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林肯大学 排名:《做人的经济学》 -第七章 理财经济学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5:11

理财不仅仅是打理钱财,打理的更是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实力不断累积,让做人的信心不断增强。(本章题记)

 

第七章  理财经济学

 

 

 

事实上,每个月有能力存100元钱的人并不少,可有人参加工作很多年了,而且新酬还不错,也没有办过什么大的事情,但是手头仍很拮据。一个朋友平时看起来收入并不怎么样,但是有一天他忽然要买房子,令我大吃一惊,以为他中了头等彩票,其实是10年攒了十多万。

 

理财是一种思想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卖油翁,他每次出门之前,他的妻子都要偷偷地从油桶里舀出一小勺,存起来。一小勺油对于一大桶油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一年下来,居然存了一大桶。过年时,卖油翁正愁没钱过年,妻子就把自己存的那桶油拿出来,卖油翁又惊又喜,挑到集市上卖了,他们过了个丰盛的年。

故事中卖油翁妻子的行为,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理财。今天理财已成为一个极为时尚的词,电视报章,街谈巷议,总是能够频频遇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卷入到理财浪潮中去,但也有人说,理财是富人们的事情,只有那些钱足够花的人,才想着怎么理财。穷人天天为吃饭奔忙,本无财,理什么?

那你就错了,理财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不管是有钱时,还是没有钱时,都可以进行理财。那个卖油翁的妻子,就是一个具有理财思想的人。俗语说“滴水汇成河,粒米汇成箩”。假设你从二十岁的时候开始,每个月能从你微薄的薪水中挤出100元,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存1200元,到你30岁的时候你就拥有一笔12000元的财富,其实远不止这些,还有利息,利滚利。如果你随着薪水的增加,每月的储蓄额也在增加,那数量会更加可观。如果你认为每月的100元微不足道而用于消费,10年后你仍是一无所有。事实上,每个月有能力存100元钱的人并不少,有人参加工作很多年了,而且新酬还不错,也没有办过什么大的事情,但是手头仍很拮据。我有一个朋友,平时看起来收入并不怎么样,但是有一天他告诉我,说他要买房子,我听后大吃一惊,以为他中了头等彩票,其实是10年攒了十多万。这就是理财与不理财造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其实一个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品是很有限的,除了必须品之外的,就都是奢侈品。如果一顿饭两块钱能吃好,花三块钱,那一块钱就是奢侈。好多人之所以难以摆脱贫困,就是对奢侈品的欲望没有节制,收入稍微好一些,就在生活上讲究起来,甚至和别人攀比。而生活的享受是没有穷尽的,来之不易的钱财,都用在了生活的改观上,没有一点积蓄,出现变故就必须负债,然后是勒紧裤带还债,还完债长出一口气,觉得应该轻松一下了,又开始改善生活,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把自己锁定在贫困状态。那种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的人,永远都在为钱而疲于奔命。如果你要等有了钱的时候再理财,你就永远不会有有钱的那一天。

也有人说,我之所以没钱,主要是挣钱太少。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思想,消费是个无底洞,钱再多都能花完,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最后变成穷光蛋的多的是。在我们还不宽裕的时候,更应该做一个详细的开支计划,那些是必须品,那些是奢侈品,除过必需品的用度,剩余的都拿去银行存起来,本钱攒下了,还会有利息。少不要紧,积少成多嘛。积累的力量是巨大的,等到有一天,你会惊讶的发现,你拥有一笔数目不小的财富!更主要的是,当你看到储蓄卡上的钱数一点点增加,你追求财富的信心也会增加,做人的心情也会一天比一天灿烂。

储蓄是最简单的理财方法,它让你财富的增长也是有限的,要想变成大富翁,就要去投资,即让钱去生钱。当你的零钱积存到一定的时候,你可以购买国库券和房产,虽然回报不是太大,但比储蓄要高多了,而且不用你起早贪黑,东奔西波,看别人的脸色,几乎零风险。有把握的话,也可以做生意。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你积存的血汗钱做股票的发财梦,小心被套牢。

