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排名:面向战略需求 加强战略研究 为科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6:21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2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并座谈。她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技战略研究和教育决策研究,促进科技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刘延东指出,科技战略研究院和中央教科所作为国家级综合科技、教育研究机构,肩负着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使命,在新形势下,要强化国家意识、大局意识,积极开展战略研究,为科技教育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一要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科技战略研究和教育决策研究的方向和着力点,增强研究的全局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科技、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献计出力。 二要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要深入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科技资源统筹、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等问题,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为科技和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三要创新研究方法,探索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律。要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相结合,加强跨学科综合集成。要开拓视野开展比较研究,立足国情,博采众长,及时捕捉国际科技教育发展新趋势,为国内发展提供借鉴。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要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创造活力,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凝聚一批功底深厚、作风优良的综合性研究队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科技与教育战略研究智库。   面向战略需要 加强战略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学习刘延东重要讲话

  2011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袁贵仁部长代表部党组对学习贯彻刘延东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所领导班子当日下午即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大家畅谈学习体会,讨论贯彻措施。

  发扬光荣传统,为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延东同志满怀深情地表示,中央教科所有着辉煌的历史,并历数中央教科所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赞许中央教科所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这是对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也是对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回顾中央教科所走过的70年风雨历程,深刻感受到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关心教育科学事业。中央教科所源于延安时期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中央教科所的历史与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风,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继承发扬,再立新功。

  一是发扬立足全局的传统,服务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国教育研究室在李维汉、徐特立、吴玉章等老一代革命教育家的领导下,围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问题,重点研究革命根据地教育,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科所一批专家参与制定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教科所坚持围绕中心,承担了国务院、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委托的大量教育政策调研任务,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近年来,中央教科所进一步强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参加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和落实工作,在专题调研、意见收集、数据分析、宣传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

  二是发扬理论创新的传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70年来,中央教科所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教育实践,着重研究指导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如研究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理论;研究徐特立、吴玉章、杨贤江、董纯才、杨秀峰、蒋南翔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些研究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发扬指导实践的传统,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为贯彻落实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们深入学校,热心指导基层实践。早在革命时期,中国教育研究室就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与乡村小学。在建设时期,中央教科所大力开展教育实验。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在东中西部分别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领区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四是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央教科所70年的历程充分说明,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是活力之所在,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中央教科所的几代科研人员发扬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形成了讲求实效而不图虚华,讲求质量而不重数量,讲求本质规律而不浮于表面的优良学风。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加快实现科研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更加注重数据分析、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更加强调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更加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不断增强整体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一流国家教育智库目标不断努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

  刘延东同志在考察中央教科所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央领导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一是增强服务教育决策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大事者,必成大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央教科所的成功经验和价值所在,也是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关注回应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是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应对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新变化,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迫切需要教育科研作出超前准确的谋划。要谋划好大事,我们要强化国家意识、大局意识,眼里盯着大事、心中想着大事、手上做着大事,积极开展教育政策和宏观战略研究,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为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作出新贡献。

  二是着力于全局性、战略性研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当务之急是真抓实干。首先要强化全局性研究。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紧密相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科研不能满足于就教育论教育,要深入研究各行业、各领域对教育的未来需求,要关注影响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上深入研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科学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其次强化前瞻性研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科研要发挥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必须开展超前研究和预测研究。教育科研就是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围绕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根本福祉的教育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做到超前设计、超前部署,不但要努力做好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要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国家调整教育发展战略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三是注重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针对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关切,拿出切实可行的成果,答疑解惑、出谋划策、破解教育难题,促进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当前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发挥主动性,注重实效性,深入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经验,创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翔实的数据,提出解决之道和应对之策,切实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诸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在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履行教育科研的使命。

  瞄准科学研究重点,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抓住关键问题,努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使我们明确了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研究回答五大问题上下功夫。教育问题千头万绪,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刘延东同志明确提出要抓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下功夫抓住最重要而自己又能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找准着力点。

