。没有一部经离开这个名号,没有一个法门离开这个名号,也没有一尊佛菩萨离开这一个名号,所以你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念到了,所有一切菩萨也统统念到了,不必一个一个菩萨去念了。所有一切经也统统念到了,无论是教下的、禅宗的、密宗,全都念到了。你看这多方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前清灌顶大师讲,众生极重的罪业,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忏都消灭不了的重罪,到最后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把它消得干干净净。那么我们现在,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业障消不掉?你们想想,好像跟经上讲的不一样嘛!其实你们还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没有搞清楚呢?你们根本就没有念佛嘛!你们念是口皮上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头没有,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个不行,这个与佛不能感应。要什么呢?心上有佛。诸位要知道,这个念,念是从心,不是口。中国这个文字实在讲,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不能够相比的。文字是符号,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个文字,这些符号用意非常之深,充满了智慧。你看看那个念,念上面是今,底下是心,你现在的心,现在心上真有佛,那叫念佛,不在口上。口叫什么?口叫称、称仰。口是称,念在心,不在口,你的心上要真有佛,那叫念佛,那就能消业障。口里面有佛、心里头没有佛,业障消不了。诸位要想消灾、免难,这个消业障,心上真有佛。

念佛有很多种念法,《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那个后头都有念。观想,是心里头常常想,想阿弥陀佛,想他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想他从初发心,这《无量寿经》上讲的,拜老师、求学、修行、证果、弘法利生,去想这些,不要想别的,想这些,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十六观经》上有。你心上真有,除了阿弥陀佛之外,除了西方境界之外,心里头没有别的念头,这叫一心念佛。纵然我想依照这个经上,念得很熟了,我想,可是还想是非人我,还想贪嗔痴慢,你这个念佛叫杂心念佛、多心念佛、乱心念佛,这个没有感应的,这个不能消业障。所以要一心念佛,这用观想的方法。观像念佛呢,这一般讲那是要很有福报的人,你家里面有佛堂,供养很庄严的佛像,自己很清闲,不要做事情,有人供养你。你每天修什么行呢?看佛像,观像念佛,把佛的相好深深的印在自己心中,这叫观像念佛。但是你离开佛堂、离开佛像,你修行的功夫就断掉了。所以你一定有很庄严的佛堂,而且最好这个佛堂四面都有佛像。为什么呢?无论转到那一边都看到佛像,这是观像念佛。第三种叫持名,这最方便的了。持名,名号不能间断,名号提醒自己,心上真有。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持名的方法,我们这一句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心上有,口里面念出来,再从耳朵里听进去,又回到心里去。这个是念佛人,这个的确是念佛了。而不是这一句佛号只在口头上,心里头没有,耳朵也没有,这样的佛号没有用处。那就是古人讽刺的话了,你喊破喉咙也枉然,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都没有用处,喊破喉咙也枉然。心里头一定要有佛,这个重要。

我劝勉初学的同修,从读经下手。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我要求的不过分,一天念三部,三年圆满,三年就念三千部。目的在那里呢?目的在修定。三千部经念下来,心定了,不会去胡思乱想了,定于一门,定于一部经。而且三千遍念下来,这个经一定会背了。能够背诵,这个很重要。你要能记得住,记不住对你修行没有帮助。实在这个经能背,我还见过两个人,我很佩服,我自己都没有这个能力。我在美国在德州休士顿,有一个同修,也是中年,他做生意工作还很忙,他五个月会背。他自己也没想到,他告诉我,他念五个月他能背诵。还有一位同修,我听说,我跟他见过一次面,在台北,一个星期背诵。这个大概是前世有宿根,他这么快,但是他念得很勤,日夜不断的念,念一个星期他会背了。所以现在能够背诵的人很多。三年三千遍念了之后,怎么办呢?要着重求解,经里面的意思要明白、要清楚,就是要求解。都明白了、都清楚了,要照做,那才叫修行。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见解,经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生活行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决定是依照《无量寿经》教训去做,决定不违背,这叫真修行。于是你的心跟阿弥陀佛一样,你的愿也跟阿弥陀佛一样,你看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了。阿弥陀佛发这个愿,我也发这个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跟阿弥陀佛同解同行,真正能做到,那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你还不往生,那谁往生?这决定往生嘛!这叫真念佛了。所以念佛,诸位要记住,不是有口无心,那个不行的。

在过去,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们有几位同参朋友,学佛的朋友,常常在一块辩论。有一位同学说,佛法里面讲,佛万德万能,这句话我不相信,这个都是赞叹的话,不是事实。就像从前帝王时代,我们一般赞叹皇帝万岁万万岁,其实皇帝活到一百岁的不多,哪有万岁,那是假话,不是真的。佛哪有这个能力,这万德万能一定是说得好听的,赞叹的。为什么呢?假如有一个人造了很重很重五逆十恶的罪,马上就要堕地狱了,佛有没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如果有这个能力,那万德万能我们可以相信。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这个是恭维、称赞的话,不是真的。那个时候提出这一个看法,我们很多同学听了都哑口无言,答不出来。到以后,我们读到这个经、读到这一愿,哎!才明了。如果那个时候要读到这个经,我们就有话答覆他了。确确实实,十念、一念,十念必生,一生到西方世界就成佛,可见得万德万能不是赞叹的话,是事实。那么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众生不肯干嘛!自己业障重,不能怪佛啊!实在讲,自己再重的业障,肯听话、肯信佛,都能够立刻成佛。就是不信,不相信、怀疑、不肯干,那就没法子了。肯干的人,这一愿的的确确不可思议。这一愿是整个佛法总纲领,整个佛法里面的最高峰。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这个法都是第一顶峰。名号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再细看这一愿,这里头一个字都不可以放松。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这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其中了。

“闻我名号”,闻是听说、听闻,这个闻里面诸位要晓得,要包括着真信切愿,这个才叫闻。如果闻里头没有信愿,那就是听而不闻,听到了没有闻。所以他底下讲:

“至心信乐”,这是关键,要紧的四个字,能不能往生就决定在这四个字上。至心是真心,真诚到了极处才叫至心,真诚到了极处了。什么样的心才真诚到了极处呢?刚才跟大家讲过,一心。心里面还有一个杂念,那不是至心。心里头一个杂念也没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叫至心。信乐,真信,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这叫信。乐是喜欢,喜欢阿弥陀佛,喜欢极乐世界,真正想去,这才行。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这一生当中,一丝一毫的善事、善心、善行,都回向庄严净土,都把这个功德回向庄严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愿生我国”,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也是从这一愿说的。品位高下,在乎持名功夫的浅深。持名的功夫深,品位就高;功夫浅,品位就低。记住,持名功夫的深浅,没有说持名多少,多少跟功夫不一样。持名要有功夫,什么叫功夫呢?念佛的时候心地清净,不怀疑、不夹杂,叫功夫。如果我们念佛怀疑、夹杂,这个没有功夫的,这个不容易得利益了。所以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那个念要清净,这才有感应,才相应。这个地方告诉我们,不在乎多少。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念是很少。古人为我们解释这一愿,这个十念是平时的十念呢,还是临终的十念?刻实而论,这是临终的十念,但是平时十念也讲得通。慈云灌顶法师教人十念法,那是一般工作繁忙的人,没有时间做早晚课的人,他教了一个十念法,就传一个十念法。方法呢?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念佛不拘多少。有的人气长,有的人气短,没有关系,不拘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口气叫一念,这个时间不长。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有佛像就在佛像面前,合掌礼拜,念十口气。如果没有佛像呢,面向西方,念十口气的佛号。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养成习惯,一生当中一次都不缺,这也叫净念相继。他没有缺,每一天到时候就念了。这个方法很好,这几百年当中,许许多多人用这个方法念佛成就。

我记得上一次,好像是去年,我在此地传给诸位一个新的十念法,跟这个灌顶法师那个不一样,比他那个还简单。他还是要念十口气,我这个不要,就是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句。不管一口气、两口气,就是念十声佛号。时间我想一分钟足够了,但是一天要念九次。好处非常多,早晨起来念一次,吃饭的时候念一次,你一天吃三餐饭,吃饭的时候,我们一般佛教徒都念供养咒,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实际上都是有口无心,不如老老实实念十句阿弥陀佛。所以我们用佛号代替供养咒,我们念阿弥陀佛,念十声阿弥陀佛,用真诚的心、清净的心、恭敬心来念这十句佛号,十句佛号念完了再吃饭。这个身心清净,吃东西能吸收、帮助消化,好处多,这是真的。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各一次,晚上睡觉之前一次,一天九次,养成习惯。这个时间虽然短,但是它隔不多久的时候又有一次,一天九次的薰修,效果很大。我那个时候提出这个方法不久,两个星期,马来西亚同修就打电话告诉我,他们都感觉到效果,来感谢我。他们就真照做了,可见得是两、三个星期就会看到效果了。非常好的方法,工作再繁忙的人都可以修,对于你的工作、对于你的生活,只有帮助,绝对不会有妨碍。这个都是十念,用这个方法。愿文末后说: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逆罪非常之重,杀父、杀母亲、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种罪极重的。可是佛在《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这五逆罪念佛,临终十念还是可以往生。可见得这个地方,他的重点是底下这一句,如果毁谤正法,他根本就不相信,那他当然不相信、不愿意,他不肯念。不是他不能得救,是他不肯接受。但是佛在这一句话里面含意很深,大多数造极重罪业的人,回头很难,相信很不容易,这也是真的,也都是事实。

我们从这一愿里面,知道念佛的要诀,往生的根本教义。当然,念佛念得是愈多愈好,多多益善。我们能够一心专修,这一点非常重要,真的把其他东西统统放下,要专修。专礼,我们每一天拜佛只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刚才讲了,心愿解行样样同佛,这就是《观经》上所讲的是心作佛。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这个心真的是在作佛,十法界里头我们专缘佛法界,这也就是“是心作佛”最具体的修学法,自自然然暗合道妙。道妙就是“是心是佛”,自然跟他相合。

过去善导大师给我们说,四十八愿,从前面第七段一直到这个地方,第七段是第十三愿,也就是说,第十三愿到第十八愿里面,“定成正觉、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诸佛称叹、十念必生”,这个五愿是真实智慧,是四十八愿的精华,是四十八愿的中心。可见这个五愿,确确实实是阿弥陀佛弘誓的精要。弥陀的本怀,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就是想叫一切众生决定成佛,不需要累劫去修行,一生当中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为了实现这一个大愿,这才有十念必生这一个殊胜的愿望。众生念佛,决定成佛。

往年我读《观无量寿经》,看到《观经》里面三福一段开示,我知道那是修行入门真实的基础,我很重视这一段经文。但是它第三条里面,“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四句,那个深信因果,我是揣摩了好多年,不得其解,不知道它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一句话我不懂呢?假如这句话要是在第一条里面,我不怀疑。他在第三条里面,我怀疑了。第三条是什么呢?第三条是菩萨啊!第一条是人天,第二条是小乘,第三条是菩萨。菩萨还要深信因果,什么因果?普通因缘果报,我们都相信: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我们人都相信,难道菩萨不相信吗?所以对于这究竟是什么因果,怀疑了好多年,这才恍然大悟,才搞清楚了。什么因果呢?“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就是这个法门,就是净土法门。实在讲我很笨,就在这个本经上面,都看不清楚,要搞好多年才看出来。没有离开本经,就是这个经上所说的嘛!念佛是真因,成佛是真果,这个要晓得。

唐朝善导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他老人家有两句名言,说:“如来所以出兴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我们净宗祖师说的,而在传记里面,有人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在历史上,好像身分露出来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有三个人。第一个就是善导大师,第二位是永明延寿,第三位是天台国清寺里面的丰干和尚。寒山、拾得、丰干,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丰干和尚是弥陀再来的。这是身分露出来,我们后人晓得。那要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话,那这两句话就是弥陀自己说的了。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一切诸佛如来以佛身,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里面,“应以佛身而说法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说什么法呢?唯说弥陀本愿海。换一句话说,《无量寿经》、《净土三经》,说的什么?就是说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部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还是讲的弥陀本愿。再扩大,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我们今天收集的全部大藏经,你问问说的是什么?也是说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愈说愈广、愈说愈细,说的无量无边,都是说这个。所以四十八愿是一切诸佛说法的总纲领,这个掌握到了,一切佛法统统都抓到了。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是纲领的纲领,顶尖,顶尖就是这一句佛号。我们到这里,才把佛号的价值搞清楚了。你要不认清楚,你不识货。不识货,你怎么肯把这个东西当宝贝,你怎么肯认真修学!到你真正明白、真正认识、透澈的认识了,这个时候你自自然然的把它看做珍宝,决定不会舍弃,决定不会放下,然后才能做到老实念佛了。老实念不容易。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并不明了,像有一些老太婆,她就能老实念,临终的时候站着走的、坐着走的,她什么都不懂。那是人家的善根太厚了,我们比不上啊!多生多劫修的善根福德,我们那能比得上她呢?她心里没有杂念,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个就是善根福德不如人。像我们这样的人,只有一个方法:搞清楚、搞明白、真认识清楚了,唉呀!这死心塌地了,妄想杂念才肯放,否则的话不肯放啊!凡夫能在一生当中契入实相,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我们说契入实相,一生圆满成就,实实在在说,唯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一门之外,你们自己去试试看,有没有办法把这个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洗掉。如果觉得没有办法,赶紧念佛。有办法可以不念佛,没有办法,念佛是第一了,还是念佛为高啊!

 

 

第四十六卷

 

第十一段,第十九、第二十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九愿。这个十九愿,古德也非常重视。因为在三辈往生,世尊告诉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最要紧的条件,上中下三辈都要具足“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这就是前面讲的十念必生,是一向专念。这一愿是发菩提心,可见得这个两愿非常重要。这一愿里面,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的,就是发心。

“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是真实的觉悟,真正觉悟了。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跟我们讲了三心:至诚心(至诚是真诚到极处,至诚)、深心、回向发愿心,这就是菩提心,与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意思相同。古大德为我们讲解这个三心,讲得很多,实在讲,我们也很难体会,倒不如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跟我们说的,既清楚又明了。他老人家讲,我们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愿心是真实的,他说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我们好懂。换一句话说,只要我们一心一意向往净土、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种说法,蕅益大师以前没有人说过,是他老人家的创举。可是我们愈想愈有道理,确确实实符合如来度生的本愿,真的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在一般大乘经里面讲菩提心,必定包含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可以说是菩提心具体的修学,可见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菩提心落实在修行上,就是四弘誓愿。第一要发度众生成佛道的大愿,这个愿心生起来之后,就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推动你精进不懈。我们学佛为什么会退转?因为学佛是想自己成就。自己早一天成就很好,晚一天也无所谓,于是就懈怠了。假如你发的心是要救度一切众生,这个使命就重了。我成佛晚一天,众生就多受一天苦;我早一天成佛,他就少受一天苦,这个力量就大了:不可以懈怠,不能懈怠,不可以叫众生因我多受一天苦难。这个力量在推动,所以他能够认真的去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回过头来,度无量无边众生这个愿望才能圆满达到。这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菩萨修行不疲不厌,那么样的精进,就是这个道理。

“修诸功德”,这是讲发心之后,所修的大行。

“奉行六波罗密”,这是把菩萨修行的纲领说出来了。修什么呢?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些前面都曾经说过,不必再多说了。

“坚固不退”,他为什么会坚固不退?就是因为有菩提心。

“复以善根回向”,他所修集的一切善根都回向求生净土。

“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这一点必须要清楚,一心念佛不能间断。这个念不是在口念,是心上真有,我们心里面确确实实有阿弥陀佛。不但有阿弥陀佛,唯一的一个念头就是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二念,这叫一心专念。念阿弥陀佛就要学阿弥陀佛,要效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存的什么心?阿弥陀佛有些什么愿望?阿弥陀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怎样过日子?这些地方我们统统要学习。阿弥陀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么我们也把这桩事情做为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的大事。

念佛这个法门非常好、非常殊胜,绝不耽误世间法。你在家庭里面,念佛不妨碍你的工作。如果你是经商,你在一个行业里面,你可以从老板到员工都劝他念阿弥陀佛。果然念阿弥陀佛了,你的工作会做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圆满,不觉得疲劳,不会厌倦,这都真的是事实。念佛好处利益太多太多了,并不妨碍工作,对工作有好处,没有坏处。凡夫要想明心见性,要想见性成佛,这个一心专念、求生净土,实在说是最稳当的一条道路。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一心念我,昼夜不断”,这个诸位懂得,心上有,不是口上。称念是因,发菩提心是念佛的真因。下面是讲的果德:

“临寿终时”,我们人在这一生当中,寿命是有一定的,这个果报是前世修的因,今生得的果报。当我们这个报报尽了,不会再轮回了,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就来接引我们。也有人寿命延长了,在这个世间寿命延长,好不好呢?实在讲,多活一天多受一天罪啊!早一天往生,早一天见佛,早一天证果。所以我想,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求长寿,不求这个。可是如果寿命延长了,他有延长的因缘。因缘是什么呢?佛法当中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度众生要缘分。这个人跟佛有缘,这个世间还有许多众生跟你有缘的,你劝他,他会听,别人劝他不听,这么多有缘的人,他得度的机缘都在这个时候成熟,那你寿命到了也不能走,还得多住几年,帮帮他们的忙,这个是应该的。所以我们念佛人,寿命要是延长了,必定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更多的人念佛往生。如果不是这个理由,实在讲,没有理由在这个世间多住一天,没理由的。

“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在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你,那这个时候看你的功夫,念佛的功夫,看你的缘分。如果你的功夫好、缘又殊胜,跟着阿弥陀佛来接引的人好多好多啊!如果你念佛的功夫浅,平常又不大喜欢跟人结法缘,那么阿弥陀佛来接引,跟着来的人就不多。这是我们要明白,要争取的。平常我们一心称念、广结佛缘,就是广结法缘,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欢迎的人就太多了。这些人里面,跟着佛来的这些人,里头有很多很多都是过去生中的家亲眷属、朋友、同参。他们在过去早就往生了,现在听到你也来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了,他们都一起跟着佛来欢迎你,来接引你。这一见面呢,前面我们读过,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一加持,你的宿命通立刻就现前了,过去世生生世世这些人全都认识了。哪一生、哪一世,他跟我什么关系,统统认识了。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唯独在六道轮回很孤独。人一死,一轮回,家亲眷属就分散了,再想见面碰个头不容易,非常非常困难,完全是陌生的境界。唯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亲朋好友好多好多,都是熟人,一点都不陌生,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经须臾间,即生我刹”,这是讲往生时间非常快速。虽然娑婆世界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但是一念之间就到了,速度非常快。到那个地方之后,底下这一句经文非常非常要紧:

“作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这个地方翻做阿惟越致。这是梵语,意思是不退转的菩萨,圆证三不退。所以古人说,这是阿弥陀佛“心性之极至”,这个心性功德大到了顶点了,“持名之奇勋”,持名这个方法功勋不可思议,也是弥陀的大愿。这个是阿弥陀佛的宏愿,使每一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能够圆证三不退。实在讲,这个地位是圆教七地以上的菩萨,在一般大乘经上讲,至少要修行满足两个阿僧祇劫才能证得。像我们这个凡夫,一生到那里就得到了,超越了两个阿僧祇劫,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一愿非常重要。古德有说,“十念必生、闻名发心”这两愿,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精髓,这个话我们可以相信。再看底下经文。

第十二段,第二十一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

十方众生当然包括我们。闻名里面一定要包括信、解,我们深信不疑,我们明了,这个闻里头包含这个意思。系念呢,就是有愿有行,非常向往极乐世界,心里面常常念着佛,这个念就是系念,念着佛,我们常讲挂念,心里常常挂念。世间人挂念、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细细想想呢,那些所系念的全是六道轮回。系念儿女、系念父母、系念家亲眷属、系念财产、系念权位,全是六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今天觉悟了、明白了,我们把系念换成阿弥陀佛,世间种种牵肠挂肚的统统放下,一心系念阿弥陀佛,就对了,这个就正确了。

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

植是种植,这是比喻,意思就是真有了,心上真有了。德本是什么呢?就是指的弥陀圣号,这个六字洪名心上真有了。

至心回向,

这是真诚心,回向:

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这一愿显示,十方众生,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不难啊!开出的条件很容易。诸位要晓得,这个开出的条件,不是普通经上的,这是四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开的,不是诸佛所说的。这个是佛的本愿,所以从这里看往生不难。

若有宿恶,

这是假设。实在讲,这是真的。哪一个凡夫没有造罪业呢?我们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罪障很重。但是不怕:

闻我名字,即自悔过,

这就是忏悔往生。

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

这就很重要了。忏悔功德很大,实实在在讲,整个佛法,无论是哪一个法门,若论修持,全是忏悔,都修的忏悔法,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法门是讲的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就要注重忏悔。用什么方法呢?念佛。佛号威德不可思议,能消众生一切的罪障,再重的罪障佛号都能够消除。正如同慈云灌顶法师所说的,世间人所造的重罪,他说所有一切经法、所有一切忏法都除不了的这样的重罪,到最后念阿弥陀佛,可以能够忏除。这就说明佛号的功德,超过一切经教忏悔法。实在说,知道的人不多。觉得自己业障重了,不晓得念佛,还要去拜梁皇忏、拜水忏、拜大悲忏,搞这个来忏悔。自己罪太重了,那个不行,没效,忏不了。不知道这么好的一个法门,这个法门真有效。只要你至心忏悔,业障没有忏除不掉的。这就说是,不必要等惑尽,也能往生。这个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要懂得忏悔,自己要懂得忏悔。那么忏悔需不需要形式呢?不需要。我早年学佛,没有出家之前,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大师非常慈悲,教给我这个忏悔法,这个忏悔非常重要。怎么忏悔呢?“后不再造”。这一条非常重要,知过即改,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这是真正忏悔,而不是在形式。那个形式,就像唱戏一样,是表演,做给一些没有学佛的人看的,劝导大家应该要修忏悔法,那是劝人的,让人看这个忏悔,这样的庄严、这样的隆重,是让一般人心里起感动,是这个意思。它的作用、利益,是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想灭罪、要想消灾,那是自己责心忏悔,从心地里忏悔,就是此地讲,“即自悔过”,着重在这个“自”。

“为道”,这个道就是讲的定慧,我们注重修定、修慧。定就是清净心,心不被世间一切名利、五欲六尘污染,不为它所染,这就是定。慧是对于一切法都能够通达明了,而不迷惑,这就是慧。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正如同《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你要有能力辨别,这是慧,不至于学错了法门。

“作善”是修福。前面跟位同修说过了,福很重要,我们不能疏忽了。你看成佛,我们在三归依里面归依佛,归依佛二足尊,二是两条,足是圆满的意思。两种圆满,一种是智慧圆满,一种是福报圆满。佛有福报,福报圆满。福报从那来的?要修啊!不修怎么行呢?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修福,修慧。不可以没有福报,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你要度众生,一定要有大福报。有福没有慧,不能度众生;有慧没有福,也不能度众生。所以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一定是福慧双修。我们一心称名、发愿求生净土,这是慧;我们修三福、修六和、修六度,这是福。福里面有慧,慧里面有福,所以一定懂得作善。我们在经上看的,阿弥陀佛念念都在作善,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是法布施。建造西方极乐世界,让我们到那边去修学,是财布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享阿弥陀佛的福。他在那里已经建的好好的、现成的,我们到那里去享受。他五劫修成,修的极乐世界,我们到那里去享受,所以他老人家真的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都做得圆满。

“便持经戒,愿生我刹”,这个是讲,我们一定要读诵,要劝别人。三福最后,“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今天我们读诵大乘,应当从《无量寿经》下手,先熟读《无量寿经》,到这部经通达了,自己往生有把握了,才可以涉猎其它大乘经典。往生没有把握,其它大乘经典我们不必去看了,一心一意专求往生。一切经教呢,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们再去搞“法门无量誓愿学”。见到阿弥陀佛不怕了,保险了。寿命又无量,有的是时间,再多的经教我们可以慢慢的学,可以安心的去学。现在不行,学太多了、学杂了,恐怕往生成了问题。这是非常非常要紧的一桩事情。这四弘誓愿,我常常劝同修们,头两愿现在办,后两愿学法门、成佛道,到极乐世界去办去。四弘誓愿分两段。

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业障很重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即使你的愿力很大,你要到十方世界去度化众生,像观世音菩萨随类应化,那么你过去那些极重的业障,还会不会受报呢?不会了,决定不会再堕三恶道。这一句是这一愿的最重要的宗旨,这一句是最重要的。不必像提婆达多一样,我们在佛经上看到提婆达多造五逆罪,先要堕地狱,地狱罪满了才再能出来。我们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会,绝对不会这样子的。

第十三段,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

这是第二十二跟二十三愿。西方世界是一个平等的世界,诸位想想,有男人有女人就不平等了,那就要打架了。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所以阿弥陀佛很聪明,大概看到许多世界有男子、有女人,天天在吵,吵得不安,所以他想我这个世界统统是一样的,全是男子,没有女人。凡是女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男身,而且身相是一样的,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个我们都在佛的本愿里面看到,真正是第一稀有,十方诸佛世界没有这个事情。他这个地方是真正的做到了平等。善导大师说,这是弥陀本愿威神,所以十方世界的女人念佛,临终往生统统是男身,统统是佛的身相。佛一来接引,佛光一照,化身立刻就现前了,我们的肉身就舍弃掉了。自己新得的化身,跟佛完全一样。所以不是说到极乐世界,是像一个小孩,慢慢长大,那就有生有灭了。西方世界没有生灭,完全是化身,所现的身相立刻就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相状。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愿。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是莲花化生。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景观都是常住的,都是不生不灭的,永远没有变坏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刹那刹那它在变迁,它不能常住,所有一切万物都是在变化,所以叫无常。我们看这个讲台,讲台是无常的,它在变,它变得很慢,我们不容易觉察。新的讲台,如果放到几千年、几万年了,它就消失了。或者,在某一些条件好的状况之下,它就变成化石了,它都在变化。变成化石之后,还继续不断在那里变,永远在那里变,这叫无常,这叫不住。西方世界所有一切万物真常,它不变;只有一样东西在那个地方,我们看到是会变的:七宝池中的莲花,那个莲花会变。十方世界,有一个人真正发心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它这个七宝池就长一朵莲花出来。那个人心很真诚,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花慢慢的愈长愈大。所以莲花大小不一样,有一由旬、有十由旬、有百由旬、有千由旬的,那是念佛功夫浅深不一样,花的光色不一样。只有这一样东西,看到好像是有生有灭的。如果念到几年不念了,改变主意了,再学禅去、学密去了,这个花就枯了,没有了,消失掉了,这莲花就没有了。我们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拿这个花来接引你,这个花是自己念力、阿弥陀佛的愿力,两种力量成就的,所以有这个现象。至于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那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所以它是真常、它没有变化,唯独莲花是我们的念力跟佛的愿力结合的。那么这个花是不是真常,完全看我们。要真心,要不退,我们念佛心不能够退转,净念相继,这个花也会变成真常,一往生到那边,就变成真常了。莲花化生啊!所以古德讲,举体皆是最胜密密吉祥。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从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到这个地方,是闻名得殊胜利益之上乘,这个得的利益是最殊胜、最真实,莲花化生。

第十四段,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

信乐这个字念去声,不念“lè(勒音)”,念“yào (要音)”,乐是爱好、欢喜,相信、爱好,闻里面一定有信有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前面跟诸位说过了,那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礼拜归命,

礼拜不一定是一天到晚去拜佛。当然有人是以这种方法做修行的,每一天拜佛拜三千拜、拜一千拜,有人专门修这个行的,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这样做的。礼拜是心里有敬心,我对于阿弥陀佛的恭敬念念不失,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佛的恭敬心都在,这就叫礼拜。但是中年以上,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我们的工作都是坐着少动,因此缺少运动,所以一般提倡运动。我们学佛的人,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其它运动上面也可惜,最好的运动是拜佛。当我们坐了很久,需要活动活动了,我们就绕佛。绕佛就是散步,外面走走,活动活动走走,心里头念佛,就跟念佛堂里绕佛一样。虽不是在佛堂,我们在四周走走都一样,调节调节身体。还有一个方法呢,拜佛。拜佛是非常好的运动,心地清净、真诚,身体关节每一个部位都运动到了,好得很,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懂得拜佛的好处。至于拜佛拜多少,随自己,不需限定。你有时间多拜几拜,你没有时间少拜几拜,没有关系。“归命”就是依靠,全心全力投靠阿弥陀佛。这一部经就是阿弥陀佛,一心依照经典的道理、教训去修学,这是真正的归命。

以清净心

清净、平等、慈悲。

修菩萨行,

菩萨行就是三学、六度,就是修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

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我们现在得到的利益。你真能这样修行,确确实实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人家对你都很尊敬、都很拥护,这是你现前得到的利益。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这是念佛人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舍不得往生。那么念佛有没有好处呢?有好处,来生生到尊贵之家,一生下来就享福,就很有福报,也健康长寿,这是过去生中念佛的果报。可惜因为他没有发心、没有发愿往生,得这个果报。

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梵行就是清净行。因为他善根深厚,他还能够继续不断再学佛、再修行。这个也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他不至于迷失了自己,在这个人间还能够继续的修行。我们大概就属于这一类的,过去生中念佛,舍不得这个世间,所以没往生得了,这一生又遇到这个佛法了,确实很像讲的是我们现前这个境界。

这个一段里面三愿,都是说明闻名的功德。众生根器不一,虽然闻名,真正的大心没发,大心就是求愿往生的这个心没发。口里面说往生,心里面舍不得这个世界,家亲眷属牵肠挂肚舍不得放下,这个信愿就不深了。持念呢?也不专,所以跟弥陀接引大愿还有一段距离,这是没能往生。但是获福,人天福报他得到了。这是显示出弥陀名号,只要能够听到,无论往生不往生,决定得利益。因此我们对于这个名号的弘扬,也就是我们讲,普遍为一切众生宣传、介绍,这个利益很大,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不管他信不信,我们都应该时时刻刻存这个心,有这个愿,帮助一切众生,使他有机会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能有机会把这个经典介绍给他,那功德就更大了。

下面这是第十五段。从十五段到十八段,也就是二十八愿到三十八愿,这一段佛要为我们说明,他老人家摄受净土里面的众生。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说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他们修学生活的状况。当然这个跟我们关系很密切,因为我们不久都要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先了解了解,对我们的信心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十五段,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我们想想,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不善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不善的名都听不到。譬如贪、嗔、痴、慢,我们这里有,真有这个事;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叫贪、嗔、痴、慢,没人听说过。你就晓得这个世界好到什么程度。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这一句很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这样杂乱呢?所有一切众生,心不同、想不同、念不同,所以就复杂了。你看那个看相的人也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人为什么每一个人不一样呢?我们的心里面想的,思想、见解不一样,所以面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相貌都相同的。他为什么相同呢?他心一样的。什么心呢?念阿弥陀佛的心,个个人念阿弥陀佛,个个人心里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变成阿弥陀佛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去往生的,哪个不是阿弥陀佛?每一个人长的跟阿弥陀佛一样嘛,个个都是阿弥陀佛。“皆同一心”,这个太重要了。“住于定聚”,这个定聚是正定聚。佛法里头有讲三聚,这个三聚包括了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正定聚,这个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决定成佛,那方法正确,没有错,这叫定聚。第二种叫邪聚,你依照这个方法修,无论怎样精勤,决定不成就,那个就叫邪聚。第三类呢叫不定聚,像我们这个根性的,不定聚。碰到定聚,我们就成就了。碰到邪聚呢,我们就不成就了。所以我们属于不定聚的。

永离热恼,

热恼就是烦恼,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没有烦恼,心地都清凉自在。这底下:

心得清凉。

他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这心地就能得清凉自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知道,人生是很短暂的,数十年寒暑弹指即过。我们跟人相处,跟这个社会相处,有什么过不去的?