投资也并不仅仅是富人的专利,任何富翁都是从贫穷开始的。其实一个鸡蛋就可以使一个人变成富翁,一个鸡蛋可以孵化一只母鸡,一只母鸡可以下更多的蛋孵更多的鸡,你就成为一个养鸡专业户,继续扩大就可以办养鸡厂,进而成为一个禽业集团。这虽然只是一个理论,但是却可以实施,并且完全有可能成功。

美国第三十九届总统,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吉米·卡特,他的商业生涯就是从煮花生开始的。五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农场干活,农闲时节,父亲让他卖花生。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开始煮花生,装袋,半斤1袋,平时每天20袋,周末生意好,准备40袋。每天他能赚1美元。8岁那年,棉花价格暴跌,25美元1包(500斤),他的父亲帮助他把3年来卖花生的钱买了5包棉花,几年后棉花价涨到100多美元1包,他卖了存货,把卖的钱买了附近农庄5间农房,租给农场雇工,开始有了自己的产业。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他的投资生涯是从卖报纸开始的。橡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从小作坊开始的。对于他们来说,当前的钱多钱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有限的钱,来生更多的钱。

曾风靡一时的穷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其一个主要理念就是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穷人没有投资意识,有了钱就消费,甚至借钱消费,而富人却把钱用于投资。经济学家们认为,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成本、收益和预期。也就是说,进行投资时,需要考虑的是付出的本钱、投资的回报和对投资的信心,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投资要有信心,要认识到投资是一种具有回报性的活动。那些富翁,就是看到了投资的回报,因而信心十足,至于付出成本的多少,先不必计较,贫穷的时候可以进行小型的投资,力所能及,一点一点把雪球往大滚。在滚雪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你的财富在增长,而且你的人力资本也在增长,即你赚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你赚钱也就越来越容易。还有更主要的,你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这是你投资过程中收获的一笔无形的人生财富。

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定律”,世界上只有20%的人是富人,却拥有着世界上80%的财富,20%的富人就是靠投资赚取了世界上80%的财富。致富有两种途径,一是用力气,二是用钱。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出售给别人换取薪水都是用力气去赚钱。很多人相信努力工作可以致富,但前提要必须是薪水足够高,现实是很多人工作越来越努力,薪水却增加得太慢太慢。而用钱去赚钱才是致富的最高境界,撒下的是一粒种子,却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就这样,这个人为了一个沙发,竟然花掉了100多万美元!然后为了维护沙发,每年还得花费十几万美元。就是这个沙发,几乎将他拖到了破产的边缘,他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快乐时光,他每年只要有几万美元,就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而且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那么多要操心的东西。最后他终于醒悟过来,悬崖勒马,卖掉了那个沙发。

 

花钱有道

 

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给家里买了一个非常考究的真皮沙发,花了3万美元!我当时听得瞪大了眼睛,可好戏还在后头呢。沙发运回了家,却发现茶几不配套,于是又去买回了新茶几,接着是桌子、椅子,最后居然将所有的家具全换成新的了。

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正当他沉浸其中时,有客人来访,把他的新家具品评恭维了一番后,却说:“这么高档的家具,要是能够放在一座新房子里,多好啊!”说者也许无心,可听者立刻就感到,家具崭新呈亮,房子又老又旧,确实显得不够协调。于是他咬牙拆掉旧房,盖上了和新家具相配的新房。

就这样,这个人为了一个沙发,竟然花掉了100多万美元!然后为了维护新房、新家具,每年还得花费几万美元。就是这个沙发,几乎将他拖到了破产的边缘,他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快乐时光,他每年只要有几万美元,就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而且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那么多要操心的东西。最后他终于醒悟过来,悬崖勒马,卖掉了那个沙发。

不知道朋友讲的故事是真是假,但那个古老的“为鞍买马”的故事,却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再上演。好不容易买了一条金项链,于是你不得不继续买高档衣服和皮鞋,要不然戴上就显得不伦不类。好不容易买了一辆私家车,于是吃饭再去马路边的小吃摊就有失身份,而不得不去讲究一点的饭馆。有好多富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破产的,何况一般人本来就不宽裕。