  二是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教育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不能就事论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遇到了不少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各有各的原因,甚至是多因多果,我们要运用系统理论,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深入调查,追根溯源,理清脉络,抓住主要矛盾。

  三是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标本兼治。教育研究者要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要转换研究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规律为准则,抓关键,求真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观点鲜明,结论可靠,对策可行,将研究过程转化为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攻克热点难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创新科学研究方式,探索教育发展规律

  刘延东同志指出,“要运用科学方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研究方式,深刻揭示教育规律。

  一是深刻认识创新科研方法的重要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革新对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极其重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往常用基于经验和文献的思辨研究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决策和教育理性实践的需要,必须借助翔实数据支撑和可靠的事实依据。作为国家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必须学习掌握创新科研方法,才能建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

  二是强化三大研究方法。刘延东同志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切中要害。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尊重和总结群众首创经验,克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杜绝浅尝辄止;我们要组织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攻关,克服盲人摸象;我们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避免夜郎自大。

  三是以方法创新推动理论创新,深刻揭示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也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客观需要。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家办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固本强基,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为我们提出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努力目标。质量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生命线,能力是提高质量的保障。我们要从队伍建设、学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一是把队伍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人才是队伍建设的重点。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研究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研究者需要熟悉政策、了解实践;从事具体问题研究的研究者则应开阔视野,能够从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坐标中锁定问题的实质,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一方面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尊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规律,以事业凝聚人才,以实践造就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另一方面自身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学习逐步达到自我完善,既要有专精的学术研究素养,也要有良好与深厚的综合素养。

  二是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术规范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良好的风气是学术质量的基本保证。刘延东同志指出“学风的问题关系到党风、民风,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大事摆在教育科学研究的突出位置”。这给教育科研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加强学风建设,既要靠倡导、教育,也要靠制约、管理,还要靠监督、惩戒,使其不愿、不能、不敢违反学术道德。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学术惩戒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水平。

  三是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当前教育决策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与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的时代要求相比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我们要把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科研人员服务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潜力,促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成果涌流,加快成果转化。(焦文

面向战略需要 加强战略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学习刘延东重要讲话

  2011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袁贵仁部长代表部党组对学习贯彻刘延东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所领导班子当日下午即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大家畅谈学习体会,讨论贯彻措施。

  发扬光荣传统,为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延东同志满怀深情地表示,中央教科所有着辉煌的历史,并历数中央教科所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赞许中央教科所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这是对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也是对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回顾中央教科所走过的70年风雨历程,深刻感受到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关心教育科学事业。中央教科所源于延安时期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中央教科所的历史与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风,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继承发扬,再立新功。

  一是发扬立足全局的传统,服务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国教育研究室在李维汉、徐特立、吴玉章等老一代革命教育家的领导下,围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问题,重点研究革命根据地教育,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科所一批专家参与制定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教科所坚持围绕中心,承担了国务院、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委托的大量教育政策调研任务,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近年来,中央教科所进一步强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参加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和落实工作,在专题调研、意见收集、数据分析、宣传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

  二是发扬理论创新的传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70年来,中央教科所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教育实践,着重研究指导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如研究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理论;研究徐特立、吴玉章、杨贤江、董纯才、杨秀峰、蒋南翔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些研究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发扬指导实践的传统,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为贯彻落实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们深入学校,热心指导基层实践。早在革命时期,中国教育研究室就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与乡村小学。在建设时期,中央教科所大力开展教育实验。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在东中西部分别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领区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四是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央教科所70年的历程充分说明,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是活力之所在,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中央教科所的几代科研人员发扬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形成了讲求实效而不图虚华,讲求质量而不重数量,讲求本质规律而不浮于表面的优良学风。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加快实现科研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更加注重数据分析、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更加强调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更加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不断增强整体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一流国家教育智库目标不断努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