 

 

 

 

 

 

 

 

 

 

 

 

 

 

 

 

 

 

 

 

 

 

 

 

 

 

 

 

 

第四十七卷

 

永离热恼,

热恼就是烦恼,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没有烦恼,心地都清凉自在。这底下:

心得清凉。

他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这心地就能得清凉自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知道,人生是很短暂的,数十年寒暑弹指即过。我们跟人相处,跟这个社会相处,有什么过不去的?想开一点嘛,不要那么认真,不要那么计较,自找苦吃,一弹指就过去了。所以聪明人,我们要争取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永恒真常,这是叫真正聪明,真正觉悟。这个地方我们是过客,像经过的客人一样,这住旅馆好坏,何必计较呢?明天就走路了嘛!不能把它当做家,家在西方,西方极乐世界才是老家。这个地方不是家,暂时住住,好也好,不好也好。人家对我好,很好;对我不好,也很好,就没事了嘛!你看这心地,不就很清凉、很自在,日子就过得很快乐,一点烦恼都没有,欢欢喜喜。这个是正确的,这个心得清凉。

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是阿罗汉,这个地方是比喻,实际上超越阿罗汉。阿罗汉虽然烦恼断尽了,漏是烦恼,烦恼统统断尽了,智慧不圆满。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但烦恼断尽了,智慧圆满,绝非阿罗汉能够相比的。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有些人怀疑,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会不会有我执,有法执呢?还会不会动念头,去想自己呢?这里说出不会,决定不会。弥陀本愿的加持,你不会再退转。如果说是再要贪念这个身相的,那是执著,那是退转。决定不会退转。

第十六段,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前面这一句是讲的因,善根无量。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念佛,修善,积德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善根无量。何况你所修集的善根,你怕不够,阿弥陀佛又有威神加持你、帮助你,使你那个小善根变成大善根。这个是学别的法门不可能的,没有佛帮助。我们这里小善根会变成大善根,所以不怕自己没有善根、没有福德,不怕,只要认真努力去修学。这是因。果报呢?得的是金刚不坏身,这是特别为我们指出来:金刚那罗延身。那罗延,经典里头没有解释,什么意思没有解释,只说明这是一个金刚的名字,大概在所有金刚里面他的身体是最坚固、最强壮的,这是最勇猛的一位金刚神,这金刚神的名字。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它的意思就不同了。拜金刚神的,在佛法里头是密宗。密宗里面金刚神很多,明王很多,都现的是威武、勇猛的相,叫一般人看到胆颤心寒,都恐惧。他现的那种相,不像一般菩萨相貌很慈祥,这是金刚神。所以这个地方,金刚那罗延也在此地表密宗的大圆满成就。我们这个里头有密法,换一句话,就是金刚萨埵,就是金刚手菩萨。金刚萨埵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这也就是说,普贤菩萨是密教里面的根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密宗里面大圆满的成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老实念佛,不必要去学密了。这就是密嘛,至高无上的密法。这个意思就很好。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这才有能力度化众生,为一切众生说法需要辩才。身,身有光明,顶就是圆光。你看我们画佛,像画一个圆光。到西方极乐世界,佛顶上有光明,身放光明。每一个往生的人跟佛一样,顶上也有光明,身上也放光。大概光明跟佛比要差一点,不会跟佛一样,都有光明。这个是光宣妙法,光里头也表法,法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法,不离此光而说此法。“成就一切智慧”,这个“一切”,就是一切种智的圆满智慧。智慧成就了,当然辩才就得到了。事无碍辩才,跟如来果地上相仿佛,菩萨所得的辩才。

善谈诸法秘要。

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这个善谈是讲到恰到好处,契机、契理这叫善谈。

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说经”是言教,“行道”是身教,他确确实实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做什么样子呢?在哪一个行业,就做哪一个行业的样子。这个诸位大家看大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修普贤行的。他们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同,你看在哪一个行业,他怎样做的菩萨,这就是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学习的。所以这个行道包括非常之广,是把你的智慧、你的慈悲、你的修持,应用在生活当中,用在你的事业之中,你的生活、你的事业就是普度众生。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里面都有菩萨,任何一个处所都是菩萨度化众生的道场,不一定是寺院。要把寺院看做“哦!这是菩萨唯一的道场”,你看错了。菩萨在家庭里面,家庭就是道场;菩萨在学校里,学校就是道场。所在之处无不是道场,普度众生。

第十七段,第三十五愿、三十六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这是一生补处愿。这一愿也是具体为我们提出了保证。前面佛有愿,“必成正觉”,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必成正觉,必定证得无上菩提。这个地方,一生当中必定证得一生补处,这是菩萨的地位。“一生补处”就是“必成正觉”,这是说位次,等觉菩萨,候补佛啊!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实在讲都是菩萨,他们是圆解圆修,跟我们修学确实不一样。人家修,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他是圆融的,所以生皆不退,顿超阶次。我们平常在他方世界修行,菩萨有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就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慢慢往上升。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这么麻烦,他一修一切修。譬如说小学一年级的,一年级里头有二年级的课程,也有中学课程,也有大学课程,也有什么研究所、博士班的课程,他一修一切都修,这个就快了。无论在哪个位次上,统统是圆解圆行,这个方法妙极了。所以他圆证补处,都是圆满的证得。“究竟必至”,这个语气非常肯定,让我们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就是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很快就成佛。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

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普贤道,这是我们要重视的。我们从这些地方明白了,西方极乐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所有往生的人,统统都修普贤行。像经序里面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个地方又看到了。

菩萨的愿力,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希望自己赶快成佛,成了佛之后度众生;有些人觉得众生太苦了,我不成佛,我是先度众生。这个很难得了,这个愿也相当可贵。可是诸位要晓得,你度众生得有本事。没本事,你这个愿是空愿。譬如说,看一个人掉水里面,快淹死了,“唉呀!我要下去救他”。自己也不会游泳,这一跳下去,白送一条命。我想救这个淹死的人的时候,我先学一手好本事,我学会了之后,我去救他,这行。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发心,我很佩服,但是他烦恼没断,必定堕轮回。他说到来世不想往生,来世还要当法师,还要讲经说法。来世未必得人身,一转世的时候就迷惑、颠倒了,前生都忘得干干净净的。所以这些人热心是有,智慧不足。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就绝对正确。

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有人要问,那在西方世界待多久,我们才可以离开西方世界去度化众生呢?我们从弥陀本愿里面看,从《无量寿经》、《净土三经》里面看,都没有说要限定在西方极乐世界住多久,没说,没说就好办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磕三个头,“阿弥陀佛,我想去救度众生,可不可以”?阿弥陀佛一定点头,可以。你有这个愿,可以,佛就加持你,你就有本事,你就再回到这个娑婆世界来,你也不会退转,你也不会迷惑。这才是聪明人,这个才叫是正确的方法。比你轮回再转世,时间短的多,见阿弥陀佛马上就可以回来的。

“被弘誓铠”,被是比喻,你有度众生的这个弘愿,先度众生后成佛道。但是你得有本事,阿弥陀佛加持你。

“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这个是“教化随意”。教化众生要真正收到效果,这一点不能不讲求。怎样才真正收到教化效果呢?一定要使这个众生对于净土、对于弥陀,要真正有信心,要真正肯修行、肯发愿,肯求生净土。菩萨去讲经说法介绍,这个是菩萨自己的弘愿,阿弥陀佛再一加持,那个听的人,实在讲,听的人佛也加持。佛要不加持,你听经怎么会生欢喜心呢?诸位一定要知道,你听到这个法门很欢喜、很愿意,不是我讲得好,与我讲的不相干,弥陀本愿威神现在在加持你,所以你听得很明白,听的比我讲的还明白。我还没讲清楚,你都听清楚了,是不是?这是佛加持的,佛力加持的,所以你能生欢喜心,真的一点都不错。所以他能得圆满,这些听的人,能够六度、十度,专念在“修菩提行,行普贤道”,那就是遵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个是修行达到最高峰的科目。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

这就是无论你到哪个世界去说法,这个世界的环境再坏,你也不会堕落。这都是佛保佑你的,阿弥陀佛加持的,阿弥陀佛常常在照顾你,不会让你堕落。

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

这个是举出几个例子。或者是喜欢讲经说法,这是菩萨示现的,极乐世界再来的。或者是喜欢听法,听法的也是菩萨,为大众作影响众。这个人在社会上一定很有身分、很有地位、很有道德,为大众所景仰。法师说法他每一堂都来听,让别人看到,这个法师讲的大概不错,你看某人都在听、很专心的听,每一天都来听,大概不错,影响别人。这影响众都是菩萨化身,这个很不容易。我早年在台北讲经,我的老师周邦道老居士,他是我在家的老师。在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他是我的校长。到台湾了,我学佛了,常常在外面讲经,他每天都来听,而且坐在前面一排。每一次听,他还写笔记,他带个笔记本,好像很用功的样子。唉呀!我们看到了,真的很尊敬。老师常常举他做一个榜样,说你看这个老先生有道德、有学问,也做了不少事业,年岁那么大了,听经还那么认真。不管是哪一个人讲经,初学的人来讲经,他也认真听,他也做笔记,不知道记些什么。一直到前年,九十多岁才往生的,所以很难得了。这是影响众,喜欢听法。“或现神足”,这个神足就是示现,神通变现自在,但是统统是为了影响、接引一切众生,深信净土、发愿求生,这就对了。如果示现的神通,叫你不要念阿弥陀佛,那这个绝对不是的,那这是魔示现的。如果是西方世界菩萨来示现的,一定示现劝你,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念佛求生,这个就对了。这个一看,跟经上讲的相应,我们晓得这个是西方菩萨再来。

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随意修习是统统是为了度众生,都是为了成就一切众生,接受阿弥陀佛、诸佛的教诲,都喜欢发心念佛,求生净土。

第十八段,第三十七、三十八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这一愿对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来说,关系很大。这个六道众生,天道比较好一点,没有问题。天人福报大,物质生活不要操心。但是人道以下,生活都相当艰难,谋生不易。所以古德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我们先要吃得饱、穿得暖,才能够谈上学佛。假如三餐饭都吃不饱,还有什么心思学佛嘛。可见得生活,实在讲是我们看得很重。所以佛在此地,为我们介绍西方世界物质生活,“随意即至”,不要操心,不必经营。衣食,特别是饮食,初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习气还没忘掉,到时候想,怎么好久没吃饭了?他有这个念头起来。其实到西方不用吃饭了,不必了,那个念头一起来,哦!饭菜都摆到面前了,不必要经营的。“百味饮食”,就像从前皇帝,皇帝吃饭是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一定是一百道菜的。百味饮食都现前了,这一现前,想到现在已经不是凡夫了,不需要了。见到就提醒自己不需要了,不需要就没有了,就化除掉了。也不需要收拾碗碟、要去洗刷,这么麻烦,不需要,随念化生。所以你才晓得,西方世界那个美好,真正是不可思议。居住的宫殿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清清爽爽,一点拉杂东西都没有。有客人来拜访了,马上那些座位都变现出来了。客人走了,都没有了,空空的了,不要收拾的。随心所欲,统统是变化所作。到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有这个本事,都有这个神通。这个神通能力,阿弥陀佛这个愿力加持的。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供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日常生活当中重要的一桩事情。西方世界人不需要工作。那工作好辛苦,赚钱不容易。西方世界人不要工作,一切生活非常自在,金银财宝要多少就多少,变现出来的,没有止尽的。物质生活的丰富,那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因为他能够随念变化,所以他什么都不要,要什么马上就有。他不需要一大堆摆在那个地方,那多麻烦,他不需要这个东西,随念随心所欲。供佛也是一样,心里面想供哪一尊佛,佛感应道交,他就接受,接受你的供养。供佛,这是修大福报。闻法,供佛一定闻法,闻法是成就大智慧。这是我们看到西方世界人生活状况的点滴,从这些点滴,你就晓得他们的生活多么自在。每一天就是闻法、供佛,去度化有缘的众生,活动的范围尽虚空遍法界。不只只是一个极乐世界,想到哪个世界去,应念就到了。何况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前面讲了,都有神足通。神足通是可以分身、可以变化,像佛一样,千百亿化身。“所化之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这两句话,就是随类化身:众生想什么样的身形,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形,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得大自在。

第十九段,第三十九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从这以下到第二十二段,是讲西方世界环境的状况。环境的状况当然也不能细说,略略的介绍一两桩,你就可以以此类推,那边环境之美。“国中万物”,这是总说,庄严、清净。因为它的体,所有一切万物,体都是珍宝所成,都是宝。西方世界的地,那个世界大了,那个面积比我们地球不晓得大多少倍,大得太大太大了。我们这个地是泥沙石头,不干净;西方世界的地是琉璃。琉璃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绿色的玉,我们叫翡翠,这很珍贵了。人家一点点什么镶一个牌子、镶个戒指戴在身上,很美。那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呢?西方极乐世界的泥土,大地。他们大地是琉璃的、翡翠的,透明的。所以从地面上可以看到地底。人家那个比我们这个翡翠好的太多了,我们这个翡翠半透明的,不全透明,他们全透明。“黄金为地”,你们在经上看到的,黄金为地是什么?是铺马路的。在翡翠地上铺一条路,用什么铺的?黄金铺。黄金是铺路的,像我们这里柏油一样。我们这里带在身上珠光宝气,西方世界人看起来俗不可耐。所以庄严、清净,都是珍宝。光丽,光明美丽,这个光明华丽。相非常奇特,“形色殊特”,不是世界所有的,我们这个世间看不到的东西,他那个地方都有。“穷微极妙”,因为都是性德、真如本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无能称量”,这个量是什么?品种、数量、种类太多了,没有办法说得出来,数量也太多了。

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菩萨很多,还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他们知不知道呢?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也没办法。你要问他有多少种类?他说不上来;问他有多少数量?他也说不上来。所以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的菩萨都没有办法说的出来。这是总说西方极乐世界物质环境之美、殊胜。

第二十段,第四十、四十一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

这是在一切物相里头,举出一个例子。树木我们很欢喜,新加坡的树木很多。在我们想像当中,大概十方诸佛世界,一切众生对于树木花草都喜欢,都有同样的爱好,所以佛在此地举出这个例子。“无量色”,可见得这个树美啊!无量色。

高或百千由旬。

这树高,百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长度的单位,一由旬,由旬有大、中、小。大由旬古时候记载,合我们中国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四十里。这个八十里,古时候讲的度量衡,这个里比我们现代要短,就是他度量衡尺比我们短。诸位要看看弘一大师《律学三十一种》,里面有一篇周尺考。周朝时候那个尺,他有一个考证,那个时候的一尺,大概像我们现在的市尺可能只有六寸的样子。所以经上记载,从前人身高丈二,我们看起来是巨人,现在都看不到了。其实现在有,大概是二米多的,就有那个时候的丈二了。所以那个时候尺短。我们明白这个真相就知道,就不会奇怪了。但是不管怎么样短,百千由旬,这非常非常高。如果照这个数字来说,这个树要是在我们地球上,可能树顶就达到月球了,这么高的树。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树呢?西方极乐世界人高大。我们这个身体,到西方极乐世界,人家看起来像蚂蚁一样,是很小的。我们没有福报,劣应身。他们的身相大,你看赞佛偈里面赞叹阿弥陀佛,“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的相那么大,每一个人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的,都是那么大的相。如果像我们这个树木,再高大的树,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没看见,太小了,太小了看不见,一定是这么大它才能够相称,这个要懂得。这道场树就更庄严了:

道场树高四百万里。

道场是佛讲经说法的场所。佛讲经说法的场所很多,处处有佛的化身,也许这个地方讲的,是佛报身说法的场所。但是西方世界法身、报身、应化身都合在一起,都是融通的,四土也在一起。那么这是说明佛处处说法的树,也是到处都能够见得到的。那么这一种景观呢,

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因为什么呢?这一两样我们知道,像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你说地球上这个植物、动物有多少种类,我们搞不清楚。你说树木,大概我们可以能够说得出几样,情况跟这个相仿佛。更殊胜不可思议的在底下,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就稀有了。假如我们要想见他方世界,譬如说我们生到极乐世界了,我们对于这个地球上很挂念,刚刚离开那个地方,不晓得是情况如何了?我们这一边现相,就像电视一样,在这个树里行间就现相了。我们今天看电视,平面的;他那个现的是立体的,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必用天眼,那个地方的相就现在面前,你说这个多殊胜。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想看什么地方,相都能在那个地方显现。树的功德不可思议。

第二十一段,第四十二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

广是广大、博大,庄严、清净。

光莹如镜,

因为它这个世界,都是无量宝所成就的。宝洁净、不染灰尘,宝都放光,所以这个世界光明世界。

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西方世界不但佛光普照一切刹土,世界也放光。也就是我们讲星球,这个星球也放光,而它的光明也是遍照一切诸佛刹土。

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众生如果见到了——这个见到,像前面所说的,或者是天眼见到的、或者是定中见到的、或者是有特殊的因缘感应见到的——见到佛光,见到西方世界佛刹的光明,一定生起稀有羡慕之心。

第二十二段,第四十三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

地际是地面,一直到虚空,这是讲空中跟地面种种的庄严。

宫殿、楼观、

所谓楼台、亭阁。这个地方需要说明的就是宫殿这两个字,不能想象到我们中国宫殿的样子,你要想这个样子,那就错了,不是事实了。佛说这个经的时候,是三千年前在印度说的,印度那个时候的宫殿,跟我们中国的样式完全不相同。一说宫殿,就想到我们这个飞檐这个样子,这个是错误的。你要晓得它的本意,什么叫做宫呢?宫就是私人的住宅。殿呢,就是讲经说法、办事的场所,这叫殿。所以你要懂得它的本意,殿是大众聚会的场所,办公的场所都叫做殿,私人的住宅叫做宫。这个地方你就晓得了,十方一切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自己住的地方,他喜欢什么样子,就变什么样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人的爱好不一样,喜欢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大众聚会的场所也并不完全相同。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楼观,两层以上的叫楼。

池流、

这是讲的七宝池。

华树,

宝树。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

这个实实在在说呢,这是性德本具的宝香,真如本性里头本具的宝香,这个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一切万物没有一样不放香。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这种香既然普熏十方世界,得定的人、得通的人有闻到的。没有定、没有通的人,如果是有特别因缘感应,也能够闻得到。我想我们同修当中,在念佛或者静坐的时候,有感应的时候,会闻到奇异之香,这个香不是人间有的,从来没有闻过的。我相信,一定有一些同修有这个经验。这个经验我有过,我还听说,我们达拉斯佛教会有几个同修,晚上在院子里面乘凉,在那里讨论佛法,忽然有一阵香气很浓厚,时间也很长,大概有三四分钟,这个时间不算短。异香,从来没有闻过的。以后见到我,他们来问我。他不是一个人,有五六个人都闻到的,可见得不是假的。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是在特别因缘,佛力加持,增长你的信心。实实在在是法界万德之香。

众生闻者,皆修佛行。

闻到有这种感应,对于他的信心会增长,愿心会加强。这个不是假的,自己有这个经验。这非常非常之难得。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以上这两愿是“香光庄严”,佛以香光普摄十法界的众生。

西方极乐世界大众生活环境,为我们介绍到此地。后面这两段是阿弥陀佛非常慈悲,特别为他方菩萨而发的。他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非常尊敬、非常欢喜、恭敬赞叹,虽然他没有发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加持他。为什么呢?因为他宣扬净土,劝大家往生,佛对他们也加持。

 

 

 

 

 

 

 

 

 

 

 

 

 

 

 

 

 

 

 

第四十八卷

 

大愿的最后两段,这两段一共有五愿,是弥陀对于十方菩萨闻名所加持的利益。由此可知,弥陀的慈悲确确实实是广大无有边际的,正与“三辈往生”末后一段经文完全相应。弥陀净土并不完全限于一定要念阿弥陀佛,要读《无量寿经》、持《弥陀经》才能往生。经里面告诉我们,即使修学大乘任何一个法门,只要具足信、愿,至心回向,求生净土,统统能够得生。所以不管你念什么经,你念什么咒,或者是念任何佛菩萨的名号,只要我们自己发愿求生净土,统统得生。由此可知“弥陀法门”确实是非常非常广大。我们看这一段经文。

第二十三段,第四十四、四十五愿: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经文里面一开端很明显的说出,这是“十方佛刹诸菩萨众”,这个不是一般的众生,特别指的是十方世界的菩萨们。菩萨也要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才能听到这六字洪名。我们在讲席里面说了很多遍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他才能听到。能够接触到《无量寿经》,具足信、愿,虽然自己没有发心往生,菩萨他还是要在一切世界里面普度众生。用什么方法度呢?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这个本愿就是末后这个五愿。弥陀要加持这一些菩萨,使这些菩萨无论在什么境缘(这个“境”我们讲的环境,物质环境。六道也好,三途也好,这都是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之中,他都能够保持身心清净,不会被外境所染浊。这个是阿弥陀佛保佑他,加持他。因为菩萨还是有情众生。“解脱”,解脱就是自在的意思,决定不会起妄想、执著,不会生贪嗔痴慢,这个是解脱。“普等”,普遍平等,他的心跟佛心一样的。“三昧”当然是指的“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其他的菩萨不知道,这一些菩萨知道。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那么这一个法门实在说,是一切诸佛普遍弘扬,哪有菩萨不知道的呢?我们听到一定会感到很诧异。其实,不知道的菩萨很多。正如同净宗,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也是普遍弘扬,哪一个人不知道阿弥陀佛呢?不念佛的人也知道阿弥陀佛,基督教、天主教也知道阿弥陀佛。虽然知道,他不相信,他不理解,他也没有愿心,这个样知道等于不知道。许许多多菩萨是这样的情形,我们说他不闻不见,是这个意思,正是眼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没有信、愿,他并不理解,这是说这么一个情形。所以他真正明了,信、愿,说实实在在话,他自己修念佛三昧,也必定劝一切众生同修念佛三昧。

“诸深总持”,“总持”就是梵语所讲的陀罗尼,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纲领,把整个佛法纲领掌握住了。在行门里面讲,也可以说是“善”绝对不会失去。我们都知道修善,修善要有善行,要有善愿,还得要有机会给你修。没机会,虽然想修善,这善还是修不成。每一个机会他都能够抓到,都会不失去,这是很难。恶不生,不但恶的事、恶的言没有,恶的念头也不生。这个在诸深总持行门里面,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纲领。

“住三摩地”,三摩地是梵语,《楞严经》上跟我们讲的舍摩他、三摩地、禅那,都是禅定的名称。这个地方就是安住定中,得成正觉,“至于成佛”,这个都是弥陀威神加持。这些菩萨闻名得的利益,非常殊胜了。“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一种殊胜的利益,我们在前面看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有,个个具足。闻名而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能不能得到这个利益呢?也能。当然,如果说是地上菩萨,或者是像经上跟我们讲的阿惟越致菩萨,七地以上的,不得佛的加持也有这个能力。可是地前以下的,没有这个能力,他的智慧、道力、神通没有这么大。得阿弥陀佛威神一加持,他这个能力忽然就提升了,就像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一样,有这么大的能力,能够在一念当中,普遍供养十方无量无边诸佛。这跟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两样,得的利益相同。可见得弥陀心是平等的,并不是说你生到我这个世界我加持你,你不来我不管你,不是这样的。

弥陀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心真的是清净心,平等心。这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怎么学法呢?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佛教宗派很多,我们常常接触到,除净土之外,有禅宗、有密宗,教下里面有天台宗,比较常见的,学天台的不少。有学法相的,法相唯识的,这是我们常常见到修学的人比较多一点的。那么我们对于这些同修要用什么态度呢?要学阿弥陀佛。不能说是我修净土,净土第一,你们都不如我。有了分别,有了执著,起了贡高我慢,这个跟阿弥陀佛就不相应了。弥陀对人是平等的。别人对我们不平等没有关系,那是他的事情。我们要要求自己,自己对于别人要平等。无论他修哪个法门,我们都欢喜赞叹,决定不可以自赞毁他,这个要不得。在菩萨戒里面,自赞毁他,瑜伽菩萨戒本是列在第一条重戒。一定要生平等心,因为所有一切佛法都是佛说的,如果我们自己赞叹我们自己这个法门,毁谤别人的法门,那就是谤佛、谤法、谤僧,那就错了。所以应当像佛一样,平等的看待。他对于这一个当生成就的佛法,他能信、能解,是他无量劫的善根成熟。他听了之后,他不信、他不能发愿,甚至于排斥,我们知道他的善根没有成熟,不能怪他,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这样就好了。所以我们心地要保持清净,这个是定中能供佛,供佛而不失定义,就是不会被外境所转。

第二十四段,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前面说十方佛刹诸菩萨众,这个地方讲他方世界诸菩萨众,意思完全相同,都是指不是极乐世界的菩萨。“闻我名者”,“闻”里面一定包括信解,包括喜乐,欢喜爱好,对于阿弥陀佛能够生恭敬心、尊重心。虽然没有求往生,他能够以这个法门自己修学,以这个法门教化众生,一定就得弥陀加持。

“证离生法,获陀罗尼”,这个“生”,就是生死。生死有两种:一种叫分段生死,一种叫变易生死,我们凡夫这两种都具足。分段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从最初明显来看,像我们人在世间,从生到死,这是一个阶段。死了以后又去投胎,这又生,生了再死。佛讲生死疲劳,没有休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六道凡夫就干这个事情。所以佛眼睛看到这一些众生——可怜愍者。没有办法停止,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这个是讲分段。变易呢,是说变化。这个是很微细的,我们也能够觉察的出来。譬如说我们一年比一年老,这就是变易。其实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呢?一个月比一个月老,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老,一天比一天老啊,我想这个大家会同意的。再要说的微细一点,一秒钟比一秒钟老,这叫变易生死。阿罗汉以上的这一些圣人,他们分段生死了了,就是我们讲“了生死,超越轮回”了,分段生死没有了,但是变易生死还有。变易生死到什么时候才没有呢?成佛就没有了。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要破那一品生相无明,还是一次变易,那是最后一次的。这个就是说明,这两种生死完全没有了,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此地你看阿弥陀佛帮助这些菩萨证离生法了。浅而言之,永脱三界;往深处讲,两种生死,佛力加持他,都能够永离。

“获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心安住在总持法门里面。陀罗尼在一般大乘经里面,那个意思就非常广泛。因为它是讲纲领、讲原则,在哪一个经里面,就看它说哪一种纲领,哪一种原则。在我们净宗经典里面,这个陀罗尼就是六字洪名。他方世界菩萨听到佛的名号,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心就安住在六字洪名当中。那么也许有同修问,菩萨念佛,为什么不求往生呢?前面说过,每一位菩萨、每一个人,他的愿力不一样。有些菩萨听到了,赶紧求往生。为什么呢?快快成佛,成了佛之后,才普度众生。有一些菩萨,他的愿望是我只要得佛的加持,我要多度众生。众生成佛了,我再成佛。有这样的人,这是指这一类的人。但是诸位要晓得,他确是菩萨,他确确实实出了三界,有这个本事帮助众生。

我们今天是受了菩萨戒了,发个愿,学地藏菩萨,不行!没本事。烦恼没断,还要继续搞生死轮回,这个是度不了众生的。纵有这个愿望,这个愿望会落空,办不到的。办不到,那就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自己能办得到,见思烦恼断了,至少是这个程度,三界六道已经不能系缚于你了,你有这个本事,行!念阿弥陀佛,求佛力加持,你广度众生,不必着急往生。所以后面这个五愿,是对这些人说的。实在讲,不是对我们这些人讲的。我们这些人不是菩萨,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那是泥菩萨,那个是假的,有名无实,不是真菩萨。这个要知道,自己对自己要认识清楚。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闻名、信、解,愿心欢喜,安住在平等的功德之中,安住在平等的法门之中。诸位要晓得,平等的法门,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六字洪名。“平等”是一切诸法的体相,一切诸法体平等。“体”是什么?法性,所以相也平等。我们今天在感觉当中不是平等的,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自己有了分别心,有了妄想心。心不平等,于是看外面的境界也不平等了,我们把一真法界看成了十法界。这个“十”是也是从归纳的纲领上讲的,其实呢,无量无边的法界。这个时候不平等。十方菩萨,实在讲,众生真正根性好的也行,也能够修菩萨行,也能够学菩萨道,也行,也能够得平等住。我们对于阿弥陀佛,对于净宗的经典(现在净宗经典是五经,净土五经),我们能够见相、闻名,这个相有佛像,经典也是相。见相、闻名,蒙佛加持,都能够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心平等、念平等,这个是一切平等里面的基础,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平等法。

在修学过程当中,这一句佛号,实在讲就是法界全体。前几天,在前面跟诸位报告,特别是在第十八愿的时候,跟诸位报告,古大德在一切经里面,推究比较,比较到最后就是这一句佛号。我们从这个较量当中才真正体会到、认识到,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佛号就是一切法,一切法都归到名号。到这个地方,真正平等了,所有一切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到这一句名号。这个是无比的殊胜。用功,要紧的是净念相继,到功夫成就的时候,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就得平等住了。这样的心,这样的行持,是真实的菩萨行。

底下讲“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这个地方具足德本,特别着重在利益众生。以这个法门,我们全心全力去推广。因为我们现在明白了,现在了解了,只有这个法门可以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真正的得度。其他的法门,不是一般人都能够修学的。以禅宗来说,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他度的对象是什么?上上根人。换一句话说,上中以下没有分。他说的话有道理,为什么呢?禅,我们不要说太高的,我们说最起码的、最低的,还没有出三界,色界里面的初禅,这个是禅里头低到不能再低了,起码的了。初禅是什么境界呢?初禅己经离开欲了,不是欲界了,到色界了,欲摆脱掉了。什么欲呢?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东西没有了,心里头没有这个念头了,这才能到初禅。我们自己想一想,这五样东西还会不会动心?如果还会动心,那么换一句话说,你还在欲界,初禅没分。这才知道真难!口头禅我也会讲,我讲过《金刚经》,讲过《六祖坛经》,还讲过《永嘉禅宗集》、《正道歌》,讲过不少禅宗的口头禅。人家问我你会讲,为什么不去修呢?我就讲老实话:财、色、名、食、睡,我那个念头不行,断不掉啊!这是讲真的,断不掉。你才晓得那个多难。这才回过头来,听说不要断也能往生,阿弥陀佛,我马上就回来了。这个法门有救,有分。这个不要断,带业往生。只要伏住就行了,不要断。可见得这个禅真正不容易。过去倓虚老法师说过,这是天台宗的大德,念佛往生的。他说他一生看见修禅的、听见修禅的这些人,说是在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一个也没听说过,当然更没有见过了。说修禅得禅定,能够生初禅天、二禅天的,这个他见过,他听说过得禅定的。诸位要晓得,得禅定——得四禅定、得四空定,出不了三界,福报尽了还要堕落。那有什么用处呢?不究竟。要想从禅里面超越三界,不是简单事情,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六祖大师讲的实话:上上根人。我们在禅宗里面看到,六祖大师的学生当中,明心见性的人算是最多的。跟六祖大师学的人有多少?何止千万!真正成就的,四十三个人而已。《坛经》里面我们看到的。这是在中国禅宗史里面见性开悟的最多的了。其他的祖师大德会下开悟的,一个、两个,三四个最多了。我们这才知道难处。净宗念佛往生的,说实在话,自古以来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往生的不知其数,不计其数。《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收的,那是打听到的。还有很多往生,往生又没有通知你,又没有在外面登广告,所以真正往生,我们不晓得的太多太多了。《往生传》、《净土圣贤录》记载的那是少数,多数的不知道,没打听到。这就晓得这个法门的殊胜,古大德讲万修万人去。

“应时不获一二三忍”,这是讲闻名得忍。这一句是弥陀加持特别明显的。这一、二、三忍,也就是本经后面所讲的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就是后面所说的这个三种。但是这个三种,没有说明是哪一个地位的菩萨,没说明。佛在《仁王般若经》上说得很详细,《仁王经》上把五十位菩萨用五忍来表达。这个无生法忍,在《仁王经》里面是七地、八地、九地。十地以上寂灭忍,此地没有的。此地无生法忍,那我们就能够肯定,“音响忍”是初地菩萨,初、二、三地。柔顺忍呢,是四、五、六地。无生法忍是七、八、九地。这就说明,没有登地的菩萨,三贤位的菩萨,得阿弥陀佛威神一加持,就把他的地位提升到地上菩萨。这一句主要是表达这一个意思。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是说明这些菩萨现前就跟极乐世界菩萨一样,圆证三不退。从这一句,肯定前面一、二、三忍菩萨的的确确是指地上菩萨的果位。这个是弥陀对十方菩萨闻名、信乐,加持的功德利益。

到这个地方,我们把四十八愿简单的就介绍到此地。意思太丰富了,我们受时间的限制,今天是第十二天了,我们三十天要讲圆满,所以有同修给我说后面还有这么长,这个怎么办?后面我们就讲快了。这是受时间限制,但是要紧的地方都报告出来了,都说出来了。我们看底下第七品。

 

 

必成正觉第七

 

底下这一品还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也就是四十八愿后面的总结,以偈颂来解他的愿心,说明他的愿心。“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必成正觉”是必定成佛。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将来能证得什么果位?必定成佛。这样才让我们真正看出来,弥陀这个大愿真的是究竟圆满。后面有十一首偈颂: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这个愿就是四十八愿。我们看偈颂第一首,这是五言颂,一句五个字,四句是一首。

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弥陀的四十八愿,我们必须要知道,他每一愿都含摄其他的愿。四十八愿,每一愿里面都含其他四十七愿,愿愿都是如此,圆融无碍。不是愿愿独立的,愿愿不相干的,不是的。愿愿互相圆融的,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超世志”,超越世出世间。弥陀这个愿,真的是超越了。

“必至无上道”,果满,他必定成佛。不但成佛,前面我们看到了,他成佛超过一切诸佛。这个我们不必细解释了。你要问为什么会超过?前面说过了,后面世尊还有长文来介绍。他真的超过了,所以他是无上的无上,必至无上道啊!“斯愿不满足”这个“斯愿”是指前面讲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满足了。也就是说,愿愿都变成了事实,没有一愿是空愿,所以他成佛了。这个愿愿圆满是因圆,因圆果满,这成佛了,成佛就果满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经十劫了。这就是因圆果满了,愿愿兑现了。下面这一些话,都是弥陀述说他自己,极乐世界建成之后,利益众生这一些事相。这里面我们应当要学习,要细心去体会,认真的来学。

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

佛,阿弥陀佛,真的成了大施主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的那些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是九法界众生,上面等觉菩萨,下面是地狱众生,他平等的布施。

财布施是什么呢?建造极乐世界,欢迎你来享受,这是财布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无色界,有身体,有色身的。有身体就要有居住的地方,有活动的空间,有一切享受。那享受圆满具足,一切随心所欲,这个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财布施。

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佛说法,菩萨说法,同参道友说法,六尘都说法。树也会说法,鸟也会说法。那个鸟不是畜生,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水也会说法,风也会说法,没有一样不说法。你想听什么法,他就给你说什么法——法布施。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无量寿,金刚不坏身,六种神通不但样样具足,神通能力之大,几乎跟等觉菩萨一样——无畏布施。

所以弥陀对一切众生,三种圆满的布施。大施主啊!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不能跟阿弥陀佛相比,真正的大施主,他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我们今天向往的老师,我们想追求的老师是个大施主。如果我们是有贪心,还吝啬、舍不得,怎么能追随他呢?这想想,有问题,念他也不行,总得气分有一点相应才可以。因此,我们要学布施。当然,我们今天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不能建造一个世界来满足众生的物质生活的欲望。我们没有这个大福报,尽心尽力就是圆满。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们念佛人,想求生净土的人,我们应当将自己的福报遍施一切众生。自己的生活节俭一点,生活能过得去就可以了。修大福报,跟阿弥陀佛本愿相应,这是我们往生真正的保证。当然现在这个社会,在新加坡这个地区普遍都富裕,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们过一般的水平就可以了,不要再奢华,不要再奢侈。不必在这个社会上跟人家比面子,那个叫造罪业。我们穿,穿得很整齐就好了,吃的能够讲求卫生,能够摄取营养,这就够了,不可以过分。时时刻刻念着,我们能省下一点,众生就能得利益了。譬如现在诸位手上拿的这个经本,这个经本一本美金一块钱。我们平常用钱,我能省一块钱,这个世间就多一本《无量寿经》,就多度一个众生。你能长存这个心,你的福报就大了,你跟弥陀的本愿就相应了。我们今天要想报佛恩,我们回向偈天天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天天都念,一天念好多遍。有没有去做呢?假如没有去做,这个念,自己心里想想,也觉得过意不去。骗自己,骗别人,还要骗佛菩萨。这怎么可以呢?要真正存这个心,有这个念头,在日常生活当中,能节省一点。我们印经书,这真实功德啊。现在还可以做录音带,做录影带。有许多偏僻地方的道场,没有法师去讲经说法,我们这些录音带、录影带供养他们,他们就得很大的利益。

 

 

第四十九卷

 

现在还可以做录音带,做录影带。有许多偏僻地方的道场,没有法师去讲经说法,我们这些录音带、录影带供养他们,他们就得很大的利益。这些年来,我知道,许许多多人因此而闻弥陀名号,因此而知道《无量寿经》,发愿念佛往生的有很多。我们人没有去,他就从录音带上学会了,从经本上学会了。由此可知,这个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我们真正报恩,真正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让他在这一生当中得生佛国。那是真正下济三途苦。底下所讲的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效法。

“普济诸穷苦”,这是比喻。迷惑无知就是穷,就是苦。“穷”并不指没有财富,我们今天说“穷”,大概就是没有钱财,佛法里头不仅指这个。没有智慧,穷;没有道德,穷;没有善行,穷啊!这些我们平常没想到。所以最低限度我们要晓得,没有智慧的人,没有方法了生死出三界,没有方法断烦恼,没有方法断妄想,在这个世间长劫之中无依无靠,这是真正的穷苦。就是念佛,说实在的话,我们今天是真正找到依靠。我们靠阿弥陀佛,我们靠《无量寿经》,我们靠观音、势至,这个是我们净土宗的三宝。我跟大家讲三归依,讲到最后我就落实在这个三宝。我们归依佛——归依阿弥陀佛。归依法——归依《无量寿经》。归依僧——归依的是观音、势至。我也听说有些人说,净空法师有偏见。还好,大陆上有些老法师们替我辩护,说净空法师说的不错,没错啊。还有老法师们支持,我很安慰。真正的依靠,依靠佛与法没有问题,这个大家能懂。但是,观音、势至是怎样依靠,要晓得。观音是慈悲心,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众生能生慈悲心,就是观音。慈悲是观音,智慧是势至。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感情就迷了,理智就是大势至菩萨。这是我们的归依处,我们要依理性,要依慈悲,这个是归依僧。真正归依处,不是归依某一个人,这个要晓得。依靠,没有依靠苦,我们有依靠,像小孩一样有父母依靠。没有依靠是孤儿,很可怜。看看芸芸众生,无依无靠的太多太多了。想想自己好幸运。

