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一医院:深化改革 完善体制 努力构建保障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0:38
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精心运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了既定任务,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是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自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们适应新形势,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积极争取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共增设机构14个,其中副县级机构1个,正科级机构7个,副科级机构1个,股级机构5 个;上收正科级机构1个、股级机构41个;增加领导职数副县级4名,正科级8名,副科级7名;增加编制82名,其中行政编制18名,全额财供事业编制54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10名;313名自收自支事业编转为全额财政供给事业编。市局增加副局长、总工、监察支队长各1名,调研员1名,共增加4名县级干部职数;增设人事教育科、地质环境科、监察室3个内设机构;增设执法监察支队(副县级)、市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市局宣州区工业园区分局、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宣城市国土资源发展中心共5个事业单位,增加全额财政供给事业编制22名、自收自支事业编10名;将直属分局下属所16名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全部转入全额财政供给事业编。二是理顺干部管理体制,完成宣州区国土资源系统整建制上划工作。完成了郎溪、广德、宁国、泾县、旌德和绩溪6个县(市)49名科级干部接收,并办结档案移交工作,对领导班子经考核后,全部重新任命。宣州区国土资源系统整建制上划后,核定宣州区分局编制12名,其中行政编制11名;基层所原45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全部转全额财供事业编,原30名公务员继续使用乡镇编制,其编制由市编委统一管理;妥善地解决了原宣州区城区国土所人员遗留问题,将14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全部转入全额财政供给事业编。三是全市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改革全部到位,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全力推进。全市9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建所69个,其中34个中心所。核定总编制326名,其中行政编制64名,其余均为全额财政供给事业编,全部实行了垂直管理。2007年,全市42个基层国土资源所申报省厅“以奖代补”验收,41个所通过验收,验收通过率为98%,占全市基层所的59.4%,计划2009年底全部验收。二、主要做法:(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成立了宣城市国土资源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我局主动协调,会同市编办先后两次到兄弟省、市考察调研,在吸取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强与县市区联系,积极争取当地领导对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市编办协调,会同各县市编办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合力,上下联动,全方位地推进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二)理顺体制,深化改革1、及时调整市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2005年,我局向市编委上报了《关于请求调整市国土资源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请示》,从市国土资源局的管理职能增加、管理范围扩大、工作任务加重等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市本级体制改革工作方案,要求调整局机关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该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认可,经市编委审核后通过,并逐一得到解决和落实。2、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到位。从2005年2月1日开始,我局组成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科级干部接收小组,对五县一市国土资源局科级干部,按照人事接收有关要求完成人事档案移交工作,并正式接收了对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科级干部管理权。2005年10月,局党组下发了《关于对县市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的通知》,制定了《关于对县市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方案》,成立了两个考核小组,按照《考核方案》确定的考核方法和程序对县市局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了考核,并于2005年底,对郎溪县国土局、宁国市国土局、泾县国土局、绩溪县国土局、旌德县国土局领导班子进行了重新任命。2007年8月,对广德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进行了交流、调整和重新任命。3、对宣州区国土资源系统整建制上划。经过多方面汇报、争取,2006年1月5日宣城市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宣州区国土资源局成建制上划工作,并成立了宣州区国土资源局成建制上划领导组,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章钢任组长,具体领导区国土资源局上划工作。6月16日,市编委会议同意我局提出的《宣州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机构、编制及人员配置方案》,设立宣城市国土资源局宣州区分局为正科级行政单位,所辖14个国土资源所(中心所)为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在宣州区国土资源系统整建制上划工作已顺利完成。4、改革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2006年9月12日我局会同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体制调整工作的通知》(宣国土资〔2006〕160号),要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年底实现对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垂直管理。为确保我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按新体制顺利入轨运行,2007年1月12日,我局又会同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对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体制调整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宣国土资〔2007〕12号),对各县市乡镇国土资源所体制改革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狠抓落实。我市对乡镇国土资源所体制改革工作的原则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确保质量、实现目标。归纳起来有三类情况:一是在整体上收的同时,按编制配齐缺编人员,一并转入财供事业编制。泾县、绩溪两县基层所原核定的自收自支编制为53名,实际在岗人员44名,整体上划后,通过公开招考,配齐了乡镇国土所缺编人员,从而充实了基层所的力量。二是择优录用,同步转入财供事业编制。我市旌德、广德两县已核准的编制数小于现有人数。其基本做法是:由县人事局、监察局、国土局共同下发《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竞争上岗分流安置方案》,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三是整体直接转入财供事业编制。宣州区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整体上划,乡镇国土资源所45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全部转入全额财政供给事业编;郎溪县乡镇国土所现有46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全部转全额财供事业编制,已于去年7月1日起纳入全额财供。(三)强化“双基”,扎实推进我们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高度重视,近年来,以深化体制改革为抓手,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为契机,把工作重心放在“双基”,即:基础、基层。 2007年8月17日至18日,我局在绩溪县召开了全市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旨在认真总结前阶段我市基层国土所建设的经验,探索和研究现阶段基层国土所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和深化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局党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更好地指导全市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省厅党组《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的意见》下发后,我局根据省厅《意见》,认真研究,制定了我市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全市基层国土资源所将于2009年全部规范化达标。我市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具体做法是:1、抓“硬件”建设,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根据有关要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始终把基层国土资源所硬件建设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作为提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全市69个基层国土资源所,43个所有独立办公楼,建筑面积16540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1765万元;拥有专用巡查车32辆,拥有率为46.4%;拥有固定电话65部,拥有率为94.2%;拥有微机68台,拥有率为98.6%;拥有打印机45台,拥有率为65.2%;拥有照相机16部,拥有率为23.2%;人均一套办公桌椅。