  刘延东同志在考察中央教科所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央领导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一是增强服务教育决策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大事者,必成大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央教科所的成功经验和价值所在,也是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关注回应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是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应对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新变化,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迫切需要教育科研作出超前准确的谋划。要谋划好大事,我们要强化国家意识、大局意识,眼里盯着大事、心中想着大事、手上做着大事,积极开展教育政策和宏观战略研究,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为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作出新贡献。

  二是着力于全局性、战略性研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当务之急是真抓实干。首先要强化全局性研究。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紧密相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科研不能满足于就教育论教育,要深入研究各行业、各领域对教育的未来需求,要关注影响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上深入研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科学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其次强化前瞻性研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科研要发挥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必须开展超前研究和预测研究。教育科研就是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围绕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根本福祉的教育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做到超前设计、超前部署,不但要努力做好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要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国家调整教育发展战略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三是注重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针对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关切,拿出切实可行的成果,答疑解惑、出谋划策、破解教育难题,促进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当前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发挥主动性,注重实效性,深入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经验,创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翔实的数据,提出解决之道和应对之策,切实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诸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在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履行教育科研的使命。

  瞄准科学研究重点,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抓住关键问题,努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使我们明确了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研究回答五大问题上下功夫。教育问题千头万绪,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刘延东同志明确提出要抓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下功夫抓住最重要而自己又能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找准着力点。

  二是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教育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不能就事论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遇到了不少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各有各的原因,甚至是多因多果,我们要运用系统理论,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深入调查,追根溯源,理清脉络,抓住主要矛盾。

  三是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标本兼治。教育研究者要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要转换研究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规律为准则,抓关键,求真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观点鲜明,结论可靠,对策可行,将研究过程转化为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攻克热点难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创新科学研究方式,探索教育发展规律

  刘延东同志指出,“要运用科学方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研究方式,深刻揭示教育规律。

  一是深刻认识创新科研方法的重要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革新对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极其重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往常用基于经验和文献的思辨研究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决策和教育理性实践的需要,必须借助翔实数据支撑和可靠的事实依据。作为国家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必须学习掌握创新科研方法,才能建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

  二是强化三大研究方法。刘延东同志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切中要害。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尊重和总结群众首创经验,克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杜绝浅尝辄止;我们要组织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攻关,克服盲人摸象;我们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避免夜郎自大。

  三是以方法创新推动理论创新,深刻揭示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也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客观需要。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家办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固本强基,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为我们提出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努力目标。质量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生命线,能力是提高质量的保障。我们要从队伍建设、学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一是把队伍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人才是队伍建设的重点。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研究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研究者需要熟悉政策、了解实践;从事具体问题研究的研究者则应开阔视野,能够从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坐标中锁定问题的实质,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一方面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尊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规律,以事业凝聚人才,以实践造就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另一方面自身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学习逐步达到自我完善,既要有专精的学术研究素养,也要有良好与深厚的综合素养。

  二是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术规范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良好的风气是学术质量的基本保证。刘延东同志指出“学风的问题关系到党风、民风,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大事摆在教育科学研究的突出位置”。这给教育科研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加强学风建设,既要靠倡导、教育,也要靠制约、管理,还要靠监督、惩戒,使其不愿、不能、不敢违反学术道德。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学术惩戒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水平。

  三是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当前教育决策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与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的时代要求相比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我们要把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科研人员服务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潜力,促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成果涌流,加快成果转化。(焦文

2011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袁贵仁部长代表部党组对学习贯彻刘延东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所领导班子当日下午即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大家畅谈学习体会,讨论贯彻措施。

发扬光荣传统,为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延东同志满怀深情地表示,中央教科所有着辉煌的历史,并历数中央教科所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赞许中央教科所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这是对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也是对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回顾中央教科所走过的70年风雨历程,深刻感受到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关心教育科学事业。中央教科所源于延安时期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中央教科所的历史与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风,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继承发扬,再立新功。