出生众善根

这一句讲的是智慧、功德,没有智慧就不能生善根。善根在佛法里面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世间的善根,所有一切世间的善法从这个根出生的,这叫善根。善根是什么呢?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这三善根是从真实智慧里面出生的,没有真正智慧,人都有贪嗔痴。有贪嗔痴,贪嗔痴叫三毒烦恼,换句话说,世间无量无边的罪恶,都从这里生的,从贪嗔痴生的。翻过来,就是三善根。出世间的善根只有一个,精进。精进不懈,道业就很容易成就了。但是要注意那个“精进”。“进”是进步,不退转。“精”是纯而不杂,一门深入,这就对了。所以我们看古大德当中,他在没有认识净土的时候,他所学的东西非常广博,到他哪一天遇到这个法门了,真正明白、理解了,他一定是一切放下,就一门深入了。古时候,昙鸾、道绰是我们的榜样。道绰大师一生专讲《弥陀经》,这在历史上还有记载。他说的《弥陀经》,也可能包括《无量寿经》。因为在他那个时候,他是在南北朝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无量寿经》也叫《阿弥陀经》。所以以后莲池大师讲大本、小本,专讲,一生讲两百多遍,他不讲别的,这叫精进。明朝末年,莲池大师也说的很好。莲池大师通宗、通教,晚年专修净土,统统放下了。“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他老家一本《阿弥陀经》,一句六字洪名,精进,这叫精进。这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出生众善根,无量无边的善法,从这个地方生的。

成就菩提果

菩提果就是证得圆教的佛果。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阿弥陀佛这个大施主这个布施,使得利益的人,到这个地方得到的是究竟圆满的利益了。这不是普通的布施啊,是帮助我们成佛。一切施中,这是至高无上的布施。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学就是把净宗的法门自己认真修学,得到殊胜的利益,有责任有义务去推广。只要与我们有认识的人,我们就应当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推荐给他。我们自己不能,这个经典在此地,注解在这个地方,只要我们有心,念念当中把这个经本、佛号,辗转流通,就符合弥陀的本愿。我们这边的讲席,外面就有不少经书在赠送、在结缘,不仅是口说,真有行动在支持着。希望大家在结缘的时候多拿去。“我只要拿一本”,拿一本,你的心量太小了。难道你一个人都不认识?你所认识的那些人,你都有义务要送给他。那些书拿完了不要紧,拿完了我们再印,源源不断会补充来。所以大家也不要客气,“我拿太多了不好意思”,这个心理要不得。应当流通大法,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你跟佛才会相应。再看底下的经文:

我若成正觉  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刹中

这个四句,实实在在讲,是阿弥陀佛大愿的中心。四十八愿就是这四句的展开,这四句实在讲就是弥陀大愿的全体。你看看这个味道:“我若成正觉”,“我”是法藏比丘自称。现在他成佛了,叫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首先“立名无量寿”。我成佛,佛的名号叫什么?无量寿佛。梵文叫阿弥陀佛,我们把他翻成中文的意思,无量寿佛。一切功德当中,寿命是第一德。先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名号,说实在的话,很有摄受力。佛法里头的名词,要是世间法来说,很有诱惑力。哪一个人不想长寿呢?所以这个无量寿很能够有诱惑力量。

我在美国建道场,我们道场建成之后,因为在美国,我们道场第一天开放,以茶点招待我们街坊邻居。这些外国人到我们道场来,也非常欢喜。虽然他们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来我们道场很欢喜。因为我们道场建立的形式,不是中国寺庙的样子,是美国的建筑。聚会的时候,我简单的把我们建道场的意义、目标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对我们能有一点认识、能了解,他们也非常欢喜。当他们看到我们供养的佛像,我们供养的西方三圣,他问我们供养的是什么佛?问我们修什么法门?因为在美国,美国人知道佛教里有禅、有密,这在美国很盛行。他问我们学什么法门,我就告诉我的翻译的同修,我说你不要跟他讲“净土”,他不懂,你愈讲愈麻烦,我们要费很多口舌,还是搞不清楚。这没有意义。我说你跟他讲:我们学的法门叫“阿弥陀佛法门”。他就这样翻译。他问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有三个意思:第一个长寿,他说我要,他要长寿。我说第二个快乐,他说这个也要,他也要。第三个智慧,他说这个也要。好!希望以后你每个星期六到我这里来。我这个地方有长寿、有快乐、有智慧,他就来了。因为他星期天要上教堂,星期六可以到佛堂来,跟他那个教堂不冲突,这样就把外国人接引过来了。又简单、又清楚,给他的观念非常清楚。我们这个地方所学的就是长寿、快乐、智慧。“立名无量寿”很重要。是不是?非常重要!他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他要长寿。

“众生闻此号”,“闻”里面包括信,包括欢喜。信、乐,他才会发愿修学。“俱来我刹中”,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施主,普遍的欢迎。真的是无择大会、平等的大会,没有选择的。新加坡居士林请我来讲这个平等经,也是有感应的。我看居士林早餐、晚餐、中餐,也是平等施舍,这个不容易。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一天不供养,就是大年初一。除这一天之外,天天三餐都供养。这个不容易,平等的布施,与平等觉就相应。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

这是说每一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跟佛的身相完全相同,跟阿弥陀佛身相完全相同,身德,妙相庄严。我们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人人都具足。

亦以大悲心  利益诸群品

这些往生的人也像佛一样。佛大慈大悲,每一个去往生的人,心愿、心行都像佛,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要在经典里面认真去体会,去学习,我们要学大悲心。大悲这个“大”字就是平等。如果有拣别,那个慈悲就叫慈悲了,不叫大慈悲。大慈悲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的。平等心行慈悲,就叫大慈大悲。众生也有慈悲,这个慈悲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爱心。佛家把它名词换一个,叫“慈悲”,就是爱心。为什么不用爱心呢?“爱”这个字实实在在讲,是害死了好多好多众生。为什么呢?情执,感情,很深的情爱。经上常讲,爱不重不生娑婆。换一句话说,你要不是有很深重的爱心,你不会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是爱来的。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世间人天天还离不开爱,还很喜欢爱,那就是搞轮回了。所以佛法把它换个名词,换叫慈悲。实在讲,世间人的爱是感情的,佛法里面讲的爱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他把它换个名词叫慈悲。实实在在说,慈悲是真爱,世间人的那个爱是假爱,虚情假意。你看男女,爱得不得了结婚了,过了两天又离婚了,打官司了。那不是假的吗?那哪里是真的,是不是?这假的靠不住的。慈悲才是靠得住的,理性的,不是感情的,不会变的。世间人感情会变的,千变万化靠不住的。我们学佛的人比较头脑冷静一点,你说你喜欢我,爱我,点点头,不会相信你。为什么呢?知道那是假的,虚情假意。所以千万不要当真,你要当真那你就吃亏了,你就上当了。就是他本人,他也不知道他那个心。今天喜欢了,过两天就讨厌了。他不晓得,自己对自己都把握不住。所以他欺骗别人,不能怪他,他连自己都欺骗了。慈悲是真爱,永远不会变的。这是佛菩萨靠得住,世间人不可靠,所以我们要学佛。“利益诸群品”,像佛一样,念念要利益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从六道轮回里头醒悟过来,这个要紧。常有这个心,有这个意念,这是心德。

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

这两句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应该怎样做法,这十个字是纲领。要离欲,“欲”是欲望,欲望没有止尽。欲望里面包含的太多太多了,佛把它归纳五大类:财——财物,一切物质方面,包括钱财;色——色是指男女之情爱,指这个;名——这里面包括地位、包括权利,包括这些东西,都是世间人拼命去争取的;食——食是饮食,许多人对饮食非常的讲求,为了自己,实在讲是三寸之舌。到下面去之后,什么味道就不晓得了。百般讲求口味——色、香、味,就是为三寸舌。为三寸舌造多少罪业,不值得啊,都要觉悟;睡——叫睡眠。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那就是造罪业的,要觉悟,要知道离欲,离欲就是净。佛给我们制定许许多多的戒律,戒律的精神就是离欲,使我们恢复到清净心。心清净了,我们的行就清净了,身心清净。

正念,正念是定,要深正念。换一句话说,我们心不但要有定,要有深定,像《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我们念佛的人,心就定在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之中,比修楞严大定方便多了,而果报实在讲,超过楞严大定。这个是真正不可思议。

有定当然就有慧了,这个定心起作用就是慧。净慧,修梵行。“行”是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梵行”,清净行,这两句是行德。我们归纳这一个总纲领:在自利方面,就是要修戒定慧。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利利他,帮助别人离欲。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现代这个社会,电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是在五欲里面,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唯恐你欲望不强烈,用这个方法来加强你的欲望。换一句话说——加速你的轮回,加速你堕三恶道。这真叫“魔”啊!每一个人家里头有魔掌,你跳不出魔掌。什么是魔掌呢?电视机是魔掌。你不晓得这个东西可怕,你家里面小孩一天到晚盯着那个,不得了,以后后患无穷,这真正是整个社会的忧虑。明白人清楚,非常可怕。这个报纸,所以我们实实在在讲,我到大陆去了几趟,我很欣赏中国大陆,报纸只有两页,没有污染。只报告新闻,没有这些财、色、名、食、睡的污染。电视节目也比较干净,这是好现象,所以人心比较清净。沿海一带,诸位常常去观光旅游,感到大陆好像人贪心很重。那是什么?他们穷苦的日子过得太久了,看到富庶的地方,他这个贪心是引起来的。他本身从前没有,以前那个时代,他们真是夜不闭户。现在为什么增长贪心呢?是我们这些人去把他引发出来的。我觉得不是他们的过失,我们的过失。诸位想想,你无论从哪一方面去观察,有道理啊。新加坡政府是个很负责住的政府,管制还相当严格,这种污染要比起美国比起台湾要轻很多。美国的污染是不得了,电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电视台有几十个,很多的不堪入目。所以从前方东美先生讲,美国将来亡国,第一个因素就是电视。电视是魔掌,我们要小心谨慎。对于自己的子弟看电视,要给他时间、要选择节目,不能随便让他看,对他身心有妨害。离欲,从小就要观照、要照顾。正念、净慧,这跟无漏学相应,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我们要存这个心,要时时刻刻认真的去帮助人。

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

这个是阿弥陀佛德相的大用,也统统实现了。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三垢”就是三毒,“垢”是污染,就是指的贪、嗔、痴。“冥”就是无明,就是迷惑颠倒。这一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消业。佛光普照刹土,消除一切众生的罪障。佛光我们没见到,但是诸位要晓得,佛之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光明照耀之处。你肯读诵,肯去求解,你就得利益了。你就晓得我应该怎样生活,我应该怎样做人,我应该怎样处事,蒙佛的光明加持。光明就是智慧,这一本经每一个字都是佛光,每一个字都是自性的智慧。读了怎么会不开悟,怎么会不消业障呢?但是实实在在说,也有一些人念了,业障不能消除。他是怎么念的呢?为了要求五欲六尘,来念经,来求佛菩萨。不求别的,他不求戒、定、慧,他求贪、嗔、痴。你说这不糟糕嘛!每一天念几遍经,念几声佛号,给佛菩萨听一听,求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那个财是愈多愈好,贪而无厌。这样读经,佛光不照你,这个读经没有用处的,佛不会帮助你造罪业,佛不可能增长你贪心。没有这个道理的,那有这种佛菩萨。所以读经明理,知道断欲生正念,净慧修梵行,这样才能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恶难”。明就是智慧,唯有智慧开了,真正觉悟了,心意清净,所有灾难自然就免除了。

悉舍三途苦

这是讲果报,苦报离开了。

灭诸烦恼暗

前面有个消除,这个地方灭,功夫更深了。消不等于灭,灭的意思比消来得深。这蒙佛力加持,灭业了,比消业功德还要来得殊胜。

开彼智慧眼  获得光明身

“开彼智慧眼”,就是平常我们一般人讲的,开悟了。“获得光明身”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真实的身业清净。从前面我们一直看下来,身口意三业清净。

闭塞诸恶道

“闭塞”是比喻,因为不但恶业不造了,恶念也没有了,恶因没有了,当然恶的果报就没有了。世出世法总离不开因果,因缘果报是丝毫不爽。整个佛法里面也不能离开因缘果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这是恶的因全没有了,恶报没有了,善因成熟,这得乐,离苦得乐了。

通达善趣门

“善趣”,善道的门径。善道的门径是什么?善因。什么是善因?什么是真正的善因?什么是究竟的善因?你全都明白了,全都通达了,你当然肯修善,自自然然断恶嘛。

为众开法藏

“众”是众生。自己得利益了,一定会帮助别人。主动的去帮助人,念念不舍的去帮助别人。“法藏”一般意思是说法性含藏无量的功德,这个我们称法藏。在这个地方,就是指这一本《无量寿经》,这一本《无量寿经》就是无上的法藏,圆满的法藏,秘密的法藏。“为众开法藏”,为一切众生介绍、推荐、说明,让他了解、欢喜,信受奉行。

广施功德宝

要像弥陀一样,学大布施。财、法、无畏,就以这个法门布施,那就周全了,就圆满了。这能够真正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自己。实在说,真正帮助人明白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的真实状况。要就净宗来说,也可以说帮助人发菩提心,帮助人一心念佛,这是施功德宝。

如佛无碍智

后面这几句,希望样样都能够得到佛的气分,与佛相应,也就是我们俗话讲,要得到佛的保佑、加持。这一句希望智慧跟佛相应,“如佛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的,智慧是第一。没有智慧,底下做不到。劝他、勉励他都没有用,一定要开智慧。换句话说,一定要让他明了事实真相,然后无论他怎么样个做法都是正确的,都不会错,都会向着真实的利益,就是往生不退成佛。这是真实的利益。所以他能够跟佛一样的大慈大悲,慈愍行。慈悲同佛,对于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以平等心来帮助一切大众。

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佛门里面称呼,称“大师”是对佛的尊称,只有佛才能称大师。等觉菩萨——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都称大士,没有称大师的。现在这个世界,民主自由开放了,你怎么称呼都不犯法,没有人管你的。所以徒弟对师父恭敬,都称“大师”。做师父的人也不说明,也就这么受了。这有点过分了,实在讲是不可以的。自古以来没有这种现象,现在乱世,怪相丛生。我们明理,要懂得。可是在古时候,唯一一个例外,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跟佛一样。我们想想,还有一点道理。因为佛度众生,一定叫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是天人师——大师。菩萨以下,祖师大德虽然是度众生,一生当中成不了佛,也不能保证他不退,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唯独净土宗的祖师,完全用阿弥陀佛劝导一切众生,与佛度化众生成佛道无二无别。所以后人尊称净宗祖师为“大师”,只有这么一个例外的。像我们今天称印光大师,因为他是净土宗的祖师,这个可以称。这都是一些佛学常识,我们应该要知道的。

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这是说行,教化同佛,德同佛。

说法师子吼

师子是比喻。狮子一吼,狮子一叫,那些小的野兽听到狮子叫,腿都发软了,跑都跑不动了,这是比喻佛说法,一些邪门外道听到之后,心里面都感觉得恐惧,畏惧的意思。这就是比喻佛说法。说法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愿愿都是为教导众生,心心都是帮助一切众生。

圆满昔所愿

这是总结前面所发的四十八大愿。

一切皆成佛

这一句非常非常不容易,非常的难得。如果从果德上说,也就是讲从果报上讲,这一部《无量寿经》哪一句最重要呢?就是这一句。从因上讲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那是修因最重要的一句。果上讲的时候,成佛,平等成佛,“一切皆成佛”。文殊、普贤,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人、天、恶道众生信愿持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成佛。一切皆成佛了,这是究竟圆满,齐登彼岸。我们前面看到在接引的时候,我们见到的是五乘人,这是程度极不整齐的。从等觉菩萨到地狱众生,极不整齐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入了阿弥陀佛的报土。五乘平等齐入报土,因平等。到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果平等。一切皆成佛,真正不可思议,这个才是弥陀本愿的本体。这个里面的“理”非常非常的深。不是没有道理的,理很深,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许许多多的菩萨,许许多多的善知识,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而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展开佛经,佛给我们介绍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没听说有这个事情。一切佛经里面,也没有说过这个事情。这个经特别,这个经跟其他经不一样,所以这是个特别的法门。再看末后一首:

斯愿若克果

阿弥陀佛说,他这个愿,果然是圆满了,

大千应感动

他这是求证明。大千世界这些圣众,诸佛、大菩萨应该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珍妙华

虚空当中这些善神、护法神,应该雨华。这个瑞相做我的证明,我说的话句句是真实,没一句是假话。末后这一首是求瑞相、求证明。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

这个就是大千应感动了,立刻这个相就现前。诸佛如来给他做了证明。

天雨妙华

这护法神果然没错,就降下这个瑞相,庄严道场。

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这个是诸佛菩萨、诸天善神都给弥陀做证明。我们读了之后,明白之后,这里面许许多多地方,值得我们牢牢记住,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认真的去效法。

 

 

 

 

 

 

 

 

 

 

第五十卷

 

积功累德第八

 

前面已经将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发的大愿介绍出来,愿一定要有行,如果没有行,这个愿就落空了。一定要全心全力去做。这一品经里面告诉我们,它是以“行”建“愿”。功积得厚,德累得高,积功累德,这样因才会圆满。因圆,果报当然就殊胜了。我们看这一品经,这一品经里面值得我们学习效法的地方非常之多。看看他老人家是怎样修行的,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到这里是一段。佛叫着阿难,叫着他的名字,特别提醒他要注意,下面的开示就非常重要。

“法藏比丘”,这些称呼我们要注意,有的时候称比丘,称菩萨,称佛。这是说明他修行证果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完成,他这个名称就有不一样了。在佛面前发愿,这是对佛发愿,求佛给他做证明。

“及诸天人大众之中”,这是当众发愿,不是在佛面前佛一个人,是大庭广众之下发愿。可见这个愿,决定不是假的。佛给他做证明,大众也可以给他做见证,他发的愿真实不虚。

“发斯弘誓愿已”,这是已经发这个大愿,而且他的确这个极乐世界也已经完成了,造成就了。实在讲,这一段是世尊为我们补充说明。说明他建他这个是五劫修行。前面这五劫修行,怎么修的呢?今天这一品经里就补充出来。你看法藏是怎么修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注意、要学习。底下这个三句非常非常重要。

“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庄严妙土”是贯三句的:住真实慧庄严妙土,勇猛精进庄严妙土,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文字只在末后用这一句,其实它这个是贯前面三句的,没有一样不是庄严妙土。有大愿,才有殊胜微妙,以真如实相的大行,这讲修行。发愿,这是信。住真实慧,这是讲的智慧。底下的这是精进,一向专志是念。如果我们从这里细看,与《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根力相应。这是人家修行功夫得力,有成就的基本的条件。回过头来我们再反省反省,我们学佛,我们也闻经、也闻法、也读经、也念佛,为什么这么多年功夫不得力,得不到真实的受用?原因就是我们这个“信”、“进”、“念”、“定”、“慧”,这五根五力上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要想修行功夫真正得力,跟过去一些古大德,跟菩萨们看齐的话,那这三句就是基本的。

住是安住,心里面要要充满智慧,这才行,这是第一个条件。我们看禅宗的六祖《坛经》,惠能大师第一次跟五祖忍和尚见面,他就对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读了这一句很羡慕,我们今天要遇到这些大德呢?“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这就是说明真正修行人,他的心是安住在真实智慧里面。我们是安住在妄想烦恼之中,完全不相应。所以怎么样认真念佛,天天拜佛、供僧,搞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消息,还是一样苦恼。所以我们必须把原因找到,像害病一样,把病源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们才有康复的一天。假如我们学佛含糊笼统的学下去的时候,几十年,知道自己有病,病很重,怎么得的病,不晓得;病根在哪里,不晓得,你怎么能对治?这根源之所在,就是我们的心里头没有智慧。人家修行人心里有智慧,这是根本,不可以轻易看过。我们要住真实慧。这个住真实慧,我们很想,怎么个住法呢?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要仔细听,要记住,要会用在生活上,那才行。我们常讲,我们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处事、待人、接物、修持都是以理性做主宰,而不是感情用事,这就接近住真实慧了。我们的智慧没那么高,没有那么圆满。但是总要相应,总要接近,这是起步。

有了智慧、有了理智,要紧的就是要真干,勇猛精进就是真干。依照《无量寿经》上所讲的道理,依照经典上所讲的方法,我们认真努力的去反省,去改进,去实行,这叫勇猛精进。

要认真努力,一心一意。这个“一向”就是专心,一心一意只为一桩事情——庄严妙土。我们在回向偈里,“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是功德呢?充满了智慧的行持就是功德。点点滴滴的善心、善行,回向西方极乐世界。

这三句是普贤妙行的纲领、宗旨,是法藏比丘创建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因。这个我们不可以说是念念而已,这是阿弥陀佛的事情,好像与我们不相干,那就错了。阿弥陀佛的事情与我们息息相关,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所修佛国

这是讲他的成就。前面这是因,有因当然就有果。庄严清净的国土,

开廓广大,超胜独妙。

妙在那里呢?超在那里呢?古人为我们归纳了七条,说出超胜独妙。第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法身、报身、应化身,佛有三身,三身都出于一处,这个妙。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见到的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佛的报身、法身我们见不到,分开的。报身在实报庄严土,法身在常寂光净土。释迦牟尼佛也有四种净土,四种净土不在一起,我们见不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四种净土在一起,它是圆融的。所以一身即是三身,三身即是一身。这个妙,这个超胜。

第二,佛的身体,他的光明、寿量超过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寿啊!如果有人要问你,阿弥陀佛将来也有般涅槃,观世音菩萨接着就成佛呀?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涅槃?还有无量劫的无量劫。前面我们在愿文里头读过,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假使统统成了缘觉,共同来计算佛的寿命,都算不出来。佛的这个寿命太长了,佛成佛到今天才十劫。譬如说这一个人的寿命一百岁,今天才十天,后头日子长得很。我们有多长的寿命?如果不肯发愿求生西方,要靠自己修别的法门成就,我到西方世界已经成佛了,他还在六道轮回。这一定道理嘛。声光、寿命超过一切诸佛。

第三,名号的利益不可思议。他用这种方法来接引摄受一切众生,这比一切诸佛如来所用的方法要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度众生的方法,所有一切诸佛比不上阿弥陀佛。

第四,前面跟诸位说过,能令五乘契入国土,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也就是能叫他平等成佛。就是他方世界里头没有的。

第五,二乘人、女人、根缺,极度不平的,障碍比较重的,阿弥陀佛能够叫他顿转一乘,跟十地菩萨一样,这个也是他方世界没有的。

第六,往生的修行容易、简单、不难,也就是说人人都能修,只要你肯修,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最后一个,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太大,成佛了,成了圆满究竟的佛果。这个果报太大,太快了。很短的时间,我们在经典里面,依照经典所说的仔细去推算推算,顶多是两劫、三劫、四劫就成佛了,不要五劫,太快了。

这是这个七种,十方世界都没有,一切经典里面也没有,所以它确确实实超圣独妙,没有一尊佛的刹土能够跟他相比。

建立常然,

“常”是常然,永远不变,不生不灭。古德为我们说的,至少三桩事情能显示出。第一个是本性常,法身,这从理上说的。第二个不断常,这是指的报身。第三是相续常,是应化身。在我们这个世间里除了本性之外,都是无常的。西方世界样样都是真常,这是弥陀圆满心性里面所现的,法性妙土所成就的,不是他方世界法相显现的幻境,虚幻不实。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就是虚幻不实的。现在科学家讲得好,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万物都是些原子、电子、粒子组合成的现象。缘聚就现相了,缘散相就灭了。缘聚、缘散,相续无常,是这么一个相。《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合相”,这个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只有一种基本的物质组合而成的,“合”是作用,跟现在科学家发现的完全一样。世尊在三千年前跟我们讲的,现代科学家才发现。科学对于佛法的确有不少的帮助,证明佛所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佛的观察能力,不是我们能想像的到。那个世界建立常然,不像我们这无常。

无衰无变。

西方世界的果报,决定没有衰退,决定没有变化,永恒的真常。西方世界人无量寿。我们今天听到寿命长的,就会想到老,老苦。所以有一些人怕老苦,我不要长寿,活个六十、七十就可以了。太大年岁,太苦了。西方世界的人虽然是无量寿,你看起来真的是年年十八,天天十八,他不老,那个就很快乐了,就很自在了。他不老,他不变化。阿弥陀佛无量寿,阿弥陀佛没长胡须,永远是年轻,不会变。“无衰无变”,不会变。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

这个是佛成佛之后,一心一意帮助十方一切众生圆成佛道。阿弥陀佛成佛就做这个事情,“积植德行”。如果刻实在本宗的教义来说呢,就是教导大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功德是真实的功德。这两句是总说,底下要举几个纲领,让我们在生活当中有所遵循。我们应该怎样遵守,怎么去做?

不起贪嗔痴欲诸想,

这就是佛教给我们做,他就是这么做的,就这么成就的。于世法、于佛法都能够放下,身心清净。这一句就是定,就是念佛三昧。“昧”不动,如如不动,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要学习把贪嗔痴欲妄想要放下。我们很想放,没有办法,它偏偏要起来。这就是业障,这就是习气。那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呢?念佛。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要换得快,时时换,处处都换,久而久之,这功夫得力。得力了什么呢?阿弥陀佛有力量了,贪嗔痴欲诸想逐渐逐渐减少了,逐渐逐渐没有了,这是念佛功夫,这是念佛得力。如果念佛人一天到晚还有贪嗔痴欲诸想,这很糟糕,这一生往生就很困难了。只能够说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还等来生来世再办吧!可是来生、来世太危险了,太苦了,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完成。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业障,都是不应该有的,换一句话说,都是耻辱。为什么佛没有呢?为什么菩萨没有呢?他可以没有,我也可以没有。断这个东西,真的是很难。净宗的方法好,用这一句佛号取而代之。

不著色身香味触法,

这是外面境界,也就是说我们绝对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外离相。“内不乱、外离相”,你有这个本事,这就是真实慧。这是我们修行的本钱。不具足这个条件,那修行是嘴皮上的,不是真的,真正佛法的利益受用,你怎么会得到呢?禅宗里面,内不乱就是定,外离相就是禅。这两句话是禅家的总纲领,禅宗的纲宗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起贪嗔痴欲诸想,就是如如不动;不著色身香味触法,就是不取于相,跟《金刚经》讲的完全一样。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我们会想,不能不想。如果真的什么都不想了,又糟糕了。怎么糟糕呢?落在无明上去了。你看凡夫麻烦,不是妄想,就是无明。妄想跟无明都是业障,都出不了三界。所以这个方法好了,叫你想佛。想佛这不是妄想,也不落在无明,所以这个方法好极了。这一句名号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不仅仅是西方教主的名号,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所以念这句佛念久了会开悟,会明心见性,何况又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好处太多,真的是说不尽。教给我们“但乐”,“乐”是欢喜,很欢喜的念佛。为什么不说念阿弥陀佛,是“念过去诸佛”呢?前面我们在阿难尊者的祁请的话里面我们看到,“三世诸佛,佛佛相念”,诸佛都彼此互相念,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所以这个诸佛两个字也可以称做是阿弥陀佛。古德讲解《弥陀经》,《弥陀经》上讲的诸佛,古德有说那个诸佛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这个是有来历的。所修的善根,这个地方用诸佛,不用阿弥陀佛,意思更圆,意思更广。为什么呢?底下有所修的善根,诸佛如来所修的善根。本经就是一切诸佛如来修行的总纲领,我们在这一部经里头全部都掌握到了。只要你细心去体会,你用真诚的心、清净心、恭敬心去读诵、去研究,你会每天有新的发现。这新的发现,就是我们佛门讲悟处。天天有悟处,这个人就有欢喜了,就生法喜了。每一天都开一点悟,积小悟就成了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要认真的努力去学习,依照这个纲领去做。

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

修行,行门里面的总纲领,是觉、正、净。大家都晓得,学佛入门要先受三归戒,先受三归依。三归依是什么呢?是把佛家修学的总纲领、方向、原则传授给你。你从今之后依照这个纲领来修学,这就是佛的学生,佛的弟子。这是传授三归依。“三归”,大家晓得: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佛、法、僧是什么呢?佛——佛像。法——经本。僧——出家人。你就全搞错了,你全搞错了。佛、法、僧不是这个讲法,你完全著了相了,依文解义了。佛曾经说过,“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搞错了。所以惠能大师当年传授三归,他就不说佛法僧。可能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多人著相,误会。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他老人家传授三归: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他这样说法的。佛就是觉,法就是正,僧就是净。所以觉、正、净是我们的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这个才管用。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本宗是从“净”入门,禅宗是从“觉”入门,教下是从“正知正见”入门。我们净土宗是从“清净心”入门,“行寂静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一切行为可以做,但是要保持清净心,那就相应了,就如法了。如果扰乱我们清净心的,破坏我们清净心的,我们就远离。我们就不做,或者少做。决定不能妨碍清净心,这叫真修行。

“远离虚妄”,“虚妄”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你要有智慧才能辨别。今天这个社会有假佛法,你看《楞严经》上讲这个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就是虚妄,你要认清楚,你要远离。

“依真谛门”,谛是实实在在,真是不假。不是虚妄的,真实的。本宗念佛求生净土,是真实当中的真实,最为可贵了。

植众德本。

这个就是教给我们要像弥陀一样,修一切善。弥陀圣号具足万德,我们念这一句佛号,要知道阿弥陀佛发心,修因证果,普度众生。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一意效法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这个叫真正念佛人。口念,心要行,要去做。

不计众苦,

我们要为苦难的大众做一个榜样。佛虽然教给我们不要修无益的苦行,没有利益的苦行,用不着。一定要有利益,那个苦行才应该要修。所以佛又教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为什么呢?生活常常清苦一点,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太享受了,这个世界不错,还不想走啦。这个实实在在的话,会使我们堕落,我们心会退转。生活清苦一点好。你看从前在唐朝时候,居士,在禅宗里面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德,他家里非常富有,他把他的家业变成了钱财,大概房子什么都卖掉了,房子、地都卖掉了,变成钱财,买一条大船。家里头的金、银、财宝,统统装在船上,把船划到江当中,打一个洞沉下去,全部都不要了。有人就问他了,你既然不要这么多金银财宝,拿去做一点好事,救济别人,那不是好吗?他说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有道理。他以后生活怎么办呢?编草鞋。在大陆上打草鞋,编草鞋,每一天卖草鞋。一双草鞋大概卖个两文钱吧,卖几双草鞋,他这个吃饭就没有问题了。他过这个生活清苦。他自己,他的太太、女儿都得道,都成就了。以苦为师啊!所以“不计众苦”,生活清苦一点是对的,应当努力去帮助别人。

刚才跟大家说了,无益的苦行不要修。我早年学佛跟老师,那个时候真的很清苦。我跟老师学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老师很赞成,不反对。我想学打坐、学不倒单,老师反对。他说你坐着睡觉,哪有躺着睡觉舒服呢?是有道理。很多人学不倒单,其实他不是在禅定,他是在打瞌睡,在睡觉。坐着睡多难过,哪有躺着睡舒服呢?所以他就不赞成,有道理!那么这日中一食,持午,有没有必要呢?实在讲,看你自己的需要,看你自己生活环境。如果不需要,也不要勉强。有很人持午,三餐饭一餐吃掉,吃那么一大锅。所以我看到许许多多的持午的人,我都问他,你是不是有肠胃病?都有。你看,不但没有好处,搞成一身病,这错误了。所以这个不可以勉强。人家持午一天吃一餐,一餐正常的,就是普通一餐这个饭量,而不是把三餐饭一餐来吃,那个就变成叫无益的苦行,那个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是不计众苦,

少欲知足。

欲望要减低。我们学佛了,明白了。学佛就是明白人,不迷惑了。我们这个身体在世间,需要养这个身体,吃得饱,营养够,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够了,这一生多快乐。老实念佛,修善积德。你说这多快乐?我在美国,看到人家住大房子,我都很感叹,可怜愍者。住大房子怎么可怜?伺候房子,天天要打扫整理,花好多时间,房子的奴隶。我去看那个情形,不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所以我住的地方是愈小愈好,就那么一间房子,几分钟打扫干干净净的了,省事。这个大房子住得好苦,那都是迷惑颠倒不觉悟,他才会搞那么大,自找麻烦。所以要知足,要少欲,要知足。

专求白法,

“白法”是善法。一心一意向善,行善。善呢,决定利益众生,给众生真实的利益。底下讲:

惠利群生。

“惠”就是布施,给别人真正的利益。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积功累德行善,乐此不疲。愈做愈快乐,愈做愈欢喜,法喜充满。“志愿无倦。忍力成就”。忍力成就,简单的讲就是功夫成就,三昧成就了。《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法成得于忍,“能忍”这才叫有力大人。“忍”不仅仅是对治嗔恚,有忍,忍力成就,这个人不会发脾气了,不会有嗔恚心了,不仅能治嗔恚,实实在在讲,能断三毒。因为你能忍,就不贪了。能忍,就不愚痴了。忍对治的毛病很多很多。

“忍力成就”,一定是少欲知足。你看多欲的人,不知足的人,他怎么能忍?不可能的事情,决定得不到。所以要少欲知足,专求白法,舍己为人,利益众生。把自己都忘掉了,这种人才能够得忍。

于诸有情,

对于一切有情众生,

常怀慈忍。

慈是慈爱,爱护一切有情的众生,叫慈忍。是我们理智的爱护,不是感情。不能动感情,动感情就坏了,就迷了。是一个理性的爱护。爱护一切有情众生,对待他们要有节制,这就是“忍”。对于他们的帮助是恰到好处,他才能得利益,这是理智。像我在前面跟诸位举的例子,你们大家供养出家人,供养的恰到好处,他有缺乏的,我们都能叫他不会缺乏就好,不能过头。过头呢,他就长贪心了。所以这个恰到好处就是“忍”,不能太过分了。物质供养太过分了,他就享受了。享受就把西方世界忘掉了,不想去了。所以这个慈里头要有忍,这是真正智慧,真的爱护。

和颜爱语,

平常接触大众的态度要和睦,颜色要和睦,叫人看到欢喜。“爱语”,这个爱语不是讲好听的话,讲好听的话不是变成谄媚巴结了?这个爱语是爱护,意思就是教导、劝善规过,这个是爱语。