经济学理论认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的收入都是有限的,所以他可支配的钱也是有限的,这对一个人就构成了消费预算约束。通俗的说法就是要花钱有度,量入为出。再多的钱,如果没有节制,也会挥霍完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首要的花费是保证生存。每个人的生存成本都不一样,一日三餐,有人山珍海味,有人食不裹腹。一个人在身处窘境的时候,更应该简朴,只要保证有衣穿,有饭吃,就行了。这种最低的生存条件,一般都不难满足。怕就怕在有了一点钱,就想着提高享受。享受是没有穷尽的,而财富的创造却是艰难的,有限的。

节俭总会让你收入大于支出。除非出现意外,一个人终其一生,完全可以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这儿一分钱,那儿一块钱,要是存起来,加上利息,就会不断增加。如果你再懂得合理的理财方式,将存银行的钱换成国债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或者投资房地产,有把握的话也可以买股票,做生意,那么,你的财富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增长更快。简单的生存满足以后,最应该想到的是发展,如何用钱去赚钱,然后再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整天为钱而疲惫不堪。不仅自己过得狼狈,也会对亲朋好友造成麻烦,如借钱、求助等,国家还要扶贫,从而成为社会的负担。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论调,说什么“钱花了才是自己的,存下的钱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这话看似有理,因而被好多人信奉,尤其是那些思想开放的时尚一族,新新人类,一发工资就尽情消费,不到月底就两手空空,又等着下个月发薪。这话的来源大概有两个渠道:一是贪官,贪官的钱来路不明,今天不花,明天案发了,肯定就不是自己的了。二是商家,商家炮制这种论调,纯粹是误导人追求物质享受,目的是为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做理论依据。

商家炮制这种论调的理论基础是人生有一定的变数,有了钱今天不花,也许明天就没有机会了。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严重变数而失去消费机会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需要用一定的积蓄和储备,来预防未来生活出现的变数,比如下岗失业、收入减少、生灾害病等。一个人活着,还有人生目标的追求,大的方面如建立家庭、买房买车、子女上学,小的方面如添置家具等,如果你平时不进行累积,到时就无法满足。商家关心的只是如何赚走你口袋里的钱,那管你日后死活。这里奉劝各位不要被妖言迷惑。

把钱要用在最急需的事情上。不要购买对自己没有用的东西,哪怕碰到再好再便宜的东西,也不要买。对你来说没有用的东西,占用了资金不说,还会折旧,如果你急需钱想变卖,就成了二手货,有些东西则根本就不能变卖,成了扔也不是存也不是的垃圾。除非你运气好,买到的是古董和字画。在急需的事情上花钱,钱的价值才会充分的体现出来。

作为年轻人,最急需的是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说,就是进行自己人力资本的储备。当今世界造成贫富差别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的差别。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生比高中毕业生收入高42%左右,80年代一跃而为84%左右,差距扩大了一倍。目前我国抽样调查,大学毕业以上的人,与初中毕业以下的人收入之比为1:0.6左右。所以年轻人要更多的把钱投资到学习、充电中去,以应对将来的生存竞争。不要相互攀比,看谁的手机时尚,谁的服饰前卫,时尚的代价是很高的,但时尚却是一阵风,吹过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而知识却能够让你受用终生。

一个人怎么花钱,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要为周围人和社会考虑。也许有人说,我花我的钱,只要不触犯国家法律(如吸毒、嫖娼等),我爱怎们花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花钱是一种交换行为,有花钱的一方,就有接受钱的一方,所以花钱会产生外部性,即社会后果。当你钱少的时候,你花钱主要考虑的是对自己的用场,但是钱多了以后,个人的需求大部分已经得到满足,就要考虑你花钱对社会的影响。比如买东西时,有人为了几毛钱和小商小贩吵得不可开交,虽然少掏了几毛钱,自己也生了一肚子气。有人不和小贩讨价还价,走时还夸奖他的生意做得好。多掏几毛钱自己穷不了,而小贩多得几毛钱虽然发不了财,但是却能让他的生活得到改善。小贩高兴,自己也高兴,大家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朋友之情,社会快乐的总量得到了增加,不亦乐乎!