一是发扬立足全局的传统,服务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国教育研究室在李维汉、徐特立、吴玉章等老一代革命教育家的领导下,围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问题,重点研究革命根据地教育,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科所一批专家参与制定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教科所坚持围绕中心,承担了国务院、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委托的大量教育政策调研任务,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近年来,中央教科所进一步强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参加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和落实工作,在专题调研、意见收集、数据分析、宣传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

二是发扬理论创新的传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70年来,中央教科所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教育实践,着重研究指导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如研究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理论;研究徐特立、吴玉章、杨贤江、董纯才、杨秀峰、蒋南翔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些研究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发扬指导实践的传统,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为贯彻落实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们深入学校,热心指导基层实践。早在革命时期,中国教育研究室就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与乡村小学。在建设时期,中央教科所大力开展教育实验。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在东中西部分别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领区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四是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央教科所70年的历程充分说明,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是活力之所在,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中央教科所的几代科研人员发扬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形成了讲求实效而不图虚华,讲求质量而不重数量,讲求本质规律而不浮于表面的优良学风。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加快实现科研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更加注重数据分析、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更加强调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更加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不断增强整体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一流国家教育智库目标不断努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

刘延东同志在考察中央教科所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央领导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一是增强服务教育决策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大事者,必成大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央教科所的成功经验和价值所在,也是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关注回应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是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应对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新变化,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迫切需要教育科研作出超前准确的谋划。要谋划好大事,我们要强化国家意识、大局意识,眼里盯着大事、心中想着大事、手上做着大事,积极开展教育政策和宏观战略研究,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为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作出新贡献。

二是着力于全局性、战略性研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当务之急是真抓实干。首先要强化全局性研究。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紧密相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科研不能满足于就教育论教育,要深入研究各行业、各领域对教育的未来需求,要关注影响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上深入研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科学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其次强化前瞻性研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科研要发挥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必须开展超前研究和预测研究。教育科研就是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围绕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根本福祉的教育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做到超前设计、超前部署,不但要努力做好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要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国家调整教育发展战略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三是注重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针对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关切,拿出切实可行的成果,答疑解惑、出谋划策、破解教育难题,促进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当前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发挥主动性,注重实效性,深入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经验,创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翔实的数据,提出解决之道和应对之策,切实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诸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在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履行教育科研的使命。

瞄准科学研究重点,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抓住关键问题,努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使我们明确了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研究回答五大问题上下功夫。教育问题千头万绪,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刘延东同志明确提出要抓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下功夫抓住最重要而自己又能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找准着力点。

二是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教育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不能就事论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遇到了不少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各有各的原因,甚至是多因多果,我们要运用系统理论,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深入调查,追根溯源,理清脉络,抓住主要矛盾。

三是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标本兼治。教育研究者要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要转换研究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规律为准则,抓关键,求真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观点鲜明,结论可靠,对策可行,将研究过程转化为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攻克热点难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创新科学研究方式,探索教育发展规律

刘延东同志指出,“要运用科学方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研究方式,深刻揭示教育规律。

一是深刻认识创新科研方法的重要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革新对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极其重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往常用基于经验和文献的思辨研究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决策和教育理性实践的需要,必须借助翔实数据支撑和可靠的事实依据。作为国家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必须学习掌握创新科研方法,才能建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

二是强化三大研究方法。刘延东同志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切中要害。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尊重和总结群众首创经验,克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杜绝浅尝辄止;我们要组织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攻关,克服盲人摸象;我们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避免夜郎自大。

三是以方法创新推动理论创新,深刻揭示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也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客观需要。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家办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固本强基,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为我们提出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努力目标。质量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生命线,能力是提高质量的保障。我们要从队伍建设、学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一是把队伍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人才是队伍建设的重点。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研究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研究者需要熟悉政策、了解实践;从事具体问题研究的研究者则应开阔视野,能够从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坐标中锁定问题的实质,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一方面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尊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规律,以事业凝聚人才,以实践造就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另一方面自身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学习逐步达到自我完善,既要有专精的学术研究素养,也要有良好与深厚的综合素养。