劝谕策进。

劝勉他、开导他、警策他,帮助他进步。讲的都是原则,都是我们应当认真要学习的,这叫学佛。我们学佛,要学的跟佛一样。纵然不能一样,也有几分相像。要完全相违背了,那不叫学佛了。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这个三句,是我们求学能不能成就,关键的所在。佛家常讲“师资道合”,这三句就是师资道合。“师”是老师,“资”是学生。学生对老师要有真诚的恭敬心,才能得利益。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恭敬心,学生对老师有怀疑,这个做学生的人,我就在此地诚心诚意劝导他,离开这个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你跟这个老师,得不到好处。你宝贵的时间,宝贵的精力,空过掉了,太可惜了。你要跟什么样的老师呢?跟你心目当中真正尊敬的老师,你跟他会有成就。为什么呢?那个老师讲的话你能够接受,你能够真正去奉行,就是会去做到,这就有利。不在乎老师什么德行、修养的高低,不在乎,在乎你学生对他恭敬。那个老师自己不怎么样,但是你对他很恭敬,他教你的是正法,你真能做到,你将来超过老师。所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这个道理。老师真有学问,真有道德,你对他怀疑,你对他不相信,你跟他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我们要想学东西,找什么样的老师呢?找我自己最崇拜的老师,最尊敬的老师,这就行了。这个是我们做学生成败的关键,成败的秘诀在这个地方。

 

 

 

 

 

 

 

 

 

 

 

 

第五十一卷

 

所以我们要想学东西,找什么样的老师呢?找我自己最崇拜的老师,最尊敬的老师,这就行了。这个是我们做学生成败的关键,成败的秘诀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个三句就重要了: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我们对老师、对三宝、对于学法,求学真诚,清净心、恭敬心,再加上慈悲心,那你一定有成就。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行”是日常生活行为。你的思想、行为,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德行,这是真正的庄严。这个不但是同学当中的模范,也是社会大众的榜样,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底下这几句,理事具足。这两句是“理”,是我们的观念,是我们的认识,也就是说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呢?佛在经上常讲:万法无常。《金刚经》上跟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什么呢?是幻化的。现代科学可以说相当进步,不仅仅证明这一切万法、一切现象是一合相。《金刚经》上证明出来,“一合相”讲得粗,不是讲得很微细。微细的那一部分,现在也被证明出来了。像《金刚经》四句偈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讲的细了,比一合相还要微细,还要真实。科学证出来了,现在科学家知道,根本就没有物质存在。一合相还有物质,还存在。现在发现,没有这个东西存在。这现象怎么产生的呢?波动,那是波动产生的现象。这个跟佛法讲的真的接近了。佛法告诉我们,万相之所以发生,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波动。“无明不觉生三细,六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说明宇宙万物的形成来历,是不觉无明,就跟科学家讲的波动非常非常接近。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果然明白了,你的心会很清净。

“三昧常寂”,不管在什么境界里面,你的心都是定的。一切万境在你的身边,你不会去著相,你也不会取相,也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在意。心常寂净,对于一切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如如不动是“定”。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口业清净。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跟这个意思相同。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身体一举一动都合乎规矩。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心地清净,不会有污染。内不生烦恼,外不著诸相,这个是修行最根本的原则,三业清净。底下为我们举几个例子。

所有国城聚落、

“国城”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都市,我们居住的大环境;“聚落”是我们居住的小环境。

眷属珍宝,

这举几个例子。

都无所著。

都不执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随遇而安。这个就自在,就快乐了。不一定一样一样去选择,一样一样去计较,那就很苦恼了。一切随缘,环境好也很好,环境不好也很好,那都好,这个样子才自在。他不执著,个人生活这样就对了。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

对待别人,我们自己修行菩萨这个六大纲领,也劝导别人,一定要自己做出个榜样来。自己不肯布施,劝人布施,那是假的,人家也不会相信。我们自己这样做,得到了很好的受用,别人看了很羡慕。我们这样劝导他,教导他,他也喜欢接受了,他就肯学了。所以要以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这六条纲领,我们能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帮助别人,教化安立众生,

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无上真正,真,不是假的;正,就不邪。无上真正之道是什么呢?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换一句话说,一定是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劝导一切大众。这是帮助他,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由于上面所讲的真实妙行,真实的功德,他感应所得殊胜的果报,必定现前。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不是阿弥陀佛求来的,是他五劫修行,积功累德自然的感应。你没有真因,哪来的殊胜果呢?真因才有胜果,这个决定不能做假,决定不能自欺。真实的果报,他有真实的因缘。虚伪的因,一定得的果也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像世间名闻利养,这些富贵,说实在话,转眼就是空,不真实,保不住。我们看许多大富大贵的人,年岁大了,老衰了,半身不遂了,得老人痴呆症的很多啊!这就是显示出果报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果为什么是虚假的呢?“因”一定不真实,“因”里一定有问题。这个地方是因真,果也真。“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发”是发明,“应”是感应,自自然然来了。下面给我们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或为长者居士、

古印度的长者居士,不是随便称的。有道德、有学问,也有年高德长,也有年岁、也有财富,在社会上也有地位,得到大众恭敬,这称长者居士。

豪姓尊贵,

我们中国人讲,生在大富人家。“尊贵”是在社会上有显赫的地位。

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

转轮王,我们在这里不必细介绍。这些名相一般注解里头都有,佛学字典都查得到,我们就省事。

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这是福报更大的,生到天上,在天生,做天王,做天主。一般其他宗教里面称为上帝,他去当上帝去了。都是在佛门里面修行,积功累德所感的果报,殊胜的果报。

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他虽然是豪姓、尊贵,或者是国王,或者是天王,他还继续不断的认真在学佛,认真在修行。这个我们在历代帝王、大臣当中见到不少,跟经上讲的相应。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这个是贵相。人不但相貌庄严,人身上有味道。贵人身上那个气味很香,业障深重的人味道是很难闻,这个能够看出业障。我没有见过虚云老和尚,我在香港讲经,听同修们告诉我,虚云老和尚到过香港,有人亲近过老和尚。老和尚身上有清香,很远就可以闻到。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洗一次澡,身上有清香不臭,人家心清净。我们天天洗澡,身上还是臭气难闻,这业障深重。这是虚老和尚,距离我们不算太远,我们能够得到证明。心清净,身上气味不一样,有清香。现在人用假的,假的什么呢?香水,那就是虚假,不是真实的。虚老和尚那真实的,不用香水,身口常出无量妙香。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提高警觉,我们修行有没功夫?功夫有没有得力呢?自己不觉得,接触人知道。看看我们身上会有什么气味?我们口里头有没有什么气味?人家一说我们就明白了,我们自己修行有没有进步。从前我们口嗅,口说话好难闻。现在这个味道没有了,那就有进步了。如果在口里头有香味的时候,那这个功德就大了,感应就大了,这真的是如此。所以我们真的认真修六度,认真的修普贤大士之德,就有这个感应。这是真正不可思议,香庄严。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

“端”是端正,“严”是庄严。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个是光色都达到极庄严的殊胜境界了,统统是修的。要认真努力去做,不要羡慕别人,自己要认真去修。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一段讲的是众宝庄严,你才有能力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他缺乏什么,你都能够帮助他,你都能够去满足他,去成就他,得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也是自己德行感应而现的,大德感应就大,小德感应就小。感应小不怕,只要认真努力,精进不懈,集小德就成大德,就能跟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一样,能够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这里的经文,字句里面含意是无尽的,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个是教化的成就。能令一切众生发无上道心,也就是说能发心求生净土。唯有求生净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能够圆满的证得。这一句是梵语,是我们学佛最后的目标。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我们从第四品一直到此地,都是说明法藏比丘因地里面所发的大愿,所修的大行。底下一段,这是因圆果满,世尊为我们介绍他的成就。

 

 

圆满成就第九

 

在此地,请大家要注意,注意法藏的称号。他从比丘升到菩萨,最后升到阿弥陀。这一段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这很有味道。你看他修行证果,一个阶层,一个阶层。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

这个地方称比丘。

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这释迦牟尼佛对于法藏的赞叹。赞叹他的“因”,修的圆满。

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这是讲到自受用。他得的利益,得的受用,不是别人能知道的,也不是别人能说得出的。我最初接触佛法,是台湾大学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他告诉我,他说佛学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我那个时候是跟他学哲学的,他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一句话打动了,这么好,那应该要好好的学佛了,果然没错。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教导我,我这一生果然得到最高的享受。“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快乐无比。老师指的路,要不是老师,我们怎么会晓得。这就刚才讲了,对老师真的尊敬,真的佩服。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你才能够得到。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没有一愿落空,愿愿兑现了。

如实安住,

就如同他愿里面所说的,他愿里面所想的,所希望的,这样安住,

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几句话极力的形容西方世界的殊胜庄严。这是世尊赞叹法藏,因圆果满。再看底下经文: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你看,这里法藏是菩萨了,这里不是比丘了,菩萨了。成菩提,成就圆满的大菩提。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法藏菩萨成菩提,就是成佛了。他是过去佛?还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佛?现在佛当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定是别的世界,他方世界。阿难这一问,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世尊的答复,这一句是决定不能够缺少的。这是什么?是从根本来答复,是从真实法来答复。真实法里面没有来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跟这里是一个意思。佛那有来去!佛没有生灭,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你这样问就错了,问错了。可是诸位要记住,佛在《华严》、在《圆觉》里面都跟我们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一句话说,我们的根本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现在搞的这个模样,真叫可怜。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佛也说出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不能恢复本来面目,因为你有妄想,你有执著。佛是一语把我们的病根道出了,只要我们把妄想、执著去掉,我们就恢复到本来面目了,恢复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本来是这样的,这个意思很深很深。大乘佛法里头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十方虚空不离当处,三世古今不离当念”。因为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都是一个妄念、一个波动变现出来的,不离当念,不离当处。你要不相信,你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中境界不也很庄严,也很广大吗?有没有离开你床铺一寸?一分也没离开,不离当处,不离当念。我们今天虚空法界,就是我们真如本性在作大梦,就这么回事情。真相一定要知道。这两句是道破真相,然后再从事上来说,事上这就是应化了。从事上来说:

但以酬愿度生,

佛当时发了四十八愿,愿也兑现了,不能说空话,空话是打妄语。佛怎么可以打妄语?既然发了愿了,愿要兑现。

现在西方,

“现”是示现,于是示现在西方。他这个话是双关语,也可以说是现在,现在他在西方。

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

《弥陀经》上讲的十万亿佛刹,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万亿。距离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刹,那一边有个世界。

有世界名曰极乐。

那个世界名号叫极乐,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极乐世界。

法藏成佛,

你看,比丘,菩萨,成佛了,法藏成佛了。

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佛的寿命无量劫,现在才十劫。我们现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诸位要晓得,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老资格。为什么呢?成佛十劫我们就来了,你说这个机会多好,多难得!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资深的菩萨。那么现在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想自己学什么法门自己成就的,我们知道,他断不了烦恼,他破不了妄想,决定还是搞轮回。我们到西方世界早已经成佛了,他还在搞六道轮回,这个我们能想像得到。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俗话常讲:“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才是真实可怜愍者。所以机会决定不能错过,机会不容易遇到。

今现在说法。

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正在那里说法。我们要想学佛,要想听法,听哪一个法师,什么祖师大德、菩萨说法,也比不上听佛说法。听一切诸佛说法,都比不上听阿弥陀佛说法。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这些人都是这个十劫之中,从十方世界往生的大众。在前面我们读过,我们也了解,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纵然是下下品往生的,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因为这是佛的本愿。都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下下品往生也是。为什么世尊在此地介绍,还有菩萨,还有声闻大众呢?好在后面世尊还有补充说明。我们现在没有看到那个经文,我在这个地方也跟诸位透一点消息,决定不能怀疑。生到西方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我们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得到的。是加持的,不是自己得到的。自己是什么身分呢?自己还是人、天,小乘人往生的还是声闻。说声闻、人天、大众,这个是说我们自己本分,不是说弥陀加持的。如果说弥陀加持,大家是一样的。西方平等世界,是加持的。《观经》九品里面给我们讲,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要经过十二大劫,才花开见佛,那是说我们自己修持的时间、能力,没有说的加持的。加持都一样,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讲自己修持的。下品中生的呢?六劫,时间就省了一半了。品位愈高,时间愈短,成就愈快。这是讲在那一边修行的,是自分的修行,不是佛加持的。佛加持的,我们统统都一样。那么到我们自己自分修行,功夫已达到这个境界了,佛还加不加持呢?佛还是照样加持,这个是真正不可思议。因为弥陀愿文里面没有说,等到你自己修行证得八地菩萨了,我就不加持你了,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说法,那一定是永远加持,即使我们在那里将来成佛了,阿弥陀佛还加持我们。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经文要很细心的去观察、去体会,如来的真实义我们才明白一二。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千万不要把佛的意思错会了。现在学佛、听经、读诵的人很多,真正能领如来真实义的不多。很多人听经,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的不少。我们自己要小心谨慎,不要曲解了,不要误会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对于自己往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要细心去体会。有疑要问,断疑才能够生信。我们再看底下一品,底下一品不长,那个意思很深。

 

 

皆愿作佛第十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个佛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段我们看起来,是集结经的人记录的,这不是佛说的,是说当时佛讲经,听众里面有一些人的反应。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作菩萨求得是愿时”,就是前面所说的。当时在座听经,从一开头听到前面第九品,听到这个时候,

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

这是当时参加法会的阿阇王子他们这一帮人,他们也有个小团体,志同道合,平常在一块修行,今天在一起听经,听佛讲《无量寿经》。听了之后欢喜,皆大欢喜。

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

听了欢喜了,供佛,供养,每个人拿个金华供养释迦牟尼佛。他们五百个人都拿着金华供养佛,供养完了之后,又回到座位上,再坐下来听经。继续听,佛没讲完,继续听。

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他们心里都有个念头,都在打了个妄想:阿弥陀佛不错,好啊!我们将来要作佛,我将来作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动这么一个念头。听了前面所说的,动这么个念头,这个念头难得。希望我们在座的同修也有这个念头,这叫没有白听。但是怎么样呢?不能学他们这些人。我们再看底下的文:

佛即知之,

佛有神通,有他心通。你们心里头动个念头,佛就知道了。所以这些人动这个念头,佛晓得了。

告诸比丘,

告诉听经的大众,告诉大家。

是王子等,

阿阇王子跟这个五百长者,他们是生生世世都有因缘的,这一些人

后当作佛。

等于说给他们授记,他们以后将来成佛。

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一尊佛出世要三大阿僧祇劫,供养四百亿佛,你想想这个时间多长,他修了多久!

迦叶佛时,

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佛。我们这个大劫叫贤劫,这个大劫当中,世尊告诉我们,有一千尊佛出世。第一尊拘留孙佛,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是迦叶佛,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佛将来下生作佛,是第五尊。释迦牟尼佛第四尊,迦叶佛,前面贤劫第三尊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补处菩萨。那个地位就跟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是迦叶佛的补处菩萨。

彼等为我弟子。

在那个时候,迦叶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菩萨,他们是菩萨的弟子。跟佛有缘,缘很深。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现在我作佛了,他们又来听经,又做我的弟子,来供养。又来了,又见面了,很欢喜。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释迦牟尼佛说出过去世的因缘,这才晓得学佛的人不简单。同参道友也不容易,过去生中没有缘,见面就讨厌了,就不喜欢,是不是?过去生中有缘,见面才欢喜,才做同参道友,不是容易事情。缘很深很深,我们没有他心通,不知道。那么这一段经文插在这个地方,有什么用意呢?用意非常非常之深。第一个,你看看,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修行,而且供养四百亿佛,这个福报多大!听到佛讲《无量寿经》,动了念头,我将来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发心往生,没有发愿往生。这就是说明了,听到这个经,能信、能愿、发愿往生,善根、福德、因缘超过他们。你过去世像他们一样,如果说生生世世修行,供养四百亿佛,你的善根、福德、因缘还不够。《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个少,多少,是什么标准?此地是标准。我们今天听到这个经,欢喜、发愿,想这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过去世供养诸佛超过四百亿。因为你有四百亿的时候,还没有念头想往生,只是一个念头,我将来成佛像阿弥陀佛而已。你就晓得难啊!我们今天把这个法门劝人,叫人家相信,人家过去生中没有这个善根,佛也不行。我们凭什么能帮助人?你就晓得,真正听到欢喜信受奉行的,他的善根成熟了,真正不可思议,这个人不是凡人,不是普通人。这个经里头含著有这么深的意思。第二个意思,虽然将来会成佛,他不能往生,不发愿往生。不发愿往生,还要继续搞生死轮回,还要受无尽的苦恼,免不了。第三个意思,老师讲,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如果你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要不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非愚即狂,你不是正常人,你头脑不正常。如果是正常人看到这里,那怎么不发奋,怎么不努力!我们这一发心,就晓得,我自己的善根成熟了。同样我们也明白,我们看到有一些人,听到这个法门还不想接受,还犹豫、还徘徊,或者还想搞其他的法门,就晓得他的善根差远了,不足!这个五百人,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善根还不足。虽然学佛,我们知道他的缘没成熟。但是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可以。他心里生欢喜心,阿赖耶识种一个种子,等到再轮回、轮回、轮回以后,善根发现了再说,再慢慢来好了。这到那个时候,我们在西方世界,纵然没有成佛,也是大菩萨了。看到他们还在六道里头打滚,等他什么时候肯接受,也就是说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我们乘愿再来,再帮助他,再去度他,这个就对了,就正确了。

 

 

 

 

 

 

 

 

 

 

 

 

 

 

第五十二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从这个以下,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也就是种种的庄严。这一品是泛说国土的清净庄严,也就是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由此可知,世尊为我们讲这一部《无量寿经》,实际上就是将阿弥陀佛的本愿,广泛为我们介绍而已。四十八愿确确实实是净宗的中心,是净宗的总纲领。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这个就是国无恶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道。恶道是果,它为什么没有恶道呢?没有造三恶道业的人,没有造因的人,当然就不会有这个果报。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它真实的庄严。前面两句总说,极乐世界是“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两句是总纲领。怎样的庄严呢?下面还是略说。如果是细说,说不尽的。不但是我们一般人说不尽,的确就连诸佛也说不尽。开头为我们介绍,这个世界没有众苦。世尊常常在经上为我们说明,我们这个世间很苦,苦的事情太多了,也是说不尽。佛说法常用归纳的方法,把我们无量的苦,归纳成三大类、八大类。我们常说三苦,八苦。三苦范围大,八苦的范围小。三苦是讲三界——欲界苦,色界苦,无色界苦,这是三苦,三界同苦。《法华经》上有个比喻,三界是火宅。就好像是一栋大房子,这个大房子里面已经火烧起来了,虽然还没有烧到,那总一定要烧到的,三界同苦。八苦呢,专门讲欲界,也就是我们现前所受的。哪八种呢?这个我们也不能细说,只能把名目介绍出来。前面四种是生、老、病、死,这个四种苦。这四种苦,可以说是欲界的众生,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避免的,生、老、病、死。除此之外,身外的,也就是我们生活环境,有求不得苦。我们人都有欲望,有人欲望很大,有人欲望很小,不管你大、小,求不得,不能满愿,这个很苦恼。第六种叫爱别离苦,你喜欢的人常常不能够团聚,这是苦事情;你喜欢的环境也常常不能在那里常住,不能享受,也是苦。第七个叫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喜欢在一起的,偏偏要碰头,偏偏不能够远离,这个苦;不喜欢的环境,没有办法脱离,这个都是属于怨憎会苦。最后一条叫五阴炽盛苦,这一条比较难懂,浅而言之,就是身里面,身里面的妄想、烦恼太多太多了,这个是因。佛为我们说法,总是离不开因果。前面七种苦是果报,这一条是苦因。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苦呢?就是我们的妄想、烦恼太多太多了。可见得,病根总不离妄想、执著,这真正是病根。西方世界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因我们生到西方世界,莲华化生,不是父母所生之身,所以他这个八苦没有。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不但没有六道,十法界也没有。那哪里会有三苦?三苦、八苦,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这个事情,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永无众苦”。

“难”是灾难,天灾、人祸,这是我们这个世间无法避免的。现在大众传播工具发达,几乎我们每天在新闻里面,都听到有许许多多灾难发生。像地震,在东南亚沿海一带有台风,这些是属于天灾。人祸里头大的是战争,小的灾难就太频繁了,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最常见到的车祸,都是属于诸难之一。

“恶趣”是恶道,我们每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那里造贪、嗔、痴,在那个地方造杀、盗、淫、妄,就有地狱、饿鬼、畜生三途的果报,这个叫恶趣。

“魔恼”,就像《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种魔,这是一般学佛同修们都能知道的:五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这个是四种。所谓魔是折磨,叫我们身心难受,折磨。古时候这个魔字下面不是个“鬼”字,是个石头的“石”字,折磨之磨。把那个石头去掉,换成一个“鬼”,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梁武帝说这个太难受了,跟遇到鬼没有两样,所以把石头换成鬼,以后经典上才有这个字,古时候经典上不是这个字。这个我们应该要晓得的。魔来恼害,《楞严经》里面就讲得更清楚了,讲了五十种阴魔,说得很详细。西方世界这一些恶事名都没有,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呢!显示出西方世界乐,没苦。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这个是说明那个地方天时好。我们这个世间有四季,气候变化很大,“气”也不和,“象”也不好。我们今天讲气象,气、象都不和。新加坡这个地区,距离赤道只有一度,四季里面只有一季,新加坡只有“夏季”。但是偶而下下雨,也就变成春秋了,一下雨就变成春秋了,那么还是有变化。不像西方世界,永远是和睦的,它没有气候的变化,因此所有一切万物都是常住不变的。我们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物质是随着气候在产生变化、在变异的,那个地方没有。

复无大小江海、

我们这个地方有河流,有江、有海,波涛汹涌。纵然行船,现在船大了,比较安全一点,从前航海都是用的帆船,船并不很大,危险性很高。在海上遇到大浪,遇到台风,往往这个船就翻覆了。有这么多灾难。

丘陵坑坎、

这个地不平,走路很辛苦。

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地不平已经难走了,还有这么多的障碍。这障碍物——荆棘,是带刺的植物,我们一不小心就被它刺伤。大的范围里面,有铁围山、有须弥山,在我们地球上土石等山,高低不平,种种障碍物,这个环境,居住在这个环境并不理想。这些,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他那个地方是:

唯以自然七宝,

这个真正是不可思议。“七”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目字,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假如你以为是西方世界宝只有七种,太少了,那这个世界不能称为极乐。珍宝是无量无边,“七”代表圆满。我们常讲四方、上下、当中,这就圆满了。七是表这个意思的,代表圆满的,应有尽有。十方诸佛世界的珍宝,西方世界统统具足,一样都不缺。“七”是表这个意思的,都是珍宝的成就。

黄金为地。

这个前面跟诸位说了,“为地”是铺路的,铺马路的。西方世界用黄金铺地。

宽广平正,

这个路宽,平,直。“正”就是正直的意思,很少有拐弯的路,都是直的。大乘经上常说:“境”由心生,心清净世界就清净。西方世界的人,每一个往生去的人都是修净业,换一句话说都是修清净心。心清净,身口自然不造恶业,自然就清净,三业清净,每一个去往生的人都修净业。这个境界,是弥陀愿力、大众的清净共业,成就的这个世界。

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

微妙是说它的“体”,跟十方诸佛世界决定不相同。像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万物,就像前面讲的,泥土沙砾,都是非常粗的这些物质,而且都是无常的。“奇丽”也就是我们常讲光华灿烂,美不胜收,清净庄严。

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不能跟极乐世界相比。这是世尊简单扼要的为阿难说出世界的庄严、美好。向阿难说,阿难是我们的代表,就是向我们大家介绍的。

阿难闻已,

阿难尊者听说了,

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阿难完全代表我们凡夫的境界,妄想、执著统统还没有舍弃。所以一听这个话,就打妄想了,起了执著了。因为一切诸佛刹土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世界的形成都有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几乎一切诸佛刹土大致都是这个样子的,都是这个模式,没有特别的。他不晓得,西方世界是个特别的世界,没有这些,这打个妄想。那么世尊呢?世尊说法非常妙,并没有告诉他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没有十法界、没有六道,他不这样说法。他这种说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

佛是反问阿难尊者。四王天、忉利天没有离开地面,它住在地上。但是色界跟无色界,以及欲界天夜摩天以上,是空居天,不在地面,是空居天。忉利、四王叫地居天,没离开地面。空居天,空居天我们很难想像。假如我们想,大概从前人讲的天人,可能是外太空星球的人到我们这里来,他是从天上来的,从哪个星球上来的!在我们佛法里头,他还是人。为什么呢?只要有个星球,它就有地,它还是地居,它不是在虚空之中,不是空的。任何星球里居住的众生,都是地居,它有土地。所以那个“地居”,并不专指我们地球,地球以外都是天上,不是的。只要有土地、有星球,都是地居天,都是地居。这空居就很难想像了。其实,我们现在科学里又发现,能帮助我们解释佛经里面这个现象。现在科学家所说的,空间有无限的度数。我们这个世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如果提升到五度、六度、七度、到无限度,那个境界就不可思议了。这个可以帮助佛经做一个注解:境界不相同。

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阿难总算聪明,回答的不错,能体会到这一层。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实在讲,这个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为我们说这些话:“不思议业汝可知耶”,你知不知道?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的身体,我们的果报,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我们看到一切有情众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动物,所有一切动物的业报,也不可思议。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总归是不可思议的业力。如果我们想想,我们平常能够体会到的境界,不思议的境界,梦中的境界,试问问,我们梦中的那个境界,是住在虚空当中,还是住在地面上呢?每个人都作梦,梦中有境界。试问你作梦的时候,你是住在地球上,还是住在虚空里面?除了梦中之外,定中有境界。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的时候入定,定中有境界。这定中境界,到底是在地面上,还在虚空上?实在讲,那个时空已经不相同了,已经转到另外一个时空里面去了。这就是此地讲的不思议业力。众生的善根,像前面一段经文里头所说的,你看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学佛,供养诸佛如来,这是不思议的业力。我们今天有缘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可能我们的业力跟他相当,差不多。不是这样的业力,你遇不到这个法门。你能遇到这个法门,可以说,你过去世善根已经跟阿阇王子差不多了。如果你比他更多一点呢,那情形就不同了。你听了很喜欢,而且发愿求生净土,这就证明你过去生中所修集的善根,超过阿阇王子这五百长者,超过他们。你这一生决定成就。

“诸佛圣力”,在此地特别是指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念佛人临终佛来接引,这个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特别是指的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诸佛的报土,实报庄严土跟常寂光净土,真正不可思议。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佛到这个地方才答复阿难尊者。这个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住行业地”,见佛得平等身业。这就我们净宗来说,这个是很难得的,很稀有的,见到阿弥陀佛,当然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闻名得平等口业,这个不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得到;见佛,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大众,身相都是平等的,得平等身。闻名呢,我们在因地上就行了。我们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罗汉、诸菩萨听到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平等口业。遇到佛光,明了佛法,得平等的意业。这个就是入如来家,住于弥陀行业,“住行业地”。“及佛神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变现的这个境界,众生平等业力,所以自自然然,我们常讲是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现这一个广大严净的国土。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指因缘果报。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

这是阿难在最后一句的赞叹。经上有说,不思议业力,纵然很远,也一定相牵。果报成熟的时候,决定不能够避免,这个是事实真相。如果我们明了,那么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就不能不谨慎。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佛不是一个国王,也不是一个教主,佛心清净,一尘不染,佛对我们没有一丝毫的期望。佛讲这些话,难道骗你?骗人要有理由,没有理由骗人,那是神经有问题。你看看佛,像神经有问题的人吗?讲出这么多经,讲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不像是个头脑有问题的人。他为什么会骗你呢?如果说他做个国王,他为了政治,要统御老百姓,让你都听他的话,不要造反,他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可以来蒙骗你。如果是个教主,他要拉拢信徒,不要让信徒跑掉,也可能骗你。佛既不是国王,没有政治的目的;他也不是教主,没有宗教的目的,诚心诚意教导我们,得的好处是我们个人,说老实话与他不相干。我们得祸得福,与佛统统不相干,诸位这一点要记清楚。这是真正的一个好人,我们这一生当中难得遇到这么个好人,教导我们怎样离祸得福。所以佛是以老师的身分出现的。“老师”还是我们对他尊敬的,他没有这个念头。他要有这个念头,那他还是有目的。他没有这个念头,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所以因果报应是世出世间的事实真相。

我们身体的造作,造业了,身造业。我们口里面的言语,表现的态度,口业、身业。心里面起心动念,是意业。我们造的业善,一定得善报。我们造的业恶,一定得恶报。果报通三世,不一定我现在造的,现在就得报,不一定。经论上常说:“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的什么因?佛说:“今生受者是”。我们这一生所受的就是了,受的是果。我们这一生很快乐,很幸福,那过去生一定造的善业,我们得善果。这一生日子过得很苦,很难受,那我们前生造的业不善,这一生果报不好,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果报是三世。要想知道来世是什么样的果报呢?佛告诉我们,“今生作者是”。你这一生所造作的,来生的果报。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参透了,真的明了、肯定了,我们这一生当中,不管受的什么环境,算了,咬紧牙根,过去就罢了。为什么呢?自作自受。过去无知,造的业。可是来生,我一定要比这一生好,我就晓得我现在要多造善业,来生的果报就殊胜了。来生纵然是幸福、美满、快乐,一生都能称心如意,你能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幸福、快乐?能不能保证我都不迷惑呢?这就难了。你看现在在这个世间,有很多真正幸福快乐的,他不学佛了,他每一天在欢乐场中,他去过日子去了,去跳舞、去玩去了,去玩乐去了。前生学佛修的善业,得的这个果报,今天他不干了,他不学佛了。那个福报享尽了,恶报业现前了,要堕落了,那才苦。所以我们纵然修善得善报,不能保证再遇佛法,不能保证继继续修善业,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明白人,要听佛的话,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好处在哪里呢?永远不迷惑,永远不造恶业。确确实实从今而后,生生世世积功累德,结果必定像阿弥陀佛一样,这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业因果报不可思议,这一句我们要非常重视。

我于此法,实无所惑。

这阿难在此地也说了真话,阿难对这个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为什么要这么问呢?问是代我们问,不是他不明白。

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阿难慈悲,代我们问的。他这一问,佛这一说,我们听明白了。不是阿难不明白,这个是大慈大悲。所以像这一种修学,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是善业,我们要学。实在说,我们离开经本,离开讲堂,忘掉了,老毛病、老习气又现前了。不会学,不会修。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常常在公共场所,像我们在餐厅里面,有些认识的同修,看到我了,遇到了:“法师你今天吃什么?吃得好吗?”说这些废话。他不在这个地方问一点佛法。“法师!佛法是什么?”他虽然知道,很多旁人不知道。我给你一讲,你看多少人听到了,多少人懂得了。就是学阿难,这就学会了。不会问这些,可怜愍者!