全市5县1市1区,绩溪、广德县基层国土资源所全部有独立办公楼,并通过省厅“以奖代补”验收。全市基层所“以奖代补”验收已通过41个所,余下28个所,计划2008年上半年建所8个、下半年建所13个,2009年建所7个;交通工具及工作设备投入1511万元,其中2008年上半年投入791万元、下半年投入500万元,2009年投入220万元。至2009年,全市基层国土资源所执法巡查车达到所均1部以上,电脑人均1台,电话机所均2部以上,打印机、传真机和测量设备所均1部。2、抓“软件”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所人员综合素质。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题。我市做法是: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全市69个国土资源所“向管理要水平,向管理要形象”,结合各所实际,建立健全了工作、学习、文化及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以公示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明确考核标准,定期进行督导考核,对不遵守制度,不按制度办事的,亮“黄牌”警告,严格按制度追究责任,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用制度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增强素质、提高水平、塑造形象。二是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我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始终注重提高基层所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学习时间、内容、形式和责任人,组织科室业务骨干编写培训讲义,定期开设培训班,对基层所人员进行轮训。为确保学有成效,还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制度》、《学习交流制度》等,把学习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用制度规范学习程序,约束学习行为,检验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郎溪县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国土资源所”活动,定期邀请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的专家、教授来开展国土资源业务知识讲座;宣州区局硬性规定,除土地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外,全系统工作人员全部参加安徽农业大学举办的土地管理函授大专班学习,同时还开展了“读报刊用报刊争做学习型干部”活动,并制作了专用学习笔记本,设立“学习型干部”专项奖励;泾县、旌德、绩溪在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实行了垂直管理后,及时举办了封闭式业务速成班。三是强化职能履行,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在基层国土资源所大力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定完善基层国土资源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将学习宣传、耕地保护、执法监察、农民建房用地报批、地灾防治、财务管理等内容量化、细化到所,责任到人,定岗定责,按考核得分进行奖惩。同时,积极开展“利民、便民”等活动,在为群众服务中倡导文明服务用语,实行“一起立、二让座、三倒水、四办事、五送客”的文明接待“五步曲”,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信访分级负责制等制度。严禁使用“不好办”、“明天办”、“找领导”等忌语,坚决做到能在基层国土资源所办理的事情,按照时限,及时办好。从推行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在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狠抓落实,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群众到所里座谈,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存在“吃、拿、卡、要”等行为的,一经查实,是一般干部的一律待岗,是所长的就地免职,决不姑息迁就。2002年,宣州区局在基层国土资源所中曾淘汰了考试、考核成绩末4位的国土所工作人员,从而增强了全系统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极大激发了全系统人员的学习自觉性、工作责任心。三、几点体会(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前提。我市在国土管理体制改革中工作中,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学习文件、座谈、讨论,市局党组、各县市区局党组(委)统一了认识,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得到了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大家一致认为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解决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增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各级人民政府保护国土资源的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确保政令畅通,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服从大局,把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任务落到实处。(二)重心下移,强化基层是基础。基层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保护国土资源的前哨站,是国土资源系统树立形象的第一门面。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中,重视和做好乡镇国土资源所改革和建设的相关工作,落实好基层所编制、人员、经费,切实抓好基层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是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保证。此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们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监察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肃纪律,规范管理,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连续性,切实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及基层所建设,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离省厅要求及与先进单位相比尚有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厅党组的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继续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加大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力度,着力在提高队伍素质、增强能力、改进作风、强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积极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推动我市国土资源各项工作再上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在中部崛起的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为“决战十一五,建设新宣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化改革 完善体制 努力构建保障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 公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探索科学发展新路 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纪实 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 构建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 周强: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 完善保障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 新疆托里县构建三项机制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 - 科学发展 - 七一社区论坛 构建新机制 实现新突破 构建找矿新机制 服务全局谋发展 安徽省合肥市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体制公平”深化改革 构建新机制 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大讨论”强力推进各地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在完善规章制度、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大找矿投入...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以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 促进和保障“十二五”科学发展 以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促进和保障“十二五”科学发展 交通部:严控收费公路发展规模完善定价机制 4%: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服务发展 保障民生 科学监管 总结锡田勘查新模式 完善合作勘查新机制 学习实践活动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 作 方 案 完善六项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2009构建地质工作新机制 服务经济社会为民生