二是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术规范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良好的风气是学术质量的基本保证。刘延东同志指出“学风的问题关系到党风、民风,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大事摆在教育科学研究的突出位置”。这给教育科研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加强学风建设,既要靠倡导、教育,也要靠制约、管理,还要靠监督、惩戒,使其不愿、不能、不敢违反学术道德。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学术惩戒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水平。

三是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当前教育决策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与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的时代要求相比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我们要把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科研人员服务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潜力,促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成果涌流,加快成果转化。(焦文)

面向战略需要 加强战略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学习刘延东重要讲话

  2011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袁贵仁部长代表部党组对学习贯彻刘延东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所领导班子当日下午即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大家畅谈学习体会,讨论贯彻措施。

  发扬光荣传统,为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延东同志满怀深情地表示,中央教科所有着辉煌的历史,并历数中央教科所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赞许中央教科所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这是对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也是对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回顾中央教科所走过的70年风雨历程,深刻感受到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关心教育科学事业。中央教科所源于延安时期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中央教科所的历史与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风,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继承发扬,再立新功。

  一是发扬立足全局的传统,服务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国教育研究室在李维汉、徐特立、吴玉章等老一代革命教育家的领导下,围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问题,重点研究革命根据地教育,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科所一批专家参与制定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教科所坚持围绕中心,承担了国务院、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委托的大量教育政策调研任务,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近年来,中央教科所进一步强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参加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和落实工作,在专题调研、意见收集、数据分析、宣传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

  二是发扬理论创新的传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70年来,中央教科所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教育实践,着重研究指导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如研究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理论;研究徐特立、吴玉章、杨贤江、董纯才、杨秀峰、蒋南翔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些研究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发扬指导实践的传统,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为贯彻落实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们深入学校,热心指导基层实践。早在革命时期,中国教育研究室就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与乡村小学。在建设时期,中央教科所大力开展教育实验。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在东中西部分别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领区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四是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央教科所70年的历程充分说明,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是活力之所在,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中央教科所的几代科研人员发扬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形成了讲求实效而不图虚华,讲求质量而不重数量,讲求本质规律而不浮于表面的优良学风。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加快实现科研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更加注重数据分析、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更加强调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更加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不断增强整体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一流国家教育智库目标不断努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

  刘延东同志在考察中央教科所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央领导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一是增强服务教育决策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大事者,必成大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央教科所的成功经验和价值所在,也是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关注回应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是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应对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新变化,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迫切需要教育科研作出超前准确的谋划。要谋划好大事,我们要强化国家意识、大局意识,眼里盯着大事、心中想着大事、手上做着大事,积极开展教育政策和宏观战略研究,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为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作出新贡献。

  二是着力于全局性、战略性研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当务之急是真抓实干。首先要强化全局性研究。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紧密相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科研不能满足于就教育论教育,要深入研究各行业、各领域对教育的未来需求,要关注影响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上深入研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科学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其次强化前瞻性研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科研要发挥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必须开展超前研究和预测研究。教育科研就是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围绕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根本福祉的教育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做到超前设计、超前部署,不但要努力做好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要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国家调整教育发展战略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三是注重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针对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关切,拿出切实可行的成果,答疑解惑、出谋划策、破解教育难题,促进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当前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发挥主动性,注重实效性,深入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经验,创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翔实的数据,提出解决之道和应对之策,切实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诸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在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履行教育科研的使命。

  瞄准科学研究重点,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抓住关键问题,努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使我们明确了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研究回答五大问题上下功夫。教育问题千头万绪,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刘延东同志明确提出要抓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下功夫抓住最重要而自己又能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找准着力点。

  二是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教育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不能就事论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遇到了不少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各有各的原因,甚至是多因多果,我们要运用系统理论,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深入调查,追根溯源,理清脉络,抓住主要矛盾。

  三是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标本兼治。教育研究者要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要转换研究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规律为准则,抓关键,求真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观点鲜明,结论可靠,对策可行,将研究过程转化为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攻克热点难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创新科学研究方式,探索教育发展规律