我有一次在上海,到玉佛寺去看真禅法师。走到他那个天王殿,天王殿四大王天,塑得很庄严。有很多观光的团体在那边。跟着我去的,也有几位居士,上海的几位居士。我就把四大天王的表法,详详细细讲给他们听。其实讲给他们听,那一些观光团体都听下来了,都注意在那里听了。这叫机会教育,一定要把握住,不要轻易把它放过。能叫他明了佛法里面艺术的表法,佛门造像真正的意义,他才不致于迷信。所以阿难懂得机会教育,明知故问,问给大家听的。他们两个在做戏,世尊跟阿难在做戏,一问一答,我们得利益了。是我们无知,问都问不出来。这些地方要学习,所以说是任何公共场所,你要是遇到法师,遇到大德、居士,你就问他佛法,让别人听。不要问的太深,深了人家听不懂。要问一点浅显的,那些没有学佛法的人,让他听听,接引他们,这就对了。我们再看底下一品。

 

 

光明遍照第十二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第十二、十三这两品,显示正报庄严。正报是阿弥陀佛,佛身正报庄严。我们也常常念到,“光中化佛无数亿”,佛光到处,照的地方就是有佛。这个光中化佛,当然还是四十八愿里面的。四十八愿第十三愿说:“我作佛时,光明无量,绝胜诸佛”,这点果然没错。世尊为我们介绍他的威神光明,威德、神通、光明都是 “最尊第一”。这个最尊第一,是跟一切诸佛比,最尊第一了,“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遍照东方恒沙佛刹,

这个恒沙就是恒河沙,这是用来比喻的。恒河沙太多太多了,没法子计算,形容它数量之多。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这个合起来就是十方。十方,这一方讲得清楚,其余的九方就省略了。其余九方统统是一样的,方方都是恒河沙数佛刹。

亦复如是。

这个是阿弥陀佛的光明,的确一切诸佛所不能及。

若化顶上圆光

这是佛的常光,佛的头顶有圆光。

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

这是显示出正报的常光,也不可思议。我们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世间,经上记载,佛的光是一旬。一旬是多大呢?八尺是一旬。佛的圆光是八尺,有这样的光明。实在说,佛身上有光,佛的光很明显。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光,那个练气功的人,他看得出。他叫做“气”,我们佛法叫做“光”。而且每个人光大小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气功看人身体状况,他从这上看。凡是学气功的,先要修清净心。心不清净,你就见不到,心清净就见到了。所以得定的人能看到,清净心的人看到。如果你的光颜色不好,是灰暗的,你身体有毛病。如果身体很强壮,光的颜色很鲜明,很明亮。所以他能够看你的身体,而且是每一个部位都有不同的光,所以他晓得你那个地方有毛病。这个不是迷信的。佛的光,“或百千万亿由旬”,这个就不可思议了,确实不是其他诸佛能够相比的了。其他诸佛,我们在经上看到,“或一二三四由旬”。这个有,这是佛光。

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

这个照一二佛刹,就是他的本土。一尊佛教化众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叫一佛刹,他的光一定可以达到。

或照百千佛刹。

那这个佛的愿力广大,不但他自己这个国土的众生他要度,他方世界众生,他也度。那么他的光明就大了,大到能照百千佛刹。

惟阿弥陀佛,

唯独阿弥陀佛,

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诸位要记住,佛在因地,世间自在王佛曾经跟他讲过两百一十亿诸佛刹土清净庄严之事,而且他都看到过。这二百一十亿是表法,也是代表究竟圆满。换一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阿弥陀佛都到过。我们这个世界,当然他也到过。所以他的光明,他既然到过,他的光明必定能够照到。唯独弥陀的光明,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佛刹都不会漏掉。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

这佛在此地说明,为什么佛的光有大小不一样?成了佛了,佛佛道同,佛的智慧、神通、能力统统平等。为什么佛光不一样?我们看到佛光为什么不平等?这个有原因的,是在他最初学佛,他发的愿不一样。有的佛在因地发的愿不大,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只想帮这些众生忙,只想度他。那成佛之后呢,他光就这么大了。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阿弥陀佛在因地,他的愿跟别人的确不一样。他的愿大了,他要普度众生,要度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他的愿是这么发的,不是一个世界、两个世界,一个佛刹、两个佛刹,一千个佛刹、一万个佛刹,他不是这么发的。所以这个愿稀有。

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所以成佛之后,他这个境界自自然然现出来。不是他心里想的,不是他喜欢要这么作的,不是的,自自然然成就的。就是说,那个果一定是应这个因,因果必定相应。一切诸佛,假如他要放光,遍照法界,他有这个能力。要没有这个能力,那佛的道就不同了,佛有这个能力。他要不有意去放光呢,那他的光明自然显出来与他因地会相应。弥陀的因地,跟诸佛的因地不一样,所以在果地上自然显现的,他就不相同。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

这一句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佛光善好。日月光明虽然好,不善。你看白天太阳那么大,

 

 

 

 

 

 

 

 

 

 

 

 

 

 

 

 

 

 

 

 

 

 

 

 

 

 

 

第五十三卷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

这一句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佛光善好。日月光明虽然好,不善。你看白天太阳那么大,晒得身上好热。虽明不善,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我们眼睛看太阳,刺眼睛,会伤眼睛。虽有光,不善。那么佛光呢?善!不但你接触,清凉舒适快乐,而且能消业障、开智慧,这才善。所以这个字,关系很大。下面我们看,世尊对阿弥陀佛赞叹,真正到了极处。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诸位如果能把释迦牟尼佛这两句话记在心上,你要是念阿弥陀佛,人家劝你,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学学别的,念别的佛菩萨?你笑笑,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就凭这个事实,我就认真念阿弥陀佛,其他的佛,我就不要念了。我念佛中之王,你们念的是佛中老百姓,我念佛中之王。这个要知道。这是净土之超胜,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要能说的出来。

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稳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的别号。为什么说的这么多呢?显光中之德。前面那个光明善好,那个“善”是总说,没给你细说。到底善好好到什么地方呢?这底下十二个名号,就把这个善显示出来了。由此可知,世尊对他的赞叹,“光中极尊”,不是随便说的。这十二个名号显示出,弥陀的光确实是极尊的,是诸佛不能够比的。这个说出十二个名号:

“无量光”,“量”是限量,阿弥陀佛的光没有限量,不像诸佛,佛光照一二佛刹,照百千佛刹,有限量的。阿弥陀佛的光没有限量,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照,无处不照,这是无量。当然,光都是表智慧的。无量光也就是说明弥陀的智慧是无量的。

“亦号无边光”,“边”是边际,佛心平等、慈悲平等,以平等法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边际界线、一切界线统统没有了,解脱平等,万法一如。无边光的意思,没有边际,没有界线。其他诸佛如来,像我们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真的我们证果是有等级的。有人证小乘初果、四果罗汉、证辟支佛果;还有藏、通、别、圆,这个天台家的;贤首家的小、始、终、顿、圆,这都有界线。成佛了,还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都不一样。唯独弥陀,平等成就。小乘的四果、四向,大乘的五十一个阶级,全都没有了。他那个方法,他那个果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是无边光。

第三个是“无碍光佛”,“碍”是障碍,决定没有障碍。障碍从那里来的呢?障碍从分别、执著来的。有分别、有执著,就有障碍。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心就得自在了,就没有障碍了。心里头没有界线,这是无碍光。要以禅宗来说呢,这达到了极处了。

“无等光佛”,“等”是跟他相等。他超过一切诸佛,一切诸佛都不能跟他相等。无论是因行果海,都超于诸佛,我们在前面经上统统看见了。

“亦号智慧光、常照光”这个好懂,诸佛皆有权实二智,弥陀二智比起诸佛更要圆满,更要究竟了。“常照光”是寂而常照。

“清净光”,照而常寂,清净平等。大乘法里面这个“照”、“寂”是菩萨修行的纲领,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照”是用,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这是“照”。为什么不用“见”、不用“听”呢?因为说见、说听、说闻,落到意识里头,你有分别,有执著。这个照,像镜子一样,镜子照外面,它里面照得清清楚楚,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用心如镜。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观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就是“寂”,这就是功夫,寂。那个“照”就是智慧。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会修行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事上是六度,六条纲领。理上呢,是自己得清净心,得般若智慧。理上就是禅定、般若。我们要得这个受用。心已经清净了,已经定了,这很可贵,那你要度众生,你要帮助一切众生,要从寂再照,再起作用,那是菩萨。光是寂没照了,那就变成小乘阿罗汉了,自了而不帮助别人。所以寂而常照是佛菩萨,照而常寂是我们现在要用功的,我们要学习的,这个都是从修学总纲领上来说的。

“欢喜光”,佛光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而且生信心,生愿心,这光才善。

“解脱光”这个光能消业,能灭罪,能教一切众生得大自在,这是解脱光。

“安稳光”,这也是一切众生所希求,所向往的。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安稳呢?实在说,三界里头得不到,六道里头没有的。佛说“三界无安”,得不到。在三界里面要得安稳,那是一定契入般若境界。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你确确实实离四相、离四见了,那行,三界里面也得安稳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都离开了,都没有了,这个行。四相只要有一样没有离开,那个安稳是有名无实,决定得不到。

“超日月光”这个好懂,前面讲,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

“不思议光”这一句是总结,弥陀的神光不可思议。

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这句话没错,一个世界也不漏,是尽虚空、遍法界。这证实了前面所说的二百一十亿是表法,不是数目字。是数目字的话,二百十一亿不多。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到我们这个地方,当中有十万亿佛国土,那佛的光明只有二百一十亿,还差得远!比十万亿少太多了,那佛光达不到我们这边。表法的,那个不是数目字,这里显示出来了。这是证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一个世界都不漏,都没有漏掉。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

这讲十方世界的众生,要是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

垢灭善生,

“垢”是烦恼、污染,它就消灭了,善根增长。那么我们要问,尽虚空遍法界都在阿弥陀佛光明之中,我为什么没见到?佛天天照我,我的烦恼、罪业一天一天增加,没有减少。这什么原因呢?实在说,佛光是在照,我们没有接受,我们不要。太阳光照你,偏偏打个伞遮住,不让它照。我们今天这个样子就是这个,不肯接受。不是佛光不照你,是你不肯接受。那么佛光在哪里呢?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佛号、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光注照之处,即为有佛。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了,不放在心上,当耳边风吹过,你不肯接受。经典所在之处,不肯去读诵,不肯深入的去研究,这是自己障碍了自己,不是佛光没照你。这就是自己有很深很厚的业障,抗拒佛的光。这也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讲这个力量,佛的力量、众生的业力、众生的心力,是相等的,三无差别。可见得业力不可思议。前面讲的,业力不可思议。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心力跟佛的佛光的力量集合起来,就能够抵业力。两个力量集合,就能抵一个业力。我们的心力跟我们的业力集合起来,就把佛的力量抗遮住了,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今天遇到阿弥陀佛,遇到《无量寿经》能生欢喜心,能够理解。纵然不能完全理解,我们能够理解少分,果然肯依教奉行,决定是垢灭善生。

身意柔软。

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的温和、慈悲,不像以前那样刚强难化。现在显示出来是柔软、慈悲。柔和,跟从前不一样,所以身心它真的会转变。

若在三途极苦之处,

这是举一个例子,实在讲也都是事实。如果是堕落在地狱、饿鬼、畜生,“极苦”就是地狱道。

见此光明,皆得休息,

地狱众生能见佛光吗?能见。地狱是罪业极重报得之处,地狱里面什么样的众生会遇到佛光?过去生中念佛的人。过去生中都是学佛的人,也有很深厚的善根,而是在这一生当中迷惑颠倒,做错了很多事情,堕地狱了,不幸而堕地狱。地藏菩萨在地狱度众生,度这一类的人。如果他没有善根,过去生中没有学过佛的,没有善根的,地藏菩萨对他是无可奈何。虽然地藏菩萨在地狱里头,那些人见不到,看不到地藏菩萨。唯有善根深厚念佛人,一念错误堕到地狱,他在地狱的时候一念回心,知道错了,他只要有这个意念,他就见到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教他念佛,他就接触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了,他那个苦就能终止,就停止了。

命终皆得解脱。

恶道众生、人间恶人往生,都是属于忏悔往生。他真的知道自己错了,真心忏悔,改过修善,求生净土。他拿什么功德呢?就是那个忏悔的心,改过的心,那就是功德。以这个回向求生净土,一念、十念也决定得生。这个就是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那么这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呢?《观经》上讲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恶道,真正地狱道往生的。如果造作极重的罪,将来一定堕阿鼻地狱,但是他现在的福还没尽,还没有堕,在临命终时候,这个时候遇到善知识,真正悔过,忏悔往生,那个品位就不一定了。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阿阇世王,害他的父亲,害他的母亲,杀父害母;跟提婆达多勾结,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罪。五逆十恶他统统造尽了,这个人果报必堕阿鼻地狱。提婆达多生生堕地狱。阿阇世王临终的时候忏悔,知道自己错了,痛心忏悔求愿往生,他很幸运,他没堕地狱,他往生极乐世界去了。那什么品位呢?真正不可思议,佛告诉我们,他是上中品往生的。上上品、上中品往生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对一般做恶的人不可以轻视他。为什么呢?我们老实念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虽然造罪业,临终那个忏悔心要重,他的品位还在我们之上,我们还不如他,所以这个不可以轻视的。所以这个往生,我们晓得两种。一种是平常念佛,积功累德,这个方式往生的。一个是造作罪业,临终忏悔往生的,所以这个忏悔的力量也不可思议。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这个也是属于念佛。可见得念跟称不一样,称是口里面称——称名,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念是心上真有,“若有众生”假如有人,“闻其光明、威神、功德”这三样东西都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这三经里头,三经里面讲的内容就是这个。这是“闻其”,闻就是闻经。听了以后当然你得相信,你要不相信,那你就不是修行。你一定相信,信了以后,一定愿意学、愿意修,这才叫念佛。为什么呢?心上真有了。然后又能“称说”,称说就是讲给别人听,这是称说。三福最后的是“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别人,自行化他,这是这个意思。

“至心不断”,“至心”是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不断”是相续不断,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常讲要知道机会教育。把握着机会,把佛法介绍给一切大众。我们果然能这样做,求愿往生必定得生,“得生其国”。所以这经文里面的意思我们要明了,要知道怎样去做。因为文字非常的简洁,意思非常圆满。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品:

 

 

寿众无量第十三

 

佛寿无量,众生有福,众生有依靠,可以常常追随佛的身边。佛的愿力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能够广摄法界一切众生。我们看经文: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他的意思不深,很明显,很容易懂。但是它的确有很深的用意,我们要从这一方面去体会,自然就会生起向往之心了,恨不得我很快就要得到,证得。

“寿命长久,不可称计”,释迦牟尼佛也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这一次在西方极乐世界作佛,是应化的,就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一样,是应化的。应化身是有寿命的。释迦牟尼佛应化身,在我们这个世间八十年,住世八十年。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是应化的,但是他的应化跟一切诸佛应化不一样。他连那个国土也是应化的,西方极乐世界本来没有,是他变现出来的。连国土也是他变化的,这个是其他诸佛没有的。其他诸佛随着众生业力变现的,再加上佛的愿力,先有众生的业力,后有佛的愿力。西方世界是先有阿弥陀佛的愿力,然后众生的净业,是这么来的,所以这个情形完全不相同。佛的愿这么大,要度尽虚空遍法界有缘的众生。众生要没有度尽,佛就不能走,这一点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佛没度尽众生,没有度尽,佛不能走。那众生怎么叫度尽呢?有缘的就得度了,没有缘的那个不算,有缘的人得度了。那么我们要问,哪些人跟阿弥陀佛有缘呢?凡是听到过阿弥陀佛名号的,都有缘,这就度了。你看现在,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都听到了,所以阿弥陀佛住世要很久,等到他们回心转意,个个得度,他才能示现般涅槃。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都在那里宣扬,都在给大众介绍,愈介绍愈多,所以阿弥陀佛的寿命愈来愈长,就这么个道理。一个念佛的人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阿弥陀佛都不可以涅槃。我们念佛要放心,纵然这一生不能往生,生生世世,这一个金刚种子,无量无量劫之后,还是要成熟。成熟,阿弥陀佛还要等我去。这个昨天跟诸位说过,这个就是跟阿弥陀佛有缘。你曾经念过一句阿弥陀佛,你就跟他有缘。没有念过呢?看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眼睛看进去了,也有缘。所以我们门外那个“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大的字,凡是走过的人都会看一眼,都有缘了,有缘的都要得度。这寿命长久,真的就不可称计了。我们从这些事、理上来观察,就晓得他的寿命,那个真的没有法子计算。

又有无数声闻之众,

阿弥陀佛的学生太多太多了,学生里头只举一类,声闻。西方没有声闻,这个声闻,实际上就是说,这一些学生在西方世界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还没破,指这一类的学生。不包括已经破无明的菩萨,也不包括还没有断见思烦恼的凡夫,这个都不算。这三种只说一种。这声闻之众无数,这个数量也是无数。

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这个神通道力如何来显示,怎么来形容呢?也举一个例子。阿弥陀佛手掌当中,能够持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他有这个能力。我们平常晓得,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能力太广大了,千手千眼,要持一切诸佛刹土,他不行。一只手持一个,只能持一千个佛刹,还不能达到一切世界。你就晓得阿弥陀佛的神力多么伟大。底下有一个比喻,显示寿命之久,人数之多。

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

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牟尼佛说,我的学生里面,目犍连神通第一。这是佛的十大弟子,其实这一些弟子们都是古佛、大菩萨再来示现的,就是来唱戏的。释迦牟尼佛来唱主角,他们来唱配角,帮助释迦牟尼佛完成度化众生的任务,他们都来示现的。其实,每一个人德能都是平等的。舍利弗智慧第一,舍利弗的神通不如目犍连吗?不会,一样的。一个人只能代表一个,表法就容易了。其实他们的智慧、德能,统统圆满。尤其是舍利弗跟目犍连这两个人,是古佛再来,早就成佛了。现在释迦牟尼佛要用佛身度化众生,他们来做佛的弟子,就跟前面阿难一样,故意问。一问、一答,来唱戏的,是这个意思。神通第一,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

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星宿我们现在叫星球,所有一切星球,星球里面的众生。诸位要记住,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所有的星球,星球里面的众生,那多少啊!

于一昼夜,悉知其数。

目犍连尊者,用二十四小时就算出来了,这个大千世界里面。大千世界多大?黄念祖老居士说,我们这个银河系就是一个单位世界。那么三千大千世界那是多少个银河系呢?一百亿个银河系。我们今天的科学还没有办法达到。今天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来侦测,大概有几十个银河系,一二百个银河系,我们晓得,再远不知道了。一百亿个银河系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里面所有的星球,星球里头所有的众生,目犍连的能力在二十四小时就把答案算出来了。了不起啊!我们今天这个什么电子计算机也不行,算不出来。目犍连的神通的确超过科学家,科学仪器不行,比不上他。以这个为例子,我们再看:

假使十方众生,

这不得了了,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世界里头所有的众生,

悉成缘觉,

这是假设的,不是真的。都成了辟支佛,比阿罗汉还高一等,假设统统证果了,

一一缘觉

每一个辟支佛,

寿万亿岁,

不像目犍连,目犍连示现的寿命很短,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假如他们的寿命都是万亿岁,

神通皆如大目犍连,

神通能力就像目犍连一样。目犍连的能力能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一百亿个银河系里面,所有星球的众生,他都能算得出来,有这么大的能力。

尽其寿命、

“尽其寿命”是每一个尽他的寿命,万亿岁,不是二十四小时,不是一天一夜了,尽其寿命,

竭其智力,悉共推算

共同来推算,一个人算不出,统统共同来推算,

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

他能算得出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里头的声闻,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这千万分之一还不到。我们晓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弟子之多,不可称计。前面这个“不可称计”,我们想不出来那个数字之大,究竟不可称计到什么程度。这个一说,我们有一点了解了,真的不可称计。

譬如大海,

这底下再举个比喻。

深广无边,

新加坡岛外就是大海,这个我们很亲切,这比喻很亲切。大海太大、太大了。

设取一毛,析为百分,

这个“一毛”,是我们的身上的汗毛。我们拔一根汗毛,汗毛很细,再把汗毛劈成一百分,百分之一,那个可能要用显微镜去看了,我们肉眼看不见了。

碎如微尘,

这是把一根毛劈成一百条,那就真的就像微尘一样。

以一毛尘,沾海一滴,

把那个毛尘在海水里头去沾一下,那毛上有一滴水,这一滴水恐怕我们肉眼看不见,要用显微镜去看。

此毛尘水,比海孰多?

佛就说了,这一滴水跟大海去比,那个多呢?当然海多嘛!他这不是说吗,

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

这个“彼目犍连”是比喻,就是十方众生都成缘觉,能力都像目犍连一样,寿命是万亿岁,大家共同来计算,算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能够算出来的,就像那个毛尘水一样。还没有算出来的,大海水。第二个比喻。这个是西方世界人数,三等里头举一等,举声闻。为什么呢?这三等人里声闻最少,菩萨最多的。像我们去的这个带业往生的,也是最多的。举最少的例子,再加上这个带业往生的,再加上菩萨众,那他们怎么能算得出来?这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去想一想看。底下这节,就是连寿命统统都包括在其中了。

彼佛寿量,

也是长久不可称计。

及诸菩萨声闻天人

刚才举的比喻,菩萨、声闻、天人,只讲声闻,没有讲菩萨,没有讲天人,因为菩萨、天人,都比声闻多,举出最少的,就像前头比喻一样。

寿量亦尔,

这个寿量——无量寿。虽然说是有量的无量,在我们这个心量心目之中,真的是无量。这个有量谁能算得出来?唯有诸佛能知道,菩萨以下都不知道。声闻、缘觉更差劲了,这是我们要知道的。不要以为阿弥陀佛将来涅槃,我们念佛,也许到我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已经涅槃了,那不就糟糕了,是不是?谁来接我们?这个叫大笑话了。这个人真是,这什么叫无量寿?以为阿弥陀佛寿命也不过就是几十岁吧!只有一百岁而已吧!这个叫这叫谤佛了,真正叫谤佛。连无量两个字的意思都不懂,这是大笑话了。

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算计,刚才讲了,十方众生都成缘觉,能力都像目犍连能推算,算不出来的。比喻,那个大海水跟毛尘水,也是比喻不出来的,不是算数比喻能够知道的。这是寿命长久,不可称计。

 

 

 

第五十四卷

 

宝树遍国第十四

 

这一章,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世界的依报庄严,也是弥陀本愿的实现。请看经文。

彼如来国,

这一句就是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

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

这也是举几个例子,这几种宝物我们这个世间有,说出来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个概念。我们这个世间没有的那些珍宝,佛就不说了,说了我们也不知道,也无法想象,于是就省略了。即使佛在经中所说的这些宝,实际上,我们这个世间这些宝物,与西方世界相似,就是有一点像就是了。西方世界的宝,比我们这里要纯多了,不但有光明,而且有香气。我们这里这些宝物看起来是很好看,不会放光。有些光彩呢,像宝石,它是反射的光,本身不能放光。西方的宝物,本身都放光明、都有香气,他方世界这些类似的宝物,实在讲,都不能够相比。

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

这是说明,也有不少的宝树,是很多宝合成的。有很单纯的,有合成的。所以这个境界,实在讲是美不胜收。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

根茎枝干,此宝所成;

这是一种宝。

华叶果实,他宝化作。

华、树叶、果实,就是另外不同的珍宝,都是变化而成的。

或有宝树,

这是举个例子来说。

黄金为根,

它这个根是金的,

白银为身,

这个身就是主干。

琉璃为枝,水晶为梢,

梢就是末梢,细的、很细的枝条就叫梢,

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

这个不一定,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个是说明宝树由众宝所成的,许多珍宝所成的。

其余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

我们要很冷静的去思惟、去观想,这个境界确实是非常的庄严。我们世间形容环境之美,说光华灿烂,那只是形容而已。西方世界如果用这四个字,那的确是名副其实,丝毫不为过,这是属于果报。从这种殊胜之果,我们一定要联想到他的因缘,这个世界为什么有这样殊胜的果报?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总不离因果,有因一定有果,有果当然有因。西方世界人心清净平等,感得的大地广博,其平如掌,可见得这个是感应。这些宝树,实在讲是无量功德的庄严。弥陀从初发心,修因证果,广度众生,功德巍巍。每一个往生的人,造恶忏悔往生总是少数,那个功德也不可思议,我们没法子想像到的。一般九品往生的,信、愿、持名,也是修集无量功德,庄严佛净土,所以有这样殊胜的果德。我们见到这个状况,一定要晓得修因。

佛法自始至终都重在修行,就是要真的去做,所以菩萨三慧叫闻、思、修,闻、思、修是一次完成的,并不是分三个阶段,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所谓闻是讲接触,用这个字来代表,我们眼见色、耳闻声,接触都叫闻。思是明了。我们一般人对于任何事物,“哎!这个我想一想”,想一想就明白了。菩萨要不要去想一想呢?想一想他就变成凡夫了。为什么呢?落在第六意识里面。菩萨一接触就明了。就明了,用这个“思”做代表。明了,当然就不迷了,不明就迷。从不迷了,我们说它做修。那么由此可知,闻、思、修三慧,是一次完成的。一而三,三而一。说闻,里面就同时具足了思、修;说修呢,同时具足了闻、思。这就是菩萨行,跟我们真的不一样。

菩萨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从戒、定、慧来的。小乘所修的是戒、定、慧三学,大乘菩萨是闻、思、修三慧,闻慧,思慧,修慧,你看都是慧。那个“慧”是哪个慧呢?就是戒、定、慧之慧。可见得菩萨行,是以戒、定、慧三学做基础。戒、定、慧三学呢,又是以三福、六和为基础,三福、六和是基础的基础,要去做才行,不做不行。就是我们平常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当中就具足了三慧、三学、六和、三福,一句佛号里统统圆满具足,这个佛号念的才相应。古德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叫相应呢?我们真做到了,真的依教奉行了,所以在果上才有这样殊胜庄严的成就。再看下面经文。

各自异行,行行相值,

各自就是这些树它也分种类,一类一类整整齐齐,一点都不杂、都不乱,“各自异行”,它分的很清楚,就非常的美了。“行行相值”,整齐。它并不是人工设计去种植的,不是的,自然的成就,它就那么整齐。

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

这些树不但种类分得很清楚,树的长相,真的就像艺术家作画那样安排好的,使你看到的时候非常之美,美不胜收,不是长得很凌乱。我们这个世间,树木很凌乱,还要修剪,修剪都剪不齐。什么原因呢?我们的心很乱、念头很乱,这个与外面境界有密切关系。大乘法中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环境,正报是人心。人心清净了,环境就清净了;人心杂乱,我们看外面的境界也杂、也乱,就这么个道理。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

极乐世界有清风,没有暴风。暴风太可怕了,没有,西方世界没有。西方世界有微风、有清风,吹在身上很舒服。这些风吹到树叶、花朵,诸位想想,这个树叶、花果都是珍宝。这个珍宝,风一吹,相碰的时候,那个声音就非常好听。我们世间有风铃,西方那个树木、花草,比我们风铃还美。“出五音声”,这个五音声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交响乐。中国古代用琴,琴,像古筝,都是五音,宫、商、角、征、羽五音,现在西方的乐器用七个音,像都、锐、咪、法、嗦、拉、西七个音,这个五音是指这个。这就是说明,风吹着宝树,就像奏交响乐一样。

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这样的宝树,在西方极乐世界处处可以见得到。

 

 

菩提道场第十五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

“道场”,在我们佛法里面有几种说法。佛成道的地方,我们称为道场,像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的地方。第二种,修行的地方称为道场。无论是个人修行,无论是大众在一起共修,这个场所叫道场。第三,是讲经说法的处所,这是道场。此地这个道场,是指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佛讲经的道场,那这个感应自然是更不可思议了,所以道场树比起一般的树要高、要大、要庄严,我们从这个地方能看得出来。

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

这些极力形容弥陀说法道场周边的环境。

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

不仅仅是宝树成行,树间还有许许多多庄严。像这几天我们看到这个乌节路,特别是晚上,灯光开放的时候,你看这个街道树上,都许许多多装饰的灯光,美不胜收。西方世界那个树里行间也有,比这个还美,我们乌节路上比不上它。我们这是用小电灯泡做的,人家这是“摩尼之宝、众宝之王”。我们这个世间的宝石一点点大,价值就非常之高;西方世界的宝石,我看最小的比我们这个木鱼都大多了,顶小的,比这个都要大多了,这是价值连城,太多太多了。颜色也有很多种,红、绿、青、白,颜色多。摩尼是梵语,它的意思就是适意、如意的意思。摩尼宝,如意宝。我们得到这个宝呢,就像外国神话里面那个神灯一样,我们想什么它就变现什么出来,西方世界这个摩尼宝就是这样的。“众宝之王”,可见得这个宝的光彩。这个宝的大小,在一切诸宝里面它都是最为殊胜的。“以为璎珞”,璎珞是树上的装饰,树枝间的装饰。怎么晓得有树枝间呢?因为他树枝间有柱子。这底下讲了:“云聚宝锁,饰诸宝柱”,这个柱子也是七宝,在树里行间排列的非常整齐。这些也不是人工造的,西方极乐世界没人去干这些事情,都是自然变现出来的。“云聚宝锁”,我们这个讲堂好像没有看到。有些地方,在中国古式那一种宫殿,梁跟柱接头的地方,有锁把它锁住,大概都是像三角形的,把它锁住,那个叫云聚宝锁,专门锁这个梁柱接头的地方,使它坚固。它也是高度的艺术品,雕刻的非常之精美,这些就叫做云聚宝锁,这个是梁柱上的装饰品。

金珠铃铎,

这个是讲铃珠,我们讲铃铛。

周匝条间。

在这个罗网的当中系的有铃铛,风一吹的时候,有音声,就更美了。它系的有铃,所以它的音声就很妙了。下面说,

珍妙宝网,罗覆其上。

柱子上面就是罗网,这些罗网都是属于装饰品。西方世界很清净,不会有灰尘、不会有污染,所以它这个罗网,完全是装饰用的。

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的,就是这个“一切庄严,随意而现”。景已经是这么美了,如果仅仅是景观美丽,那并不算稀奇,稀奇的就是“一切庄严,随应而现”。现什么呢?我们心里面想看哪一个世界,想看哪那一个地区,那个景象随时就显现前出来了,就像我们电视一样的。电视还要按钮,播一个频道。那一边不需要,一动念头,这个境界就在里面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忽然想到了,嗯!新加坡居士林他怎么样呢?居士林的景观马上就现前了,你统统都看见了。所以说是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统统都看得到。这个是一切庄严,随应而现。这个里面好处就太大了。假如我们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明了,过去的因,现在的果;现在的因,未来的果,你对于这些因因果果,你就彻底明白了,你一丝毫都不迷惑了。

佛给我们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听了,佛弟子嘛,听了当然也接受了。这个接受不是真的接受,因为听多了,遍数听多了,多了是麻木的接受,糊里糊涂就接受了。究竟是什么一桩事情呢?这个里面问号很多。如果是真的明白了,真的接受了,那你就变成菩萨了,就不是凡夫了。你的起心动念、一切行持,自自然然跟一般凡夫不一样。一般凡夫造业受报,你不会的,你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佛不必说,你全都看到了,亲眼看见的这些事实,不要说别人吧,看自己,自己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造因受报,都清楚了。

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不但风吹着树的枝叶,出的音声美妙,它还会说法。我们这个世间,即使再多的风铃,它也不会说法,只是悦耳而已,不能说法。西方世界这个妙音能说法,说的是你喜欢听的法门,喜欢听哪个法门,听到了就是说这个法门。还有的妙事,我喜欢听阿弥陀佛说法,听起来就是阿弥陀佛的声音。那个人,我喜欢听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听起来果然没错,是释迦牟尼佛在说法。这个妙极了,一切境界随心变化。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也常常劝同修们,法门无量誓愿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学,省事、稳当,到那个地方再学。现在呢?我们就全心全力求往生,别的事情不干,专求往生。我们知道,生到极乐世界,我们一切的愿望都能够圆满,一切愿望不会有一个落空。如果不生西方世界,说老实话,我们所有那些愿望,统统是落空的,决定不可能成为事实。所以这个“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一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去圆满。

佛说法的音声周遍法界,这个地方讲的是六尘说法。西方世界六尘说法,那个法音也周遍法界。由此可知,西方世界的六尘,的的确确是如来自性功德的流露,不是我们凡夫善恶业报,是如来自性功德的流露,所以他的音都周遍法界。

这一小段里面末后这一句,我们要注意的,“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十方世界所有一切音声不能为比,那么这个第一是什么呢?刻实而论,就是六字洪名的妙音:南无阿弥陀佛。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

当然,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会看得到,这树能看得到。前面本愿里面给我们说过,纵然是善根劣者,也能够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就是说,我们能见到,到西方极乐世界能见到。

闻声、

听到这个宝树说法的音声,

嗅香,

这些宝树有香气。

尝其果味,

这树有果实,你可以尝它的滋味。

触其光影,

这更不可思议了。树放光,树在光下也有影子,你的身体触到了。

念树功德,

这个树的功德,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能说法,能显现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它能显现。

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这个树的功德实在太大了,真正不可思议。你见到树,听到树的音声,说法的音声,闻到树的香味,乃至于接触到光影,都能帮助你消业障,都能帮助你灭罪、断烦恼,帮你开悟,得六根清净,无诸恼患。无诸恼患就是断烦恼、消业障。“住不退转”,不退当然就精进了,精进不退,一直到成佛,环境的助缘,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不但对我们,乃至于对菩萨说,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好的环境助缘,很容易退转。在这个环境里面,为什么不退转?因为你能够见到十方诸佛的刹土,你能够见到过去、未来种种的现象,你能够见到十方诸佛说法,这个人怎么会退转!这是不退转的真因。

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

这个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读过,“获三种忍”。

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音响,音是说法的音声,响是指前面所说的微风徐动,这是微妙宫商,这些交响的乐音,听到这些响。一个人闻法,法乐我们能体会。讲经说法,在这个讲堂里面,有很多人听到很枯燥无味。如果把讲经再配成音乐唱出来,哎呀!那个好听了,那听众一定比现在要超过,我看十倍、百倍都不止。还可以卖票!如果再带表演的话,在舞台上再表演的话,那就更为殊胜了。西方极乐世界闻法,不是这么枯燥的,它是交响乐演奏的,而且还有表演的,所以那个环境,听到之后人很容易开悟。开悟之后,对于一切法都明白了,自然能忍了,不会再计较了。正如同《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在这里念这几句经文,很难想象这个里面的境界。在西方极乐世界呢?这个梦幻泡影皆是虚妄,让你亲眼看到,亲身接触到。为什么呢?过去、现在、未来统统都在你眼前,你果然看清楚了,你才真正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佛这一说、再一看,心里明白了,定了。

从这个再往上提升呢,柔顺忍。柔是心意柔和,恒顺众生。普贤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再往上提升,无生法忍,确确实实证得一切法本自不生,哪里还有灭,一切法不生不灭。就像六祖悟道的时候所说的,“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不但无生灭,“亦无动摇”,“本来具足”,“能生万法”。他讲的这五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统统亲自证得了,这个就是入无生法忍的境界了。这三种忍,在菩萨地位上来说,音响忍是初地、二地、三地,这是别教,不是圆教,别教。柔顺忍是四、五、六地,无生法忍是七、八、九地,这个是地上菩萨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去的时候本来是凡夫,在这个环境里修学,的确很容易让我们真正证得菩萨的果位。我们去,前面说过了,我们的智慧、神通、道力,都是阿弥陀佛加持的,好像都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萨,那是佛力加持,不是自己修成的。到这个地方,确确实实是自分提升的,自己确实证得这个境界了。

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

佛法里面所讲的佛事,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些事情都叫佛事。现在,接触经典的时间机会比较少,看到佛门里面,多数都是以经忏佛事超度亡人,都认为这是佛事。所以一听佛事,很容易发生误会。这个超度亡灵,这一些事情,在佛教里面出现的很晚,很晚。古时候印度没有,佛教传到中国,早期也没有。这个事情究竟怎么发生的,我们也没办法去考证。在往年,台湾大专佛学讲座,道安法师主持的,曾经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问过道安法师。刚好那一天我也在场,听老法师说,他说这桩事情可能是起源于开元。唐朝开元年间,那个时候国家发生很大的灾难,安禄山造反,得利于郭子仪,平定了内乱。以后,国家就在每一个大的战场建一个寺叫开元寺,开元年间的。所以说很多古战场里头,都建开元寺,以后不是战场,好像也有开元寺。连台湾,台南都有个开元寺,这个开元寺是这么来的。那个时候国家提倡的,开追悼会,请高僧大德诵经超度追悼,可能是这个起源。那么国家既然这样子超度死难的军民,以后可能民间家里有人亡了,也请法师来超度,可能从这起来的。所以这个在佛法里面,的确是附带做的,不是佛门主要的工作。但是现在呢,就变成主要的了。现在在台湾,很多道场是以这个为主的。纵然有讲经,一年讲经的时间很短,很少。有些寺庙,一年讲四次经,就是四季,春、夏、秋、冬四季,一次一个星期,就一年讲四个星期,分四次。所以讲经变成附带的了,这个变成主要的佛事了,这个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在从前,佛事是讲经说法。

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这一段非常重要。前面都是说的果德,末后释迦牟尼佛把这个因缘为我们说出来了:这是阿弥陀佛威德神通的变化所作,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故”。他在因地发这个大愿,现在成佛了,他这个世界种种庄严,那真的完全兑现了。“满足愿故”,满是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由此可知,佛的修因圆满。因圆满,果才会圆满。这个世界,我们看他种种庄严,的确超过一切诸佛刹土,因圆果满。“明了”是智慧,这个世界不但是佛、菩萨,一切大众、所有一切万物,万事、万物都充满智慧,所以到那个地方破迷开悟不难。我们这个地方是大难大难,到那个地方一点都不难,原因在这个地方,是充满了智慧的环境,万物都充满智慧。“坚固”是不退,在这个环境里面决定没有退的缘,所有一切的助缘,都是帮助你精进的,没有退缘,没有障碍。“究竟”是讲究竟圆满成佛,是这样成就的。这是把因跟缘为我们说出来。我们看到的是弥陀世尊的因圆果满,要紧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习。哪些地方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当中,如何来修学,这一点很重要。

 

 

堂舍楼观第十六

 

堂是讲堂,大众聚会的场所。堂也叫殿,殿、堂是一个意思,是大众聚会的场所就叫做殿堂。舍是私人休息、居住的地方。古时候的宫、舍意思是相同的。楼观,两层以上的称之为楼,像我们中国庭台楼阁这一类休息的场所。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

他那个地方,这一切建筑物,不需要人工去营造,变化所作。我们这个世间,福报大的也不需要营造,像欲界第五层天叫化乐天,福报大了,他要想居住宫殿,随念就变化成就了。第六层天呢,那福报就更大了,

 

 

 

 

 

 

 

 

 

 

 

 

 

 

 

 

 

第五十五卷

 

 

欲界第五层天叫化乐天,福报大了,他要想居住宫殿,随念就变化成就了。第六层天呢,那福报就更大了,不需要自己变化,他化自在天,第五天变化去供养他。他自己变化都不需要了,第五天来供养他,那叫他化自在天。我们欲界最高的两层天尚且有这种神通、能力,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当然可以相信,所以统统是变化所作,自自然然的变化。这个自然变化,就像他化自在天一样自然变化。