有些人在豪华高档的消费场所出手阔绰,动不动就口出 “老子有的是钱”的狂言,而在生计艰难的小商小贩面前却斤斤计较,分文不让,对自己雇员的工资更是任意克扣。这样花钱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炫耀,摆阔,扎势。表面看,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往深处看,却加深了自己和别人之间的矛盾,整个社会的仇富心理,就是这样形成的。有些富人则把自己的财富拿出来一部分捐献给慈善事业,身陷困境的人得到了救助,自己做人的品位也有了提升。这些都是不同的花钱方式造成不同的社会后果。

看来花钱有明智的花法,也有愚蠢的花法。聪明的花法是在花钱的过程中积累财富,享受快乐,结交朋友,愚蠢的花法是在花钱的过程中增添烦恼,树立对立面。如果大家都能够聪明的花钱,尤其是富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美好。

 

 

 

 

好不容易熬到了来年春天,可是只剩最后一只鸡了。他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实在没有办法,就把心一横,连那最后一只鸡也给杀了。富人来给他送种子的时候,他正在吃鸡肉,喝鸡汤。他热情地邀请富人入座,富人什么也没有说,拂袖而去。后来这个穷人就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理财路坎坷

 

有一个富人和穷人,富人看穷人很可怜,就送了穷人一头牛,说你把牛养着,到了来年春天,我再送给你些种子,种下去,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穷人就开始悉心养牛,整天乐呵呵的,似乎已经看到了来年秋天的累累硕果。可是养了一段时间,觉得原来只是要人吃,现在又要供牛吃,日子过得反而更加艰难了。

他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心想,我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吧,先杀一只羊,犒劳自己,然后再让剩下的羊生羊羔繁殖。于是他就把牛牵到集市上卖了,买回几只养,杀了一只,美美的吃了一段时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忍受不下去了,就又杀了一只羊,最后只剩一只羊了。他就把那只羊卖了,买了几只鸡,心想鸡吃得少,将来开个养鸡厂也不错。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忍受不下去了,开始又一只一只的杀鸡。

好不容易熬到了来年春天,可是只剩最后一只鸡了。他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实在没有办法,就把心一横,连那最后一只鸡也给杀了。富人来给他送种子的时候,他正在吃鸡肉,喝鸡汤。他热情地邀请富人入座,富人什么也没有说,拂袖而去。后来这个穷人就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这个故事说明理财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如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理财的路上也是坎坷崎岖,充满了艰难险阻。那个穷人,就是没有度过理财路上的坎坷,最后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理财就像爬大山。横亘在理财路上最大的山是眼前利益的诱惑。理财的实质是牺牲眼前的消费以增加未来的消费,而人性的弱点却是贪图眼前,总是被眼前利益所诱惑。支撑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原理是成本与收益,理财也是要付出成本的,理财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牺牲眼前的消费,收益则是未来消费的增加。牺牲眼前的消费是一笔小钱,而到了将来却是一笔大钱。故事里的穷人,就是抵抗不了眼前小钱的消费诱惑,他不愿意忍受眼前的困境,因而他无法得到将来的大钱。理财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量入为出,一个人,如果每天收入20元,却花掉21元,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相反,如果他每天收入20元,却只花掉19元,他则会有1元的节余。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体力行又是一回事,很多人就是在明知这个道理的情况下破产的。挣多少花多少,甚至借钱消费,不成为穷人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有一本书《揭秘百万富翁》,调查了70个百万富翁的创业经历和生活方式,让人惊讶的是,许多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非常简朴。有一个人,拥有2500万美元财产,可他从没有买过新车。他有四个孩子,但仅有一栋3居室的房子,他的两个男孩睡在双层床上。他驾驶的是一辆5年前的沃尔沃轿车。一位医生从不到外面去吃饭,他妻子给他做午饭,他把饭装进一只棕色纸袋里。一位律师,他从不买高档的服装,他说,只要合身就行了,你就是买了2000美元的衣服,当你走出商店以后,其价值又是多少呢?一位年轻的证券经纪人每年挣8万美元,想买栋大房子,但当他发现他的决算表上正处在向银行借钱的极点时,就断然放弃了买房子的打算。是的,理财路上的诱惑无所不在,看到别人买了一款名牌服装,立刻就觉得低人一等,只有超越了诱惑,才能走向成功的顶峰。