  刘延东同志指出,“要运用科学方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研究方式,深刻揭示教育规律。

  一是深刻认识创新科研方法的重要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革新对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极其重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往常用基于经验和文献的思辨研究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决策和教育理性实践的需要,必须借助翔实数据支撑和可靠的事实依据。作为国家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必须学习掌握创新科研方法,才能建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

  二是强化三大研究方法。刘延东同志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切中要害。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尊重和总结群众首创经验,克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杜绝浅尝辄止;我们要组织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攻关,克服盲人摸象;我们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避免夜郎自大。

  三是以方法创新推动理论创新,深刻揭示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也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客观需要。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家办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固本强基,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为我们提出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努力目标。质量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生命线,能力是提高质量的保障。我们要从队伍建设、学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一是把队伍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人才是队伍建设的重点。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研究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研究者需要熟悉政策、了解实践;从事具体问题研究的研究者则应开阔视野,能够从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坐标中锁定问题的实质,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一方面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尊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规律,以事业凝聚人才,以实践造就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另一方面自身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学习逐步达到自我完善,既要有专精的学术研究素养,也要有良好与深厚的综合素养。

  二是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术规范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良好的风气是学术质量的基本保证。刘延东同志指出“学风的问题关系到党风、民风,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大事摆在教育科学研究的突出位置”。这给教育科研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加强学风建设,既要靠倡导、教育,也要靠制约、管理,还要靠监督、惩戒,使其不愿、不能、不敢违反学术道德。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学术惩戒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水平。

  三是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当前教育决策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与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的时代要求相比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我们要把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科研人员服务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潜力,促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成果涌流,加快成果转化。(焦文

  面向战略需要 加强战略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学习刘延东重要讲话

  2011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袁贵仁部长代表部党组对学习贯彻刘延东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所领导班子当日下午即召开所务扩大会议,大家畅谈学习体会,讨论贯彻措施。

  发扬光荣传统,为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延东同志满怀深情地表示,中央教科所有着辉煌的历史,并历数中央教科所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赞许中央教科所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这是对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也是对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回顾中央教科所走过的70年风雨历程,深刻感受到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关心教育科学事业。中央教科所源于延安时期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中央教科所的历史与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风,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继承发扬,再立新功。

  一是发扬立足全局的传统,服务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国教育研究室在李维汉、徐特立、吴玉章等老一代革命教育家的领导下,围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问题,重点研究革命根据地教育,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科所一批专家参与制定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教科所坚持围绕中心,承担了国务院、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委托的大量教育政策调研任务,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近年来,中央教科所进一步强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参加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和落实工作,在专题调研、意见收集、数据分析、宣传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发挥了国家教育智库作用。

  二是发扬理论创新的传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70年来,中央教科所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教育实践,着重研究指导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如研究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理论;研究徐特立、吴玉章、杨贤江、董纯才、杨秀峰、蒋南翔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些研究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发扬指导实践的传统,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为贯彻落实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们深入学校,热心指导基层实践。早在革命时期,中国教育研究室就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与乡村小学。在建设时期,中央教科所大力开展教育实验。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在东中西部分别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领区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四是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央教科所70年的历程充分说明,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是活力之所在,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中央教科所的几代科研人员发扬求真务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形成了讲求实效而不图虚华,讲求质量而不重数量,讲求本质规律而不浮于表面的优良学风。近年来,中央教科所加快实现科研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更加注重数据分析、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更加强调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更加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不断增强整体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一流国家教育智库目标不断努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

  刘延东同志在考察中央教科所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央领导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一是增强服务教育决策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大事者,必成大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央教科所的成功经验和价值所在,也是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关注回应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是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应对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新变化,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迫切需要教育科研作出超前准确的谋划。要谋划好大事,我们要强化国家意识、大局意识,眼里盯着大事、心中想着大事、手上做着大事,积极开展教育政策和宏观战略研究,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为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作出新贡献。