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

这是摩尼珠里面极为珍贵的,白色透明的。

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

这显示出西方世界,物质生活环境是平等的,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真正平等的世界。佛所得的受用那当然没有话说,是佛无量劫功德的成就。菩萨,特别是初往生去西方的那些菩萨们,烦恼还没断、见思烦恼还没断,他所得的一切受用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就不可思议了。绝对不是这些人自分功德变现的,不是的,不是自分的,而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佛的愿力加持,使这些初往生的人,所有一切受用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个是他方世界没有的,唯独极乐世界。这是超于十方一切诸佛刹土。

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

底下这四行经文,为我们描述西方世界大众,他们日常生活的状况。往生西方去,干什么呢?我们在这个世间总得有事做,人总不能可以不做事。西方世界也有事,什么事呢?听经、修道,没别的事情。所以有在地面上讲经的,有诵经的。喜欢诵经的诵经,喜欢讲经的讲经。有受经的,受是接受,依照经典教训去做、去实行的,有听经的。除此之外,有人在思道,在用功思维,有人在坐禅。这几句代表了佛法无量无边的法门,你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喜欢修哪个法门都没有障碍。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因为我们的根性不相同,爱好不一样。譬如说我喜欢禅,你喜欢密,这两样东西在现在这个世间都很难修,我们换个地方修,到极乐世界去修去嘛。先念阿弥陀佛,念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再去参禅,我再去学密。西方世界哪个法门都有,阿弥陀佛并没有限定你非念佛不可。“我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是专修念佛的,除念佛之外,其他不收”,没这个,佛没有这个说法。就是后面三辈往生,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前面上辈、中辈、下辈,这是修净土,念佛去往生的;后面还有一段,是泛指修学一切大乘的,不是修净土的,只要回向求愿往生,统统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喜欢学哪个法门,就学哪个法门。这里清清楚楚,我们看到了。这一段是讲在地面的,还有喜欢在空中的。

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

你喜欢在地面就在地面,喜欢在空中就在空中,你看多自在。他在空中的时候,连居住的宫殿、楼阁都在空中。西方极乐世界人到他方世界去参学,去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他那个宫殿是一起走的,他那个宫殿就变成了飞行工具。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像的,真正是自在啊!今天你家里房子很好,你要到别的地方去带不走。西方世界可以带走,无论到什么地方可以带走。而且这个宫殿都随心所欲,喜欢什么样子就变什么样子,大小都如意,大小形式都随自己的心意,喜欢什么样子就变什么样子。这是说明极乐世界,大众日常生活的状况,他们是全心都在道业上,这成佛才快。

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

这是讲自分功夫的成就,不是说佛的加持,是自分。你到那里修持,见思烦恼,见烦恼断尽了,等于他方世界的初果须陀洹。实际上西方世界这些名称都没有,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等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初果须陀洹,他在那边见惑断了。思惑也断掉了,等于我们这个世界的阿罗汉:思惑九九八十一品,断前三品粗惑,二果,证二果;再断后面六品,就证三果;还余七十二品,在四禅天五不还天去断,断尽了就证四果阿罗汉。这是讲自分断见思烦恼,不论弥陀威神加持。如果要是说阿弥陀佛本愿加持,那大家是平等的、是一样的,没有这个阶级的差别。这个是讲自分功夫的提升。

未得阿惟越致者,

这是讲弥陀加持了,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没有得阿惟越致,

则得阿惟越致。

阿惟越致是圆证三不退。

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是典型的、标准的、模范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圆修圆证的一个修学场所。我们真的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你那个恳心死心塌地了,真正肯往生,真正乐意去往生,这个心绝对不会动摇了。你搞清楚了、搞明白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理想修行的好环境。

 

 

泉池功德第十七

 

还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

这一句是总说,西方世界宝池很多。

纵广深浅,皆各一等。

“纵广深浅”都是讲宝池的面积。“皆各一等”是指前面这一句,“泉池交流,纵广深浅”,“一等”是如意。

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这个是讲广,是指的大,广大。这个一由旬,在经上来讲,都应当是指大由旬,合我们中国古代八十里,十由旬八百里。我们中国过去人常讲,中国有个大湖,洞庭湖。洞庭湖面积多大呢?八百里。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之小者。这个不大,小者。如果大的呢?那就是百千由旬了,世界大啊。由此可知,宝池大小也是随人之意。当然,形状也是如意的,浅深也如意,这后面都会讲到,浅深也很如意。

湛然香洁,具八功德。

里面的水叫“八功德水”,水有八德。《观经》上为我们说明:第一个澄净,就是水很干净,从水面可以看到池子的底,清清楚楚,水像一面镜子一样,一尘不染。第二个清冷,水清、水很凉,像我们世间的泉水一样。第三个甘美,这水是甜的,我们这个世间甘泉很少,也有,太少了。水是甜的。第四轻软,这个我们这个世间的水没有了,我们这个世间水很重。西方极乐的水很轻、很柔软,不像我们,跟我们的水质不一样。第五个是润泽,我们这边水有这个功能,它能够滋润。在水里面洗澡能够滋润身体,水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养分。第六个安和,这个我们的水没有。也就是说,在这个水里面游泳、沐浴,决定安全,不会被水淹死,不会有这种事情,西方世界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事情,安和。第七个功德,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水没有的,我们这个世间水可以解渴,渴了可以解渴,但是肚子饿的时候不能饱饥。西方世界这个水,不但可以止渴,也可以疗饥,肚子饿的时候喝几口水就饱了,它有这个好处。能除一切过患,也就是说(当然,西方世界人都是金刚不坏身,哪里有病呢,这是比喻),像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许许多多疾病,要在那个池子里洗个澡,什么病都没有了,比什么样药物都好。第八个好处,长养诸根。这个水是最丰富的营养,无论你是沐浴,或者是你喝这个水,都是最殊胜的营养。它有这八种功德,所以称为八功德水。

岸边无数栴檀香树、

这个也是比喻。我们这世间有栴檀树,就是檀香。实在讲,我们这个檀香,怎么能跟它比,这比不上的。

吉祥果树,华果恒芳,

注意这个恒字,恒是永远是这个样子。并不像我们这个世间,花草树木随着四季变化,秋天叶子都落了,一定到春天才发芽。西方世界没有,恒芳,永远是这个样子。因为前面我们读过,西方世界没有四季,所以这一些华果、树木,也是无量寿。佛无量寿,大众无量寿,所有一切万物都是无量寿,叫无量寿国。

光明照耀。修条密叶,

修是长,枝条很长,叶很密,很茂盛。

交覆于池。

四边的岸边的树,树也大,把池好像盖起来一样,那池里面就非常之美了。

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芬。

这些香气随着风远送,实在说这个华树、水池的德香,也是周遍法界。

又复池饰七宝,

这个池是以七宝做装饰,当然这也不是人工的,是自自然然而有的。

地布金沙。

地是指池底,池底是金沙,不像我们这边池底是泥沙,人家是金沙,池底是金沙。

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华,

优钵罗青色的,钵昙摩是红色的,这就是《弥陀经》上讲的四色莲花。红色就是赤色,拘牟头是黄色,芬陀利是白色,跟《弥陀经》上讲的一样,四色莲花。《弥陀经》上只讲四色,它这个后面还有:

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我们从后面这两句就知道,这个七宝池中的莲花不只四色,颜色非常非常之多。它底下有“杂色光茂”,并不是很单纯的四色。这些莲花,十方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莲花化生,都在七宝池的莲花化生。

若彼众生,过浴此水,

这是西方世界的人,常常到宝池里面去沐浴,去游泳。我们现在人讲游泳,这个地方讲过浴,就是现在人讲的游泳,到这个池子里头去游泳。

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

这是讲池里面的水深,它可以随人意。我想这个水浅一点它就浅了,想深一点它就深了,它能如人意、很听话,这个不容易。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纵然用机械化这种设置,还没有它方便。没有一样东西不是随心所欲,自自然然的成就。

或欲灌身,

这个“灌身”,水从上面灌下来,像我们现在沐浴,用雨淋的这种方式。西方极乐世界有,不需要这个设备,只要一动念头,水自然就上去再淋下来,自然就下来了。

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

这西方世界水之好,的确他方世界没有!

开神悦体,净若无形。

你在这个宝池里面游泳,“开神”,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开悟,在水里游泳会开悟的。“悦体”是身心快乐。净若无形,因为它的水清、水净、干净,完全是透明的,我们这边空气无形,它那里水也无形。

宝沙映澈,无深不照。

池底里面是金沙,金沙只是说出好像成分比例多一点。跟金沙混在一起的,众宝,宝池嘛,是众宝啊,都放光明。“无深不照”,池、水都放光明。

微澜徐回,

这是非常之美了。澜是波澜,它不是大的波浪,很小的,可见得它很美。徐是很慢,再回转。

转相灌注,

这个水可以彼此互相的灌注,

波扬无量微妙音声。

水既然灌注了,那就有音声了。这个水池的水灌到那边去,那个水池的水灌到那边去,不但很美,而且它有声音,这个音声,音声又说法,又是交响乐,又要说法。没有一样东西不说法的,“波扬无量微妙音声”。

或闻佛法僧声,

这个三宝声。佛法僧,这个声代表整个佛法,大小乘佛法总不出三宝,三宝就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包括了所有的佛法了,这是总说。

波罗密声,

波罗密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古时候翻的是“到彼岸”。用我们现代话来讲,是“究竟圆满”,就是这个意思。一一法都证到究竟圆满,这个叫波罗密声。

止息寂静声,

这一句是对禅门所说的,禅家修禅定,止息、寂静都是属于禅定。

无生无灭声,

这一句不但包含大乘法,特别指的密宗所提倡的。所以本经有显、有密,有宗、有教,虽是无上乘,但是里面也包含小乘。的的确确是究竟圆满的佛法,就在这一部经中,圆满的含摄。

十力无畏声;

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菩萨所没有的,无畏就是如来的四种无畏。

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

这个是通大、小乘法。

大慈大悲喜舍声,

这个是纯大乘佛法。

甘露灌顶受位声。

这是密法。那么无量无边的法门,在这个宝池德水互相流注的音声里面,我们都能够听懂。这个是水之德,不只前面八种功德了,真的是无量功德。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这四句是讲的果证,四句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也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修什么?这个自己不能不知道。本经的经题给我们标出修行的三大纲领:清净、平等、觉,我们就是修的这个。这三句就是三宝,就是三学。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三学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所以我们的修学总纲领,就是清净、平等、觉,这个地方成就了。“其心清净”,清净心得到了。得到清净心,当然没有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无量无边如来果地上的善根,都从这个地方生出来,这成熟善根。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

这一句我们要注意。“与法相应”,契机契理就相应了。这一点在我们现前这一个阶段,我们不能不知道。世尊给我们留下来许许多多的经典,后人把它分类、重新编辑,在中国称之为“大藏经”,这是佛留给我们无价的珍宝。但是这一些经论里面,有些契我们之机,有些不契机,不能不明了。那个不契我们根机的,我们勉强去修学,就不相应,换一句话说,我们得不到利益。对于我们根机非常适合的,那就很相应,我们立刻就得受用了,就得好处,这个要知道。现代人开口闭口都讲现实,实实在在讲,佛法是最讲现实的。世间人讲现实,跟佛法比起还差远了。什么是最现实的呢?离苦得乐是最现实的,佛法求的就是要离苦,就是要得乐,要赶快离苦、赶快得乐,要得究竟快乐、圆满快乐,这是佛法求的。还有比这个更现实的吗?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呢?真能得到,只要你所修的与法相应就行了,你就得到了。所以我们学佛要求相应之法,与自己的根性相应,与自己的程度相应,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应,与自己的愿望相应,要选择这样的法门,那你学了就快乐了。到西方世界还是如此,都是学与自己相应的法门。

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

这个好。你看,华树说法,德水也说法,如果说的这些法我不想听,它偏偏要说,你说那个多难过。不想听的就很安静,什么声音也没有。想听的,想听《华严》,它都在说《华严》;想听《法华》,他听的就是《法华》。两个人手牵手,各人听各人的,一点都不妨碍,这个难得了。所以阿弥陀佛教化众生,那个设想的周到,实实在在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今天科技虽然发达,没能达到这个程度。我过去也曾经想过,假如我们有一个很高频率的广播电台,我们有很多种频道,把这些频道都分开,一个频道讲《华严》,一个频道讲《金刚经》,一个频道讲《弥陀经》,还有念佛的频道,你拿着收音机,想听那个频道就听那个频道。但是跟这个比还差远了,跟西方世界比差远了。我们还要有一个广播电台,手上还要拿机器才行;人家那个不需要,什么都不需要。实在讲,现代化的道场,应该是这样的道场,而不是建了高楼大厦,搞这个东西,这个没有意思。请法师来讲经也很累,大家来听也很辛苦。如果有这样一个道场建立了,无论在什么地方,你这个频道一打开,都能听到你自己喜欢听的佛法,与你自己样样都能相应。往后,我是没有福报,我常常在讲,希望有福报的人建这样的道场,现代化的道场。二十一世纪的道场,跟我们这里这个道场不一样了,不相同了。

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在这样修学的环境之下,你六根所接触的都是与你相应的佛法,怎么会退转呢?决定不会退转无上菩提。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我们走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几乎普遍的有一个感触,弘法的人太少。而且几乎每一个地区都迫切需要弘法的人才。弘法人少,太少太少了。弘法人才培养非常非常不容易,特别在今天这个社会,真正是太难太难。第一个需要时间长,没有十年出不来,至少要学十年。修学的环境还不算难,还能找得到,最难得的是师资,老师太难。老一辈的大德,大多数都往生了。纵然不往生、还在的,大概都是八十岁以上了,你叫他每一天来给你上几个钟点课,不可能的事情。换一句话说,都已经到退休的年龄了。这个难,太难了。更难的是学生没有了,也许说,学生,想学的学生很多啊,不是那么简单。学道的学生,要具备什么条件呢?要贪、嗔、痴都放下了,这才能学道。今天这个花花世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时时刻刻在那里勾引你,你能够不动心,这才能学得成功。稍稍那个心一动,都被人勾跑了,这个难。所以学生太难太难了,老师不容易,学生更不容易。所以我们想想,唯一的一个方法,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二十一世纪的新道场,电视广播台,这个东西能起作用。为什么呢?只找到几个很少的弘法人才,就能把佛法普遍到全世界,让每一个人在家庭里面,都能够收看、都能够收听,这样才行。真正能够为利益一切众生牺牲自己,把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切物质享受都放下的,这样的人少,少数。少数几个也行,也能把佛法普遍弘扬,这个就一定要运用科学的工具,把佛法普遍的推广。我们看末后一段。

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

这经文非常明显,西方世界往生去,不是父母的胎生,不是胎生的,莲花化生。这个也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选择的。为什么不选胎生呢?胎生,第一个不清净,第二个有情执。母子有感情,那个情很难断,这个很麻烦,那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所以阿弥陀佛是舍取,舍掉,取莲花化生。莲花洁净,出污泥而不染,没有情执在其中,心容易得平等,容易得清净。所以选择的莲花化生。

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这个两句好啊!要合前面金刚不坏身,你才晓得西方世界的人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所以他无量寿。无量寿、不衰不变,道理就在此地。跟我们这个肉体完全不相同,我们这个肉体是细胞组成的,这个细胞本身就不干净,而且是无常的,细胞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所谓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变化了。西方世界是不变的。

不闻三涂恶恼苦难之名,

西方世界连三涂(三涂是三恶道)、三苦、八苦,种种这些灾难,名都听不到,那里会有事实呢!

尚无假设,何况实苦。

这个真的苦事是决定没有,不但没有这些苦事,这些苦的名称都听不到,连名字都听不到。

但有自然快乐之音,

那个地方一切享受都是自然的,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在精进,都是在用功。这一段里面,世尊是为我们介绍西方世界的大众,日常生活的状况,以及他这个依报环境之美,为我们介绍出来了。他们除这个之外,也有不少活动。活动空间之大,后面经文会说明:尽虚空遍法界是他们活动的空间。他们常常去供佛,到其他的诸佛刹土去参访,像我们讲去旅游、去观光、去考察,他们常常干这事情。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去做这些事。所以他的生活是多彩多姿,一点都不呆板,快乐无比。没有很烦重的工作,没有工作压力,也没有生活压力,所以说快乐无比,这是在极乐世界“但有自然快乐之音”,

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个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第五十六卷

 

 

超世希有第十八

 

这一品经,世尊要为我们介绍西方世界正报庄严,正报就是为我们介绍导师阿弥陀佛,以及佛的弟子们。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这一段经文很重要,能消除我们很多的误会。西方世界,我们在佛的四十八愿当中,所看到的是平等法界,所听到的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无论是菩萨、声闻、天人,乃至于恶道众生,包括地狱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做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我们听说的。为什么世尊说经,还常讲西方世界有声闻,有天人、大众呢?这个地方为我们说出来了,天人、大众不是真的。“顺余方俗”,就是他方世界。在极乐世界来讲,其他诸佛刹土里面有天人、有声闻,随顺他方世界说的。那么这个里面就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断烦恼,像我们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虽然都做阿惟越致菩萨,那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我们修来的,那不是我们自己的功夫,而是佛力加持的,把我们硬是提升到那个境界。自己实在上讲呢?一品烦恼都没断。那么从自分上来说,我们是人天身分。被佛一加持,我们也做了阿惟越致菩萨,是这么一回事情。诸位要搞清楚,佛这个说法意思在此地。第二个意思呢,是说咱们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我们是从人道去的,佛就说人;从天道去的,佛就说天;从声闻、缘觉去的,佛就说声闻,这个意思,而不是在西方世界的称呼。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平等世界。

“所有众生”,这就是我们平常讲九法界众生。这所有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同居土往生,有余土往生,实报土往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相貌平等的,没有差别,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你看,跟佛的本愿完全相应,佛没说假话。佛的大愿,愿愿都兑现了,愿愿都实现了。这个“超世希有”,意思很深,到底希有到什么程度,下面佛用一个比较的方法让我们去体会。

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

这拿世间人来做个比喻。一个乞丐,讨饭的乞丐,一个是帝王,这两个人站在一起,你们看看他能不能相比呢?帝王,人间富贵到了极处。富贵人他有富贵的相,贫贱人有贫贱人的相,那个相貌不一样,风采绝对不相同。这个比喻很好,佛让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这个人间帝王,

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

人间的帝王要跟转轮圣王比较呢,实在讲,就跟那个乞丐跟帝王比差不了多少。转轮圣王,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佛在经上讲,转轮圣王有四种,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四种,他统治的范围就大了。金轮王统治一四天下,这是一个星系,不是一个地球,一个星系。假如依黄念祖老居士的看法,他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有一篇文章,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佛家的世界观,那么这一个星系,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银河系的王,那我们这个地球怎么能跟他相比呢?不能相比的。为什么称之为轮王呢?他有一个宝贝叫轮宝,这个宝是他的兵器,他的势力能够达得到的地方,才是他统治的范围。他要达不到,那怎么能算统治呢?他的武力要能够达到,这个轮宝是他的武器,就像我们现在的空军一样。过去战争是以陆军为主,往后战争已经发展到以空军为主了,没有制空权,那你就决定赢不了这一场战争。轮宝也是他的交通工具,这个东西很像我们这些年来发现的飞碟,可能是轮王或者是轮王派的使者,到这个地方来巡查、来看看,是不是?轮王我们没有见过,轮王福报之大,不是我们世间帝王能够跟他相比的。

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

这转轮圣王的福报大,统治一个银河系,统治银河系的这一个大王。

转轮圣王,威相第一,

他的威德相貌,在我们人间来看,真的是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

他要跟天王比一比,那他差远了,他比不上天王。转轮圣王跟忉利天王要站在一起,就跟人间的帝王跟乞丐站在一起一样,那他就差远了,不能为比。忉利天就是帝释天,底下讲的,

假令帝释,

帝释就是忉利天主,也叫做帝释天王。现在很多宗教里面,他们敬仰的上帝、天主,可能都是指的忉利天王,因为我们看到他们经典里面的境界,很像佛经上讲的忉利天。

比第六天,

这是欲界第六层天。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层,第二层天再往上去,到第六层天就是他化自在天。跟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两个一比较呢?

虽百千倍,不相类也。

怎么比也比不上。你才晓得这个天,愈往上去相貌越庄严,福德愈大。不修大的福德,怎么能生天呢?生天要修大福德啊。

第六天王,

这是讲他化自在天王,

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

跟极乐世界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跟他去比比看,

光颜容色,

他的光彩,或者说他的光明,就是光彩、容貌,

虽万亿倍,不相及逮。

诸位想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相貌真的是不可思议,超过第六天王万亿倍。我们在这个世间,一生一世的修行,能够修到忉利天,当一个普通的天人,都不容易。到忉利天人的条件,要修上品的十善业道,这个业因才能够生忉利天,还不能当天王。天王那个福报就太大了,不能当天王,只能到那里做一个普通百姓。要用这种功夫,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蒙阿弥陀佛本愿威德的加持,使我们的智慧、道力、神通,超过第六天王不晓得多少,没法子计算。这个地方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这才晓得念佛往生的好处。这是说超胜,的确,佛不用这个方法,我们很难体会超胜到什么程度,不知道。稀有到什么程度,也不晓得。这样一比较,我们心里就会有一个概念了,真的是超胜稀有。下面,跟我们讲依报超胜稀有,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

所处宫殿、

居住的环境。

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

这个福报之大,稀有超胜,不可思议。他化自在天就是前面讲的第六天,很像第六天,比第六天殊胜太多了,第六天那怎么能比呢!哪些地方像他化自在天呢?一切都是自然的。欲界第五层天叫化乐天,第五层,那个受用就自在了,全是变化的。他所居住的宫殿、生活所需的,不需要我们去经营、营求、去建造,不需要,完全是变化的。这个第六天,就是他化自在天,不需要自己变化,第五天化乐天人变化来供养他,他自己变化都不需要了。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受用不要自己变化。谁变化供养我们的呢?不是化乐天,化乐天变化的东西很粗糙。阿弥陀佛变化给我们受用,化乐天的天王怎么能跟阿弥陀佛比。所以,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前面我们读过,他做大施主,他变化,供养我们享受。所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享受阿弥陀佛的福,所有一切生活所需,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来供养我们。

往生的人了不起,阿弥陀佛都供养你,你这个福报多大。福报从那里来的呢?念佛来的。所以念佛真的是,我们现前来讲,念佛是第一德,第一大福报。人不知道念佛,是业障重。要从心里面去念,诚心诚意去念,这个福报不可思议。你要感得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受用,你才晓得这个福报的大,从果上来看就知道了。念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人人都会念,哪有那么大的福报?一般人都怀疑,都不相信。可是你要看看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受用,那是果现前。果这样超胜稀有,才晓得我们今天念这句佛号这个因,因超胜稀有,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底下再说威德超胜。

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

从这几个来讲。威德里面包含智慧,包含着我们一般讲的品德、道德。阶位呢,阶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地位,或者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说四土九品的品位。他方世界,声闻有四果四向八个阶位、八个阶级,菩萨从十信到等觉,有五十一个阶位。西方这个阶位,它是平等的,为什么呢?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凡夫、恶道凡夫去往生的,也是圆证三不退,也是位齐等觉,这个都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刚才讲,不是我们自分的,是加持的,佛加持的,我们可真得受用了。我们表现出来这个威德的能力,确确实实就像等觉菩萨。所以古德常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把手同行,手牵着手,地位相同。同学嘛!朋友嘛!你看看,一下把地位提升到那么高。我们才念几天佛,这才知道名号功德的确超胜,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这都是事实真相,神通变化都跟这些大菩萨没有两样。

一切天人不可为比,

天人,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去四禅天、四空天,怎么比也比不上。

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这是讲数量,没有法子比。这一品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往生到那里,我们的正报、我们生活环境,威德阶位是说我们显示出能力,都跟等觉菩萨仿佛。

阿难应知,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这就是总结,告诉阿难就是告诉我们。经文的意思是极力的劝勉我们,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要知道这个真实利益,赶快求愿往生,何必在这个世间天天受罪,天天受气。这个世界有什么混头,不是不能去,要不能去那就不说了,能去你为什么不去,还要在这里受罪,还要在这里受气?你不叫可怜愍者?这真可怜。

 

 

受用具足第十九

 

这一章要说明,生到西方世界福德无量。一切受用,刚才讲了,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佛是大施主,供养我们无不具足,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有什么,不会有一丝毫的欠缺。请看经文。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

“已生”,是已经往生的。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这个十劫当中,往生的人很多,这已经去往生的。

或现生,

现在往生的,现在往生,就是我们看到很多念佛人往生去了的,就是现在人。

或当生,

“当生”,我们现在在念佛,想去还没去的,这是当生的。当生也了不起,虽然没去,一定要去,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报名、已经注册了,决定要去,早晚一定要去的了,这当生,当生是指这些人。那怎么样去注册、挂号呢?这个很重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一丝毫都不怀疑,我这一生一定要生西方世界,决定要见阿弥陀佛,你有这样坚定的心,这就报了名了。能把一切万缘放下,这个世间不再有一丝毫挂念了,统统放下了,一心一意只想阿弥陀佛,只想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注册了,这是早晚一定要去的了。现在虽然在人间,要有神通的人看到你,哎呀!他是阿弥陀佛弟子,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他很快就要去了。所以这是当生。

皆得如是诸妙色身,

这个色身,本愿里头讲都是紫磨真金色身。

形貌端严,

容貌端正、庄严,形是形状,容貌端正庄严,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今天造的佛像、画的佛像画不出来,我们造的这个相,跟真正阿弥陀佛的相差很远,我们造不出来的。

福德无量。

这有福,有福、有德,福德无量。福德里面包含的非常非常的广泛,我们中国人把它归纳了五大类,常说五福临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福德无量无边,不止这五大类。

智慧明了,

看到福,这又看到智。智慧圆满,对于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不但对于现前,对于过去、未来都能够明了。

神通自在。

这一段比前面,这是补充前面的意思,使我们看到更为清楚、更为明白。

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丰是丰富,足是满足。你一切的受用、种种受用,都非常丰富满足,没有缺乏的。这刚才都说过了,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来供给我们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宫殿、

居住的地方,我们今天讲,居住的房子,房屋。

服饰,

服是衣服,饰是装饰。菩萨也有装饰,你看帽子上戴的很多花,胸口配的璎珞,他也有装饰,这些装饰都是无量之珍宝。

香花、

我们喜欢的,用它来点缀环境的,无论是室内、室外。

幡盖、庄严之具,

幡盖,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旗帜,挂的旗子、彩带,都是属于这一类。无论室内、室外的,也都是庄严具。

随意所需,悉皆如念。

这个里面有日常生活当中,大的,就是居住的房屋,这是大的。小饰呢,像香花、幡盖。说个大、说个小,当中一切都包括在其中了,不必要一样一样来细说了。总而言之,衣、食、住、行,你没有一样不自在,没有一样不丰足。

若欲食时,

这是讲饮食自在。我们这个世间人,饮食很重要。你想想看,大家每一天用在饮食上所花的时间、所花的精神,有多少!特别是比较富有一点的家庭,对于饮食非常讲究,花的时间精力更多。西方世界的人要想吃东西了,

七宝钵器,自然在前。

这个钵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餐具。餐具的样式很多很多,质料都是七宝的。我们现在这个世间,高级的餐具,银的那就是很名贵了,这个我们还见过的;金的,那只是听说,没见过。古代帝王有大福报,宫庭当中餐具是用金的。我们现在人没那么大的福报,银的有,金的就没有了。其他的珍宝的呢?那也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这餐具都是七宝制造的。“自然在前”,用不着自己变化,自己心里一想,东西在前。谁变化的呢?阿弥陀佛送给你了,送来了,变了送过来了。弥陀对我们恩德就太大太大了,照顾的无微不至,就像父母对于婴儿的照顾,全心全力照顾。你这一动念头他就晓得了,他就变化送到你面前了。

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这个餐具里面,样样你喜欢吃的那些好菜、好饭,都盛得满满的。盘子、碗不是空的,都是满满的。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

这个东西现前了,不会去吃它了。这一些现象,都是我们初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一天吃饭这个习气还没有忘掉,常常在想,怎么好久没吃饭了?这个念头一动了,这个现象就现前了。到这些饭菜摆在面前,心里一想,我现在不是凡夫了,我是金刚不坏之体,是清虚无极之身,哪里还要用的着这个东西呢?这个念头一动了,它就没有了,自然就化去了,所以说实无食者。

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

看到这个色香,心里就很满足了,就不需要了。

色力增长,而无便秽。

我们这个地方,因为有饮食所以才有排泄。西方世界没有,身体都是透明的。虽然是紫磨真金,这个体质它是透明的。

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著是著相、贪念,对于饮食不会起一念贪心,不会贪著。

事已化去,

到这个念头明白了,现在不需要了,就没有了,就化掉了、化去了。

时至复现。

如果你再打个妄想,又想起又想吃了,它又现了,这境界就又会现前。这个地方看到那个自在的样子。下面一段,讲衣自在。

复有众宝妙衣,

西方世界无量的珍宝,它宝是软的,不像我们这个世间,七宝都有相当的硬度,只能做一些装饰品,不能做衣服穿,这就是它太硬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柔软,那个金、银、玛瑙、琉璃,就像我们这个布料一样,很软,可以做衣服穿。所以他们的衣服都是宝衣,“众宝妙衣”。这是它的宝柔软,他这个宝可以变得很薄、很薄,像个纱一样。

冠带、

冠是帽子,带是系在腰里面的带子。

璎珞,

这是装饰品,配在身上,手臂、手腕都可以戴这些璎珞。

无量光明。

宝放光。

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你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它就什么衣服,想什么样的颜色,它就变什么颜色,一切随心所欲。你心只一动念头,它自自然然就变化了,不但不需要裁缝麻烦,穿衣都麻烦,不要穿的,一动一想,衣自然已经在身了,不要穿的。我们这个穿还要扣几个扣子,这多麻烦!人家那里没有,西方世界人的衣服没有钮扣的,他不需要。你才晓得这好处:“自然在身”。

所居舍宅,称其形色。

这一段是讲住的地方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住的自在。我们住的房子,这个“舍宅”就是住的房子,“称其形色”,称是称心如愿。这房子想什么样式,它就什么样式,想什么样的色彩,就是什么色彩,想什么样的珍宝,它就是什么珍宝造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欲。

宝网弥覆,悬诸宝铃。

想这个房子外面宝网庄严,那外面就有,想里面梁柱上有宝网庄严呢,里面就有。一切都是随心如意,变化现前的。

奇妙珍异,周遍校饰。

这是形容,不是事实。这个校就好像精心设计,用现代的话来讲是精心设计的,其实那个地方没有人设计。好比是精心设计的,那么样的美,那么样的庄严。

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它的光明、色彩,非常的明显,非常的耀眼,庄严美丽,达到了极处。

楼观栏楯、

栏楯是栏干,台阶上有栏干。

堂宇房阁,

堂是殿堂,房阁是居住的地方。

广狭方圆,或大或小,

你喜欢大,他的房子就大,喜欢小它就小,总是称心如意。

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我们看了西方世界他们这些大众生活上的享受,我们有什么感想呢?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太苦了,买一栋房子不容易,纵然买了房子了,年年还要维修,你说多麻烦。多少精神去照顾,而且还不能随意,不能称心如意。我想住个大房子,里面有花园,在这个地方还没有这个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方便了,没有一样不称心,没有一样不如意。这样好的环境在等着你去,你要是不去的话,你想想看,佛经上常讲,“可怜愍者”。我们听了这一句话,才晓得怎么可怜,是不是?这真的可怜,可怜到什么程度,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几分了。等着我们去,完全是事实真相。

 

 

德风华雨第二十

 

从“第十四品·宝树遍国”一直到这个地方,都是介绍西方世界依正的环境庄严,同时里面也都告诉我们六尘说法。这一段,六尘说法更为明显。请看经文。

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

这个“食时”,不一定当做吃饭的时候,因为我们晓得,西方世界的人没有饮食的习惯。刚才所说的,那都是我们初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习气。这个食时怎么讲法呢?就是一定的时候,像我们吃三餐饭,有一定的时候,这叫有一定的时候,把他看做定时,到一定的时候,它就会有一番新的气象。这个气象就是“自然德风徐起”,风也有德,那风之德在哪里呢?这个风吹到人身上,不但你感觉到很舒适,也能够除垢灭罪,帮你开悟,这个风有这么好处。所以西方世界这个景观,样样都能帮助我们消灾、灭罪、明心见性,这个德是讲这个。“徐起”是微风,这个微风吹动,每隔一段时间它有一阵微风。“食时”,就是有一定的时间,每到这个时间它有一阵风,这个风很微。“吹诸罗网,及众宝树”,罗网,网与网交叉的地方都系的有铃铎、宝铃。树,枝条、华果、树叶都是众宝所成的,风一吹,彼此互相一碰到的时候,它就有音声出来。所以底下讲了:

出微妙音。

就好像我们这个世间的交响乐一样,它有节奏,它这个音不乱,它有节奏,非常悦耳。不但好听,它还会说法。它所说的法,可以说是无有一法不说。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那个地方统统都说,实在讲,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所说之法,西方世界统统具足。换一句话说,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在现在地球上,你能够闻到的佛法,只是释迦牟尼佛遗留的大藏经而已,除这个之外,你就闻不到了。十方世界的众生,他要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所闻的法音都是局限于一部分,没有办法得到全体。唯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听到、才能够见到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都接触到了。而且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去接受。我们今天不要说别的,大藏经摆在面前,你不能消化、不能接受,没这个智慧,没这个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你统统能接受。所以到那里成佛快,一点障碍都没有。

演说苦、空、无常、无我,

这几句是包括了小乘法,小乘法破我执。

诸波罗密,

这一句是包括大乘佛法,这就是全部的佛法了。大乘佛法破法执,我执破了证小乘四果罗汉,大乘法执也破了,这就成佛了。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

这底下四句是说明风送妙香,树有香,华也有香,所有一切珍宝之物是统统放香,风一吹这个香就远闻了。

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

你看看这是风之德、香之德,不都显示出来了吗?称之为德风。因为一切众生闻到了、接触到了,业障就消除了。尘劳是烦恼,垢习是习气,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在这个地方自自然然消除了,时时刻刻消除。所以消业障、断烦恼、破无明,有进无退,他不退转了,这个就快速。

风触其身,安和调适,

这是说风的妙处。触身,风吹在身上,身心安和。调适是讲心,你的心里面感觉到非常快乐,烦恼、杂念、习气不起。

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得灭尽定”,就是证四果阿罗汉。得灭尽定把见思烦恼统统灭掉了,就像那样的快乐,烦恼永远不生了。

复吹七宝林树,

风吹在宝树上,西方世界宝树很多很多。

飘华成聚。

树上的华被风一吹,飘到空中,非常美丽,天空中就像散花一样的。

 

 

 

 

 

 

 

 

 

 

 

 

 

 

 

 

 

 

 

 

 

 

 

 

 

 

第五十七卷

 

 