横亘在理财路上的另一坐大山是眼高手低,大钱挣不来,小钱又看不上。世界上不想发大财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如何发大财。一般来说,发大财的人都经历了一个挣小钱的过程,在挣小钱的过程中,小钱不断积累,时间久了,你就有了大钱,这是钱财的积累,还有更重要的是经验、能力、社会关系等人力资本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具备了挣大钱的素质。你开始做小生意,一天赚10块钱,生意慢慢做大了,一天就会赚几万块钱。这和做官一个样,再大的官也是从普通干事做起的,先做乡长,接着县长,地区专员,一步一步到省长。刚从大学毕业,给你一个省长,做得了吗?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他的投资生涯是从卖报纸开始的,橡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从小作坊开始的。可是许多人,就是不想经历挣小钱的过程,整天做着发财梦,直到想白了少年头,仍是两手空空。

也有一下子就发了大财的,这主要是缘于以意外的运气,比如中了500万大奖,但这样的好运大概只能降临到千万人中的一个身上。就算你很幸运,降临到你身上,但是由于你没有经历过一个挣钱的过程,所以你的人力资本没有提升,面对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你会惊慌失措,你会无所适从,总之是你不具备支配这笔巨款的素质,这笔巨款反而会将你拖向深渊。现实中因发横财而遭遇悲剧的并不少见。

理财的路上不仅横亘着大山,而且布满陷阱。理财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与他人合作的市场行为,除非你将钱藏在自己家里,但这只能让财富简单的累积,而不能让财富增值。让财富增值,即用钱生钱的办法是投资。有投资就有风险,风险是由市场的变化引起的,市场的变化就像一口陷阱,会将你投入的资金吞没。变化之中,有你对供需判断的失误,也有合作方给你设置的圈套。股票市场,一不小心就会被套牢,谈判桌上,一不小心,就会受制于人,市场竞争,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手挤出市场。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辨别能力,随时都有可能跌入陷阱,你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要不断的提升你自己,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才能避开陷阱,走上坦途。

理财就是与诱惑抗争,与陷阱较量。我们不仅仅需要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毅力,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之树茁壮成长。

 

 

 

 

其实存钱也只是最简单的理财方法,存法不当,大不了是损失利息,如果是进行较大的投资呢?例如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媒体不断宣传买房住比租房住划算,投资房地产一定能赚钱,于是很多人也便认为买房比租房划算,投资房地产是一本万利,稳投稳赚,但真的是那样吗?

 

理财有学问

 

我有一个朋友,工作七八年,好不容易攒了10万元,看到自己终于成了10万元户,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当时攒钱的时候,也没有多考虑什么,有一点存一点,时间久了,大大小小的存折居然积了一大堆。就是有人从中拿走几个,要发现也不容易。为了管理方便,朋友就一股脑儿把钱全取出来,存了个整存整取,三年期限,准备三年后买房子用。

可是才存了一年多时间,忽然家中急需用钱,一下子就要3万元,手头钱根本凑不够,这下可把朋友急坏啦。取吧,10万元的3年期全都成了活期,一年时间等于白存了,不取吧,又等着用钱。没办法,最后朋友只好去了银行,眼看着白花花的利息从手底溜走。在一次闲谈中朋友给我诉说了他的这件烦心事,我说,我给你个办法你试一试:你可以按1万元、2万元、3万元、4万元分别定期存入,当你急需用钱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相应的金额支取,避免其他金额因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了。

朋友一听恍然大悟,说原来存钱也有这么多的窍门。其实存钱确实是有很多窍门的,同样多的钱,存的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再比如,你有5万元以上的资金,并且你这笔钱随时都可能用,不能存成定期,如果你直接拿去银行存活期,虽然用时支取比较方便,但也只能获得活期的利息,万一存的时间较长呢,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是就会损失掉很多利息吗?这时你可以选择起存金额5万元的“通知存款”业务。拿建行来说,“个人1天通知存款”,目前年利率为1.08%,可以自动转存,不用考虑利息税,这样你的利息收益将比活期存款高50%;而“7天通知存款”年利率为1.62%,可自动转存,不用考虑利息税,你的利息收益将比活期存款高125%。看,利息又高,支取又不受限制,多好的事!