  二是着力于全局性、战略性研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当务之急是真抓实干。首先要强化全局性研究。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紧密相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科研不能满足于就教育论教育,要深入研究各行业、各领域对教育的未来需求,要关注影响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上深入研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科学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其次强化前瞻性研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科研要发挥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必须开展超前研究和预测研究。教育科研就是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围绕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根本福祉的教育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做到超前设计、超前部署,不但要努力做好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要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国家调整教育发展战略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三是注重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针对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关切,拿出切实可行的成果,答疑解惑、出谋划策、破解教育难题,促进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当前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发挥主动性,注重实效性,深入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经验,创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翔实的数据,提出解决之道和应对之策,切实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诸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在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履行教育科研的使命。

  瞄准科学研究重点,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抓住关键问题,努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使我们明确了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研究回答五大问题上下功夫。教育问题千头万绪,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刘延东同志明确提出要抓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下功夫抓住最重要而自己又能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找准着力点。

  二是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教育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不能就事论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遇到了不少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各有各的原因,甚至是多因多果,我们要运用系统理论,在分析问题原因上下功夫,深入调查,追根溯源,理清脉络,抓住主要矛盾。

  三是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标本兼治。教育研究者要在问题突破上下功夫,要转换研究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规律为准则,抓关键,求真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观点鲜明,结论可靠,对策可行,将研究过程转化为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攻克热点难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创新科学研究方式,探索教育发展规律

  刘延东同志指出,“要运用科学方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研究方式,深刻揭示教育规律。

  一是深刻认识创新科研方法的重要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革新对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极其重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往常用基于经验和文献的思辨研究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决策和教育理性实践的需要,必须借助翔实数据支撑和可靠的事实依据。作为国家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必须学习掌握创新科研方法,才能建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

  二是强化三大研究方法。刘延东同志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切中要害。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尊重和总结群众首创经验,克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杜绝浅尝辄止;我们要组织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攻关,克服盲人摸象;我们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避免夜郎自大。

  三是以方法创新推动理论创新,深刻揭示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也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客观需要。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家办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固本强基,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为我们提出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努力目标。质量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生命线,能力是提高质量的保障。我们要从队伍建设、学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一是把队伍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质量的根本,人才是队伍建设的重点。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研究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研究者需要熟悉政策、了解实践;从事具体问题研究的研究者则应开阔视野,能够从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坐标中锁定问题的实质,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一方面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尊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规律,以事业凝聚人才,以实践造就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另一方面自身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学习逐步达到自我完善,既要有专精的学术研究素养,也要有良好与深厚的综合素养。

  二是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术规范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良好的风气是学术质量的基本保证。刘延东同志指出“学风的问题关系到党风、民风,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大事摆在教育科学研究的突出位置”。这给教育科研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加强学风建设,既要靠倡导、教育,也要靠制约、管理,还要靠监督、惩戒,使其不愿、不能、不敢违反学术道德。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学术惩戒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水平。

  三是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当前教育决策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与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的时代要求相比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我们要把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科研人员服务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潜力,促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成果涌流,加快成果转化。(焦文

面向战略需求 加强战略研究 为科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4%: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李兆基 为社会教育作出贡献的人 中国发展需加强战略研究创新 发挥知识分子作用 中国发展需加强战略研究创新 发挥知识分子作用7 袁贵仁: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袁贵仁: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袁贵仁: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轩辕黄帝为中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人类只有以人体科学为基点才能引导科技的正确发展 胡锦涛: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胡锦涛: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深化科学发展实践 山东寿光: 面向“十二五” 均衡发展谋新篇(面向“十二五” 实现新跨越)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新成果 教育报评论员二论: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 依靠科技创新,为国家新能源事业作贡献 揭秘:为中共建党作出贡献的两位共产国际代表 特殊党费——献给为汶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作出贡献的共产党员们 杨贵妃的生死为大唐王朝GDP作出了多大贡献? 杨贵妃的生死为大唐王朝GDP作出了多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