复吹七宝林树,

风吹在宝树上,西方世界宝树很多很多。

飘华成聚。

树上的华被风一吹,飘到空中,非常美丽,天空中就像散花一样的。更不可思议的,它这个花在空中会聚集起来,像后面讲的,它会成为一个华盖,会在空中自自然然摆成图案一样。

种种色光,遍满佛土。

那个华盖的形状很多,种类很多,光色不同,这是西方世界空中的庄严。风吹的这些华,点缀在空中的时候,是说不尽的庄严。

随色次第,而不杂乱。

这就是它摆成的图案很有秩序,并不是人工设计的,也不要人去排列,它自自然然的组合,组合的非常之美。

柔软光洁,如兜罗绵。

这个华盖会落下来,落下来之后就像我们现在地上铺地毯一样,华飘下来之后,在地面上就铺成了地毯,地毯也非常之美,有图案,一点都不乱。“柔软光洁”,洁是干净。我们这边的华纵然把它摆成图案了,摆成一个花坛,这些东西并不清净,西方这个世界干净,的确是一尘不染。“如兜罗绵”,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植物,就像我们中国的柳絮相仿佛,很软,很细、很软。

足履其上,没深四指。

我们人走到上面,它软,它会陷下去,陷下去四个指头。

随足举已,还复如初。

它有弹性,我们脚一抬起来,它又恢复了,它又起来了,它有弹性。

过食时后,其华自没。

这讲一定的时候,它每一个时候,它都有这个现象,这个时候过了之后,华没有了。

大地清净,更雨新华。

再过一个时候,有新的华生了。西方世界它有一定的周期性,我们现在讲周期性,一定的,它有周期性。所以说是空中、地面雨华的庄严,这一品题目叫“德风华雨”,就是说落下来。

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这个六反是比喻,因为世尊在我们这个世间说法,我们这个世间一天在印度是六个时辰,昼三时、夜三时。印度一个时辰是我们现在四个小时,四小时是周期,每隔四小时有一次雨华,这个时间不太长也不太短,这是非常非常美的景观,这个世界确实美不胜收。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这一品经里面,佛为我们说明宝莲妙光,现佛说法,重重无尽,不可思议的境界。请看经文。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也叫做莲华世界,西方世界的莲华特别多,周遍国中。

一一宝华百千亿叶。

西方世界的莲华,跟我们这边的莲华不一样。我们这边莲华,莲华瓣很大,并不多。经典上常常赞叹佛的眼睛好,佛的眼睛像青莲华那个华瓣一样。诸位想想,如果像我们这个世间莲华那个花瓣,那个眼睛不太好看,是不是?西方世界的莲华,就像我们菊花一样,细长而且多,像我们这个世间菊花一样,所以那个眼睛就很好看了。所以他们莲华跟我们不一样,它这个莲华“百千亿叶”,这个叶是讲华瓣。

其华光明,无量种色。

这是佛跟我们说真话:莲华是无量种色,而不是四色,青、赤、黄、白。《弥陀经》上讲的四色,不止四色,无量种色。

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

它是什么样的颜色,就放什么样的光,莲华放光。

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

这一句是讲妙宝庄严。华已经非常美了,华间还有庄严。华间、华的上面都有无量妙宝,这是摩尼。摩尼是如意宝珠,莲放光,宝也放光,“明曜日月”,它们的光明超过日月。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日月之光,所有一切万物自己都放光,所以那个世界也叫光明世界。佛经上常讲的大光明藏,就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

彼莲华量,

这是看莲华的大小。

或半由旬,

这是小的,华之小者半由旬。

或一二三四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七宝池的莲华大小不一,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它大小不一,诸位要知道,功能是一样的,功能没有差异,只是大小不相同。大小怎么来的呢?阿弥陀佛只变莲华供给我们,那个莲华大小呢?是我们自己的心量,我们自己念佛的功德。所以你念佛功夫念得愈深,西方世界莲华就大;你念佛念得功夫很浅,你往生的时候莲华比别人就小,与你念佛功夫浅深成正比例。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得不到,也带不走,所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场空,一场梦。唯有争取西方极乐世界大莲华,那是真的,那个永远不会消失,不会灭的。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真努力,一定念佛功夫要深,这个是我们带得去的,其他的带不去。带的去的是真的,带不去的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的,这个不假,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认真,要努力。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这是莲放光。放光,刚才讲了,跟大小没有关系。大莲华放光也放这么多,小莲华也放这么多光,所以这个功能是一样的,华的大小不一样,这个我们要知道。光都有三十六百千亿光,那个光明大小想必跟莲华大小也成比例,莲华大的光就大,莲华小的光就小,但是光的数字一定是相通同的,这个才合情合理。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

“光中化佛无数亿”,我们在这看到了。赞佛偈里面赞叹的,光中化佛无数亿。什么光呢?莲华放的光,光中化佛,这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

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诸位想想,每一朵莲华,阿弥陀佛都化无数亿的化身。西方世界莲华的数字,等觉菩萨都算不出来,那阿弥陀佛化多少身?世界无边、众生无边,佛要没有这个能力,怎能广度众生呢?怎么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呢?我们在这里看到阿弥陀佛这个德能,的确是超异,超出一切诸佛如来。

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

佛又放光,莲华放光,光中化佛,佛又放光,

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说法利生,化佛为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说法,说微妙法。

如是诸佛,

“如是诸佛”是讲光中的化佛,这一些诸佛。

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每一尊佛都安立无量众生。光中化佛真的是无量无边,每一尊化佛又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安立于佛正道。诸位要知道,这个“正道”就是指西方净土。换一句话说,没有一尊佛不教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是成佛的正道。在这一品经里面,深深显示《华严经》上所说的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不思议的法界。我们在这段经文上看到了,重重无尽,事事无碍。西方净土以莲华为佛事,我们在这个地方也看到了,也看出来了。平常我们听讲“莲华藏世界”,那个意思我们很难明了。读这段经文呢,我们明白了。莲华藏世界的殊胜不可思议,总是体会到一些了。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这一品经,决是决定,完全是肯定的语气。极果是圆教佛,无上正等正觉,决定证得。这就是四十八愿第二十九愿“住正定聚”、第十二愿“定成等觉”的说明,看他这两愿圆满的现象。在这一品经文里面,经文不长,总结清净、庄严,境界、智慧圆融结合了。实在讲,智境一如,因果如如,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内无取舍,住正定聚,决证极果。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

西方世界没有这个东西。我们这个世间有黄昏、有夜晚,夜晚是暗的,有火光、有日月、有星星、有昼夜,有这些现象。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一片光明,没有这个现象。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

我们这个世间,今年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星期几?有这些东西,西方世界没有,这些统统没有。还有,我们这个世界,每个人姓什么?名字叫什么?西方世界没听说过。你居住在哪个城市?哪一条街?门牌多少号?西方世界也没有。奇怪啊!所以有些人听说之后,疑虑就很多了,那我要到西方世界去了之后,我们两个都去了,我找你到那里去找啊?西方世界妙啊,比我们现在那个电脑还妙,无论你的近邻、远亲,生到西方世界去,你心里一动念想见他,那个人已经在面前了,哪里需要去问门牌号码去找!那多费事,太费事了。它为什么会没有了呢?诸位仔细去想一想,这一些现象都是从分别执著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人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没有了。有因它就有果,有果当然有因,西方世界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它这个境界就这样美好。心地清净、光明,所以感得世界光明之相,没有黑暗。我们在这里,人心有好的念头也有恶念,好的就是光明,恶念就叫黑暗。我们常讲的黑心,不好的就是黑心,感得的就有黑暗了。西方世界的人没有,都是纯善之心、清净之心,所以感得的是一片光明,没有黑暗。那么由此可知,世尊为我们说“劫数”这些数字,都是随顺我们分别、执著这些习气而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譬如说,佛跟我们说了,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经十劫了,这个十劫是从我们这里说的,不是从西方世界说的,西方世界没有,没这回事情。我们晓得这个道理、这个事实,我们也很快乐,也很放心了。为什么呢?譬如说《观经》上讲的,下品下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花开见佛,这个十二劫是我们这边的时间,那不是西方世界的,西方世界没有。我们这边的劫数,这个时间就不长。又说怀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我们后面会念到,疑心生到西方世界,生到边地疑城,五百岁之后才能够见佛闻法,那个五百岁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哪来的五百岁!五百岁是我们这个世间的。那我们这个世间的五百年,在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里头,那算不了什么。所以即使是疑心生极乐世界,也了不起,也很值得人佩服。这个问题留到后面我们再讨论。

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

这是刚才讲的了,西方极乐世界住著家室也没有。这个无,并不是你没有宫殿、没有居住、没有身体,不是的。有居住、有宫殿,前面讲了,饮食起居样样都自在。这个无是不执著,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因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那个世界真正平等,真正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嘛,所以美好到了极处了。“一切处”这总说,“既无标式名号”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大家居住在一起,并没有街道的名称,也没有门牌号码,没有这些标帜,这是“亦无取舍分别”。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这真的符合,“永离四相四见”。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菩萨的标准,最低限度的标准要离四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佛不承认的,那不是菩萨,他还着相嘛,他有分别、执著嘛。不像我们人间,哪个地方传戒,受过菩萨戒回来就是菩萨了,自己以为是菩萨,别人也称。哎呀!菩萨了,是不是?菩萨了,他以为是菩萨了,你要晓得,佛不承认。佛一看到,这不是菩萨。为什么呢?有四相嘛,分别、执著没有离开嘛。那是假菩萨,冒充菩萨,不是真菩萨,这个要晓得。高等的菩萨还要破四见。《金刚经》的后半部比前半部的境界高,后半部讲的是“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此地讲,“亦无取舍分别”,四相四见都没有了,真菩萨了,那不是假的,是真的。那么像我们带业往生去的,这些习气常常还有,实实在在讲是蒙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去了,假菩萨也变成真菩萨了,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也不能小看。这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要特别看待,这个是与众不同。你就想到,要是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四相四见难啊。说起来容易,你想想看你能破的了吗?这是真正不容易。那么回想到西方世界这种种庄严,不思议的殊胜,真的是难得。在这个境界里面,也就是常说“心智一如,心境一如”,内心跟外面境界一如,一切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这个也就是四土里面的常寂光净土,这个经文上虽然没有这样写,这境界已经是常寂光净土的境界了。底下说,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这个乐我们想不到,我们无法体会。为什么无法体会呢?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我们今天所讲的乐,都是我们分别、执著里头的那个乐,离开一切分别执著那个乐,你怎么能体会得到?前面佛给我们做了一个比喻,比喻漏尽比丘,那个快乐如漏尽比丘,漏尽比丘那个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这是说什么?说浅的,不是深的,在烦恼里面只是把见思烦恼断掉,小乘四果罗汉所证的境界,他那个乐就不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那么此地这是大乘菩萨了,即使带业往生的人,得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一个个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七地以上,超过四果罗汉太多太多了,他们那个乐我们怎能想象的到呢?我们常听心净土净,土净就是外面的环境清净,实际上的境界也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到的,无法体会的,这是真乐,所以称为极乐世界。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这个我们也在本愿里面读过,四十八愿第二十九愿,但是这个地方的正定,我们可以肯定,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心就定在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定在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特别是讲的“若当生”,当生就指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念佛发愿,还没去即将要去,这当生。我们现在的心就住在正定之聚,这个正定之聚就是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心定在这上面,绝不动摇,绝不为世间一切法所诱惑,所动摇。我们心定了,不为佛法其他的法门、宗派所动摇,我们心定了。当然,更不会被其他宗教、外道所动摇了,这是我们现在住正定聚。心定了,将来就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第十二愿定成正觉。因为我们现在心定,就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三不退,决定成佛。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这个事实我们也要清楚,要明了。“邪定聚”是你一心一意去学其他的法门,这也是专心,学其他的法门,或者学其他的外道,都很专心的学,这“邪定聚”,不能往生的。“不定聚”呢?那就更糟糕了,这也想学那也想学,叫杂修,杂修、乱修是“不定聚”,这个都不能成就,“不能了知”阿弥陀佛建立,“彼”,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往生不退成佛的正因,你不知道西方世界真正的情况,你不了解。正定聚的人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这个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七愿,第十七愿的实现。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这是举一方,举东方世界无量无边,像恒河沙一样数不清。恒河沙是比喻,每一个世界里面又有恒河沙数的诸佛。每一尊佛,

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

诚实,一点都不假了。

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东方说得详细,说得清楚,其他的,可以省略了。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就像东方一样。

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四维上下就是指的十方。东、南、西、北,四方。四维是什么?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个四角叫四维,八方。上方、下方,十方世界。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今天听了释迦牟尼佛的话,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的劝告,实在是十方所有一切诸佛都是这样劝告的。我们果然依教奉行,佛欢喜,一切诸佛都欢喜。佛护念,佛常常会念着你、帮助你,你在念佛当中不会让你有阻碍,帮助你这一生当中顺顺利利的往生。只要我们自己心定,前面讲我们要住正定聚,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我们往生这条道路顺顺利利,不会有一点障碍。假如你说你念佛往生有障碍,换一句话说,你不是邪定聚,就是不定聚,障碍是在自己,不在佛那一边。这个是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晓得这个法门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有一些同修过去修别的法门,现在转过来听说这个经好,要想修这个,心里面忧虑、疑惑,怕对不起以前那些诸佛菩萨。譬如说,从前念地藏菩萨的,现在我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怎么对得起他呢?从前念《地藏经》,现在不念了,好像心里很难过。这就错了,这个观念大错特错。无论你过去念哪一尊佛,无论你过去念哪一尊菩萨,念什么样经典,今天回过头来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那些诸佛菩萨都鼓掌,都欢喜:哎呀!你对了,你总算对了。所以不要怀疑。读了这一段经文,还有什么怀疑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底下,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

一切诸佛都是这么一个愿望,要令他方所有众生,

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

一切诸佛都希望我们归依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希望我们供养阿弥陀佛。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这是一切诸佛对我们的期望,从迷、邪、染归啊。我们以前不知道,不晓得事实真相。或者拜鬼神,拜鬼神是非常平常的,或者是学外道,或者是在佛门里面学其他的法门,不如法,不晓得都是迷、都是邪、都是染,要跟这个法门来比的话,那都是迷、邪、染。我们从那里回头,依大觉、依至正、依真净,觉、正、净,十方诸佛赞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这是十方所有一切如来指导我们的,教我们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我们不归依阿弥陀佛,归依谁?归依阿弥陀佛,你能说错了吗?你要说错了,那真就谤佛,不止谤一尊佛,所有一切诸佛你都毁谤了,这还得了,这个罪过可大了。我听说,有人告诉我,有人对我评批,说我说三归依,最后都要归依阿弥陀佛,归依《无量寿经》,他们都说我说得太过分了,说得不对,说得太过分了,不如法。我有根据,我根据这个经上讲的,这一切诸佛说的,哪里说错了?就是叫我们归依阿弥陀佛,归依《无量寿经》,归依观音、势至,这哪里会有错呢?一切诸佛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所以我们从无量法海回头,归依《无量寿经》,一心忆念,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在供养当中,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用什么方法供养阿弥陀佛呢?就是前面所讲的,极力的赞叹、宣扬,劝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真实供养。我们明白了,我们也学诸佛如来,尽虚空遍法界赞叹、宣扬,到处劝人念阿弥陀佛。他信很好,不信也好。不信怎么样呢?“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八识田中种子种进去了,这一生不信不能往生,总有一天这个种子起现行,他的缘成熟了,还是这个种子的力量,帮助他发愿念佛得生净土。他将来往生那个因,是我们给他种的。所以应当到处劝人念佛,劝人求生净土,自己更要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将来往生,自在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往生的时候最好开一个往生大会,招待记者,这大家不都相信了吗?方法很多,这个都是效法诸佛,怎样去供养阿弥陀佛。

随愿皆生,得不退转。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一生成就,当生成就的佛法。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活着去的,一生,没有到第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生成佛,所以统统是一生,没有转世,没有再第二生。这当生成就的佛法,我们一定要珍惜它,一定要把这个机会牢牢的抓住。这个世间,什么事情都是虚妄不实。所以要把这一桩事情,当做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来办,其他的真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应该挂在心上。

 

 

 

 

 

 

 

 

 

 

 

 

第五十八卷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下面两品也是本经很重要的部分,佛要为我们说明往生的方法。全经实在讲,是时时提醒我们。这两品是专讲能生之因,就是信、愿、持名这三个条件。在这一段里面为我们说明三辈,上、中、下三辈。《观无量寿经》说得比较详细,说为九品。我们常讲三辈九品,就是把《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经》合起来讲,三辈九品。底下一章,往生正因,特别偏重在修行的方面,这是我们应当特别留意的。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个一段是总说。“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当然包括我们在内,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一个都不漏,统统包括在其中。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阿弥陀佛愿力广大宏深,神通道力确实不可思议。他不是度一个大千世界、百千个大千世界,不是的,他是普度。那么诸佛如来对他的赞叹,称赞他为佛中之王,的确不过分。这底下讲往生的缘熟,机缘成熟了。至心,真心,这是信具足了。我们信、愿、行,信具足了。“愿生彼国”,愿也具足了。蕅益大师为我们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如果有真信切愿,必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看他修行的功夫,有三等,这三辈就是三等。其实这是大分,细分就九品。如果九品再细分呢,每一品里头又有三辈九品,愈分愈细了。其实我们晓得,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不必这么麻烦,用不着去这样的分别、执著。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上辈是出家求生净土。那么有不少同修读了这个经来问我,他说法师,我们往生,上辈没希望了。上辈就是九品里头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说那个一定要出家才行,不出家就没指望了。但是诸位千万不要忘掉,本经一开端,在第二品一开始,为我们说十六正士,“贤护等十六正士”,那都是在家菩萨,都是在家人,而且都是上上品往生的。哪里说在家人没分呢?在家人上辈往生很多很多啊!因此,此地的出家,就另有说法了。这个“家”,大乘佛法里面跟我们说,家有好多种家,不是一种。我们现在一般人认为这个家,就是你有房地产,你有家庭,家亲、眷属,这个叫家宅之家。现在一般人都看这个形式,佛告诉我们,这个不要紧,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没妨碍。那么还有什么家,比这个更严重的呢?佛告诉我们,烦恼是家,出烦恼家才行。三界是家,三界就是六道轮回,这个是家。可见得,除了家宅之家,有三界之家、有生死之家、有烦恼之家,还有三种。出家,出那个重要,家宅不重要。那个出呢,也有四种说法。一种是身出了,出家了,心没出。身出心不出,这个不管用。像我们很多出家人,剃了头、受了大戒,身出了,心里呢?心里还搞名闻利养,还贪念五欲六尘,没出,心没出。身出了心没出,这不管用的。第二种,心出身不出,在家的菩萨。那个贤护等十六正士,就是心出身没出。这个里头是讲这一种的,这个“舍家弃欲”是讲这一种的。第三种,身心具出,身出心也出,这是真正出家弟子,传法利生,这是真正佛弟子。第四种,身心都不出。这个身心都不出,是不是指外面一般人?不是的,指你们在家居士,身没出,心也不想出。身心都不出,是这样的人。那么身心都不出呢,这个上辈就没分了。如果说是我身不出心出,上辈有分,所以这个上三品还是有分的,我们先把这个“出”跟“家”认识清楚。

“舍家弃欲”欲是五欲六尘,三界六道红尘里面种种,不再留恋了,统统放下了,这个就真的出家了。出三界之家,出烦恼之家,出生死之家,这真出。“而作沙门”,沙门本来是古时候印度修道人的通称,但是到了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差不多已经变成中国出家人的专称了。但是在此地,并不作出家人专称。因为经是佛在印度讲的,“沙门”当然还是印度的意思,不能拿我们中国意思来说,就是一个修道之人。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在家居士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也称做沙门。所以这个是出家、在家通称的。但是这个上辈往生的,决定是心地清净,对世间法统统舍弃放下,出家意思在此地,与身出家不出家没有关系,这是我们首先把它认清楚的。那么修行的纲领,底下这两句: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经上跟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指出来,要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不是叫我们念其他的佛菩萨。你看,这么清楚,这么明白。那什么叫“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发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了,真实觉悟了,也可以说是彻底觉悟了,究竟圆满的觉悟了。这样的人才肯定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假如他没觉悟,他怎么肯放下,没觉悟他怎么肯专念呢?觉悟就是明白,我们这个世间,娑婆世界,这里头的状况明白了,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情形大致也明白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搞清楚了,这个人觉悟了,他会选择,他选择的一点都不错。一个人能够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往生不退,成佛度生,这不是究竟圆满的彻悟是什么?我说这些话,这个语气,别人听到好像我太武断了,不应该这么肯定。但事实是如此,我也没有过分,我是实话实说。诸位细细观察经文,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如果说我说得太过分了,那就是讲释迦牟尼佛讲得太过分了,一切诸佛如来讲得太过分了,那不是我讲得太过分了。所以我们应当晓得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生要是空过了,那太可惜了。

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这一句话里面包括的意思就非常非常之多。这一部经里面,前面所说的、后面所说的太多太多了,教给我们应当怎样去修学。简单的说,扼要的说,要读诵。经不读诵不行,天天要读诵,要明白,要随时随处劝导别人,这个就是“劝进行者”,修法布施,利益一切众生,这是真实的功德,我们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这是得果,佛来接引往生。

经须臾间,

这个须臾讲时间的短暂,很快。

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上上品往生,华开见佛,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华开见佛。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这个是佛力加持的,也是自己修持的功德成熟。这是把修因得果,为我们说出来了。底下这一段,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再次的劝勉我们。

是故阿难,

“是故”就是你看前面所说的修因得果,这个利益是无比的殊胜,所以世尊重复叮咛。

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

这个上上品往生,没有往生之前就见到阿弥陀佛,所以说今世。我们看祖师的传记,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老人家一生当中三次见到西方净土,三次见到他都没有跟人说过。临终佛来接引了,这个境界又现前了,他才告诉学生。他说我要走了,佛来接引我了。他说西方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他才宣布,才说出来。所见到的境界,跟《无量寿经》所说的完全相同。因为远公大师那个时候,《观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那个时候在庐山建道场,念佛求往生,所根据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那是净土一经,没有三经,后来才有三经。那个时候翻译出来就是这一部经,他就依这一部经修行。所以古人称这个《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是有它的道理的。当年初祖就是依这一部经,所看到的境界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不错。所以上辈往生的,往往在定中、在梦中见到境界。但是诸位要晓得,所见的境界,一定要跟经上所讲的相应,这是好境界。如果跟经上讲的不相应,那就决定不是真正的净土。早年我在香港讲经,大概总是七、八年前,在香港讲经,常怀法师拿了一本小册子给我看,说是有一个法师曾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过的,回来之后写了这个小册子,也蛮轰动的,到处都流通。常怀法师看了之后怀疑,就拿来给我看。我一看,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看到有很多女人。我说这是假的,绝对是假的,这经上本愿上没有的,这经上也没有。他怎么到西方极乐世界,还看到很多女人,这个不是真的,他跟经上讲的不相应。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有标准、有审查的标准,决定要跟经上讲的相应。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人,个子还有高矮不一样,那也是假的。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嘛,每个人的面貌都跟佛完全相同的,这才是真的。个个都是金色身,个个都放光明,那就是真的。所以佛在这里就说了,其有众生要想在今世见阿弥陀佛,这个事情不是办不到,办得到:

应发无上菩提之心,

先发宏愿。

复当专念极乐国土,

这就是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积集善根,

专念是正行,前面有信、有愿,有行,积集善根是助行,正助双修。

应持回向。

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西方净土。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这是佛特别劝勉我们的。如果我们明白,我们对这个事情清楚,真正肯听释迦牟尼佛的话,上辈往生我们有分啊!不要自甘堕落,“我的业障很重,一身罪业,我念佛能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实实在在讲,我们应当要发奋努力,到西方极乐世界应当把自己的品位提高,成佛的时间提前。上上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很快很快。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

这个中辈,或者是自己的根性劣,福报浅,障缘很多。你的障碍很多,想修,有人阻挠你,你不能大修功德,不能把一切放下,这种情形也很多。一般同修家累很重的,儿子、孙子成群一大堆的,家业很大,那个就很麻烦了。你想放下,你的家人都靠你生活。在这种情形之下呢,没有法子,在修就是求中辈往生。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你看,在修因上没有两样。其实人人都能求上上品往生,纵有障缘,如果你有智慧的话,就能够突破。所以佛法,古德讲得没错,西方世界品位差别,总在于缘。我们众生遇缘不同,这个缘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善知识。遇到高明的善知识,他一指点你,什么障碍都没有了。遇不到真善知识,这许多障缘就很难舍离。所以“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的是非常的圆满,遇不到好缘分。

随己修行,诸善功德:

不能大修,也应该随缘来修。下面举几个例子,这些例子是随缘修的。我们不能看到,这是上辈往生没有嘛?上辈往生有,省略了,在这个地方补出来。上辈都有,上辈修的,他是大修功德,这个地方是随缘了。譬如:

奉持斋戒,

奉是奉行,持是受持,斋是过中不食叫斋,戒是戒律。持戒,奉斋持戒。斋戒的功德是身心清净,我们持戒身清净,持斋能帮助我们心清净。这个在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了,斋是斋心,心清净叫斋。我们中国古人常说,早餐要吃得好,要讲求营养,中午要吃得饱,晚餐要吃得少,这个是养生之道。晚上少吃,你的睡眠一定好。晚上吃得很饱,人会作恶梦、会昏沉,心不清净。所以佛当年在世,是日中一食。我们现在也学日中一食,行不行呢?不行,我们的业障比从前人要深重。以前的人烦恼轻,他消耗的能量少,他一餐就够了。我们现在业障很重,消耗的能源多,你要不补充,你的身体就出毛病。这个东西不能勉强,不是勉强去学的,不可以要面子,要好看。你看我日中一食,我持戒,你们都不如我,贡高我慢。不是生烦恼了吗?一餐怎么吃呢?把三餐饭当一餐来吃,不到半年这一身的肠胃病,什么毛病都来了。这是错误,大错特错。我们首先明了身体是机器,饮食是能量的补充,就跟那个汽车一样,它没有汽油就不行了,它就不能动了。加油也就是它吃饭,补充它的能量。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消耗在这上。从前修道的人心清净、妄想少、烦恼少,他消耗的就少,所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那么我们看到一天吃一餐的,就晓得他心很清净,所以我们首先要修清净心,要把烦恼、分别、执著、妄想放下,然后你需要量自然就少了。所以这个也得有这么一点功夫,没功夫是强学不来的,所以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对于修行很大的帮助。

起立塔像,饭食沙门,

这个都随缘做。像前面那些有大福德的人,他可以大修,他可以建一个塔像、建一个道场,他一个人就有力量。我们没那么大的福报,看看别人修,我们随喜出一点功德,这个叫随分,出钱出力随分的。不像前面,前面的人家大修,人家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去做许多的功德。“饭食沙门”,就像我们一般所听到的供斋。现在在台湾很盛行千僧斋,就是请客供养法师吃饭,请一千个出家人,打千僧斋,这修福。同时这就宣传,宣扬佛法。但是现在这个千僧斋里面,大概都是修福的多。应当千僧斋出家人接受供养之后,一定要说法,出家人用法布施能够利益大众。现在有这种形式,实质已经大大的不如从前了,比不上古时候。古时候这个千僧斋的用意很大,是佛门里面六和敬的象征。要用现代的话,就是出家人彼此意见沟通,彼此建立共识的一个好机缘。平常各人在各人寺庙,各人教化一方,现在有这个机会聚集在一块,听听长老开示指导,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用什么态度、什么方法、什么法门,来指引一切众生,来对治现前一些弊病,总是开示这些。所以有建立共识、沟通意见,有这样的功德利益,这个饭食沙门就很有道理了,真的有功德了。

悬缯然灯,散华烧香,

这个也不仅是形式。大家要都看到形式上去呢,那佛都流眼泪,都摇头,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要有实质。这个“缯”是什么呢?就是幢幡,幢幡是什么用处呢?是弘法利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随缘随分请法师大德弘法利生,法幢高竖,是这个意思。我们自己没有力量请,我们集合很多人来请,这就是随分了。那个大德的人,大福报的人,他一个人就有力量请,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别的地方请,我们随喜。这种方法这是修中辈往生的。要懂得随喜,请这些法师大德来弘法利生。“然灯”灯代表智慧,代表心地光明,表这个意思。

“散华烧香”,它真正的意思就是把佛法传播给一切大众,这个才叫真正“散华烧香”。华是代表修因,把修行方法介绍给别人,这是散华。劝其他的人对佛法能够信仰,这就是烧香,香代表信嘛。天天在佛面前烧香,天天在这供的香华水果供佛,这些事情不知道做,你这个香花水果供了一辈子,佛也没有看到也没有闻到,你看你不叫白搞了一辈子了嘛!所以要明白这个意思,道场里面这些庄严提醒我们的,看到华,华代表六度。我们常常讲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都是菩萨修因,这个代表是华。我们在佛前供的果,我们净宗的果就是往生不退成佛,摆在这个地方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是这么一个意思。不是这个果给佛吃的,华是给佛看的,那你就全搞错了。是用它来表法,提醒我们的,是这个意思。

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这是讲他不能大修功德,也应该随分的来修,举的几个例子。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

中辈往生化佛来迎。大家不要在这里起分别、执著,化佛不是真佛。其实佛没有身相,无相才是佛的真身,只要有相都是佛的化身。你想想看,阿弥陀佛不是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可以说每一秒钟,他都要去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要不化身,一个身那不累死了,哪有这个道理。统统是化身去的,化身就是真佛,跟真佛没有两样。西方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跟他方世界的化佛不一样,具如真身。

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

佛来接引,也有很多人跟着佛一起来迎接。这一起来的这些人,与你必定有关系,没有关系不会跟佛来接引,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他们已经往生的,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家亲眷属,他们念佛已经往生了,那个时候劝我们念佛我们不相信,不喜欢往生,所以没去。到现在,现在想到要去了,他们知道了,非常高兴、非常欢喜,跟佛一道来迎接你。这是我常说的西方世界,我们的亲朋好友熟人很多很多,所以到那里去不会陌生。

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往生之后,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功德智慧比上辈往生要差一等,这都是讲我们自分修行的。但是大家要晓得,到那边去蒙佛力加持,我们都平等了。如果不得佛力加持,九品是不平等的,佛力一加持,统统平等了,这个要晓得。西方无比第一殊胜,就是佛的本愿加持,使我们能够平等成佛,平等的成就,这是他真正不可思议。此地所讲的是不说加持,是我们自己的功夫,到那个地方去有差别。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

下辈的业障真的重,福德很少,想作功德,没有机会、没有力量,生活很清苦。每个月所赚的钱,生活都不够,哪里能够捐钱作功德呢?这个不可能。每一天工作压力很重,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哪有时间去作功德。所以说是出钱出力统统都办不到,这个我们明白,这个世界确实有不少这一类的人。这个是他不能作诸功德,但是能不能往生呢?能,只要一心一意,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就可以了。诸位要晓得,不是他不肯作功德,是他没有能力、没有机缘作功德。他要有机会、有能力,他照样做,他不是不做,没有机会、没有缘分。但是真正发心肯念佛,行!你看,三辈这个正因相同,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样往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平等得度,这个有道理。因平等,果当然平等。

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这一些人的功德就在此地,他对于西方净土,对于阿弥陀佛非常欢喜,深信不疑,没有疑惑,以真诚的心求生净土,可以,这种条件就行了。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是讲他自分的功德,比中辈又要差一等。这个三辈,《观经》里面讲的详细,三辈因果都说得非常详细。我们过去把这个意思,就是《观经》这一段,我们曾经录了一套录音带,就是《观无量寿经》,专门讲九品往生的,有一套录音带,不太多,诸位可以细细的去听听。

底下最后这一段,过去慈舟老法师称它做“一心三辈”,这个说得非常之好。这一段是讲修学其他大乘法门的,不是专修净土的,以他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得生。这个才看出,净宗法门真的是广大无边。我们看经文。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

这就是修大乘法。大乘包括的法门太多了,在我们中国,大乘有八个宗派。除了净土之外,教下有天台宗、贤首宗(贤首又叫华严宗),有三论宗、法相宗,这是教下的四宗,都是大乘。此外呢,有律宗,律宗是通大小乘,但是在中国,这是大乘的律宗;有禅宗,有密宗。加上净土,八个宗。除净土之外,修习其他大乘法门的,心住在大乘法门。“住”这一个字是一个关键,很重要,住是心里头真有,也就是我们讲,他真有修行的功夫。如果心里没有,那个没有用处的。真正有修行的功夫,这样的人行。

以清净心,

清净心是信心,对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不怀疑。

向无量寿,

一心仰慕阿弥陀佛,尊敬阿弥陀佛,仰慕阿弥陀佛,这就是有愿,有信有愿。

乃至十念,

十念是行。你看信愿行,底下有:

愿生其国。

那个愿就很明显的了,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他念佛呢?十念。这个十念,我们讲平常,早晚十念,很多啊!禅宗晚上晚课念《弥陀经》,也念几句佛号,我们在禅门日诵里面看到的禅宗的课诵本。所以许许多多修学其他法门的,他都在早晚课诵里面念几句阿弥陀佛,这个就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他真的要是愿意往生的话,行。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

这个甚深法就是本经,本经在一切经里面真的是甚深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教,十方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教海,都不出本经。所以本经是一切诸佛所说之法的总纲领,

 

 

 

 

 

 

 

 

 

 

 

 

第五十九卷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

这个甚深法就是本经,本经在一切经里面真的是甚深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教,十方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教海,都不出本经。所以本经是一切诸佛所说之法的总纲领,真的是甚深法藏。听了《无量寿经》,或者听净土三经,《观经》也好,《弥陀经》也好,听了之后他就理解,他就相信。

乃至获得一念净心,

因为他修学别的法门,偶而听到很欢喜,点头很佩服、很赞叹,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平常的时候早晚课加上十念,那当然更好。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就是念阿弥陀佛。

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这是说修学其他法门的。因此我们要是遇到有一些同参道友们,他们修别的法门,而且修了很多年了,已经很深入了,就不必劝他改,劝他回向求生净土。譬如说有人念观音菩萨,早晚课念《普门品》的,念《大悲咒》的,他已经念了几十年了,不必要叫他念《无量寿经》,用不着。叫他回向求生净土,这就好了。还有些人念地藏菩萨,念《地藏经》的,念了很多年了,也不需要改。我们这个经上,这段经文讲得很清楚。甚至于学密的、参禅的,真的有功夫了,真的已经成了习惯了,都不要改,只要早晚加持佛号,十念就可以了。发愿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品位高下,那完全看你自己修行功夫的浅深。

实实在在说,品位高下真的不要紧,没关系。因为到那个地方,弥陀本愿一加持,就平等的嘛,都成阿鞞跋致菩萨了嘛,你还用得着操心这些品位高下吗?但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有能力、有机缘,一定要大修功德。为什么呢?报佛恩啊!佛对我们这么大的恩德,我们用什么东西报答?这个报答只有依教修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除这个之外,我们没有能力报佛恩,是这么一个意思,确实就是回向偈里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以我们应当全心全力修积功德,是这么一个意思。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品,底下这一品是前面这一品的补充说明,非常重要。前面着重在位次,对于因行没有细说,略说。这一品里面要广说因行。那么他的果,就是前面讲的三辈往生。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一开端,我们要注意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注意那个善字,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善不善呢?净宗经论,三经一论,这是净土宗根本的经典,里面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就是《观无量寿经》的三福,是以这个为标准。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能把这四句做到了,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但是诸位要晓得,这是小善。小善也行,三辈往生嘛,下辈。那个中辈的善,还要加“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中品的善。上品的善呢?还要加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就是前面讲的“大修功德”了,那是大善。最低限度要做到小善,才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它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听到这个经典,就是指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听到之后,他能够受持本经,他能接受。下面这是讲“受持”,受是接受,接受本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接受本经所讲的修行方法,统统接受。保持不失掉,保是什么?你真去做,依照这个经典去做,“保持不失”。这一句是总说,受持是总说。下面就是受持这两个字的解释。怎么个受持法呢?