还有一种存钱的办法,更绝,让本金生息的同时,让利息也同时生利息。这种办法是将存本取息与零存整取两种储蓄方法组合使用。比如你有2万元,你先将本金存入存本取息账户,1个月后,取出该月的利息,再开设一个零存整取账户,然后每月将存本取息的利息存入零存整取的账户。这样存本取息的利息,在存入零存整取的账户后又获得了新的利息。

其实存钱也只是最简单的理财方法,存法不当,大不了是损失利息,如果是进行较大的投资呢?例如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媒体不断宣传买房住比租房住划算,投资房地产一定能赚钱,于是很多人也便认为买房比租房划算,投资房地产是一本万利,稳投稳赚,但真的是那样吗?到底买房划算,还是租房划算,是需要计算的,不能想当然。从财务学的角度,以贴现率5.5%计算,每月花1500元租房,租50年,与现在花31万元买房需要的钱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每月花1500元租的房子,现在以低于31万元的价格能够买到,那么买房就比租房划算,如果花31万还买不到,则买房便不如租房划算。

现在许多人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房地产上,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房地产市场被炒得火热,有关方面统计数据中的平均房价也一直看涨,让人觉得傻子买房都能赚钱。其实这是典型的财富幻觉,是缺乏房地产专业知识和投资知识的表现。房地产和其他所有的投资一样,也是一种市场行为,是市场行为,就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有利润,当然也有风险。什么时候买房子能赚钱,在什么地方买房子能赚钱,买什么样的房子能赚钱,什么样的价位的房子能赚钱,都需要用市场规律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如果盲目投资,也只能像前几年股票市场红火的时候,全民炒股,人人都指望股票发财,结果大多数人落得个倾家荡产的结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使未来的生活更有保障,人们便产生了理财需求。由于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人们理财不仅仅是把钱存银行,搞房产,还有保险、债券、基金、股票、字画、邮票等等不一而足。每一种理财方法都是有利又有弊,每一种理财方法都是一门学问,面对如此众多的投资品种,普通的投资者无论从知识上、时间上、精力上、能力上都难以应对,于是社会上便兴起了一种新兴的职业——理财规划师,为人们提供一种专业、全面的理财服务。

什么是理财规划师呢?理财规划师其实就是投资者的“私人理财顾问”、或者说是投资者的“理财经纪人”。理财规划师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根据市场的变化,帮助投资者进行理财品种的选择和资产配置,帮助投资者实现理财的目标。由于理财是一门比较专业而深奥的学问,加之市场错综复杂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一般来说,普通的投资者不可能把这一切都研究得很透彻,如果某一方面知识的欠缺,就会导致投资收益的很大损失。

据报载,沈阳一位先生600万元买了一栋小洋楼,花费200万元装修一新后,被一家公司看中。那家公司派人前去联系,打算用2200万元购买。这位先生非常高兴,但在咨询税务局后却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根据现行税法这次出让不动产要交纳600多万元的各种税。后来他找了一家理财机构,这家机构的规划师经过分析,很快设计出了一套方案:这位先生用自己的小楼折合为股份,与那家公司联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等到三个月后,又将手中的股份转让给了对方。这样实际上就等于是把小楼卖给了那家公司,但需交纳的税额却只有100多万元。只是转让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一下子就多赚了500万,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福彩头等奖啊!也许有些人说这种做法不足取,是偷税漏税,其实错了,这种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获取投资收益,被称为合理避税。

看来,理财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不能盲目跟风,不能想当然,不能蛮干,还需要深厚的知识做后盾。对于那些弄不清楚的问题,自己研究起来又太费力,求助于专业的理财人员,也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