“读诵”,对着经本叫读,不对经本叫诵,诵是背诵,你念得很熟统统都可以背了,背叫诵。拿着经本看着念叫读,这个是受持的第一步,先要把经本念熟,天天要读。

“书写”,在从前经本很少,要发愿流通,流通用什么方法呢?只有抄写。现在可以不要抄写了,现在印刷术很发达,你可以印经。从前善导大师,信徒供养他的钱他都收,他都接受,他拿到这些钱做什么用呢?请人写经。传记里面记载的,写《弥陀经》,写一万部。《弥陀经》不算长,大概雇的人写一部给他多少钱,用这个方法。现在方便了,你看这个经,是我们这边同修发心印的,一本只要美金一块钱,一万本只要一万块钱。现在不要写经了,现在这个印刷流通非常方便,经济实惠,我们要懂这个道理。那么现在写经呢,那一定是书法家,字写得非常优美的,那是属于高度的艺术品。这个写经有价值,能够流传给后世,也可以做印经的底本,那功德就很大了。像我们这个字写不好的人,写出来的没人看,没人要看,还是发心印经供养人家好。

底下呢,供养。这是举出几个例子:读诵、书写、供养。供养里面包括的意思很多。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就是所有一切供养当中,是法供养最殊胜。我们佛弟子,尤其是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定要懂得修法供养。普贤菩萨给我们举了七条,这个都是归纳,举了七条。

第一条是“如说修行供养”。佛在这个经里面怎样教导我们,我们统统照做,这是我们真正供养佛,做佛的好学生。佛教导我们,我们统统去实践了。

第二是“利益众生供养”,依教奉行是自利,自利一定要利他。像前面讲的,书写、流通,这就是利他,利益众生。我们印送经书利益众生,经书人家看不懂,那得不到利益,要请法师来讲经说法,大家就明白了,才知道怎么个修法了,这都是属于利益众生的。现在请不到法师,这个录音带、录影带可以流通,帮助初学、读经不甚理解的人,我们用这些方法利益众生。

第三“摄受众生”,那就更进一步了,我们自己修行有功夫、有成就,能够感化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跟我们接触,他自自然然就向往,就能够发起信心、愿心,这是属于摄受。

第四个是“代众生苦供养”。佛法讲因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众生苦我们怎么能代?不要说我们不能代了,佛菩萨也不能代。佛菩萨要能代,我们很苦,佛菩萨不代,那佛慈悲在那里呢?这个地方所讲的代众生苦,我们自己有这个心,因果没有办法,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但是也有方法:把我们自己福报里面减少几分,我们拿这个去帮助一切众生,这个是代众生受苦。本来我不要受苦,我现在受苦了。譬如我们印经这个事情来说,我们每一年、每一个月把你自己的收入,自己好好的算算,除了自己家里开销生活之外,我们都去做这个功德,这是代众生受苦。否则的话,我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富裕一点、更好一点。我们可以住更大的房子,我们买个小房子,钱省下来时候,利益众生,这是代众生受苦。我们生活可以过得很富裕,我们在生活上减少一点,粗茶淡饭就够了,这也是代众生受苦。像从前,我们宋朝范仲淹,他可以过很舒服的生活,出将入相,但是他过很清苦的生活,把自己的收入救济困苦的这些人。他一个人(在义田记里面讲)养三百家,三百家靠他生活,这是代众生苦。他这个功德做大了,子子孙孙都好,都效法范老先生,所以印光大师赞叹他。我们中国历史上三家,家道世世代代不衰。第一个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的后人孔德成先生,走到哪个地方人家都尊敬。第二个就是范家,范家在苏州,一直到清朝末年,印光大师讲,八百年不衰,他的家代代都兴旺。为什么?做的好事做得太多了,他真的能代众生苦,他真能够做。第三家呢,是姓叶的,叶状元,是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三百年家道不衰。这印光大师讲的,我们中国历史上这个三个人家,世世代代都知道行善积德,代众生受苦,把自己的享受节省下来,去帮助苦难的众生。

第五是“劝修善根供养”,劝人修善。劝人修善,口头劝人效果不广,所以古人讲“百世劝人”,就写书,流通这些善书,劝人为善。特别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一定要提倡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不要讲这个是迷信,不迷信,它是事实。人人能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起心动念自然就有约束,不敢做坏事。做坏事有恶报的,它不是不报,决定有报应,所以要懂得劝修善根。一切善里面,第一善是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比这个更善了。生到净土,你想想看,一生就成佛了,哪有比成佛更善的呢?这个事情我们要了解,要明白。所以这个世间,乃至佛法里也不例外,了凡居士讲得很好,我们要把眼睛张大了,善里面有真的、有假的,你要有能力辨别;有邪、有正,有似是而非的善,不是真善。《楞严经》里面五十种阴魔,那个高等魔的境界,跟佛菩萨几乎是一样,我们没有能力辨别。你不读《楞严》,你怎么会晓得。读了《楞严》,说老实话,境界现前恐怕你还是没有办法辨别。所以你自己没有功夫不行,这个功夫就是有定力,有智慧。有定、有慧,你自然就能够辨别了。所以这个善里头有大善、有小善,有圆满的善,有偏在一边的善,不一样。

第六是“不舍菩萨业供养”,佛菩萨的事业就是弘法利生,佛是以利生为事业。佛菩萨的事业,建立道场,传播佛法,续佛慧命。我在前面跟诸位说,底下这个世纪,我们利用科学工具,将佛法、佛教育也走上现代的企业化,利用大众广播的工具。自己有能力,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广播台;自己没有能力,我们在别人电台里面,买时间来播讲经、来播念佛,可以。现在在台湾已经开始了,有一些法师在电视台里面买时间。现在还有第四台,大概现在很多,他们时间多,没有节目、没有东西播放,所以也找到佛教的这些录音带,也有不少人去提供,好事情。所以当我们没有能力建立电台的时候,我们可以买别人的节目,这个都是菩萨事业。当然,菩萨事业里头最根本的是培育人才,那是最根本的。像办佛学院、搞培训班,来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这个是大根大本。

第七是“不离菩提心供养”,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普贤菩萨说,何以故呢?“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他为什么尊重法?我们这个经里面已经讲得很透澈了,因为“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这是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里面一段开示。

“昼夜相续”,这就是持的意思,前面读诵、书写、供养都是受。“昼夜相续”,相续不断,这就是持。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解释受持。什么叫受持?要受持本经,要

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这个禁戒里面,最低的限度是五戒,五戒是根本戒,我们要接受。如果要发心出家了,出家最低限度要守十戒。其实十戒都很难。就是沙弥十戒,现在出家人做不到。比丘就更不用谈了,沙弥都做不到。所以现在实实在在讲,只能够效法成时法师,效法弘一法师,老老实实做一个出家优婆塞。就是我是出家了,我守什么戒呢?守五戒,五戒是在家优婆塞守的,我们是出家身分,真正的身分出家优婆塞。能把五戒、十善做好,在这个时代,往生就有把握了。这是“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饶益有情,

饶益有情一定要修法供养,一定要修布施,要懂得布施供养。布施供养一定是利益众生,叫众生得什么利益呢?这个要懂得,帮助众生开智慧,帮助众生明了佛法,这个就是真正饶益。如果我们在佛门修的这个福,不能帮助众生开智慧,不能帮助众生明白佛法,那个我们就得考虑了。特别是我们福报不太大的人,我们那个钱要用的很适当。很富有的人无所谓,他糟蹋一点钱不在乎。我们这个没有钱的人,一个钱要当十个钱用,不能有一分钱的糟蹋。每一分、每一块都用在真实的福田上,我们才种到福。这个要晓得,是不是对众生有真正的利益。

印光大师,刚才举的是善导大师,你看写经,请人写经,流通《阿弥陀经》,流通佛法。印光大师一生,人家供养他的钱,他没有享受,他没有说把房子整理一下、整修一下,住得舒服一点;衣服买一些好料子,穿得舒适一点,没有,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几十年都是老样子。钱到哪里去了呢?他办了一个弘法社,专门印经布施。这是老人家一生给我们一个榜样,给我们一个典型,印经布施,这个没有过失,能令众生得真正的利益,这个没有过失。你说盖一个道场,花不少钱,过去也有不少人劝过我,还要送地给我,劝我盖道场,我摇摇头,我没有福报。末法时期斗争坚固,过去老师讲经说法,常常提醒我们,拿建道场的做比喻。他说建道场的时候,每一个人非常热心出钱出力,个个都是菩萨。道场建好了之后,就一变,变成罗刹了。为什么呢?在这道场争权夺利,我出了多少功德,我要做什么,做住持、做当家、做维那、做知客,抢职位,天天吵闹。不建道场,每个人还心平气和,道场一建的时候,勾心斗角,那就造罪业了。那个钱花的不但没有功德,造罪业了,不如印经的好。分散给大家,没有这个弊病。

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我们所作善根,统统布施给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能得安乐。真正的安乐是开智慧,智慧开了,明白了,道理明白了,理得了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嘛。心为什么安呢?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即使是我们贫苦的人,我们在这个世间样样都不如意的人,我们道理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心也就安了。为什么呢?自作自受嘛,前生没种好因嘛,现在受这个果报,应该的。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前生种的好因,应该的。心就安了,他就不作乱了,社会就安定了,天下就太平了,很重要。所以“令得安乐”,心安了他就快乐了。贫贱有贫贱的快乐,真的就快乐了。

忆念西方阿弥陀佛,

这是念佛。

及彼国土,

国土是念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是念佛。

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

宝刹是西方极乐世界。

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这个是第一类往生的,这就补充前面那个上辈往生的,上辈往生在修因上讲的很简单,这补充说明。那么我们做一个结论:第一类往生的里面有六桩事情,第一个,受持本经,受持就包括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这是受持本经。第二,求生净土。第三,发菩提心。第四个,严持戒律。第五个,饶益有情。第六个是忆佛念佛。这个比前面那个是详细多了,这个上辈的,所以叫大修功德,这是要做这些事情的。我们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中辈的了。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

这是不能够修大功德的,不能大修功德,前面讲要随缘、要随分,要随缘去修。前面虽然说得很详细,这里还要补充一点。这个里面补充的第一个,是教我们要修十善。第二呢,要昼夜念佛。第三,也要懂得归依供养,要懂这个。这个底下:

要当作善,

这是你应当要随缘、随分的修善。底下就把这个善的标准为我们说出来了。

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

这是身三善。

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

口四善。

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意三善。这个十善我们也就不必细说了,细说两个小时也讲不完,好在十善一般同修应该都很熟悉,佛门里面常常有讲到。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是忆佛、念佛,要把这个常常放在心上,处世待人接物要以十善为标准,这个才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心归依,顶礼供养。

要以真诚心,归是回头,依是依靠,前面曾经细说了,这个地方也不必多讲了,要真正的回头依靠阿弥陀佛,依靠《无量寿经》。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

这个不惊不怖,没有恐怖,走的很欢喜、很自在,心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

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是第二类往生的。底下是第三类,第三类的正因是修世间的善事,行世善,忙里偷闲。果然是正念,也能得生。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

这也是前面讲过,有种种障难,许多的因缘,没有办法修学,念佛、读经的时间都没有,但是要“一心清净”。这是关键,心净则土净。“一心清净”,,换一句话说,对于世间五欲六尘的贪念的心很薄,能放得下。不过他的缘、障缘很多,心里能放下了,他的身是走不开的。

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这忙里偷闲,稍稍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他不放过,他认真的去念佛,认真的去修行。

不当嗔怒、嫉妒,

这一些毛病、习气,一定要改过。嗔恚、嫉妒是地狱的业因,如果心里面常常有不平,常常有愤恨,常有这些烦恼现行,这个决定不是一个好事情,不但障道,前途堪忧,这是事实。

不得贪餮悭惜,

“贪餮”是好吃,对于饮食很讲究、很贪图,这是指这个,指这桩事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们看今天这个社会,在这一条里面确确实实是造了不少的恶业,杀害众生吃肉。“悭惜”,悭惜是吝啬,自己财富舍不得布施,不肯布施,不肯利益众生。

不得中悔,

“悔”是后悔,我们今天选择净土法门,依照《无量寿经》来修学了,决定不后悔。

不得狐疑,

凡是后悔一定是怀疑,这个法门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跟禅宗比、跟密宗比,究竟是哪一个高?他这个怀疑、后悔是从这来的。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当然不会后悔也不会怀疑,即使我们自己多受一点苦难,多帮助一点众生,我们也很快乐,也不后悔。像这个施财做功德、做好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后悔了。这个事情很难。我在台湾,简丰文居士发了个很大的心,供养我一个道场。我向来不敢接受人供养的,为什么呢?供养道场了,这个道场要不要开销?当然要开销,这些开销还要我去跟人家化缘,那我这个罪我受够了。我说你害我,我不上你的当。你在搞陷阱让我跳,我不上当。所以我就问他,我说要不要开销?要。我说,一个月要多少呢?他算了一算,他说一个月要六万。我说你每个月拿六万块钱来,我就接受。你不拿来不接受,我不受你的害。结果他果然发心每个月要拿六万,拿了三年。到以后道场收入够开销了,我说简丰文你可以不要再拿了。所以你要晓得这是陷阱、圈套,你要是稍微智慧差一点,就上大当了。我是看得很清楚,决定不上当。现在年岁大了,不想搞了,要像从前年轻的时候,人家送地给我,要我盖道场,送地好,你把道场盖好,道场所有开销月月拿来,我要,这我可以接受。光送地,要我去化缘盖道场,这大火坑、大圈套,这个不能干。这个是人要聪明,头脑要清楚,不能够迷惑颠倒。那么简丰文那个时候供养之后,他有一次给我说,他说法师,我很后悔。他说每一天晚上半夜睡醒过来,为什么无缘无故把这么多钱就送给法师了?这个法师跟我又没有什么交情,过去也并不是很认识,为什么平白就送给他了,他说后悔好多次。过了一年了,他就不后悔了,他说我现在不后悔了。过了一年多才不后悔了,不容易。这个“不得中悔”很难,很难。他那个时候供养这个道场,他说他不是自己意思,糊里糊涂供养的。世间人讲,鬼迷心窍了。他倒不是鬼迷,大概是佛菩萨加持的,不是他自己意思的。他很坦白,很诚恳,这是佛菩萨的意思,佛菩萨供养的,不是出于自己意思的——出于自己意思不会后悔了——,还后悔了一年多。那他也很有缘分,做这么多好事。这个基金会建立之后,全世界的印经布施供养,这个十年多来数量是非常可观,法缘结到全世界了,这他有这个缘分。

要当孝顺,

孝顺父母,这个就是三福,三福前面一条。

至诚忠信,

“至诚”,对三宝、对佛菩萨要真诚心。“忠信”是对大众,处世待人接物对大众要忠信。

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

一定要相信,你修善一定得福报,你作恶一定有恶报,善恶因果决定不会错的。

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

要认真去做。

思惟熟计,欲得度脱,

我们平常想想,计划计划,世间跟出世间要把它算得很清楚。这个世间是无常的,世间是真苦,一心一意要求解脱,要求出三界了生死,这是举出几个例子,应该要如是的修学。

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

这就是信愿持名。

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

这在平常呢,这是讲很没有时间修行的。我在美国遇到一个同修,工作非常的忙碌,他一个月休三天,三天假期,这个三天假期等于说闭关念佛,念三天三夜。平常什么课也没有,也不看经也不念佛,没有时间,全心全力在工作,每一个月念三天,他就这个办法。真的实在不行了,我每一年,一年当中拿一个长假念十天十夜,一年一次,或者什么一日一夜的时候,你一个月一次,用这种方法。这是平常,这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不必每一天去念,每天没有时间嘛,就利用假期来办,这个方法很好。

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这个寿终的时候也行,也能够往生。佛真慈悲,方便门开的很多、开的很广,真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度,每一个人都往生,这才称佛本怀。

 

 

 

 

 

 

 

 

 

 

 

 

 

 

 

 

 

 

 

 

 

 

 

 

 

 

 

第六十卷

 

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

这个最后一段,就是第四类往生的。是修学大乘法门,而不是专修净土去往生的,这个在前面都已经跟大家报告过。这个地方补充这一点,使我们更清楚,更明白。

“行菩萨道”这一句,就是修学一切大乘法门,大乘法是菩萨道,包括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只要他对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能信、能愿,都能往生,十念、一念也能够成就。这些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专修净宗人往生是平等的,这个是非常非常的稀有难得,也都得“阿惟越致”,都证得,可以算是证果,都是七地、八地以上菩萨的阶位。“皆具金色三十二相”,这个就是在一切平等法里面举一个例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紫磨真金色身,都具足如佛一样的相好光明,跟阿弥陀佛相同,这个世界确实是平等的世界。底下这一句前面就没有说过了,这一句就太殊胜了。诸位要知道,修学一切大乘佛法的回向往生,有这样殊胜的成就。我们专修净土往生的,那当然不会例外的,所以经上所说的,我们都有分,“皆当作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当中决定会作佛。到那里修行成就了,看看他方世界,哪一个世界里面的众生与自己有缘分,这才能得度。佛法里头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我们没有成佛之前,要跟众生广结法缘。缘结得愈多,将来你成佛度众生也多,道场国土就庄严了,所以要广结法缘。

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

哪一方众生缘成熟了,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就现佛身,像前面所说的,八相成道,到那个世间去作佛,度众生,从心所愿。

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

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一点很重要,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不退转的,但是那个成佛早晚,可不一定。为什么呢?有些人特别精进,他成佛就早了,提早了。有些人就马虎一点,只不退就好了,那么他成佛的时间就比较晚一点。特别用功,特别精进,那个成佛就超前了,提前了,早晚不一样,但是一定得到。晚,他也会成佛,不失所愿。这个也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保证啊。

阿难,以此义利故,

义是道理啊,利是利益。因为这个道理,这个好处。

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

这不是把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讲到了,一个也没有漏啊!这一切诸佛如来,

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因为确确实实阿弥陀佛的功德,超逾诸佛。这是我们在这几品经里面,读下来之后,这个意思、事实真相,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怪乎诸佛赞叹弥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前面都是讲极乐世界的菩萨,这一段是讲他方菩萨,来供养阿弥陀佛。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

这是很清楚给我们标示出来,这是说十方世界,一切有缘的菩萨们。哪些是有缘,哪些是没缘,我们要搞清楚。一切诸佛都说,这个法叫难信之法,哪个菩萨听了肯相信,就有缘;菩萨听了不相信,那就没有缘,缘就没成熟。这是缘成熟的菩萨,听了都非常欢喜,能够接受。

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

听到阿弥陀佛,如此的功德庄严,菩萨当然都想去亲近阿弥陀佛,到西方世界去参访参访,供佛闻法。他们有这个能力,阿弥陀佛也非常的欢迎。这是菩萨去供佛,用不着阿弥陀佛去接引。他不是去往生,用不着接引,那菩萨都是自己来的。

各以香华幢幡宝盖,

这是举个例子。见佛嘛,总要带一点礼物去供养,不能空手去嘛。我们世间人情也是如此,到哪个地方多少是带一点礼物,不会空手。菩萨去见佛,也不例外,也要带一点礼物。这是举出个例子,像香华、幢幡、宝盖之类的,这都是属于礼物。

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

到那里先供佛,供佛之后,坐下来,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土,把听阿弥陀佛所说的,再辗转宣布。宣布就是宣传流布,就是转法轮的意思,听完之后他回去告诉别人,宣布道化。道就是道德,阿弥陀佛的道德,阿弥陀佛如何教化众生,辗转的宣扬流布。

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称赞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已经亲自去过,一切都看到了,当然他极力的宣扬。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这个前面有八首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对于十方菩萨这种行为的赞叹。这些菩萨都是不可思议的菩萨。

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

世界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里面,

恒沙菩萨众,往礼无量寿。

我们就知道,西方世界,时时刻刻,川流不息啊!往生的人多,阿弥陀佛自己的弟子们多,外面来参学这些客人多,西方世界好热闹啊!你们看到了吧,的确很热闹啊。所以有些人怕寂寞的人,西方极乐世界好哇!你看看多好,是不是!确确实实我们读这个经,那个境界就好像在面前一样,就好像我们亲自看到一样。这说东方,那么其余呢?

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

这就是讲的其他九方,合起来十方。“亦复然”,跟东方一样,无量无数的菩萨,川流不息的到西方世界去参学,听经,听阿弥陀佛说经。当然,也会跟这些同学们,阿弥陀佛的学生以及新往生的这些人,交换意见,讨论佛法。在我们想像当中,也必然是彼此互相接受邀请。那些菩萨,像我们这边弥勒菩萨,也常常到极乐世界去。新往生的人,弥勒菩萨也会邀请,到他的兜率内院去参观参观,这不就到兜率天去了吗?是不是!所以不要去修那个唯心识定,那个好麻烦啊!念阿弥陀佛也能到兜率内院,走近路啊!

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

以最真诚、恭敬的心,到极乐世界供佛。

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

畅是舒畅,因为对无量寿佛很久就仰慕了,都没有缘分去见一面、去参访,今天这个缘成熟了,你说这个心情多痛快啊!所以见了佛之后,礼拜以后,对于阿弥陀佛赞叹。最胜尊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诸佛之中,是第一超胜啊!

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

究竟、通达、圆满的神通智慧。

闻佛圣德名,

这个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十方世界的众生,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都

安稳得大利。

安是安全,稳是稳当,稳妥;“得大利”,是一生不退成佛。世出世间利益,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这是我们要晓得。遇到这个法门,心要安下来,安住在这个法门之中,身也要安住,身不再妄动,不必再学其他的法门了。死心塌地一句弥陀念到底,身恭敬,口称名,意观想,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安稳得大利。

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供养,前面都说得很清楚了,勤修供养,上供诸佛,下供众生,菩萨都是修普贤行啊。

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

参观西方极乐世界,殊胜的刹土。

功德普庄严,

功德是讲佛的大愿。每一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们,他们的熏修,这是功德。普遍庄严,无有一法不庄严。这个庄严就是依正庄严,西方世界。

诸佛国难比。

一切诸佛刹土,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法子对比。

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这些菩萨见到这盛况,也发了无上心。这个无上心,就是追随阿弥陀佛,做弥陀的学生。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能力去,不需要接引了。这菩萨众自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了。像我们这些人,业障深重,没得办法,要靠阿弥佛来接引。他们行啊,有能力,自己有能力啊。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有了保障了,快速了,所以十方一切菩萨,没有不往生的。

下面这一段,是阿弥陀佛为菩萨们所讲的开示。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释迦牟佛是亲听到了,转告我们。世尊转述,如同弥陀亲述,没有两样。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

这先看瑞相,这些菩萨到西方世界,见阿弥陀佛,供佛赞叹,阿弥陀佛微笑。“应时”,就在这个时候,佛看到十方菩萨来,表示欢迎,满面笑容,表示欢迎。

光明从口出,

佛口放光,光也就是说法。

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

佛是先用光明摄受这些菩萨,这是属于密意。我们凡夫看到这些光,从佛的口出,照遍十方世界;然后这光又回来,从佛的顶,无见顶相,又收进去了。我们看起来蛮好玩的,不懂什么意思。菩萨懂得,菩萨知道。

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

菩萨要是像我们一样不知道,光看着好玩,那怎么能证位呢?怎么会证果呢?所以菩萨对光明所含的意思,统统明了了。这个实在讲,并不难懂。譬如我们住在都市的人,大家都有交通常识,走到十字路口,一看红灯一亮了,我们就晓得,不能过去了。如果乡下人,从来没见过城的,看到一会儿红灯、一会绿灯,蛮好玩的,他也不晓得什么事情,他也不懂,我们就晓得。懂得的呢,他得利益了,他得好处了,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菩萨懂得。

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这个是佛放光密说,光就是说法。菩萨都证得三不退,所以大家都彼此互相庆祝。

佛语梵雷震,

这个佛是阿弥陀佛。

八音畅妙声。

这两句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说法,音声的圆满。“佛语”是阿弥陀佛说话,“梵”是清净,“雷震”,就是十方都能够听到。“雷震”是远闻的意思,十方诸佛刹土都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八音畅妙声”,这个“八”是佛的音声具足八种圆满极好之相,这个在此地我也不细说了,细说耽误时间,我们要赶进度了。这个底下,就是阿弥陀佛说法了。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

这是阿弥陀佛为这些菩萨们所说的法。“十方来正士”,正士就是菩萨,对菩萨的称呼,就是正觉之士。“吾悉知彼愿”,吾是阿弥陀佛自称,阿弥陀佛说你们的心愿,我都知道。什么心愿呢?“志求严净土”,严是庄严,这个字很重要。菩萨的宏愿,就是求庄严净土,不仅仅是庄严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个对老师,“上报四重恩”,是庄严弥陀的净土,庄严西方净土。离开极乐世界,回到自己本国,是“下济三途苦”,要庄严本国的净土。所以这个“严”的意思,就很长了。阿弥陀佛满他的愿望,“受记当作佛”,阿弥陀佛为他们授作佛之记。下面开示,有四首偈,很重要。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就是真正觉悟,彻底明白,这一切法“体”是空的,“相”是有,相由心造,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体是空的,相是心变现出来的,所以说“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梦幻容易懂,“响”是什么呢?回响。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有回音,那个叫响,响是回音,也是不可得。相有体空,不可得。那么这一句话,跟世尊在《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完全相同。阿弥陀佛也是这样对十方菩萨们宣示。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前面两句是空,这两句是有,合起来看这就是中道。明了一切法空,仍然愿意修净土,这是菩萨法,这个就是讲的不落二边,妙契中道,这是净宗的宗旨。空有两边都不落,这得真实的受用。“满足诸妙愿”,这个诸妙愿,要简单的讲呢,就是四宏誓愿。十方诸菩萨,所有的愿归纳起来,都离不开四宏誓愿。或者是指阿弥陀佛的本愿,四十八愿,都讲的通。“必成如是刹”,这个是阿弥陀佛嘱咐这些菩萨,能够依教奉行,将来你们的国土,也像我一样庄严,像我西方世界一样庄严,这个是为他们嘱咐。

知土如影像,恒发宏誓心。

十方世界是梦幻泡影,西方世界也不能执著。虽然他跟十方世界比较,它确实显示出真常,但是不能执著,执著那就错误了。所以“知土如影像”,这是真实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恒发弘誓心”,像菩萨一样,一定发四宏、四十八愿。

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

这个功德本,就是指前面诸妙愿跟菩提道,这是真实的功德。“道”是真正实现,真正去做。有愿没有行,那个愿是空愿,一定要把自己的愿统统做到。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四十八愿,愿愿都做到了,这就叫究竟菩提道,他愿愿做到了。

修胜菩提行,

“胜”是殊胜,“菩提”是觉悟。就是不迷、不邪、不染,三归依里面就显示出这个意思,这个就是菩提行。

受记当作佛。

这个就是讲成就,如果你要是修第一无比殊胜的菩提行,实实在在说,这个不是普通的菩萨道、菩萨行。专学净宗,专依弥陀,换一句话说,专依《无量寿经》,你把《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道理,都能把他融会贯通,《无量寿经》里面所有的教训,我们统统做到,佛告诉我们哪些不应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哪些应当做的,我们依教奉行,这就是修胜菩提行。我们不必到西方世界,现在就受记当作佛了,佛真的就为我们授记了。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这个意思,在这么一小段里面,重复说了三次,这意思叫我们离一切相,本性般若智慧就现前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教导我们修善,“专求佛净土”,一定要从自心中求,心净则土净。我们念这句佛号,有许多同修常常说,虽念佛,不过妄想还是很多,还是伏不住。这什么原因呢?功夫不得力啊!功夫得力了,妄想自然就少,就会减少。所以,你不能怀疑,你要认真、努力去念。念得太少了,所以压不住烦恼。一定要多念,要使自己心上真正有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第一生命,你这个心上真有才行。你没有,口里念佛,心里没有佛,心里还在打妄想,那怎么能成功呢?这样念佛,那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不可能得力的,不可能往生的。一定要念到功夫得力了,要把念佛这一桩事情,当做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我们不吃饭没关系,不睡觉没关系,不工作也没关系,不念佛就不得了,要这样才行,你这个功夫才会得力。这是“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到这个地方,这是弥陀所说之法。下面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是我们本师说的,为我们介绍的。

闻法乐受行,得至清净处。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释迦牟尼佛赞叹这些菩萨,听了阿弥陀佛说法之后,很欢喜,依教奉行,“乐受行”啊!“得至清净处”,这个清净,心清净了,听到弥陀说法,心清净了。下面两句是对他们的赞叹,也是恭喜他们,他们将来必定在无量寿那个地方,就是在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受记成佛,是祝福这些菩萨们。

无边殊胜刹,

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殊胜刹土。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这一首偈是告诉我们,圆证三不退的真实利益。不仅是这个经文非常非常的清楚,不仅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无量无边诸佛的本愿。“闻名欲往生”,一切诸佛都弘扬净土,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劝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这个三不退,虽然是阿弥陀佛加持你的,你要不念,不求往生,那你还是得不到。我们自己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了。

菩萨兴至愿,

“兴”是发,发起。菩萨发了大愿,

愿己国无异。

愿自己的国,自己的世界,希望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无异”,菩萨有这个愿。

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

菩萨心确确实实与阿弥陀佛本愿相应,发了菩提心了。

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

那么菩萨如何令一切众生,也像自己,短短的时间,一生当中能成就如是的功德利益呢?没有第二个方法,也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将这个法门,辗转教化一切众生。真的这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们在经本子上印这个小印章,这个印章是我叫人刻的,“如来所说第一经”啊!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遇到不容易。你遇到,是真的有福。这世出世间,你的福报最大,你才遇到这部经。要不然,你遇不到啊!《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能够遇到,证明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是第一了,你才遇到第一经。

奉事万亿佛,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这是讲十方世界的这些念佛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奉事万亿佛”,能够到他方世界,随时随处都可以去。只要你一动个念头,想到他方世界去礼佛,去供佛闻法,都能满愿。“飞化遍诸刹”,“飞”是飞行,“化”是化身,你要去供养无量无边的佛,要化很多很多身,同时去。“恭敬欢喜去”了,到那里去供佛闻法,听完了之后又回来,回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到安养国”。这个一首偈,末后这一首,虽然经文很短,已经把西方世界往生的人,那个生活快乐的样子,都给我们描绘出来了。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

这个完全是讲极乐世界的菩萨。前面那一段是讲他方世界的菩萨,这讲极乐世界的菩萨。

承佛威神,

这个佛是阿弥陀佛,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

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

“复往”,是来回,就是往返,来回。这个经上所说的,跟小本《弥陀经》上所讲的,“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这个衣祴是盛华的,装华的,拿着华去供佛,装华的叫衣祴),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跟《弥陀经》上那段文一样,一个意思,就是看出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往生去的,在那边的生活状况。你看这多美,多自在。我们这个世界,欧美的一些比较富有的人,他们没有缘分闻到佛法。物质享受是过得去了,精神很痛苦。所以有一点假期,他们都到外国去旅行,这是他们唯一的休闲,觉得是很快乐的事情了。在我们这个世界,无论到哪个地方旅行,也很累,也很苦。我常常旅行,很苦啊!西方极乐世界,你看他们旅行,那真是尽虚空、遍佛刹,不是我们在这个小小地球里头都出不去,离不开地球。他们是十方佛刹,那个旅游的空间,太大太大了,我们简直是不可思议。你看人家那个生活,那种快乐,西方人可惜没听到,他要听到一定非常羡慕,他也想去。

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诸佛,及菩萨众。

这个几句是介绍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到他方世界供佛的这些礼物,都是非常珍妙,我们人间所没有的。

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

诸佛的道场,无比的庄严清净,功德巍巍。十方菩萨来参学,供养听法,这是常事,而且是川流不息。人数之多,也是不可思议。每一个人都散华供养,华就太多了,可是这些华它并不凌乱,诸菩萨散的华,散在空中,那个华自自然然就编成一个华盖,像个宝盖一样,而且那个盖在空中,华都向下,那看起来才美。华都向上那就看不见了嘛,华都向下,所以,你看起来非常美,非常庄严。都是自然变现的,不是人工去设计去制造的,不是的,都是自然的变化,化成了华盖。

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熏。

华有香气,华有光明,无量的光彩,无量的宝香。

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这个华在空中会变化,从小愈变愈大,就像我们这个世间彩云一样。我们这个世间看到彩云,空中的庄严也非常之美,那个彩云也会愈散愈广,佛世界看到华盖。

随其前后,以次化没。

这些菩萨供养完了走了,这个华盖没有了,散掉了。烟消云散,像云彩一样,散掉了。后面又有一批菩萨来供养的时候,华盖又形成了。我们看这个境界,看这个景观。

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

就是华盖绝对是常有的,如果又有菩萨来散华呢,新的华盖就形成了。如果没有菩萨来参学,这个旧的华盖不散。所以空中永远是这样的庄严,有华、有光、有香,这些华、光、香都能帮助人消业障,都能帮助人开智慧,这都是无量的功德。

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

不但看到有香、有光、有华,还有天乐,这个音乐里面演奏都是赞佛的,都是赞叹佛德。

经须臾间,还其本国,

“须臾”是指时间的短暂,他来供佛闻法之后回去了。回去本国,本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常常到其他诸佛世界去参访,种种庄严。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给诸位说,的确是多彩多姿,非常快乐。所以那个地方叫做极乐世界。那么回来之后,

都悉集会七宝讲堂。

回来一定去拜老师,跟老师说我到哪里去参访了,那些佛跟我说些什么法,给老师做报告,老师是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回来之后,各人说各人的心得,大概阿弥陀佛把每一个人心得综合起来,做一个总开示。阿弥陀佛天天都为大家做总开示,那个是“演畅妙法”。听了之后,“心解”就是开悟了,大开圆解,“得道”就是证果。

即时香风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

这是诸天,诸天是凡夫啊,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怎么会有诸天出现呢?诸天是六道里面的。可是诸位要晓得,西方世界还有许多鸟,白鹤、孔雀、鹦鹉,都会讲经说法,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这些飞天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隬陀变现这些飞天,在空中散华,演奏妙乐,演奏音乐,供佛。

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前后往来,熙怡快乐。

我们晓得这种生活,确实是快乐无比,这是一个真正觉悟者的生活。回头再想想看我们这些迷人,生活在六道轮回里面,好苦好苦哇!这两个一对照才知道,我们这个世间,极苦的世间,没有一桩不辛苦。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41-6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60}-{6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1-20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21-4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目 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原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解-律航法师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4}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6}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7}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8}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9}-{17}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